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女性意识
浅析丁玲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丁玲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以《莎菲女士的日记》和《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例摘要:经过“五四”精神洗礼的女作家丁玲通过对女性生存境遇,心路历程和认识追求的书写,发出“心理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的声音。
文章以丁玲的两部作品为例,来浅析其中所包含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女性意识;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自阶级社会以来,女性就沦为父权社会的牺牲品,“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宗法制将女性归诫成无思想的机器,从思想、伦理道德、身体等沦为男性的附庸。
经过“五四”精神洗礼的女作家丁玲通过对女性生存境遇,心路历程和认识追求的书写,发出“心理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的声音。
在此,笔者以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和《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例,阐述了作为开一代先锋的女性主义作家丁玲,是怎样抛开了历史、社会给女性身上实价的重负,在时代的漩涡里表现女性意识的。
“女性意识是女性对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
”女性和男性的性别差异, “奠定了女性作为独特的文化群体的类的本质, 而这一本质又是女性作为一个相异于男性的性别主体的历史性出场所必须的”。
性别差异性决定了女性对人生、爱情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一、《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莎菲女士的日记》以“日记”的方式,潜入人物内心世界的底部,用躁动而紊乱的,自述、自剖、自白、自辩相杂糅的语调和句式。
表达人物无名的反叛,情绪和苦闷心理。
《日记》中的“我”(主人公莎菲)被摆到了一个对周围的事物具有评判之权的中心位置上,“我”的笑、哭、喜、怒,成了小说叙述的焦点,衡量事物价值的尺度。
在这种叙事格局中,女性的观点和立场贯穿了小说的始终。
1.大胆的“性爱”意识众所周知,性爱意识是女性意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正是几千年来父权制文化所竭力压抑的对象。
性爱,在道家,是滋养补阴的养生之道;在儒家,是传宗接代之手段,都是指男人而言,女性,只是男人养生货传宗接代的工具罢了。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丁玲是20世纪中国著名的女作家,她的文学作品中深刻展现了女性意识。
她的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对于女性解放运动和社会变革做出了积极贡献。
本文将从丁玲的文学作品中探究女性意识的表现,以期更好地了解她对女性问题的思考和关切。
丁玲的文学作品中展现了女性的自我意识和对被动现状的反抗。
在她的小说《“三八”节有感》中,描写了一个被剥削和压迫的农村妇女,她们因为贫困和封建观念的束缚而无法摆脱压迫。
在小说结尾处,女性主人公开始意识到自己应该为自己争取权利,表现出了强烈的自我价值感和解放欲望。
她们逐渐形成了一定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认同,这是丁玲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一大特点。
丁玲的作品中呈现了女性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家庭生活的挣扎。
在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女主人公阿儿图像就是一个典型的家庭妇女形象,她对自己的生活感到不满,并且渴望能够有自己的人生和追求。
她在男权社会中饱受压迫,渴望得到解放,这种对家庭生活的挣扎和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在丁玲的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呈现。
丁玲的作品中还展现了女性间的团结和互助。
在小说《赤地之恋》中,女性主人公们在共同的命运压迫下展现出了团结和互助的形象。
她们共同抵抗男权社会的压迫和封建观念的束缚,不断追求自己的解放和幸福。
通过这些形象的塑造,丁玲展现了女性间的团结和互助精神,体现了女性在面对压迫时的积极态度和解放欲望。
丁玲的文学作品中还呈现了女性对爱情和婚姻的思考和挣扎。
在她的小说《怎样写外交公文》中,女主人公对自己的婚姻生活感到不满,并且开始思考自己应该如何优雅地走出这段婚姻。
她对爱情的向往和对婚姻的挣扎在作品中得到了深刻的展现,体现了女性对爱情和婚姻的思考和觉悟。
丁玲早期小说的女性意识
丁玲早期小说的女性意识摘要:丁玲是中国现代女性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在她早期主要以新型现代女性为主人公的小说作品里,蕴含了追求个性独立,与男权社会进行积极抗争的女性形象,表现了中国新女性所特有的情感世界和生存环境,同时她敢于打破男权社会的束缚,勇敢地写出了女性审视下的男性形象,洋溢着鲜明而浓厚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丁玲,女性意识,女性形象、男性形象在中国现代作家中,丁玲是一个值得我们关注的女性作家。
她以独特的心理和目光关注着女性的成长,她力图冲破男权传统思想对女性的束缚, 其作品是中国现代女性对自我价值的探索之路。
她早期的小说,给人留下十分深刻的印象,如:《梦珂》、《莎菲女士的日记》、《暑假中》、《庆云里中的一间小房里》、《岁暮》、《小火轮上》、《阿毛姑娘》、《韦护》《一九三0春上海》等。
她以细腻而又大胆热烈的笔触,展现了新女性的自我觉醒之路,径直表现郁闷氛围中青年女性的痛苦挣扎过程,塑造出一系列深刻而又经典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迥然不同于男权社会下的男性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是强烈而鲜明的女性意识,是真正的“本色女性写真”。
她用女性所独有的心理和笔触,创作了真正意义的女性小说。
一、新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传统中,男女地位是不平等的,男性历来是作为社会的中心,他们拥有主动权和创造权。
中国传统女性往往是被动和懦弱的,丧失了自由说话的权利和能力,成为沉默、压抑自我意识的女子。
在“五四”新文化运动时,反封建成为主流思想,中国女性有幸获得了“人”的地位,得到了初步的解放。
然而,她们还未真正解放,因为她们没有从性别角色的层面来认识和体现自身的价值。
丁玲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她以独到的眼光,透视中国女性的在男权社会下的生存环境,敏锐地看到中国女性在男女两性之间遭遇了极大的不平等。
因此,丁玲从女性的视角去透射、观察男性,把男性作为女性文化所观照的对象,以一种“女性自我角色的确认”颠覆了传统的男性形象,凸显新知识女性的叛逆性格和对自我存在价值的正确认识。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备受尊重和关注的一位女性作家,她的文学作品深刻地反映了当时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特别是她对女性意识的深刻观察和描绘,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通过对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进行探究,探讨她作品中对女性的关注和探讨,以及这种关注如何呈现在她的作品中。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多样而丰富。
她的小说中塑造了各种各样的女性形象,从家庭主妇到知识分子,从农村妇女到都市白领,都在她的作品中有所体现。
她通过塑造这些女性形象,展示了不同社会背景和生活境遇下女性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同时也揭示了她对不同类型女性生活的深刻观察和洞察。
丁玲对女性的关注和呈现渗透在她的作品中的方方面面。
她以细腻入微的笔触,描绘了女性在封建礼教和现代社会中所承受的压力和困境。
比如在《田野》中,她刻画了一个来自农村的女性的生活,用现实主义的手法展现了她在封建社会下的困境和挣扎。
而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则展现了女性在革命时期的坚强和勇敢。
丁玲通过对这些女性形象的塑造和故事的叙述,让读者深刻感受到了她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呈现。
丁玲在她的作品中对女性意识的探讨也表现出了一种思想解放和女性解放的倡导。
在她的小说中,女性不再是被动的附属品,而是有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在家庭和社会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她在作品中描绘了许多有思想、有情感的女性形象,她们为自己的命运奋斗,为社会的进步贡献力量。
她通过这些形象,表达了对女性解放的渴望和呼吁,呼吁女性要有自己的追求和价值,要争取自己的权利和地位。
丁玲的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不仅仅是对女性形象的描绘和呈现,更是对女性命运和社会地位的思考和关注。
她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观察力,揭示了女性在不同社会背景下的生存状态和内心世界,同时也呼吁女性要有自己的价值和追求。
她的作品不仅仅是文学作品,更是对女性命运和社会进步的呼唤和探讨。
希望通过对她的作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能够更好地认识和关注当下女性的生存状态和挑战,为女性的解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浅谈丁玲作品中的女性主义
浅谈丁玲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摘要:丁玲是一位在五四时期成长起来的现代女性作家,在她的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赋予女性叛逆的性格及反抗精神,以此展现出女性追求人格尊严、个性独立,与封建传统社会抗争的意思,进而表现出鲜明的女性主义倾向。
在欣赏丁玲文学作品时,通过对女性主义进行鉴赏,可以让我们更加深刻的体会丁玲作品的价值。
关键词:丁玲;文学作品;女性主义前言丁玲是著名的现代知名作家,其创作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学作品,在她的文学作品中,有很多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因此,丁玲的作品也被称为是女性文学,丁玲在文学作品中,通过细腻的写作方式,将女性意识的苏醒形象的展现到了读者面前,让读者可以更好的感受到女性坚强的一面。
1.丁玲作品中的女性主义意识表现特点丁玲在写作的时候会通过女性意识觉醒来突出女性自身美,所以她的作品中女性角色都会对自身的价值进行强烈的追求。
不管是深陷苦海的贞贞还是莎菲,她们都是追求自身价值和独立的典型形象。
丁玲笔下女性的个性为豪爽浪漫,通过这种个性形象的展现她们的精神面貌和灵魂,并且丁玲小说中的人物主要是出于同社会环境相冲突的立场中或是对立的立场中,这种强烈的对比能使得女性人物追求个性解放的思想得到有效诉讼。
丁玲在小说中充分的展现女性的毁灭和挣扎等,在作品中一气呵成那些女性遭遇的苦难以及沉浮等,如,陈老太太苏醒的民族意识、贞贞对传统禁锢思想的挣扎和黑妮转向另外一个阶级立场等,她们的举措均表明女性在备受摧残中坚持的尊严和坚韧的挣扎品质,绝对不是像祥林嫂那样麻木的生活下去,不敢同境遇和传统思想相抗争。
丁玲在小说中创造的女性主要是对她们情感历程的描述,写作的方式为虚写或者是通过人物潜意识心潮起伏,通过这一方式将人们的情感心态进行很好的反映,虽然这种方法表现的较为含蓄,但是很强烈。
剖析传统文化背景下人物心理状况为丁玲创作的切入点,写作的时候通过她自身独特的语言和视野等深切思考女性生命,并用自己的笔让世人知道女性生存状态,使得女性原本的生命状况得到充分还原。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中的一位杰出女作家,她的文学作品以真实、生动的笔触描绘了人民的生活状况,尤其是对于女性角色的描写尤为深刻。
在她的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得到了重要的体现和探究,在她的笔下,女性形象逐渐展现出自信、勇敢、坚韧等特质,下面就对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进行一番探究。
一、自我意识的觉醒
在丁玲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开始表现出了反抗意识的觉醒。
在《湘行散记》中,大妈和湘妹两个女性角色都具有强烈的反抗意识。
尤其是湘妹,她不仅愤怒地指责大妈,更是通过自己的人生经历和体验得到了一种深刻的思考。
这种反抗意识的觉醒不仅是对于对抗性别歧视和压迫的反抗,还有对于各种不公平和不公正现象的反抗,这为女性的进步和自我解放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丁玲的文学作品中,女性开始表现出了团结意识的觉醒。
在她的作品中,女性之间的团结和互助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在《天堂蒜薹之歌》中,女性之间的团结协作为其母亲摆脱钱东洋的骚扰提供了极大的帮助。
在《故乡》中,基瑶和小智两个女性角色在互相帮助和支持下克服了各种困难,最终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这种女性间的团结意识和互助也为女性的自我解放和进步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浅析丁玲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浅析丁玲短篇小说中的女性意识――以《莎菲女士的日记》和《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例摘要:经过“五四”精神洗礼的女作家丁玲通过对女性生存境遇,心路历程和认识追求的书写,发出“心理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的声音。
文章以丁玲的两部作品为例,来浅析其中所包含的女性意识。
关键词:女性意识;丁玲;《莎菲女士的日记》、《我在霞村的时候》自阶级社会以来,女性就沦为父权社会的牺牲品,“男尊女卑”、“三从四德”、宗法制将女性归诫成无思想的机器,从思想、伦理道德、身体等沦为男性的附庸。
经过“五四”精神洗礼的女作家丁玲通过对女性生存境遇,心路历程和认识追求的书写,发出“心理上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叛逆的绝叫者”的声音。
在此,笔者以丁玲的《莎菲女士的日记》和《我在霞村的时候》为例,阐述了作为开一代先锋的女性主义作家丁玲,是怎样抛开了历史、社会给女性身上实价的重负,在时代的漩涡里表现女性意识的。
“女性意识是女性对自己作为人的价值的体验和醒悟。
”女性和男性的性别差异,“奠定了女性作为独特的文化群体的类的本质, 而这一本质又是女性作为一个相异于男性的性别主体的历史性出场所必须的”。
性别差异性决定了女性对人生、爱情有自己独特的思考。
一、《莎菲女士的日记》中体现出的女性意识《莎菲女士的日记》以“日记”的方式,潜入人物内心世界的底部,用躁动而紊乱的,自述、自剖、自白、自辩相杂糅的语调和句式。
表达人物无名的反叛,情绪和苦闷心理。
《日记》中的“我”(主人公莎菲)被摆到了一个对周围的事物具有评判之权的中心位置上,“我”的笑、哭、喜、怒,成了小说叙述的焦点,衡量事物价值的尺度。
在这种叙事格局中,女性的观点和立场贯穿了小说的始终。
1. 大胆的“性爱”意识众所周知,性爱意识是女性意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正是几千年来父权制文化所竭力压抑的对象。
性爱,在道家,是滋养补阴的养生之道;在儒家,是传宗接代之手段,都是指男人而言,女性,只是男人养生货传宗接代的工具罢了。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作家,她以其对于女性命运的关注和对于女性意识的探索而著称。
丁玲的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她以深刻的洞察力和敏锐的笔触描绘了当时女性的内心世界和遭遇,展现了她对于女性解放和自由的追求。
本文将对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进行探究,分析其中的主要特点和意义。
丁玲的作品中展现了女性在传统社会中所承受的压迫和束缚。
在她的小说中,经常可以看到女性被传统的封建观念所束缚,她们背负着种种的社会压力和家庭责任,缺乏自由和独立。
在《狂人日记》中,女主人公对于传统的婚姻观念和家庭的束缚感到无法忍受,她的内心被压抑和扭曲,最终导致了她的精神崩溃。
这种描绘表达了丁玲对于女性在传统社会中所遭受的压迫和剥削的深刻认识,她希望通过文学作品来呼吁对于女性地位的反思和解放。
丁玲的作品中呈现了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和解放。
在她的小说中,女性角色逐渐从被动的受害者转变为主动的追求者,她们开始意识到自己的权利和尊严,勇敢地追求自己的人生目标。
《记梅花》中的女主人公梅花,在传统的封建社会背景下,她敢于追求自己的爱情和婚姻,最终赢得了自己的幸福。
这种表现展现了丁玲对于女性自我意识觉醒和解放的积极态度,她希望女性能够通过自我觉醒和努力,改变自己的命运,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丁玲的作品中体现了女性对于社会现实的深刻认识和批判。
在她的小说中,通过女性角色的生活遭遇和内心独白,展现了社会现实中女性所面临的各种困境和不公。
她揭露了封建社会对于女性的种种歧视和压迫,同时也批判了现代社会中对于女性地位和权利的忽视和漠视。
在《三八节有感》中,丁玲直言不讳地指出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较低,被边缘化和忽视,呼吁女性应当团结起来争取自己的权益。
这种批判现实和呼吁改变的表达,表现了丁玲对于社会现实的敏锐观察和深刻认识,展现了她对于女性解放和平等的坚定立场。
丁玲的作品中抒发了对于女性命运的深刻关怀和热爱。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她的文学作品以“女性”为题材,探讨了女性的境遇、性别意识以及社会地位,展现了丰富的女性形象和意识。
本文旨在探讨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明确她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表现形式和主题内涵。
在丁玲的文学作品中,女性的境遇往往是困境。
在《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丁玲描绘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遭遇,她们不仅要承受来自男性的压迫和霸凌,还要面对家庭和社会的种种不公。
而在《赵一曼》中,丁玲则以一个女性的视角,揭示了战争带给女性的痛苦和无奈。
这些作品中的女性形象,反映了丁玲关注社会现实、关心弱势群体的情怀,展现出她对女性境遇的深刻洞察和关怀之情。
在丁玲的作品中,对于女性的性别意识得到了深刻的探讨。
在《水》中,丁玲通过女性的视角,揭示了女性对于性的渴望和对于性别认同的思考,她通过女主人公对于性的感悟,展现了女性对于性别角色的反思与认知。
而在《闲话赠予诗人朋友》中,丁玲则以女性作为文学创造者的身份,探讨了女性在文学领域中的地位和存在感,呼吁女性应当争取自己的文学权益,展现了女性担当和自立自强的形象。
这些作品中,丁玲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女性对于性别的思考和认知,展现了她对于女性性别意识的关注和反思。
丁玲的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是一个重要的主题,她以女性为切入点,展现了女性在封建社会和现代社会中的境遇,同时深刻探讨了女性的性别意识和自我意识的追求。
通过对丁玲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探究,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到丁玲对于女性境遇的关注和思考,还可以从中感受到她对于女性自我解放和自我成长的呼吁与探索。
丁玲的作品中所展现的女性意识,不仅具有现实的启示意义,同时也具有深远的文化和社会价值,是我们在当下社会需要深入思考和反思的问题。
论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
论丁玲早期小说中的女性意识摘要:丁玲经受了“五四”落潮期的痛苦之后登上了文坛,其作品一开始就浸透着强烈的时代意识,从梦苛、莎菲,到丽嘉、美琳,她用闪耀着个性光辉的作品,为读者揭示了中国女性在觉醒时的种种复杂而丰富的内心世界,写出了具有历史感和时代感的女性精神性格。
关键词:丁玲早期女性意识孤独彷徨苦闷个性解放女性文学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朵奇葩,凭借着其独特的气质在文坛上熠熠光彩。
提到女性文学,不可避免地要点出女性意识,即女性对自身存在的特殊性的探秘,它观察到的不再是男性眼中的女性,而是女性眼中的自己。
它既是女性对男性经验的一种积极有效的否定,也是女性的一种自我反思和自我批判。
一、丁玲早期作品的主题从1927年到20世纪30年代初参加左联是丁玲创作的早期,在这一时期她为我们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其中对知识女性的刻画尤为出色,涌现出一批“心灵上负着时代苦闷和创伤的青年女性的绝叫者”[1]。
丁玲早期作品从个性解放的角度出发,同时深感中国妇女千百年来的受压抑和这种压抑的实际不可征服,因而其笔下的女性主要表现出一种偏执的女性优势心理,一种盲目反叛社会、反叛生活、反叛男性的情绪。
莎菲、梦珂等都是丁玲这种心理情绪支配下的人物,她们挣扎在乏味的生活里,想争得生活的支配权,不承认自己比男人低下,深感社会对女子的不公平——欺凌和歧视及女子自身奋斗的孤身无援,满含着倔强,与强大的黑暗势力相抗争。
所以她们不仅鄙视虚伪的社会,也鄙视怯懦的男性,鄙视一切旧有的价值观念。
从《梦珂》、《暑假中》等作品来看,其小说主人公主要是一批“五四”退潮期的女性,她们缺乏正确的思想引导、否定和怀疑着畸形的社会,对传统的价值观念感到失望,内心世界扭曲,对自己的生存充满危机感。
同时,现代都市并没有给个性觉醒后的这些“莎菲们”提供更为适宜的生存空间,反而是新的无路可走的孤独。
这群女性有一个共同的性格特征,即“叛逆后的孤独”。
正如龙泉明所说,“五四潮退以后,中国现代作家深切地感受到了时代的孤独和痛苦……丁玲早期的作品也勾勒出一个个孤独感伤的心灵世界,从中映现出作家灵魂的痛苦搏斗及其在人生道路上踟蹰徘徊、苦苦探求的身影。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作家之一,她的作品以真实、深刻地揭示和刻画了中国妇女的命运和内心世界而闻名。
在丁玲的作品中,女性意识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本文将探究丁玲文学作品中女性意识的表现和探索。
丁玲的作品中反映出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触动。
在《太太万岁》、《谁是最亲切的人》等作品中,丁玲通过描写女性主人公的内心独白和行为细节,表现出她们对传统封建婚姻制度的不满和对自身权利的追求。
这些女性主人公在经历了婚姻生活的艰辛后逐渐觉醒,开始思考自己的人生和梦想。
她们对自由和独立的渴望逐渐显露出来,她们追求的不仅仅是物质生活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在心灵上获得自由和解放。
这种女性意识的觉醒和触动表现出女性在封建社会中对自身权益的关注和对自由自主生活的向往。
丁玲的作品中反映出女性面临的社会压力和困境。
在《太太万岁》、《顾随意》等作品中,丁玲通过描写女性主人公的家庭生活和婚姻关系,展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所承受的压力和负担。
这些女性主人公常常要忍受丈夫的虐待和家庭的压迫,她们被束缚于传统的角色定位和家庭的琐碎琐事中。
丁玲通过揭示女性在家庭中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呼吁社会对女性权益的尊重和关注,以及对封建家庭制度的反思和改革。
丁玲的作品中展示了女性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在《田家少闲月》、《闪闪的红星》等作品中,丁玲刻画了一些女性主人公的坚强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她们不甘于现状的困苦生活,不满于传统封建女性角色的界限,她们有让自己的声音和梦想被听见的渴望。
她们勇敢地追求自己的梦想,不断前进并获得了一些成功和成就。
这些女性主人公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奋斗,改变了自己的命运,并代表了一部分中国妇女在封建社会中的奋斗和进步。
丁玲的作品中女性意识的探究表现出了女性在封建社会中的觉醒和触动、面临的社会压力和困境以及对梦想的执着追求。
她通过真实、深刻的刻画和描写,展示了中国妇女在封建社会中的艰辛和奋斗,为女性问题的研究和探索提供了有力的文学素材和启示。
丁玲的女性意识与意义
丁玲的女性意识与意义丁玲出生在一个世代为官的封建大家庭中,幼年丧父,孤儿寡母,她和母亲在家中的地位和经历可想而知,母女二人在那个封建的家庭中一直处于被欺凌的处境之中。
丁玲一生最大的幸运是她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同时幸运的她又遇到了一个伟大的时代。
丁玲的母亲无疑是那个时代的伟大女性,她和女儿一起读书,学习知识,接受新的思想,甚至开创了自己的事业,创办了新型学校。
丁玲从小就深受母亲反抗封建礼教,主张妇女独立自强思想的熏陶,她骄傲地称母亲“是一个伟大的母亲”。
创作于上世纪30年代初期的长篇小说《母亲》即以她母亲为原型。
丁玲这种特有的生活经历,以及她母亲对她产生的巨大影响,深深地影响和决定了丁玲的一生。
当“五四”的号角响彻中华大地的时候,丁玲以其独特的精神成为首批被时代所唤醒的女性。
丁玲深深地知道当时中国女性在中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那是一种对于女性的压迫甚至是残害,唤醒中国女性,呼吁妇女解放,维护女性的权利、尊严、人格和地位,成为丁玲在文学上的自觉倾向。
丁玲的作品,有意识地将她这种对于女性解放的思想融入其中,从而塑造了众多生动、真实、鲜明的女性形象。
一、女性写作是中国妇女解放的见证上世纪前期,中国妇女曾经历过一场波澜壮阔、声势浩大的妇女解放运动。
随着社会的发展,“五四”运动引入了众多的西方思潮,从“德先生”和“赛先生”到各种西方思想的引入,同样引起了知识分子对于中国女性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打破封建思想的禁锢,将广大的妇女解放出来的呼声越来越高。
至此,中国开始了漫长而艰难的妇女解放运动。
丁玲作为新时代下的知识女性,自然担负起了这一历史使命。
丁玲是她们的杰出代表。
二、如实写出女性悲剧命运的历史必然性是丁玲女性意识的深刻性与独特性的记录丁玲充分意识到并如实写出了女性悲剧命运的历史必然性。
在男权中心社会里,女性的天空永远都是低矮昏暗的,女性的反抗只能立足于真正的女性独立自主自立自强的立场,将自我命运依附于男性或依附于爱情都无法真正获得女性解放。
晚年丁玲创作中政治意识与女性意识的冲突
沈颖丁玲是在中国以及国际社会上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作家,又是被“左倾”长期迫害的一位女作家。
晚年丁玲指的是在经历“文革”后复出的丁玲,即在1975年出狱以后一直到1986年去世这一段时间的丁玲。
这段期间她仍然坚持着文学创作,但创作风格与以往截然不同。
这段期间在她的作品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政治意识与女性意识的强烈冲突。
她在高调宣扬政治意识的同时,又在一定程度上适当地表达了“左倾”路线给女性同胞的肉体以及精神上所带来的巨大伤害。
本文重点探讨了丁玲在其晚期创作中的政治意识与女性意识之间存在的强烈冲突。
一、政治意识的高扬复出后的丁玲致力于大幅宣扬政治意识,一方面,由于她饱受“左”倾迫害,早已习惯时刻将政治放在第一位,不断表现作为一名党的好同志的高风亮节;另一方面,复出后的丁玲有着迫切想要获得党的认可的强烈期盼,因此,她必须向群众证明自己是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这就导致了她无论是在文学创作中还是在一些公开场合都极力强调“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观点。
复出后的丁玲开始改变创作风格,她极力鼓吹“文艺为政治服务”,把作家政治化,更加坚定地站在革命的立场,坚持革命文学的方向,这在她多次在一些公开场合发表的关于文学创作的观点中可以明确体会到。
1980年丁玲在庐山召开的全国高等学校文艺理论学术讨论会上发言宣称:“创作本身就是政治行动,作家是政治化了的人,有的作家说他可以不要政治,你是个作家,就有志向、就有理想、就有感情,这都不是与政治无关的吧!”与此同时,丁玲还多次向外国作家宣传“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观点。
丁玲在《到群众中去!》一文中指出作家“同时也是一个政治家,他有高度的政治热情,把政治融入他所描写的形象、感情中,使读者觉得这只是文字,但这些吸引人的优美的文字却起到政治上的作用”。
由此可见,丁玲对党的热情和忠心。
她有坚定的政治信念、强烈的政治意识,充分展现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风貌。
但是,复出后的丁玲忽略了当时文艺思想的调整,依旧盲目宣扬“文艺为政治服务”的观点,她的这种文学观是偏激、僵化的,这就使她走了极端路线。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丁玲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一个重要作家,她的作品给了我们很多启发,特别是在女性形象的刻画和女性意识的展现上。
本文将从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这一角度,来分析丁玲如何表现女性的角色,在社会中展现女性的形象,以及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变化。
首先,在丁玲的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中,女性的形象有着丰富的内涵和人性的深度,她们并不局限于传统的家庭角色和生育责任。
小说主人公的母亲邱丽英和农村女工小红都是独立,能够自主生活和工作的女性,她们展现出强烈的个性和自我意识。
在丁玲的描写中,女性不再是传统家庭的影子,而是能够在社会中为自己争取权利和尊重的人。
其次,在丁玲的作品中,女性的自我意识和价值观念的变化也是很突出的。
丁玲的小说《庐山谣》中,女性也不再是被动接受父母和婚姻安排的角色。
小说中的女主角澄澜,可以拒绝逼婚和跟随男子的命运,她通过自身的努力和独立思考,追求自己的梦想和永远的幸福。
通过澄澜的形象,丁玲表现了女性对自己人生的把握和掌控、对自己命运的主动选择和引导、以及对自己未来的希望和信仰。
最后,丁玲的作品不仅展现了女性的自我价值和独立性,也呼吁了女性的权利和尊重。
在丁玲的小说《水浒传》中,女性的形象往往是受到质疑、压迫和歧视的。
丁玲通过这样的描写揭示了传统的封建思想和男女不平等现象的种种弊端和危害。
她呼吁社会应该给予女性更多的关注和支持,让她们能够以自己的方式和意识去生活和改变社会。
总体来说,丁玲的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是多样、丰富和立体的,她们有自己的人格和追求,同时也面临社会的挑战和压力。
丁玲通过细腻的叙述和深刻的语言,展现了女性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形象,以及女性价值观念的日新月异,呼吁读者关注女性权利和尊重女性,让女性追求和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意识。
浅谈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浅谈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08教育学0804010133 李杏【摘要】丁玲作为一位对生活有独到观察和深刻思考的作家,在她的作品中,可以看出这样一条发展线索:由早期短篇小说《莎菲女士的日记》中描写莎菲式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女性的苦闷和追求;到中期的小说如中篇小说《韦护》中为“革命”放弃个人爱情,写走出恋爱的羁绊,投身革命洪流以及后期作品中所反映的共产党领导的民主政权下,几千年延续下来的对于妇女的歧视和偏见依然存在。
【关键词】女性意识苦闷追求【正文】女性意识是指女性作为主体在客观世界中的地位、作用和价值的自觉意识。
它是激发妇女追求独立、自主,发挥主动性、创造性的内在动机。
女性意识再具体地说,是指女性能够自觉地履行自己的使命、社会责任、人生义务,又清醒地知道自身的特点,并以独特的方式参加与社会生活,肯定和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和人生需求。
女性意识将“女”和“女人”统一起来,体现着包含性别又超越性别的价值追求。
作为一位优秀的女作家,丁玲的创作中贯穿了对女性生存价值及其人生道路的探索。
丁玲一直对女性命运给予极大的关注,在她的作品中,塑造了一大批形象的典型,忠实而深入的记录了女性解放这一布满荆棘的路上那些带血的足迹。
像她自己所说的那样:“我自己是女人,我会比别人更懂得女人的缺点,我却更懂得女人的痛苦。
”而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的凸显,也是跟她的个人经历和生活环境密切相关的,同时与她的个性也是息息相关的。
丁玲从小就孤寂、敏感,骨子里藏着感伤的因子。
她孤傲,喜欢默默地观察人;好幻想,思想往往脱离现实;情感炽烈,“不喜欢过于理智”;天真单纯,“太真实太爱在朋友面前裸露自己的精神”;容易冲动,情绪极不稳定。
她曾经狂热地参加过一些政治运动,但由于缺乏对现实的正确认识和承受挫折的耐力,当“五•四”退潮和大革命失败以后,随即“陷入愁苦的深渊”;她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不愿接受任何束缚,既割断了同传统的联系,又远离革命,灵魂无所皈依,生命没有支点,终日沉溺在自我的内心世界中,“销声匿迹,慨叹人生如灰暗的深渊。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探究丁玲是文革前最重要的女性作家之一。
她的文学作品反映了中国女性在革命时期的生活和思想现状。
在她的作品中,女性意识的呈现非常明显,她描绘的女性形象充满了矛盾,同时也充满了强烈的反叛精神。
本文将从《太阳照在桑皮大街》和《水害》两篇小说中,探究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太阳照在桑皮大街》中,女性形象描绘了一个普通人的生活。
主人公星儿是一个文盲妇女,她不懂得读写,靠卖素馒头维持生计。
星儿的丈夫已经去了前线参加革命,她独力抚养着幼女秀兰。
作品中展现了女性对家庭、对人生的思考。
星儿虽然没有受过教育,但她却执着地追求知识,希望自己的女儿能有一条新的道路。
自从曾经的小皇帝被推翻之后,这样的教育机会已经变得可行。
星儿希望能为女儿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让她不被限制在狭小的微末生活中。
她的这种思想火种无论怎样也压不灭。
在小说中,女性形象被塑造得非常具有反叛精神。
虽然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扮演着次要的角色,但她们鲜活的生命力却无法被压抑。
她们意识到自己应该拥有平等的权利,她们坚信自己的重要性,并为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
星儿曾说过:“我起早晚上,一边卖馒头,一边挤奶,可是我不这样作,又能变成什么样呢?我也要天下才能好,岂有以伏尸万里之上为荣的古怪事情?”这句话向人们传达了她意识到的自己追求自由和平等的强烈愿望。
另一方面,丁玲的小说也揭示了女性感情的复杂性。
在《水害》中,女主角小丽的婚姻中存在着极大的不满和矛盾。
小丽是一个年轻漂亮的女子,憧憬着有自己的幸福生活。
但她却被迫嫁给了一个酒馆老板的不称心的儿子。
小丽的丈夫不仅欺骗她,而且还虐待她。
小丽对于自己的困境表现得深感挫败,但她没有放弃,她并没有失去对自己的信心。
在小说结尾中,她宣传并组织人们抗击水害,她的自我价值和强烈的责任感使她成为领袖。
通过这两个角色,可以看到丁玲对女性心理的细腻描绘和对社会现状的触觉。
她的小说中,女性虽然面临各种各样的限制,但她们仍然展现出强大的信念和自主意识。
浅谈丁玲作品中的女性意识及转变
丁玲 自觉探求 女性 解放之 路 ,将对 女性主 义 的新认识 付诸 笔端 ,诠释 出符合 时代 发展潮 流 的具备独 立人 格 的新 型女 性形象 ,更加 深刻 地揭示 了女人 的内心 , 以女 性视角 探索 女性命 运 ,大力推 动 了女性 思想 的解放 。通过 塑造鲜 活 的女性形 象 ,呈现 出 2 0世纪 中国广 大女性 的 内心走 向。 作 品 中 的女 性 形 象分 析 “ 五 四 ”时期 思 想的 冲击 和 大革 命惨 遭 失败 的 黑暗经 验,对 丁玲 的文 学创作 有着深 远 的影响 。丁玲 早期 的文 学 创作 《 梦珂 》《 莎 菲女 士的 日记 》《 阿毛姑 娘 》等 ,塑造 了 批 有美貌 ,有 思想 ,有胆 量 的女性形 象 。鲜 明 的女性 意 识和突 出的个人 主义立场确 立 了丁玲 文学创作 的基本模 式。 丁玲笔 下众多 女性 形象虽 不尽相 同,却也有共性 可循 。
摘 要 :丁玲 是一位 致 力于女 性文 学创 作作 家 ,她 的作 品 由内而外散 发着独 特的 女性意 识和鲜 明的个 人主 义。本 文 着 重从 女性 意识 视角 ,通过 对 《 梦珂 》《 莎 菲女 士 的 日 记 》《 阿毛姑 娘》《 我在 霞村 的时候》 四部作 品 的解 读 , 阐述 女 性 形象 的魅力及 女性 意识 的不 同和 转变 。 关键词:丁玲 ;女性形象;女性意识;转变
新 女性 的 高傲 提供 了精 神 支柱 和 时代 背景 。《 梦 珂 》 中的
主人 公梦珂 ,出生于 没落 的封建 家庭 ,尽管 家道 中落 ,可
自己屈服于现 有的生 活环境 ,纵 观梦珂 的人 生路线 ,退 学 , 离 家 出走,成 为 电影 明 星,简 直堪称 梦珂 式的叛 逆 史。她
一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
丁玲文学作品中的女性意识丁玲是"满带着五四以来时代的烙印的"作家,虽然当时人们还在如火如荼的"革命"中苦苦挣扎,但是丁玲却写出了五四落潮期"个性解放"的幻灭思绪,并且敢于面对很多人都无法直面的敏感区域---性爱领域,她受五四时期郁达夫的浪漫抒情小说影响,表述现代的女性在三十年代社会的人生感受,特别是她们的生活、心理以及情感。
在她早期的创作中塑造的女性形象都充满了独特的女性意识,这种意识是大多数女性长期压抑的后果,她们视女性为独尊的反叛情绪,是一种独特的偏执的甚至是变态的女性优越感,她们不仅反叛生活,反叛男人,还反叛当时那个社会。
除此之外,她的小说充满着爱欲,阴谋以及女性的精神自主,她笔下的部分女性在现实的困境中精神扭曲,她们"性意识"的颠覆与觉醒以及苦于颠覆男权文化的焦虑,这些都在丁玲的笔下有血有肉,如木三分。
一.反叛的个性心理丁玲小说中塑造的女性形象,她们追求个性解放,从<<莎菲女士的日记>>中的莎菲,再到梦珂,最后到阿毛等这些女性,她们无不带着千百年来历史的压抑,还有这种压抑的不可征服性给她们所造成的种种困惑,而正是这种压抑和困惑使她们深感社会的黑暗和自身的孤立无援。
如果她们是那种逆来顺受、安贫乐道的柔弱女子,自然就不会叫嚣,偏偏她们都倔强的要命,不愿屈从黑暗,不甘于自卑,欲争取与男人同等的社会权利,拗着要与整个黑暗势力相抗衡,于是男权和女权两大阵营的决斗便不可避免,以广大妇女为一方和以所有轻视妇女的观念为另一方的交战阵营,形成了妇女与封建伦理的对立,妇女与传统道德的对立,妇女与整个虚伪社会的对立,甚至妇女与男性的对立以及妇女与一切安于"女性地位"心理的对立。
她们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令人深为感动。
比如,梦珂对个人的尊严的维护,莎菲对命运的倔强,阿毛对幸福执着的追求,<<暑假中>>那群小学女教师对无聊生活的烦闷,这些都充分证明着她们的反叛意识和颠覆意识,同时也是作者自己意志的化身和显现。
论丁玲小说的女性意识
031丁玲的一系列作品,如《莎菲女士的日记》《梦珂》等都体现了女性意识,呼唤女性自由平等地位,肯定女性独立自主意识,并且在时代语境下,与革命意识相结合,书写了新时代背景下的女性新面貌。
丁玲是具有独立意识的女性,敢于挣脱时代的枷锁,挣脱封建腐朽的钳制,挣脱男权社会的偏见,从女性的恋爱问题、结婚问题、离婚问题、家庭问题、工作问题、革命问题等方面,用最朴素的话语,表达女性追求平等自由的社会地位的诉求。
需要注意的是,丁玲所表达的不仅是自己的诉求,更是站在女性群体的角度上,为所有女性发声,真心关注到女性的生存状态、生活地位等因素,具有人类文明进步的意识。
如果没有女性意识的觉醒,就不算真正的解放,这只是形式上的一种平等,而不是精神上的平等。
在中国的传统社会,女性处于劣势,政治生存空间几乎没有。
丁玲的创作体现了女性的独立自主意识,促进了女性文学的发展和女性群体的觉醒,冲击了很多封建思想,有利于女性追求平等、独立的社会地位。
一、丁玲小说女性意识的体现(一)肯定女性欲望丁玲通过小说作品,对人的欲望,特别是女性的正常欲求进行了肯定,毫不掩饰地表明主人公的爱、恨、情、仇,更是对正常的生理需求进行大胆肯定,不惧世俗的白眼。
在《莎菲女士的日记》之中,有这样一个情节,主人公对禁欲主义者进行嘲笑,嘲笑他们既“禁欲”又“克制情欲”,这种矛盾之下,他们人格上显得十分矛盾,这实际上也是对封建思想的嘲笑。
(二)追求平等地位《梦珂》中的梦珂对现实地位很不满,她感觉到社会对女性的不尊重和恶意。
在她看透清凌吉士的虚伪庸俗之后,终于不再妥协,选择了反叛。
但是,她的反叛失败了,这个女性的最终结局是“悄悄死去”。
丁玲自谦道:“不过是替少数女同志发了点牢骚”,但实际上,丁玲的创作打破了“女人吸引男人是为了生活”的传统思维,极大地肯定了“男女地位平等”的观念。
(三)独立自主意识独立自主意识是女性意识的一个重要表现。
在封建社会,封建思想观念占主导,对女性的压迫从未减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唐山师范学院本科学年论文题目从黑暗到光明——论丁玲小说对女性解放之路的探索学生康慧慧指导老师刘学云副教授年级12级专接本专业汉语言文学系别中文系唐山师范学院中文系2013年8月目录题目 (1)摘要 (2)正文 (3)一 (4)二 (5)三 (6)注释 (8)参考文献 (8)从黑暗到光明——论丁玲小说对女性解放之路的探索康慧慧摘要作为现代文学史上的优秀女作家,丁玲以其独特的女性视角和细腻灵敏的感受,在她半个世纪的创作中,塑造了许多活跃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女性形象。
这些女性形象富有代表性地展示了中国现代妇女在风云变幻的历史岁月艰难跋涉的身影和她们从黑暗走向光明的心路历程,也展现了作者对女性解放之路的探索。
关键词丁玲女性形象女性解放女性意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丁玲是最同情妇女,关注妇女命运的革命女作家,是在女性解放道路上走得最远也最深入的革命战士。
丁玲的创作起初便表现出强烈的自我觉醒意识和探寻女性生存价值的执著。
在她的作品中,梦珂、莎菲、贞贞、陆萍、杜晚香等一系列自我意识觉醒的新女性形象,从个人解放到大众革命,积极探索女性解放之路。
丁玲一生都以女性的姿态在自己的作品中探寻着中国现代女性的生存、解放、价值问题。
谈起丁玲女性意识的觉醒和对女性命运的关注,就必须结合作者自身的经历和当时的社会背景。
丁玲,原名蒋冰之,出生在一个没落的官僚家庭,幼年丧父。
她和母亲自父亲去世后一直处于被欺凌的境况。
母亲出身书香门第,受新文化影响向往妇女解放,为了女儿,也为了自己,母亲决心冲破封建束缚,带着女儿入常德师范,两人分别在师范班和幼稚班学习。
母亲敢于冲破封建束缚,努力追求光明的精神,给了丁玲很大的影响。
丁玲的第一个老师——母亲,以她的民主主义思想,以她的坚毅和勤奋,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丁玲,使丁玲从小就具有了反封建意识和自我觉醒意识。
是母亲的好朋友向警予。
“除了我母亲以外,那时我最信奉的就是九姨了”[1](指向警予),“她对我的一生的做人,对我的人生观,总是从心底里发生作用,我常常想到她,愿意以这样一位伟大的革命女性为榜样而坚定自己的信念”。
[2]丁玲一生的幸运,是她有一个伟大的母亲,同时又幸运地遇到一个伟大的时代。
20世纪20年代初,“五四”启蒙思想席卷文坛,“破坏一切”,“创造一切”的时代精神与现代“人”的觉醒促成了现代女性意识的萌发,伴随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时代要求,同样也引起了知识分子对于中国女性问题的思考和关注。
打破封建思想禁锢,解放广大妇女的呼声越来越高。
丁玲特殊的生活经历,以及她母亲和向警予对她的影响决定了丁玲的一生。
当“五四”的号角响彻中华大地的时候,丁玲以其独特的经历和意识成为首批被新时代新思潮唤醒的女性。
她深刻体会到当时中国女性在中国社会生活的地位。
那是一种对于女性的压迫,甚至是残害。
所以在丁玲的创作中,唤醒中国女性,呼吁妇女解放,维护女性的权利、尊严、人格和地位成为作者文学上的自觉倾向。
丁玲的作品中有意识地将对女性命运的思考及对女性解放道路的探索融入其中,通过对一系列生动、真实、鲜明形象的塑造探寻妇女解放之路。
沿着梦珂到杜晚香的线索,我们不但可以看到丁玲生平思想和创作道路的轨迹,也可以发现丁玲对现代女性由黑暗走向光明的解放道路探寻的印记。
一、囿于自我痛苦挣扎莎菲是五四运动后追求个性自由和爱情至上的封建礼教叛逆者形象。
她与封建家庭诀别,希望靠自己的努力创造美好的生活。
因为当时正处于大革命的退潮期,大革命的失败击碎了她个性解放的理想和希望。
刚从家庭出走的莎菲找不到生活的目标,她几乎把所以的精力都放在了爱情上面,在爱情上寄寓了生活的全面,希望爱情可以重筑她精神的家园。
她爱上了有着俊美外貌却内心丑陋的南洋客凌吉士,她为他的外表痴迷,在接受了他的爱后却无法战胜自己的理智,绝望幻灭,鄙夷自己。
在灵与肉的矛盾中,她陷入了不能自拔的境地。
打着恋爱至上,追求个性解放的旗帜,莎菲并没有找到自己心满意足的伴侣,也没有得到灵肉合一的爱。
她虽不想做男人的附属品,但在失去爱情,离开凌吉反而在她苦涩的心灵上又划开了一道伤口,使她开始怀疑爱情,甚至怀疑人生的意义。
失去了生活的信心,最后发出了痛苦的绝叫:“悄悄的活下去,悄悄的死去啊!我可怜你,莎菲!”如果说《莎菲女士的日记》的积极性意义在于她在我国新文学史中成功刻画了一个女性的封建礼教的叛逆者、挑战者,那么它的思想局限也是明显的,在令人窒息的灰色角落里,未能给人们指出任何一条出路,主人公莎菲在追求的爱情幻灭后,选择了自我放逐,她宣告了封建礼教的诀别,虽然刺耳、惊世骇俗但终究底气不足。
走出来却不能走下去,莎菲只囿于自己的世界,而没有关心个人之外的广阔世界。
这也是当时那个时代的悲剧,当时的中国唤醒了一些具有新思想的青年人,却还没有为走出来的莎菲们准备好“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的环境。
因此茅盾评论说:“丁玲的沙菲女士是负着时代苦闷的创伤的青年女性的绝叫者。
”[3]所以莎菲在经历了爱情的换灭后“决计搭车南下,在无人认识的地方,浪费我生命的余剩”。
个人思想的局限和社会时代的局限决定了莎菲只能囿于自我,痛苦挣扎,也造成了莎菲的悲剧命运。
《梦珂》是丁玲的处女作,作品中的主人公梦珂,可以说是莎菲的孪生姐妹。
梦珂是一个勇敢追求新生活的青年知识女性,不断追寻自我,追求独立,追逐梦想,可每一次的努力都使她向着失去自我,被物化的境地趋近一步。
在社会的漩涡中,她越挣扎陷得越深,直至最后被社会完全吞噬,堕落到出卖肉体苟且活着的境地。
《自杀日记》中的伊萨,《阿毛姑娘》中的阿毛,《暑假中》的嘉瑛等,这些女性都被时代的的先进意识所唤醒却没能找到人生的出路。
女性意识的早早觉醒使她们在与人生、社会的关系中总找不到自己真正的位置,她们在个人追求的漩涡中不断挣扎,不知道何去何从,最后在黑暗中沉沦。
1927年至1929年丁玲早期创作中的新女性们,在五四新思潮中觉醒,她们义无反顾地反抗与追求,而当时的中国社会并未完全从封建传统意识中转型过来,因此梦珂和莎菲等新女性的自我寻找并没有找到一条出路来,甚至走进了一种病态。
可是说,在这个阶段,丁玲作品中的女性处于一种对自我个体的关注以及解放之路的摸索过程中。
她们拥有浓重的自我中心意识和强烈的个人主义色彩,使她们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所以她们在个人追求幻灭后走向迷茫,在黑暗中痛苦挣扎。
这些莎菲们的幻灭告诉新女性们,个性解放,恋爱自由能够将她们从封建主这个问题不仅困惑着莎菲们,同样也使丁玲茫然。
她与她创造的众多女性人物一样:“自己还在黑暗中,没有找到一条光明的出路。
”因此她无法给她笔下的女性指明正确的方向,这就不免为她早期的作品蒙上一层感伤的情调。
自身的迷茫、困惑促使丁玲进行新的思考,继续探索现代女性解放的道路。
二、冲出樊篱实现自我在历史发展的现阶段,仍处于男性中心文化特定语境的情况下,女性意识的觉醒可能托起女性精神的“飞翔”,又可能导致女性生命的“坠落”。
这一处境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是带有“宿命”意味的,因为女性解放的程度任何时候都势必受制于社会历史发展水平,同步于“人”的解放的程度。
囿于自我,痛苦挣扎的莎菲们的悲剧是那个时代的悲剧,当时的社会发展水平决定了女性解放的畸形发展,她们的结局令人惋惜。
跟随时代的步伐,丁玲意识到单纯的个人解放无法使女性同志摆脱黑暗,找到生命的出路。
在随后的左联和抗战时期,丁玲积极投入生活,继续创作,把个人解放融入社会解放的大众革命中,继续探寻女性解放之路。
小说《韦护》以五卅运动前的社会现实为背景,描写了小知识女性丽嘉与革命者韦护的恋爱和冲突。
丽嘉也有着莎菲似的小资产阶级特质,在韦护觉得恋爱妨碍了自己的革命工作而烦恼矛盾时,他想忍痛割爱离开丽嘉走向社会,这时丽嘉一度陷入悲哀、虚无的情绪。
但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她终于从痛苦中振作起来。
“好好的做出点事情”,“作为探索人生路上的新起点”。
虽然丽嘉身上也还有莎菲的影子,但在爱情幻灭之际,她并没有像莎菲一样沉浸在个人的绝望之中,而是倾向于要将自己的生命与时代前进的步伐融为一体。
《我在霞村的时候》是丁玲抗战时期的作品,主人公贞贞是一个天真漂亮的少女,但不幸的是,在战争贞贞失去了贞洁,成为日军随军妓女,饱受凌辱。
在身心受到极大摧残的情况下,她仍然忍辱负重,利用特殊条件给游击队送情报。
最后身患疾病离开日军返回家乡,却遭到有着封建思想的村民的鄙夷和嫌弃。
人民不痛恨日本人的暴行,也不念她带病冒险给游击队送情报,却指责她“不干净”,“比破鞋还不如”。
村里的一些妇女甚至从贞贞受辱而看出自己的贞洁来,为没有被日军玷污而沾沾自喜。
父母也为她感到耻辱,巴不得夏大宝把她娶走了事。
如果说贞贞身体上的伤害是日本鬼子带来的,那么贞贞心灵上受到的伤痛则是村民给的。
面对重重打击,面对这令人窒息、心痛的环境。
作者并没有让贞贞在缺乏人性和道德的摧残中像烈女一样为了保持贞节而死去,也没有让贞贞活在生活的苦海中以颓废的情绪消磨余生,而让她在绝望中找到了新的生命。
最后贞贞摆脱了村民们的鄙弃、爱人的怜悯及家人的误解,决定离开家乡加入到革命队伍中去。
她相信那里能够“另有一番新的气象”。
她希望在那里“再重新做一个人”。
贞贞忍辱负重追求美好生活的信念,已不再是女性个人生存意义的问题,而是中国女性在民族解放战争中萌发出的一种新的东西了。
正如冯雪峰所说的:“这灵魂遭受着破坏和极大的损伤,但就在破坏和损伤中展开她的像反射于沙漠上面似的那种光,清水似的清,刚刚被暴风刮过了以后的沙地似的那般广;而从她身内又不断生长出新的东西来,那可是更非庸庸俗俗和温温敦敦的人们所再能挨进去的新的力量和生命”。
[4]贞贞所代表的中国妇女在血与火的斗争中经受磨练,随着觉悟的提高,她不仅救自己于水火之中,扭正了自己变形的生活,而且冲破了千百年来压在中国妇女心理的种种荣辱观和道德观,充满了女性对自己价值的认同感与尊严感。
贞贞不像莎菲们,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绝望并逐渐走向幻灭,也不像丽嘉那样在爱情冲突中追寻新的生活出路,而是将自己的命运与民族的命运相联系。
在她的身上展现出了使命感和时代感,不再在黑暗中痛苦挣扎,她看到了前进的方向和希望。
最后带着新的信念和全中国人民一起,奔向民族解放的光辉前景。
丁玲笔下的贞贞不再孤独地与社会作战,而是在社会解放中肩负起一份责任,体现了中国妇女在血与火中获得的思想升华,中国现代女性已经有了一条与以往不同的道路正一步步由黑暗走向光明。
《在医院中》的陆萍,同样是一个融入社会,有责任感的女性。
她鄙视医院里的不良作风和现象,敢于同周围环境做斗争。
就算别人都说她是“医院里小小的怪人”她也没有放弃过。
陆萍和贞贞一样选择将自己的生命和社会紧紧联系在一起。
丁玲笔下的女性在陆萍这里得到再一次的飞跃,正如陆萍离开医院时说的:“新的生活虽要开始,然而还有新的荆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