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腹泻病的分类诊断与治疗
小儿腹泻原因分析

(三)病原侵袭肠粘膜的作用
病原可侵入肠粘膜固有层,引起充血、 水肿、炎症细胞浸润以及溃疡和渗出性炎症 病变,造成吸收不良,引起腹泻。侵入性大 肠杆菌肠炎主要累及结肠;空肠弯曲菌肠炎 主要病变在空肠和回肠;耶尔森菌肠炎主要 病变在回肠;细菌性痢疾累及结肠及回肠末 端;伤寒与副伤寒主要侵入小肠;阿米巴痢 疾主要侵袭盲肠。
chloride diarrhea CCD) 12) 肠吸收不良性腹泻 13) 脂肪泻性腹泻 14) 牛奶蛋白过敏性腹泻
(一)常规检查
1、血、尿、粪为最基本检查,在条件较差的基层医 院也应开展此常规检查。
1)血常规 根据血红蛋白及红细胞的改变可以判断 有无贫血,根据白细胞及分类,我们可以初步判 断有无感染及感染的类型。
• (四)病毒致泻作用
另外肠道粘膜细胞受损,其细胞的双糖酶活性减少, 结果造成糖分解吸收障碍,不能完全水解的糖类 物质被肠道细菌分解,产生有机酸,增加肠内渗 透压,使水进入肠腔,导致腹泻加重。另外,葡 萄糖和钠与绒毛内载体结合的偶联运转也发生了 障碍,造成大量的水样腹泻。
九、病理生理
(一)脂肪、蛋白质和糖代谢紊乱
病因诊断
②无条件者,可根据大便外观、性状及流行季节估 计最可能的病原,此时统称为急性肠炎。流行性 腹泻水样便,多为轮状病毒或产毒素性细菌感染, 小儿尤其是2岁以下发生在秋冬季节,以轮状病毒 肠炎可能性大;发生在夏季以产毒性大肠杆菌 (ETEC)肠炎可能性大,特殊情况下要考虑霍乱。 如粪便为粘液或脓血便,多为侵袭性细菌感染, 应考虑细菌性痢疾、侵袭性大肠杆菌肠炎、空肠 弯曲菌肠炎或沙氏菌肠炎等。
(四)病毒致泻作用
病毒颗粒侵入小肠上部可累及全部小肠甚至结 肠,使绒毛细胞受损,小肠绒毛变短,微绒毛膨 胀、不规则,固有膜层有单核细胞浸润。电镜检 查在上皮细胞内可发现许多病毒颗粒受累的小肠 粘膜上皮细胞及微绒毛很快脱落,由于绒毛细胞 在破坏后修复功能不全,隐窝部立方上皮细胞 (分泌细胞)增多,向柱状上皮细胞移位,造成 水、电解质吸收减少,肠液分泌增多,导致腹泻。
腹泻病的诊断与治疗

迁慢性腹泻: 884 529 256 99 88.8%
总计:
16173 10604 4332 1237 92.4%
*未明确病因诊断
思密达对儿童腹泻总体疗效
包括:急性菌痢
有效率:92.4%
病毒性肠炎 迁、慢性腹泻
n=16173例
思密达对小儿细菌性痢疾疗效
例数
显效(%) 有效(%) 无效(%) 总有效率*(%)
思密达对成人腹泻的疗效
统计方法:
病因明确
急性
菌痢 病毒性腹泻
1.诊断分类
未明病因诊断,统称急性腹泻病
迁延性、慢性腹泻
2.治疗分组
A :思密达治疗组 B1:思密达联合抗生素治疗组 B2:思密达联合中药治疗组 C :抗生素对照组
注:各组均根据临床表现,配以对症治疗
思密达对成人腹泻的疗效
疗效判定标准:
腹泻是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一种常见症状, 系指排便次数多于平时,粪便稀薄,含 水量增加,有时脂肪增多,带有不消化 物,或含有脓血。
腹泻的分类
腹泻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类,超过2个月属慢性
腹泻
腹泻的病原
一类为感染性腹泻 ,感染性腹泻约占85%以上,主要由 细菌、病毒或寄生虫感染引起,有传染性,对健康危害 最大。引起感染腹泻的病原有多种:据调查 在农村依 次为: 致泻大肠杆菌; 轮状病毒; 痢疾杆菌; 空肠弯曲菌;在城市依次为: 轮状病毒; 致泻大 肠杆菌; 痢疾杆菌; 沙门氏菌.
性状恢复正常,临床症状完全消失
急性 腹泻
有效:服药48-72小时,大便次数才减少至≤2次/日, 性状好转,临床症状基本消失
无效:服药72小时,腹泻次数仍>2次/日,或性状
无明显好转,甚至病情加重。 4日显效:服药4日内,便次减少,性状明显好转
小儿腹泻病的临床表现与分期、分型

小儿腹泻病的临床表现与分期、分型1.根据临床表现分类(1)轻型腹泻:多为饮食因素或肠道外感染所致,或由肠道内病毒或非侵袭性细菌感染引起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主要是胃肠症状,食欲减退;大便次数增多,每天约10次以下,量不多,稀水或蛋花汤样;大便镜检可见大量脂肪球,无明显全身症状,无明显脱水及电解质紊乱症状。
(2)重型腹泻:多由肠道内感染引起,常急性起病,大便每日10余次或数十次,黄绿色水样或蛋花样;大便镜检可见脂肪球及少量白细胞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有明显全身中毒症状及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症状。
1)脱水①脱水性质:现存体液渗透压的改变。
脱水的同时亦伴有电解质的损失,根据水与电解质丢失比例的不同,可分为3种性质不同的脱水。
详见下表所示:②脱水程度:即累积的体液损失,可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综合估计。
一般将脱水分为3度。
详见下表所示:2)代谢性酸中毒。
由于腹泻丢失大量碱性物质;进食少和肠吸收不良,摄入热量不足,体内酮体形成增多;血容量减少,组织灌注不良和缺氧,乳酸堆积;肾血流量不足,尿量减少,酸性代谢产物潴留。
脱水越重,酸中毒也越重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临床表现轻度酸中毒的症状不明显,呼吸稍快,不易早期诊断。
中度酸中毒出现呼吸深快、心率加快、口唇樱红、厌食、恶心、呕吐、疲乏无力、精神萎靡,烦躁不安;重度酸中毒时心率变慢,呼吸深快其节律不齐,嗜睡,昏睡,昏迷,由于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减弱和心输出量减少,可发生低血压和心衰。
3)低钾血症。
吐、泻丢失;摄入不足,肾脏保钾功能差;脱水、酸中毒纠正后,当血钾<3.5mmol/L时,临床出现低钾症状,称为低钾血症。
主要表现精神萎靡,四肢无力,心音低钝,腹胀,肠鸣音减弱,腱反射减弱等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
重者出现心律不齐,心脏扩大,心电图示T波增宽,低平或倒置,出现U波,以及肠麻痹,呼吸肌麻痹而危及生命。
4)低钙和低镁血症。
进食少,吸收不良;大便中丢失;脱水、酸中毒纠正后出现手足搐搦或惊厥。
小儿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南阳市中医院 南阳市中西医结合儿童医院
张炜
门诊63869998 一病区63869993,二病区63869905 三病区63869904
E-mail: zhwei90@
便次增多
腹泻的定义
轻: 中: 重:
质地改变
水分 粘液、脓血
大便次数与病理的关系
大便次数
轮状病毒肠炎----【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
小肠上皮细胞刷状缘有丰富的乳糖酶,此酶是轮状病毒受体 而使之进入上皮细胞,发生轮状病毒感染。
小肠黏膜的绒毛上皮细胞(尤其十二指肠和空肠)。 病毒在上皮细胞浆内复制→包涵体→细胞变形→绒毛变短,
胞内出现空泡→继之坏死→排毒。 肠段蔗糖和乳糖吸收↓→肠腔糖类滞留→渗透压↑→体液渗入
、吉兰巴雷综合症、瑞氏综合征。。。 肠套叠
轮状病毒肠炎----【诊断和鉴别诊断】
1.诊断:呕吐、蛋花汤便、迅速出现的脱水+季节+ 年龄 ----考虑本病可能。粪便镜检白细胞很少。血 常规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常在正常范围。粪便检测到 轮状病毒特异性抗原。
2.鉴别诊断 (1)其他病毒性腹泻病:依靠相关病毒特异性抗原
便中存活数日~数周,耐寒冷,在-70°C可长期保存 ,不耐热,55°C30分钟即灭活。耐酸又耐碱, pH3~9范围内保持结构完整,不能被胃酸破坏。75% 乙醇、酚、甲醛及含氯消毒剂有灭活作用。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肠炎----【流行病学】
是儿童腹泻病最常见的病原体,全球5岁以下儿童患有轮状 病毒腹泻和相关疾病每年约1.3亿,其中受诊患者超过2500 万,约200万儿童为此住院,死亡数超过60万。
克样水电解质紊乱 治疗:四环素、强力霉素、喹喏酮、SMZ
婴幼儿腹泻的诊治要点

婴幼儿腹泻的诊治要点在我国,小儿腹泻病是居第2位的常见多发病。
根据其发病原因分为感染性腹泻与非感染性腹泻两类。
多发生在5岁以下,尤其是2岁以下的婴幼儿,感染性腹泻每年有两次发病顶峰,夏季主要病原是埃希氏大肠杆菌与痢疾杆菌;秋季主要病原是轮状病毒。
★病因◆(一)内在因素或易感因素1.小儿胃酸及各种消化酶分泌较少,胃酸酸度低,杀菌才能较弱。
2.小儿生长发育迅速,需要的营养物质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较大,消化功能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不易适应食物质和量的较大变化易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3.小儿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分泌型IgA均较低,对感染的防御才能低。
4.婴儿时期各系统均未成熟,调节机能较差,容易发生水和电介质紊乱及酸中毒。
5.对食物的不耐受,非常常见的。
也有先天性的酶缺乏,如一些孩子肠道缺乏一种乳糖酶,这个酶缺乏的时候也会导致腹泻。
6.要提醒的是,如系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下的小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
生后不久即腹泻,但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病症。
食欲好,无呕吐,生长发育不受影响,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二)感染因素1.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原虫等引起,病原体多随食物进入消化道,多见于人工喂养儿(1)病毒感染:病毒性腹泻中,有轮状病毒、星状病毒,杯状病毒等感染。
以人类轮状病毒感染为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发病顶峰多在秋冬季节,故又称秋季腹泻。
轮状病毒特别容易进犯近端小肠粘膜绒毛上皮细胞,引起细胞变性与脱落。
绒毛上皮细胞的病变,使刷状缘外表的双糖酶活性减少,双糖不能水解为单糖,反被肠道内细菌分解,产生有机酸,增加肠内浸透压,渗入大量水分,导致浸透性腹泻的发生。
轮状病毒感染仅有肠绒毛破坏,故本病的粪便镜检阴性或仅有少量白细胞。
多见于6-24个月的婴幼儿,起病急,一般无明显的中毒病症。
大便水样或蛋花汤样,有少量粘液,无腥臭味。
腹泻重者可出现脱水病症,病程5-7天,少数较长。
大便镜检一般无异常发现,培养无致病菌生长;感染后1-3天取粪便的滤液或离心上清液染色后用电镜或免疫电镜检查,可发现轮状病毒,血清抗体一般在感染后3周上升。
小儿腹泻病的诊断治疗ppt课件

(1)水样便腹泻患者(约占70%)多为病毒及非侵袭
性细菌所致,一般不用抗生素,应该合理使用补液疗法,
选用微生态制剂和肠粘膜保护剂。如伴有明显中毒症状不
能用脱水解释者,尤其是对新生儿、婴幼儿、衰弱患儿(
免疫功能低下)和重症患儿亦可酌情选用抗生素治疗。轮
状病毒性肠炎可选用a-1b干扰素或病毒唑。
(2)粘液、脓血便患者(约占30%)多为侵袭性细菌
完整版ppt课件
5
积极做好病原学诊断,病原明确后应按病原学进 行诊断。如菌痢,阿米巴痢疾,霍乱,鼠伤寒沙门 氏菌肠炎,轮状病毒性肠炎,真菌性肠炎……等等。
非感染性腹泻可根据病史,症状及检查分析,诊 断为食饵性腹泻,症状性腹泻,过敏性腹泻,糖原 性腹泻等。脱水程度:一般根据前囟、眼窝、皮肤 弹性、循环情况和尿量临床表现综合分析判断。 (1)轻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5%(50ml/㎏)。 精神稍差,皮肤稍干躁,弹性尚可,眼窝和前囟稍 凹陷,哭时有泪,口唇粘膜略干,尿量稍减少。 (2)中度脱水:失水量为体重的5%-10%(50- 100ml/㎏)。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皮肤苍白、干 躁、弹性较差,眼窝和前囟明显凹陷,哭时泪少, 口唇粘膜干燥,四肢稍完凉整版,ppt课尿件 量明显减少。 6
完整版ppt课件
7
六、 治疗
1、调整饮食:腹泻时进食和吸收减少,而营养
需要量增加(肠粘膜损伤的恢复,发热时代谢旺盛
,侵袭性肠炎丢失蛋白等)如限制饮食过严或禁食
过久常造成营养不良,并发酸中毒,以致病情迁延
不愈影响生长发育。应强调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
要,补充疾病消耗,以缩短腹泻病的康复时间,但
应根据疾病的特殊病理生理状态,个体消化吸收功
小儿腹泻病的诊断、治疗及 进展
小儿腹泻类型及判断

婴儿腹泻病如果宝宝的精神还好,每日大便次数不超过10次,脱水不明显属于轻型,如果宝宝腹泻每日10余次,甚至更多,精神不好、发烧、口渴、小便量减少,伴有明显的脱水症状属于重型。
小儿腹泻症状:区分不同类型腹泻小宝宝腹泻严重时很容易脱水,如何观察脱水的轻重就非常的重要。
一般轻度脱水是指宝宝体重减轻不明显,稍有口干,眼窝和前囟凹陷,哭时泪少,尿量也减少,腹部度胀发干弹性减弱,四肢有些发凉。
重度脱水时病性严重,宝宝明显消瘦,面色发白,血压下降,脉情微弱,明显口干口喝,眼眶里隐睡觉时两眼皮闭不上,前囟深度凹陷,哭时没有眼泪,尿量极少甚至无尿,皮肤干枯有皱折,无弹性,手脚冰冷,必须输液抢救才能挽救生命,严重的可以休克死亡。
由此看来预防和纠正脱水是非常重要的治疗原则。
目前医生常给患腹泻的宝宝用ORS(口服补液)预防脱水,或是治疗轻度脱水。
一般每包ORS冲温水500毫升,让宝宝随时口服,能喝多少喝多少。
若脱水明显,或是呕吐,腹胀明显的患儿,应及时去医院静脉补液,控制病情。
在饮食营养方面,宝宝得了腹泻病仍可以继续饮食,没必要完全禁食。
母乳仍可以继续喂。
吃牛奶的宝宝,6个月以下为1/2-2/3稀释牛奶,2-3天后逐渐恢复正常饮食。
6个月以上可用习惯的平常饮食,如稠粥(最好是小米粥)、面条、蔬菜,鱼或肉末等,由少量开始。
因为秋季腹泻是由于轮状病毒引起的,所有没有必要口服抗生素。
可以口服乳酶生,妈咪爱,或用青特令,思密达止泻。
也可以用一些中成药,便如脾可欣,苍苓止泻口服液等。
腹泻多发生在秋季和初冬。
1岁左右的小儿较多见,以腹泻稀水便为主,伴有呕吐发烧等症状。
因为腹泻、呕吐及发烧等症状丢失了大量液体,所以很容易引起脱水,加重病情。
如果不及时补充液体,造成严重脱水,可危及小儿生命。
秋季腹泻的典型症状:1、秋冬季腹泻是由轮状病毒所致,因此也称轮状病毒性肠炎。
2、多发生于秋冬季。
(即每年的国庆节前后一直能到春节前。
每次流行有时长短不太一样。
小儿腹泻

3、非感染因素 (1)饮食因素 喂养不当:喂养过多、过 少、不定时、成份不适宜(过早添加淀粉 或脂肪类食物)、突然断奶等。 (2)气候因素 气候突变,腹部受凉使肠 蠕动增强;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 口渴又使小儿饮水,稀释消化液并增加消 化道负担而致腹泻。
(二)身心状况
1、 躯体表现
(1)轻型 腹泻:大便,次数<10次/d,黄色稀便或蛋花汤样,酸 臭,可有少量粘液,皂块或未消化的奶瓣可有泡沫(发 酵过度)。大便镜检:有大量脂肪球 腹痛:排便前啼哭,肠鸣音亢进,压痛,排便后安静, 呕吐、恶心、溢奶:偶有。 全身症状:一般不明显,精神较好,T正常或稍高,体 重不增或减轻,无明显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骨骼肌张力下降: 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呼
吸肌受累,呼吸变浅或呼吸麻痹 平滑肌张力下降: 腹胀,肠麻痹,肠鸣音减弱或 消失 心肌兴奋性增高: 心律失常,心肌受损,表现心
音低钝,心脏扩大,心衰
碱中毒
★代谢性酸中毒(小儿最常见)
原因:大量碱性物质丢失,酸性物质产生多,排出少
分度表现
CO2Cp mmol/L 轻度 中度 重度 18-13 13-9 〈 9 呼吸 无明显改变 口唇颜色 无改变 神志改变 正常 烦躁或萎靡 嗜睡,昏睡 以至昏迷
侵入肠粘 膜组织上 皮细胞
炎性反应
水肿 炎细胞浸 润 溃疡 出血
临床症状
发热、呕吐 腹痛 腹泻
菌痢样大便 里急后重 脓血便 水样便
轮状病毒性肠炎的发病机制
轮状病毒
十二指肠、空肠病毒复制 小肠绒毛柱状上皮 双糖酶分泌↓ 糖类积滞于肠腔 分解成短链有机酸 微绒毛肿胀变短细胞脱落 水、电解质回吸收↓ 肠液渗透压 水、电解质的丧失
2、复方氯化钠(林格溶液): 等渗,含氯化钠0.86%,氯化钾0.03% 氯化钙0.03%。外科手术常用。
小儿腹泻的诊断与用药

益丰大药房11月门店培训教材小儿腹泻的诊断与用药第一部分:医学知识一、定义(理解)小儿腹泻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
发病年龄多在2岁以下,1岁以内者约占50%。
全世界每年死于腹泻的儿童高达500万~1800万。
在我国,小儿腹泻是仅次于呼吸道感染的第2位常见病、多发病。
二、病因(理解)婴幼儿消化系统发育不良,各种消化酶的分泌较少,活力较低,对食物的耐受力差不能适应食物质、量的较大变化,因生长发育快,所需营养物质相对较多,消化道负担较重,经常处于紧张状态,易于发生消化功能紊乱。
胃内酸度比成人低,抗菌能力差,易患肠道感染。
小儿腹泻可由非感染和感染性原因引起。
(1)非感染性原因:生理性腹泻,母乳的营养成分超过小儿的生理需要量和消化功能的限度时,便会使小儿发生腹泻;喂食不当可引起腹泻,多为人工喂养儿,由于喂养不定时、量过多或过少或食物成分不适宜,如过早喂食大量淀粉或脂肪类食物、突然改变食物品种或断奶;个别小儿对牛奶或某些食物成分过敏或不耐受(如乳糖缺乏),喂食后可发生腹泻;气候突然变化,腹部受凉使肠蠕动增加;天气过热使消化液分泌减少,而由于口渴吃奶过多,增加消化道负担,均易诱发腹泻。
(2)感染性原因:分为肠道内感染和肠道外感染。
肠道内感染可由病毒、细菌、真菌及寄生虫引起,以前两者多见,尤其是病毒。
病毒感染:①轮状病毒:是婴幼儿秋冬季腹泻的最常见病原;②诺沃克病毒:多侵犯儿童及成人,与婴幼儿腹泻的关系不密切。
细菌感染:主要为大肠杆菌和痢疾杆菌引起的感染。
病原微生物随污染的饮食或水进入消化道,也可通过污染的日用品、手、玩具或带菌者传播。
另外,患中耳炎、上呼吸道感染、肺炎、泌尿系感染、皮肤感染等或急性传染病时,由于发热及病原体的毒素作用使消化道功能紊乱,可伴有腹泻。
有时,肠道外感染的病原体可同时感染肠道(主要是病毒)。
三、临床表现(重点掌握)(一)腹泻分期1、急性腹泻:病程在2周以下者。
2、迁延性腹:泻病程持续2周至2月者。
《小儿腹泻病》课件

02
小儿腹泻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与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儿的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 检查进行综合判断,确定腹泻病的病 因和类型。
诊断流程
收集患儿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 查和必要的影像学检查,进行鉴别诊 断,确诊病因。
鉴别诊断:与其他疾病的区分
社会参与
鼓励社会各界参与腹泻病的预 防与控制工作,形成全社会共 同参与的良好氛围。
媒体宣传
利用媒体宣传腹泻病的预防知 识,提高公众的防控意识。
国际合作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 对腹泻病的挑战。
05
小儿腹泻病的案例分析
典型案例介绍
患儿情况
一名2岁男孩,因腹泻、呕 吐、发热等症状就诊。
病程记录
患儿腹泻持续5天,每天排 便5-6次,呈水样便或稀便 ,伴有食欲不振和轻度脱 水症状。
实验室检查与影像学检查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大便常规、大便培养等,有助于确定病因和指导治疗。
影像学检查
对于部分患儿,可能需要进行腹部X光片、超声等影像学检查,以排除其他器质 性疾病。
03
小儿腹泻病的治疗与护理
药物治疗:抗生素、止泻药等
抗生素
针对由细菌感染引起的小儿腹泻,医 生可能会开具抗生素进行治疗。但需 注意,过度使用抗生素可能会导致肠 道菌群失调,加重腹泻症状。
护理与康复指导
01
02
03
保持清洁
确保患儿的日常卫生,勤 洗手,避免交叉感染。
观察病情
密切关注患儿的病情变化 ,如出现持续高热、严重 脱水等严重症状,应及时 就医。
预防接种
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接 种轮状病毒疫苗,以降低 感染风险。
小儿腹泻病

补液—血液稀释
酸中毒被纠正--钾从细 胞外移向细胞内 随尿量增加—钾被排出 体外
现低钾:
脱水—血液浓缩 酸中毒—钾从细 胞内移向细胞外 尿少—钾排出相
பைடு நூலகம்输入大量葡萄糖—合成
糖原需钾参与 腹泻—继续丢失
对少
低钾血症:
临床特点:神经肌肉兴奋性降低
精神萎靡不振
骨骼肌张力下降,腱反射减弱或消失,严重者呼吸肌 受累,呼吸变浅或呼吸麻痹 平滑肌张力下降,腹胀,肠麻痹,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心肌兴奋性增高,心律失常,心肌受损,表现心音低 钝,心脏扩大,心衰,心电图表现为T波低平,双向 或倒置,出现U波,P-R 、Q-T间期延长、ST段下降 碱中毒
轮状病毒(RV)属呼肠病毒科RV属。 电镜下:65~75nm的20面体,核心 45~50nm,周围包绕二层壳体, 内壳有22~24个辐射状结构亚单 位,伸出与外壳汇合成车轮状, 故称轮状病毒。耐酸,不能被 胃酸破坏。
细菌:
致腹泻大肠杆菌
致病性 enteropathogenic E. coli EPEC
1
等渗性脱水:Isotonic Dehydration 常见急性腹泻患儿,大量呕吐后。
水和Na等比例丢失,血Na在130~150
mmol/L之间。
特点:循环血容量和间质液减少,细胞
内液无变化。
2
低渗性脱水:Hypotonic Dehydration
常见于营养不良患儿伴腹泻
失Na+>失水,血Na+ <130 mmol/L; 特点:脱水症状严重,容易发生休克;
低钙和低镁血症
临床表现:震颤、手足搐搦、惊厥。多在补液 后出现。若补钙后抽搐仍不见缓解,
小儿腹泻病的诊断与治疗

/ J 腹 泻病 的 诊 断 与 治疗 JL  ̄
田希澜
( 凌源市第一人 民医院 , 宁 辽
凌源 ,2 50 12 0 )
【 要 】 腹 泻病 是 一 组 由多 病原 、 因素 引 起 的以 大 便 次数 增 多 和大 便 性 状 改 变 为 特 点 的 消化 道综 合 征 。是 我 国 婴幼 儿 摘 多 最 常 见 的 疾 病 之… 。 个 月 至 二 岁 的婴 幼 儿 发 病 率 高 , 六 是造 成 儿 童 营养 不 良 、 长 发 育 障碍 的 主要 原 因之 ~ 。 文 通 过对 d J 生 本 ,L 腹 泻 病 的 诊 断 与治 疗 的分 析 , 病 施 医 , 医师 医疗 类 似 病 症具 有一 定 参 考 价 值 。 因 对
【 关键词 J 小儿腹泻 ; 断; 诊 治疗
腹泻病系儿科常见病 , 曾称 为 “ 化 不 良 ” “ 幼 儿 腹 消 、婴 泻 ” 目前 统 称 为 腹 泻 病 。我 国腹 泻 病 仍 为 常见 病 、 , 多发 病 。 现 已基 本 查 明我 国小 儿 腹 泻 病 的 发 病 规 律 及 主 要 病 原 , 并 总结 制 定 了 有 效 的 预 防 方 法 及 全 国统 一 的诊 断 治 疗 方 案 。
性。
重; ③大便镜检 白细胞满视野 ; ④大便 p H值 >7 。 23 饮食治疗措施 : 给患儿 足够 的食物 以预 防营养不 良 . 应 并促进疾病恢复。 ①母 乳喂养婴儿应继续哺喂母乳 ; 可选 ②
用 E常 哺 喂奶 制 品 喂养 ; 月 龄 >6个 月 , 予 已 习惯 的平 t ③ 给
均应用抗菌药物 , 明滥用抗生素现象十分严重。 据上述 说 根
情况 , 出 细 菌 性腹 泻 病 抗 菌 药 物 应 用 指 征 如 下 : 痢 疾 ; 提 ① ②霍乱 ; ③婴儿 患沙门菌感染 ; 重症细菌性腹泻病 ; ④ ⑤特
小儿腹泻PPT课件

小儿腹泻PPT课件目录•引言•小儿腹泻概述•小儿腹泻的预防•小儿腹泻的治疗•小儿腹泻的护理•小儿腹泻的并发症与预防•总结与展望引言提高医护人员对小儿腹泻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促进小儿腹泻的规范治疗和护理降低小儿腹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目的和背景010204课件内容概述小儿腹泻的定义、病因和分类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小儿腹泻的治疗和护理小儿腹泻的预防和健康教育03小儿腹泻概述定义和分类定义小儿腹泻是指儿童期出现的以排便次数增多和粪便性状改变为主要表现的消化道综合征。
分类根据病程可分为急性腹泻(病程<2周)、迁延性腹泻(病程2周~2个月)和慢性腹泻(病程>2个月)。
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寄生虫等感染,如轮状病毒、大肠杆菌等。
感染性因素包括饮食因素(如喂养不当、食物过敏等)、气候因素(如腹部受凉等)、药物因素(如抗生素使用不当等)。
非感染性因素小儿腹泻的发病机制涉及肠道炎症、肠道菌群失调、肠黏膜损伤等多个方面。
发病机制发病原因和机制临床表现和诊断临床表现主要表现为排便次数增多和粪便性状改变,可伴有发热、呕吐、腹痛等症状。
严重者可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等并发症。
诊断根据病史、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可作出诊断。
实验室检查包括粪便常规、粪便培养、血常规等。
对于迁延性和慢性腹泻,还需进行进一步检查以明确病因。
小儿腹泻的预防母乳是婴儿最理想的天然食品,含有各种营养成分,有助于增强婴儿的免疫功能。
提倡母乳喂养按时添加辅食避免过度喂养根据婴儿的年龄和生长发育需要,按时添加适当的辅食,以满足其营养需求。
过度喂养可能导致婴儿消化不良,进而引发腹泻。
因此,要控制婴儿的饮食量,避免过度喂养。
030201合理喂养婴儿餐具要定期清洗消毒,避免细菌滋生。
保持餐具清洁给婴儿食用的食物要保持新鲜,避免食用过期或变质的食品。
食物新鲜卫生家长和婴儿在饭前便后都要洗手,防止细菌通过手口途径传播。
饭前便后洗手注意饮食卫生增强免疫力预防接种及时为婴儿接种疫苗,提高其免疫力,预防相关疾病的发生。
《小儿腹泻》PPT课件-2024鲜版

18
05
并发症预防与处理策略
Chapter
2024/3/27
19
脱水症状识别及补液治疗原则
2024/3/27
脱水症状识别
包括口渴、尿量减少、皮肤干燥、眼 窝凹陷等。
补液治疗原则
根据脱水程度选择口服或静脉补液, 轻度脱水可口服补液盐,中重度脱水 需静脉补液,同时监测电解质和酸碱 平衡。
抗感染治疗 根据病原学检查结果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同时注 意抗生素的合理使用,避免滥用导致肠道菌群失调。
预防措施 积极推广母乳喂养,增强婴幼儿免疫力;加强个人卫生习 惯培养,如勤洗手、不随地便溺等;及时接种疫苗,预防 相关肠道传染病的发生。
22
06
总结回顾与展望未来发展趋势
Chapter
2024/3/27
04
2024/3/27
黏膜保护剂的研究
保护肠黏膜,减少肠道炎症和损 伤。
免疫疗法的研究
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对 病原体的抵抗力。
25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个体化治疗
根据患儿的具体病情和 病因,制定个性化的治
疗方案。
2024/3/27
综合治疗
采用多种治疗手段,如 药物治疗、营养支持、 心理干预等,综合治疗
2024/3/27
地域性
小儿腹泻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在发展中国家显著高于发达国家, 主要与卫生条件、饮食习惯、水源质量等因素有关。
季节性
小儿腹泻的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特征,通常在温暖潮湿的季 节如夏季和秋季高发。这与肠道病毒和细菌的活跃程度以及食 物易腐败有关。
9
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
教学 目标
1 掌握小儿腹泻的病理生理 2 掌握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 3 掌握小儿腹泻的诊断与治疗 4 熟悉小儿腹泻的病因
教学 目标
5 熟悉小儿腹泻的鉴别诊断 6 了解小儿腹泻的预防
1
概述
概念:小儿腹泻又称腹泻病,是一组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 数增多,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征,严重者可引起脱水和 电解质紊乱。
15
护理措施
1、一般护理 (1)休息和环境:保持病室安静、患儿休息 ,减少能量的消耗。保持 病室清洁卫生,防止交叉感染。 (2)饮食护理:根据病情,合理安排饮食。除严重呕吐者禁食4-6h(不 禁水)外,均应继续进食。母乳喂养儿应继续哺乳,暂停辅食;人工喂 养儿,可给米汤、稀释的牛奶 、酸奶或其他代乳品。
5
小儿腹泻的病因
非感染因素: 1.饮食(人工喂养):喂养不当、过敏、双糖酶异常
2.气候:腹部受凉
6 小儿腹泻发病机制
无论感染性腹泻还是非感染性腹泻 1.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受的具有渗透活性的物质 2.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 3.炎症所至的液体大量渗出 4.肠道功能异常将腹泻分成:分泌性、渗出性、渗透性、肠道功能异常 四种。
18
护理措施
4、用药护理 婴幼儿慎用氨基糖苷类,以免引起听力或肾脏损害; 服用微生态制剂时,注意水温<40 ℃,与抗生素间隔 服用。
19
健康宣教
(1)向家长讲解腹泻的相关知识。正确使用ORS液(口服补液 盐)。 (2)指导合理喂养:宣传母乳喂养的优点,避免夏季断奶, 按时添加辅食。注意饮食卫生。 (3)加强锻炼,提高机体抵抗力。避免滥用抗生素。
7 小儿腹泻的临床表现
①轻型腹泻:饮食因素、肠道外感染引起。数日内痊愈 •一般症状:低热、精神尚好、无中毒症状、无水电解质紊乱 •消化道:大便10次以下,黄色或绿色,稀薄或带水,有酸臭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Therapy
4、严重呕吐者可暂时禁食4~6小时(不禁水),待好 转后继续喂食,由少到多,由稀到稠 5、病毒性肠炎多有继发性双糖酶(主要是乳糖酶)缺 乏,对疑似病例可暂停乳类喂养,改为豆制代乳晶 ,或发酵奶,或去乳糖配方奶粉以减轻腹泻,缩短 病程 6、腹泻停止后逐渐恢复营养丰富的饮食,并每日加 餐一次,共2周。 7、勤换尿布:预防上行性尿路感染 尿布皮炎,尿 布疹:清洗、干燥、氧气吹干、豆油(或红霉素或 百多邦或达克宁)外涂
5
内因:易感因素
➢ 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 ➢ 生长发育快 ➢ 机体防御功能差 ➢ 肠道菌群失调 ➢ 人工喂养
6
外因 感染因素
➢ 肠道内病毒感染 占80% 轮状病毒、诺瓦克病毒、埃可病毒、柯萨基病 毒、腺病毒等
➢ 肠道内细菌感染 大肠杆菌、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肠炎杆菌、鼠 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7
致大肠菌 肠炎
➢ 多发于夏季 ➢ 各年龄期(营养不良、人工喂养) ➢ 起病缓慢,部分迁延 ➢ 病初不发热,少有呕吐 ➢ 大便:黄绿色稀便或蛋花汤样,较多粘液,腥臭味 ➢ 大便培养 ➢ 脱水:多为等渗/低渗
20
几种不同病原所致的肠炎 3
白色念珠菌 肠炎
➢ 常并发于其他感染 ➢ 大便:黄色稀便、泡沫多、带粘液
AAD) 是指应用抗生素后发生的、与抗生素有关的腹
泻。Bartlett 将其定义为伴随着抗生素的使用而发生
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有700 多种药物可引
起腹泻,其中25 %为抗生素。AAD 的发病率因人群及
抗生素 抗生素种类的差异而不同,一般为5 %~25 %。
相关性腹泻 ADD
1、一些抗生素可降低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及乳糖酶水平。 2、肠道外感染时长期、大量地使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
ADD 1、一些抗生素可降低碳水化合物的转运及乳糖酶水平。 2、肠道外感染时长期、大量地使用广谱抗生素可引起 肠道菌群紊乱,肠道正常菌群减少。 3、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难 辨梭状芽胞杆菌或白色念球菌等可大量繁殖,引起药 物较难控制的肠炎。
23
几种不同病原所致的肠炎 5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
Clinical manifestation
要提到的两个并发症: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患儿出现呕吐、腹胀、肠鸣音减弱, 继而出现呕吐胆汁,腹胀明显,肠鸣音消失,典型大便为 赤豆汤样大便。伴有精神差,萎靡,嗜睡,体温不稳,代 谢性酸中毒,X线示肠壁积气和门静脉积气。出现上述情 况要禁食、胃肠减压、补液、抗感染,如出现气腹提示肠 穿孔,需要急诊外科手术治疗。
胞、红细胞甚至吞噬细胞;
➢ 其他 不同细菌侵入及累及部位不同。
几种不同病原所致的肠炎 1
轮状病毒 肠炎
➢ 秋季腹泻 ➢ 粪-口或呼吸道传播 ➢ 6~24月小婴儿 ➢ 伴发热、上感、呕吐 ➢ 大便:三多(次数多、量多、水分多)黄色水
样或蛋花汤样,少量粘液
➢ 脱水:轻/中度,等渗/高渗
19
几种不同病原所致的肠炎 2
5g/L; 小肠粘膜活检测定乳糖酶活性 最有价值的诊断,可以
区分原发或继发; 呼吸氢实验;
Clinical manifestation
胃肠道临床表现:食欲不振,呕吐,大便次数增多, 大便性状改变
1、糖代谢异常:大便量多、泡沫多、粪质粗糙、含食 物残渣或未消化的食物
2、蛋白质代谢异常:大便呈黄褐稀水样或夹杂有未消 化的奶瓣,且伴有刺鼻的臭鸡蛋气味
判断 感染性 非感染性
判断脱水 程度 性质
判断电解质紊乱 酸碱平衡紊乱
33
Therapy
原则:调整饮食,预防和纠正脱水,合理用药,加 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一)一般疗法:起、居、饮、食 1、继续饮食,满足生理需要,补充疾病消耗 2、母乳喂养的婴儿继续哺乳,暂停辅食 3、人工喂养儿可喂以等量米汤或稀释的牛奶或其它 代乳品,由米汤、粥、面条等逐渐过渡到正常饮食
Therapy
(二)支持治疗:保证水、电解质、酸碱平衡及热卡的供给。 (三)对症治疗: 止吐: 维生素B6针 100mg/支 50-100mg im/iv/ih 解痉: 维生素K1 1mg/kg im/ivdrip 盐酸消旋山莨菪碱针(654-2) 0.1-0.3mg/kg im/ivdrip 颠茄片 10mg/# 0.1-0.2mg/kg.t po 间苯三酚注射液 2mg/kg.t im/ivdrip
可见大量脂肪滴;
12
发病机制—渗透性腹泻
13
渗透性腹泻临床特点
病因 病毒性 临床特征 腹泻症状突出,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
乱,继发乳糖不耐受
大便特征 外观呈水样、蛋花样,粪便电解质含量较
低,呈酸性,大便镜检正常
其他 最常累及部位有十二直肠、空肠、胃、回肠。
发病机制—分泌性腹泻
15
分泌性腹泻临床特点
外因 感染因素
➢ 肠道内真菌感染 白色念珠菌、曲菌、毛霉菌
➢ 肠道内寄生虫感染 蓝氏贾第鞭毛虫、阿米巴原虫等
➢ 肠道外感染 症状性腹泻(上感、肺炎败血症等)
8
外因:非感染因素
➢ 喂养不当 ➢ 过敏性腹泻 ➢ 乳糖不耐受 ➢ 气候因素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9
发病机制
渗透性腹泻--肠腔内存在大量不能吸收的具有 渗透性的物质
乳糖不耐受的原因
先天性乳糖酶缺乏 出生时机体乳糖酶活性低下或缺乏,罕见
继发性乳糖酶缺乏 各种原因导致肠上皮受损而导致的暂时性乳糖活性下 胃肠功能的暂时低下 大量应用ß-内酰胺类抗生素
原发性乳糖酶缺乏 人类世代饮食习惯导致基因改变
LI的诊断
病史 新鲜粪便PH ﹤5.5; 粪便还原糖测定 ﹥++为阳性,表明乳糖含量为2-
连续补锌10~14天,可以完全补足腹泻期间丢失的锌,并且降低 以后2~3个月内儿童再发腹泻的危险。
甘草锌颗粒 1.5g(相当于锌3.6mg~4.35mg, 甘草酸25.2mg)
Therapy
(四)病因学治疗 1、控制感染 (1)病毒感染 (2)细菌感染:静脉:三代头孢
口服:可力迈仙、磷霉素钙、头孢克肟 可利迈仙(硫酸黏菌素颗粒) 1g:1000000iu 4-7万iu/天,分三次服用 磷霉素钙颗粒 5g/袋 成人:每次2袋,每日3~4次。 儿童:每日3~4次,每次用药剂量为:1~6 个月1/8 袋,6~12个月1/6袋,1~2岁1/4袋,2~4岁1/3袋,4~6岁 3/8袋,6~9岁1/2袋,9~14岁1袋。
小儿腹泻病 infantile diarrhea
XX医院
概述
2
定义
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大便性质改变,大便次数 增加的一组常见疾病
小婴儿发病率高(6月~2岁)3Biblioteka 类按病因分按病程分
感染性腹泻
非感染性腹泻
急性:<2周 迁延性:2周2月 慢性:>2月
轻度腹泻
按腹泻程度分 重度腹泻
4
病因
内因: 外因:
Clinical manifestation
要提到的两个并发症: 肠套叠:哭闹不能安抚,呕吐频繁,腹部包块, 果酱样大便,腹部X射线检查有肠管充气和液平 面 。如发现及时,大部分患儿通过空气灌肠即可 处理,如果发现较晚,需要外科手术治疗。
诊断
诊断不困难 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及大便的性状
分泌性腹泻--肠腔内电解质分泌过多 渗出性腹泻--炎症所致的液体的大量性渗出 肠道功能异常性腹泻--肠道运动功能异常
临床上腹泻是在多种机制共同作用下发生
10
发病机制—非感染性腹泻
11
非感染性腹泻临床特点
➢ 病因 喂养不当; ➢ 临床特征 腹泻轻,脱水轻,中毒症状较轻; ➢ 大便特征 水样便或蛋花便、有酸味、有黄色小块、大便镜检
Therapy
(四)病因治疗 2、微生态治疗: (1)妈咪爱 【成分】 粪链球菌,枯草杆菌,乳酸钙,氧化锌,
维生素 【用量用法】 两岁以上儿童1-2袋/次,1-2次/
日,两岁以下儿童1袋/次,1-2次/日。口服或 冲服。 【规格】 散剂 1 g x 10袋,30袋。
肠道菌群紊乱,肠道正常菌群减少。
3、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绿脓杆菌、难
辨梭状芽胞杆菌或白色念球菌等可大量繁殖,引起药
物较难控制的肠炎。
24
乳糖不耐受(LI)
乳糖酶缺乏或不足,导致乳糖水解及吸收障碍均 称为乳糖吸收不良(LM),若同时有临床症状 者称为乳糖不耐受(LI)。在我国汉族成人LM发 生率高达76.3%-92.6%。多为家族性,呈显性或 隐性遗传,新生儿和成人均可发病。继发性LM 常见于急性腹泻、乳糜泻、热带口炎性腹泻、克 罗恩病、兰氏贾第鞭毛虫病、营养不良、药物损 害等。儿童中LI者达62.96%-82.83%。最常见原 因为轮状病毒肠 炎。
➢ 抗生素相关性腹泻( antibiotic-associated diarrhea , AAD) 是指应用抗生素后发生的、与抗生素有关的腹 泻。Bartlett 将其定义为伴随着抗生素的使用而发生 的无法用其他原因解释的腹泻。有700 多种药物可引
抗生素 起腹泻,其中25 %为抗生素。AAD 的发病率因人群及 相关性腹泻 抗生素种类的差异而不同,一般为5 %~25 %。
病因 ➢
产毒性的大肠杆菌、霍乱弧菌、产气荚膜梭状芽胞杆
菌;
➢ 临床特征 腹泻明显,容易出现脱水电解质紊乱;
➢ 大便特征 水样便,量大,粪便含有大量电解质,粪便中电
解质与血浆接近。粪便偏硷性;
➢ 其他 一般细菌不入血,也不侵入肠粘膜,所以不产生肠道病
理改变;
16
发病机制—渗出性腹泻
侵袭性细菌
侵入肠粘膜固有膜
充血,水肿,炎性细胞侵润 形成溃疡和渗出性炎症病变 腹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