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抑郁症
抑郁症研究进展

1
2
幻觉(假性幻觉为主) 妄想:自罪、虚无、被害妄想为主 木僵
01
发生于抑郁症的严重期有情绪改变为基础,不应长期单独存在
02
精 神 病 性 症 状
03
诊断标准 比如抑郁症的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 以心境低落为主持续至少两周,在此期间至少有下述症状的四项: 对日常活动丧失兴趣或无愉快感 精力减退,无原因的持续疲乏感 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活动明显减少 自我评价过低或自责或内疚感,可达妄想程度 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显著下降 反复出现死亡的念头或自杀行为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为了能让您有更直观的字数感受,并进一步方便使用,我们设置了文本的最大限度,当您输入的文字到这里时,已濒临页面容纳内容的上限,若还有更多内容,请酌情缩小字号,但我们不建议您的文本字号小于14磅,请您务必注意。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请言简意赅地阐述您的观点。您的内容已经简明扼要,字字珠玑,但信息却千丝万缕、错综复杂,需要用更多的文字来表述;但请您尽可能提炼思想的精髓,否则容易造成观者的阅读压力,适得其反。正如我们都希望改变世界,希望给别人带去光明,但更多时候我们只需要播下一颗种子,自然有微风吹拂,雨露滋养。恰如其分地表达观点,往往事半功倍。当您的内容到达这个限度时,或许已经不纯粹作用于演示,极大可能运用于阅读领域;无论是传播观点、知识分享还是汇报工作,内容的详尽固然重要,但请一定注意信息框架的清晰,这样才能使内容层次分明,页面简洁易读。如果您的内容确实非常重要又难以精简,也请使用分段处理,对内容进行简单的梳理和提炼,这样会使逻辑框架相对清晰。为了能让您有更直观的字数感受,并进一步方便使用,我们设置了文本的最大限度,当您输入的文字到这里时,已濒临页面容纳内容的上限,若还有更多内容,请酌情缩小字号,但我们不建议您的文本字号小于14磅,请您务必注意。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医学心理学——异常心理

• 掌握 • 1.异常心理的概念 • 2.异常心理的判断标准 • 3.焦虑障碍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干预 • 4.抑郁障碍的发病原因,临床表现和干预 • 5.睡眠障碍、进⻝障碍的概念、临床表现、
诊断和干预
第八章 异常心理
• 第一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 • 第二节 若干异常心理问题
此模式有局限性。有相当一部 分异常心理至今尚无生物学证据,
第一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概述
二、异常心理的理论解释
(一)医学理论模式 (二)行为理论模式 (三)心理动力模式 (四)人本理论模式 (五)认知理论模式 (六)社会文化模式 (七)生物-心理-社会模式
认为各种行为均在其内外环境的 需求下学习而来,良好适应或偏差 病态的行为皆学习而来。
• 3.心境障碍
• 30.心境障碍
• 4.癔症、应激相关障碍、神经症
• 40.神经症性、应激相关及躯体形式
• 5心理因素相关障碍
障碍
•
6.人格障碍、习性与冲动控制障碍、 性心理障碍
•
50.伴有生理功能紊乱及躯体因素 的行为综合症
• 7.精神发育迟滞与童年和少年期心 理发育障碍
• 60.成人的人格与行为障碍 • 70.精神发育迟滞
现实不相符的过分担心,认为大祸临头、惶惶不 可终日,处于高度警觉状态。 • b自主神经紊乱:心悸、出汗、胸闷、呼吸加快、 便秘、尿频尿急、全身酸痛等。甚至出现阳痿早 泄、月经不调。 • C运动性不安:坐立不安、来回走动,震颤、注意 力不能集中,无法正常学习及生活。
焦虑障碍(Anxiety disorder)
• 抑郁症是一种常⻅的精神疾病,WTO估计 全球有3.5亿抑郁症患者,严重的抑郁症患 者会出现自杀,每年自杀人数在100万人左 右,虽然目前有许多治疗办法,但只有一半 的患者接受过治疗,而在有些国家中仅有不 到10%的患者接受有效的治疗。
第八章 心境障碍 精神病学

概述
• 1896年,Kraepelin(1856-1926)认为躁狂和抑郁周期性改变,而 人格不改变,是一种预后较好的精神疾病——“躁郁症(ManishDepressive Irresein,MDI)”
• Leonhard开始关注病程的经过,认为可以分为同时具有躁狂和抑 郁的双相障碍和只有躁狂或者抑郁的单相障碍——目前心境障碍 分类的基础
32/55
58.3
0/52
17.3
总平均
95/146
65.0
39/278
14.0
数据未经年龄校正,诊断包括了双相和单相障碍
寄养子研究
• 双相障碍(BD)生物学亲属中心境障碍患病率为31% • 对照组患病率为2% • 被收养和未被收养的BD先证者的亲属患病率类似(26%) • 遗传因素而不是寄养关系,影响BD的家庭患病率
生化机理
去甲肾上腺素(NE)假说 • 抑郁症患者尿MHPG减少,转为躁狂症时升高 • 酪氨酸羟化酶(TH)抑制剂可控制躁狂,导致轻度抑郁 • TCAs抑制NE回收,可以治疗抑郁,利血平耗竭NE而导致抑
郁 • NE受体敏感性增高→抑郁抗抑郁剂使NE受体敏感性降低,
电休克使NE受体敏感性降低
胆碱能、多巴胺能和GABA能系统
• 认为是黑胆汁和痰影响到脑而 引起的
概述
• 1854年,法国医生Falet(1794-1870)对躁狂和抑郁反复发作的 情形做了“环性精神病(folie circulaire)”的记载
第八章执业药师-神经精神系统常见疾病

第八章神经精神系统常见疾病(多项选择题)1.动脉硬化性血栓性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为A.多于静息时急性起病B.病情多在数小时或几天内达到高峰C.决定于梗死灶的大小和部位D.为局灶性神经功能缺损的症状和体征,如偏瘫、偏身感觉障碍、失语、共济失调等E.部分患者可有头痛、呕吐、昏迷等全脑症状答案:A,B,C,D,E2.脑出血的治疗原则为A.卧床2~4周B.一般不用止血药物C.降低颅内压首先高渗脱水药D.昏迷患者应加强抗菌药物预防肺部感染E.不急于降血压答案:A,B,C,E3.一线抗癫痫药物有A.奥卡西平B.卡马西平C.丙戊酸钠D.苯妥英钠E.拉莫三嗪4.癫痫患者的用药注意事项为A.肝功能损害慎用丙戊酸钠B.根据肾功能情况酌减药物用量C.过敏体质患者慎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拉莫三嗪等D.治疗过程中应定期随访,发作频繁者应每2周、一般患者应每月随访1次E.丙戊酸钠每月测肝功能1次答案:A,B,C,D,E5.帕金森病的临床表现有A.静止性震颤B.肌强直C.运动迟缓和步态异常D.平衡障碍E.丧失日常生活能力答案:A,B,C,D6.帕金森病药物治疗原则有A.疾病早期适当暂缓用药B.当疾病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和工作能力时,则应开始症状性治疗C.药物治疗的目标是延缓疾病进展,直至治愈D.药物治疗坚持"low"和"slow"原则E.治疗要考虑结合共病因素,采取个体化的方案7.关于抗痴呆药物的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为A.酮康唑可使多奈哌齐作用增强B.碳酸氢钠可使美金刚血药浓度降低C.卡巴拉汀需要于早晨和晚上与食物同服D.1次漏服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若接近下次服药时间,则无需补服E.应用胆碱酯酶抑制剂要监测患者有无胃出血答案:A,C,D,E8.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的共性有A.对各种抑郁状态均有效B.高效性C.起效缓,通常需2~3周方能起效D.依从性好E.不良反应少,耐受性好答案:A,B,C,D,E9.焦虑障碍的治疗,说法正确的为A.尽可能单一用药B.足量治疗C.足疗程治疗D.与长半衰期药物比较,短至中半衰期苯二氮[caozhuo.gif]类药物更容易出现上述问题E.妊娠或哺乳期间禁止药物治疗10.以下年龄段人群,可能出现抑郁症的是A.10~16岁B.16~20岁C.16~35岁D.45~55岁E.50~60岁答案:A,B,C,D,E11.以下抑郁症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中,正确的是A.心理治疗B.认知疗法C.体育疗法D.声波疗法E.电休克治疗答案:A,B,C,E12.抑郁症患者认知功能损害的临床表现为A.远事记忆力下降B.注意力障碍C.抽象思维能力差D.警觉性增高E.语言流畅性差答案:B,C,D,E13.关于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说法正确的为A.具有抗抑郁和焦虑的双重作用B.很少引起镇静作用C.不损害精神运动功能D.对心血管和自主神经系统功能影响较大E.为提高治疗效果,常需与MAOIs合用答案:A,B,C14.下列药物中,可用于治疗抑郁症的药物有A.氯米帕明B.吗氯贝胺C.氟伏沙明D.阿普唑仑E.度洛西汀答案:A,B,C,E15.关于抗抑郁药的合理使用,下列说法正确的为A.抗抑郁药物治疗各种抑郁症的有效率约60%~80%B.剂量逐步递增,尽可能采用最小有效剂量C.常需联合用药D.各种抗抑郁药均不宜与MAOls类药物联合使用E.抗抑郁药中,以TCAs过量中毒危害最大答案:A,B,D,E16.失眠症的临床表现为A.入睡困难B.睡眠维持障碍C.早醒D.睡眠质量差E.易醒答案:A,B,C,D,E17.下列药物中,可用于治疗失眠症的药物有A.艾司唑仑B.佐匹克隆C.雷美尔通D.米氮平E.唑吡坦和帕罗西汀联用答案:A,B,C,D,E18.关于失眠症的药物治疗,下列说法正确的为A.使用最低有效剂量B.每日给药C.常规用药不超过3~4周D.缓慢减药E.每天减掉原药的30%答案:A,C,D19.关于特殊人群失眠症的药物治疗,下列说法正确的为A.老年失眠患者首选非药物治疗手段B.老年失眠患者如必需使用BZDs药物时,应先给予大剂量,症状改善后,逐渐减量C.为避免药物通过乳汁而影响婴儿,哺乳期失眠患者,推荐采用非药物干预手段D.对于围绝经期和绝经期的失眠妇女,依据症状和激素水平给予必要的激素替代治疗。
第八章心境障碍

[严重标准] 社会功能受损,给本人造成痛苦或 不良后果。
[病程标准]
1 符合症状标准和严重标准至少已持续2周。
2 可存在某些分裂性症状,但不符合分裂症的 诊断。若同时符合分裂症的症状标准,在分裂 症状缓解后,满足抑郁发作标准至少2周。
[排除标准] 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或,精神活性 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抑郁。
大文豪
海明威
天才科学家 达尔文
大画家
梵高
伟大领袖 丘吉尔
影视巨星 玛丽莲梦露
身边的案例
压力太大 中国富豪选择自杀
据《中国企业家》记者调查并报道,2005年1月 1日,山西鑫龙稀土磁业(集团)公司董事长赵 恩龙从四层楼跳下死亡,年仅52岁;时隔两天, 陕西金花集团副总裁、金花股份副董事长徐凯在 西安某酒店上吊自杀,终年56岁。 就在相关调查结束之际,又传出黑龙江辰能哈工 大高科技风险投资公司总经理赵庆斌于1月13日 跳楼自杀。因为消息封锁甚严,所以未能及时见 报。
• 事实之四:大部分自杀发生在抑郁症状开始改善的 三个月之内,此时个体仍然是抑郁的。与在医院或 者在抑郁的最低谷时相比,个体在这个时候更容易 接近武器以及有更多的能量去实施他们的自杀计划。
• 寓言之五:自杀更多发生在有钱人当中
• 事实之五:对于社会中的不同阶层,自杀率是 一样的
• 寓言之六:自杀是病人的行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二节 主要类型
一、抑郁症
“因为我是知识分子, 所以我有一定的医学常 识,我也不忌讳,我在 这儿应该告诉大家,我 得的是抑郁症,而且是 很严重的抑郁症,重度。 每天睡不着觉。我每天 到了早上八点,看到太 阳冉冉升起,别人都开 始上班,自己却躺在床 上无法入睡,非常煎熬”
小崔,听说你抑郁了?
高中心理健康课教案认识抑郁,和抑郁共处

高中心理健康课教案-认识抑郁,和抑郁共处第一章:引言1.1 课程背景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学习生活压力的增大,高中生面临越来越多的心理压力,抑郁症的发病率逐渐呈上升趋势。
为了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抑郁情绪,认识抑郁症,学会与抑郁情绪共处,提高心理健康水平,本课程应运而生。
1.2 课程目标1.2.1 让学生了解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的基本概念。
1.2.2 帮助学生认识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及表现。
1.2.3 培养学生学会与抑郁情绪共处,提高心理素质。
1.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心理测试等多种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程的实效性。
第二章: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的基本概念2.1 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的定义2.1.1 抑郁情绪:一种常见的情绪体验,表现为悲伤、沮丧、无助等。
2.1.2 抑郁症:一种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表现为持续的抑郁情绪、兴趣丧失、生活质量下降等。
2.2 抑郁情绪与抑郁症的区别与联系2.2.1 区别:抑郁情绪是正常的情绪体验,而抑郁症是一种心理疾病。
2.2.2 联系:长期的抑郁情绪可能导致抑郁症的产生。
2.3 抑郁症的分类及症状2.3.1 轻度抑郁症:表现为持续的抑郁情绪、兴趣减退等。
2.3.2 中度抑郁症:表现为严重的抑郁情绪、生活受到影响等。
2.3.3 重度抑郁症:表现为严重的抑郁情绪、自残、自杀等。
第三章: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及表现3.1 抑郁情绪产生的原因3.1.1 生物因素:如大脑神经递质失衡、遗传等。
3.1.2 心理因素:如个性特点、应对压力的能力等。
3.1.3 社会因素:如家庭环境、人际关系等。
3.2 抑郁情绪的表现3.2.1 情绪方面:持续的悲伤、沮丧、无助等。
3.2.2 行为方面:生活懒散、不愿与人交流、自闭等。
3.2.3 认知方面:对未来失去信心、自我评价过低等。
第四章:与抑郁情绪共处的方法4.1 认识抑郁情绪的重要性4.1.1 抑郁情绪是正常的情绪体验,有助于我们应对生活中的困难。
医学心理学第八章心身疾病

生理因素
01
02
03
内分泌失调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 内分泌失调,进而影响身 体的生理功能,引发心身 疾病。
免疫系统异常
长期的心理压力可能导致 免疫系统异常,使身体更 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
神经系统异常
心理压力可能导致神经系 统异常,影响身体的生理 反应和调节能力。
遗传因素
基因遗传
某些心身疾病可能与特定的基因遗传有关,个体可能因为携带这 些基因而增加患病风险。
04
CHAPTER
常见心身疾病及其案例分析
抑郁症
总结词
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表现为 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和思维迟缓 等症状。
VS
详细描述
抑郁症可导致患者失去对日常活动的兴趣 和乐趣,产生强烈的无助感和绝望感。严 重时可能出现自杀念头。案例分析:某中 年女性因长期工作压力和家庭问题,出现 情绪低落、失眠等症状。经过心理评估, 诊断为抑郁症,经过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 后,症状得到缓解。
系列躯体症状。
心身疾病的分类
总结词
心身疾病可以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如病因 、症状表现、发病部位等。
详细描述
根据病因,心身疾病可以分为原发性心身疾病和继发 性心身疾病。原发性心身疾病是指心理社会因素为主 要病因,而继发性心身疾病则是由于其他躯体疾病导 致的心理生理反应。根据症状表现,心身疾病可以分 为自主神经功能失调症、紧张性头痛、功能性消化系 统疾病等。根据发病部位,心身疾病可以分为神经系 统心身疾病、心血管系统心身疾病、呼吸系统心身疾 病等。
创伤后应激障碍
总结词
创伤后应激障碍是一种由于经历创伤事件而 导致的心理障碍。
详细描述
患者常常出现对创伤事件的反复回忆、噩梦、 逃避行为等症状,并可能出现情感麻木、焦 虑和抑郁等情绪反应。案例分析:某年轻男 性因亲身经历车祸事故,出现持续的噩梦和 恐惧。经过心理评估,诊断为创伤后应激障 碍,经过心理治疗后,症状得到缓解。
抑郁症原理与康复

第一节最初原因 第二节难忘过去 第三节内倾性格 第四节苛求完美 第五节心理障碍
第一节前期认知 第二节中期认知 第三节后期认知 第四节思维僵化 第五节因果不明 第六节不当评价 第七节认知错位
第一节抑郁是一种惰性习惯吗? 第二节自律的人更容易患抑郁症? 第三节抑郁症是器质性原因吗? 第四节对抑郁的恐惧由什么决定? 第五节抑郁症患者究竟怕什么? 第六节 “坏人”不会抑郁? 第七节女性抑郁的人数要比男性多? 第八节抑郁症是大脑生理紊乱所致? 第九节抑郁和抑郁症的关系
第一节抑郁症为何久治不愈? 第二节药物治抑郁,靠谱吗? 第三节换个环境会好吗? 第四节让自己乐观起来 第五节忙起来,就没时间抑郁了? 第六节治好抑郁一定要暴露自己吗? 第七节放过自己 第八节如何理解允许抑郁? 第九节他的抑郁康复了吗?
第一节关于认知 第二节关于治疗Leabharlann 第三节关于康复第二十章危机干预
抑郁症原理与康复
读书笔记模板
01 思维导图
03 目录分析 05 读书笔记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作者介绍 06 精彩摘录
思维导图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案例
思维
作者
心理
认知
心理
危机
原理
抑郁症
问题 节
原因
抑郁症
抑郁症
女孩
孩子
患者
少年
误区
内容摘要
作者根据自身患抑郁症多年获得康复后的亲身体验,研究总结出一套心理理论体系——秋水理论。作者利用 络平台,现身说法,帮助无数有相同痛苦的人摆脱困扰,重拾信心,走上康复之路。本书正是作者根据大量咨询 案例和康复实践总结编写而成。本书系统阐述了抑郁症的心理发生机制,颠覆了公众对抑郁问题的认知,揭开了 抑郁症久治不愈的真相,解析了许多令人不解的疑惑。纵观全书,作者思想观点独特,逻辑严密,内容深刻,问 题论述深入浅出,案例剖析形象生动,适合抑郁症患者、抑郁症研究者、大中小学教师和机关企事业单位人员, 以及心理学爱好者等相关人员阅读。
抑郁症课件ppt

常常自责和内疚。
社交障碍
3
避免社交场合,与亲友疏 远,甚至出现沟通障碍。
诊断标准
持续时间
症状需持续至少两周。
严重程度
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 工作和社交功能。
无其他原因解释
专业评估
排除其他可能导致类似 症状的生理疾病或药物
副作用。
由专业医生进行评估和 诊关系紧张
家庭成员可能会因为无法理解和支持 患者而产生矛盾和冲突。
生活品质下降
家庭成员可能因为要照顾患者而无法 正常工作和生活,导致生活品质下降。
孩子成长受影响
家庭中的孩子可能因为父母的抑郁症 而受到影响,如心理发展受阻、学习 成绩下降等。
对社会的影响
生产力和创造力下降
医疗资源负担加重
抑郁症患者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可能受到 影响,导致社会生产力降低。
抑郁症课件
• 抑郁症概述 • 抑郁症的病因 • 抑郁症的症状与诊断 • 抑郁症的治疗 • 抑郁症的预防与自我管理 • 抑郁症的社会影响与应对策略
目录
Part
01
抑郁症概述
定义与特征
定义
抑郁症是一种情感障碍,通常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兴趣丧失、疲劳感、自我价值贬 低等症状。
特征
抑郁症的症状具有多样性,可能伴随焦虑、失眠、食欲改变、注意力不集中等表现,严 重时可能导致自杀。
自然环境
长期暴露于阴暗、潮湿的 环境中可能增加抑郁症的 风险。
生活中的压力事件,如失 业、亲人过世等,可能引 发抑郁症。
社会心理因素
心理创伤
过去的心理创伤和负面经 历可能导致抑郁症的易感 性。
自我认知
对自我价值的否定和负面 自我评价可能导致抑郁症 的发生。
精神病学课件08-第八章 心境障碍概要

梁志中 昆明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精神科
心境障碍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
是以心境显著而持久的改变(高涨或低落)
为基本临床表现,并伴有相应的认知和行为 异常的一类精神障碍 。 可伴有精神病性症状,如幻觉、妄想。 有反复发作倾向,缓解期精神状态基本正常, 预后一般较好。 包括:双相情感性精神障碍,躁狂症,抑郁 症等
(二)躁狂发作的治疗:
1.药物治疗: ( 1 )碳酸锂:是躁狂发作的首选药。治疗量为
600~2000mg,每日分2~3次口服。值得注意的是 碳酸锂的治疗量和中毒剂量比较接近,应对血锂 浓度进行监测。 ( 2 )抗癫痫药:卡马西平,日剂量 400~1200mg , 可与碳酸锂联用,剂量应适当减小。 (3)抗精神病药:氯丙嗪和氟哌啶醇能较快地控 制躁狂发作。 2.电抽搐治疗:对严重躁狂有一定疗效。
(3)思维内容障碍: 在心境高涨的背景上,病人经常出现夸大观念,自我评价过
高,自命不凡,盛气凌人。严重时可发展为夸大妄想,内容 多与现实接近。有时在夸大观念或妄想基础上出现关系和被 害妄想。 (4)活动增多:病人精力异常旺盛,活动明显增多,整日忙 碌不停,但做任何事往往虎头蛇尾、有始无终。病人还好管 闲事和打抱不平,好当众表演、说俏皮话和开玩笑。 有时表现为挥霍无度,注重打扮,行为轻浮和好接近异性。 病情严重时自我控制能力下降,举止粗野,甚至有攻击和破 坏行为。虽然病人活动增多,但精力格外充沛,毫无疲倦之 感。 (5)躯体症状:面色红润、双目有神,且有心率加快、瞳孔 轻度扩大和便秘等交感神经功能兴奋症状。另外,因体力过 度消耗,病人多有体重减轻,食欲性欲增强,睡眠需要减少。 自知力损害。 (6)其他症状:躁狂发作极为严重时,病人呈重度兴奋状态, 表现为活动紊乱,毫无目的和指向性,伴有攻击行为。也可
精神病学3.第八章心境障碍

02
03
04
抗抑郁药
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来改善抑郁 症状,如氟西汀、帕罗西汀等 。
抗躁狂药
用于控制躁狂症状,如锂盐、 丙戊酸盐等。
抗焦虑药
用于缓解焦虑症状,如苯二氮 䓬类药物。
新型药物
包括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二环 抗抑郁药等新型药物,针对不 同病因和症状进行个性化治疗 。
心理治疗
认知行为疗法
通过改变不良的思维和行为模式,帮助患者重新 建立健康的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
切监测患者的反应和副作用。
案例二:抑郁症的心理疗法应用
总结词
抑郁症的心理疗法主要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和心理动力疗法等,可以帮助患者调整负面思维和情绪,提高生活质量。
详细描述
认知行为疗法是抑郁症心理治疗的主要方法之一,它帮助患者识别和改变负面思维模式和行为习惯。心理动力疗 法则关注患者的内心体验和情感,通过深入探索患者的无意识动机和需求来达到治疗目的。这些心理治疗方法可 以帮助患者提高自我认知和情感管理能力,从而改善生活质量。
心境障碍
目
CONTENCT
录
• 心境障碍概述 • 心境障碍的病因与机制 • 心境障碍的治疗 • 心境障碍的预防与康复 • 心境障碍的案例分析
01
心境障碍概述
定义与分类
定义
心境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以情感低落或高涨为主要表现,并伴 有相应的认知、行为和心理生理学变化。
分类
心境障碍可分为单相障碍(仅有抑郁发作或躁狂发作)和双相障 碍(交替出现抑郁发作和躁狂发作)。
案例三:焦虑症的综合治疗
要点一
总结词
要点二
详细描述
焦虑症的综合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和自我调节等 多种方法,以达到全面缓解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第八章心境障碍

(三)神经内分泌紊乱: 1)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地塞 米松抑制实验(DST)脱抑制。HPA轴活动 过度,皮质醇分泌过多,昼夜节律改变。 2)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HPT轴):甲 状腺疾病可出现情感性症状,近年应用甲状 腺激素加强抗抑郁药效应,更激发了对HPT 轴的研究兴趣。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兴奋试验(TRH-ST) 是检验HPT轴功能的方法。抑郁病人多呈迟 钝反应。 3)下丘脑-垂体-生长素轴
心境障碍的分类
•躁狂发作(躁狂障碍)
•抑郁发作(抑郁障碍)
•双相障碍
•环性心境障碍
•恶劣心境
二、临床表现
•躁狂表现(三高)
•情绪高涨 (一周以上)
•思维奔逸 加快----奔逸----“破裂”
•活动增多
•躯体症状
精力旺盛 活动增多
睡眠需求下降、食量增加
•其他症状
躁狂发作的分型
①轻躁狂 ②急性躁狂 ③谵妄性躁狂 ④慢性躁狂
1. 2. 3. 4. 5.
治疗原则: 全面考虑年龄和躯体状况 尽量单一用药 全程治疗:急性治疗和维持治疗 辅以心理治疗 积极治疗相关的共病
治疗分期 急性期治疗:6-8周 维持期治疗:2次发作者可以维持治疗2-3年
预防
心理治疗和社会支持系统对预防本病复 发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应尽可能解除或 减轻患者火种的心理负担和压力,帮助患 者解决生活和工作中的实际困难及问题, 提高患者应对能力,并积极为其创造良好 的环境,以防复发。
一、流行病学
1、心境障碍的终身患病率0.083%。 2、抑郁障碍:成年女性与男性比例为 2:1 3、双相障碍男女之比1:1.2 4、双相障碍的 起病平均年龄为30岁,抑郁症 平均年龄为40岁,躁狂发病早在16-30岁之 间,女性更早。 5 、起 病:躁狂 - 急、亚急,抑郁- 缓慢(秋、 冬) 6、病 程:躁狂3个月,抑郁6个月,发作性 7、预 后:15~20%慢性
精选第八章心理危机识别及生命教育牛宏伟资料

心理健康教育
病理性情绪低落
1、无缘无故地产生,缺乏客观精神应激条 件或虽有不良因素,但是“小题大做” 2、抑郁症状常持续存在(超过半月以上), 不经治疗难以缓解 3、抑郁程度严重,可产生严重消极的言行 4、典型的抑郁症有节律性特征(晨重夜轻) 5、持续性、顽抑郁症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案例
刘XX,女,19岁,大一学生,入校不久 感到有人监视自己,总在背后跟踪自己。 看到别的同学拿着随身听从身边走过,认 为那是窃听器,在窃听自己的隐私。别人 在身边讲话总是在议论自己。晚上睡觉时, 总认为有人透过窗户用望远镜监视自己的 一举一动,必须严严实实地拉好窗帘。不 久发展到认为自己的心脏被人偷走。
抑郁症是每个人都可能有得的心 理疾病。它不能说明一个人心胸 狭窄,也不能说明一个人的品质 低劣或意志薄弱。
抑郁症是可以治好的。
心理健康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
心理健康教育
精神分裂症
是一种持续、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 病,是精神病里最严重的一种,以基 本个性改变,思维、情感、行为的分 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 特征。
心理健康教育
小贝的“偶数强迫症”
心理健康教育
关注是支柱
心理健康教育
换症为正
心理健康教育
-
智
慧
来
摘 自 圣 严
自 烦 恼
法
师
嘉
言
心理健康教育
看到了只是看到 听到了只是听到 不要产生好恶
心理健康教育
因为心里有了好恶的分别 就会有所执着
心理健康教育
喜爱的就想占有 讨厌的就会排斥 患得患失,烦恼就来了
当自己发现起烦恼时 要感谢使你产生烦恼的人、事、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基本概念
情绪(Emotion)受一定意识影响的一种心理状态。与 有机体的生理和心理需要是否满足有关(weather)
情感(Affection)对事物的好恶态度、道德性。受社 会关系的影响。爱国(情感)----怒火(情绪)
心境(Mood)是一种持续、微弱、不受意识控制较广 泛地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的状态(climate)。
抗抑郁药的发展
NaSSA
去甲肾上腺素及特异性5-羟色胺抗抑郁药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去甲肾上腺素及 5-羟色胺 抗抑郁药
2000
非选择性 抗抑郁药
单胺氧化酶 抑制剂
选择性5-羟色胺 重吸收抑制剂
TCA
MAOI
→↑新型抗抑郁药
SSRI
SNRI
6-36
抗抑郁药作用: 阻断 5HT 在树突间隙和 轴突末梢的再摄取 Stahl S M, Essential
•积极性和动机丧失 •自我评价显著下降
•严重而深刻的失落感
(feeling of loss)
•兴趣显著下降和减退
4. 抑郁的伴随症状——躯体症状
食欲减退 体重减轻 昼重夜轻 性欲减退 早醒性失眠
5. 抑郁的伴随症状——精神症状
•
• • • •
•
•
思维迟缓和行为抑制 幻觉妄想——内容与心情协调 焦虑 注意不集中、记忆下降 犹豫不决、强迫观念——约25%-30% 疑病症状 人格解体——典型的情感解体
80 70 60 50 40 30 20 10 0 1 2 4 6 8 10 12 15 治愈和复发的间歇期(月)
患者复发比率(%)
未治愈(n=19) 治愈(n=41)*
完全治愈的标准
抑郁症状的消失包括情绪和躯体、社
会功能的恢复。(包括工作和学习)
总结: 抑郁障碍的治疗
治疗前的准备 告知疾病特点:反复发作、复发先兆 系统治疗、密切观察
抑 郁 症
精神障碍袭向现代人
全球有近四分之 一,我国亦有 10%的人受到失 眠,抑郁症,精神 分裂症的困扰
精神障碍简介
精神活动和 行为的紊乱, 表现为情感、 思维和行为 异常
精神分裂症 精神病 心境障碍 抑郁症 神经症 躁狂症
精神障碍
(精神失常)
学习抑郁症的重要性
躯体疾病伴发抑郁 内科住院患者中约有1/3伴抑郁症 糖尿病—— 14~18% 晚期肾病—— 22% 癌症—— 20~45% 中风者—— 33% 帕金森病—— 1/3(约33%)
情绪低落、 回忆过去无所事是 展望未来一片暗淡 面对现实困难重重 思维迟缓 一层浆糊 言语减少 活动减少 精力不足 落魄潦倒
思维阻塞 声音低沉 懒于料理 焦悴苍老
某患者在病前是一位自信心很强,工作能力很强 的企业主管,在出现抑郁综合征以后反复回忆自己的 过失,检讨自己的错误。其中他回忆起在一次投资过 程中,经过集体讨论决定对一个近千万的项目投资, 事后发现决策基本正确,并带来了较大的效益,只是 与原来的预算比较,多用了2-3万元钱,当时患者没有 介意,但在病中他却觉得这是自己的严重失误。因此, 反复向上司写出检查,称自己的水平低,能力差,并 认为自己这样做是浪费资源,挥霍人民的血汗。要求 将自己撤职,并愿意承担法律责任。
1996年(WHO)在中国调查有20%的人有抑 郁症状(7%的重型抑郁)
抑郁障碍所带来的危险因素
自杀问题 物质依赖问题 心血管疾病问题 代谢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问题
抑郁障碍所带来的危险因素
恶性肿瘤问题 慢性疼痛问题
有效生命年缩短问题:伤残调整生命年
(Disability Adjusted Life Year,DALY)
11. 我的头脑和平常一样清楚 12. 我觉得经常做的事情并没有困难 13. 我觉得不安而平静不下来 14. 我对将来报有希望 15. 我比平常容易生气激动 16. 我觉得作出决定是容易的 17. 我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有人需要我 18. 我的生活过的很有意思 19. 我认为我死了别人会生活的好些 20. 平常感兴趣的是我依然照样感兴趣
急性治疗期 抑制性干预
巩固治疗期 维持治疗期 治疗性干预 预防性干预
时间
1. Reprinted with permission from: Kupfer DJ. J Clin Psychiatry. 1991;52(suppl):28-34. WPA/PTD Educational Program on Depressive Disorders.
增强治疗或 换药或咨询专家
第一次服用抗抑郁药的反应
~25%无效
~50%治愈 ~25%部分缓解
未达到治愈有严重后果
复发率高 转为慢性发作
发作间歇期缩短
持续损害工作能力、人际关系和生活质量
抑郁症持续发作增加所有因素(包括内科疾病:中风、 糖尿病等)引发的死亡率和伤残率
完全治愈(HAMD<7)降低复发 风险
治疗目标: 提高治愈率、减少自杀率,HAMD<7 提高生存质量 预防复发:复发率>50%
1.
2.
治疗原则:
全面考虑年龄和躯体状况 尽量单一用药 全程治疗:急性治疗和维持治疗 辅以心理治疗 积极治疗相关的共病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3.
4. 5.
治疗分期
急性期治疗:6-8周
维持期治疗:第1次发作
第2次发作
6-9个月
抑郁障碍的诊断标准
症状标准:九项中满足四项
兴趣丧失 精力减退 评价过低 三少症状 生物症状 无愉快感 运动阻滞 联想困难 自 杀行为
严重标准:严重损害社会功能 病程标准:2周 排除标准:排除器质性、药物所致抑郁
单相和双相图示
单相 双相
躁狂相
情感 思维 动作语言
抑郁相
高涨 欣快 低落 忧伤 联想快 联想慢 增多 减少
1. 我觉得闷闷不乐,情绪低沉 2. 我觉得一天之中早晨最好 3. 我一阵阵哭出来或者觉得想哭 4. 我晚上睡眠不好 5. 我吃得和平常一样多 6. 我与异性密切接触时和以往一样感到愉快 7. 我发现我的体重在下降 8. 我有便秘的苦恼 9. 我心跳比平时快 10. 我无缘无故的感到疲乏
心境障碍的发病机制
中枢神经递质及受体改变 5-羟色胺(5-HT)假说 去甲肾上腺素(NE)假说 多巴胺(DA)假说 γ-氨基丁酸(GABA)假说 神经内分泌功能异常 多导睡眠图改变 脑影象改变
抑郁症的5羟色胺假说
抑郁状态:
5HT减少, 受体上调
Stahl S M, Essential Psychopharmacology (2000)
抑郁症患者就在我们身边
DSM-IV 主要疾病的年患病率
20
患 病 率 10 (%)
0
Kessler et al. Arch Gen Psychiatry 1994;51:8-19
抑郁障碍的流行病学
据WHO统计,全球约1.2~2.0亿抑郁症患者 美国1984年终生患病率4.9% 1994年共终生患病率17.1%
心理活动的相互影响
认知影响情绪 情绪影响认知 情绪影响思维、言语和行为
心境障碍
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或躁狂抑郁症, 是一种以情感病态变化为主要症状的精神 疾病,其表现仅有躁狂或抑郁两者之一 (单相),或两者交替发作(双相)。
描述性定义
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主要特征的一组疾病
•显著而持久的心境改变
Zung自评抑郁量表
评分:每个问题后有1-4级评分:1很少 有该项症状, 2有时有, 3大部分时间有, 4绝大部分时间有。 2,5,6,11,12,14,16,17, 18,20为反评题,按4-1分计分。 总分:所有项目相加,就得到总分。总 分超过41分的,可能有抑郁症,需进一 步检查。
•情感高涨或低落
•伴有认知和行为改变
•可有精神病性症状
•反复发作 间歇期完全缓解 或转为慢性
抑郁发作(抑郁综合征)
1.抑郁的基本心情:情绪低落(2周以上)
内心体验:压抑、沮丧、悲伤 未语泪先流
2. 抑郁的主要症状
三低症状:情绪低落 思维迟缓 活动减少 三无症状:无助、无望、无价值 三自症状:自责、自罪、自杀
抗抑郁剂治疗:急性阶段
诊断
早期治疗 每1-2周的监测
第6周的 评估
明显好转 未显好
6周评定:明显好
继续治疗超过6周 完全缓解 是 继续治疗 4-9个月 考虑维持治疗 增强治疗或 换药或 咨询专家
否
6周评定:不好
增加治疗或换药
每1-2周监测
明显好
第12周的评定
完全缓解
否 是
未显好
维持治疗4-9月 考虑维持治疗
病名
抑郁症 耳聋 缺铁性贫血 慢性阻塞性肺病 酒依赖 骨关节炎 精神分裂症 跌伤 双相情感疾病 哮喘
%
11.9 4.6 4.5 3.3 3.1 3.0 2.8 2.8 2.5 2.1
*(WHO 2001 年年报)
中国的疾病负担(1990-2020)
与1990年相比的前5位排序变化 序号 1990 2020 1 慢性肺梗塞 慢性肺梗塞 2 抑郁症 脑血管病 3 下呼吸道感染 抑郁症及自杀 4 脑血管病 车祸 5 自杀(伤) 冠心病
除计算疾病所造成的过早死亡外,还考虑疾病造 成的个体心理社会功能损害而导致的有效生命期 的缩短。
全球疾病负担中精神疾病的情况
15-44岁组中,负担占前10位的疾病有5 项为精神疾病: 1、抑郁症(10%) 2、自杀 3、双相情感障碍 4、精神分裂症 5、酒精及药物依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