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道路勘测设计设计书
(完整word版)道路勘测设计教案.docx
《道路勘测设计》教案任课教师:上课班级:课程介绍:主要内容包括绪论、平面设计、纵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选线定线、新建公路勘测设计步骤、交叉的基础知识等。
重点:道路平纵横设计计算引出内容:绪论( 2 课时)一、了解公路的特点1、公路运输特点;2、公路工程的特点二、熟悉公路主要组成部分路基、路面、桥梁与涵洞、隧道、公路排水系统、防护工程、交通服务设施、交通安全设施等。
三、了解公路的发展我国将用30 年的时间,建设形成8.5 万公里的国家高速公路网―“ 7918网”:—— 7 条首都放射线、 9 条南北纵向线、 18 条东西横向线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 、“服务经济” 、“建设资金” 。
四、公路的分级与技术标准(掌握)(一)公路的分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的规定:根据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的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1.高速公路(1)交通量 : 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 : 年平均日交通量 >25000 辆(20 年使用年限 )是指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并全部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解释)四车道: 25000~55000辆;六车道:45000~80000辆;八车道:60000~100000辆(2)具有特别重要的政治、经济意义、干线公路。
2.一级公路(1)交通量 : 各种汽车折合成小客车 : 年平均日交通量 >15000 辆 (20 年使用年限 )是指专供汽车分向、分车道行驶, 并可根据需要控制出入的多车道公路。
四车道: 15000―― 30000 辆;六车道:25000―― 55000 辆(2)连接重要政治 . 经济中心和通往重要矿区 . 港口等。
3.二级公路交通量 : 各种汽车 ( 摩托车 ) 折合成小客车:年平均日交通量>5000-15000 辆 (15 年使用年限 )是指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4.三级公路交通量 : 各种汽车 ( 摩托车 ) 折合成小客车:年平均日交通量>2000-6000 辆 (15 年使用年限 )是指为供汽车行驶的双车道公路。
公路勘测设计书
公路勘测设计书XX公路勘测设计书目录1.概况 (3)1.1测区概况 (3)1.2已有资料 (3)1.3作业依据 (4)1.4坐标系统 (4)1.5仪器设备 (5)1.6人员组织 (5)2.平面控制测量 (5)2.1GPS首级控制 (5)2.2加密5秒一级导线网 (6)3.高程控制测量 (7)3.1水准测量等级选择 (7)3.2水准点的布设 (7)3.3水准观测 (8)3.4观测成果整理 (8)4. 线路带状图测绘 (8)4.1一般规定 (8)5. 选线,定线 (9)5.1选线 (9)5.2定线 (11)6 中线测量 (11)6.1线路中桩计算 (11)6.2中线测量 (17)7 中平测量(纵断面测量) (17)8.横断面测量 (20)8.1横断面的测量宽度 (20)8.2横断面测量方法 (21)8.3横断面绘制 (22)1.概述1.1 测区概况XX公路自二道川乡西侧引出途经二道川,东麻黄套,麻黄套,素卓尔,东木呼尔川,终到纳林滩。
二道川乡中心至纳林滩中心线路全长40公里,五康公路设计时速60km/h。
二道川乡位于榆林地区定边县北侧。
二道川乡与纳林滩基本处于一条线上。
二道川乡与纳林滩所处地区为平缓丘陵地势,地貌形式比较简单,坡度缓慢,从XX高程逐渐增大,其平均高程在1340m左右。
两村所在区域离城区较远,地形比较简单,无复杂地形,大多为旱地农田,树木稀少,人口比较稀疏,建筑物比较稀少,全年平均降雨量约在400-1000mm,雨量集中在7-9月份,全年平均气候10-18℃,夏季气温较高,一般为27℃左右,冬季有雪,较寒冷,最低温度可达-8℃;宜于外业作业时间为3-12月;其地形图概况附图一。
1.2 已有资料二道川乡1:5万地形图,纳林滩1:5万地形图。
1.3 作业依据1、《测绘技术设计规范》(GBT19022.2-2000);2、《GPS测量规范》(GB/T 18314-2001);3、《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 );4、《公路测量规范》(JTJ061-99);5、《三、四等水准测量规范》(GB-T 12898-2009);6、《1:500比例尺地形图图示》;7、《大比例尺地形图制图规范》(GB 5791-1993);8、《测量任务书》;1.4坐标系统1.41 平面坐标系统平面坐标系统采用高斯正行任意投影带,测区中心坐标为(4201818.304,18741835.392379),中央子午线经度为105度.1.4.1.1 现有坐标系统图纸坐标系为6度带西安80坐标系,沿途国家点1.4.1.2 坐标系统分析根据测区地形情况和线路长度及位置,测区平均海拔1340m,东西长度44km,中心位于(4201818.304,18741835.392379),长度综合变形&/S=-Hm/R+ym2/2R2<1/150001.4.1.3 建立坐标系高斯正行投影3度带国家——80平面坐标系统。
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目录1设计任务书 (1)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课程设计的任务 (1)1.3设计的内容与要求 (1)2设计方案的拟定及说明 (4)3平面曲线的选择及参数计算 (5)3.1圆曲线最小半径 (5)3.2圆曲线最大半径 (5)3.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5)3.4平曲线最小长度 (6)3.5平曲线要素的确定 (6)3.6初步设计的平曲线加桩 (7)3.7曲线主点桩号计算 (7)4纵断面的设计计算 (7)4.1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8)4.2最大纵坡 (8)4.3最小纵坡 (8)4.4坡长限制 (9)4.5竖曲线的计算 (10)5横断面的设计 (10)6设计小结 (11)1设计任务书1.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所获得的专业理论知识加以系统化,整体化,以便于巩固和扩大所学的专业知识;道路勘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实际工程设计,结合课程教学,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的程序和技术方法。
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熟悉路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及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勘测设计原理、标准、方法、理论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设计的能力,使知识系统化,从而为毕业实习和设计打下基础。
1.2课程设计的任务某平原微丘区一级公路路线方案设计,设计车速为100km/h,要求完成3000米左右的路线设计图、表、计算和说明。
1.3设计的内容与要求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和《路线》设计手册的有关规定执行,根据所设计公路的等级,采用相应的指标进行设计,尽量不用极限值。
1、平面设计路线平面图是设计文件主要内容之一,也是平面设计的重要成果。
它综合反映了路线平面位置、线形,还反映了沿线人工构造物和工程设施的布置以及公路与周围环境、地形、地物的关系。
路线平面图应示出地形、地物、路线位置及桩号、断链、平曲线主要桩位与其它主要交通路线的关系以及县以上境界等,标注水准点、导线点及坐标格网或指北图式、示出特大、大、中桥、隧道、路线交叉(标明交叉方式和形式)位置等。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模板
圆曲线上坐标方向角,=1,2
转角符号,右偏为“+”左偏为“-”
现在举例说明计算过程,利用以上公式进行计算:
ZH点坐标:
点坐标:
前直线上任意点坐标(L ZH):
桩号K0+100.000坐标:
后直线上任意点坐标(L>HZ)
桩号K0+700.000坐标:
第一缓和曲线上任意点坐标(ZH-HY):
公路横断面示意图
2、路拱和超高的设计
(1)确定路拱及路肩横坡度:
为了利于路面横向排水,应在路面横向设置路拱。按工程技术标准,采用折线形路拱,路拱横坡度为2%。由于土路肩的排水性远低于路面,其横坡度一般应比路面大1%~2%,故土路肩横坡度取3%。
(2)超高横坡度的确定:
拟建公路为山岭重丘区一级公路,设计行车速度为80km/小时。
桩号K0+300.000坐标:
=300-216.260=83.740
圆曲线内任意点坐标(HY-YH):
桩号K0+400.000坐标:
=400-346.260=53.740
第二缓和曲线上任意点坐标(YH-HZ):
桩号K1+200.000坐标:
=1200.000-1190.413=9.587
四、平面设计成果
三、路线平面设计
1、结合实际地形,已知起点QD(50,190)、(270,545)、(287,1268),终点ZD(399,1448)。
2、初拟平曲线半径及缓和曲线长
交点
半径(m)
缓和曲线长(m)
500
130
450
120
3、平曲线计算:
(1)交点间距、坐标方位角及转角值的计算:
设起点坐标为,第个交点 则: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教案
现代高速铁路:轮轨、磁悬浮
1。2我国道路现状与发展规划
1.2。1道路发展史
古代:早在公元前2000年前,就有了可以行驶牛、马车的道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大修驰道,颁布“车同轨”法令,使得道路建设得到一个较大的发展。
近代:本世纪初(1902年)汽车输入我国,通行汽车的公路开始发展起来。从1906年在广西友谊关修建第一条公路开始建设。到1949年底,全国公路通车里程仅有8.1万公里.
公路运输:适于客、货的各种运距的小批量运输
特点:机动、灵活,适应性强,直达,迅速;单车运量小;
可实现门——门运输,减少中转费用,属于平面服务;
既可承担直达运输,又可承担其他运输方式的转运任务。
水运:通航地区最廉价的运输方式,线性运输
特点:利用天然水运资源,只需加以整治,即可使用;
通过能力高、运量大,耗能省、运输成本低;受自然因素制约大。
方式:内河、海洋(近海、远洋)
航空运输:适于快速运送旅客及贵重紧急商品、货物,点对点运输
特点:速度最快;费用最高;舒适
管道运输:运送液体、气体和粉状货物的专用方式
特点:专业性强(专用);连续性强,运输成本低、损耗少,安全性好
1。1。2道路运输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
公路运输可以深入到城市、工厂、矿山、村庄,可实现门到门的运输,能迅速集中和分散货物,避免中转重复装卸,批量不受限制,时间不受约束,是我国综合运输体系中最活跃的一种运输方式。
公路(Highway):是指连接城市、乡村、厂矿、林区之间的道路。一般主要供汽车行驶.
城市道路(Urban road):是指城市范围内的道路,供各种车辆和行人通行。它作为城市的公共空间,是城市建设的基础,是城市交通、生产和生活的必要设施,是城市总平面布置的骨架。
(完整word版)道路勘测设计说明书
《设计说明书》(一)概述1、任务依据.根据北京交通大学海滨学院《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进行设计。
2、设计标准此地区为丘陵地区,该路设计为二级公路,选用行车速度V=80km/h,双车道,路幅宽度12m。
其他技术指标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拟定,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3、路线经过:中间控制点,池塘,那龙养殖场,路线设计终点,全长1684。
865KM,桩号间距为20。
4、需要说明的其它事项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要求,交通量的预测情况及公路的使用功能,确定总体设计原则如下:1.采用的技术标准必须满足公路的使用任务、功能和远景交通量的需要。
2.避免不必要的浪费,项目建设时应适当超前考虑。
3.尽量利用老路及山地,以降低造价。
4. 尽量选择高差较低的地段修路,减小工程量和土石开挖量,减小造价.5.沿线的中小城镇采取“离而不远,近而不进”的原则,通过人口稠密地区时,在现有详细调查资料基础上,进行了多方案比较,尽可能减少房屋的拆迁量。
除考虑房屋拆迁外,对管线的避让和动迁在初步设计选线时也进行了重点考虑,并作为线位的重要控制点.(二)沿线自然地理概况1、地形、地貌路线所经地区地形为湿润丘陵重丘、低山及平原、属云贵高原与东南沿海三角洲平原的过渡地区。
丘陵、低山坡面陡峻,陡达40%以上。
沟谷两侧坡面曲折,局部地段呈鸡爪地形。
该地区河流及沟谷水量丰富,地面径流资源丰富,水土流失不太严重。
广阔平坦,村镇、田地、水利建筑设施等较多。
2、工程地质评价本地区位于南岭中等山地工程地质区的西南部。
第四纪多残积层土质为砖红色粘性土、属高液限的粘土,多为碳酸岩风化的残积土.该地区岩石风化破碎较重,丘陵地区属于自然营力的长期作用,局部地方有岩石出露。
岩石以碳酸岩为主,花岗岩次之。
据实地调查,路线所经平原微丘区均按土质考虑,其中松土占30%,普通土占70%;路线所经山岭重丘区:(1)凡岩石悬崖地区,土层厚1米,为普通土,以下为岩石中,软石占40%,次坚石60%;(2)凡有土质陡坎地区,均为土质,其中松土占30%,普通土占30%,硬土占40%;(3)凡无陡坎悬崖地区,土层覆盖厚度约为1。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任务书范本
1.路线平面设计1.1、平面线形设计一般原则(1)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相适应,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在地势起伏很大的山岭重丘区,路线以高程为主导,为适应地形,曲线所占比例较大。
平面线形以曲线为主。
直线、圆曲线、缓和曲线的选用与合理组合取决于地形地物等具体条件,不要片面强调路线以直线为主或曲线为主。
(2)保持平面线形的均衡与连贯长直线尽头不能接以小半径曲线。
长直线和大半径曲线会导致较高的车速,若突然出现小半径曲线,会因减速不及而造成事故。
高、低标准之间要有过渡。
同一等级的道路由于地形的变化在指标的采用上会有变化,同一条道路按不同设计速度的各设计路段之间也会形成技术标准的变化。
(3)平曲线应有足够的长度汽车在曲线路段上行驶,如果曲线过短,司机就必须很快的转动方向盘,这样在高速行驶的情况下是非常危险的。
同时,如不设置足够长度的缓和曲线,使离心加速度变化率小于一定数值,从乘客的心理和生理感受来看也是不好的。
当道路转角很小时,曲线长度就显得比实际短,容易引起曲线很小的错觉。
因此,平曲线具有一定的长度是必要的。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最小平曲线长度一般应考率下述条件确定:①汽车驾驶员在操纵从容、旅客感觉舒适要求的平曲线最小长度,当设计车速为80km/h时,平曲线一般值取700m,最小值取140m。
②小偏角的平曲线长度。
当路线转角α≤7°时称为小偏角。
设计计算时,当转角小于7°时,应设置较长的平曲线.(4)注意与纵断面设计相协调在平面线性设计中,应考虑纵断面设计的要求,与纵断面线形相协调。
(5)视距有:停车视距,会车视距,超车视距。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高速公路、一级公路的视距采用停车视距。
当时速为80km/h时停车视距110m。
1.2、平面线形要素设计原则公路平面线形由直线,平曲线组合而成,平曲线又分为圆曲线和缓和曲线。
直线、缓和曲线、圆曲线是平面线形的主要组成要素。
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平面线形应与地形,地物,景观相协调,并注意线形的连续与均衡。
道路勘测设计书
目录1、设计概述 (3)1.1、目的和要求 (3)1.2、基本资料 (3)1.3、总体设计原则 (3)2、平面设计 (5)2.1.平面线形组成要素 (5)2.2.线形设计一般原则 (5)2.3.直线的特点 (5)2.4.直线的运用 (5)2.5.圆曲线的运用 (7)2.6.圆曲线半径的选用原则 (7)2.7.缓和曲线的应用 (8)3、纵断面设计 (9)3.1、纵坡设计的一般要求 (9)3.2、最大纵坡 (9)3.3、最小纵坡 (10)3.4、坡长限制 (10)3.5、平、纵组合的设计原则 (11)3.6、平、纵组合的基本要求 (11)3.7、纵面线形设计中应注意避免的组合 (12)3.8、纵断面设计方法与步骤 (12)3.9、纵坡设计应注意的问题 (13)3.10、纵断面图的绘制 (13)4、横断面设计 (15)4.1、横断面设计的要求 (15)4.2、路基横断面的绘图步骤 (15)4.3、平曲线加宽 (15)课程设计题目4.4、平曲线超高 (15)4.5、超高缓和段 (16)4.6、路基的设计 (16)4.7、横断面的设计计算 (17)5、选线 (24)5.1、选线原则 (24)5.2、方案比较原则 (24)5.3、选线方法 (25)5.4、选线的步骤 (26)5.5、山岭重丘区选线特点 (26)5.6、道路选线与环境协调 (27)5.7、选择最佳路线方案 (28)5.8、本设计为新建三级公路,有甲乙两种方案如图 (28)6、设计图纸及计算说明部分计算说明部分 (30)6.1、计算说明部分(附表) (30)6.2、图纸部分(附图) (30)7、主要参考书目 (31)2河南理工大学《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1、设计概述1.1、目的和要求本课程设计是在学生学完《道路勘测设计》及相关专业后进行的一次综合性训练,既有助于巩固所学的专业知识,培养独立设计的能力,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也为以后的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设计计算书word文档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计算书某三级公路设计计算书姓名:原洋洋学号:11207234班级:1109053郑航土建学院道路勘测课程城设计设计计算书1:概述1.1 地形情况概述本段落为平原微丘区三级新建公路。
设计车速40公里每小时,路基双幅车道,宽8.5米。
道路起点与终点间隔两个村庄(居民聚居点),所涉及道路要尽量靠近村庄(居民聚居点)方便群众出行。
中间必须跨越一条河流(红水河),要做到所修桥梁跨度尽量小,降低造价。
此外,尽量少占适宜耕作的土地,做到保护土地资源。
1.2 设计依据《道路勘测设计》杨少伟人民交通出版社《公路路线设计规范》 JTG D20-2006 人民交通出版社《公路工程技术标准》 JTG B01-2003 人民交通出版社《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 JTGD60-2004 人民交通出版社2:路线设计2.1道路等级本道路为新建三级道路设计车速40km/h,路基双幅两车道,宽8.5m。
2.2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选2.2.1 选线原则1)在路线设计和选线中,应该尽量避开农田,做到少占或不站高产田。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使工程数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
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量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应轻易采用最小指标或低限指标,也不应片面追求高指标。
3)选线时应对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进行深入勘测,查清其对工程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路线应设法绕避特殊地基地区。
当必须穿过时,应选择合适的位置,缩小穿越范围,并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
4)选线应重视环境保护,注意由于公路修筑以及汽车运行所产生的影响与污染等问题。
2.22 平面设计技术指标1)直线直线的最大长度应有所限制,当采用长的直线线形时,为弥补景观单调之缺陷,应结合沿线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并且避免司机的视觉疲劳造成事故。
在城镇及其附近或景色有变化的地点大于20V是可以接受的,在景色单调的地点最好控制在20V以内。
(完整word版)《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2)
《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说明书课题名称: 某三级公路路线设计院(系): 土木建筑分院专业: 交通工程姓名: 饶先鹏班级: 2014级交通工程2班0224号教师签字2016年12月26日目录一、设计说明 (1)1.1课程设计的目的 (1)1.2设计要求 (1)1.3设计原始资料 (1)二、道路定线 (2)2.1道路选线的一般原则 (2)2.2选线的步骤和方法 (2)2.3路线方案比选评价指标 (2)三、平面设计 (4)3.1平面设计的要求和原则 (4)3.2直线设计 (5)3.3曲线设计 (5)3.4有缓和曲线的平曲线要素计算实例 (7)四、纵断面设计 (7)4.1纵断面设计的原则 (7)4.2纵坡及坡长设计 (8)4.3平纵线形组合设计 (9)4.4竖曲线设计 (9)五、横断面设计 (10)5.2路肩设计 (11)5.3平曲线加宽超高设计 (12)5.4路基土石方数量计算与调配 (12)六、总结 (13)参考文献 (14)一、设计说明1.1课程设计的目的通过课程设计,让我们的理论知识得到实践,让我们对道路勘察设计有更深刻的了解,以及巩固和扩大所学的专业知识;道路勘测设计是教学计划中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之一,在设计过程中,通过实际工程设计,同时结合课堂学习的知识及课本知识,掌握公路勘测设计的程序和技术方法。
使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熟悉路线设计的步骤和方法。
进一步巩固和加深及运用课堂上所学的勘测设计原理、标准、方法、理论基础知识,培养我们的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独立设计的能力,使知识更加系统化。
1.2设计要求按地形图上给定的起、讫点及相应设计高程(为起讫点的原地面高程),完成该公路的初步设计的主要设计工作,具体要求如下:1、确定道路等级及主要技术指标。
2、方案图:要求线路的布设能适应地形,土石方工程量少,线形指标满足《规范》要求;尽量做到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
3、完成路线平面设计图;4、完成路线纵断面设计图;5、完成路基横断面设计图;6、逐桩坐标表;7、完成“直线、曲线及转角表”和“竖曲线表”的填写;8、完成“路基设计表”和“路基土石方计算表”的填写;9、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
(完整版)道路勘测设计课程设计
道路勘测课程设计计算书学院(系):土木工程系专业:道路与桥梁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目录1道路平面设计................................................... 11.1平面设计中的基本原则.....................................11。
2线形设计....................................................21.3路线方案确定..............................................21。
3.1 选线步骤与方法.............................................21.3.2路线的方案比选..............................31。
3.3 路线方案的试算.......................................3 1。
3。
4方案比选.......................................51.4被选方案精确计算........................................5 1。
4.1 方位角的计算............................................... 5 1。
4.2平曲线要素计算....................................61.4.3 平曲线主点桩号计算.........................................71。
4。
4 平曲线内设计计算(切线支距法).............................8 2纵断面设计..。
..........................................10 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行驶时间不过短得:
取整为5m的倍数,采用缓和曲线长70m。
(2)圆曲线内移植P
(3)总切线长
(4)曲线总长度
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5)五个基本桩号的确定如图2-1
图2-1
图中: T—切线长,R—圆曲线半径,α—转角,Ls—缓和曲线长,ZH—直线与缓和曲线的交点,HY—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的交点,QZ—圆曲线中点,YH—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交点,HZ—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的交点。
2.4.1圆曲线最小半径
2.4.2圆曲线最大半径
2.4.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2.4.4平曲线最小长度
2.4.5缓和曲线技术要求
2.5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2.6道路平面设计
2.6.1平面选线的原则
2.7道路纵断面设计
2.8道路横断面设计
3设计图纸及计算说明部分
3.1平面线要素计算
3.2竖曲线计算
1 设计概述
2.7道路纵断面设计
纵断面设计线的标高是指路基边缘标高,高速公路则指分隔带外侧边缘的标高,对于改建公路则指路面中心线的标高。
纵断面设计线的确定包括:纵坡度的选定、坡长的限定以及竖曲线半径的拟定。
为了满足行车和排水要求,道路应有最大纵坡和最小纵坡的限制。坡长限制应有利于行车平顺,尽量减少纵断面上的转坡点和设置大半径的竖曲线,坡长应注意做到:缓坡宜长、陡坡宜短。
99.297
197.3600
JD2
K1+283.727
14°34′24.1″(Z)
400
70
98.98
197.1766
表2-2平曲线要素汇总
交点号
曲线位置
第一缓和曲线起点
第一缓和曲线终点
曲线中点
第二缓和曲线起点
极限最小半径
②一般最小半径
平面线形中一般非不得已时不使用极限半径,因此《规范》规定了一般最小半径。
不设超高最小半径
当圆曲线半径大于一定数值时,可以不设超高,允许设置与直线路段相同的路拱横坡。圆曲线半径要求如表2.21所示
表2.2 圆曲线半径要求
设计速度(km/h)
80
一般最小半径 (m)
400
极限最小半径 (m)
路拱的型式应按道路等级、性质及道路宽度,采用直线横坡或方程式不同的路拱(横坡)曲线。
高填深挖路段需设挡土墙等防护工程外,应按规定计算或参照标准图设计。
3设计图纸及计算说明部分
3.1平面线要素计算
<1> JD1处的桩号为K1+070.420,转角18°14′34.7″,取R=400m。
(1)缓和曲线长度Ls
(2)圆曲线内移植P
(3)总切线长
(4)曲线总长度
满足设计规范的要求。
(5)五个基本桩号的确定如图2-2。
图2-2
图中: T—切线长,Ls—缓和曲线长,R—圆曲线半径,a—转角,ZH—直线与缓和曲线的交点,HY—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的交点,QZ—圆曲线中点,YH—圆曲线和缓和曲线的交点,HZ—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的交点。
山区路线依行经地区的地貌地质和地形特征,可能有越岭线、山坡线、沿溪线和山脊线,此时可根据地形图研究可能的路线布局型式。
山区公路的选线一段应按:
(1) 全面布局;
(2) 逐段安排路线;
(3) 具体定线三个步骤进行。
一条公路因地形地貌的不同,应分段选用不同的道路线型式,互相接通。
2.6道路平面设计
根据小比例尺等高线地形图所确定的路线方案,即可在较大比例尺的等高线地形图上进行详细的精确定线,此时可按交角点的偏角,结合地形地物确定平曲线半径及其要素,鉴于时间所限,平面设计长度可取1公里。
2.4.4平曲线最小长度
公路的平曲线一般情况下应具有设置缓和曲线(或超高,加宽缓和段)和一段圆曲线的长度;平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不应小于2倍的缓和曲线的长度。由缓和曲线和圆曲线组成的平曲线,其平曲线的长度不应短于9s的行驶距离,由缓和曲线组成的平曲线要求其长度不短于6s的行驶距离。平曲线内圆曲线的长度一般不应短于车辆在3s内的行驶距离。
表2.1道路技术指标
平曲线个数(个)
2
平曲线最小半径(米/个)
400
直线最大长(米)
971.124
变坡点个数(个)
2
最大纵坡(%)
1.02
最短坡长(米/处)
111.379
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米/处)
13600
2.3 控制要素
(1)道勘:二级
(2)设计车服务车速:80km/h。
2.4平面设计技术指标
2.4.1圆曲线最小半径
(4)整体式路基分为分离式路基或分离式路基汇合为整体式路基时,其中间带的宽度增宽或减窄时,应设置过渡段。其过渡段以设置在圆曲线半径较大的路段为宜。
按照平纵断面的设计,可取其中l公里左右做横断面设计,该段范围内所有桩号的横断面地面线,除规定的路基路面宽度外应照各桩断面的地形质情况确定边坡度、边沟形状尺寸,绘出横断面的设计线(即“戴帽子”),绘出各桩号的横断面图。
《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 D20-2006)。
1.5路线起讫点
比例尺:1:2000;公路等级:二级;起点桩号K0+000,坐标终点桩号K1+615.084坐标起点高程:129.554米 终点高程:138.0米。
2 设计参数
2.1 道路等级的确定
根据所给资料,参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以下简称《标准》)、《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以下简称《路线规范》)确定路线的设计等级,本路段按2级公路技术标准勘察、设计。设计车速为80km/h,路基单幅双车道,宽10米。设计使用年限10年。
平曲线的最小长度:16.263m
平曲线中圆曲线的最小长度取:57.176m
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6V(480m)为宜,同向平曲线间插直线长度应大于2V(160m)为宜。
2.4.5缓和曲线技术要求
缓和曲线的最小长度一般应满足以下几方面:
(1)离心加速度变化率不过大;
(2)制超高附加纵坡不过陡;
故有QZ桩号算出JD桩号为QZ+D/2=K1+283.335+0.783/2=K1+283.727,为原曲线的JD的桩号符合,故验算无误。
平曲线要素汇总表
表2-1平曲线要素汇总
交点号
交点桩号
转角值
曲线要素值
半径
缓和曲线长度
切线长度
曲线长度
JD1
K1+070.420
18°14′34.7″(Y)
400
70(3)制行驶时间ຫໍສະໝຸດ 过短;(4)符合视觉要求;
因此,《规范》规定:丘陵地区二级公路缓和曲线最小长度为40m.。一般情况下,在直线与圆曲线之间,当圆曲线半径大于或等于不设超高圆曲线最小半径时,可不设缓和曲线。
2.5 路线方案的拟定与比较
根据给定的等高线地形图,采用纸上定线的方法研究路线的可能方案,并经过比较论证确定最后路线方案。
纵断面设计线拟定前,应先确定标高控制点(如桥涵标高、最小填土高度、最大挖方深度、交叉口标高等)。对于山区公路横断面依据地面线试定合宜的填挖高度,试定拉坡,然后按照“标准”规定确定纵坡度及其长度,并拟定竖曲线。
纵断面设计长度与平面设计的长度相同。
2.8道路横断面设计
道路横断面设计的基本要求:
(1)公路横断面设计应最大限度地降低路堤高度,减小对沿线生态的影响,保护环境,使公路融入自然。条件受限制不得已而出现高填、深挖时,应同架桥、建隧、分离式路基等方案进行论证比选。
(1)、在道路设计的各个阶段,应运用各种先进手段对路线方案作深入、细致的研究,在多方案论证、比选的基础上,选定最优路线方案。
(2)、路线设计应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迅速的前提下,做到工程量小、造价低、运营费用省、效益好,并有利于施工和养护。在工程量增加不大时,应尽可能的采用较高的技术指标。不轻易采用极限指标,也不应为了采用较高指标而使得工程量过分增大。
400
不设超高
路拱<%0.2
600
最小半径(m)
路拱>%0.2
800
2.4.2圆曲线最大半径
选用圆曲线半径时,在地形条件允许的条件下,应尽量采用大半径曲线,使行车舒适,但半径过大,对施工和测设不利,所以圆曲线半径不可大于100米。
2.4.3圆曲线半径的选用
在设计公路平面线形时,根据沿线地形情况,尽量采用了不需设超高的大半径曲线,最大半径为800米,极限最小半径及一般最小半径均未采用。
计算过程如下所示:
JD K1+070.420
- T 63.30
ZH K1+041.124
+ LS70
HY K1+098.484
+ (L-2LS) 144.412
YH K1+168.484
+ LS100
HZK1+168.484
- L/2 172.206
QZK1+069.804
超距D=2T-L=2×99.297-197.36=1.234
(2)路基断面布设应结合沿线地面横坡、自然条件、工程地质条件等进行设计。自然横坡较缓时,以整体式路基断面为宜。横坡较陡、工程地质复杂时,高速公路宜采用分离式路基断面。
(3)整体式路基的中间带宽度宜保持等值。当中间带的宽度增减时,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以设在回旋线范围内为宜,长度应与回旋线长度相等。条件受限制时,过渡段的渐变率不应大于1/100。
2.2 公路技术标准的确定
本路段按二级公路标准测设,设计车速80km/h,测设中在满足《公路路线设计规范》及在不增加工程造价的前提下,充分考虑了平、纵、横三方面的优化组合设计,力求平面线型流畅,纵坡均衡,横断面合理,以达到视觉和心理上的舒展。 路线测设里程全长1615.084米,主要技术指标采用情况如表2.1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