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苏轼诗的艺术风格与影响
研究苏轼诗词的文化意义
苏轼诗词的文化意义苏轼,这位北宋时期的文坛巨匠,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的诗词不仅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同时也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苏轼诗词的文化意义,从多个方面探究其价值和影响。
一、苏轼诗词的艺术风格苏轼的诗词风格独特,既有豪放奔放的特点,又有婉约细腻的一面。
他的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常常通过描绘自然景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和思想。
例如《题西林壁》一诗中,苏轼通过描绘庐山的景色,表达了自己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这种以景抒情的艺术手法,成为了苏轼诗词的一大特色。
二、苏轼诗词的思想内涵苏轼的诗词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哲理和思想内涵。
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感悟,表达了自己对宇宙、人生、社会等方面的思考和见解。
例如《赤壁赋》一文中,苏轼通过描绘赤壁之战的历史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思考。
这种思考不仅具有哲学性,也具有人文性,对于后人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有着重要的影响。
三、苏轼诗词的美学价值苏轼的诗词具有极高的美学价值,他的作品不仅表现了自然美、艺术美,还表现了人性美、道德美等方面。
他的诗词语言优美,意象丰富,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启迪。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一诗中,苏轼通过描绘明月的景象,表达了自己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感慨。
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四、苏轼诗词的社会影响苏轼的诗词不仅在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同时也对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作品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现实和人性的复杂性,同时也传达了自己对社会的思考和批判。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一诗中,苏轼通过描绘密州的景色和狩猎的场景,表达了自己对当时社会的不满和批判。
这种批判精神在当时的社会中是十分罕见的,对于后世的文学创作和社会思想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五、苏轼诗词的文化传承苏轼的诗词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具有重要的文化传承价值。
简析苏轼诗歌的艺术风格。
简析苏轼诗歌的艺术风格。
苏轼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自然描写:苏轼的诗歌常常以自然景色为背景进行描写,他以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大自然的美景,通过描绘山水和季节变化,表达出他对自然的热爱和敬畏之情。
2. 抒发情感:苏轼的诗歌情感丰富,他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和感悟来表达内心的情感,包括欢乐、忧愁、忧郁和思乡之情等。
他深刻地表达了人类的情感体验,使读者能够产生共鸣。
3. 借古讽今:苏轼的诗歌常常利用古代的典故和历史事件,以讽刺和批评当时的社会现象和政治局势。
他以犀利的笔触和幽默的语言,揭示了社会问题,并对时政进行了反思和批评。
4. 诗词颠覆:苏轼在诗词写作中除了遵循传统的格律和韵律,还大胆地进行了一些突破和创新。
他善于运用对偶、排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更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同时也增加了语言的生动性和艺术性。
总而言之,苏轼的诗歌风格独特,既承袭了古代文人的传统,又具有自己的个性特点。
他深情的表达了对自然、对人类情感和对社会现象的思考,使其作品具有永恒的艺术魅力。
宋代诗人苏轼的豪放派诗风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宋代诗人苏轼的豪放派诗风及其对后世的影响1. 引言宋代是中国古代文化繁荣的时期,出现了许多杰出的文学家,其中苏轼堪称一位传世诗人。
苏轼以其豪放派诗风而闻名于世,并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苏轼的豪放派诗风特点,以及他在文学领域中给后世带来的影响。
2. 苏轼的豪放派诗风特点苏轼以其开放、直接、情绪激烈和自由奔放的写作风格而著称于世。
以下是他豪放派诗风的几个主要特点:2.1 情感表达直接而激烈苏轼笔下所呈现出来的情感非常真实和强烈,他敢于表达自己内心深处最真实的感受。
他通过直白、率真的语言表达内心情感,使读者能够直接感受到他体验到的喜怒哀乐。
2.2 畅游于自然与人生之间苏轼对自然的热爱和执着追求贯穿了他的诗歌创作。
他以自由闲适的态度面对自然,将其融入到自己的情感中,并通过诗歌来表达对自然景色、季节变化等的欣赏和感慨。
2.3 强调个性与人生哲思苏轼在他的诗中经常探讨关于人生、命运和人性等问题。
他提出了很多令人深思的观点,如“知君用心如日月,向君心地胜淮海”等。
这些诗句体现了苏轼对于人生意义和价值的深入思考。
3. 苏轼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苏轼以其豪放派诗风为后世文学带来了许多积极影响:3.1 开启豪放派文学新时代苏轼开创并发展了豪放派诗歌的风格,使这一风格成为宋代文坛上重要的流派之一。
他以其独特的文学才华和写作风格打破了传统束缚,为后世文学家树立了一个全新的创作方向。
3.2 影响后世文人苏轼对后世文学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作品在形式与内容上都对后世诗人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许多后世文人通过研究苏轼的作品,吸取其写作风格和技巧,使得豪放派诗歌能够在更广泛的范围内传承下去。
3.3 对中国文学史的地位和影响苏轼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历史上最杰出的诗人之一,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
他以其卓越的才华和开拓性的豪放派诗风,使自己成为后世文人所崇尚和模仿的对象,同时也为整个中国古代文化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
4. 结论苏轼作为一位杰出豪放派诗人,他以开放、直接、情绪激烈和自由奔放的写作风格闻名于世,并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宋代词人苏轼的创作风格分析
宋代词人苏轼的创作风格分析引言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宋代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人之一。
他的词作在宋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本文旨在对苏轼的词作进行深入分析,探讨其创作风格。
一、艺术追求与独特风格表现苏轼的词作深受儒家思想和佛教禅宗影响,并融合了自身独特的观察力与情感表达能力。
他追求真实、自然和直接表达内心情感,通常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来描绘自然景物、生活场景以及个人情感体验。
二、开放式情感表达和多元题材选择苏轼的词作涵盖广泛且多样化的题材,既有爱情抒发,也有倾诉社会时事,甚至还有揭示个人命运等。
他以开放式情感表达为特点,通过多元题材选择展现了他对人生、社会和历史的思考与认识。
三、抒发个人情感与社会批判相结合苏轼的词作既包含了对个人情感的真实表达,也蕴含了对社会现象的批判与反思。
他通过细腻的描写、自我剖析和深刻的洞察力,将个人情感与当时社会环境相结合,深入探讨人性、道德以及权力与矛盾等问题。
四、自由奔放的艺术表现形式苏轼摒弃了传统词牌格律束缚,更注重对字句把握的灵活运用。
他大胆地运用新颖的押韵方式和音律,打破了传统限制,并加入北方民间曲调元素,使其词作更具鲜明特色。
同时,他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和借景抒发情感,使作品具有强烈的生动感和艺术张力。
结论苏轼作为宋代文学史上杰出的词人之一,其创作风格被广泛认可,并对后世不乏影响。
他以追求真实、开放式情感表达、自由奔放的艺术表现形式等特点,从个人情感和社会批判角度出发,创作了众多经典名篇。
其词作内容丰富多样,既有抒发个人情感的深情之作,也有对社会现象的犀利批评。
这种风格使得苏轼的词作别具一格,并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艺术遗产。
注:以上所述仅代表笔者观点和简单分析,对于苏轼及其词作全貌来说可能仍存在不足之处,详细了解请参考相关专业资料和研究成果。
古代诗人苏轼的文学成就与艺术风格
古代诗人苏轼的文学成就与艺术风格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文学家、书画家、政治家。
他以其卓越的文学成就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闻名于世。
苏轼的文学成就不仅体现在他的诗歌创作上,还表现在他的散文和词作中。
他的艺术风格则以豪放洒脱、自由奔放为主,兼具婉约之美。
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来探讨苏轼的文学成就与艺术风格。
苏轼的诗歌作品堪称千古绝艳之作。
他的诗歌以自然、真实、生动为特点,常常描绘出自己的真实感受和对人生的思考。
例如《赤壁赋》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短暂和追求真理的思考。
他的诗作中也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展现了他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感叹之情。
苏轼的散文作品同样令人叹为观止。
他的散文以豪放洒脱、真实感人为主,常常描绘出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对社会现象的观察。
例如《东坡乐府》中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一句,表达了苏轼对人生短暂和追求真理的思考。
他的散文作品中也常常表现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感慨,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展现了他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感叹之情。
苏轼的词作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之一。
他的词作以婉约之美为主,常常表现出对爱情的思念和对人生的感慨。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句,表达了苏轼对爱情的向往和对美好未来的期许。
他的词作中也常常描绘出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中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展现了他对历史人物和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苏轼的艺术风格独特而多样。
他的作品既有豪放洒脱的风格,又有婉约之美的气质。
他的诗歌作品常常以自然景色和人物形象为主题,表现出豪放洒脱的一面。
例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一句,展现了他对大自然壮丽景色的感叹之情。
苏轼的诗歌创作风格与特点分析
苏轼的诗歌创作风格与特点分析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杰出的文学家、政治家和艺术评论家。
他以其独特的诗歌创作风格和深邃的思想被誉为中国文学史上一位伟大的诗人。
1. 抒情主义的写作风格苏轼的诗歌创作以抒情为主导,通过真实直观地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情感体验。
他经常借助自然景色、季节变迁和个人生活经历等元素来传达感情,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一首中,“落霞与孤鹜齐飞”,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景色的美好赞颂,并将人与自然融合起来。
2. 清新自然的意境描绘苏轼善于运用意象描绘,以简洁而具体的语言塑造出清新自然、生动细腻的意境。
他注重捕捉瞬间之美,通过描写微妙之处来唤起读者的感受。
在《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一首中,作者以“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来表达他自己在困境中仍然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
3. 异曲同工的独特技巧苏轼经常通过运用反衬、拟人等修辞手法创造出一种富有张力和对比的意味。
他也擅长写景描写,通过独特的形象化表达方式来营造出丰富多样的视觉效果。
例如,《赤壁赋》中,他将纷乱战事与恢宏壮阔的自然景色相结合,营造出一种磅礴壮丽、让人心潮澎湃的氛围。
4. 诗歌背后浓厚的思想内涵苏轼的诗歌不仅仅只是情感抒发和艺术表现,更承载着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对人生、社会以及自我身份认同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思考,并通过诗歌进行了精细而有力的表达。
例如,《念奴娇·赤壁怀古》一首,在描绘江山变迁的同时表现了对逝去岁月的思念和对人生流转的深刻感悟。
5. 对后世文学影响的意义苏轼诗歌创作风格独特而多样化,对后世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以其独立、卓越、豪放不羁的个性和才华,成为宋代及之后文坛上最具有号召力和指导意义的文学宗师之一。
他被尊称为“诗仙”,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以上对苏轼的诗歌创作风格与特点进行分析,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这位伟大诗人的诗歌艺术。
苏东坡的诗词艺术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苏东坡的诗词艺术及其对后世文学的影响苏东坡(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书法家和美食家。
他以其卓越的诗词艺术才华以及深远的影响力,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地位。
本文将探讨苏东坡的诗词艺术,并分析其对后世文学的深远影响。
一、苏东坡的诗词艺术苏东坡的诗词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具有独特的艺术风貌。
他的诗作注重表达个人真情实感,崇尚自由灵动的意境描绘,文字简练、意蕴深远。
苏东坡的诗词作品以豪放激昂、豪迈慷慨的风格为主,常以写景抒怀、咏史咏物等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他善于运用比喻、夸张、对仗等修辞手法,使诗词更具表现力与感染力。
苏东坡的作品向来注重现实生活的真实反映,对人民生活、社会现象、历史事件等进行了深入思考与记录。
他的诗词常常反映出对社会进步、人民疾苦的关注,表达了他对社会和人民的无限热爱和关怀。
例如他的《赤壁赋》通过赋予历史事件美学上的意味,将对社会现实的思考与诗词艺术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使其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二、苏东坡对后世文学的影响1. 开创豪放诗风:苏东坡的诗词作品在豪放派诗歌的发展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他对乐府古体诗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豪放诗风的创立使得后世的诗人在表达情感时更注重真实感与豪情壮志的体现。
苏东坡的诗词作品将豪放的诗风发扬光大,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发展。
2. 注重个人情感表达:苏东坡的诗词作品强调个人情感、生活体验的真实表达。
他以真情实感为基础,以感悟人生为目标,对后世文学家提供了一种深入挖掘内心世界的思路。
后世文学家在苏东坡的影响下,更加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并将个体的体验与社会现实有机结合起来,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作品。
3. 增强写实主义色彩:苏东坡的作品注重对社会、人民生活的真实反映,其写实主义色彩深深地影响了后世文学的发展。
他通过描绘生活琐事、记录社会现象等手法,使作品更加具有现实感与可读性。
这对于后世文学的发展具有启示作用,使得后世文学家更加注重社会状况的反应与揭露。
苏轼的豪放诗风
苏轼的豪放诗风苏轼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人物,他以其豪放的诗风而闻名于世。
苏轼的诗歌作品充满个性、自由和激情,展现了他独特的艺术风格。
本文将深入探讨苏轼的豪放诗风,分析其作品的特点以及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首先,苏轼的豪放诗风在题材选择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他的诗作涵盖了广泛的主题,既有咏史抒怀类的作品,也有山水田园的描绘,甚至包括了饮酒作乐等生活场景。
苏轼眼中的世界是多元的、丰富的,他以自由的态度面对生活,通过诗歌表达内心情感。
他勇于挑战传统的主题限制,敢于以自己真实的感受去创作,让他的作品充满活力和真实性。
其次,苏轼的诗歌语言大胆独特,显示出他的豪放情怀。
他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善于运用夸张、对比、比喻等手法来描绘事物,使诗歌充满生动感和张力。
他的诗歌充满了讽刺和幽默,常常打破传统诗歌中的严肃和庄重,以自己独特的视角和语言方式展现诗歌的魅力。
苏轼的诗歌语言直接、生动,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在当时文学界引起了不小的震动。
此外,苏轼的思想观点也在其诗歌中得到了充分表达。
他关注社会疾苦、民生问题,通过诗歌表达了他对社会现象的看法和对民众命运的关心。
他在诗歌中表达了对爱情、友情、自然美的赞美,以及对权力腐败、官场黑暗的批判。
他的诗歌不仅是一种审美的享受,更是一种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呼吁。
苏轼用自己的文字勾勒出一个真实而多元的世界,让读者在诗歌中感受到人生的真谛。
苏轼的豪放诗风在后世文学史上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他的作品为后来的文人提供了一种新的审美范式和写作方式。
在他的影响下,后世文人对诗歌创作的自由度和个性化有了更深入的探索。
苏轼开创了一种以个人主体和情感为核心的诗歌创作模式,使得诗歌更加贴近读者的生活,与读者产生共鸣。
苏轼的影响力延续至今,他的作品不仅被广泛传诵,也为后世文学家提供了宝贵的创作借鉴。
综上所述,苏轼的豪放诗风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瑰宝,他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打破了传统的束缚,创作了许多深入人心的作品。
宋代诗人苏轼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力
宋代诗人苏轼的艺术风格及其影响力
一、引言
在中国文化史上,苏轼被誉为文学史上最杰出的人物之一。
他是宋代重要的文
学家、书法家和画家,他的诗歌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深邃的情感而著称。
本文将探讨苏轼的艺术风格,并分析他对后世文学影响力。
二、苏轼的艺术风格
1.描述性写实:苏轼善于通过细腻而生动的描写,使读者身临其境地感受到
作品中所表达的情感与意境。
2.抒发真情:苏轼倾注了自己对生活和人情世态的真挚感受,他通过自我陈
述和情感流露,打动了读者的心弦。
3.反思人生:苏轼常常通过作品思考人生和命运等哲学问题,他关注社会风
云、政治事件,并以自己独到的见解展现出对时代变迁和个体命运抱有深
刻思考。
三、苏轼作品对后世文学影响
1.影响同代文人:苏轼的诗歌作品对当时的文坛产生了巨大影响,他的艺术
风格和创作思想激励着许多后来的文人。
2.培养新的文学观念:苏轼提出“诗从声律,画从形势”等观点,这些观点
在宋代乃至后世都影响深远,成为了文学创作的重要理论依据。
3.传承经典传统:苏轼不仅广泛涉猎古代经典名著,并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进
行重新解读和赋予新的内涵,使得古典文学继承与发展。
四、结论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以其特有的艺术风格和情感表达打动了无数读者。
苏轼的作品不仅对同代诗人产生深远影响,而且对后世文学也有着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研究和欣赏苏轼的诗歌作品,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他对中国文化历史所做出贡献,并从中汲取灵感与启示。
千古绝响:苏轼的词作及其艺术成就
千古绝响:苏轼的词作及其艺术成就引言苏轼(1037年-1101年),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他以才华横溢、文笔精妙而闻名于世,尤其是在词作方面有着卓越的成就。
本文将探讨苏轼的词作及其艺术成就。
苏轼的词作风格特点苏轼的词作风格独特,既流露出无尽豪放的气魄,又展现出细腻动人的情感。
他笔下的词语富丽堂皇,意境深远,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和感性上的冲击。
而在情感表达上,苏轼常常描绘自然景物与人情之间的关系,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山水田园”的理想境界。
艺术手法运用苏轼善于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来增强词作表达力度。
他能够将复杂的思想与感情通过简单明了的语言来传达,使读者能够迅速理解并共鸣。
此外,苏轼的词作也非常注重音韵和节奏的运用,使得词作在朗朗上口之余,更富有韵律感和美感。
创作主题苏轼的词作主题丰富多样,涉及社会风俗、自然景物、人生哲理等方面。
他既可以写悲情忧国的抒怀之作,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也可以描绘田园风光与家国情怀相结合的佳作,如《前赤壁赋示子渊》。
无论是时事抒发还是咏史叙事,苏轼都以独特的视角和思考方式展现了他对世界和人生深沉而独到的洞察力。
苏轼的艺术成就及影响苏轼的词作不仅在当时便颇受推崇,并且对后世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首先,在文学艺术方面,苏轼开创了以自身经历为素材、贯彻“真实写生”的创作方法。
他舒展自由奔放的笔法,使得词作更加充满灵动和生命力。
苏轼的词风影响了后世众多文人,并成为南宋以至元明清时期的重要流派。
其次,在思想理念方面,苏轼主张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思想,融入到自己的词作中。
他注重反思和探索人生意义、社会道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观和人生态度。
这种以“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与传统文化价值相结合的特点,在后世也产生了深远影响。
最后,在文化传承方面,苏轼所塑造的“东坡形象”已经成为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他身上具备着纯洁、阳光、乐观大度的品质,并被视为中国古代士人气质的代表之一。
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简析_苏轼的诗词代表作有哪些
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简析_苏轼的诗词代表作有哪些苏轼是北宋文坛革新的杰出领袖,也是宋代乃至中国历史上一个全能的文学天才。
每个作者都有自己的风格特点,那么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是怎样的?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希望对你有用!苏轼诗词的风格特点一、气势恢弘、激情磅礴的豪放风格苏轼开创了豪放词风,是豪放词的代表,他能够借助瑰丽恢宏的意象来抒发慷慨豪情,将充沛激昂或悲壮苍凉的激情融入词中,并开拓了词的写作范围。
(一)气势磅礴、场景宏阔雄壮气势恢弘。
苏词的豪放词有气势豪迈飞动、场景宏阔雄壮的特点。
如:《念奴娇·赤壁怀古》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这是一首著名的豪放词,磅礴的气势、壮美的场景、雄浑的境界,正是豪放词风的体现。
词的上片写景,描写赤壁的景色,前三句,仿佛是描述远景,长江水浩浩荡荡,滔天波浪如大浪淘沙,送走了一代风流人物;次三句,描写近景,目光投向赤壁古战场;上片最后两句,是上片景物描写的总结。
下片怀古,词人抓住周瑜年轻有为的主要特征,塑造了他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并由此联想到自己华发早生,功业无成,不免产生人生如梦之感。
总体来看,这首词从江水的东流,感受到时光的逝去,进而把江山与人物合写,使“江山如画”与“风流人物”都得到形象的表现,写得雄浑豪放,气象恢弘,堪称历代咏史怀古诗词之绝唱,亦开后世豪放一派之先河,给人以撼魂荡魄的艺术力量。
这类词还如《水调歌头黄州快哉亭赠张握诠》(落日绣帘卷)等。
(二)直抒胸臆,自由豪放豪情奔放。
苏轼的词注重抒情言志,直抒胸臆,自由豪放。
如:《江城子·密州出猎》:“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
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
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试论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试论苏轼诗歌的艺术特色
苏轼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诗人,他的诗歌艺术特色非常丰富,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下面是苏轼诗歌的一些艺术特色:
1语言优美:苏轼的诗歌语言优美,充满了韵味和富有感染力的节奏感。
他的诗句简洁而富有表现力,蕴含着丰富的意象和象征意义。
2 .结构精妙:苏轼的诗歌结构精妙,注重押韵和对仗。
他善于运用各种押韵方式来调和诗歌的结构,使诗歌更加优美和音乐性。
3 .情感真挚:苏轼的诗歌情感真挚,深刻地表现了他的个人情感和精神境界。
他的诗歌描写了自己的悲伤、思乡、感恩等情绪,从而触动读者的心灵。
4 .观念深刻:苏轼的诗歌观念深刻,深入地揭示了他对社会和人生的看法。
他的诗歌描写了人类的希望、梦想、追求等主题,并通过象征和比喻来表达他的思想。
5 .内涵丰富:苏轼的诗歌内涵丰富,蕴含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和人文内涵。
他的诗歌反映了他所处的历史时期的思想风气和文化背景,也反映了他对历史、文化、哲学等问题的深刻思考。
他的诗歌中有许多富有哲理性和深刻意义的诗句,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思考人生。
6 .创新意识强:苏轼的诗歌创新意识强,在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到他对传统诗歌的改革和创新的努力。
他不断尝试新的诗歌形式和写作方法,并在传统诗歌的基础上进行拓展和创新。
他的诗歌对后世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试析苏轼诗的艺术风格与影响
试析苏轼诗的艺术风格与影响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1)一、苏轼生平 (1)二、苏轼性格对其文学作品的影响 (2)(一)诗如其人的独特风格 (2)(二)乐观旷达的处世态度 (3)三、苏轼诗艺术风格分析 (3)(一)寓物讽世,借古讽今 (3)(二)取景入诗,笔下生花 (4)(三)诗富哲理,理趣横生 (5)四、苏轼诗对后世的影响 (6)结语 (7)参考文献 (8)试析苏轼诗的艺术风格与影响[摘要]:苏轼对于诗歌创作艺术,并不是专注于某一家,而是兼取唐代诗人如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等诗人的长处,最终融入自己独特的思考,继而形成其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
在其留下的几千多首诗中,其中涉及到当时社会现实和对人生的思考方面的题材特别醒目,苏轼通过诗歌的创作将当时现实社会中诸多不合理的现象,秉着不合时宜的入世态度,至始至终都以批判社会现实作为苏诗创作的重要母题。
最难能可贵的是,苏轼本人对当时社会的无情批判,并没有受到时代的局限而一味针对王安石的新政,而是能够跳出眼前,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封建社会遗留已久的种种弊政和陋习,并对此进行猛烈的抨击,其中体现出苏轼极为深刻的批判意识。
关键词:苏轼;诗歌;艺术风格;影响引言苏轼与其同时代的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等人,将宋诗的创作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但是如果以诗歌的艺术风格而言,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三人也许在个性方面要比苏轼诗作更突出和鲜明,但是若言诗歌的创作成就则当属苏轼无疑。
无论是在广泛的诗歌题材上,还是多种多样的形式上,抑或是深厚的思想内涵方面,苏轼诗作都是数一数二的。
最为突出的就是苏轼本人具有十分强大的艺术兼容性,苏轼对于诗歌的创作艺术,并不是专注于某一家,而是兼取唐代诗人如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等诗人的长处,最终融入自己独特的思考,继而形成其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
加之,苏轼本着其文人的创作主张“以文为诗”,在咏史诗中寄寓其对世事无常的思考,蕴含极为深厚的人生哲理,这也是东坡所作咏史诗与众不同之处,更是其诗作中的一大亮点。
苏 轼诗歌意境的审美特点如何影响后代
苏轼诗歌意境的审美特点如何影响后代苏轼,作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巨星,其诗歌意境独特,魅力无穷。
他的诗作不仅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更对后代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苏轼诗歌意境的审美特点之一是其广阔的时空视野。
他常常在诗中跨越时空的限制,将不同的景象、人物和情感融合在一起。
例如,在《念奴娇·赤壁怀古》中,苏轼从眼前的赤壁之景,联想到三国时期的英雄豪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间的长河滚滚向前,英雄的事迹虽已远去,但他们的精神却永远留存。
这种广阔的时空视野让后代诗人明白,诗歌不仅仅是对当下的描绘,更可以是对历史和未来的思索,拓宽了诗歌创作的维度。
苏轼诗歌意境的另一显著特点是其对自然景观的生动描绘。
他善于捕捉自然的微妙变化,以细腻而逼真的笔触展现出大自然的美丽与神奇。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在《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中,苏轼通过对西湖晴天和雨天景色的描绘,将湖水的波光粼粼和山峦在雨中的朦胧之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后代诗人从苏轼的作品中汲取灵感,更加注重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和描绘,使诗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
苏轼诗歌意境中的哲理思考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常常在诗歌中融入对人生、世事的深刻洞察和感悟。
《题西林壁》中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揭示了人们在观察事物时往往受到自身所处位置和视角的限制,只有跳出局限,才能看清事物的本质。
这种富有哲理的思考为后代诗人提供了一种新的创作思路,使诗歌不仅仅是情感的抒发,更是智慧的结晶。
苏轼诗歌意境中的豁达乐观精神更是激励了无数后人。
尽管他一生坎坷,多次遭遇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积极向上的心态。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在《定风波》中,苏轼以无畏的态度面对人生的风雨,传达出一种超脱和洒脱。
这种精神鼓舞着后代文人在困境中保持坚定的信念和豁达的胸怀,用诗歌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希望。
苏轼诗歌意境的审美特点还体现在其语言的简洁明快与韵味无穷。
对苏轼诗句的看法
对苏轼诗句的看法
苏轼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他的诗歌和散文都有着深远的影响。
以下是对苏轼诗句的一些看法:
1. 情感表达:苏轼的诗歌中,情感表达丰富而深刻。
他的诗作常常表现出对人生、自然、友情等方面的感慨,以及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思考。
例如,《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通过对明月的描写,表达出对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情感真挚、感人肺腑。
2. 语言运用:苏轼在语言运用上非常独特,他善于运用自然、朴实的语言,表达出深刻的思想和情感。
同时,他还创造性地运用了古典诗歌的韵律和格式,使得他的诗歌既具有现代感,又有着古典的美感。
3. 意象塑造:苏轼的诗歌中,意象塑造十分出色。
他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和加工,创造出独特的艺术形象,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中的明月意象等。
这些意象不仅表达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也给读者带来了极大的审美享受。
4. 哲理思考:苏轼的诗歌中,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
他通过形象的比喻和生动的描写,表达出对人生、社会、自然等方面的思考和感悟。
例如,《题西林壁》中通过对庐山的描写,表达出对人生曲折和困境的思考,给人以深刻的启示。
总之,苏轼的诗句在情感表达、语言运用、意象塑造和哲理思考等方面都有着卓越的表现,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珍贵遗产。
简析苏轼诗歌的艺术风格。
简析苏轼诗歌的艺术风格。
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先生,北宋时期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
他是中国文学史上较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其诗歌作品在诗坛上独树一帜。
本文将以1000字左右的篇幅,从表现主题、形式风格、语言特点和意境美感等四个方面简析苏轼诗歌的艺术风格。
一、表现主题苏轼的诗歌主题广泛,包罗万象。
他的诗作涉及自然景观、人情世故、政治抱负、生活哲理等方面。
其中,对自然景色的描绘是他的重要主题之一,他善于运用丰富的比喻和意象,以感性的笔触呈现出大自然的壮美和细腻之美。
同时,苏轼对社会现象的观察和思考也是他诗歌的特色之一。
他通过对人生和社会的冷眼观察,表达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情冷暖的深深忧虑,展现出对自由和人性的追求。
二、形式风格1. 创新思想苏轼的诗歌创作体现了艺术创新的精神。
他打破了传统的格律要求,摒弃了严格的章法,创造了许多新的韵律形式,如豪放派的乐府诗、格律的断章体、古文的诗化等。
他以自由的思维方式和独特的创意,在艺术形式上推陈出新,给后世诗人带来了很大的启示和影响。
2. 情感真挚苏轼的诗歌情感真挚,质朴自然。
他以真实的心情和真挚的情感表达自己对人生和世界的感悟。
他善于捕捉细微的情感变化,通过细腻入微的描写手法,抒发自己对于人生和爱情的体验和领悟。
他的诗作流露出真实的情感和人性的柔情,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共鸣和感动。
三、语言特点1. 语言优美苏轼的诗歌语言优美,句句精练,文字流畅。
他运用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仗等,使诗歌的语言更加鲜活生动,意境更具张力。
他善于抓住语言的节奏和韵律,通过精心地控制词语的节奏与呼吸,使诗歌更具韵律美和音乐感。
2. 语言深邃苏轼的诗歌语言深邃,意境深远。
他以独特的哲理思考和感悟,通过简明扼要的词语,表达出丰富的内涵和思想深度。
他常常运用比喻和意象,通过细腻的描写,营造出舒展的意境,使诗歌富有想象力和文化内涵。
四、意境美感苏轼的诗歌意境美感丰富多样。
苏轼的豪放派诗歌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苏轼的豪放派诗歌及其对后世的影响引言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中国北宋时期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和政治家。
他以其独特的风格和豪放派诗歌而闻名于世。
苏轼的诗歌作品中充满了自由自在的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极大地影响了后世的文学创作。
背景介绍北宋时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出现了众多杰出的文学家。
而苏轼则是其中最杰出的一位。
苏轼在他的文学生涯中创作了许多著名的豪放派诗歌,这些诗歌充满了个性、豪情和对人生的独特见解。
他的诗歌不仅表达了他个人的情感和思考,也体现了这个时代的文化特征和社会背景。
苏轼的豪放派诗歌特点苏轼的豪放派诗歌有着许多独特的特点,这些特点使他的诗歌作品成为了独树一帜的艺术品。
1. 自由自在的情感表达苏轼的诗歌充满了自由自在的情感表达。
他勇于表达自己内心的感受,无论是喜悦、愤怒还是悲伤,都能够用诗歌的方式表达出来。
他的诗歌作品中融入了他对人生的真实感受和对世界的独特见解。
2. 情景交融的描写手法苏轼的诗歌中经常使用情景交融的描写手法。
他通过描写具体的情景和细节,将读者带入他所表达的感受中。
这种描写手法使他的诗歌更加生动而真实,读者更能够感受到他所要表达的情感。
3. 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苏轼的诗歌中经常出现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他通过对自然景物、人事物等的观察和思考,提出了一系列深入人心的思考和哲理。
他的诗歌作品中融入了他对人生和世界的独特理解,读者可以从中获得启示和思考。
后世的影响苏轼的豪放派诗歌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影响了文学创作,也对后世的文化和社会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 文学创作的影响苏轼的豪放派诗歌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个性化和自由自在的诗歌风格激发了后世作家的创作灵感,使他们更加敢于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考。
苏轼的诗歌作品成为了后世文学的重要参照,对后世豪放派文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 文化传承的影响苏轼的豪放派诗歌对后世的文化传承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苏 轼的诗词如何影响后世文人的创作
苏轼的诗词如何影响后世文人的创作苏轼,这位北宋文坛的巨擘,以其独特的诗词风格和深邃的思想内涵,对后世文人的创作产生了深远且广泛的影响。
苏轼的诗词题材丰富多样,涵盖了人生哲理、山水田园、友情爱情、政治抱负等诸多方面。
这种广泛的题材选择为后世文人开辟了新的创作领域。
以往的诗词创作,往往局限于某些特定的主题,而苏轼则大胆突破,将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化作了诗词的素材。
后世文人受其启发,不再拘泥于传统的题材束缚,更加注重从自身的经历和周围的环境中汲取灵感,使诗词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元。
苏轼的诗词风格豪放洒脱,充满了豁达的人生态度。
他在遭遇政治挫折、人生困境时,依然能够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并将这种情感融入到诗词之中。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这首《定风波》便充分展现了他的旷达胸怀。
后世文人在面对生活的不如意时,常常会从苏轼的诗词中获得力量,学习他那种以坦然和从容应对挫折的精神,进而在自己的创作中展现出坚韧与豁达的气质。
在语言运用上,苏轼的诗词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
他善于运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修辞手法,使诗词充满了艺术感染力。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将西湖比作美人西施,生动地描绘出西湖的美丽景色。
后世文人在创作中,纷纷效仿苏轼,注重对语言的锤炼和修辞的运用,以增强诗词的艺术效果,让读者能够更加直观地感受到诗人所想要表达的情感和意境。
苏轼的诗词还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他常常在作品中探讨人生的意义、宇宙的奥秘以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他的思考不仅仅停留在表面,而是深入到了哲学的层面。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短短两句诗,蕴含着对人们认知局限性的思考。
这种对人生和世界的深刻洞察,激发了后世文人在创作中不断追求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促使他们不仅仅满足于表面的描绘,而是努力挖掘作品背后的深层意义。
苏轼对于诗词格律的创新也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他在遵循传统格律的基础上,有时会根据内容的需要适当突破格律的限制,使诗词的表达更加自由灵活。
苏轼的诗词艺术特点与社会思潮
苏轼的诗词艺术特点与社会思潮简介苏轼(1037年-1101年),字子瞻,号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书画家。
他在文学创作上的卓越才华和独特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
本文将探讨苏轼的诗词艺术特点以及他与当时社会思潮之间的关系。
一、自由奔放的艺术表达1.1 自然意境:苏轼倾向于描写山水风景和田园生活,通过大自然与人文情感相结合来表现内心世界。
1.2 艺术手法:苏轼善用比喻、象征等修辞手法,对事物进行形象而生动的描绘,使读者能够身临其境。
1.3 情感抒发:他敢于直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见解,并通过诗词来传递内心深处的情感体验。
二、嬉游怀古的文化追求2.1 怀旧之情:苏轼常常回顾历史,怀念过去时光,并以此为素材表达自己对传统文化的热爱和留恋。
2.2 以古鉴今:他善于通过回忆过去,借鉴历史教训,指出当时社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革建议。
2.3 独创风格:苏轼将怀古与个人情感融合,形成了独特的诗词风格,使他的作品更加丰满、生动。
三、对社会思潮的回应3.1 忧国忧民:苏轼深知当时社会政局的不稳定和百姓生活的困境,因此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表达对国家和人民的关心与忧虑。
3.2 明理辨时:他对时事敏锐感知,能够准确判断某个时期所处之势力对幕僚班进行人事嘉洛娝遣。
di則%3.3 改革呼声:苏轼主张变法革新,认为通过改革可以解决社会问题,并开启一个更加公正和富饶的未来。
结论苏轼作为北宋文学家的代表之一,他在诗词创作中展现了自由奔放的艺术表达,嬉游怀古的文化追求,并对当时的社会思潮进行批判与反思。
他的作品不仅在艺术上拥有独特魅力,而且深刻地展现了他对社会和人民的关心与忧虑。
因此,苏轼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独具一格的重要人物之一。
苏轼诗歌风格
苏轼诗歌风格
一、豪放风格:以充沛、激昂甚至略带悲凉的感情融入词中,写人状物以慷慨豪迈的形象和阔大雄壮的场面取胜;他把士大夫的情性志趣与市民喜好的通俗文艺形式结合到一起,注入词中,改变了五代以来词所缘之情多的相思眷恋的狭隘性,开拓了词的抒情功能,予词以诗的清高,提高了词的品位,也增强了词的生命力。
二、旷达风格:这是最能代表苏轼思想和性格特点的词风,表达了诗人希望隐居、避开乱世、期待和平的愿望;苏词的部分作品还深入探索了人生哲理。
三、婉约风格:苏轼婉约词的数量在其词的总数中占有绝对多的比例,这些词感情纯正深婉,格调健康高远,也是对传统婉约词的一种继承和发展;苏轼将豪放词带到了一个新的高度,自成一派,对后世影响深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析苏轼诗的艺术风格与影响目录摘要 (1)关键词 (1)引言 (1)一、苏轼生平 (1)二、苏轼性格对其文学作品的影响 (2)(一)诗如其人的独特风格 (2)(二)乐观旷达的处世态度 (3)三、苏轼诗艺术风格分析 (3)(一)寓物讽世,借古讽今 (3)(二)取景入诗,笔下生花 (4)(三)诗富哲理,理趣横生 (5)四、苏轼诗对后世的影响 (6)结语 (7)参考文献 (8)试析苏轼诗的艺术风格与影响[摘要]:苏轼对于诗歌创作艺术,并不是专注于某一家,而是兼取唐代诗人如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等诗人的长处,最终融入自己独特的思考,继而形成其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
在其留下的几千多首诗中,其中涉及到当时社会现实和对人生的思考方面的题材特别醒目,苏轼通过诗歌的创作将当时现实社会中诸多不合理的现象,秉着不合时宜的入世态度,至始至终都以批判社会现实作为苏诗创作的重要母题。
最难能可贵的是,苏轼本人对当时社会的无情批判,并没有受到时代的局限而一味针对王安石的新政,而是能够跳出眼前,以一个全新的角度重新审视封建社会遗留已久的种种弊政和陋习,并对此进行猛烈的抨击,其中体现出苏轼极为深刻的批判意识。
关键词:苏轼;诗歌;艺术风格;影响引言苏轼与其同时代的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等人,将宋诗的创作艺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峰。
但是如果以诗歌的艺术风格而言,王安石、黄庭坚、陈师道三人也许在个性方面要比苏轼诗作更突出和鲜明,但是若言诗歌的创作成就则当属苏轼无疑。
无论是在广泛的诗歌题材上,还是多种多样的形式上,抑或是深厚的思想内涵方面,苏轼诗作都是数一数二的。
最为突出的就是苏轼本人具有十分强大的艺术兼容性,苏轼对于诗歌的创作艺术,并不是专注于某一家,而是兼取唐代诗人如李白、杜甫、韩愈、白居易等诗人的长处,最终融入自己独特的思考,继而形成其独特的诗歌艺术风格。
加之,苏轼本着其文人的创作主张“以文为诗”,在咏史诗中寄寓其对世事无常的思考,蕴含极为深厚的人生哲理,这也是东坡所作咏史诗与众不同之处,更是其诗作中的一大亮点。
本文着眼于苏轼诗作的艺术风格,带给后世的深远影响,来谈一谈功苏轼诗中与众不同之处,以供商榷。
一、苏轼生平我们要研究苏轼的诗歌作品,就不能脱离他所处的文化氛围,人是自然与社会中的生命个体,因而研究一个人必须要看其生活的那个时代,以及其受特定时代精神的熏陶与浸染。
在儒、释、道三教融合的影响下,使得宋朝的文人在文化性格方面与前人迥然不同。
苏轼就是其中一个,不仅他的处事方式也因此而发生了极大的转变,在其思想中也受了很大的影响,既有要承担的社会责任,同时又其对个性自由的追求。
苏轼从政的热情,与众多仕子无二,都是走科举入仕之路,胸怀“奋励有当世志”的远大抱负,常抒“为君铸作百炼刀,要斩长鲸为万段”的凌云之志。
难能可贵的是在苏轼积极从政的过程中,仍然能比较冷静的头脑和心态,不因外界环境的改变而有所改变。
在其44岁那年,惨经“乌台诗案”,几乎丧命,其后在多方仁人志士的救援下,以及王安石上书中的“安有圣世而杀才士乎”得以“一言而决”,最终苏轼得以存活,其后经年更是屡遭贬谪,直至流落至海南的儋州。
在宋朝被放逐海南的处罚仅次于满门抄斩,在儋州的苏轼食芋饮水,与当地的原著居民一起过着异常艰难的困苦生活。
苏轼于苦难并非无感,而是对于外界强加其身的迫害,选择一种全新的姿态来面对接踵而至的挑战,在儒、释、道三教合一的影响下,能够从容的蔑视现实中的丑恶、消解内心的苦痛。
二、苏轼性格对其文学作品的影响正是苏轼这种既执着于人生,同时又能超然物外的处世态度,蕴育了苏轼坚定沉稳的性格与旷达乐观的精神,使得苏轼无论在何种逆境之中都能保持浓厚的生活情趣和用之不竭的创作精力。
因此,苏轼无论被贬至何处,都能在那安身立命、自娱自乐、甚至有“我本儋耳氏,寄生西蜀州”的他乡作故乡的乐观心态。
(一)诗如其人的独特风格苏轼率真洒脱的性格特点,形成其独特的诗歌创作风格,在他的作品中始终表现出一种追求自我,有所为及有所不为的诗歌意境。
在宦海沉浮的一生中,命运多舛的贬谪生活使苏轼在面对接踵而至的沉浮荣辱,有着异于常人的冷静和自持。
一如其被贬黄州之时,虽有痛苦和愤懑,但是身处逆境的苏轼表现在其诗作中的却是俾睨众生、傲视苦难的超越。
在黄州这座荒城下,由于生活困窘不堪,老友帮其申请了一片荒置的营地,苏轼颇费一番精力的整治后,躬耕其中,并在侧筑建居室,亲题名为“东坡雪堂”,此中不仅灌注了诗人的辛勤劳作,更倾注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自称东坡居士。
无论是其自嘲自伤般的《初至黄州》中的“长江绕郭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的于自然处发现美,还是在山石崎岖、凸凹不平的东坡“莫嫌荦确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苏轼总能在逆境之中寻觅到生活的乐趣。
其后苏轼的人生更是变幻莫测,苏轼本人也曾在逆境之中概叹人生如梦一般,但他从未藉此否定自己的人生,相反,苏轼一直在超脱自我,始终以一种顽强的信念和超然的态度,熔铸于其诗歌的创作当中,形成其诗如其人的创作风格。
(二)乐观旷达的处世态度苏轼正直的性格、坦率的处世态度,使得他无论是身处王安石厉行新法之际,还是司马光在竭尽全力废除新法时,苏轼都因其正直的性格而据持不同的意见,最后进退维谷,屡遭排挤。
在“乌台诗案”后,其仕途更是坎坷不平,接踵而至的政治打击、突如其来的精神折磨、贬谪途中的肉体病痛,都使得苏轼的内心深陷多重矛盾与困苦之中。
但是这些都没能消磨掉诗人坚强的意志与乐观旷达的生活态度,即便以戴罪之身发放至惠州之时,苏轼也一如既往的从容冷静。
刚到此地便作诗《惠州一绝》,留下“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的千古绝句,即便是面对满地瘴疠之气,还能吟咏“海上葱昽气佳哉,二江合处朱楼开”,挥笔而就《寓居合江楼》中的“蓬莱方丈应不远,肯为苏子浮江来”旷达胸襟。
被贬谪琼州时,听闻其弟子由尚在藤州,作诗言表“他年谁作舆地质,海南万里真吾乡”,在苏轼的诗作中,我们能看到他总是将生活中的苦难,通过转悲为喜的方式融入到其诗歌的创作之中,从而形成其旷达乐观的处世风格。
三、苏轼诗艺术风格分析宋代是我国古典文学发展的一个重要转折阶段,诗歌在经历了唐代的巅峰之后,进入了宋代以后,宋诗在研习唐诗繁荣的基础上,又进行更多领域的开拓与创新,继而形成其独特的诗歌风格。
在这一过程中,众多宋代文人都在做着不同程度的努力,其中尤以苏轼与陆游的影响最为巨大,成就也相对最高。
而苏轼作为我国文学史上极具影响力的诗人之一,他以其渊博的学识、精湛的创作技艺、高度的创新意识,从而形成其别具一格的诗风。
在苏轼的诗作中,既有宋诗独具的特点,又没有他人诗作中常有的缺陷和流弊,建立了与唐诗卓尔不群的诗歌风格,使得其诗作堪称宋诗典范。
(一)寓物讽世,借古讽今受传统儒家思想的熏陶与强烈影响之下,苏轼的人生价值观中一直都有积极入世的思想存在,正是基于要有所作为,才使得他在其一生的政治生涯中始终都彰显出一种极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以及坚贞不屈的高尚道德情操。
在苏轼的诗歌创作中社会功用的特点极为明显,在他的政治诗中都有很强的现实性,直指那一时期的社会矛盾,其中寄寓了苏轼对百姓生活疾苦的关注和同情,还有对当时政治黑暗政治的无情揭露与强烈批判之情。
苏轼在贬谪惠州时,因惠州盛产荔枝,便创作了许多有关荔枝的诗作,其中就有结合当时的朝政以及自身的身世创作的七言古诗《荔枝叹》,来表达其内心的感慨。
诗人先是借古时向朝廷进贡荔枝之事,通过纪实的创作手法来追忆汉和帝时期交州为向朝廷进献荔枝,频设驿站以便荔枝的运送,从而使得无数人死在送荔枝的途中。
而后再写唐玄宗时派飞骑专送荔枝,送达长安时还新鲜如初,岂不知为博杨贵妃的欢心,而牺牲多少人的性命。
苏轼借与进献荔枝这些劳民伤财的历史史实,寓以讽刺现今统治者们骄奢淫逸的生活,同时向天宫高呼祈求得以体恤百姓不受疾苦,其中表达了苏轼对黎民百姓的深切同情,并指出那些奸邪权臣和黑心的官僚们,只为迎合统治者的欢心而想尽办法争新买宠的丑恶行径。
在苏轼的《王莽》一诗中“汉家殊未识经纶,入手功名事事新。
百尺穿成连夜井,千金购得解飞人”,就是典型的借古讽今,因为所站立场和角度的不同,苏轼借《王莽》这首诗意在讽刺北宋继王安石之后的吕惠卿所推行的变法新政,就好比王莽在世时的欺世盗名行为一样。
而在《屈原塔》一诗中苏轼则是借屈原决绝赴死,赞美屈原舍弃人世间的富贵,进而执着追求其远大理想的高尚节操,从中寄寓了苏轼对未来的希冀和人生路上的正确选择。
在其日后的政治生涯中,无论身处何种逆境都不与世俗妥协的处世态度,苏轼在诗中寓物讽世,针砭时政,以借古讽今之意,无情地嘲讽了现今统治权臣的腐朽与残暴,表现了苏轼的高尚人格。
(二)取景入诗,笔下生花在苏轼的诗作中有很多咏物诗,不仅意境十分优美,而且还诗意盎然,十分富有情趣。
特别是在取景方面,有如行云流水,取景入诗更是信手拈来,不着痕迹,便能有笔下生花之效。
如其在《赵昌寒菊》中所作:“轻肌弱骨散幽葩,更将金蕊泛流霞。
欲知却老延龄药,百草摧时始起花。
”起句用拟人色彩的“轻肌”、“弱骨”来写全面概写了菊花的形态,次句对菊花的色彩进行具体描写,以突显其品貌。
后两句言明菊花可以延年益寿,因而菊花常在百草摧折之时才尽情绽放,赞叹菊花高雅的品性。
而在《花影》:“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
”这首诗中,苏轼起句描写重重叠叠的花影走上了瑶台,极言花影的动态,其中隐意光线之动态。
次句花影之“扫不开”,言花影的不动之态,间接表明光线的停止不动。
而太阳落下后花影刚被收走,此时月亮却又将花影再次送了回来,苏轼通过这一“收”一“送”就将光线的变化巧妙的表达出来,既而我们也就不难理解一“去”一“来”的花影变化。
苏轼正是抓住了光与影之巧妙的关系,将原本静态的之景,呈现出一种跌宕起伏的动态之美。
以一种讽喻的方式,来表达那些有如花影一般密集又盘踞高位的朝中小人,正直的社稷之臣想尽办法也无法将其清除。
太阳落下花影骤然消失,还没来得及庆幸,明月又将其送来,颇有无可奈何之叹。
苏轼将其内心情感的变化巧妙的寓于变化的花影之中,从而使得其诗歌有了无尽的含蓄之美,借咏花影以抒其想有所作为,却又无可奈何的复杂心情。
正如其在《李氏园》中所表达的史实一般,要读懂这首诗,必须要先懂东坡其人,在他第一次进入李氏园时所见诸景花、鸟、鱼、水、竹、桥,虽有破败但依然能感受到此园刚修建时的美好景观。
但是仅一句“问此谁所筑”便将观者拉回到现实之中。
因而,联想到昔日修建此园时“夺民田”、“破千家”的凄惨画面,感伤无尽,彼时东坡正值青春年华,意气风发之际,于《李氏园》中细细品来才能深切的感受到苏轼的一番雄心壮志。
苏轼此类诗作,皆是取景入诗,便可达笔下生花之效,意境十分深远。
(三)诗富哲理,理趣横生苏轼本人不仅极具社会责任感,更是一个善于思考人生的哲人,他在创作诗歌时,时常将一些极富哲理性的人生感悟熔铸到其诗歌的创作当中,于景物之中也能窥探出苏轼自身安身立命的处世态度,抑或是诗人表达其个人对待事物的一些与人不同的看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