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巴县藏族传统聚落空间形态构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郦大方 杜凡丁 李林梅 LI Da-fang DU Fan-ding LI Lin-mei
摘要:四川丹巴地区是嘉绒藏族的主要聚居区 域。本文以丹巴聚落为研究对象,以田野调查 和相关资料考证为基础,结合建筑学、风景园 林学、人类学等学科研究方法和研究成果探讨 当地聚落的空间结构:以墨尔多神山为信仰中 心,在各村寨的神山下建立起神山- 公共节庆 场地- 村寨- 农田- 河流的空间模式,村寨内部 则分为土司官寨的中心式聚落和普通村寨的非 中心式聚落两种形态,并分析自然条件、族群 历史、社会组织对其影响。 关键词:风景园林;文化景观;乡村景观;人 居环境;传统聚落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 (TD201 1 - 28)和(YX201 0- 7)资助
2 丹巴历史与社会组织概况 2.1 丹巴县历史文化概况
丹巴县位于四川省中部地区,隶属于甘 孜藏族自治州,处于青藏高原东南,邛崃山 脉西坡。它是甘孜州的东大门,东、东北与 阿坝州小金县、金川县相邻,南和东南与康 定县接壤,西连道孚县。县域面积5 649km2。
据县志,战国时期,县境属于蜀国辖 区边缘。汉属西羌,隋朝定为嘉良夷。唐羁 縻金川州,随后被吐蕃侵占。明代县域一部 (今中路、梭坡、格宗、章谷、水子、东 谷)化为西安行都指挥使管辖,另一部(大 小金川和革什扎河流域)属于金川寺演化禅 师控制,永乐年间,牦牛河和大渡河一带 划归长河西、渔通、宁远宣慰司。清康熙时 期,明正土司所属的鲁密章谷17土百户划归河 西、渔通、宁远宣慰司,革什扎河流域划归 丹东革什扎安抚司管辖,巴底、巴旺和聂呷 归巴旺安抚司管辖,其后设巴底宣慰司管辖 巴底,形成三大土司管辖的格局。乾隆41年, 大小金川战役之后,改土设屯,在白呷山下 设章谷屯。同治年间,鲁密章谷、革什扎、 巴底、巴旺土司辖区被划归章谷屯管辖,基 本形成今天县域范围。1911年丹巴设县,取三 大土司音译汉文首字做县名(图02)。
石硕等学者在研究丹巴碉楼分布时分 析,丹巴耕地主要分布在1700-3600m之间, 其中在2200-2600m属于两年三熟区,是丹巴 藏族传统的农作区域。丹巴古碉分布在在海
拔1900-2900m之间,在2300-2700m之间数量 较多,与当地耕地的两年三熟区基本重合。[5] (图03)丹巴碉楼在乾隆平定金川之后基本不 再建造,因此碉楼所在村寨的历史至少可以 追述到清中期。同时丹巴目前考古发现的石 棺葬①、“东女国”遗址②等重要遗迹也基本 位于这一海拔高度。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判断 这一高度的缓坡台地是当地传统聚落主要分 布范围,这里距离河床500-600m之间,不受洪 水影响。需要注意的是,石棺葬的主人、碉 楼建造者与今天定居于此地的居民是否是一 脉相承学界尚无定论,上述分析只是说明不 同时代的聚落选址范围。
Research /
中图分类号:TU98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 673- 1 530(201 3)01 - 01 1 0- 1 0 收稿日期:201 2- 1 2- 21 修回日期:201 3- 01 - 25
丹巴县藏族传统聚落空间形态构成
Space Composition of Traditional Tibetan Settlements Space in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Danba
巴无法解决的问题。分家以后的小家庭在距 离原系日瓦较远的地方建宅后,在承担偿还 原系日瓦的责任和义务的同时,可以加入附 近新的日瓦。我们在莫洛的调查中,发现 类似日瓦的社会组织形式:“隆尼隆统”。 隆尼隆统指最亲近的人。当地人认为房子之 间有亲缘关系,若干相邻的有亲缘的房子组 成一个隆尼隆统,该房子的主人是这个隆尼 隆统的一员,在盖房、婚丧嫁娶、劳作中相 互帮助。当地历史上不太讲究血缘关系,比 较重视房缘关系。被访谈者说丹巴县梭坡和 中路非常讲究房缘关系,边耳、丹东一带更 讲究家族关系。隆尼隆统是一种地缘性组 织。较为特殊的是,新迁入某一房子的家庭 会成为该房原来属于的隆尼隆统的成员,承 担相应的责任,享受相应的权利。类似的现 象王铭珂在研究羌族时也有发现,住进某一 房子的外来家庭,会祭祀原房的家神,当他 获得祭祀村寨共同山神时,意味着他获得了
Abstract: Danba, Sichuan is a major inhabited region of JiaRong Tibetan. Based on field surveys and related information, this paper takes Danba settlements as research object and applies research methods and results of multiple disciplines such as Architecture, Landscape Architecture and Anthropology to explore the spatial structure of local s e t t l e m e n t s . Ta k i n g t h e M t . M o - E r d u o as a religious center, a space model of holymountain-public festival venue-villagefarmland-river is established in holymountains of each village. The village’s internal space model is divided into two forms: the chieftain village’s centralized settlement and ordinary village’s non-centralized settlement. Impacts on the space settlements by natural conditions, community history, and social organizations are analyzed. Key words: Landscape Architecture; Cultural Landscape; Rural Landscape; Human Settlement; Traditional Settlement Fund: Sponsored by the Fundamental Research Funds for Central Universities(NO. TD2011-28) and (YX2010-7)
110
1 四川藏族聚落所处环境概述
西南地区地处华夏族群的边缘,这里的 崇山峻岭、激流险滩和较为恶劣的自然条件、 交通条件,构建了一个个相对较小的封闭和安 全的生存空间。居于此地的不同族群拥有各自 独特的社会结构、家庭组织方式、宗教信仰、 生产和生活方式,即使是同一族群的成员之间 亦有自身独特性。其聚居的村寨和宅院也各具 特色。四川处于西南地区中部,横断山脉南北 向贯穿全省,成为重要的民族迁徙的走廊。藏 族是这一地区重要的少数民族,主要由安多和 康巴两个民系构成(图01)。
丹巴 气 候 属 于 高 原 型 季 风 气 候,带 谱 齐 全,以河谷北亚热带为主,随着海拔升高过渡 到半山、山顶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差异较大。
4 丹巴藏族聚落分布与选址
丹巴藏族聚落沿着河流分布在5条峡谷两 侧,从河谷一直蔓延到山腰。根据其分布位 置,有学者将聚落分成山麓河谷型、山腰缓坡 型和山间台地型(或类似名称)[2-4],这样的分 类方式基本反映了今天的村寨分布的情况。
村民的认可,可以获得村民的帮助、分享村 寨共同的草场等资源,同时也承担起相应的 责任。住宅在当地人眼中不仅仅是一个物, 而是与整个村寨中的人和其他生灵一样拥有 灵性,彼此之间形成密切的关联。房被赋予 了人格,当地家庭没有姓氏,但有房名,居 住与此的家庭以房名为姓。嫁出去的女儿、 入赘出去的儿子或分家的子女不再拥有这个 房名。家庭与家庭的关系因所处的房的关系 而变得复杂。中路地区类似的地缘组织“切 着”规模较小,通常仅有两户。
/
图01
图02
的羌族村寨,在家中供奉祖先,与本地藏族 家庭不同。
2.2 丹巴县传统乡村社会组织 民主改革前,丹巴各村寨均属上述三大
土司管辖,清末改土归流后明正土司下辖的 中路、梭坡等十七土百户折置为二十四村, 因改制不彻底,俗称二十四土千户。各村寨 设置寨首。
丹巴地区村寨社会组织方式不尽相同。 丹巴格什扎语流行的地区村寨保留了以血缘 关系和地缘关系结成的组织:斯基巴和日 瓦。[1] 斯基巴是父系血亲为主的家族,家族 成员三代以内禁止通婚,他们分散于各自然 村,每逢婚丧嫁娶、建房等重大活动时,斯 基巴成员集体参与,协助主人完成相关活 动。日瓦“是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协助性的 集团组织。”[1]它由同一自然村中相邻的住 家组成。日瓦成员共同承担劳务,补充斯基
与不同势力管辖的局面对应,丹巴藏语 呈现复杂的面貌,形成“一条沟一口话“的局 面。按照语系可以分为4个土语群:嘉绒语、 康巴语、安多语、尔龚语。各个语群之间互不 相通,这进一步加剧了沟与沟之间的差距。
除了藏族外,丹巴居民还有汉族、羌族 等其他族群,他们有的已经完全融入当地的 族群,有的还保留了原有的组织、信仰,例 如太平桥乡一带有不少金川战役后迁来驻屯
随着社会安定,农业生产技术的发展, 人口数量增长,村寨规模扩大,宅院、农田 开始出现在传统没有分布的区域之中,例如 宅院出现在离河岸较近的区域,农田分布出 现在海拔较高的区域。
安定的社会环境、经济的发展、对外交 流需求的增加、交通方式的改变,使得过去 布置在海拔较高区域的村寨向下搬迁,靠近 河谷地区。今天的丹巴的交通以沿着峡谷中 的5条河流的公路作为主动脉,若干次一级的 乡道从公路沿着山体向上延伸连接各村寨。 历史上渡河较为困难③,类似中路和梭坡这样 分布在山两侧的聚落是通过翻越高山的道路 相互联系的。一些寨子沿着道路向上延伸, 布置在远离今天村寨、海拔较高的山坡之 上。由于各种原因,今天一些村寨向下靠近 公路布置,在山林之中可以找到废弃的碉楼 和宅院的遗迹。
111
Research /
图04
图04 从中路眺望墨尔多神山 图05 墨尔多神山与中路 图06 聚落布局空间模型 图07 中路 图05 图08 从中路眺望墨尔多神山
北高,东、南低,海拔1700-5521m,高差达 4120m。区内高山对峙,峡谷深邃,地貌上处 于盆地向高原过渡,包括极高山、高山和中 高山,整体属于高山峡谷地貌。区内革什扎 河、东谷河、小金川、大金川汇集于县城东 部形成大渡河。
这类地缘组织在生产力不发达的时代向 没有宗族组织的藏族家庭提供了帮助,同时 也划定了不同组群之间的边界和对自然资源 的占有。
3 丹巴县自然地理环境
丹巴县处于川西高山峡谷之中,属于岷 山和邛崃山山区。山脉多呈南北走向,西、
图03
图01 四川藏区分布图 图02 丹巴土司辖区图 图03 丹巴耕地与碉楼分布(左图:两年三熟区;中图:碉 楼分布区域,中间部分为2300-2700m碉楼数量较多区域; 右图:拼合图)
随着唐代吐蕃扩张到本地,从象雄等地 驻屯的吐蕃人与本地原住民逐步融合,在其 后历史发展中与不断迁移而来的人群融合, 形成今天丹巴主要的居民。在迁徙融合过程 中,新来的居民带着自己原有的游牧的生产 生活方式逐步与本地的环境适应。今天丹巴 以农耕为主,海拔较高的地区实行游牧。即
使在以农耕为主的中路、梭坡等地区,一些 村寨中过去还保留了游牧生活的痕迹:海拔 较高的地方牧马,祭祀神山后在公共节庆场 地举行赛马、跳锅庄等活动。1998年以后实 施退耕还林后,海拔较高的地方封山育林, 没有适合放牧的场地,同时摩托车等交通工 具的普及,马逐渐退出了日常生产、生活。 另一方面游牧对外界依赖较小,促成“大分 散、小聚居”的聚落方式,形成一个个较为 独立的小部落,即使逐步转变到农耕化的生 产,也依然保留了部落的组织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