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爱因斯坦)

合集下载

爱因斯坦相对论发布时间

爱因斯坦相对论发布时间

爱因斯坦相对论发布时间
爱因斯坦相对论是一种科学理论,它描述了时空结构和物质运动之间的关系。

该理论包括狭义相对论和广义相对论两个部分,分别于 1905 年和 1915 年被爱因斯坦提出。

1905 年,爱因斯坦发表了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中提出狭义相对论,首次提出“四维时空”的概念,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时空观。

1915 年左右,爱因斯坦发表一系列论文给出了广义相对论概念,认为引力其实并不是一种“力”,而是一种时空效应,即物体的质量能够产生时空的弯曲。

至此,广义相对论的主体部分得以完成。

在提出相对论的过程中,爱因斯坦并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通过多年的思考和实验研究逐步建立起来的。

他的相对论理论不仅深刻地改变了人们对时空和物质运动的认识,也为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

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

I.动力学部分
?1. 同时性的定义
让我们设想一个坐标系, 其中牛顿动力方程仍然有效。 为了使我们的表述更加精确并在 口头上和以后要引入的另一个坐标系区分,我们称它为“固定系” 。 如果一个质点相对于这个坐标系是静止的, 它的位置可以利用刚性的度量标准和欧几里 得几何学来确定,并可以用笛卡尔坐标来表示。
c 2 −v 2 我们有
∂τ ∂τ = 0, =0 ∂y ∂z
因为τ是线性函数,它服从下列等式
v ⎛ ⎞ τ = a⎜ t − 2 x′ ⎟ 2 ⎝ c −v ⎠
译注 5
这里 a 是现在还未知的 φ (v)译注 6 的函数,再有,这里简要地说一下在 k 的原点,设 t=0 时τ=0。
5
在这些结果的帮助下,利用光(正如光速恒定原理结合相对性原理所要求的)在运动系 中测量时也是以速度 c 传播的等式表达,我们很容易地确定 ξ、η、ζ。对于在时间τ=0 发出 的沿ξ正方向的光线
2
解,而且显然得到了关于“同时”或“同步”和“时间”的定义。一个事件的“时间”就是 位于该事件地点的固定时钟所给出的和该时间同时的事件。这个时钟对于所有的时间测定 点,都需要和一个特定的时钟保持同步。 根据经验我们进一步推论出等式
2 AB =c t′ A − tA
作为一个普适常数——真空中的光速译注 1。 这就是将时间定义为依赖于固定系的固定时钟的要点, 这种适用于固定系的时间定义我 们称之为“固定系的时间” 。
因此,如果选择 x′进行最小化,译注 4
1⎛ 1 1 ⎞ ∂τ ∂τ 1 ∂τ + = + ⎜ ⎟ 2 ⎝ c − v c + v ⎠ ∂t ∂x ′ c − v ∂t

∂τ v ∂τ + 2 =0 ∂x ′ c − v 2 ∂t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爱因斯坦)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爱因斯坦)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爱因斯坦根据范岱年、赵中立、许良英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编辑大家知道,麦克斯韦电动力学——象现在通常为人们所理解的那样——应用到运动的物体上时,就要引起一些不对称,而这种不对称似乎不是现象所固有的。

比如设想一个磁体同一个导体之间的电动力的相互作用。

在这里,可观察到的现象只同导休和磁体的相对运动有关,可是按照通常的看法,这两个物体之中,究竟是这个在运动,还是那个在运动,却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如果是磁体在运动,导体静止着,那么在磁体附近就会出现一个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场,它在导体各部分所在的地方产生一股电流。

但是如果磁体是静止的,而导体在运动,那么磁体附近就没有电场,可是在导体中却有一电动势,这种电动势本身虽然并不相当于能量,但是它——假定这里所考虑的两种情况中的相对运动是相等的——却会引起电流,这种电流的大小和路线都同前一情况中由电力所产生的一样。

堵如此类的例子,以及企图证实地球相对于“光煤质”运动的实验的失败,引起了这样一种猜想:绝对静止这概念,不仅在力学中,而且在电动力学中也不符合现象的特性,倒是应当认为,凡是对力学方程适用的一切坐标系,对于上述电动力学和光学的定律也一样适用,对于第一级微量来说,这是已经证明了的。

我们要把这个猜想(它的内容以后就称之为“相对性原理”)提升为公设,并且还要引进另一条在表面上看来同它不相容的公设:光在空虚空间里总是以一确定的速度C 传播着,这速度同发射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由这两条公设,根据静体的麦克斯韦理论,就足以得到一个简单而又不自相矛盾的动体电动力学。

“光以太”的引用将被证明是多余的,因为按照这里所要阐明的见解,既不需要引进一个共有特殊性质的“绝对静止的空间”,也不需要给发生电磁过程的空虚实间中的每个点规定一个速度矢量。

这里所要闸明的理论——象其他各种电动力学一样——是以刚体的运动学为根据的,因为任何这种理论所讲的,都是关于刚体(坐标系)、时钟和电磁过程之间的关系。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英文)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英文)
If a material point is at rest relatively to this system of co-ordinates, its position can be defined relatively thereto by the employment of rigid standards of measurement and the methods of Euclidean geometry, and can be expressed in Cartesian co-ordinates.
We might, of course, content ourselves with time values determined by an observer stationed together with the watch at the origin of the co-ordinates, and co-ordinating the corresponding positions of the hands with light signals, given out by every event to be timed, and reaching him through empty space. But this co-ordination has the disadvantage that it is not independent of the standpoint of the observer with the watch or clock, as we know from experience. We arrive at a much more practical determination along the following line of thought.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狭义相对论爱因斯坦第二假设爱因斯坦第二假设--时间和空间伽玛参数宇宙执法者的历险宇宙执法者的历险--微妙的时间质量和能量光速极限广义相对论基本概念爱因斯坦第三假设爱因斯坦第四假设宇宙几何爱因斯坦第一假设全部狭义相对论主要基于爱因斯坦对宇宙本性的两个假设。

第一个可以这样陈述:所有惯性参照系中的物理规律是相同的此处唯一稍有些难懂的地方是所谓的“惯性参照系”。

举几个例子就可以解释清楚:假设你正在一架飞机上,飞机水平地以每小时几百英里的恒定速度飞行,没有任何颠簸。

一个人从机舱那边走过来,说:“把你的那袋花生扔过来好吗?”你抓起花生袋,但突然停了下来,想道:“我正坐在一架以每小时几百英里速度飞行的飞机上,我该用多大的劲扔这袋花生,才能使它到达那个人手上呢?”不,你根本不用考虑这个问题,你只需要用与你在机场时相同的动作(和力气)投掷就行。

花生的运动同飞机停在地面时一样。

你看,如果飞机以恒定的速度沿直线飞行,控制物体运动的自然法则与飞机静止时是一样的。

我们称飞机内部为一个惯性参照系。

(“惯性”一词原指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惯性是每个物体所固有的当没有外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属性。

惯性参照系是一系列此规律成立的参照系。

另一个例子。

让我们考查大地本身。

地球的周长约40,000公里。

由于地球每24小时自转一周,地球赤道上的一点实际上正以每小时1600公里的速度向东移动。

然而我敢打赌说Steve Young在向Jerry Rice(二人都是橄榄球运动员。

译者注)触地传球的时候,从未对此担心过。

这是因为大地在作近似的匀速直线运动,地球表面几乎就是一个惯性参照系。

因此它的运动对其他物体的影响很小,所有物体的运动都表现得如同地球处于静止状态一样。

实际上,除非我们意识到地球在转,否则有些现象会是十分费解的。

(即,地球不是在沿直线运动,而是绕地轴作一个大的圆周运动)例如:天气(变化)的许多方面都显得完全违反物理规律,除非我们对此(地球在转)加以考虑。

爱因斯坦相对论-论动体地电动力学(中文版)

爱因斯坦相对论-论动体地电动力学(中文版)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大家知道,麦克斯韦电动力学---- 象现在通常为人们所理解的那样一一应用到运动的物体上时,就要引起一些不对称,而这种不对称似乎不是现象所固有的。

比如设想一个磁体同一个导体之间的电动力的相互作用。

在这里,可观察到的现象只同导休和磁体的相对运动有关,可是按照通常的看法,这两个物体之中,究竟是这个在运动,还是那个在运动,却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如果是磁体在运动,导体静止着,那么在磁体附近就会出现一个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场,它在导体各部分所在的地方产生一股电流。

但是如果磁体是静止的,而导体在运动,那么磁体附近就没有电场,可是在导体中却有一电动势,这种电动势本身虽然并不相当于能量,但是它一一假定这里所考虑的两种情况中的相对运动是相等的-------------------- 却会引起电流,这种电流的大小和路线都同前一情况中由电力所产生的一样。

堵如此类的例子,以及企图证实地球相对于“光煤质”运动的实验的失败,引起了这样一种猜想:绝对静止这概念,不仅在力学中,而且在电动力学中也不符合现象的特性,倒是应当认为,凡是对力学方程适用的一切坐标系,对于上述电动力学和光学的定律也一样适用,对于第一级微量来说,这是已经证明了的。

我们要把这个猜想(它的内容以后就称之为“相对性原理”)提升为公设,并且还要引进另一条在表面上看来同它不相容的公设:光在空虚空间里总是以一确定的速度C传播着,这速度同发射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由这两条公设,根据静体的麦克斯韦理论,就足以得到一个简单而又不自相矛盾的动体电动力学。

“光以太”的引用将被证明是多余的,因为按照这里所要阐明的见解,既不需要引进一个共有特殊性质的“绝对静止的空间”,也不需要给发生电磁过程的空虚实间中的每个点规定一个速度矢量。

这里所要闸明的理论一一象其他各种电动力学一样一一是以刚体的运动学为根据的,因为任何这种理论所讲的,都是关于刚体(坐标系)、时钟和电磁过程之间的关系。

对这种情况考虑不足,就是动体电动力学目前所必须克服的那些困难的根源。

爱因斯坦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爱因斯坦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爱因斯坦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爱因斯坦是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他的相对论理论为人类科学发展带来了一次革命性的突破。

在他的众多理论中,爱因斯坦的动体的电动力学论述是其闪耀光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动体的电动力学是一门研究运动中的电荷和电磁场相互作用的学科,下面将从几个重要的角度介绍爱因斯坦对动体的电动力学的论述与贡献。

首先,爱因斯坦对相对论电动力学的理论构建做出了重要贡献。

他提出了四维时空的概念,并在其中引入了电磁四矢量,即同时包含电场和磁场信息的电动力学矢量。

这样,电动力学的公式与相对论的框架相协调,使得我们可以以一种统一的方式描述运动中的电磁现象。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电动力学不仅在理论上有极高的准确性,而且在实验上也获得了广泛的验证,为后来的科学研究和技术应用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其次,爱因斯坦的动体电动力学给出了一个全新的视角来解释电磁现象。

他的理论告诉我们,电磁现象并不是在静止参考系中独立存在的,而是与观察者的运动状态有关。

具体来说,当观察者与电荷保持静止时,我们所感知到的电场和磁场是相对静止的;当观察者与电荷一同运动时,电场和磁场的强度和方向将会发生变化。

这种观点为我们理解电磁现象的本质提供了一种全新思路,并以实验事实的形式得到了证明。

此外,爱因斯坦的动体电动力学理论还对于相对论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他的论述引入了不变量的概念,即在相对论框架下,某些物理量在不同参考系中的取值都是相同的,例如电磁场的不变量是电磁张量。

这种取值不变性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使得我们可以通过数学表达来描述自然界中的基本物理规律。

爱因斯坦对不变量的引入,开启了相对论在电动力学领域进一步发展的大门,也为后来量子场论等现代物理学理论的建立提供了重要的思想指导。

综上所述,爱因斯坦的论述与贡献使得动体的电动力学在相对论的框架下得到了深入研究和全面理解。

他的理论构建、新视角和对不变量的引入,都为我们认识电磁现象的本质和揭示自然界基本规律提供了重要的思考和指导。

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故事

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故事

爱因斯坦和“相对论”的故事1911年的一天,在著名的布拉格大学校园里的一片草地上,一群大学生围坐在一位年轻学者的身旁,正进行着激烈的讨论。

“请您通俗地解释一下,什么叫相对论?”一位学生微笑着向青年学者发问。

年轻学者环视一下周围的男女学生,微笑着答道:“如果你在一个漂亮的姑娘旁边坐了两个小时,就会觉得只过了1分钟;而你若在一个火炉旁边坐着,即使只坐1分钟,也会感觉到已过了两个小时。

这就是相对论。

”大学生们先是一愣,接着便大笑起来。

“好!今天我们就谈到这里。

”年轻学者站起身来,向大家告别后,便向图书馆走去。

这位年轻学者,就是伟大的科学家,相对论的创始人——爱因斯坦。

爱因斯坦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的一个犹太人家庭。

父亲是一个电器作坊的小业主,当爱因斯坦15岁时,父亲因企业倒闭带领全家迁往意大利谋生。

1896年秋天,爱基斯坦就读于瑞士联邦高等工业学校。

在学校里,除了数学课以外,他对其它讲得枯燥无味的课程都不感兴趣。

但热衷于探索自然界的奥秘,对此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利用课外时间阅读大量有关哲学和自然科学的书籍。

1900年,爱因斯坦从瑞士联邦高等工业学校毕业后,加入了瑞士国籍,长期找不到工作。

两年后,他才在瑞士联邦专利局找到同科学研究无关的固定职业。

但在专利局供职期间,他不顾工资低微的清贫生活,坚持不懈地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学研究,并不断取得成果。

1905年,爱因斯坦在物理学方面的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创立了狭义相对论。

这时他刚刚26岁。

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在自己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这篇论文中提出的。

在此之前,传说物理学的时空观是静止的、机械的、绝对的,空间、时间、物质和物质运动相互独立,彼此没有什么内在联系。

也就是说,物质只不过是孤立地处于空间的某一个位置,物质运动只是在虚无的、绝对的空间作位置移动,时间也是绝对的,它到处都是一样的,是独立于空间的不断流逝着的长流。

这就是牛顿古典力学的时空观。

爱因斯坦以极大的毅力和胆识,突破了传统物理学的束缚,猛烈地冲击形而上学的自然观。

狭义相对论的诞生

狭义相对论的诞生

狭义相对论的诞生1905年9月,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德国权威性的《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划时代论文,这篇把哲学的深奥、物理学的直观和数学的技艺令人惊叹地结合在一起的伟大杰作,被人们称之为狭义相对论,正是它全面地拉开了现代物理学革命的序幕。

狭义相对论使力学和电动力学相互协调,并对时间、空间和运动等传统的基本概念进行了新的认识,它把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联系起来,揭示了质量和能量的统一。

狭义相对论是现代物理学和科学技术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它不仅大大推动了自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而且在哲学世界观方面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马赫对牛顿绝对时空观的批判最早提出运动的相对性问题的是近代科学之父伽利略。

在中世纪的欧洲,托勒密的地球中心说长期以来占据着统治地位。

而伽利略则拥护哥白尼的太阳中心说。

当时的学者们强烈反对伽利略关于“地球在运动”的观点,其理由如下:(1)我们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

(2)如果地球既有公转也有自转,那么地球上的物体岂不是都会被向后抛吗?(3)如果地球在自西向东自转的话,那么从高处由静止落下的石头,将不会落到正下方,而必然会落到偏西的位置。

对于这些批评,伽利略分别进行了如下反驳:第一,我们感觉不到地球在运动,与我们乘坐以匀速运动的船时感觉不到船在运动是一样的。

这种想法与相对性原理以及作为相对论的基础的惯性系的概念相联系。

第二点和第三点,因为地球上的物体与地球一起运动着,下落的石头在水平方向与地球以同样的速度运动,所以仍然会落到正下方,这个观点与惯性定律相联系。

惯性定律可以表述为:“如果物体完全不受外力作用,它将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静止的物体将保持静止)。

”我们把满足惯性定律成立的条件的地方称为惯性系。

理想的惯性系大概是独自漂游在远离星星的宇宙空间的宇宙飞船中的坐标系。

由于相对于这艘宇宙飞船作匀速运动的其他宇宙飞船都是惯性系,所以惯性系还是有无穷多个。

正如伽利略所说,在一切惯性系中,物体遵循相同的运动规律。

爱因斯坦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爱因斯坦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爱因斯坦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爱因斯坦:论动体的电动力学1. 引言在爱因斯坦的科学探索中,他最为人所熟知的是相对论和量子力学的贡献。

然而,除了这两个领域,爱因斯坦还为我们揭示了电动力学的新领域。

本文将重点探讨爱因斯坦对动体的电动力学的研究成果,并深入剖析这一领域的深度和广度。

2. 爱因斯坦对电动力学的贡献爱因斯坦在电动力学领域的主要贡献之一是他对电磁场和电动力学规律的重新解释。

他提出了一种新的观点,即电场和磁场是相互关联的媒介,它们可以相互转换,并统一成一个整体的电磁场。

这一观点引起了当时科学界的广泛关注,也为后来的电动力学理论提供了重要的基础。

3. 动体的电动力学理论为了更深入地理解动体的电动力学,我们需要先了解动体的基本定义和特性。

动体是指具有动能和动量的物体,其运动状态与周围环境产生的电场和磁场产生相互作用。

爱因斯坦从这一基本概念出发,对动体在电动力学中的行为进行了研究。

在他的研究中,爱因斯坦发现动体的运动会改变电场和磁场的分布,并且电场和磁场的变化会对动体的运动产生影响。

他提出了著名的洛伦兹力公式,描述了电场和磁场对动体的作用力。

这个公式为我们理解动体在电动力学中的行为提供了重要的数学工具。

4. 深度和广度分析在爱因斯坦的动体电动力学理论中,深度和广度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深度方面,爱因斯坦通过对动体与电场和磁场相互作用的研究,揭示了它们之间的微妙关系。

他的理论为我们解释动体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

他的工作深入探索了电动力学的本质,并且重新定义了动体的行为。

广度方面,爱因斯坦的动体电动力学理论不仅仅适用于经典物理学范畴,也与现代物理学的发展密切相关。

他的理论不仅为我们理解宏观世界中的电动力学现象提供了解释,而且对于微观世界的量子电动力学也有着深远的影响。

爱因斯坦的动体电动力学理论在广度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5. 总结与回顾通过对爱因斯坦的动体电动力学理论的探讨,我们发现他对电动力学领域的贡献远不止于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狭义相对论的创立

狭义相对论的创立

狭义相对论的创立1905年9月,年仅H 十六岁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在德国权威性的《物理学杂志》上发表了划时代的论文——“论动体的电动力学”。

这篇后来被称之为狭义相对论的论文是理性思维的伟大杰作,它把哲学的深奥,物理学的直观和数学的技艺令人惊叹地结合在一起。

它与《物理学杂志》17卷上的爱因斯坦的另外两篇开创性的论文(光量子论文和布朗运动论文)在科学史上谱写出激动人心的篇章,全面地打开了物理学革命的新局面。

狭义相对论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它使力学和电动力学相互协调,它减少了电动力学中逻辑上互不相关的假设的数目,它对时间,空间等基本概念作了必不可少的方法论分析,它把动量守恒定律和能量守恒定律联系起来,揭示了质量和能量的统一。

它与爱因斯坦1915年创立的广义相对论一起,大大改变了传统的世界观和传统的思维方式,把人们带进了一个奇妙的新世界。

面对科学史上这一重大的事件,人们必然会问:狭义相对论究竟是怎样创立的?被排斥在学术界之外的默默无闻的爱因斯坦为什么会捷足先得?这一伟大的智力搏斗能够给我们哪些认识论和方法论的启示?现在,让我们对世纪之交这一富有戏剧性的历史事件作一番历史的、哲学的考察吧。

狭义相对论的先驱:洛伦兹和彭加勒从19世纪初光的波动说复活以来,物理学家一直对传光煤质以太议论不休,其中一个重要问题是以太和有重物质(特别是地球)之间的关系问题。

其实,早在1727年,英国天文学家布雷德利发现,地球绕太阳公转时,由于速度变化,所观察到的恒星位置也随着变化。

这就是所谓的“光行差”现象。

用光的波动论来解释光行差,只要假定以太相对于太阳静止。

不被地球曳引就行了。

光的波动论的倡导者菲涅耳就持有静止以太说,他在1818年指出,地球是由极为多孔的物质构成的,以太在其中运动几乎不受什么阻碍,可以把地球表面的以太看作是静止的。

斯托克斯认为菲涅耳的理论是建立在一切物体对以太都是透明的基础上,因而是不能容许的。

他于1845年提出,在地球表面,以太与地球有相同的速度,即地球完全曳引以太。

爱因斯坦在创立相对论的过程中

爱因斯坦在创立相对论的过程中

爱因斯坦在创立相对论的过程中1905年,爱因斯坦发表了关于狭义相对论的第一篇文章后(即《论动体的电动力学》),并没有立即引起很大的反响。

但是德国物理学的权威人士普朗克注意到了他的文章,认为爱因斯坦的工作可以与哥白尼相媲美,正是由于普朗克的推动,相对论很快成为人们研究和讨论的课题,爱因斯坦也受到了学术界的注意。

1912年,爱因斯坦在联邦工业大学当上了教授,1913年,应普朗克之邀担任新成立的威廉皇帝物理研究所所长和柏林大学教授。

在此期间,爱因斯坦在考虑将已经建立的相对论推广,对于他来说,有两个问题使他不安。

第一个是引力问题,狭义相对论对于力学、热力学和电动力学的物理规律是正确的,但是它不能解释引力问题。

牛顿的引力理论是超距的,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作用在瞬间传递,即以无穷大的速度传递,这与相对论依据的场的观点和极限的光速冲突。

第二个是非惯性系问题,狭义相对论与以前的物理学规律一样,都只适用于惯性系。

但事实上却很难找到真正的惯性系。

从逻辑上说,一切自然规律不应该局限于惯性系,必须考虑非惯性系。

狭义相对论很难解释所谓的双生子佯谬,该佯谬说的是,有一对孪生兄弟,哥在宇宙飞船上以接近光速的速度做宇宙航行,根据相对论效应,高速运动的时钟变慢,等哥哥回来,弟弟已经变得很老了,因为地球上已经经历了几十年。

而按照相对性原理,飞船相对于地球高速运动,地球相对于飞船也高速运动,弟弟看哥哥变年轻了,哥哥看弟弟也应该年轻了。

这个问题简直没法回答。

实际上,狭义相对论只处理匀速直线运动,而哥哥要回来必须经过一个变速运动过程,这是相对论无法处理的。

正在人们忙于理解相对狭义相对论时,爱因斯坦正在继续完成广义相对论。

1907年,爱因斯坦撰写了关于狭义相对论的长篇文章《关于相对性原理和由此得出的结论》,在这篇文章中爱因斯坦第一次提到了等效原理,此后,爱因斯坦关于等效原理的思想又不断发展。

他以惯性质量和引力质量成正比的自然规律作为等效原理的根据,提出在无限小的体积中均匀的引力场完全可以代替加速运动的参照系。

爱因斯坦的个人简介

爱因斯坦的个人简介

爱因斯坦的个人简介估计大部分的人都认识爱因斯坦,不认识的不用怕,看看他的简历,了解一下吧。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爱因斯坦的个人简介,希望对你有用!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简介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1955年4月18日),犹太裔物理学家。

爱因斯坦1879年出生于德国乌尔姆市的一个犹太人家庭(父母均为犹太人),1900年毕业于苏黎世联邦理工学院,入瑞士国籍。

1905年,获苏黎世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爱因斯坦提出光子假设,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因此获得1921年诺贝尔物理奖,创立狭义相对论。

1915年创立广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为核能开发奠定了理论基础,开创了现代科学技术新纪元,被公认为是继伽利略、牛顿以来最伟大的物理学家。

1999年12月26日,爱因斯坦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世纪伟人”。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人物经历读书时期1888年(9岁),爱因斯坦入路易波尔德高级中学学习。

在学校受宗教教育,接受受戒仪式,弗里德曼是指导老师。

1889年(10岁),在医科大学生塔尔梅引导下,读通俗科学读物和哲学著作。

1891年(12岁),自学欧几里德几何,感到狂热的喜爱,同时开始自学高等数学。

1892年(13岁),开始读康德的著作。

1894年(15岁),爱因斯坦一家人移居意大利。

1895年(16岁),自学完微积分。

同年,爱因斯坦在瑞士理工学院的入学考试失败。

爱因斯坦开始思考当一个人以光速运动时会看到什么现象。

对经典理论的内在矛盾产生困惑。

1896年(17岁),获阿劳中学毕业证书。

10月29日,爱因斯坦迁居苏黎世并在瑞士理工学院就读。

1899年10月19日(20岁),爱因斯坦正式申请瑞士公民权。

1900年8月(21岁),爱因斯坦毕业于苏黎世联邦工业大学;12月完成论文《由毛细管现象得到的推论》,次年发表在莱比锡《物理学杂志》上并入瑞士籍。

1901年3月21日(22岁),取得瑞士国籍。

爱因斯坦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

爱因斯坦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

论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A. Einstein1905 06 30众所周知麦克斯韦的电动力学——正如现在通常理解的——当应用于运动物体时,会导致不对称,使之无法揭示现象的本质。

比如,举个例子,磁体和导体的电动力学互易效应。

在这里可观察的现象仅仅依赖于磁体和导体的相对运动。

比如,如果磁体是运动的而导体是静止的,在磁体的周围会产生电场,伴随着某种确定的能量,在导体所在的地方就会形成电流。

但是如果磁体是固定的而导体在运动,在磁体的周围不会有电场。

然而,我们在导体中发现了电动势,虽然在其中并没有相应的能量来产生它,但是它会产生——假设所讨论的两种情况下的相对运动是相同的——和前一种情况下的电势所引起的相同路径和强度的电流。

这个例子,和想要发现地球相对于“光介质”的任何运动的失败尝试一起,表明电动力学现象和机械力学现象不同,并不具有与绝对静止观念相对应的性质。

它们其实表明了,正如已被小电荷一级近似所揭示的,同样的电动力学和光学定律在所有的参照系中都成立,对于它们力学方程都仍然有效。

我们将这个猜想(它的主旨后来被称作“相对性原理”)确立到基本假设的地位,并且同时引入另一个基本假设,它只是在表面上与前者矛盾,即,真空中的光速总是以确定的速度c传播,而与辐射物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这两条基本假设足够建立一个简单而一致的,并且基于麦克斯韦的固定物体理论的关于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理论。

“光以太”的引入将被证明是多余的,因为这里要展开的观点并不需要一个具有特殊性质的“绝对固定的空间”,也不需要给在电动力学过程发生的真空的一点赋予一个速度向量。

将要展开的理论是基于——正如所有的电动力学——刚体的动力学,因此该理论的任何主张都与刚体间的关系(坐标系)、时钟和电动学过程有关。

当前的运动物体的电动力学所遭遇的困难的根本点,就在于对这些细节考察得不够充分。

I.动力学部分?1. 同时性的定义让我们设想一个坐标系,其中牛顿动力方程仍然有效。

爱因斯坦与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与狭义相对论

爱因斯坦与狭义相对论
狭义相对论是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的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一文中提出的区别于牛顿时空观的新的平直时空理论。

“狭义”表示它只适用于惯性参考系。

这个理论的出发点是两条基本假设:狭义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理论的核心方程式是洛伦兹变换(群)(见惯性系坐标变换)。

狭义相对论预言了牛顿经典物理学所没有的一些新效应(相对论效应)。

狭义相对论已经成为现代物理理论的基础之一:一切微观物理理论(如基本粒子理论)和宏观引力理论(如广义相对论)都满足狭义相对论的要求。

这些相对论性的动力学理论已经被许多高精度实验所证实。

狭义相对论不仅包括如时间膨胀等一系列推论,而且还包括麦克斯韦-赫兹方程变换等。

狭义相对论需要使用引入张量的数学工具。

狭义相对论是对牛顿时空理论的拓展,要理解狭义相对论就必须理解四维时空,其数学形式为闵可夫斯基几何空间。

现在对于物理理论新的分类标准,是以其理论是否是决定论来划分经典与非经典的物理学,非量子理论都可以叫经典或古典理论。

在此意义上,狭义相对论仍然是一种经典的理论。

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的过程

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的过程

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的过程
爱因斯坦发现相对论的过程可以追溯到1905年,当时他发表了一篇题为《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的文章,研究了物体的运动对光学现象的影响。

这是当时经典物理学面对的另一个难题。

在文章中,爱因斯坦提出了著名的质能关系式E=mc²,揭示了质量和能量之间的联系。

在发现相对论之前,爱因斯坦对麦克斯韦的电磁场理论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他发现电磁波是以光速传播的,并意识到这会对时间和空间产生深远的影响。

他开始思考如果物体以接近光速的速度运动,会出现什么情况。

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的两个基本假设: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

相对性原理指出,物理定律在所有惯性参照系中形式都保持不变。

光速不变原理则指出,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对任何观察者来说都是相同的。

基于这两个假设,爱因斯坦发现时间和空间会随着物体运动的速度而发生变化。

当物体运动速度接近光速时,时间会变慢,空间也会收缩。

这就是相对论中的时间膨胀和长度收缩效应。

爱因斯坦还提出了质能关系式E=mc²,揭示了质量和能量之间的联系。

这个公式说明了物体以接近光速运动时,其质量会增加,而能量也会相应增加。

相对论的提出彻底改变了我们对时间和空间的理解,并对物理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为后来的原子能、激光、粒子物理学等技术的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对论发展史

相对论发展史

9月
(11月发表)
爱因斯坦生平(Ⅱ)
1909-1914 进入大学工作(苏黎士,布 拉格等地)
1914-1933 柏林大学教授,德国物理研 究所所长、院士
1915
提出广义相对论(36岁)
1933-1955 美国普林斯顿大学高级研究
所研究员
1955年4月18日 逝世
二.狭义相对论
光波是“以太”的弹性振动。 以太相对于地球运动吗? 光行差现象(1728,1810):以太相
洛伦兹变换:相对于绝对空间的变换
z ' z ·正确表述“相对性原理”
中,小学时代 德国慕尼黑 提出地方时间
广义相对论的三个实验验证
以太相对于地球运动吗?
t (t vx / c ) / 1 v / c ' (1887 佛格特,1898 拉摩)
1914-1933 柏林大学教授,德国物理研
2
22
爱因斯坦的新理论
暗能量 动力学暗能量 广义相对论在宇观尺度失效
0.5% 4% 0.3% 29%
65%
黑洞
r
r 2GM (视界) c 2 r=0奇点
洞外 洞内
t 时间 空间
r 空间 时间
信息疑难
霍金
(S.W.Hawking)
索恩
(Kip.Throne)
普瑞斯基
(John Preskill )
2004年7月21日,霍金 “我输了”
相对论发展史
一. 两朵乌云
1900,开尔文勋爵: 物理学的大厦已经建成,未
来的物理学家只需要做些修修补补 的工作就行了。但是,明朗的天空 还有两朵乌云:一朵与黑体辐射有 关,另一朵与迈克尔逊实验有关。
第一朵乌云:黑体辐射

自然辩证法问答题

自然辩证法问答题
11、灵感:灵感通常是指突然出现的一种具有创新性认识内容的模糊观念,它之所以令人感到神秘,主要是因为它的出现不是事先就意料到的,而是突然到来的。
12、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既能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强调可持续发展是长期的、全局的、支持全球人类持续进步的道路。
<2>. 学术界对“李约瑟悖论”的探讨
(1)从社会经济发展上找原因,认为导致中国近代科技落后的根本原因在于封建自然经济的阻碍,没有确立资本主义生产方式。
(2)从观念上层建筑找原因,认为儒学文化对科学的排斥是近代科学末在中国发展起来的深层次原因。
(3)从政治上层建筑找原因,认为明清封建大一统政治体制的专制统治阻碍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兴起。
3.如何理解“李约瑟悖论”的涵义,并思考探讨这一命题的重大现实意义。
李约瑟难题:著名的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曾经提出过一个有关中国的科技与人文的问题:“从公元前1世纪到公元11世纪的漫长岁月中,中国人,在应用自然知识满足人的需要方面,曾经胜过欧洲人,那么,为什么近代科学革命没有在中国发生呢?”一些答案为:
试述科学精神与民主精神的关系?
答:科学精神是人类长期科学活动中逐渐形成和不断发展的一种主观精神状态。在社会建制层面,科学精神是科学共同体的理想化社会关系准则,这就是科学社会学的创始人默顿所称的科学的精神气质。默顿认为,普遍性、公有性、无私性和有条理的怀疑主义等作为惯例的规则构成了现代科学的精神气质。科学精神包括:1)求真务实精神;2)开放精神;3)民主精神。
13、发散思维:所谓发散思维,是指在解决问题时,思维能不拘一格地从已有的信息中尽可能扩展开去,朝着各种方向去探索各种不同的解决途径和答案。
14.对称性破缺:原来具有较高对称性的系统出现不对称因素,其对称程度自发降低,这种现象叫做对称性自发破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动体的电动力学爱因斯坦根据范岱年、赵中立、许良英编译《爱因斯坦文集》编辑大家知道,麦克斯韦电动力学——象现在通常为人们所理解的那样——应用到运动的物体上时,就要引起一些不对称,而这种不对称似乎不是现象所固有的。

比如设想一个磁体同一个导体之间的电动力的相互作用。

在这里,可观察到的现象只同导休和磁体的相对运动有关,可是按照通常的看法,这两个物体之中,究竟是这个在运动,还是那个在运动,却是截然不同的两回事。

如果是磁体在运动,导体静止着,那么在磁体附近就会出现一个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场,它在导体各部分所在的地方产生一股电流。

但是如果磁体是静止的,而导体在运动,那么磁体附近就没有电场,可是在导体中却有一电动势,这种电动势本身虽然并不相当于能量,但是它——假定这里所考虑的两种情况中的相对运动是相等的——却会引起电流,这种电流的大小和路线都同前一情况中由电力所产生的一样。

堵如此类的例子,以及企图证实地球相对于“光煤质”运动的实验的失败,引起了这样一种猜想:绝对静止这概念,不仅在力学中,而且在电动力学中也不符合现象的特性,倒是应当认为,凡是对力学方程适用的一切坐标系,对于上述电动力学和光学的定律也一样适用,对于第一级微量来说,这是已经证明了的。

我们要把这个猜想(它的内容以后就称之为“相对性原理”)提升为公设,并且还要引进另一条在表面上看来同它不相容的公设:光在空虚空间里总是以一确定的速度C 传播着,这速度同发射体的运动状态无关。

由这两条公设,根据静体的麦克斯韦理论,就足以得到一个简单而又不自相矛盾的动体电动力学。

“光以太”的引用将被证明是多余的,因为按照这里所要阐明的见解,既不需要引进一个共有特殊性质的“绝对静止的空间”,也不需要给发生电磁过程的空虚实间中的每个点规定一个速度矢量。

这里所要闸明的理论——象其他各种电动力学一样——是以刚体的运动学为根据的,因为任何这种理论所讲的,都是关于刚体(坐标系)、时钟和电磁过程之间的关系。

对这种情况考虑不足,就是动体电动力学目前所必须克服的那些困难的根源。

一运动学部分§1、同时性的定义设有一个牛顿力学方程在其中有效的坐标系。

为了使我们的陈述比较严谨,并且便于将这坐标系同以后要引进来的别的坐标系在字面上加以区别,我们叫它“静系”。

如果一个质点相对于这个坐标系是静止的,那么它相对于后者的位置就能够用刚性的量杆按照欧儿里得几何的方法来定出,并且能用笛卡儿坐标来表示。

如果我们要描述一个质点的运动,我们就以时间的函数来给出它的坐标值。

现在我们必须记住,这样的数学描述,只有在我们十分清楚地懂得“时间”在这里指的是什么之后才有物理意义。

我们应当考虑到:凡是时间在里面起作用的我们的一切判断,总是关于同时的事件的判断。

比如我说,“那列火车7点钟到达这里”,这大概是说:“我的表的短针指到7 同火车的到达是同时的事件。

”也许有人认为,用“我的表的短针的位置”来代替“时间”,也许就有可能克服由于定义“时间”而带来的一切困难。

事实上,如果问题只是在于为这只表所在的地点来定义一种时间,那么达样一种定义就已经足够了;但是,如果问题是要把发生在不同地点的一系列事件在时间上联系起来,或者说——其结果依然一样——要定出那些在远离这只表的地点所发生的事件的时问,那么这徉的定义就不够了。

当然,我们对于用如下的办法来测定事件的时间也许会成到满意,那就是让观察者同表一起处于坐标的原点上,而当每一个表明事件发生的光信号通过空虚空间到达观察者时,他就把当时的时针位置同光到达的时间对应起来。

但是这种对应关系有一个缺点,正如我们从经验中所已知道的那样,它同这个带有表的观察者所在的位置有关。

通过下面的考虑,我们得到一种此较切合实际得多的测定法。

如果在空间的A点放一只钟,那么对于贴近 A 处的事件的时间,A处的一个观察者能够由找出同这些事件同时出现的时针位置来加以测定,如果.又在空间的B点放一只钟——我们还要加一句,“这是一只同放在A 处的那只完全一样的钟。

”那么,通过在B 处的观察者,也能够求出贴近B 处的事件的时间。

但要是没有进一步的规定,就不可能把A 处的事件同B 处的事件在时间上进行比较;到此为止,我们只定义了“A 时间”和“B 时间”,但是并没有定义对于 A 和 B 是公共的“时间”。

只有当我们通过定义,把光从 A 到 B 所需要的“时间”,规定为等于它从 B 到 A 所需要的“时间”,我们才能够定义 A 和 B 的公共“时间”。

设在“A 时间”t A ,从 A 发出一道光线射向 B ,它在“ B 时间”, t B 。

又从B 被反射向 A ,而在“A 时间”t`A 回到A 处。

如果tB A t tA tB -=-` 那么这两只钟按照定义是同步的。

我们假定,这个同步性的定义是可以没有矛盾的,并且对于无论多少个点也都适用,于是下面两个关系是普遍有效的:1 .如果在B 处的钟同在 A 处的钟同步,那么在 A 处的钟也就同B 处的钟同步。

2 .如果在 A 处的钟既同 B 处的钟,又同 C 处的钟同步的,那么, B处同 C 处的两只钟也是相互同步的。

这样,我们借助于某些(假想的)物理经验,对于静止在不同地方的各只钟,规定了什么叫做它们是同步的,从而显然也就获得了“同时”和“时间”的定义。

一个事件的“时间”,就是在这事件发生地点静止的一只钟同该事件同时的一种指示,而这只钟是同某一只特定的静止的钟同步的,而且对于一切的时间测定,也都是同这只特定的钟同步的。

根据经验,我们还把下列量值 c tA t AB =-A `2 当作一个普适常数(光在空虚空间中的速度)。

要点是,我们用静止在静止坐标系中的钟来定义时间,由于它从属于静止的坐标系,我们把这样定义的时间叫做“静系时间”。

§2 关于长度和附间的相对性下面的考虑是以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为依据的,这两条原理我们定义,如下。

1 .物理体系的状态据以变化的定律,同描述这些状态变化时所参照的坐标系究竞是用两个在互相匀速移动着的坐标系中的哪一个并无关系。

2 ,任何光线在“静止的”坐标系中都是以确定的速度 c 运动着,不管这道光线是由静止的还是运动的物体发射出来的。

由此,得时间间隔光的路程光速 这里的“时间间隔”,是依照§1中所定义的意义来理解的。

设有一静止的刚性杆;用一根也是静止的量杆量得它的长度是l .我们现在设想这杆的轴是放在静止坐标系的 X 轴上,然后使这根杆沿着X 轴向 x 增加的方向作匀速的平行移动(速度是 v )。

我们现在来考查这根运动着的杆的长度,并且设想它的长度是由下面两种操作来确定的:a )观察者同前面所给的量杆以及那根要量度的杆一道运动,并且直接用量杆同杆相叠合来量出杆的长度,正象要量的杆、观察者和量杆都处于静止时一样。

b )观察者借助于一些安置在静系中的、并且根据§1作同步运行的静止的钟,在某一特定时刻 t ,求出那根要量的杆的始末两端处于静系中的哪两个点上。

用那根已经使用过的在这种情况下是静止的量杆所量得的这两点之间的距离,也是一种长度,我们可以称它为“杆的长度”。

由操作 a )求得的长度,我们可称之为“动系中杆的长度”。

根据相对性原理,它必定等于静止杆的长度 l 。

由操作b )求得的长度,我们可称之为“静系中(运动着的)杆的长度”。

这种长度我们要根据我们的两条原理来加以确定,并且将会发现,它是不同于l 的。

通常所用的运动学心照不宣地假定了:用上远这两种操作所测得的长度彼此是完全相等的,或者换句话说,一个运动着的刚体,于时期 t ,在几何学关系上完全可以用静止在一定位置上的同一物体来代替。

此外,我们设想,在杆的两端(A 和B),都放着一只同静系的钟同步了的钟,也就是说,这些钟在任何瞬间所报的时刻,都同它们所在地方的“静系时间”相一致;因此,这些钟也是“在静系中同步的”。

我们进一步设想,在每一只钟那里都有一位运动着的观察者同它在一起,而且他们把§1中确立起来的关于两只钟同步运行的判据应用到这两只钟上。

设有一道光线在时间t A 从 A 处发出,在时间t B 于 B 处被反射回,并在时间t`A 返回到 A 处。

考虑到光速不变原理,我们得到:v c rAB tA tB -=- 和 v c rAB tB A t +=-`此处rAB表示运动着的杆的长度——在静系中量得的。

因此,同动杆一起运动着的观察者会发现这两只钟不是同时进行的,可是处在静系中的观察者却会宣称这两只钟是同步的。

由此可见,我们不能给予同时性这概念以任何绝对的意义;两个事件,从一个坐标系看来是同时的,而从另一个相对于这个坐标系运动着的坐标系看来,它们就不能再被认为是同时的事件了。

§3、从静系到另一个相对于它作匀速移动的坐标系的坐标和时间的变换理论设在“静止的”空间中有两个坐标系,每一个都是由三条从一点发出并且互相垂直的刚性物质直线所组成。

设想这两个坐标系的X 轴是叠合在一起的,而它们的Y 轴和Z 轴则各自互相平行着。

设每“一系都备有一根刚性量杆和若干只钟,而且这两根量杆和两坐标系的所有的钟彼此都是完全相同的。

现在对其中一个坐标系(k)的原点,在朝着另一个静止的坐标系(K)的x增加方向上给以一个(恒定)速度v,设想这个速度也传给了坐标轴、有关的量杆,以及那些钟。

因此,对于静系K 的每一时间t ,都有动系轴的一定位置同它相对应,由于对称的缘故,我们有权假定k 的运动可以是这样的:在时间t (这个“t”始终是表示静系的时间),动系的轴是同静系的轴相平行的。

我们现在设想空间不仅是从静系K 用静止的量杆来量度,而且也可从动系k 用一根同它一道运动的量杆来量,由此分别得到坐标x ,y,z和ξ,η,ζ。

再借助于放在静系中的静止的钟,用§1中所讲的光信号方法,来测定一切安置有钟的各个点的静系时间t 。

同样,对于一切安置有同动系相对静止的钟的点,它们的动系时间τ也是用§1中所讲的两点间的光信号方法来测定,而在这些点上都放着后一种[对动系静止]的钟。

对于完全地确定静系中一个事件的位置和时间的每一组值 x , y , z , t ,对应有一组值ξ,η,ζ,τ,它们确定了那一事件对于坐标系 k的关系,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求出联系这些量的方程组。

首先,这些方程显然应当都是线性的,因为我们认为空间和时间是具有均匀性的。

如果我们置vt x x -=`,那么显然,对于一个在 k 系中静止的点,就必定有一组同时间无关的值x`,y ,z 。

我们先把τ定义为x`,y ,z 和 t 的函数。

为此目的,我们必须用方程来表明τ不是别的,而只不过是 k系中已经依照§1中所规定的规则同步化了的静止钟的全部数据。

从 k系的原点在时间τ0发射一道光线,沿着X 轴射向x`,在τ1时从那里反射回坐标系的原点,而在τ2时到达;由此必定有下列关系:τττ12021=+)( 或者,当我们引进函数τ的自变量,并且应用到静系中的光速不变原理: ()⎪⎭⎫ ⎝⎛-+=⎥⎦⎤⎢⎣⎡⎪⎭⎫ ⎝⎛++-++v c x t x v c x v c x t t `,0,0`,``00000021τττ,,,,,,如果我们选取x`为无限小,那么:tc x t v c v c ∂∂-+∂∂=∂∂⎪⎭⎫ ⎝⎛++-τνττ1`1121 或者, 0`22=∂∂-+∂∂tx c τντν 应当指出,我们可以不选坐标原点,而选别的点做为光线的出发点,因此刚才所得到的方程对于 x ' , y , z 的一切数值都该是有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