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知识点:农业

合集下载

高中地理课件-专题九 农业生产活动

高中地理课件-专题九 农业生产活动
栏目索引
高考地理
专题九 农业生产活动
栏目索引
知识清单
考点一 农业区位因素 < 基础知识 >
1.主要区位因素 (1)自然因素:地形、① 气候 、水源、土壤等 (2)社会经济因素:② 市场 、交通运输、劳动力、科技、政策、生 产习惯等。
栏目索引
2.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栏目索引
< 重点难点 >
潘帕斯草原大牧场放牧业:气候温和,草类茂 西欧乳畜业:⑩ 盛,草质优良;⑨ 交通便利 地广人稀 ,土地租金低;
潮湿,适宜多汁牧草生长;人口密集、城市众多,市 场广阔;交通运输便利;先进的科技 在大城市周围建乳畜业带
我国可借 鉴的经验
建人工草场,发展牧区交通
栏目索引
3.混合农业(以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为例) (1)分布:澳大利亚的东南部和西南部。
牧渔业综合发展;发展农产品系列加工业,把农业生产从自给经济转到 商品生产;加大科技投入,向优质、高效、高产农业方向发展。

栏目索引
2.澳大利亚混合农业的优势 澳大利亚墨累—达令盆地以小麦—绵羊混合生产为主,是现代混合农业 的典范。其特有的生产优势如下所示:
栏目索引
方法技巧
方法1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方法
项目 主要分布 大牧场放牧业 美国、澳大利亚、阿根廷、南非、新西兰 等国 主要产品 主要特点 牛肉、羊毛等 ⑦ 生产规模大 、专业化程度高 乳畜业 北美洲五大湖周围地区、西欧、中欧、澳大利亚 、新西兰等地 牛奶及其制品 商品率高、机械化和科技水平高、集约化程度高 ,多分布在⑧ 区位条件 大城市 饲料 周围 与市场条件气候温凉、
1.总体评价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分析某一区域图中某种农业发展的条件,即在分析某地 发展农业的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的基础上,分析评价其有利条件和不利

高中地理农业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农业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地理农业知识点归纳总结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及其上的人类社会活动的科学,而农业则是人类的基本生产活动之一。

地理和农业有着密切的联系,地理知识为我们了解农业生产提供了基础。

本文将对高中地理中与农业相关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 农业资源农业生产离不开土地、水、气候和人力资源。

土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需要关注土地的肥沃程度、土壤的类型和土地的利用方式。

水是农业生产中不可或缺的要素,水的供应对农作物的生长至关重要。

气候条件直接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性。

人力资源包括农民的劳动力和技术水平,人力资源的充分利用对提高农业生产效益至关重要。

2. 农业区划农业区划是将农业生产空间划分为具有相似农业生产条件的区域。

常见的农业区划有农业区、农业区系、农耕区等。

农业区划的目的是为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业生产效益。

不同的农业区划有不同的农作物类型和适宜种植方式。

3. 农作物种植农作物种植是农业生产的核心内容。

根据不同的气候条件、土壤类型和市场需求,种植的农作物有所不同。

常见的农作物包括粮食作物(如稻谷、小麦、玉米)、经济作物(如棉花、油菜、茶叶)、果树和蔬菜等。

种植方式也有多种,包括单季作物和多季作物、固定种植和轮作等。

4. 农田水利水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资源,合理的水利设施对农业生产至关重要。

农田水利包括灌溉和排水两个方面。

灌溉是指通过人工方式供给农作物所需的水分,可以采用引水灌溉、井灌、沟灌等方式。

排水是指排除过剩的水分,防止农作物受水浸泡而受灾,可以采用排水沟、排水管、排水泵等设施。

5. 农业技术农业技术的发展对农业生产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农业技术包括耕作技术、施肥技术、植保技术等。

耕作技术包括翻耕、松土、耙地等,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通气性。

施肥技术包括有机肥和化学肥的使用,可以为植物提供充足的营养。

植保技术包括病虫害的防治和农药的使用,可以保护农作物的生长。

6. 农产品加工与贸易农产品加工和贸易是农业生产的延伸。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

高中地理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知识点总结思路分析: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人们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等,以获得所需的产品,这就是农业生产活动。

2.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3.农业区位因素:影响一定地方农业生产选择的因素称为农业区位因素。

4.主要区位因素★自然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区位选择的影响★人文因素对农业生产及区位选择的影响6.农业区位因素的变化(1)市场的变化: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最为直接。

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不应求会导致价格上涨,价格的上涨又会刺激人们扩大该农产品的生产规模;市场上某种农产品供过于求会导致价格下降,价格的下降又会刺激人们缩小该农产品的生产规模。

(2)科学技术的进步人们通过技术手段对光热、水分等不适宜农业生产的状况进行人工干预,使之适宜发展农业。

比如通过温室大棚的建设来调节温度,光照以及湿度等可以扩大农作物种植的时空范围;灌溉技术的应用可以使得干旱地区也能栽培农作物。

(3)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

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农产品保鲜、冷藏等技术的改进可以使得市场对农业区位选择的影响在地域上大为扩展。

导致市场上能买到产自世界各地的农产品。

也因此形成一些新兴的专业化农业生产区域。

6.农业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限制因素”和“主导因素”(1)主要因素:指某区域符合某种农业发展所需要的所有因素中重要的,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

(2)限制因素:指影响农业的不利因素中最严重的因素,如西北地区水源缺乏,是该地区农业生产的限制因素。

(3)主导因素:影响农业的有利因素中最重要的因素,如水稻种植业的水源因素。

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知识点剖析

高中地理必修3区域农业发展 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 知识点剖析

区域农业发展--以我国东北地区为例知识点剖析一、东北地区农业发展的地理条件对于东北地区农业发展条件的分析,主要包括气候条件、地形和土壤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三个方面。

(一)气候条件气候因素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气候条件制约着一个区域农业的生产品种、耕作制度和生产季节等。

东北地区位于我国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

冬季漫长而严寒,地表积雪深厚,河流封冻,冻土广布;夏季气温较高,降水集中,雨热同期,热量和水分配合得较为协调。

由于冬季寒冷、夏季温暖、降水集中于夏季,热量和水分配合的协调,仅可以满足一年一熟作物生长的需要,这就使得农作物生长季节集中在气温较高的4~10月间,农事活动为春播、夏管、秋收,同时农作物适应环境多为喜冷凉品种,如甜菜等。

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如表4-1所示。

表4-1东北地区农作物分布状况(二)地形和土壤条件山环水绕、沃野千里是东北地区地面结构的基本特征。

东北地区在地形上可以分为三部分,即北部为松花江与嫩江及其支流冲积而成的松嫩平原,南部为辽河水系冲积而成的辽河平原,中部是松辽分水岭。

其地形和土壤特征如表4-2表示。

表4-2东北地区的地形和土壤特征1.地形条件往往影响区域农业生产的类型不同类型的地形通过坡度、平坦程度、地块大小等差异性直接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

地形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两方面。

一是坡度因素。

如东北区的森林面积广大,主要分布在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区。

如从大兴安岭的西侧开始,自东向西进入内蒙古高原,植被由森林逐渐过渡到了草原,成为我国重要的畜牧业生产基地。

二是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异,主要表现为水热条件随海拔高度的变化。

这种变化造成农作物分布随海拔高度而有所不同。

总之,东北地区多种多样的地形为实现农业的多种经营提供了有利条件。

2.东北地区的土地资源优势耕地面积广大,分布集中。

东北区有辽阔富饶的土地资源,为农业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东北地区大面积的耕地集中分布于松嫩平原、辽河平原和三江平原。

高中地理知识点:几组农业概念的区分

高中地理知识点:几组农业概念的区分

高中地理:几组农业概念的区分1. 农业类型与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类型按生产对象不同,划分为种植业、畜牧业和混合农业;按生产资料和劳动力投入程度划分为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按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划分为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一般而言,粗放农业大多为自给农业,而混合农业、密集农业多为商品农业。

农业地域类型是指在一定地域内形成的比较稳定、成型、区域性的农业生产类型。

按动植物的地域分布、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的地域差异分为热带雨林迁移农业、种植园农业、水稻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游牧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

农业类型强调农业的部门结构特点,农业地域类型侧重于农业的区域特点。

2. 复种制度与复种指数复种制度(或叫做耕作制度)是指一年内,在同一耕地上种植作物一次、二次还是三次,即重复种植作物的次数。

复种指数则指某一地区全年总播种面积和总耕地面积之比,它是衡量耕地利用程度的重要指标,常用百分数表示。

如某农场有耕地1000亩,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500亩,则复种指数为150%(即复种制度为一年二熟)。

3. 间作与套种、连作与轮作间作指几种作物同时期播种,且一种为主,其他为间作物的种植制度;不同时期播种的叫套种。

间作与套种的共同优势:充分利用生长季节;用地养地相结合;增强抵抗自然灾害的能力;有利于多种经营的发展;有利于错开农活。

连作指一年内或连续几年内,在同一田地种植同一种作物的种植方式。

优点是充分利用同块土地的气候、土壤等自然资源,大量种植生态上适应且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作物,没有倒茬的麻烦,产品单一、管理简便。

轮作指在同一田地有顺序地在季节间或年度间轮换种植不同类型作物的种植制度。

优点是有利于防止病虫害、均衡利用土壤养分、改善土壤理化性状、调节土壤肥力,是开发土壤资源的生物学措施。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新教材湘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二册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 知识点考点重点难点归纳总结

第三章产业区位选择知识点总结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 (1)第二节工业区位因素与工业布局 (8)第三节服务业的区位选择 (17)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布局一、农业区位因素1.农业:指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采集、捕捞、人工驯化、培育、种植、养殖等途径来获得产品的产业。

2.主要的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条件①气候: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作物的地区分布。

如热量条件不仅制约着农作物的产量,而且关系到作物种类、耕作制度和栽培方法。

②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

土壤肥力影响土地生产力。

③水源:农业生产必备的条件。

④地形:平原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区适宜发展畜牧业和林业,开展多种经营。

(2)农业科学技术因素①技术装备:能够大幅度提高农业生产效率,解放劳动力,加强农业的专业化进程。

②生产技术:涉及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等方面。

③信息化:有助于推动农业生产与市场营销、物流配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融合,推进农业物联网的应用,提高农业智能化和精准化水平。

(3)农业社会经济因素①市场: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农产品的价格,影响农产品的生产和销售。

②交通运输、劳动力、政策等。

二、农业布局1.含义:是农业、林业、牧业、渔业的空间分布和农业生产的地域组合。

2.要求:农业生产尽可能布置在条件适宜的地区,一定地区的农业生产结构保持合理的比例。

3.原则:农业生产要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因地制宜,扬长避短。

4.农业地域类型(1)概念: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和一定的历史发展阶段,在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和自然条件的综合作用下,所形成的农业生产地区。

(2)特点:同一农业地域类型,农业生产条件、结构、经营方式、发展方向等具有相同的特征。

5.世界农业生产的发展变化特点(1)从自给自足到商品化生产。

(2)从“小而全”到专业化。

(3)从相对分散到适度集中。

(4)从“千篇一律”到地域分工。

(5)从粗放型到集约型。

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高中地理新课程必修二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与农业地域类型

比较高的经济价值,接近城镇的土地适宜于发展城郊农业和高效农
业。不同肥力的土地,表现出的生产力不同。
地形对农业的影响也较大,坡度大于18°就不利于发展种植业,宜
地形
发展牧业或林业,山地自然带的垂直分异使农作物的分布随海拔而 不同。
平原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种植业。
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林业、副业、立体农业。
⑤1996年,我国北方苹果大量滞销,导致苹果销售
大幅度下跌
市场(供过于求)
阅读:“绿色农业”(P61)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叫绿色农业? 2、绿色农业的关键技术是什么?
3、绿色农业以什么为核心?
4、什么叫绿色食品?
无污染,无公害的营养食品
5、绿色农业的根本途径是什么?
更新传统观念、依靠技术进步,降低生产成本,注重生态经营
自然条件、经济技术条件、国家政策
能举出农业生产具有地域性特点的例子吗?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徙相似,其实味 不同“ 我国糖料作物分布是:“南蔗北甜” 海南岛以水田为主,一年三熟稻, 三江平原以旱地为主,一年一熟麦。
“春播、夏锄、秋收、冬藏” 反映了农业生产的什么特点?
二、农业生产的特点
政策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区位因素
材料七: 以前,北方一到冬 季,每家每户都会 购买几十斤甚至上 百斤的大白菜存在 家里,如今再也没 有这种现象了,请 问是为什么?
交通
农业区位因素 农业地域类型
一、农业区位因素
材料八:
太空玉米能结出6~7个“棒子”,长出5 种颜色,而且味道比普通玉米好。
水分
水分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没有水就没有农业。水分是绿色植物 进行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原料,又是动植物生存、生长所需要的各

地理农业知识点总结

地理农业知识点总结

地理农业知识点总结
地理和农业是紧密相关的领域,以下是地理农业知识点的总结:
1. 地理环境对农业的影响,地形、气候、土壤和水资源是农业
发展的重要因素。

不同的地理环境会对农业生产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高海拔地区的农业种植方式与低海拔地区有所不同,气候干旱
地区的农作物种类与湿润地区也有所不同。

2. 农业区划,根据不同的地理条件,可以将农业区划分为不同
的类型,例如温带农业区、热带农业区、寒带农业区等。

不同的农
业区有着不同的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特点。

3. 农业生产方式,地理环境也影响着农业生产方式的选择,包
括种植业、畜牧业和渔业等。

例如,山地地区更适合发展畜牧业,
而平原地区更适合发展种植业。

4. 土地利用,地理环境对土地利用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不同的
地理环境下,土地的利用方式和效益也会有所不同,例如在干旱地区,需要采取节水灌溉方式来合理利用水资源。

5. 农业可持续发展,地理环境的变化也会对农业可持续发展产生影响。

气候变化、土地退化等问题都需要考虑在内,制定合理的农业发展政策和措施。

总的来说,地理环境对农业有着深远的影响,了解地理知识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农业生产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从而更好地制定农业政策和发展规划。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地理课件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86张PPT)

高中地理新人教版地理课件第三章第一节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86张PPT)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3)经济发展也推动育种技术、栽培和耕作技术的进步,使农作 物生产摆脱了__传__统__地__域___的限制。 (4)城镇化的推进使得农村劳动力大量减少,同时农业机械化迅 速推广,促使农民选择易于__机__械__化____作业的农作物生产。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我国利用温室、大棚生产蔬菜、食用菌、水果、园艺苗木等。
下表表示 2014 年我国温室和大棚生产情况(单位:千公顷)。据
此回答 9~10 题。
全国 东部地区 中部地区 西部地区 东北地区
温室面积 81
31
11
21
18
大棚面积 465
262
75
63
65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预习效果自测] 一、判断题 1.市场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 ) 2.影响农业生产的自然因素较为稳定,而人文因素发展变化较快。 ( √) 3.我国西北地区农业发展的最大限制性因素是水源,同时也是其 发展的主导因素。( √ ) 4.造成“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主导因素是水源。 ( ×) 5.市场因素只影响农业生产规模,不会影响农业区位选择。( × )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4)土壤:农作物生长的__物__质__基__础____,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 生长不同的作物。
栏目 导引
第三章 产业区位因素
2.人文因素 (1)市场: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 生产的__类__型____和__规___模___。 (2)交通:交通运输快捷,可以节省农产品的运输、存储费用和 运输时间。 (3)政策法规:如税收办法、鼓励或限制农业生产规模和类型, 以及提高或降低农产品的价格等,都对农业生产有很大影响。

高中地理---中国的农业常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中国的农业常考知识点汇总

高中地理---中国的农业常考知识点汇总1.我国各地区主要农作物与熟制(注:华中地区主要包括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江南丘陵等地)2.我国各地区的农业特色和主要限制性因素:3.我国主要的商品性农业生产基地:4.我国的粮食问题及解决途径A、问题:①人口多,粮食需求量大;②粮食总产量大,人均粮食产量低,增长慢;③自然灾害多,粮食产量波动较大。

B、解决途径:①“十分珍惜和合理利用每一寸土地,切实保护耕地。

”②实施科学种田,提高单位面积的粮食产量和质量。

③加强商品粮基地建设。

④完善粮食储备制度。

⑤施行鼓励粮食生产的政策,保护和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⑥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

⑦充分利用国际资源,适当增加粮食进口,以减轻国内市场的压力。

5.我国的主要牧区图片6.影响我国水产业主要分布在东南部的因素有:①自然条件:东南部临海,水域宽广,大陆水域的3/4在东南部;②市场条件:东南部人口稠密,居民有食鱼的爱好;③交通条件:交通便利;④技术条件:水产捕捞、养殖、加工的技术水平较高。

7.我国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①人均农产品占有量低(特别是人均粮食产量低)。

②农业综合生产力低(机械化和农业科技水平低,农业生产波动大)。

③农业结构不合理(种植业比重太大,林业、牧业、渔业比重太小)。

④农业“新、特、优”产品尚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民收入低。

⑤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

8.我国农业的发展方向①实施科技兴农,发展“两高一优”农业。

②调整农业结构,走产业化发展道路,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

③解决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支持和鼓励农民就业创业,拓宽增收渠道,增加农民收入。

④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发展生态农业。

9.某地的农业生产特征:主要包括农业地域类型、农作物种类、部门结构、生产水平(生产经营规模、单产、科技与机械化水平等)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 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共95张PPT)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3.1 农业的区位因素及其变化(共95张PPT)

• 例题二: • 读我国纺织纤维作物分布图, 该作物属深根型植物,具有 根系发达,茎高而密度大, 每窝分蘖(nie)为10-20株, 一年生长三季等特点。我国 的该作物产量约占全世界的 90%以上
• 1. 该作物最有可能为( ) • A.桑树 B. 棉花 • C. 剑麻 D. 苎麻
• 2 .下列省区中以该作物为原料 的纺织工业最可能属于原料导 向型的是: • A 冀 B湘 C粤 D晋
• B
• 图2是中亚某地区图,读图回答5-6题
• • • • •
5.图示区域农业区位优势是 A.位于中纬度地区,热量丰富 B.位于大陆西部地区,降水均匀 C.位于内陆地区,光照充足 D.位于大陆东部地区,雨热同期
• 6.甲地利用本地区优质农产品 可发展的工业是 A.甘蔗制搪 B.棉花纺织 C.柑 橘加工 D.黄麻纺织
• 图片中看看中国作物分布
• 2依对象分类: • 种植业;混合农业;畜牧 业
• 3依世界不同农业地域分: • 1、环地中海农业;2、混合农 业 • 3、季风水田农业4、商品谷物 农业 • 5、大牧场放牧业6、乳畜业 • 7园艺业 8游牧业 • 9热带雨林迁移农业10种植
• 第二课时 • 农业的区位选择
• 2农业的区位因素:(公式)
• 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 • 自然因素:气候:(热量、 光照、)土壤,水源 • 社会经济因素: 市场,劳动 力,交通,科技,政策
• 下图所示区域人口密集,其中甲市出产的白 酒驰名中外。酿造该种白酒的原料主要为 生长在甲市周边区域的糯红高粱。为了确 保白酒品质,当地种植的糯红高粱一般不施 用化肥和农药。为了扩大产量,农业专家曾 尝试在他处种植糯红高粱,但离开其原产地 仅数十千米,便会出现质量变差、减产等问 题。

高中地理 农业、工业 知识点

高中地理 农业、工业 知识点

第三章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一、农业的区位:一是指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二是指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各因素的相互联系,即农业的区位因素。

二、各农业的区位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1、自然因素:(1)气候:a、不同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要求不同的气候条件,如水稻是好暖喜湿的短日照作物;我国南蔗北菜等。

b、影响耕作制度,如我国东北西北一年一熟,华北两年三熟,长江中下游平原一年两熟,华南地区一年三熟。

(2)地形:a、平原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b、山地自然条件的垂直分布,使农作物分布随海拔而有所不同.(3)土壤:不同的土壤类型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如茶树适宜酸性土壤生长。

2、社会经济因素:(1)市场: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2)交通运输:商品农业生产必不可少的重要条件;(3)劳动力:农业所需要的劳动力的素质和数量呈反比;(4)政策:我国的土地流转政策将有利于我国农业的规模发展;(5)科技:科技对自然条件的利用和改造,如塑料大棚、玻璃温室等;农业良种的培养,如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农业运输条件、农产品的保鲜技术及农业机械化水平等.3、地理环境的变化影响农业的区位选择:如修筑梯田、玻璃温室等;保鲜技术,冷冻船出现,使市场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三、农业地域类型1、季风水田农业(1)分布: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2)区位条件:a、夏季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季风气候;b、平坦的地形,一般在河流的中下游平原和河口三角洲等;c、人口密集,劳动力丰富;(3)特点:a、小农经营(规模小)b、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c、机械化和科技水平低;d、水利工程量大;(4)发展措施:扩大规模,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建设农田水利工程,加大科技投入。

2、商品谷物农业(1)分布国家:美国、加拿大、阿根廷、澳大利亚、俄罗斯、乌克兰等国;(2)主要作物:小麦和玉米(3)基本特征: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4)美国商品谷物农业的区位优势:a、地势平坦开阔,土壤肥沃,气候温和,降水丰富等;b、便利的交通运输;c、地广人稀;d、高度发达的工业;e、先进的技术;f、商品率高;3、大牧场放牧业(1)分布及放牧牲畜品种:干旱、半干旱气候面积广大地区;美国、阿根廷大牧场牧牛;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大牧场养羊;(2)特点:生产规模大,商品率高,专业化程度高(3)潘帕斯草原的区位优势:a、气候温暖,天然草场优良;b、地广人稀,土地租金低;c、距海港近(布宜诺斯艾利斯),促进牧场的商品经营;(4)发展措施:培育良种牛,改善交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精选全文完整版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总结人文地理学的发展经历了知识积累、学科形成和理论演变、学科分化,以及理论和方法的革新等过程。

接下来店铺为你整理了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一起来看看吧。

高中人文地理知识点:农业①影响农业发展的条件: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区位因素农业发展气候光热水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水源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地形不同的地形区(坡向、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

土壤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市场需求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交通运输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国家政策世界各国的农业都受到国家政策以及政府干预手段的影响。

科学技术影响农业区位的重要因素,但它是通过影响其它因素而影响农业区位。

工业、城市的发展在城市郊区及工矿区周围,往往形成以生产蔬菜、肉、乳、禽、蛋为重点的农业生产基地。

以城市为中心,地价(租)呈递减分布。

②主要农业地域类型的特点:农业地域类型地域分布生产特点或改良措施水稻种植业集中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零星种植:美国、拉美、南欧、非洲)劳动密集型,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机械化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科技水平低。

大牧场放牧业美国、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南非等地;采取的措施(以阿根廷为例):培育良种牛;改善交具有气候温和,草类茂盛;地广人稀;距海港近的优势通运输条件;开辟水源;种植饲料。

商品谷物农业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阿根廷、俄罗斯、乌克兰等地;具有优越的自然条件;便利的交通运输;地广人稀;高度发达的工业和先进的科技等优势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是商品谷物农业的基本特征。

以生产小麦、玉米等谷物为主。

注意美国的农业带。

混合农业的优点:农场成为一个良性的生态系统;农民可有效地利用时间安排农业活动;农业生产具有很大的灵活性和对市场的适应性。

高中地理-中国的农业

高中地理-中国的农业

16.(08北京36)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描述图示地区主要地形区的分布状况。 (1)阴山山脉位于北部,呈东西走向;河套平原位于 中部,东西延伸;鄂尔多斯高原位于南部,沙漠广布。
(2)简述黄河乌海至磴口段河流流向及水文特征。
(2)从南(西南)向北(东北)流动(或从低纬向高纬 流动);流量大,含沙量高(或含沙量比中下游低), 有冰期,冬春季有凌汛。
我国粮食安全状况
我国粮食安全现状是处于低水平、偏紧张的供求阶段。
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的形势
(1)人口快速增长,粮食需求巨大 (2)资源环境问题 ① 农业缺水; ②耕地减少,质量下降; ③不合理的人类活动,引发水土流失、土地沙漠化; ④灾害频繁(洪涝、干旱、蝗灾等)。 (3)粮食生产投入不足,种粮效益低,产粮区经济条件 差,粮农缺乏积极性。 (4)我国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不健全,生产条件、经营方 式、粮食转化程度、区域矛盾、贮存和流通安全等均存 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3)指出河套平原的年降水量分布特征,并分析原因。 (3)年降水量大多在150毫米至400毫米之间,自西向东 逐渐增多(或自东向西逐渐减少);原因是:从西(东) 向东(西)距海(或太平洋)越来越近(远),受夏季风 影响逐渐增强(减弱)。
河套平原素有“塞上米粮川”之称,是内蒙古自治区 粮、油、糖生产基地。 (4)指出该地发展农业生产的限制性自然因素,并说 明进行改造的方式及可能引发的问题。
(3)建立健全国家粮食安 全保障体系。
(4)强化商品粮基地建设。 (5)加强节粮建设,倡导 适度消费。
(08江苏)下图为“我国江南 丘陵某地地形结构和农业用地 结构的饼状图”。 3.造成该地农业用地结构不合 理的主要原因是 A A.过度开垦 B.过度放牧 C.过度围垦 D.过度养殖

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气温与农业生产

高中地理~气候变化、气温与农业生产

01.气候变化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农业气候是指与农业生产和农作物生长发育密切有关的气候条件,包括光、热、水分等作物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因子,也包括旱、涝、霜冻、大风等不利气候条件,这些条件不仅影响农业生产的地理分布,也影响农作物产量的高低和质量的优劣。

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气候变暖会由于生长期延长而使得作物的产量提高,但气候变暖后如果没有新的适应技术,主要作物的生长期会普遍缩短,这会对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有负作用。

同时,热量资源增加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受降水变化的制约,如果降水不能相应增加,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气候变化对作物品质的影响二氧化碳浓度的升高,会导致农作物品质下降。

这样人类人均需求的粮食量可能要增加,才能满足自身的营养。

气候变化对作物生长的影响气候变暖会由于生长期延长而使得作物的产量提高,但气候变暖后如果没有新的适应技术,主要作物的生长期会普遍缩短,这会对物质积累和籽粒产量有负作用。

同时,热量资源增加对作物生长发育的影响很大程度上受降水变化的制约,如果降水不能相应增加,会对农作物的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气候变化对作物病虫害的影响据统计,我国农业产值因病虫害造成的损失大约为农业总产值的20~25%。

气候变暖会使农业病虫害的分布区发生变化。

低温往往限制某些病虫害的分布范围,气温升高后,这些病虫害的分布区可能扩大,从而影响农作物生长。

同时温室效应还使一些病虫害的生长季节延长,使害虫的繁殖代数增加,一年中危害时间延长,作物受害可能加重。

气候变化对化肥农药使用的影响肥效对环境温度的变化十分敏感,尤其是氮肥,温度增高1℃,能被植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速效氮释放量将增加约4%,释放期将缩短3.6天。

因此,要想保持原有肥效,每次的施肥量将增加4%左右。

气候变暖也将改变农药的施用,随着气候变暖,作物生长季延长,昆虫在春、夏、秋三季繁衍的代数将增加,而冬温较高也有利于幼虫安全越冬,各种病虫害出现的范围扩大,加剧病虫害的流行和杂草蔓延,这意味着这些地区将不得不施用大量的农药和除草剂。

高中地理农业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农业答题模板

高中地理农业答题模板高中地理农业部分的答题模板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农业区位因素分析:自然因素:土地、水源、气候、地形等。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交通、政策、技术等。

2. 农业地域类型特点分析:季风水田农业:小农经营,单位面积产量高,但商品率低。

商品谷物农业:大农场经营,生产规模大,机械化程度高。

混合农业:兼顾经济和环境效益,有效利用时间和空间。

3. 农业可持续发展措施: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

推进农业科技创新,提高单产。

优化资源配置,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

注重生态环境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

4. 影响农业的因素分析: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市场、劳动力、技术、政策等。

5. 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关系分析:作物习性与自然条件相匹配,如水稻需水多,适宜在河湖多的地方种植。

热量条件对农作物分布有重要影响,如北方冷凉,南方湿热。

6. 农业区位选择分析:根据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选择适合的农作物和养殖品种。

考虑市场和交通条件,确保产品能够顺利销售。

7. 农业发展问题与对策分析:问题: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

对策: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等。

8. 区域农业发展条件分析:优势条件:气候适宜、土地资源丰富、劳动力充足等。

制约因素:水资源短缺、交通不便、市场狭小等。

9. 农业生产布局特点分析:农业布局与当地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

农业生产专业化程度高,形成特色农业区。

10. 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分析: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发展高效、优质、生态的现代农业,提高农产品附加值。

高考地理农业常识

高考地理农业常识

高考地理农业常识
在高考地理中,农业常识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农业常识:
1.农业区位因素:包括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


然条件如气候(热量、降水、温差、光照)、地形、水源和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如市场、交通、政府政策、劳动力、资金、管理水平、种植历史等;技术条件如冷藏、良种、化肥、机械、农药等。

2.农业类型:主要包括水稻种植业(季风水田农业)、商品谷物农
业、大牧场放牧业、乳畜业和混合农业。

水稻种植业主要分布在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以及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需要投入大量劳动力的精耕细作的集约农业。

商品谷物农业是世界上生产商品粮的主要地域类型,种植的作物以小麦和玉米为主。

大牧场放牧业是一种进行大规模商品畜牧业生产的农业地域类型,分布于干旱、半干旱气候区,地广人稀,地表主要为草原植被。

乳畜业是随着城市的发展而产生的一种面向市场的农业地域类型,其生产对象是奶牛,产品主要是牛奶及其制品。

混合农业是一种在同一农场中将种植业和畜牧业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农业生产地域类型。

3.农业生产的特点:包括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4.农业的投入因素:自然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和科技。

5.农业按生产对象分类:包括农、林、牧、副、渔。

6.农业按投入分类:包括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7.农业按产品用途分类:包括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在备考过程中,考生需要具体详细地理解、掌握有关农业区位因素的知识内容,锻炼和培养知识迁移应用的能力。

同时,要注意审题,挖掘题目中的隐含信息,确保答题全面、完整、不漏点。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农业区位因素

高中地理知识点总结-农业区位因素

高中地理知识点整理-农业区位因素一、农业相关概念及分类1.农业生产活动农业是人类利用土地的自然生产力,栽培植物或饲养动物,以获得所需的产品。

2.农业的分类(1)按生产对象分:种植业、畜牧业、林业、渔业、副业(2)按投入多少分:粗放农业:投入少,单纯扩大生产面积密集农业:投入多,劳动力、化肥、农药、科技(3)按产品用途分:自给农业:发展中国家商品农业:发达国家3.农业生产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周期性4.农业生产的区位因素(1)绝对区位:农业生产所选定的地理位置(2)相对区位:农业与地理环境各因素的相对关系(3)主导区位因素:指对某种农业生产影响最大的因素,如果没有该因素,就不可能有这种农业生产的分布二、农业区位因素1.自然因素(1)气候:①热量:影响农作物的种类、分布、生长期、熟制;②光照:影响农作物的类型、品质;③降水:降水量和降水的时空分布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④气温日较差:影响农产品的品质。

(2)水源:影响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发展农业的关键。

(3)地形:地势平坦的地区适宜发展种植业,山地、丘陵地区适宜发展林业或畜牧业。

(4)土壤:农作物生长的物质基础,不同类型的土壤,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

2.人文因素(1)市场:市场的需求、农产品的价格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2)交通运输:便捷的交通可以提高农产品的商品率,扩大销售范围,降低运输成本,提高商品竞争力。

(3)劳动力:劳动力的数量和质量影响农业生产的类型、规模和生产方式。

(4)技术:包括良种培育、耕作技术、作物栽培、水肥控制、病虫害防治、冷藏保险等,技术可以提高产量、质量和生产效率,扩大销售范围。

(5)政策法规:各项政策和法规的实施,会影响农业生产的规模和类型,以及农产品的价格。

3.对农业生产不利的区位因素(1)洪涝、干旱、台风、春季低温、寒潮等气象灾害(2)热量、光照、土壤肥力水源等不足,酸碱度偏高等。

高中地理中国农业w

高中地理中国农业w

1. 人均农产品占有量偏低: 2.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较低: 机械化水平、农业科技水平还不高 抗灾能力弱、农业生产波动较大 3. 农业结构不合理: 种植业比重太大,林、牧、渔业比重小。 4. 农业“新、特、优”产品尚比较少,农业产业化水平低, 农民收入水平低。
5. 农业生态环境脆弱、环境污染严重:
如耕地减少、土壤盐碱化、草场退化沙化、森林面积 减少、土壤污染等,使我国农业自然灾害日趋频繁。
区域地理 P170页 考点二 不利
降水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 水旱灾害频繁 多大风、寒潮、暴雨、台风 等灾害性天气 多山、干旱地区面积广 耕地、林地比重小,后备土 地资源不足、垦殖费用高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 径流季节变化大
总量丰富、类型多样 农耕历史悠久、土壤肥沃
总量丰富,河川径 流量居世界第 6 位
• 我国的森林资源主要分布在:
①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地,是我国最大的天然林区; ②西南横断山区是我国第二大天然林区; ③东南部的台湾、福建、江西等省山区,以人工林、次生林 为主。
三、中国的农业类型
(三)畜牧业 • • • •
畜牧业:指靠放牧或饲养牲畜而取得产品的生产部门。 我国畜牧业可以分牧区畜牧业和农耕区畜牧业两类。 牧区主要分布在西北半干旱、干旱草原地区和青藏高原。 农耕区畜牧业分布在广大东部农耕区 (城郊农业) • 牧区与农耕区的界线:大体接近400毫米等降水量线。
主要农作物的地区分布差异
水稻: 秦岭—淮河 以南
(1)主要粮食 作物分布
春小麦:古长城以北
冬小麦:古长城以南 玉米 南疆 棉花: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和 花生: 山东、河南
(2)主要经济 油菜: 长江流域 作物分布 甘蔗:台湾、广西、广东、海南、云南等省, 四川盆地 甜菜:黑、吉、内蒙古、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分析某地的农业区位(或农业发展条件):(1)自然因素:①地形平坦。

②气候暖湿(或光热水充
足或雨热同期)。

③土壤肥沃。

④灌溉水源充足。

(2)社会因素:⑤市场。

⑥交通。

⑦政策扶持。

⑧劳力。

⑨技术
2、某地农业区位远离市场的原因(如海南是我国冬季瓜果供应、美国南部阳光地形种植花卉
和蔬菜供应北方市场等):①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

②农产品保鲜、冷藏术的发展
3、(亚洲)水稻种植业的区位条件:①地形平坦。

②土壤肥沃。

③雨热同期。

④灌溉水源充足。

⑤劳动力丰富。

⑥种植历史悠久经验丰富。

⑦大米是这里人的主食
4、温带发达国家乳畜业发展的区位条件:(如西欧、美国、新西兰):①土地贫瘠、气温较低,
不适合种植谷物但适应多汁牧草的生长。

②人口稠密城市人口多市场需求量大。

③交通发达。

5、世界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①水稻种植业。

②大牧场放牧业。

③商品谷物农业。

④混合农业。

⑤种植园农业。

⑥乳畜业。

⑦(粗放)畜牧业⑧园艺业。

⑨灌溉农业。

⑩河谷农业。

绿洲
农业。

传统旱作农业。

还有①基塘农业。

②立体农业。

③坝子农业
6、各地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①东亚(不含中国):水稻种植业。

②东南亚和南亚:水稻种植业和
种植园农业。

③中亚:灌溉农业和畜牧业。

④西亚和北非:河谷农业灌溉农业和畜牧业。

⑤地
中海沿岸:园艺业。

⑥欧洲:乳畜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园艺业。

⑦美国:商品谷物农业、
混合农业、乳畜业、大牧场放牧业、灌溉农业等。

⑧南美:大牧场放牧业、种植园农业、水稻
种植业、商品谷物农业、混合农业。

⑨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大牧场放牧业
7、中国各地的农业地域类型:①东北:商品谷物农业。

②(内蒙古等四大牧区):牧区畜牧业。


华北:传统旱作农业。

④南方(含西南):水绿洲农业(也可以说是灌溉农业)。

⑦青藏高原的湟水
和雅鲁藏布江谷地:河谷农业。

⑧横断山区及南方丘陵:立体农业。

⑨云贵高原:坝子农业。

⑩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混合农业)☆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方向
(1)注重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绿化有计划退耕还林还草改善生态环境
(2)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3)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发展多种农村经济(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商品农业等)加大科技投入提高
农民收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