圆柱齿轮公法线计算
齿轮公法线偏差计算

偏差和齿轮的公法线长度有关,也就是说,同一精度级别的齿轮,由于它的齿数不同,公法线长度是不一样的,同理它的公法线长度的偏差范围也不是一样的。
公法线平均长度上偏差Ews=Ess*scosа-2e*sinа,Ess =-4fpt fpt齿距极限偏差(查表)公法线平均长度下偏差Ews=Esi*cosа+2e*sinа,Esi=-16 fpt公法线平均长度公差:Tw=Ts*cosа-4esinа,Ts=12 fpt1、式中2e为齿轮一转内最大的几何偏心量,为ΔFr2e=ΔFr=KFr,根据国标取K=0.72,式中Fr齿圈径向跳动公差有精度等级(查表)和分度圆直径决定2、式中α为压力角,标准渐开线圆柱齿轮α=20°3、式中Ess和Esi为齿轮齿厚上偏差和下偏差,通常齿轮副,两齿轮的Ess相同,Ess=fa*tagа+(jn min+J)/2cosа=-4Fpt①式中fa为齿轮副中心距极限偏差,②式中jn min为齿轮副公法线方向极限侧隙,叫作法向极限侧隙,jn min=jn1+jn2jn1=a(α1Δt1+α2Δt2)*2sinа(单位mm)a---齿轮副中心距α1,α2---线膨胀系数(45#钢齿:11.5*10^-6,铸铁箱体:10.5*10^-6)Δt---工作温升(相对于20℃)脚注1为齿轮,脚注2为壳体jn2=K*mn (单位um)mn---法向模数系数K---5~10(油池润滑)10(V<10m/s)齿轮线速度(喷油润滑)20(10<V<25)30(25<v<60)30~50(V>60)Esi=Ess+TsTs=(Fr^2+br^2)^1/2*2tagαFr---齿圈径向跳动(查表)br---切齿径向进刀公差(查表)4、小结要得到公法线长度上下偏差必须根据应用环境来确定精度等级,有三组公差精度分别为:运动精度、平稳性精度、接触精度,示例一、7-6-6GM、示例二、7FL第一个示例表示运动精度7,平稳性精度和接触精度6,G和M代表齿厚上下偏差分别为-6fpt和-20fpt(买本书或下载齿轮手册上面有标准),fpt查表得,它属平稳性精度参数,第二个示例表示三组公差精度都为7,其他同上,只是齿厚公差带偏上一点了,F=-4fpt,L=-16fpt。
实验 齿轮公法线长度偏差测量_学生用

取测量次数 n=5
序号(均匀测量)
1 2 3 45
测量记录
公法线局部实际长度(mm)
4.适用性结论
1)求实测数据的最大值 Wmax 和最小值 Wmin,算出公法线长度变动量 ∆Fbn=Wmax–Wmin。 根据合格条件 ∆Fbn≤Fbn,进行判断
2)求实测数据平均值,得公法线平均长度W 。算出公法线长度偏差 ∆Ebn=W -W 公
30 4
7526
42 5
8728
19 3
6464
31 4
7666
43 5
8868
20 3
6604
32 4
7806
44
5
13.9008
21 3
6744
33 4
7946
45
6
16.8670
22 3
6884
34 4
8086
46 6
8881
23 3
7024
35 4
10.8226
47 6
8950
24 3
7165
当α f =200,变位系数 ξ=0 时,则W = m[1.476(2n −1) + 0.014Z ], n = 0.111Z + 0.5
W 和 n 值也可以从表 1 查出。
2. 按公法线长度的公称尺寸组合量块。 3. 用组合好的量块组调节固定卡脚 3 与活动卡脚 6 之间的距离,使指示表 8 的指针压 缩一圈后再对零。然后压紧按钮 10,使活动卡脚退开,取下量块组。 4. 在公法线卡规的两个卡脚中卡入齿轮,沿齿圈的不同方位测量 4—5 个以上的值(最 好测量全齿圈值)。测量时应轻轻摆动卡规,按指针移动的转折点(最小值)进行读数。读 数的值就是公法线长度偏差。 5. 将所有的读数值平均,它们的平均值即为公法线长度偏差 ∆Ebn。 按齿轮图样标注的技术要求,确定公法线长度上偏差 Ebns、和下偏差 Ebni,并判断被测 齿轮的适用性。
渐开线圆柱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上下偏差及齿厚上下偏差的简易查表法

渐开线圆柱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上下偏差及齿厚上下偏
差的简易查表法
简易查表法:
1、查表根据齿轮的模数m和压力角α计算出齿顶高Yes和齿根高Ybs;
2、根据齿轮模数m、压力角α和齿顶高Yes计算出渐开线圆柱齿轮
公法线长a;
3、根据各自齿轮拟定尺寸计算出渐开线圆柱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a1;
4、根据齿轮模数m和压力角α计算出渐开线圆柱齿轮公法线平均长
度上下偏差Δa1;
5、根据齿轮模数m、压力角α和齿根高Ybs及齿厚拟定值泰计算出
渐开线圆柱齿轮的齿厚上下偏差Δt。
圆柱齿轮公法线计算公式

圆柱齿轮公法线计算公式圆柱齿轮公法线计算公式本文将介绍圆柱齿轮公法线计算所涉及的相关公式,并通过实例进行说明。
公法线计算公式在圆柱齿轮设计中,公法线是指两个相邻齿轮齿面接触点连线之间的直线。
公法线计算公式如下:•模数(m)公式:m = π * d / z其中,m表示模数,d表示齿轮直径,z表示齿数。
•齿顶圆直径(d_t)公式:d_t = d + 2m齿顶圆直径用于计算圆柱齿轮的齿面接触。
•插齿深(h_a)公式:h_a = * m插齿深是齿高(齿顶到齿槽底部的距离)的一部分,用于计算齿面接触。
•齿根圆直径(d_f)公式:d_f = d -齿根圆直径用于计算齿面接触。
•齿高(h)公式:h = * m齿高是齿顶到齿底的距离,用于计算齿面接触。
公式应用示例以一个圆柱齿轮系统为例,齿数分别为齿轮1(z1)为20,齿轮2(z2)为30,模数(m)为2。
现在计算这两个齿轮的公法线。
根据上述公式,先计算模数(m):m = π * d / z对于齿轮1,d_1 为(z1 * m):d_1 = z1 * m = 20 * 2 = 40对于齿轮2,d_2 为(z2 * m):d_2 = z2 * m = 30 * 2 = 60根据齿顶圆直径公式,计算齿顶圆直径(d_t):d_t1 = d_1 + 2m = 40 + 2 * 2 = 44d_t2 = d_2 + 2m = 60 + 2 * 2 = 64通过上述计算,我们得到了齿轮1和齿轮2的齿顶圆直径。
接下来,根据插齿深公式,计算插齿深(h_a):h_a = * m = * 2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齿轮1和齿轮2的插齿深。
再根据齿根圆直径公式,计算齿根圆直径(d_f):d_f1 = d_1 - = 40 - * 2 = 35d_f2 = d_2 - = 60 - * 2 = 55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齿轮1和齿轮2的齿根圆直径。
最后,根据齿高公式,计算齿高(h):h = * m = * 2 =通过计算,我们得到了齿轮1和齿轮2的齿高。
直齿圆柱齿轮变位系数、公法线长度、齿厚、最小法向侧隙的计算

外啮合直齿圆柱齿轮变位系数、公法线长度、齿厚、最小法向侧隙的计算1,直齿圆柱齿轮变位系数计算:Case1:a,此处例子仅计算用齿条型刀具加工时的情况(插齿刀加工见相关手册公式):小结:由此可知本例选取的齿数在不变位的情况也不会产生根切现象。
b,根据下图选择大小齿轮的变位系数和x∑。
本例在P6-P7区间取值。
即齿根及齿面承载能力较高区,进行选择。
因大小齿轮的齿数和为18+19=37。
所以本例选择的变位系数和x∑=0.8。
本例我们的两个齿轮在工作时属于减速运动,所以按减速运动的变位系数分配线图,进行2个齿轮的变位系数的选择。
先按(z1+z1)/2=18.5,作为横坐标,做一条垂线(图中蓝色的线),再按x∑/2=0.4,作为纵坐标,做一条水平线(图中橙色的线),接着沿着L线的趋势,穿过上面2条线的交点做一条射线(图中红色的线)最后按大小齿轮的齿数做相应的垂线(图中紫色的线),即得到需要的各自变位系数。
最后我们选择的变位系数即为:小齿轮x1=0.42,大齿轮x2=0.38。
【基本保障其和与之前x ∑一致,即可】。
c,验算变位后的齿顶厚度:注:一般要求齿顶厚Sa≥0.25m;对于表面淬火的齿轮要求Sa≥0.4m下表中的da的计算见后面的计算表格中的计算公式(因为当齿轮变位后,齿顶圆的计算和未变位齿轮的计算稍有差别-涉及到变位系数和中心距变位系数。
)。
分度圆直径db mm 73.8 77.9齿轮的齿顶圆直径da mm 83.027 86.799齿轮的齿顶压力角αa °27.27 26.17中间值invα0.0215 0.0215中间值invαa 0.0587 0.0347齿顶厚Sα 5.77 7.47判断值0.25m 1.025 1.025判断值0.4m 1.64 1.64小结:计算发现变位后的齿轮齿顶厚满足设计需求。
根据上面确定的变位系数,计算齿轮的中心距变位系数和节圆直径、齿根圆直径、齿顶圆直径。
齿轮尺寸、公法线与跨齿数计算

1 0.25
20 0.34906585
0.359208002
20.58110248 28
224.3892658
3.125 2.5
5.625 229.3892658 218.1392658
285.0001594
0.649253731
11.06593892
11 80.82303784
斜齿(人字齿)圆柱齿轮螺旋角换算
146.465774
han*
1
cn*
0.25
αn
压力角对应弧度
20 0.34906585
αt
αt
arctan
tan αn cos β
弧度
0.359208002
齿轮厚度 分度圆直径
对应角度 b
d
d
zmt
z
mn cos βLeabharlann 20.58110248 28
345.611053
齿根高
hf
hf ha*n cn* mn
3.125
齿顶高
ha
ha ha*nmn
2.5
全齿高
h
h ha hf
5.625
齿顶圆直径
da
da d 2ha
350.611053
齿根圆直径 中心距 齿数比
df
da d 2hf
a
a d1 d2 z1 z2 mn
2
2 cosβ
u
u z2 z1
339.361053 285.0001594 0.649253731
公法线跨齿数 (内齿轮为跨齿槽
k
k
αn 180
z
0.5
数)
四舍五入后
16.77397489 17
实验十一__齿轮公法线的测量

实验十一齿轮公法线的测量一、实验目的1.了解齿轮公法线长度及其变动量△Fw的测量方法;2.掌握齿轮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Ewm的测量方法;3.学会齿轮公差表格的查阅。
二、测量对象模数为2,齿数为23的直齿圆柱齿轮三、实验仪器公法线千分尺量具测量范围:0-25mm 分度值:0.001mm四、测量原理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实际公法线长度的最大值Wmax与最小值Wmin之差。
测量ΔFw可以得到齿距累积误差ΔFp中的切向误差部分,这一误差主要是由于齿轮加工机床传动中分度蜗轮的回转中心与机床主轴(或工作台)的旋转中心不重合而产生的(通常称作运动偏心)。
它使得同一齿轮上的基节或基圆齿厚不均匀,从而影响齿轮在传动中传动比变化的准确性。
ΔFw主要反映由于运动偏心而造成的齿轮切向长周期误差。
为控制齿侧间隙,还应使公法线平均长度在规定偏差范围内。
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Wmax-Wmin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Ewm是指在齿轮一周范围内,所有实际公法线长度的平均值与公法线长度的公称值之差,即△Ewm=W平均-W公称其中公法线长度的公称值计算理论公式为W=m[ 2.95213(k-0.5)+0.014Z]测量标准直齿圆柱齿轮的公法线长度时的跨齿数k=Z/9+0.5公法线长度的算术平均值与公称值之差△Ewm作为测量结果用公法线平均长度的上偏差△Ewms和下偏差△Ewmi进行评定,极限偏差可用下式进行换算:△Ewms=Ess cosα-0.72Fr sinα△Ewmi=Esi cosα-0.72Fr sinα五、实验步骤1.确定被测齿轮的跨齿数K,并计算公法线公称长度W;2.根据公法线公称长度W选取适当规格的分法线千分尺并校对零位;3.测量公法线长度:根据选定的跨齿数K用公法线千分尺测量沿被测齿轮圆周均布的公法线长度;4.计算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Ewm:取所测实际公法线长度的平均值W后减去公称公法线长度,即为公法线平均长度偏差ΔEwm;5.计算公法线长度变动ΔFw:取测得的实际公法线长度中的最大值与最小值之差,为公法线平均长度变动ΔFw;6.查表判断合格性。
渐开线圆柱齿轮齿厚测量方法及其计算公式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齿厚测量方法及其计公算式本文意欲回答读者在查阅设计手册时无从知晓而常常提出来的关于几个基本含义的问题:什么是公法线?什么是量柱距?什么是固定弦和分度圆弦?它们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出来的等等。
渐开线圆柱齿轮常用的齿厚测量方法有公法线长度、量柱(或球)距、分度圆弦齿厚、固定弦齿厚四种方法。
后两种方法是测量单个齿,一般用于大型齿轮。
对于精度要求不太高的齿轮也常用分度圆弦测量法。
公法线长度测量在外齿轮上用得最多,内齿轮也可用;大齿轮测量因受量具限制很少用。
量柱距测量主要用于内齿轮和小模数齿轮。
1. 公法线长度测量(1)公法线及其长度计算式对于渐开线齿廓,根据渐开线的性质,其上任意点的法线总是和基圆相切,因此用两个平行的卡爪卡住几个齿时(见图1),两个卡爪接触点A 、B 的连线必定与基圆相切于某一点C ,这条AB 连线就叫公法线,一般用W k 表示;下标k 表示卡住的齿数。
图1中,根据渐开线的性质,A C =A C ');B C =B C '⌒;A B =A B ''⌒。
A B 是(k-1)个基圆齿距p b和一个基圆齿厚S b 之和,即:(1)(1)cos k b b b W k p S k m S πα=-+=-+……(1-1) 式中,k –跨测齿数;α–压力角(°); m –模数,mm ;分度圆和基圆上的齿厚具有如下关系:22b bs sinv invo r r α+=+ 由上等式可得:(2tan )22b b b r ms xm r inv r παα=++ 图1 公法线长度的测量计算 =1cos 2sin cos 2m xm zm inv παααα++…………(1-2) 将(1-2)式代入(1-1)式,经整理后可得公法线长度计算式为:cos [(0.5)2tan ]k W m zinv k x ααπα=+-+…………(1-3)式中,z –齿轮的齿数; inv α–渐开线函数;x –变位系数;若模数m=1,(1-3)式变为:cos [(0.5)2tan ]k W zinv k x ααπα=+-+cos [(0.5)2sin zinv k x ααπα=+-]+K k W W **=+∆…………(1-4)(1-4)式中第二行的前一项cos (0.5)k W k ααπ*=+-[zinv ]就是m=1的标准齿轮的公法线长度。
齿轮公法线偏差计算

偏差和齿轮的公法线长度有关,也就是说,同一精度级别的齿轮,由于它的齿数不同,公法线长度是不一样的,同理它的公法线长度的偏差范围也不是一样的。
公法线平均长度上偏差Ews=Ess*scosа-2e*sinа, Ess =-4fpt fpt齿距极限偏差(查表)公法线平均长度下偏差Ews=Esi*cosа+2e*sinа, Esi=-16 fpt公法线平均长度公差:Tw=Ts*cosа-4esinа, Ts=12 fpt1、式中2e为齿轮一转内最大的几何偏心量,为ΔFr2e=ΔFr=KFr,根据国标取K=0.72,式中Fr齿圈径向跳动公差有精度等级(查表)和分度圆直径决定2、式中α为压力角,标准渐开线圆柱齿轮α=20°3、式中Ess和Esi为齿轮齿厚上偏差和下偏差,通常齿轮副,两齿轮的Ess相同,Ess=fa*tagа+(jn min+J)/2cosа=-4Fpt①式中fa为齿轮副中心距极限偏差,②式中jn min为齿轮副公法线方向极限侧隙,叫作法向极限侧隙,jn min=jn1+jn2jn1=a(α1Δt1+α2Δt2)*2sinа(单位mm)a---齿轮副中心距α1,α2---线膨胀系数(45#钢齿:11.5*10^-6,铸铁箱体:10.5*10^-6)Δt---工作温升(相对于20℃)脚注1为齿轮,脚注2为壳体jn2=K*mn (单位um)mn---法向模数系数K---5~10(油池润滑)10(V<10m/s)齿轮线速度(喷油润滑)20(10<V<25)30(25<v<60)30~50(V>60)Esi=Ess+TsTs=(F r^2+br^2)^1/2*2tagαFr---齿圈径向跳动(查表)br---切齿径向进刀公差(查表)4、小结要得到公法线长度上下偏差必须根据应用环境来确定精度等级,有三组公差精度分别为:运动精度、平稳性精度、接触精度,示例一、7-6-6GM、示例二、7FL第一个示例表示运动精度7,平稳性精度和接触精度6,G和M代表齿厚上下偏差分别为-6fpt和-20fpt(买本书或下载齿轮手册上面有标准),fpt查表得,它属平稳性精度参数,第二个示例表示三组公差精度都为7,其他同上,只是齿厚公差带偏上一点了,F=-4fpt,L=-16fpt。
齿轮公法线上下偏差计算公式

齿轮公法线上下偏差计算公式公法线平均长度上偏差Ews=Es*scosа-2e*sinа,公法线平均长度下偏差Ews=Esi*cosа+2e*sinа,公法线平均长度公差:Tw=Ts*cosа-4esinа,1、式中2e为齿轮一转内最大的几何偏心量,为ΔFr2e=ΔFr=KFr,根据国标取K=,式中Fr齿圈径向跳动公差有精度等级和分度圆直径决定(你未给出分度圆直径及应用,所以我没办法给你准确数,你自己查表)。
2、式中α为压力角,标准渐开线圆柱齿轮α=20°3、式中Ess和Esi为齿轮齿厚上偏差和下偏差,通常齿轮副,两齿轮的Ess 相同,Ess=fa*tagа+(jn min+J)/2cosа①式中fa为齿轮副中心距极限偏差,②式中jn min为齿轮副公法线方向极限侧隙,叫作法向极限侧隙,jn min=jn1+jn2jn1=a(α1Δt1+α2Δt2)*2sinа(单位mm)a---齿轮副中心距α1,α2---线膨胀系数(45#钢齿:*10^-6,铸铁箱体:*10^-6)Δt---工作温升(相对于20℃)脚注1为齿轮,脚注2为壳体jn2=K*mn (单位um)mn---法向模数系数K---5~10(油池润滑)10(V<10m/s)齿轮线速度(喷油润滑)20(10<V<25)30(25<v<60)30~50(V>60)Esi=Ess+TsTs=(Fr^2+br^2)^1/2*2tagαFr---齿圈径向跳动(查表)br---切齿径向进刀公差(查表)4、小结要得到公法线长度上下偏差必须根据应用环境来确定精度等级,有三组公差精度分别为:运动精度、平稳性精度、接触精度,示例一、7-6-6GM、示例二、7FL第一个示例表示运动精度7,平稳性精度和接触精度6,G和M代表齿厚上下偏差分别为-6fpt和-20fpt(买本书或下载齿轮手册上面有标准),fpt查表得,它属平稳性精度参数,第二个示例表示三组公差精度都为7,其他同上,只是齿厚公差带偏上一点了,F=-4fpt,L=-16fpt。
渐开线圆柱齿轮公法线长度及其上下偏差的确定

18 30 50 80 12
kkkk
mmmm
26 31 37
oooo
pppp
rrrr
ssss
tttt
uuuu
5
aaaaa bbbbb
23 27 31
ccccc
xxxx
yyyy
zzzz
43.5
hhhhh
ddddd
eeeee
2
ggggg
50
4
0
iiiii
0 18 25 31 40 50 63 80
kkkkk jjjjj
0
求 k和Wk 解:(1)k按公式(5)得
k=
(2)Wk 按公式(4)得
z + 0.5 + 1.7491x = 3.84 ,取k=4 9
Wk = mn cosα n [(k − 0.5)π + z ⋅ invα t + 2 tan α n ⋅ x ] = 43.498mm
说明:对于斜齿轮,跨齿数k的计算一般可以采用用公式 5。也可以采用如下算 法:
jn min1 = a (α1 ⋅ ∆t1 − α 2 ⋅ ∆t 2 ) ⋅ 2 sin α n = 0.0667( mm) = 66.7 µm
查表8得 jnmin2= 0.02mn =0.01mm =100μm
jn min = jn min 1 + jn min 2 = 166.7 µm
(2) 齿轮副齿厚上偏差Esns的计算
0
k=
(2)Wk 按公式(8)得
z 28 + 0.5 = + 0.5 = 3.61 ,取k=4 9 9
Wk = 0.94mn [(k − 0.5)π + 0.015z + 0.728 x ] = 53.653( mm )
圆柱齿轮公法线公差计算

>10~16
0
0
0
0
-0.1 -0.2
-0.1 -0.2
-0.15 -0.25
-0.15 -0.25
-0.168 -0.28
>500~630 >630~800 >800~100 0 >1000~12000~25 00 >2500~40 00
-0.4 -0.512
-0.4 -0.512
-0.576 -0.72
0
>3.5~6.3 -0.078 -0.13 -0.078 -0.13 -0.112 -0.168 -0.112 -0.168 -0.112 -0.168 -0.14 -0.224 -0.14 -0.224 -0.168 -0.28 -0.224 -0.28
0
0
1
0
0
-0.112 -0.14
-0.216 -0.36
-0.288 -0.432
-0.36 -0.432
-0.48 -0.64
-0.48 -0.64
-0.72
-0.128 0 0
-0.9
-0.256 1 0
>10~16
0
0
0
0
-0.144 -0.216
-0.144 -0.288
-0.144 -0.288
-0.144 -0.288
-0.22 -0.275
-0.275 -0.352
-0.275 -0.352
-0.325 -0.416
-0.416 -0.52
-0.56
-0.12 0 0
-0.7
-0.16 1 0
>10~16
0
0
(整理)渐开线圆柱齿轮齿厚测量方法及其计算公式

渐开线直齿圆柱齿轮齿厚测量方法及其计公算式本文意欲回答读者在查阅设计手册时无从知晓而常常提出来的关于几个基本含义的问题:什么是公法线?什么是量柱距?什么是固定弦和分度圆弦?它们的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出来的等等。
渐开线圆柱齿轮常用的齿厚测量方法有公法线长度、量柱(或球)距、分度圆弦齿厚、固定弦齿厚四种方法。
后两种方法是测量单个齿,一般用于大型齿轮。
对于精度要求不太高的齿轮也常用分度圆弦测量法。
公法线长度测量在外齿轮上用得最多,内齿轮也可用;大齿轮测量因受量具限制很少用。
量柱距测量主要用于内齿轮和小模数齿轮。
1. 公法线长度测量(1)公法线及其长度计算式对于渐开线齿廓,根据渐开线的性质,其上任意点的法线总是和基圆相切,因此用两个平行的卡爪卡住几个齿时(见图1),两个卡爪接触点A 、B 的连线必定与基圆相切于某一点C ,这条AB 连线就叫公法线,一般用W k 表示;下标k 表示卡住的齿数。
图1中,根据渐开线的性质,A C =A C ');B C =B C '⌒;A B =A B ''⌒。
A B 是(k-1)个基圆齿距p b和一个基圆齿厚S b 之和,即:(1)(1)cos k b b b W k p S k m S πα=-+=-+……(1-1) 式中,k –跨测齿数;α–压力角(°);m –模数,mm ;分度圆和基圆上的齿厚具有如下关系:22b bs sinv invo r r α+=+ 由上等式可得:(2tan )22b b b r ms xm r inv r παα=++ 图1 公法线长度的测量计算 =1cos 2sin cos 2m xm zm inv παααα++…………(1-2) 将(1-2)式代入(1-1)式,经整理后可得公法线长度计算式为:cos [(0.5)2tan ]k W m zinv k x ααπα=+-+…………(1-3)式中,z –齿轮的齿数; inv α–渐开线函数;x –变位系数;若模数m=1,(1-3)式变为:cos [(0.5)2tan ]k W zinv k x ααπα=+-+cos [(0.5)2sin zinv k x ααπα=+-]+K k W W **=+∆…………(1-4)(1-4)式中第二行的前一项cos (0.5)k W k ααπ*=+-[zinv ]就是m=1的标准齿轮的公法线长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 20 请输入大、小齿齿轮齿数 -15 直齿轮此项为0,不必输入 20 当为标准压力角时此处不必输入 155.2914271 155.2914271 0 0 此参数您可根据需要作调整 103.527618 11.25 5 6.25 113.527618 3 3 一般情况下,此项参数不要修改 38.44775583 3.73788948 6.935240311
变位与非变位圆柱齿旋角(直齿轮螺旋角为0) a压力角 标准A中心距 您需要设定的实际中心距 总变位系数 变位系数在两个齿轮上的分配 DF分度圆直径 H全齿高 h齿顶高 h齿根高 齿顶圆直径 齿轮建议标准跨齿数N 自设跨齿数N L公法线长度 测量用的齿高 固定弦齿厚
5 40 15 20 155.2914271 155.2914271 0 0 207.0552361 11.25 5 6.25 217.0552361 5 5 69.51518308 3.73788948 6.935240311
轮的计算
小齿轮
附加说明 只能修改,也只需修改红字的表格 只需输入大齿轮的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