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高效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运用

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导入方法的运用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之一,它可以激发学生兴趣,引起学生的思考,为后续的学习内容打下良好的基础。
物理是一门抽象的科学学科,对于初中生来说,往往较为陌生和抽象。
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的运用非常重要。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物理课堂导入方法。
一、启发式问题导入法启发式问题导入法是一种非常常用且有效的物理课堂导入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一个或一组有趣的问题,开启学生的思维,引发学生对物理现象的思考和探索。
通过学生的讨论和思考,教师可以逐步引导学生理解物理概念,建立起正确的物理观念。
在引导学生学习热传导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冬天我们穿戴厚厚的羽绒服,但感觉到冷空气还是会通过羽绒服进入我们的身体?”这样的问题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激发他们对热传导现象的进一步探索。
二、实验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是一种非常直观且生动的课堂导入方法。
通过进行物理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从而引发他们的思考和兴趣。
根据不同的物理知识点,选择不同的实验进行导入效果更好。
教师可以通过分光镜实验引导学生了解光的反射和折射规律;通过拉伸弹簧实验引导学生理解胡克定律等。
在进行实验导入时,教师应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提出问题,推理和探究,从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
三、生活现象导入法生活现象导入法是一种将物理知识与学生的日常生活联系起来的导入方法。
通过引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更容易理解和接受物理知识。
在学习声音的传播过程时,教师可以通过问学生为什么在一处房间可以听到另一处房间里的音乐声这样的问题,让学生回忆和观察日常生活中的声音传播现象,并逐步引导他们理解声音的传播规律。
四、多媒体导入法多媒体导入法是一种运用多媒体资料(如图片、视频、音频等)进行导入的方法。
通过多媒体的形式,给学生展示丰富的物理现象和实验,让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到物理的魅力,并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在学习电路的导体和绝缘体时,教师可以通过播放一个有趣的视频,展示电流通过导体和绝缘体的不同效果,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发现它们的不同特点。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物理是自然科学的一个重要分支,涉及了力学、热学、光学、电磁学等多个方面的知识。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导入课堂,吸引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热情,一直是教师们所关注的问题。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
一、选取生活中的实例导入物理知识并不是遥远的理论,而是贴近我们生活的实际存在。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可以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实例来导入教学内容。
在讲解力的作用时,可以通过举一些生活中的实例来引出力的概念,比如开门、撑伞、拉绳等。
当学生看到这些实例时,会感到耳目一新,从而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所学知识。
二、引入趣味性的活动在物理课堂导入阶段,可以设计一些趣味性的活动,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可以设计一些小实验或观察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物理现象,从而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样的活动也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精神,培养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在当今信息化的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来进行课堂导入。
通过播放精彩的视频、展示生动的图片和图表,可以迅速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帮助他们迅速进入学习状态。
多媒体教学也可以直观地展现物理学中的一些抽象概念,加深学生的认识。
四、提出问题激发思考在导入阶段,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人深思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
这些问题可以是与学生日常生活相关的,也可以是与当地风土人情相关的,还可以是与学科知识点相关的。
通过解决这些问题,学生可以逐渐深入理解物理现象,从而更好地接受后续知识的讲解。
五、进行小组讨论在导入课堂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交流思想、分享观点。
通过小组讨论,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了解同一个问题,开拓思维,培养合作精神。
这也能够让学生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激发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六、联系实际情境在导入课堂时,教师可以引入一些真实的案例或者现象,让学生从实际情境出发,理解和探究物理现象。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物理是一门重要的自然科学,是人类认识自然界和改造自然界的基础。
在初中阶段,物理课程是学生学习自然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基础性科学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教师需要通过一些有效的途径来导入课堂内容。
下面将介绍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常用方法和技巧。
一、提问法提问法是一种常用的课堂导入方法,在物理课堂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教师可以通过有针对性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
例如,在讲解机械运动时,教师可以问学生:什么是机械运动?运动的物体有哪些特点?静止的物体和运动的物体有什么不同之处?二、实验法实验法是一种重要的物理教学方法,在初中物理课堂中也是常用的导入方法。
教师可以通过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物理现象,感受物理原理,进而探究物理规律。
例如,在探究热传导时,教师可以用实验室设备演示一下热传导的过程,并让学生观察现象并做记录,提出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三、比喻法比喻法是一种将物理原理抽象成形象易懂的比喻,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和原理的方法。
通过比喻,可以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物理知识。
例如,在讲解电流大小的概念时,教师可以将电流比喻成河流,河宽比流速快或者水势大的河流水流量大;河窄或者流速慢或者水势小的河流水流量小。
四、情景法情景法是一种将物理概念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通过情景模拟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规律和应用物理知识的方法。
例如,在讲解行星运动时,教师可以通过投影仪,展示行星运动的视频,并让学生通过视频感受行星的运动状态,来探究行星的运动规律,从而更好地理解星球和行星的运动。
五、讲故事法讲故事法是一种将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与一个生动的故事相结合,通过故事的情感色彩和戏剧效果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和应用物理规律的方法。
例如,在讲解光的传播时,教师可以讲述一个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的故事,把光传播的规律讲述生动形象,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光的传播规律。
物理高效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

物理高效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新课的导入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定向的作用: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
因此教师应在深入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及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物理课题和有关的条件,本着导入环节的目的性、针对性、直观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要求,在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气氛中导入新课。
这对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实验导入法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因此在教学中用一些新奇、生动的实验引入新课,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当新奇有趣的实验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会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好奇的心理能促进他们去思考、去探索。
这时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表现出来的“有认知矛盾,又无法解决”的心理特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气体压强”时,用这样的方法引入:将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投入烧瓶内,再用一个去壳的鸡蛋封住瓶口,可以看到鸡蛋慢悠悠地被“吞”进了瓶中。
这样引入,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
实践证明,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其情感体验是不相同的,特别是在用实验引入新课时,学生能亲自参与进来,会进一步激发兴趣。
二、问题引入法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教师对新内容有关的知识,精心设计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自然地引入新课,是常用的方法。
例如在平抛运动教学前,可提出问题:一架水平飞行的运输机,怎样把救援物资投向指定地点?是在指定地点的正上方投下,还是在离指定地点有一段水平距离时投下?在斜抛运动教学前,可提出问题:在比赛场上,运动员怎样投掷才能取得最佳成绩?是不是投掷的力越大、速度越大,投掷的距离就越大?在讲电磁感应时,可由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引出问题:那么磁能否生电?磁怎样才能生电?精练的几句话,把学生引入了新知识的天地,学生容易接受,同时也为区别“电生磁”的知识埋下了伏笔。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物理是一门基础科学,初中的物理教学是培养学生的物理思维和物理素养的基础。
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导入课程,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其学习的积极性,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以下是几种有效的物理课堂导入方法。
一、故事法导入故事法是一种非常有趣的导入方法,可以利用寓教于乐的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
教师可以从实际生活中选取一个有关物理知识的短篇故事、科技新闻、实验室经历等等,来引起学生的思考,从而导入当天的课程。
例如,当讲解有关热力学时,可以讲一个人在冬天里蹲着看雪,冻得慌不择路后烤火取暖,突然烤火的那一侧脸蛋感觉很热,另一边却很凉爽。
这可以引出热传递的概念,然后再问学生如何解释这个现象,从而展开热学的知识。
二、课前测验导入课前测验是一种密切相关的导入方法,可以评估学生对某一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同时也可以通过解释问题的方式帮助学生回顾所学知识。
为了实现课前测验的成功效果,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考试问题应该在学生掌握的范围内,但也要有一定难度;2)问题数量不能过多,通常3~5个问题即可;3)老师应尽可能提供考试结构,说明考试顺序和时间,以便学生充分利用时间。
三、图像导入人类是一种视觉生物,因此图像导入可以说是与学生有着天然联系的一种方式。
在物理课堂中,老师可以用视频、图片、各种图表等方式把物理知识呈现给学生。
例如,讲解机械波的时候,可以播放一个滑过绷紧的弦的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来理解波的传播原理。
四、科普性问题导入科普性问题导入是指教师提出某个与物理相关的科学问题,并由学生在讨论、思考、猜测中,慢慢地引入课堂教学内容。
在这种导入方式中,教师需要能够把问题与学生平常所了解的现象相联系,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例如,讲述周期运动时,老师可以问:“画一个正弦曲线是什么意思?我们身边的什么物品运动规律符合正弦曲线?”这样的问题会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又为下面的课程内容铺设了基础。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导入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接触新知识、激发学习兴趣的关键。
对于初中物理课堂而言,如何进行有效的导入,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是每位物理老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一些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希望能给广大物理教师一些借鉴和启发。
一、情境引入情境引入是一种常用的物理课堂导入方法。
物理是一门贴近生活的学科,通过情境引入,可以让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感受物理现象,激发学习兴趣。
在讲述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可以让学生闭上眼睛,感受身边的声音;在讲述光的反射规律时,可以通过反射镜的实验来引入,让学生亲身参与其中。
通过情境引入,学生可以从真实的情境中获取知识,从而更加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二、引发疑问引发疑问是另一种有效的物理课堂导入方法。
在物理教学中,往往会出现一些反直觉的现象,这些现象会引发学生的疑问。
通过引发疑问,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物理现象背后的规律。
在讲述浮力的内容时,可以提出“为什么巨轮在海上漂浮得这么稳?”的问题;在讲述运动规律时,可以提出“为什么足球运动员要踢得越快,进球得分就越高?”的问题。
通过引发疑问,可以让学生在思考中获得启发,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三、实验探究实验探究是物理课堂导入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实验探究,可以让学生亲身参与实验,观察现象,探索规律,从而在实践中获得知识。
在讲述热传导的过程中,可以进行热传导实验,让学生亲自观察不同材料的传热情况;在讲述电路连接的规律时,可以进行串联、并联电路的实验,让学生自己设计电路,验证规律。
通过实验探究,可以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得认识,从而更加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识。
四、故事讲解故事讲解是一种生动有趣的物理课堂导入方法。
通过讲述物理史实、科学家的故事,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
在讲述重力规律时,可以讲解牛顿看到苹果落下而产生的启发,从而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故事;在讲述光的色散现象时,可以讲解牛顿通过实验和推理,揭示了光的构成和色散规律的故事。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初中物理课堂导入对于引发学生兴趣、激发学习动力、培养探究精神等方面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如何进行有效的导入并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直是教师们面临的难题。
以下是一些有效途径来进行初中物理课堂导入。
1. 故事导入教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引发一个故事情节,引入到物理知识的学习中。
在讲解电的知识之前,教师可以讲述一个电流对人体的影响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产生探究的欲望。
2. 图片导入通过展示一幅有趣或者引人深思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与物理有关的问题。
展示一张飞机起飞的图片,教师可以提问学生:“飞机如何能够离开地面?”这样的问题不仅能激发学生的思考,还能让学生从生活中走向理论。
3. 实物导入利用具体的实物来引入物理知识,可以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在讲解光的折射时,教师可以使用一个玻璃棱镜和一束白光,引导学生观察和探究光的折射现象。
4. 情景导入通过创建一个情境或者模拟一个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究。
在讲解力和摩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在不同材质的桌面上放置不同形状的物体,感受并观察摩擦力的变化。
5. 问题导入提出一个思考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索和解决问题。
在讲解简单机械原理时,教师可以提问学生:“如何减小一个物体的下落速度?”这样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的思考,激发他们的兴趣。
6. 电影片段导入选择一个与物理相关的电影片段,引导学生观看并思考片段中出现的物理现象。
在讲解引力时,教师可以播放电影《星际穿越》中相关的片段,引发学生对于重力和时空扭曲的思考。
7. 游戏导入设计一个与物理知识相关的游戏或者活动,让学生通过参与游戏来获得知识。
在讲解声音传播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声音传播的游戏,让学生亲身体验声音是如何传播的。
无论采用何种途径进行物理课堂导入,都需要教师精心设计和充分准备。
在导入环节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课堂特点,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并密切关注学生的反应和学习效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一、引发学生兴趣引发学生对物理学习的兴趣是首要的任务,因为有了兴趣,学生才会主动地去学习,才能在学习中保持积极的心态。
为此,教师可以通过以下途径来引发学生兴趣:1. 利用有趣的物理实验:物理实验是引发学生兴趣的利器。
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验,学生可以直观地感受到物理学原理的奥妙,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展示物体受力的变化,引导学生发现物理学规律。
2. 运用生动形象的教具:利用生动形象的教具也是引发学生兴趣的有效途径。
可以利用模型、图表、幻灯片等教具来生动形象地展示物理学知识,引发学生的兴趣。
3. 运用有趣的故事和趣闻:教师可以适时地运用一些有趣的物理故事和趣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
二、激发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是引导学生进入物理学习状态的关键。
好奇心是学生学习的动力之一,可以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进行学习。
教师应该通过以下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1. 提出有趣的问题: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展开讨论。
这些问题可以是具体生活中的问题,也可以是物理学知识中的问题,通过问题的引导,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运用引人入胜的故事:教师可以运用引人入胜的故事,让学生产生好奇心。
可以讲述一些物理学家的故事,引发学生对物理学家的好奇心,从而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
3. 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在引导学生进入物理学习状态时,可以运用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吸引学生,激发他们的好奇心。
可以利用多媒体教学、游戏化教学等手段,让学生感到新鲜有趣。
三、联系实际生活1. 运用生活中的例子和实践:在课堂导入阶段,教师可以运用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和实践,让学生感受到物理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可以通过电灯、电梯、天平等日常用品来引发学生对物理学的兴趣。
2. 利用实地考察和实验:为了让学生更加深入地感受物理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让他们亲身感受物理学知识在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在初中物理课堂中,导入是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通过巧妙的导入可以增强学生的探究欲望,激发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好奇心。
下面是一些有效的初中物理课堂导入途径,供参考:1. 实验导入:通过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以使用气泵和吸管演示“空气具有弹性”这个物理知识,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器材,观察结果,从而引发对物理知识的思考和探究。
2. 图片导入:展示一幅活泼有趣的图片或动画,引起学生的好奇心。
为了导入“声音与固体、液体、气体的传播有关”这个知识点,可以展示一张音叉敲击在不同材料上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并提问有关声音传播的问题。
3. 问题导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为了导入“力的平衡”这个知识点,可以提问:“如果一个小球自由悬挂在绳子上,它所受的力有哪些?”通过这个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物体受力平衡的条件,并培养他们形成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故事导入:通过讲述一个与课堂内容相关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
在讲述“电的传导”这个知识点前,可以讲述一个发生在古代的故事:希腊城邦阿拉其那城的杜达利翁,用一条铜线从山顶上引下天雷,并引燃城邦的圣火。
通过这个故事,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电的传导与电流的概念。
5. 视频导入:播放一个与课堂内容相关的精彩视频,吸引学生注意力。
在讲解“光的反射”这个知识点时,可以播放一段光线从镜子上反射的视频,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反射规律。
6. 真实事例导入:运用真实的例子来引起学生的共鸣。
在讲述“热传导”这个知识点时,可以提到夏天坐在铁椅子上或触摸热水瓶的感受,引导学生思考热的传导方式。
7. 游戏导入:通过设计一个简单的物理游戏来导入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
在讲解“力的大小与物体质量和加速度的关系”时,可以设计一个小组游戏,让学生通过比赛推断出力、质量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在初中物理课堂导入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通过多种形式的导入途径,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与有趣的现象、实验、问题、故事、视频等联系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原理,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是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思维的重要环节。
一个有效的导入能够让学生主动参与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果。
下面是一些适用于初中物理课堂的有效导入策略:1. 实物演示:通过使用实际物体或器材进行演示,让学生亲眼观察和感受物理现象的发生,从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在讲解力学中的平衡原理时,可以用积木搭建不平衡的结构,让学生参与进来尝试调整,直到找到平衡点。
2. 故事讲述:通过一个生动的故事情节,将物理知识融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想象力。
在讲解光学中的反射定律时,可以讲述一个匪徒利用反射原理逃脱警察追捕的故事,并引导学生思考其背后的物理原理。
3. 问题引导: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讨论。
这种策略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探索欲望,使他们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
在讲解电路中的电阻时,可以提问:“为什么插头会发热?”让学生思考并提出自己的解释。
4. 视频观看:播放与物理相关的精彩视频片段,通过视觉影像的展示,引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在讲解宇宙中的引力时,可以播放有关黑洞的视频片段,让学生亲眼见到宇宙中神秘而强大的力量。
5. 实验体验:安排简单的实验活动,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亲身体验物理现象的发生。
通过实际操作,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在讲解热传导时,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一个实验,通过观察不同材料的传热速度来验证热传导的规律。
6. 图片展示:通过展示精美的物理图片,让学生观察和思考其中的物理现象和规律。
学生可以自己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猜测,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
在讲解声音传播时,可以展示不同乐器的照片,让学生思考不同乐器发出声音的原理。
以上只是一些常用的物理课堂导入策略,每个具体的课堂都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来进行有针对性的设计。
通过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可以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物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导入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下面给出几种有效的导入策略。
1. 情境导入法:通过给学生讲述一个真实的案例或者现象,让学生进入到物理学习的情境中。
可以讲述一个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故事,或者让学生观察一些实际物体的运动情况,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主动思考其中的物理原理。
2. 图片导入法:通过展示一张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分析并做出一些预测。
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回答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并逐渐揭示物理原理。
展示一张带有多个光源的图片,让学生想象光线是如何传播的,从而引入光的传播规律的学习。
3. 问题导入法:通过提出具体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问题可以是对前一节课知识的回顾,也可以是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问题。
通过让学生思考问题的答案,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进而主动学习。
在讲述力和力的平衡的知识时,可以提问:“为什么不受力的物体可以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呢?”4. 实验导入法:通过进行小型实验或观察物理现象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亲自参与、观察并思考实验现象和结果,从而引发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在介绍声音传播的知识时,可以给学生发放多个铃铛,让他们在不同的环境中敲响铃铛,观察声音的传播距离和传播速度的变化,引发学生对声音传播原理的思考。
5. 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一个有趣的故事或者一个物理学家的发现历程,引发学生学习物理知识的兴趣。
可以根据实际情境,让学生想象和推测,以及展开讨论。
在引入力的概念时,可以讲述牛顿坐在苹果树下,被掉下的苹果砸到头后,突然想到地球也是受到了一种向心力的束缚,从而引发学生对力的研究的兴趣。
有效的导入策略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启学生的思维,为后续的知识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在课堂导入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导入策略,使学生能够主动参与、思考和探究。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是课堂教学的一项重要环节,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新知识的接受和学习的兴趣培养。
一个有效的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思维,并为学习新知识做好铺垫。
以下是一些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
1. 提出问题在课堂开始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来引起学生的思考。
这个问题可以是一个实际问题,也可以是一个思考题。
通过提出问题,可以让学生主动思考和调动他们的知识,从而为新知识的学习做好准备。
在讲解光学的时候,可以通过提问来引起学生对光的认识的思考,如“光是什么?”、“光的传播方式有哪些?”等。
2. 制作教具在课堂导入的时候,可以利用一些简单的实物或教具来直观地展示一些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新知识。
在讲解电磁感应的时候,可以通过制作简单的线圈和磁铁来展示电磁感应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电磁感应的原理做好铺垫。
3. 行为表演通过一些物理实验或演示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亲身参与通过自己的体验来理解相关的物理原理。
在讲解冷热传递的时候,可以通过实验展示热传导,让学生亲自触摸不同材质的物体,感受不同材质的热导率,从而帮助他们理解冷热传递的原理。
4. 配合多媒体多媒体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工具,通过使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可以帮助学生直观地认识和理解一些物理现象,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在讲解电流的时候,可以通过播放一个简短的视频来展示电流的作用和应用,让学生对电流有更深刻的认识。
5. 引用故事和实例通过引用一些生动有趣的故事和实例,可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促使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学习产生兴趣。
在讲解万有引力的时候,可以向学生讲述牛顿看到苹果落下而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发现的过程,并激发他们对物理学的兴趣。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通过合理的导入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以上提到的途径只是一些常用的方法,具体的导入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特点来选择。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物理课堂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它的效果直接影响后续课堂的开展。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物理课堂导入策略,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知识。
1. 情景导入法:通过设计一个生活场景或具体情境来引发学生对物理问题的思考。
教师可以用真实的案例、实验或图像来展示一个与物理原理相关的现象,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欲望,从而主动投入到学习中。
2. 探究式导入法:通过设置引导性问题或让学生进行小组探究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
教师可以给学生展示一些实验装置或现实中的物理现象,并提出一系列问题,要求学生进行推理、实验或讨论,逐渐引导学生发现物理原理。
3. 图像导入法:通过用一幅精选的图片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激发学生思考问题并进行联想。
图片可以是一个具有物理特点的物体、一幅相关的图表或者是某个物理实验的过程或结果。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片中的细节,联想和猜测物理现象的原理和解释。
4. 巧用实物导入法:通过展示相应的实物进行直观的展示,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当教学静电问题时,可以使用电砂纸、玻璃棒和气球等实物进行示范,引发学生对静电现象的思考。
5. 奇思妙想导入法:通过让学生尝试解答一些不同寻常、具有挑战性或引人深思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这可以是一个需要学生动动脑筋或进行思考的谜题,或者是一个看似矛盾的现象,通过让学生提出他们的解释来引入物理原理的学习。
6. 多媒体导入法:通过使用多媒体教具、动画、视频或模拟软件等来展示物理原理和现象,激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多媒体可以提供生动的图像、动态的演示和直观的实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物理概念。
在运用这些策略的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思考,促进课堂参与和互动。
教师还要灵活运用这些策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使导入更加生动有效。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作为初中生活中重要的一门学科,物理课程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引入物理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每位物理老师都需要思考和研究的问题。
本文将就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希望为广大物理教师提供一些实用的建议。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让学生在物理课堂上更主动地投入学习,老师需要想尽办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事实上,丰富多彩的导入方式可以让学生对物理知识产生浓厚的兴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 多媒体引入现代科技的发展为物理课堂的导入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
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通过丰富的图片、视频等资源将物理知识生动形象地呈现给学生,引起学生的视觉和听觉感官的刺激,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习牛顿定律的时候,可以播放一些相关的物理实验视频,让学生在视觉上直观地感受物理规律的运作,从而引发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兴趣。
2. 问题引入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性和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
这样的引入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思维,引起学生对待学习的热情。
在学习力学的时候,可以以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为例,让学生在讨论中逐渐了解和理解力学规律;这种引入方式能够让学生在集体讨论的过程中逐步建立和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
3. 情景引入通过创设情景,老师可以将抽象的物理知识变得生动有趣。
在学习光学的时候,老师可以利用实验器材创设一个有趣的情景,例如放大镜成像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发现规律。
这种引入方式不仅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理知识。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除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还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进一步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
在课堂导入过程中,老师需要采取一些策略来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导入的过程中,老师可以设计一些有趣的物理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并体会物理知识的奥妙。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是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于整堂课的兴趣和学习效果。
好的导入能够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对物理知识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去探究学习。
那么,如何才能有效地引导初中物理课堂呢?接下来,我们将与大家分享一些有效的途径。
1. 利用故事引入在物理课堂的导入环节,老师可以通过讲述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在讲解“力”的内容时,可以通过讲述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的故事,激发学生对于力的好奇心。
通过故事引入,学生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接受抽象的物理概念,同时也增加了课堂的趣味性。
2. 使用实例引入在导入环节,老师可以选择一个具体的实例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通过具体的实例来感受物理所存在的规律和现象。
引入光的折射和反射时,可以通过讲述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实例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好奇心。
使用实例引入可以增加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实际感知,提高学习的效果。
3. 提出问题引入在课堂导入环节,老师可以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
在讲解“电流”的内容时,可以提出电路中为什么要加上电灯泡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给出自己的答案。
通过提出问题引入,可以激发学生对课堂内容的兴趣,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4. 进行实验引入在物理课堂中,通过进行简单的实验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在讲解“压强”的内容时,可以通过演示不同大小的力对面积的影响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通过实验引入,学生可以通过亲身实践来感受物理现象,增强对物理规律的理解和记忆。
5. 利用多媒体引入在现代教学环境中,利用多媒体设备来进行课堂导入也是一种有效的途径。
老师可以通过播放视频、展示图片或者使用幻灯片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让学生通过视听的方式来感知物理现象。
利用多媒体引入,不仅可以提供更为直观的感知,也可以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新颖性。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环,好的导入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是为了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为后续的知识教学
做好铺垫。
下面是一些有效的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策略。
1. 问题引入法:提出一个引人思考的问题,让学生主动参与,调动他们的思维能力。
在讲解运动力学时可以引入“什么是速度?”这个问题,让学生思考自己对速度的理解,
然后再进行概念解释。
2. 视频引入法:播放一个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视频片段,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来猜测、探究有关物理现象或规律的内容。
在讲解光的传播时可以播放有关光的反射、折射等
现象的视频。
3. 实例引入法:通过提供一个具体的实例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在讲解电路时可以
引入一个家用电路的实例,让学生思考电路是如何连接的、如何工作的。
4. 模型引入法:通过使用模型或实物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在讲解力学时可以使用
弹簧模型来引入弹簧的弹性力和胡克定律。
5. 图片引入法:通过展示一张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图片,让学生观察并做出相关推理。
在讲解热学时可以展示一个冰块融化的图片,让学生思考融化过程中的能量转换。
6. 实验引入法: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在讲解声学时可以进行
一个关于声音传播的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验初步学习声音的传播特性。
7. 故事引入法:通过讲述一个具有故事情节的实例来引入本节课的内容。
在讲解静
电时可以讲述被静电吸附在电视屏幕上的纸片是如何被充电的,让学生在情节中感受到静
电的奇妙之处。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可以帮助激发学生的兴趣,引起他们的注意力,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良好基础。
以下是一些有效的导入策略:1. 物理现象引入:通过展示或讲解有趣的物理现象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向学生展示一个摆锤的演示实验,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摆锤能够保持稳定。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
2. 图片或视频引入:使用有趣的图片或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
展示一张火箭发射的图片或视频,并询问学生如何解释火箭发射时的物理原理。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并帮助他们建立起与物理知识的联系。
3. 现实生活中的物理应用:引入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应用,讨论手机是如何工作的,为什么铁磁性材料可以吸引磁铁等等。
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物理知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并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4. 小游戏或竞赛:设置简单的小游戏或竞赛来引导学生思考和参与。
让学生通过观察物体的运动来判断它们受到的力的大小,并以团队的形式进行竞赛。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合作精神。
5. 提问和思考引导:通过提出引人深思的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
询问学生为什么月球上的物体会落地得慢,让他们思考引力的作用。
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物理问题的好奇心。
6. 外部资源引入:利用多媒体、物理实验室以及互联网等外部资源来丰富课堂导入。
引入一个与当天课程内容相关的实验视频,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视频中的现象来探讨物理原理。
这样可以增加学生的参与度和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7. 问题解决引入:提出一个有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提出解决方案。
让学生思考如何建立一个简单的电路,然后组织他们进行实验和讨论,以解决问题。
这样可以增强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有效的物理课堂导入策略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启发学生的好奇心,帮助他们建立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激发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是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环节。
下面介绍一些有效的物理课堂导入途径。
1. 引入实例法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例子和现象,让学生从生活中的经验出发,引起他们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在讲述光的传播速度时,可以提问:“你在夜晚举着一个手电筒,向前方发出光,光为什么那么快?”通过这类引导,从现象中抽象出物理概念,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想象故事法通过给学生讲述一段情节吸引人的故事,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在引入机械能的概念时,可以讲述一个勇敢的小火车赛过了一辆传统的汽车,解释小火车的速度高要归功于机械能的使用。
这样的故事可以让学生对物理概念产生共鸣,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3. 实验演示法通过展示简单的实验装置和实验现象,让学生亲眼观察物理现象,从而引发学生的兴趣,并激发他们对背后的科学原理的思考。
在讲述浮力的概念时,可以进行一个简单的浮力实验演示,让学生亲自操作实验装置,观察浮力使物体浮起来的过程。
通过实验的直观观察,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浮力的原理。
4. 提问启发法通过提出问题和谜题,激发学生思考和探索的欲望。
在讲解动能和势能之间的转化关系时,可以提问:“为什么一个在高处静止的物体,一旦掉落就会加速下降?”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并找寻答案,同时也激发了他们对物理学习的兴趣。
5. 图片奇妙法通过展示一些具有奇特或有趣的图片,引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思考。
可以在物理光学中讲述光线的折射时,展示一张水中的带有折射图案的图像,并提问:“为什么在水中看到的东西会有一些扭曲?”通过观察这样的图片,学生可以主动思考光的传播和折射原理。
有效的物理课堂导入应该贴近生活、引发思考、激发兴趣。
通过多种导入方式的综合运用,可以促使学生主动参与到物理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和原理。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初中物理课堂的导入是学生进入新课或新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学生对整堂课程内容的预期。
有效的导入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下面将介绍几种有效的物理课堂导入策略。
1. 故事导入法:故事导入法通过讲述一个与物理知识相关的故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故事情节生动,以小故事中的人物和事件引入物理知识,让学生在情景中理解和解决物理问题。
故事导入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加学生的参与度,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新知识。
2. 图片导入法:图片导入法通过呈现一张与物理知识相关的图片来引起学生的思考。
教师可以显示一张与当堂课相关的图片,然后引导学生自由观察和思考。
学生可以通过观察图片中的物体、现象和细节来猜测和预测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3. 实验导入法:实验导入法通过进行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引出物理知识。
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来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分析,从而引出相关的物理概念和原理。
实验导入法可以激发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验思维。
4. 挑战导入法:挑战导入法通过提出一个问题或者谜题来激发学生的思考。
教师可以提出一个有趣的问题,让学生猜测答案并解释原因。
挑战导入法可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5. 视频导入法:视频导入法通过播放一个与物理知识相关的视频来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教师可以选择一个有趣的视频片段,让学生观看并分析其中的物理现象和原理。
视频导入法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物理现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策略可以通过故事导入法、图片导入法、实验导入法、挑战导入法和视频导入法等方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思维,为学生接下来的学习做好准备。
不同的导入方式可以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选择和运用,以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

初中物理课堂导入的有效途径物理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它研究物质的运动、力学、能量、物态变化等方面的现象和规律。
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需要通过一些有效的导入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接下来,我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初中物理课堂导入方式。
一、情境导入法情境导入法是一种通过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引起学生兴趣、解决实际问题、加深对物理概念和原理的理解的导入方式。
教师可以通过具有代表性的场景或事件,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烘托出物理知识的重要性。
例如,当教师教授热学中的温度时,可以通过引入夏日里的热量骤增或冬日里的寒流袭来的情境,引发学生从日常生活中了解温度的重要性,从而引入温度概念。
二、探究导入法探究导入法是一种通过让学生参与到实验、观察、思考、发现中来主动学习,进而引出所学内容的导入方式。
通过探究,学生能够深入理解物理概念和原理,体验科学探究的魅力。
例如,在教学静电学中,可以让学生做一个小实验,用塑料梳子蹭头发,再用梳子去吸起一些小纸片,引导学生探究静电的现象和规律,并导入静电的基本概念。
三、问题导入法问题导入法是一种通过提出问题来启发学生思考,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进而引出所学内容的导入方式。
问题导入法可以帮助学生理清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提高思考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
例如,在教学电路中,可以通过提问:“为什么灯泡亮了?”引导学生思考电路的组成结构、电流和电阻的关系等相关问题,并引出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四、引用例子法引用例子法是一种通过引用真实或虚构的事例,激发学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引导学生理解物理原理和概念的导入方式。
例子生动形象、易于理解,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新的概念和知识。
例如,在教学运动中,可以引用刘翔等著名运动员的训练成果,说明力量、速度、力的作用、运动路线等物理概念与运动员的训练和表现之间的联系。
以上四种方法都可以在初中物理教学中采用,其中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优缺点和适用范围,教师要根据实际需求和学生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入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理高效课堂导入的几种方法
发表时间:2014-10-09T14:20:31.047Z 来源:《教育学文摘》2014年8月总第130期供稿作者:贺秀琴[导读]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新课的导入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定向的作用。
贺秀琴陕西省清涧县清涧中学718300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新课的导入对学生的学习起着定向的作用: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动机,还能为学习新的知识做好必要的知识准备和心理准备。
因此教师应在深入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及了解学生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物理课题和有关的条件,本着导入环节的目的性、针对性、直观性、启发性和趣味性的要求,在新颖别致、妙趣横生的气氛中导入新课。
这对提高课堂教学
的实效性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实验导入法
物理学是一门实验学科,因此在教学中用一些新奇、生动的实验引入新课,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
当新奇有趣的实验现象出乎学生的意料之外时,会唤起学生的好奇心,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好奇的心理能促进他们去思考、去探索。
这时教师要及时抓住学生表现出来的“有认知矛盾,又无法解决”的心理特点,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表现出来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讲授“气体压强”时,用这样的方法引入:将浸过酒精的棉花点燃投入烧瓶内,再用一个去壳的鸡蛋封住瓶口,可以看到鸡蛋慢悠悠地被“吞”进了瓶中。
这样引入,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有利于学生投入到本节课的学习。
实践证明,学生在不同的教学环境中其情感体验是不相同的,特别是在用实验引入新课时,学生能亲自参与进来,会进一步激发兴趣。
二、问题引入法
亚里士多德说:“思维自疑问和惊奇开始。
”教师对新内容有关的知识,精心设计出问题,激发学生求知的欲望,自然地引入新课,是常用的方法。
例如在平抛运动教学前,可提出问题:一架水平飞行的运输机,怎样把救援物资投向指定地点?是在指定地点的正上方投下,还是在离指定地点有一段水平距离时投下?在斜抛运动教学前,可提出问题:在比赛场上,运动员怎样投掷才能取得最佳成绩?是不是投掷的力越大、速度越大,投掷的距离就越大?在讲电磁感应时,可由导体周围存在磁场引出问题:那么磁能否生电?磁怎样才能生电?精练的几句话,把学生引入了新知识的天地,学生容易接受,同时也为区别“电生磁”的知识埋下了伏笔。
问题导入法容易操作,但应注意所提问题应与生产、生活实际紧密联系;问题的呈现方式也应根据课堂和学生的实际来适当调整,而不能纯粹是“为问而问”。
例如:上述例子中,问学生如何投下救援物资可制作好课件,让学生来操作,练习投放救援物资。
利用学生爱玩的天性以及好胜的心理,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故事引入法
故事特别是人类历史上一些伟大的科学家的故事形象生动又易理解,通过生动有趣的物理学史小故事或者物理学家的趣闻轶事来引入新课也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导入新课的方法。
例如在万有引力的教学前,引入苹果落地的故事:牛顿在他家的花园里的苹果树下看到苹果落地,首先想到苹果为什么不飞上天而落到地上呢?如果苹果树长得非常高,苹果是否也会下落?他认为苹果都会落回地面,与高度无关。
他接着想到:苹果如果长在月亮那么高处,也会落回地面,但是月亮为什么不落回地面呢?月亮不是很像一个大苹果吗?他又想到在山顶上把一颗炮弹发射出去,炮弹将以曲线轨道落到地面,发射速度越大,炮弹落得越远,如果发射速度足够大,炮弹就会绕地球旋转,永远不落回地面。
接着,他想到,以足够大的速度绕地球旋转的炮弹多么像月亮,可是又为什么不飞离地球呢?一定是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相互作用的力,正是这种作用力,使炮弹、月亮围绕地球旋转,地球、水星、金星等围绕太阳旋转。
这样就基本形成了万有引力思想。
最后他发挥自己的数学才能,终于完成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数学表述。
四、设疑导入法
实践证明,疑问、矛盾、问题是思维的“启发剂”,它能使学生的求知欲由潜伏状态转入活跃状态,有力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和求知性,是开启学生思维器官的钥匙。
有经验的教师都很注意设疑导课的启发思维功能,精心设置疑问,以鼓起学生思维的风帆。
例如在学习《物体浮沉条件》一节时,先设置悬念:把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玻璃杯中,先让学生观察到鸡蛋是浸没在水中的;然后用一填满食盐的吸管(硬质的)去搅拌清水,鸡蛋慢慢上浮,搅到一定程度时,鸡蛋悬浮在水中;接着搅拌,鸡蛋又缓缓漂浮到水面上。
这又是为什么呢?设疑导入法可以激起学生强烈的关注,从而使学生自觉地树立明确的学习目标、集中注意力、强化学习动机。
五、类比推理法
进入高中,学生已有了大量的知识储备,如果在学生原有知识结构中能找到适当的可以用于同化新知识的原有知识,那么该学生的认知结构就具有了原有知识的可利用性。
类比推理就是指在导入新课时引导学生由某一特殊知识推理与之相同或相似的另一特殊知识的方法。
例如,在学习“运动的合成和分解”这节新课时,先让学生回忆“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有关知识。
力是矢量,可以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对其进行合成和分解。
速度也是矢量,能用该法进行合成与分解吗?在功率的物理意义的教学中,有些同学对“快慢、大小”总是容易混淆,这时,可事先列出速度的表达式v= ,速度是描述物体位置变化的快慢;加速度的表达式a= ,加速度是描述速度变化的快慢。
同理可类比理解p= ,功率是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
这样,虽然新课未进行,首先通过类比推理,使学生对这一单元的内容有一个总体印象,从而便于引导学生进一步去探索,不断充实完善,更重要的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类比推理能力。
总之,新课导入是课堂上要走好的关键一步,是气氛的调和剂,是整堂课情绪感染的开始。
一堂课有了好的开头,就如同一部好乐章奏好了序曲一样,能先声夺人,造成学生渴望追求新知识的心理状态,使学生很快集中注意力,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利于获得良好的学习效果。
“台上一分钟,台下百日功。
”为了设计好一节课的开头,教师除了平时的积累,还应在积累中不断创新,让我们都成为教育的艺术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