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升本资料4)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七章庾信与南朝文风的北渐

一、识记:

1、南北文风的交融:

(1)永嘉之乱以后,北方人口大规模南迁,给南北文风的交融提供了基础。(2)北方少数民族的汉化政治,是南北风化交融初露端倪。

(3)通过南北使臣往来等途径,导致人才与文化交流,并逐渐促进了南北文风的交融。可见南北使臣的外交活动,在融通南北文学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4)因割据政权之间的战事而羁留使者,掳掠人才,或因政治倾轧而逃奔敌国,这种楚材晋用的方式,在客观上也造成南北之间的交流。

(5)在南北接触中作用更大的,还是迁入北方的文士。宇文氏政权注意任用南人,不惜强留。庾信、王褒被强留北方,终身未归,这是分裂时代才有的特殊人生。

(6)南北文风交流出现繁盛局面,呈现出融合之必然趋势的是在南北朝后期。较早体现这种融合倾向的作品集是《水经注》和《洛阳伽蓝记》,以及“北地三才”(温子昇、邢邵、魏收)和东魏作家李谐、李骞的部分诗歌;同时,由南入北的南朝早期诗人徐陵、庾信、王褒等三人为这种融合出了重要贡献;后经隋及初唐将近130年的努力,终于在“初唐四杰”和陈子昂手中成为现实。

2、庾信及《拟咏怀》;

庾信:字子山,南阳新野人。他的一生,以42岁出使西魏并从此流寓北方为标志,可分为前后两期。前期在梁,作品有供君王消遣娱乐的性质,思想内容轻浅单薄,富于辞采之美。羁留北朝后,诗赋大量抒发了自己怀念故国乡土的情绪,以及对身世的感伤之辞,蕴含丰富的思想内容,充满深切的情感,风格也转变为苍劲、悲凉,艺术上更为成熟。

《拟咏怀》:

3、“徐庾体”;

指徐摛、徐陵父子及庾信所作的风格绮艳流丽的诗文,就其文学渊源而言,是沿着永明体讲究声律、词藻的方向,进一步“转拘声韵,弥尚丽靡”。

三、理解:

1、北朝文学的复苏与兴盛;P123

2、结合作品理解庾信诗歌乡关之思的内容与表现:

(1)感伤时变、魂牵故国,是庾信“乡关之思”的一个重要方面。久居北方的庾信渴望南归,魂牵梦绕于故国山河。看到渭水,眼前便幻化出江南风景:“树似新亭岸,沙如龙尾湾。犹言吟溟浦,应有落帆还。”(《望渭水》)忽见南方的槟榔输入到北方,更是勾起思乡的惆怅:“绿房千子熟,紫穗百花开。莫言行万里,曾经相识来。”(《忽见槟榔》)

(2)叹恨羁旅、忧嗟身世,是乡关之思的另一重要方面。他的羁旅之恨与忧生之嗟是交织在一起的。他以“涸鲋常思水,惊飞每失林”(《拟咏怀》其一)的意象致慨于个人生存的软弱。如《拟怀诗》其七借流落胡地、心念汉朝的女子,比

喻自己仕北的隐恨与南归的渴望,真挚感人。《拟咏怀》二十七首,从多角度抒发凄怨之情,直承阮籍的传统,尤称杰作。

三、掌握:

1、庾信《拟咏怀》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及影响。

第八章魏晋南北朝的辞赋、骈文与散文

一、识记:

1、曹丕兄弟的书札;

曹丕、曹植的书札,写作的动因,似并无具体事由,内容多为抒发当下的悲欢契阔之情,裁书叙心,因而较之前代书札,更能随境生趣,摇曳多姿。如曹丕《与朝歌令吴质书》中追念昔游,感伤离别,抒情如诗,写景如画。再如曹植《与吴季重书》中不但慷慨任气,而且文采焕然。

2、抒情小赋、

魏晋文坛别开生面,建安文章注重“气质”,表现为个性,故对藻饰的讲求尚能情辞相称,为后世确立了“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典范;辞赋在魏晋时期出现了新局面,标志是抒情小赋的涌现,显示出抒情化、小品化的特色,如王粲的《登楼赋》、曹植的《洛神赋》;学术上一改汉代儒术独尊的局面,刑名、老庄之学兴盛,道佛二教各有发展,形成继春秋战国以后又一个思想活跃期,各种思想交锋争辩,并影响于文章,在赋体中出现辩难之作及以思理见长的作品,包括探讨玄学或寄予佛理。

3、骈文、

起源于两汉辞赋的骈文,到南北朝后完全发展到成熟阶段。全篇以双句(俪句、偶句)为主,句式整齐,讲究对仗,要求声律和谐,辞采华美,讲求词藻,用典贴切工巧。当时运用范围甚广,除史书、小说外,各种实用性文章甚至论说文都采用此体。因全篇多以四、六字句相间而成,或四或六,少见散句,又称“四六文”。

4、《水经注》:由郦道元著,《水经注》成书于北魏言昌、正光间。相传此书是为汉代桑钦所作的记载全国水道的地理书《水经》所作的注。郦道元引书四百多种,加上自己游历各地、跋涉山川的见闻注《水经》,叙述了许多河流两岸的地理古迹、神话传说和风俗习惯,对各地秀丽的山川作了生动的描绘,文笔简洁精美,具有很高的文学性,对后代山水游记文学有很大影响。

《洛阳伽蓝记》:北魏杨衒之著,是一部具有文学价值的地理书、史书。主要记载洛阳佛寺情况,同时记录了众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材料,具有很高的史学和文学价值。此外,作者在描写洛阳寺院的庄严盛大时,也处处流露出抚今追昔的感慨以及怀恋沉痛的心情。叙事简明,文笔清新,以散体为主,间以骈偶句式,节奏感与自由韵律有机结合,形成典丽而清拔的风格,是一部有特色的散文著作。

5、《登楼赋》;

(1)王粲的诗赋为“七子之冠冕”其代表作是《登楼赋》。《登楼赋》本文是一篇著名的写景抒情小赋。主要抒写作者寅生逢乱世、长期客居他乡、才能不能得以施展而产生思乡、怀国之情和怀才不遇之忧,表现了作者对动乱时局的忧虑和对国家和平统一的希望,也倾吐了自己渴望施展抱负、建功立业的心情。全篇抒情意味很浓,“忧”字贯穿全篇,风格沉郁悲凉,语言流畅自然,是建安时代抒情小赋的代表性作品。

(2)内容分析:全文三段分别状影、抒情、述怀。第一段先点明登楼的原因——销忧;再详写楼之所在——清流沃野,华实累累,地势优越,影色美好。然后用“虽信美……曾何足……”两句陡折,对人生遭际喟然长叹,转入第二段。

第二段作者借高远这景,抒眷眷之情; 用钟仪庄舄之事,喻怀士思乡之心。其中向风开襟,有“胡马依北风”之恋;促尼叹归,寓赍志未酬之恨,并启下段述怀。末段抒发作者的志向:惧虚掷岁月,空度一生;愿驰骋才能,一酬壮志;望天下统一,

(3)艺术特色:《登楼赋》体现了魏晋抒情小赋的以下几个基本特点:

A.在形式上,登楼赋与其他魏晋抒情小赋一样,篇幅短小,多用韵文,句式多样。全文人内容上可分为三段,前两段,每段一韵,第三段中间有一次换韵。句式上以六言为主,杂以四言,灵活多变。

B.在内容上,魏晋抒情小赋侧重于抒写个人的心志,或托物言志,或咏物抒情,也有针砭现实之作。

C.在艺术上,继承着大赋的铺排手法,但语言较汉大赋朴素得多,手法精巧灵活、风格多样,有的清丽自然,有的感情激切。写景虽然不是此赋的主体,但作者仍精心结撰,使之变化灵动,对于抒情起到陪衬、辅佐的作用;如果离开那些恰到好处、与上述情感抒发相映生辉的景物描写,这篇抒情小赋将大为逊色。

D.魏晋抒情小赋还有诗意化的倾向。《登楼赋》以抒情为中心铺采,在作者笔下,眼前景物均自然地随着感情的波澜而起伏变化。文章条理井然,用笔省净。扬雄称:“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这是继承了丽以则的优良传统,以现实主义笔法创作出的抒情名篇。它代表了魏晋抒情小赋的最高成就。即:以景物描写烘托感情,情因景生,融情入景是本文的最大特点;平易流畅,不事夸饰是本文的语言特色。王道大行。

二、理解:

1、抒情小赋的繁荣;P137

魏晋文坛别开生面,建安文章注重“气质”,表现为个性,故对藻饰的讲求尚能情辞相称,为后世确立了“以情纬文,以文被质”的典范;辞赋在魏晋时期出现了新局面,标志是抒情小赋的涌现,显示出抒情化、小品化的特色,如王粲的《登楼赋》、曹植的《洛神赋》;学术上一改汉代儒术独尊的局面,刑名、老庄之学兴盛,道佛二教各有发展,形成继春秋战国以后又一个思想活跃期,各种思想交锋争辩,并影响于文章,在赋体中出现辩难之作及以思理见长的作品,包括探讨玄学或寄予佛理。

2、南朝骈文的兴盛;

(1)骈文是与古文相对而言,先秦时期,无所谓骈文与散文,骈文的确定,是从魏晋开始的,而在南北朝时期,骈文创作则趋于兴盛,成为南北朝时期最具有代表性的一种文体。王国维在《宋元戏曲史·序》中,曾将“六朝之骈语”作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