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 第七 八章 练习题

合集下载

教育学中学班第七八章练习题

教育学中学班第七八章练习题

第七、八章一、选择1、教学从本质上讲是一种()A.认识活动 B.智育活动C.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2、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引发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3、《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则是()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激励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4.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小组教学5、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6.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A内容型策略 B 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12、与启发性原则在教学中贯彻要求不符的是()。

A.激发学生积极思维B.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C.严格遵守职业道德D.建立民主平等师生关系13.当前世界范围内最基本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A.分组教学B.个别教学C.班级授课制D.复式教学14.能鉴别学业水平高低、能力强弱的测验表明其()很高。

A.难度B.信度C.效度D.区分度15.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叫做_____。

A.谈话法B.讨论法C.参观法D.练习法16.教师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的讲授方式称为_____。

A.讲解B.讲读C.讲述D.讲演17、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结果的一致性程度,称为()A 测验的信度B 测验的效度C 测验的程度D 测验的难度18、近代随着大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B班级授课制C分组教学D班级教学19、对一份试卷评价说“太偏了”或“太易了”等。

这主要是针对试卷___说的。

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二、填空1、在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中,“序”一是指学科的逻辑顺序,二是指。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8.第七章课程

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8.第七章课程

第七章课程本章重点1、什么是课程?2、什么是课程论?3、决定课程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关系或者矛盾是什么?4、什么是教学计划?5、什么是教学大纲?6、什么是课程设计?7、泰勒课程设计模式的基本观点是什么?第一节课程概述一、什么是课程1、国内外对课程定义的三种主要理解。

〔p216-218〕(多选)(1)课程即知识:课程是外在于学习者的知识体系。

典型表现为学科课程及其理论(单选),特点(多选)(2)课程即经验:只有真正被学生经历、理解和接受的东西才是课程。

有利于解决“教育中无儿童”或“重物轻人”的倾向(单选),特点(多选)(3)课程即活动:活动才是外在知识和主体形成经验的结合点(单选)2、课程的概念〔p218〕(名解2003.4、2004.10、2008.4)*3、课程论的含义〔P.218-219〕(名解2007.4)*课程论就是研究课程的理论,从内容上看包括关于课程基本理念方面的探讨和关于课程设计或编制方面的探讨这两个层面。

第一节课程概述二、课程的理论基础1、亚里士多德是将心理学引入教育并进行各阶段课程设置的第一人,他按照儿童的年龄特征划分教育阶段,并且为每个阶段设置相应的课程。

〔p220〕(单选)2、赫尔巴特是真正为课程论建立心理学基础的人,〔p220〕(单选)三、决定课程的几个内部基本关系(或矛盾)〔p222-118〕(论述2002.4,也可单、多选)*1、间接经验-直接经验。

(应该学什么?)2、知识-能力(学了之后应该获得什么?)3、分科-综合(怎样安排学习内容?)4、科学主义-人文主义(最终应该形成什么样的价值取向?)〔(2002.4)试述决定课程的进步和发展的内部基本矛盾(基本关系);(2005.4)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有哪些?〕第二节课程的一般范畴一、课程目标1、课程目标的垂直分类〔p229-231〕(多选)2、布卢姆对课程目标的水平分类〔p231〕(多选)二、课程结构1、一般结构(单、多选)(1)教学计划(课程计划)〔p223-224〕(名解,2002.10)*是对不同类型学校应该开设哪些学科、开设的顺序、课时的分配、学年的编制等的总体规划(2)教学大纲(课程标准)〔p234〕(名解)*是对具体到某一门学科在一定教育阶段里的教和学的工作的具体规定(3)教科书:大纲确定的教学内容和设计思路的具体化。

教育学第七章配套练习题

教育学第七章配套练习题

教育学第七章配套练习题第七章配套练习题一、单选题1.教育活动的核心是()A.教师B.课程C.学生D.教材2.教学改革的核心是()A.课程B.教师C.学生D.教材3.标志着课程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领域的诞生的是()一书出版A.《普通教育学》B.《教育学》C.《大教学论》D.《课程》4.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颁布的时间是()A.1999年B.2001年C.2002年D.2003年5.课程结构的综合性集中体现为()A.加强学科的综合性B.设置综合课程C.综合实践活动D.综合课堂教学6.课程编制的统合、系统、反复三原理是()提出的A.克尔B.史密斯C.伊藤信隆D.布鲁纳7.课程编制的互补性原则、准备性要求原则、教育转换原则、规依据原则、价值统一原则是()提出的A.克尔B.史密斯C.伊藤信隆D.布鲁纳8.课程编制的系统知识准则、生活效用准则、历久尚存准则、兴趣需要准则、社会发展准则是()提出的A.克尔B.史密斯C.伊藤信隆D.布鲁纳9.学校组织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依据是()A.法律法规B.课程计划C.教育政策D.课程标准10.在课程计划的内容中,居于首位的是()A.培养目标B.课程设置C.考试考查D.实施要求和课程管理二、多选题1.从课程内容所固有的属性来区分课程可以分为()A.国家课程B.学科课程C.综合课程D.经验课程E.校本课程2.从课程内容的组织方式来区分,可将课程分为()A.分科课程B.国家课程C.校本课程D.地方课程E.综合课程3.从课程设计、开发和管理的主体来区分,可将课程划分()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D.必修课程E.选修课程4.从课程管理的要求来区分,可将课程划分为()A.地方课程B.国家课程C.必修课程D.选修课程E.综合课程5.根据课程的基本价值倾向的不同,可以将课程划分为()A.知识本位课程B.必修课程C.儿童本位课程D.选修课程E.社会本位课程6.基础教育学校调整课程结构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A.均衡性B.提高性C.选择性D.建设性E.综合性7.课程编制的情境模式由()几个部分组成A.分析情境B.检查、评价、反馈和改进C.确立和表述目标D.阐明和实施E.制定方案8.下列属于课程编制的模式的有()A.目标模式B.探究模式C.过程模式D.情境模式E.批判模式9.克尔的课程编制三原理包括()A.统合B.系统C.反复D.探究E.批判10.史密斯的课程编制原则包括()A.系统知识准则B.历久尚存准则C.生活效用准则D.兴趣需要准则E.社会发展准则11.伊藤信隆的课程编制原则包括()A.互补性原则B.准备性要求原则C.教育转换原则D.法规依据原则E.价值统一原则12.1968年在莫斯科召开的联合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条课程编制的主要原则有()A.囊括性原则B.连贯性原则C.价值统一原则D.可行性原则E.互补性原则13.课程编制总体上包括()几个层次A.法律法规B.教育政策C.编写教材D.课程计划E.课程标准三、改错题1.教育活动的核心是教师。

教育学第七章 课程(附答案)

教育学第七章 课程(附答案)

第七章课程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程”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B.课程与教材、学科的涵义相同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D.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2.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

A.为谁教B.怎样教C.教什么D.教给谁3.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

A.克伯屈B.杜威C.卢梭D.福禄培尔4.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A.柏拉图B.毕达哥拉斯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5.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标准)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的过程是()。

A.课程分类B.课程评价C.课程实施D.课程设计6.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A.杜威B.叶圣陶C.贾克森D.苏格拉底7.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8.综合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怀特海B.杜威C.布鲁纳D.克伯屈9.下列选项中,与现代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不一致的一项是()。

A.重视课程内容的功能化、分科化B.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D.重视个别差异10.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B.读、画、算C.画、写、算D.读、写、算11.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12.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A.分科课程B.活动课程C.学校课程D.综合课程13.从课程的任务来看,可把课程分为基础型课程、研究型课程和()。

《教育学基础》第七、八章

《教育学基础》第七、八章

《教育学基础》第七、八章《教育学基础》第七章课堂教学一、填空题:1.清末著名改良主义教育家提出趣味教学思想,主张“乐知”,推行自主、自动、自治、自立的教学方法。

2.著名教育家认为:“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

”3. 教学理论是的一个重要分支。

它既是一门理论科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

4. 学习理论是的分支学科,同时也是教育学的一门分支学科和基础学科。

5. 是最早论述教学理论的专著,它的出现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标志着我国古代教学思想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

6.在西方教育文献中,最早使用“教学论”一词的是德国教育家和捷克教育家。

7. 是科学化教学理论的标志,是将心理学的研究成果应用于教学过程最初尝试的典范。

8.赫尔巴特及其弟子提出的著名五段教学法,即、、、、。

9. 哲学取向的教学理论源于苏格拉底和的“知识即道德”的传统。

10.哲学取向教学理论的教学目的观是。

11. 在他的著作《论演说家的教育》中,主张对儿童进行早期训练,教学要根据儿童的年龄特点因材施教,反对体罚等。

二、选择题:1.下列哪些是教学设计的基本要素()A教育目标 B教学内容 C教学策略、教学媒体 D教学评价2.教学设计常用的模式有()A系统分析模式 B目标模式 C过程模式 D效果果模式3.在教育史上第一个提出儿童成长过程的年龄分期,主张体育、德育、智育的和谐教育思想的人是()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卢梭 D 亚里士多德4.关于教学理论与课程理论之间的关系,北美的观点是()A大教学小课程 B大课程小教学 C 胎连式关系 D二者等同5.行为主义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华生 B布鲁纳 C斯金纳 D 罗杰斯6.认知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 奥苏贝尔 B布鲁纳 C斯金纳 D 罗杰斯7.情感教学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华生 B布鲁纳 C斯金纳 D 罗杰斯8.下列属于建构主义教学理论的教学模式有()A抛锚式教学 B支架式教学 C探源式教学 D 随机进入式教学9.教学设计的基本内容包括()A教学目标设计 B教学内容和时间设计 C教学措施设计 D 教学评价设计10. 教学设计的常用模式有()A系统分析模式 B目标模式 C过程模式D评价模式三、辨析题:(先判断正误,后说明理由。

教育学各章练习题答案【精选文档】

教育学各章练习题答案【精选文档】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填空题1.从形式上看,教育经过了从非形式化教育到形式化教育再到制度化教育的发展过程。

(13)2.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杜威、克伯屈。

(36)3。

元教育学是以教育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的理论。

(37)4。

梅伊曼、拉伊是实验教育学流派的代表人物。

(38)二、判断题1.从词源上分析,中文中的“教育”一词的意思是上一代对下一代的培养,强调外塑。

(错,4)2。

从词源上分析,西文中的“教育"一词含有“内发”、“启发”之意.(对,4)3。

自然界、动物界对人的影响不能称之为教育。

(对,6)4。

师傅带徒弟,师傅什么也没教,但徒弟很机灵,在看师傅做的过程中学到了师傅的技艺,这也是教育。

(错,6)5。

纯粹的身体影响不能称之为教育。

(对,7)6。

教人偷盗、教人诈骗、教人说谎,也是教育。

(错,7)7.教育的显性功能是有目的实现的功能,而隐性功能则是主观愿望之外产生的意外结果。

(对,19)8.工具论认为教育是作为人类生存的一种工具而存在的。

(对,23)9.教育的本体功能是指教育促进社会的进步。

(错,25—26)(我不确定)10。

布鲁纳是元教育学的代表人物。

(错,37)PS:1。

培养-灌输 6.教育-教唆 10.布鲁纳—布雷钦卡三、单项选择题1。

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日常生活中对成人的无意识的模仿,这是哪种教育起源论的观点?( B )(12)A.神话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 C。

生物起源论 D。

劳动起源论2。

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是种族发展的本能需要,这是哪种教育起源论的观点( C )(11)A。

神话起源论 B.心理起源论 C.生物起源论 D.劳动起源论3. 教育的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人物是( D )(11)A.勒图尔诺B.达尔文C.沛西·能 D。

孟禄4.原始社会的教育处于( A )阶段。

(13)A。

非形式化教育 B。

形式化教育 C.制度化教育 D。

现代化教育5。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的教育处于( B )阶段。

教育学章节习题7-15答案

教育学章节习题7-15答案

教育学章节习题:第七、八章教学(上与中)一、选择题:1.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称为(B)。

A.教育B.教学C.教授D.学习2.以下关于教学的正确论述应该是(D)。

A.教学就是传授知识B.教学就是上课C教学就是智育D.教学由教与学两方面活动组成3.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

A.教学B.管理C.课外活动D.后勤工作4.世界教育思想史上最早论述教学的专著是(C)。

A.《大教学论》B.《普通教育学》C.《学记》D.《论语》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D)。

A.孔子B.杜威C.昆体良D.思孟学派6.“最近发展区”的含义是(C)。

A.很快要达到的水平B.明天要达到的水平C.经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水平D.理想永远达不到的水平7.教学从本质上说,是一种(A)。

A.认识活动B.教师教的活动C.学生学的活动D.课堂活动8.教育的最基本途径是(A)。

A.教学B.课外活动C.社会实践D.校外活动9.教学在学校整个教育系统中居于(B)。

A.基础地位B.中心地位C.主要地位D。

重要地位10.在杜威看来,教学过程的实质在于(B)。

A.将教材上的学科知识内化为儿童的认知结构B.从儿童现有的生活经验出发,引导儿童的现有经验向着教材所包含的逻辑经验不断前进和发展C.将掌握知识、发展能力与培养品格统一起来D.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矛盾运动11.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D)。

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夸美纽斯12.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B)。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夫13.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B)。

A.间接地获得知识B.获得间接经验C在教师帮助下获得知识D.在同学帮助下获得知识14.(A)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A.教学B.教育C.自学D.智育15.下列说法错误的是(D)。

教育学 第七 八章 练习题

教育学 第七 八章 练习题

第七、八章教学一、填空题1、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________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____。

2、在我国,我们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____的认识活动,是____的过程。

3、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____。

4、教学工作是以____为中心环节的。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____、____、____、课外辅导、____。

5、备课的内容包括____、____和____。

6、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____、____、讲授新教师、____、____等。

7、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等。

8、伴随着近代大工业生产而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

9、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设立的____。

10、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

11、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和____。

12、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包括____、____和____三种形式。

13、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辅助形式有____、____等。

14、教师备课最后要落实到写好三种教学计划上,这三种计划是____、____和____。

二、名词解释1、教学2、讲授法3、教学组织形式4、班级授课制三、选择题1、教学是()A、教师教的活动B、学生学的活动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2、教学具有教育性的规律,最初是由教育家()提出的。

A、杜威B、赫尔巴特C、孔子D、夸美纽斯3、教学的中心环节是()A、引起学习动机B、巩固知识C、领会知识D、运用知识4、教师通过展示实物、进行示范性实验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A、演示法B、实验法C、练习法D、讲授法5、在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A、杜威B、赫尔巴特C、孔子D、夸美纽斯6、课的类型按任务一般可分为()A、讲授课和复习课B、单一课和综合课C、讲授课和实验课D、理论课和实践课7、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习什么实现的?()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生产经验D、生活经验8、我国古代的《学记》中说,“学不躐等”,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A、巩固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性原则9、我国古代《论语》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A、巩固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性原则10、我国古代的《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A、巩固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性原则11、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C、教师讲授的方法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12、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A、中心环节B、起始环节C、终止环节D、一般环节13、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的叫()A、演示法B、实验法C、实习作业法D、研究法四、简答题1、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小学教育学第七章练习与答案

小学教育学第七章练习与答案

小学教育学第七章练习与答案第七章教学(下)一、单项选择题1.《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

”下列哪条教学原则与其在思想上是一致的( ) 。

A.启发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 D.巩固性原则C2.孔子要求“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D3.《学记》中提出“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是要求教学中贯彻( )。

A.启发性原则 B.循序渐进原则C.直观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A4.《学记》中要求“学不躐等”,是说在教学中要贯彻( )。

A.循序渐进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C.巩固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A5.把实物、教具陈示给学生观察,或通过示范性地实验来说明和印证要求学生掌握的知识的一种方法称( )。

A.讲授法 B.实验法 C.参观法 D.演示法D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 )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 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 D.巩固性原则B7.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 ) 。

A.讨论法 B.谈话法 C.讲授法 D.练习法B8.课的类型是由( )课的种类。

A.教师备课时决定的 B.课的任务决定的C.学生的学习过程决定 D.教学的阶段性决定的B9.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 )。

A.杜威 B.华虚朋C.柏克赫斯特 D.克伯屈D10.在下列教学组织形式中,有利于高效率、大面积培养学生的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C.分组教学 D.道尔顿制B11.柏克赫斯特创立的教学组织形式是( )。

A.班级授课 B.设计教学法C.道尔顿制 D.分组教学C1 2.教学活动中师生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而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称( )。

A.教学组织形式 B.教学模式C.教学方法 D.教学策略A13.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到的结果一致性较高,说明该测验的( )较高。

《教育学》各章要点练习含参考答案

《教育学》各章要点练习含参考答案

《教育学》各章要点练习含参考答案: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1.在我国,最早把“教”和“育”连在一起使用的人是孟子。

2.《孟子·尽心上》“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教,上所施,下所效也”;“育,养子使作善也”。

3.广义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

4.学校教育的构成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

5.学校教育制度的类型:双轨制学制、单轨制学制、分支制学制。

6.1902年我国颁布了第一个近代学制“壬寅学制”即《钦定学堂章程》;1903年颁布并正式实施了“癸卯学制”即《奏定学堂章程》;1922年颁布实施了“壬戌学制”即现在的“六三三”学制,沿用至今。

7.中国早在四千多年的夏代就有了学校教育的形态。

8.西周就有了“国学”与“乡学”之分。

形成了以礼乐为中心的文武兼备的六艺教育(礼、乐、射、御、书、数),其典型特征:“学在官府”和“政教合一”。

9.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私学的规模最大。

10.汉代,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

11.隋唐以后盛行科举制度。

12.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国学,“四书”、“五经”被作为教学的基本教材和科举考试的依据。

(北宋的程颢、程颐和南宋的朱熹)13.明代以后,八股文被规定为考科举的固模式。

14.1905年,清政府下令废科举,兴学堂。

15.古代埃及设置最多的是文士学校;“学为文士”成为一般奴隶主阶级追求的目标。

“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成为古代埃及教育的一大特征。

16.古代印度宗教权威至高无上,教育控制在婆罗门教和佛教手中。

17.古希腊的教育是西方教育的源泉,其城邦国斯巴达和雅典的教育则成为两类不同教育的典型代表。

统治阶级和谐教育斯巴达,军事< 雅典,民族政治<军事教育政治家培养18.西欧中世纪主要学校类型教会学校,分为僧院学校、大主教学校、教区学校。

19.骑士教育是一种融宗教精神和尚武精神于一体的特殊的家庭教育形式;宫廷学校是设在宫廷之内专门为王族子弟提供教育的学校。

教育学练习题(含答案)

教育学练习题(含答案)

第一章现代教育(jiàoyù)的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西方近代(jìndài)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 。

A.教育的生物(shēngwù)起源论B.教育的心理(xīnlǐ)起源论C.教育(jiàoyù)的劳动起源论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

这反映了( ) 。

A.古代教育具有鲜亮的阶级性;B.古代教育具有鲜亮的等级性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古代教育形式简洁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原来具有( ) 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效劳C.为阶级斗争效劳和为进展经济效劳D.为进展经济效劳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进展效劳4.教育起源于( )。

A.人类早期的心理模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争论5.在( )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别的。

A.古代B.近代C.现代D.当代6.在有史以来的教育中,除( )以外,都具有阶级性的特征。

A.三代教育B.近代教育C.现代教育D.原始教育7.对于教育学的进展阶段,国外比较典型的三分法是把它分为( )三个阶段。

A.萌芽阶段、形成阶段、科学阶段B.萌芽阶段、独立阶段、科学阶段C.萌芽阶段、独立阶段、进展阶段D.形成阶段、独立阶段、理论深化阶段8.“学而时习之”、“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怠”等有关教育的论述见之于对后世影响极大的( )。

A.《学记》B.《论语》C.《大学》D.《孟子》9.早在古希腊时期,著名思想家( ) 就提出了“什么是教育”的问题,针对雅典关心培育具有什么类型身心教养市民所发出的谈论,进出“美德是否可教”的命题。

A.亚里士多德B.柏拉图C.苏格拉底D.昆体良10.近代最早的一部对后世有深远影响的教育学著作是《》。

A.学记B.论语C.教育漫话D.大教学论11.裴斯泰洛齐一生写了很多教育论著,其中最著名的是《》。

《教育学》各章习题库

《教育学》各章习题库

《教育学》各章习题库绪论一、单项选择题1.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是的出版。

A.培根的《论科学的价值与发展》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洛克的《教育漫话》D.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2.“人类教育心理学化”,这一观点是首先提出的。

A.裴斯泰洛齐B.卢梭C.杜威D.赫尔巴特3.提出完整的绅士教育理论体系的是。

A.培根B.格斯纳C.洛克D.克伯屈4.“把一些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指的是。

A.卢梭的《爱弥儿》B.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裴斯泰洛齐的《林哈德与葛笃德》5.被誉为世界上最早的教育专著是。

A.《大学》B.《论语》C.《学记》D.《礼记》二、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论语》是孔子所写的有关哲学、政治、伦理和教育的著作。

()2.赫尔巴特在论述教育的途径、方法和手段时是以心理学作为其理论基础的。

()3.德国教育学家梅伊曼和拉伊主张教育研究要“科学化”。

()三、辨析题现代教育学是反映现代社会的教育学。

四、论述题1.教育学经历了哪些不同的发展阶段,不同阶段的特点是什么?2.你认为现代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第一章教育的本质一、单项选择题1.西方近代关于教育起源问题的第一个具有代表性的观点是。

A.教育的生物起源论B.教育的心理起源论C.教育的劳动起源论D.教育的生活起源论2.“君子忧道不忧贫”,故孔子把请学稼、学圃的樊迟视为“小人”。

这反映了。

A.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阶级性;B.古代教育具有鲜明的等级性C.古代教育脱离生产劳动D.古代教育形式简单3.教育本质的“双重属性说”认为,教育本来具有双重性质。

A.上层建筑和生产力B.上层建筑和为阶级斗争服务C.为阶级斗争服务和为发展经济服务D.为发展经济服务和为传递文化和促进人的发展服务4.马克思主义认为教育起源于。

A.人类早期的心理摹仿;B.人类的生产劳动;C.生物界老动物对幼小动物的照料D.本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5.在教育阶段,教育与生产劳动是完全分离的。

【教育学第七八章】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第七八章】试题及答案

【教育学第七八章】试题及答案1.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

[单选题] *A.《诗经·小雅·巧言》B.《学记》C.《毛诗正义》(正确答案)D.《朱子全书·论学》答案解析:从词源上考察,在我国,“课程”一词始见于唐朝孔颖达的著作《毛诗正义》。

2.我国古代的“六艺”可看作最早的()。

[单选题] *A.活动课程B.综合课程C.学科课程(正确答案)D.核心课程答案解析:学科课程又叫做分科课程,学科课程有着悠久的历史,我国古代“六艺”、古希腊“七艺”、“武士七艺”都可以说是最早的学科课程3.在影响课程发展的基本因素中,()对课程发展的影响是最持久和最深刻的。

[单选题] *A.儿童因素B.社会因素(正确答案)C.知识因素D.课程传统答案解析:社会因素对课程发展的影响是最持久和最深刻的4.按照课程的组织方式,可以把课程分为()。

[单选题] *A.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正确答案)B.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C.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D.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答案解析:按照课程的组织方式,可以把课程分为分科课程和综合课程5.最能体现一所学校的办学特色和办学宗旨的课程类型是()。

[单选题] *A.国家课程B.地方课程C.校本课程(正确答案)D.活动课程答案解析:本题是对课程类型的考查。

校本课程是以学校为基地,以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实施为前提,以满足学生需要和体现学校办学理念、特色为目的,充分利用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

故本题的正确答案为C。

6.编制采用“研制—开发—推广”的开发模式的课程是()。

[单选题] *A.国家课程(正确答案)B.地方课程C.学校课程D.社区课程答案解析:国家课程是由中央教育行政机构编制和审定的课程,属于一级课程,课程的编制往往采用研制-开发-推广的开发模式,实施“中央-外围”即自上而下的政策,以确保一个国家所实施的课程能够达到统一、共同的质量7.从课程的呈现方式来看,学校的校风、学风属于()。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学第七章练习题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学第七章练习题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教育学第七章练习题答案一、单选:教育的根本任务是()。

A、传授知识B、教书育人C、学会做人D、学会认知E、增强技能正确答案是:教书育人教师运用语言连贯系统地向学生传递知识的方法,属于下面哪一种教学法()A、读书指导法B、谈话法C、讲授法D、讨论法E、演示法正确答案是:讲授法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上课的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就是()。

A、现场教学B、小组教学C、个别教学D、班级授课制E、复式教学正确答案是:班级授课制教师和学生在特定的环境和条件下,基于预定的课程教学目标,通过交流与互动所达成的有效果与有效益的教学,属于我国当前推崇的教学新理念中的()新理念。

A、实践教学B、体验教学C、对话教学D、有效教学E、反思性教学正确答案是:有效教学以文本为中介,引发学生对文本中蕴含的思想感情的体味或对自己生活经历的反思,从而获得对文本、内涵和自我人生的一种感受和领悟的教学新理念,属于()新理念。

A、有效教学B、对话教学C、反思性教学D、实践教学E、体验教学二、多选题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包括()。

A、讲授法B、参观法C、读书指导法D、谈话法E、讨论法The correct answers are: 讲授法, 谈话法, 讨论法, 读书指导法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根据学习进行的形式,学习的方式可以划分为()。

A、机械学习B、接受式学习C、独立学习D、发现式学习E、意义学习The correct answers are: 发现式学习, 接受式学习对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就组织形式而言,学习方式可划分为()。

A、合作学习B、意义学习C、机械学习D、接受式学习E、独立学习The correct answers are: 独立学习, 合作学习学校的教学内容具有如下几个特点()。

选择一项或多项:A、时代性B、发展性C、科学性D、基础性E、地方特色The correct answers are: 科学性, 基础性, 时代性我国当今推崇的教学新理念,除了有效教学、反思性教学外,还包括()新理念。

教育学第八章练习题答案

教育学第八章练习题答案

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B2.A3.A4.B5.C6.D7.C8.C9.B 10.B 11.A 12.D 13.A 14.A 15.D 16.B 17.C 18.A19.A 20.B 21.A 22.A 23.B 24.C 25.A 26.D 27.C 28.C 29.D 30.D二、多选题1.ABC2.ABD3.ABCE4.ABCD5.ABCD6.ACD7.BCD8.ABD9.ABCD 10.ABCD三、简答题1.(1)通过阅读学生的有关材料来了解学生,包括记载学生各种情况的登记表、统计表和学生活动成果记录表等;(2)通过对学生本人或知情者的调查访问,从各个侧面间接地了解学生,包括谈话、问卷、等;(3)在自然条件下,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学生在各种活动中的行为表现进行观察。

2.(1)良好班集体的教育作用如下:①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意识。

在良好班集体的形成过程中,学生的群体意识、集体荣誉感会得到大大的发展;②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

通过班级的集体活动和学生群体之间的交往,可使学生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学生交往与合作,学会对环境的适应;③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班集体是训练班级成员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自主开展活动的最好载体。

(2)建立良好的班集体应做到:①确定班集体的发展目标。

②学习规范,树立常规,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③建立得力的班集体核心,发现和培养积极分子。

④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⑤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风,激发学生的班级荣誉感。

3. 班主任工作的内容非常多,其常规工作主要包括以下方面:(1)了解学生。

班主任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和对学生群体的了解两部分。

班主任对学生个体的了解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个体的思想品德、个体的学习、个体的身体状况、个体的心理、个体的家庭。

对群体的了解包括对正式群体和非正式群体的了解。

(2)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组织和培养班集体是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包括确立班集体的发展目标,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简明教育学教程1、2、3、5、6、7、8、9、10章习题与参考答案

简明教育学教程1、2、3、5、6、7、8、9、10章习题与参考答案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一、选择题1.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B)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2.我国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是(B)A.四书五经B.六艺C.自然科学D.生产技能3.我国最早使用“教育”一词的是(B)A.孔子B.孟子C.许慎D.朱熹4.构成教育活动最基本的要素是(D)。

A.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形式B.受教育者、教育内容、教育形式C.教育内容、教育形式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中介系统5.人的教育活动和动物的“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B)。

A.模仿性B.目的性C.规律性D.社会性E.复杂性6.中国历史上最早提出“教学相长”的著作是( C )A.《大学》B.《中庸》C.《学记》D.《春秋》7.教育的“心理起源论”认为教育起源于( B )。

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8.我国当前教育最薄弱的环节是(D)。

A.普通教育B.职业教育C.高等教育D.学前教育9.“官守学业”、“学在官府”体现了教育的( D)。

A.强迫性B.民主性 C.基础性D.阶级性10.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B)。

A.生物性B.永恒性C.历史性D.阶级性11.学校教育产生于(B)。

A.原始社会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12.人类最早的学校产生于(A)。

A.公元前2500年的埃及B.公元前21世纪的夏朝C.公元前3000年的古巴比伦D.公元前2500年的印度二、辨析题1、教育是人类社会永恒的普遍的现象。

(√)解析:教育是年轻一代成长和社会延续与发展不可缺少的条件,为一切社会所必需,与人类社会共始终。

从这个意义上说,教育具有永恒性。

2、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现代教育的基本特征。

(×)解析:教育同生产劳动相分离是古代教育的基本特征,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是现代教育的特征。

3、终身教育和全民教育已经成为当代社会两大教育思潮。

教育学第七、八章

教育学第七、八章

第七章教学1.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

2.儒家思孟学派在《礼记·中庸》中进一步提出“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学习过程理论。

3.19世纪初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第一个试图按照心理活动的规律来分析教学过程,他根据兴趣和注意的分析,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阶段论。

后来他的学生席勒又将“明了”分为“预备”和“提示”两部分。

19世纪末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依据学生在“做中学”的认识发展过程,提出了教学过程的五个阶段:“困难、问题、假设、验证、结论”五步教学法。

4.教学过程是学生个体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为:(1)间接性与简捷性。

2交往性与实践性。

3教育性与发展性。

4引导性与指导性。

5.教学过程规律:(1)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

(2)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结合。

最典型的是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

形式教育论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思泰洛齐(发展学生智力)。

实质教育论的代表人物是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教授学生生活常识)。

(3)掌握知识与形成思想品德相结合。

最早明确阐述二者之间辩证关系的教育家是赫尔巴特,提出“教学的教育性”观点。

(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作用相结合。

6.教学过程的结构:一是引起学习动机二是领会知识,是教学的中心环节,包括使学生感知和理解教材。

三是巩固知识四是运用知识五是检查知识7.我国古代《学记》中的教学原则有“教学相长”“启发诱导”“藏息相辅”“预”“时”“孙”“摩”“长善救失”。

夸美纽斯提出了影响后世的“直观性”“系统性”“量力性”“巩固性”“自觉性”等五大教学原则。

8.我国,目前中学教学原则主要有: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等。

9.直观教具可分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模象直观。

10.中外教育教都很重视启发性原则。

在中国,孔子提出了“不愤不起,不悱不发”的著名教学要求。

教育学考试测试题第七、八章教学上(下)

教育学考试测试题第七、八章教学上(下)

第七章教学(上)一、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所给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答错、不答或多答均不得分)1.( )是严密组织起来的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

A.教学B.教育C.自学D.智育2.智力是指人们的认识能力,其核心是( )。

A.注意力B.观察力C.思维力D.想象力3.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思——行”的统一过程的教育家和思想家是( )。

A.孔子B.孟子C.荀子D.墨子4.主张“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教育家是( )0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夸美纽斯5.讲述是教师主要的教学手段,一般可以分三个阶段进行( )。

A.导人、详述和汇总B.导人、分析和汇总C.分析、详述和总结D.分析、质疑和总结6.在教学任务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

A.发展学生的智力B.培养学生的能力C.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D.形成学生科学世界观和道德品质C.培养学生积极的心理品质D.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10.教学中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防止和克服( )。

A.单纯书本、排斥实践,强调个人经验,否定理论知识的作用B.儿童中心论C.空洞说教、单纯知识传授D.片面单一知识的学习11.“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思想的提出者是( )。

A.孔子B.杜威C.昆体良D.思孟学派12.作为特殊认识过程的教学过程,其间接性主要是指( )。

A.间接地获得知识B.获得间接经验C.有教师帮助去获得知识D.有同学帮助去获得知识13.试图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来说明教学过程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杜威D.凯洛夫14.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学习的一种( )。

A.重要力量B.主要力量C.内部动力D.外部动力15.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 )。

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16.在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中,居于中心环节的是( )。

教育学第七章课程(附答案)

教育学第七章课程(附答案)

第七章课程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关于课程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课程” 一词含有学习的范围和进程的意思B.课程与教材、学科的涵义相同C.课程随社会的发展而演变,反映一定社会的政治、经济要求D.狭义的课程概念是指某一门学科,如数学课程,历史课程2.课程论研究的是()的问题。

A.为谁教B.怎样教C.教什么D.教给谁3•真正全面而系统地从理论上论证活动课程的特点和价值的是(A.克伯屈B.杜威C.卢梭D.福禄培尔4.课程论与心理学的联系,最早可以追溯到()。

A.柏拉图B.毕达哥拉斯C.苏格拉底D.亚里士多德5.有目的、有计划、有结构地产生教学计划、教学大(课程标)及教科书等系统化活动纲准的过程是()。

A.课程分类B.课程评价C.课程实施D.课程设计6.最早提出“隐性课程”的学者是()。

A.杜威B.叶圣陶C.贾克森D.苏格拉底7.教育史上,课程类型的两大主要对立流派是()。

A.学科中心课程与活动中心课程B.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C.核心课程和广域课程D.接受课程和发现课程8.综合课程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怀特海B.杜威C.布鲁纳D.克伯屈9.下列选项中,与现代课程改革的总趋势不一致的一项是()。

A.重视课程内容的功能化、分科化B.强调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C.重视智力开发与学习能力的培养D.重视个别差异10.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需具备的以“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

“三基”指的是()。

A.读、写、画B.读、画、算C.iffll、写、算D.读、写、算11.以下关于活动课程主要属性的描述中不正确是()。

A.以儿童为中心,依据儿童当前的兴趣和需要来设置课程B.打破学科界限,按活动主题来组织学习经验C.课程组织心理学化,要求按儿童心理发展的顺序和特点来组织课程D.活动课程即是通常所讲的课外活动12.根据课程制定者的不同,可将课程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八章教学
一、填空题
1、教学是在教育目的的规范下的________的一种活动。

教学是学校全面发展教育的____。

2、在我国,我们把教学过程看作是一种____的认识活动,是____的过程。

3、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____。

4、教学工作是以____为中心环节的。

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包括____、____、____、课外辅导、____。

5、备课的内容包括____、____和____。

6、一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____、____、讲授新教师、____、____等。

7、教学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____、____、____、____等。

8、伴随着近代大工业生产而出现的教学组织形式是____。

9、在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的是1862年清政府设立的____。

10、教学策略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_、____。

11、教学策略的主要类型有____、____和____。

12、教学方法中的讲授法包括____、____和____三种形式。

13、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____,辅助形式有____、____等。

14、教师备课最后要落实到写好三种教学计划上,这三种计划是____、____和____。

二、名词解释
1、教学
、讲授法2.
3、教学组织形式
4、班级授课制
三、选择题
1、教学是()
A、教师教的活动
B、学生学的活动
C、教师指导下学生学的活动
D、教师教和学生学的统一活动
2、教学具有教育性的规律,最初是由教育家()提出的。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孔子
D、夸美纽斯
3、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A、引起学习动机
B、巩固知识
C、领会知识
D、运用知识
4、教师通过展示实物、进行示范性实验等手段指导学生获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
A、演示法
B、实验法
C、练习法
D、讲授法
5、在理论上论证了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
A、杜威
B、赫尔巴特
C、孔子
D、夸美纽斯
6、课的类型按任务一般可分为()
A、讲授课和复习课
B、单一课和综合课
C、讲授课和实验课
D、理论课和实践课
7、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习什么实现的?()
A、直接经验
B、间接经验
C、生产经验
D、生活经验
),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学不躐等“、我国古代的《学记》中说,8.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9、我国古代《论语》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0、我国古代的《学记》中说,“不陵节而施”,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启发性原则
11、教学方法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
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C、教师讲授的方法
D、师生共同活动的方式
12、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
A、中心环节
B、起始环节
C、终止环节
D、一般环节
13、展示实验让学生观察的叫()
A、演示法
B、实验法
C、实习作业法
D、研究法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2、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3、简述教学过程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4、简述教学过程的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5、简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6、简述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结合的规律。

7.
8、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五、辨析题
1、教育与文化的关系是文化制约教育的关系。

2、学生文化具有过渡性。

3、环境对人的发展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4、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之间是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5、学生是学习的客体,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6、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授受的关系。

7、制约课程目标的因素有学生、社会、学科,这三个因素既可单独起作用,又可交互起作用。

8、德育过程即品德形成过程。

9、德育过程总是从晓之以理开始的。

六、论述题
1、某校高中实行分层次教学,即将数学、外语、物理、化学四科分别分为A、B、C三个水平层次,学生从高二开始按高一的学业成绩、自己的兴趣、教师的建议等分别选择不同水平的科目内容进行学习。

运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评析该学校的这一举措。

2、下列案例中林老师运用的什么方法?正确贯彻了什么原则?
在教《鱼》一节课时,林老师事前在水盆里放了一条活鲫鱼,上课时让学生仔细观察鱼的形状、鱼体表面、背鳍、胸鳍、腹鳍、尾鳍,然后问学生各种鳍的作用是什么,学生一下给问住了。

这时,林老师用剪刀把鱼的尾鳍剪掉,结果学生发现鱼在水中无法前进了;他义把胸鳍及腹鳍剪掉,结果鱼体在水里失去严衡;再把背鳍剪掉,鱼只能一动不动地躺在水里喘气。

通过观察,学生明白了各种鳍的作用。

3、子路和冉有两学生都问孔子“闻斯行诸”的意思,孔子回答子路说:“有父亲和兄长听到一个道理就去做做“而回答冉有则说:”在,你干什么事情都得先听他们的意见再做。


看。

”公西华很奇怪,问孔子为什么同一句话解释不一样,孔子说:“冉有胆小怕事,所以我鼓励
他;子路好勇自负,所以我要遏制他。

”请分析孔子的做法体现了什么教学原则?
参考答案:
第七、八章教学
一、填空题
1、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基本途径
2、特殊,实现学生身心发展的
3、讲授法
4、上课,备课、上课、作业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5、钻研、了解学生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6、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等。

7、个别教学制、班级上课制、分组教学和道尔顿制等。

8、班级授课制
9、京师同文馆
10、综合性、可操作性、灵活性
11、内容型、形式型、方法型和综合型
12、讲述、讲解和讲演
13、班级授课制,个别教学制、分组教学制等
14、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和课时计划
二、名词解释
1、教学: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活动。

2、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包括讲述、讲解、讲演三种方式。


3、教学组织形式: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4、班级授课制:是一种集体教学形式,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

三、选择题
1-5:DBCAD6-10:BBCDC11-13:DAA
四、简答题
1、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答:(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发展学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

(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

(4)关注学生个性发展。

2、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答:(1)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

(2)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

a、认识的间接性;b、认识的交往性;c、认识的教育性;d、有领导的认识。

3、简述教学过程的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规律。

答:(1)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2)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4、简述教学过程的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的规律。

答:(1)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基础;(2)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3)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互转化的内在机制。

5、简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的基本依据。

答:(1)教学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

、简述上好课的基本要求。

6.
答:目标明确;重点突出;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组织严密;课堂气氛热烈。

7、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的规律。

答:(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关系。

8、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缺点。

答:(1)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4)班级授课制也有它的缺点,主要表现在强调系统的书本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

五、辨析题
1-5:×√×××6-9:××××
六、论述题
1、提示:因材施教,素质教育,分组教学等。

2、提示:演示法,直观性。

3、提示:因材施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