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讲课教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蛋白酶产生菌的筛选
组别:第*组
班级:生工**班
组员:***
指导老师:***
一、实验目的
学习从自然界中分离蛋白酶产生菌
二、实验内容
蛋白酶产生菌的分离
三、实验原理
许多细菌和霉菌产生蛋白酶,细菌中的芽孢杆菌是最常见的蛋白酶产生菌。本实验将土壤样品悬液加热处理,杀死非芽孢细菌及其他微生物后进行划线分离得到芽孢杆菌,将其接种到奶粉培养平板并进行培养,根据奶粉平板的水解圈做初筛。将初筛的蛋白酶产生菌接入产酶培养基振荡培养,测定蛋白酶的活力,最终得到产蛋白酶的芽孢杆菌。也可直接将细菌接种到奶粉培养平板进行培养,分离筛选其他蛋白酶产生菌。
四、实验材料和用具
1.材料:土壤样品
2.试剂: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及平板、奶粉培养基平板、45mL
无菌水(带玻璃珠)、芽孢染色液、
3.仪器及用具:紫外分光光度计、显微镜、恒温水浴锅、摇
床、酒精灯、接种针、游标卡尺、无菌移液
管、无菌试管、量筒、容量瓶、漏斗、试剂
瓶、漏斗、载玻片、滤纸、擦镜纸。
五、操作步骤
(一)配制所需培养基
按照以下配方配制所需的培养基
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牛肉膏 0.5g,蛋白胨 1g,NaCl 0.5g,
琼脂 1.5~2.0g,水 100ml,pH 7.2
配制200mL
奶粉培养基:牛肉膏 0.5g,蛋白胨 1g,NaCl 0.5g,
琼脂 2.0g,水 100ml,pH 7.0~7.2
脱脂奶粉 3g,配制200mL
(二)分离
1.采集土壤样品,用无菌水植被1:10土壤悬液。
2.取1:10土壤悬液5 mL,注入已灭过菌的试管中,将此试
管放入75~80℃水浴中热处理10min以杀死非芽孢细菌。
3.取加热处理过的土壤悬液100~200μL,涂布接种到牛肉
膏蛋白胨培养平板,后将平板倒置,于30~32℃下培养24~48h.
4.对长出的单菌落进行编号,选择表面干燥、粗糙、不透明
的菌落,挑取少许菌苔涂片,做芽孢染色,判断是否为芽孢杆菌。
(三)筛选
1、从判定为芽孢杆菌的菌落处,分别挑取少许菌苔,先接种奶粉斜面培养基,再转接奶粉培养基平板上,30~32℃下培养24~48h。
2、选择水解圈直径与菌落直径比值大的菌,接入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30-32℃振荡培养48小时,将发酵液过滤或离心,取清夜检测蛋白酶活力进行复筛。
六、实验结果:
相关图片:
(2)菌株的分离
根据菌落大小、形状、表面光泽、隆起程度、透明程度、边缘性
状和菌落颜色的差别,最终从培养基上筛选出23个菌落。
(3)将分离到的菌株分别接种到含脱脂奶粉的培养基上,置于32℃培养60h,于室温下观察是否产生细胞外蛋白酶,分解培养
基中的脱脂牛奶,进而产生肉眼可见的水解透明圈。结果表明,
在接种的23株菌落中,共有18株产生胞外蛋白酶分解脱脂牛奶,形成肉眼可见的透明圈。从中筛选出9株水解圈与菌落直径比值
较大的菌株。如下表:
菌株编
号 1 2 3 4 5 6 7 8 9 比值++ ++ + ++ ++ + + + + 说明:“+”表示:水解圈与菌落直径比值约为3:1,“++”表示:
水解圈与菌落直径大于3:1.。
六、结果分析
在奶粉培养基平板上,蛋白质被孢芽杆菌产生的蛋白酶水解,形成透明圈(见实验相关图片)。不同种类的微生物产生的蛋
白酶的种类和活力各不相同,起对奶粉中蛋白质的水解能力各不
相同,所形成的水解圈与菌落大小比值故而不同,因而根据其比
值可初步断定其对奶粉中蛋白质的水解能力。
组员签字:实验室认可的历史背景、现状、目的和意义
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施昌彦
在JJF1001-2011《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中,“实验室认可”定义为“对校准和检测实验室有能力进行特定类型校准和检测所做的一种正式承认”。在GB/T
27011-2005《合格评定认可机构通用要求》中,“认可”定义为“正式表明合格评定机构具备实施特定合格评定工作的能力的第三方证明“。认可的对象是合格评定机构,包括校准和检测实验室;认可的目的在于向公众证明其特定能力;认可机构则是第三方即权威或获授权的组织。
一、历史背景
19世纪伴随标志着工业革命的蒸汽机的发明和电的发现,加上现代标准化的诞生,形成了工业化大生产,使市场经济逐步发育并日趋成熟。然而,随之带来的诸如锅炉爆炸、电器失火等大量财毁人亡的事故,给社会造成不安、给公众带来痛苦、也给保险商带来巨额损失。人们意识到来自产品提供方(第一方)的自我评价和产品接收方(第二方)的验收评价,因其出于自身利益考虑而变得愈来愈不可信。所以,公众强烈呼吁由
独立于产销双方并不受双方经济利益支配和影响的第三方,用科学、独立、公正的方法对市场上流通的,特别是涉及安全、健康的产品性能进行评价与监督。
当时实际上有两种办法:一是等待政府立法,即定规矩、建机构后实施;二是由民间(主要是保险商们)集资组建检测实验室,即先行动起来,促使政府立法和规范。多数工业化国家选择的是后者,即第三方检测、检验、认证等合格评定活动首先从民间为适应市场需求而自发产生。诸如美国保险商实验室(UL)、德国技术监督协会(TUV)等就是这样应运而生的,他们均始于锅炉、电器、防火材料等检验,现多已成为国际著名检验、认证集团。1903年英国政府授权英国标准协会(BSI)以BS为依据对铁轨进行合格认证,并在合格的铁轨上打上BSI风筝标志(认证标志),开创了政府直接管理和组织认证的先河。由此,第三方的测量、评价、认证和合格评定,从单纯民间转变成政府立法管理和民间共同参与的活动。
合格评定是对产品、过程、体系、人员或机构有关规定要求得到满足的证实。工业化生产使商品交换的形式从简单的供需见面、以货易货,走向供需双方不直接见面即能成交的商业网络形式,从而促进了合格评定的发展。上世纪70年代关贸总协定(GATT)决议在世界范围内签订“贸易技术壁垒协议(TBT)”,生效于1980年元旦的该协议规定了技术法规、标准和认证制度。由GATT改组成立的世贸组织(WTO)所使用的1994版的TBT,将“认证制度”一词更改为“合格评定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