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基础》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统计学》(第7版)教学大纲

《统计学》(第7版)教学大纲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 课程类别:学科基础课授课对象:经济管理类各专业、社会学专业、档案学专业、新闻学专业等开课学期:第3、4、5、6 学期学分:3~4 学分主讲教师:⋯⋯等指定教材:贾俊平、何晓群、金勇进编著,《统计学》(第7 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年教学目的:《统计学》是为非统计专业本科生开设的一门基础必修课,总课时约54 学时。

设置本课程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有关统计知识方面的基本技能,培养学生应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实际能力。

教学应达到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能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

使学生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

使学生能使用SPSS或Excel 等软件分析数据。

培养学生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 1 章导论课时:1 周,共3 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统计及其应用领域一、什么是统计学统计学的概念。

描述统计。

推断统计。

二、统计的应用领域统计在公共管理中的应用。

统计在其他领域的应用。

第二节统计数据的类型一、分类数据、顺序数据、数值型数据。

分类数据。

顺序数据。

数值型数据。

二、观测数据和实验数据观测数据。

实验数据。

三、截面数据和时间序列数据截面数据。

时间序列数据。

第三节统计中的几个基本概念一、总体和样本总体。

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

样本。

样本量。

二、参数和统计量参数。

统计量。

三、变量变量。

变量的类型。

第 2 章数据的收集课时:1 周,共3 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数据来源一、数据的间接来源二手数据。

二、数据的直接来源调查数据。

实验数据。

第二节调查方法一、概率抽样和非概率抽样概率抽样方法。

非概率抽样方法。

二、搜集数据的基本方法自填式。

面访式。

电话式。

数据搜集方法的选择。

第三节实验方法一、实验组和对照组二、实验中的若干问题三、实验中的统计第三节数据的误差一、抽样误差二、非抽样误差三、误差的控制第 3 章数据的图表展示课时:1 周,共3 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节数据的预处理一、数据审核原始数据的审核。

统计学基础教学大纲

统计学基础教学大纲

《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中文名称:统计学基础二、课程英文名称:三、教材选择:统计学基础第二版,苏爱艳、李杰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四、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五、学时:本课程周课时。

六、课程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原理和方法。

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研究现实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结构和变化规律。

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理论打基础。

本课程要求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高等数学、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大学数学课程,并且完成了经济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统计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后者主要以抽象的一般性数量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是统计学的基础,而统计学是以数学方法为主,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统计学与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是对这些理论和知识运用于现实分析研究的量化工具。

统计方法能够使得经济管理问题研究更为系统和精确。

八、教学方法:授课与讨论,运用相结合。

九、考核方法:平时成绩以作业成绩、课堂考勤为主,笔试为闭卷考试,总成绩由考试和平时成绩综合评定而成。

十、教学进程安排表:十一、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认识统计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统计”一词的涵义,统计研究对象及特点;了解统计活动与统计学的产生何发展过程;重点掌握统计学中几个基本概念;了解在统计分析中的主要功能及其使用方法。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统计学的基本问题(一)对“统计”一词的理解(二)统计活动的产生与发展(三)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四)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五)统计的基本任务和职能第二节统计的工作过程与方法(一)统计工作过程(二)统计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三节统计学常用的基本概念(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二)标志、标志表现和变量(三)指标和指标体系第四节初始的统计功能(一)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二)统计函数(三)图表向导功能三、思考与练习、统计的三个涵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统计有什么特点?有哪些职能和具体作用?、什么是总体、总体单位?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统计总体有哪些特点?、什么是标志、指标?说明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第二章统计调查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统计调查的种类;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熟知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了解统计调查误差的概念、种类和防止措施。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代码:161514003课程名称:统计学英文名称: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48学分:3适用对象:工商管理专业考核方式:考试先修课程:线性代数、概率论二、课程简介统计学是一门具有悠久历史的科学,一般认为其理论起源于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时代,至今已有超过2300年的历史。

起初,统计学主要关注社会经济问题的研究。

在经过两千多年的发展过程中,统计学至少经历了“城邦政情”、“政治算数”和“统计分析科学”三个阶段。

从广义上讲,统计学是一门研究收集、整理、分析和解释数据或信息的学科,而从专业角度来看,它主要分为数理统计、经济统计和生物统计等方向。

作为工商管理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本课程更侧重于经济统计的学习。

三、课程性质与教学目的统计学是工商管理专业的必修课程。

本课程旨在通过教学、实验和讨论,帮助学生掌握现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思维能力。

学生将能够基于真实的统计调查数据和大数据来观察和分析经济社会现象,揭示数据背后的规律,并培养实事求是的精神。

此外,课程还将提升学生在科学决策和量化决策方面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要求第一章导论(一)目的与要求1.掌握统计学的概念和统计分析的步骤2.认识学习统计学的重要性(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1)什么是统计学(2)学习统计学的必要性(3)如何学习统计学(三)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课堂讨论第二章数据来源(一)目的与要求1.了解各种数据的主要来源和采集方法2.掌握抽样调查方法及各种抽样方法的适用条件(二)教学内容1.主要内容(1)数据的采集方式(2)数据采集机构(3)抽样调查2.基本概念和知识点(1)总体和样本(2)随机抽样(3)整群抽样(4)放回抽样(5)不放回抽样3.问题与应用(能力要求)(1)了解各种数据的来源及采集方法(2)掌握抽样方法(三)思考与实践能够正确运用抽样方法进行科学抽样。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课堂讲授第三章统计分析软件R操作(一)目的与要求1.能够运用R软件进行数学计算2.能够运用R软件进行统计描述分析3.能够正确将各种文件格式数据导入R软件,并将计算结果输出并保存为各种格式的文件(二)教学内容R软件的基本操作(三)思考与实践能够熟练使用R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简介、教案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简介、教案

《统计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编号:1331050课程名称:《统计学》总学时数:54实验或上机学时:12先修课程:高等数学(微积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计算机基础、会计学。

后续课程:计量经济学、国际贸易、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

一、说明部分1、课程性质:统计学是研究如何搜集数据,分析数据,以便得出正确认识结论的方法论科学。

它是国家教育部规定的财经类专业的核心课程,主要研究如何用科学的方法去搜集、整理、分析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实际数据,并通过统计所特有的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表明所研究的社会经济现象的规模、水平、速度、比例和效益,以反映社会经济现象发展规律在一定时间、地点、条件下的作用,描述社会经济现象数量之间的联系关系和变动规律。

本课程在非统计专业的本科教学中,一般作为专业基础课程安排在第三学期开设。

2、教学目标及意义: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统计学的基本原理,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方法,在定性分析基础上做好定量分析。

用统计学的知识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提高学生们专业的应用技能,以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各类问题的实证研究、科学决策和经济管理的需要。

同时,也为学习计量经济学、国际投资学、市场营销学等其他分支学科课程奠定基础。

3、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共计8章:第一章总论 Introduction第二章统计调查Statistical surveys第三章统计整理Statistical Date Arrangement第四章统计指标分析Statistical Indicator Analysis第五章统计抽样Sampling第六章统计相关与回归分析Correlation and regression第七章时间数列分析Time series analysis第八章统计指数Index numbers analysis教学要求:考虑到财经类专业把本课程作为专业基础课开设,本课程的内容既包括统计方法,也包括必要的社会经济指标核算的基本知识。

统计学基础教学大纲

统计学基础教学大纲

重庆电信职业学院金融财会系教学部《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二○一三年十月《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内容及基本要求项目1 统计总论(4学时)课程内容:1.1 统计与统计学导论1.2 统计研究的基本方法与工作过程1.3 统计学的基本范畴1.4 我国的统计任务、整理功能和组织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统计的产生和发展;明确统计的涵义、特点、性质和职能;掌握统计的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以及统计学中几组基本概念及其相互关系。

重点:了解统计的科学涵义,明确统计学的学科性质及基本研究方法,牢固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

难点:牢固掌握统计学的基本概念并结合实例分析。

项目2 统计设计(4学时)课程内容:2.1 统计设计概述2.2 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2.3 统计表及设计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统计设计的意义和内容;明确统计指标体系的前提下,掌握统计指标体系的设计;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注意区分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和调查期限;掌握统计表的种类和构成。

重点:熟悉统计指标体系及其设计;熟悉统计表的种类和构成;培养学生设计调查方案与调查问卷的能力。

难点:能够独立设计统计指标体系和统计表。

项目3 统计调查(2学时)课程内容:3.1 统计调查概述3.2 统计调查方案3.3 调查问卷的设计3.4 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基本要求: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统计调查的意义、任务和方法;掌握调查方案的设计内容;熟练掌握统计调查的各种方法;明确各种调查方式的各种方法;能够正确使用各种调查方法搜集资料的能力,并且初步形成调查误差分析能力。

重点:掌握调查方案和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熟悉掌握统计报表、普查、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等几种调查方式的区别。

难点:掌握进行调查方案与调查问卷的设计方法和技巧,在不同的场合下能够选择合理的调查方法搜集资料。

项目4 统计整理(4学时)课程内容:4.1 统计整理的意义和步骤4.2 统计分组4.3 分配数列4.4 统计汇总的组织、技术与现代化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明确统计整理的概念、意义和内容;掌握统计分组的概念、原则、方法和作用,了解分组的类型,明晰统计分组方法和统计分组标志的选择;熟悉次数分布的概念、种类;熟悉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注意组距数列中的一些基础知识;能熟练地编制变量数列、统计表和绘制统计图。

《统计学基础》教学大纲

《统计学基础》教学大纲

《统计学基础》教学大纲
课程类别:专业基础课
学时:
学分:
考核方式:考试
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
《统计学基础》是经济管理各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是学习其他专业课的基础,也是未来进行社会实践的重要工具。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旨在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熟悉统计工作的基本程序,了解重要的统计指标的含义与计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统计理论和统计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着力培养学生以下几方面的专业素质:
1.熟悉并系统的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以后的社会实践打好坚实的理论基础;
2.运用统计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联系现实,能正确认识和解读我国的重要统计数据;
3.将统计学知识学以致用,解决学习、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在以下非专业素质方面得到提高:
1.树立好做统计工作的信心;
3.提高实事求是、用数据说话的能力;
2.提高运用理论,观察了解、分析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

《统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统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

《统计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情况课程基本情况表二、课程性质《统计基础》是经济管理类专业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门偏重于方法论和应用性的学科。

它系统介绍了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基本原则和基本分析方法,为对社会经济现象的调查研究提供理论、原则和方法。

统计学也是一门应用科学,它与其他管理学科与经济学科互相渗透、互相补充,作为必不可少的工具类、技能型的基础学科。

经济主管部门企业各管理层的工作,都离不开统计理论的指导、统计方法的应用,为此,必须加强对学生的基础理论的教学及应用方法的训练。

三、课程目标(一)素质目标1.能够启迪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2.能够应用统计工具为自己所学专业服务,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二)知识目标1.了解统计的产生和发展、统计的性质、特点、调查的种类和方法;2.掌握统计分组和变量数列的基本理论和方法;3.掌握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数据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度量;4.掌握概率及概率分布的基本知识;5.掌握样本均值、样本比例、样本方差的抽样分布、林德贝格—列维中心极限定理;6.掌握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会进行一个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7.了解几种常见的价格指数、多指标综合评价指数的构建思路和常用综合评价指数;8.掌握相关与回归分析的基本思想,会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

(三)技能目标1.具备较强的数据搜集、整理、分析、解释的能力;2.具有假设检验能力,能够进行一个总体参数的假设检验;3.具有统计指数的计算能力,能进行常见的价格指数、多指标综合评价指数的计算;4.具有统计指标的计算能力,会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的计算,会数据集中趋势和离散趋势的度量;5.具备抽样与抽样估计的能力。

四、教学内容及教学要求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五、教学方法与教学条件1.重视实践教学环节,坚持“做中学、做中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和良好的职业素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统计学基础》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中文名称:统计学基础二、课程英文名称: STATISTICS三、教材选择:统计学基础第二版,苏爱艳、李杰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12四、课程性质:专业基础课五、学时:本课程18周72课时。

六、课程目的与要求: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统计学的基本内容、原理和方法。

运用统计方法,分析和研究现实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结构和变化规律。

为进一步学习专业知识和理论打基础。

本课程要求在学生已经学习了高等数学、概率论和数理统计等大学数学课程,并且完成了经济管理专业基础理论的基础上,进行学习。

七、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统计与数学之间的关系,后者主要以抽象的一般性数量及其规律为主要研究对象的,是统计学的基础,而统计学是以数学方法为主,对社会经济现象的数量特征和变动规律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方法论科学。

统计学与经济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之间存在密切联系,是对这些理论和知识运用于现实分析研究的量化工具。

统计方法能够使得经济管理问题研究更为系统和精确。

八、教学方法:授课与讨论,Excel运用相结合。

九、考核方法:平时成绩以作业成绩、课堂考勤为主,笔试为闭卷考试,总成绩由考试和平时成绩综合评定而成。

十、教学进程安排表:十一、主要教学内容、重点和难点第一章认识统计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统计”一词的涵义,统计研究对象及特点;了解统计活动与统计学的产生何发展过程;重点掌握统计学中几个基本概念;了解Excel在统计分析中的主要功能及其使用方法。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统计学的基本问题(一)对“统计”一词的理解(二)统计活动的产生与发展(三)统计学的产生与发展(四)统计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五)统计的基本任务和职能第二节统计的工作过程与方法(一)统计工作过程(二)统计学研究的基本方法第三节统计学常用的基本概念(一)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二)标志、标志表现和变量(三)指标和指标体系第四节初始Excel的统计功能(一)常用的数据分析工具(二)统计函数(三)图表向导功能三、思考与练习1、统计的三个涵义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2、统计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3、统计有什么特点?有哪些职能和具体作用?4、什么是总体、总体单位?二者之间有什么关系?统计总体有哪些特点?5、什么是标志、指标?说明二者之间的区别与联系第二章统计调查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统计调查的种类;掌握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熟知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了解统计调查误差的概念、种类和防止措施。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统计调查的一般问题(一)统计调查的资料来源(二)统计调查的基本要求(三)统计调查的种类第二节统计调查的设计(一)统计调查方案的设计(二)统计调查问卷的设计第三节统计调查的组织方式(一)统计报表(二)重点调查(三)典型调查(四)抽样调查第四节统计调查的误差(一)统计调查误差的概念(二)统计调查误差的种类(三)防止登记性误差的措施三、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统计调查?有哪些种类?2、简述统计调查方案的内容。

3、试述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和统计报表等调查形式之间的区别。

4、什么是统计误差?有哪些种类?如何防止出现统计误差?5、什么是调查对象、调查单位、填报单位?第三章统计整理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统计整理的概念、作用;掌握统计分组及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掌握汇制统计表的技术要求;能熟练运用E xcel进行统计整理。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统计整理的程序(一)统计整理的概念、要求及意义(二)统计整理的程序第二节统计分组(一)统计分组的概念和作用(二)统计分组的种类(三)统计标志的选择(四)统计分组的基本原则第三节分布数列(一)分布数列的概念与作用(二)变量数列的编制(三)次数分布的主要类型第三节统计汇总与资料显示(一)统计汇总的组织形式(二)统计汇总技术(三)统计表(四)统计图第三节 Excel在统计整理中的应用实例(一)利用Excel编制分布数列(二)利用Excel绘制统计图三、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统计整理?2、什么是统计分组?有哪些种类?3、简述统计分组的作用。

4、什么是分配数列、次数分布?有哪些种类?5、如何编制变量数列?6、什么是统计表?其组成部分有哪些?7、简述统计表的作用。

第四章总量指标与相对指标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作用、种类、特点及其计算方法;重点掌握每种指标的特点与计算方法;能够熟练掌握与应用每种指标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总量指标(一)总量指标的概念和作用(二)总量指标的种类(三)总量指标的计算(四)计算和使用总量指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二节相对指标(一)相对指标的概念及计量单位(二)相对指标的表现形式(三)相对指标的种类及计算(四)计算和使用相对指标应注意的几个问题第三节 Excel在计算总量指标和相对指标中的应用实例(一)利用Excel计算总量指标(二)利用Excel计算相对指标三、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总量指标?有哪些种类?2、简述总量指标的作用。

3、简述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

4、简述各类相对指标的特点和作用。

5、试述相对指标的应用原则第五章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学习,了解平均指标及变异指标在认识社会经济现象中所起到的作用;正确理解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的概念、作用及总类;掌握平均指标和变异指标正确的计算原则及方法;熟练Excel在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计算中的应用。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平均指标(一)平均指标的概念、作用(二)平均指标的种类及计算(三)计算和使用平均指标应注意的问题第二节标志变异指标(一)标志变异指标的概念、作用(二)标志变异指标的种类和计算(三)是非标志的平均数和标准差第三节分布数列第三节 Excel在平均指标与变异指标分析中的应用实例(一)利用Excel的函数功能处理未分组资料(二)利用Excel描述统计功能处理未分组资料(三)利用Excel处理分组资料三、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平均指标?有哪些种类?2、简述平均指标的作用。

3、什么是算术平均数、调和平均数、几何平均数、众数和中位数?它们之间有何关系?4、如何计算各种平均指标?5、什么是标志变异指标?有什么作用?有哪些种类?6、什么是极差、平均差、标准差、变异系数?如何计算?第六章抽样调查与推断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抽样调查的概念、作用、特点,重点掌握抽样误差、抽样平均误差、抽样极限误差的概念及计算;熟练掌握抽样推断的方法与步骤以及必要样本容量的确定。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抽样调查与推断的一般问题(一)抽样推断的概念、作用和特点(二)抽样推断中的基本概念(三)抽样调查与推断的意义(四)抽样的组织形式第二节抽样估计(一)抽样估计的方法(二)抽样估计的误差(三)抽样估计的可靠程度(四)总体均值与成数的区间估计(五)必要抽样数目的确定第三节 Excel在抽样推断中的应用实例(一)利用Excel抽样样本(二)利用Excel估计总体均值(三)利用Excel估计总体成数三、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抽样估计?有什么特点和作用?2、什么是随机原则?3、什么是抽样平均误差?影响因素有哪些?4、如何确定必要样本单位数?5、影响必要样本容量的因素有哪些?6、试述类型抽样、等距抽样、整群抽样等抽样组织形式的特点及其对抽样误差的影响。

7.试述假设检验的意义和步骤。

第七章动态数列分析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动态数列的概念、作用、种类和编制原则,重点掌握动态分析指标的种类、计算方法和相互关系;达到熟练掌握与应用每种指标的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动态数列概述(一)动态数列的概念、作用(二)动态数列的种类(二)编制动态数列的原则第二节动态数列的水平分析指标(一)发展水平(二)平均发展水平(三)增长量(四)平均增长量第三节动态分析的速度分析指标(一)发展速度(二)增长速度(三)平均发展速度及平均增长速度(四)计算和运用速度指标时应注意的问题第四节长期趋势与季节变动的测定(一)长期趋势分析与测定(二)季节变动的分析与测定三、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动态数列?有哪些构成要素?2、动态数列有什么作用?3、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有什么区别?4、什么是平均发展水平?如何计算?5、什么是发展速度?有什么作用?6、如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和平均增长速度?7、什么是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它们之间的联系形式有几种?8、如何测定长期趋势和季节变动?第八章统计指数分析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指数的概念、作用、种类和编制方法;能够熟练运用指数体系进行因素分析,并熟练掌握Excel进行因素分析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统计指数概述(一)指数的概念(二)统计指数的作用(三)统计指数的种类第二节综合指数的编制(总指数的编制方法一)(一)综合指数的概念及编制原则(二)数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三)质量指标综合指数的编制第三节平均指数的编制(总指数的编制方法二)(一)平均指数的概念和种类(二)加权算术平均指数的编制(三)加权调和平均指数的编制第四节指数体系及因素分析(一)指数体系的概念和特点(二)因素分析的种类和步骤(三)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三)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第五节 Excel在指数因素分析中的应用实例(一)利用Excel进行总量指标的因素分析(二)利用Excel进行平均指标的因素分析三、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指数?指数的作用有哪些?2、什么是个体指数和总指数?3、编制指数的基本问题有哪些?4、什么是指数化?5、什么是综合指数、平均数指数?如何编制?6、什么是指数体系?指数体系建立的基本原则有哪些?其作用有哪些?7、什么是平均指标指数?如何对其进行因素分析?第九章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一、学习目的通过本章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概念、作用、及二者的区别与联系,重点掌握相关分析与回归分析的概念及分析方法;熟练掌握相关系数的计算与应用和最小平方法拟合简单线性回归方程的方法。

二、课程内容第一节相关分析与的意义和种类(一)函数关系与相关关系(二)相关关系的种类(三)相关分析的作用第二节相关关系的测定方法(一)相关表(二)相关图(三)相关系数第三节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一)回归分析的概念(二)回归分析与相关分析的区别与联系(三)回归分析的步骤(四)一元线性回归分析第四节 Excel在指数因素分析中的应用实例(一)利用Excel绘制相关图(二)利用Excel计算相关系数(三)利用Excel进行一元线性回归分析三、思考与练习1、什么是相关关系?有几种?2、什么是相关系数?如何计算?3、如何拟合一元线性回归方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