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走进美术,让美术生活化论文
引生活之水,灌美术之园
引生活之水,灌美术之园人生如画,美术如园。
生活是源头,美术是艺术;生活是滋养,美术是表达。
引生活之水,灌美术之园,意味着在生活的滋润下,美术的艺术将生机盎然,绽放出绚丽的花朵。
生活给予美术以灵感,美术将生活赋予光彩。
今天,让我们一起探寻这样一场关于引生活之水,灌美术之园的盛宴。
生活是一首诗,而美术则是这首诗所绘制的图画。
生活的每一天都是美术创作的春笋,随着生活的变迁,美术也在不断的创新。
我们可以看到,在世界各地的美术园中,都充满了生活的足迹。
那些触动心灵的作品,无一不是源自于生活的启发。
一幅油画中展现的农民劳作场景,一座雕塑中描绘的人民生活,一首诗中抒发的人间情感,这一切都离不开生活的滋养。
所以,引生活之水,灌美术之园,成为了美术家们不懈的追求。
生活之水的引导,不仅仅体现在作品的主题上,更多的是以手法、技艺的创新为表现。
在中国传统美术中,有着丰富的生活元素。
比如绘画艺术中的山水画,中国画的花鸟画,都是以生活的景观为描绘对象。
如何将传统的生活元素与现代的审美观念相结合,使得画面更具现代感和时代性,成为了传统美术面临的挑战。
而在西方美术中,生活元素的引入更是多姿多彩。
西方画家们以其独特的审美观念和创新精神,将生活场景与美术的表现方式融为一体。
莫奈的《睡莲》,梵高的《星夜》,皆是以生活中的自然景观为主题,但却以艺术家独具的笔触和构图手法来展现,达到了绘画和生活的完美融合。
这种将生活之水注入美术之园的手法,使得西方美术成为了生活的镜子,反映了生活的真实与美好。
在当代美术中,尤其是新兴的数字艺术领域,更是以生活为媒介,以美术为表达。
数字艺术家们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创作出反映当代生活的作品。
一些数字油画作品,将生活场景以现代电子化的方式呈现,增强了作品的时代感和创新性;一些数字雕塑作品,则通过电子技术将生活中的实物呈现出新的形态和意义。
这种将生活与科技相结合的方式,不仅拓宽了美术表达的层面,更将美术融入到当代生活中,塑造出了新的美术形态。
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论文
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论文【摘要】美术教学对于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开拓他们的视野,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而只有将美术教育融于生活,让教学过程更加生活化,教会孩子们从生活中发现美、体验美、表现美,才能让教学效果更加显著,才能达到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小学美术;教学;生活化美术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既是生活环境的表现,又是实际生活的深化。
美术教育当然也不能脱离实际生活,尤其是小学美术教育更应该贴近生活、融入生活,让孩子们从小就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在生活中体验美,在生活中创造美。
小学生思维活跃、好奇心强、感官接收能力强,对身边的事物认知欲望强烈,尤其是对一些生动、美好的事物,美术学科正是迎合了他们的兴趣。
有些美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往往过于注重培养学生的美术基础技能,而忽视学生们的心灵渴求。
总是根据自己的认知来教孩子们描绘一些图形,虽然孩子们也能画的很好、很规矩,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无形中剥夺了孩子们丰富的想象力,不利于发展孩子们的个性,也有悖于素质教育的初衷。
小学美术是素质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门学科,对开发孩子们的思维、提高孩子们的创新能力、培养其正确的审美观、提高他们的综合素质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小学美术教学应该以生活为基础,将教学与生活完美结合。
一、教会学生在生活中发现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小学生思维比较活跃,对新鲜事物的感知能力就很强,我们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应该要掌握这一特性,让他们多与外界相接触,多交流。
美术课堂不要仅仅局限于教室,可以将课堂设置于野外,比如公园、草地、广场等,通过大量的野外活动,不但让增强了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还可以拓展他们的视野,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拓广他们的思维。
美术教师在这些教学活动中,在确保孩子们安全的同时,也应该正确引导孩子们、启发孩子们、鼓励孩子们在周围的生活环境、自然环境中发现美好事物,从而锻炼他们的观察能力。
很多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仅仅局限于教授孩子们绘画一些基本的图形,注重于形象概念,从而让孩子的绘画水平得不到提高,画出的图形也显得生硬呆板,没有生机。
引生活之水,灌美术之花
引生活之水,灌美术之花美术是一门与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它不仅仅是一种技巧,更是一种艺术的表达和对生活的观察与理解。
在这个物质丰富但精神贫乏的时代,我们更需要美术这样的学科,它可以为我们的生活注入一丝清新与诗意。
而在美术的学习与创作过程中,引生活之水、灌美术之花是至关重要的。
下面,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关于引生活之水,灌美术之花的话题。
引生活之水,是指从日常的生活中获取灵感与素材,让生活成为美术创作的源泉与滋养。
在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有美丽的风景、有趣的人物、丰富的情感和丰富的故事,这些都是美术创作的灵感宝库。
我们可以通过观察自然风光,描绘大自然的美妙之处;可以通过观察人物,表现人的情感和精神面貌;可以通过观察日常生活的点滴,创作反映生活的作品。
引生活之水,就是要学会从日常生活中发现美,去捕捉美,去表现美,使得我们的美术作品更加贴近生活,更加有温度、有韵味,更能打动人心。
接着,灌美术之花,是指在学习与创作美术的过程中注入悉心的照料与精心的培育,使之茁壮成长,开出绚丽的花朵。
在美术创作中,技法的熟练与运用、构图的设计与策划、色彩的搭配与表达、情感的投放与展现等等都需要我们用心去灌溉,用心去呵护,才能让我们的美术作品更加出彩。
美术之道,需要不断的练习与磨砺,需要反复思考与总结,需要借鉴他人的经验与收获。
只有不断地灌溉,才能使我们的美术作品在细节的精雕细琢中不断完善,在精神的升华中不断提升,在意境的博大中不断深化。
引生活之水、灌美术之花是美术学习与创作过程中的重要课题。
在学习美术的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注重技法的训练与应用,更要注重对生活的观察与理解;我们不仅要追求作品的外在美和技术性,更要追求作品的内在美和生命性。
只有将引生活之水、灌美术之花结合起来,才能使我们的美术作品更具有创造力、感染力和传播力。
在引生活之水的过程中,我们要懂得用一颗敏感的心去发现和感知周围的一切。
我们要学会用一双观察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让每一个感动都成为我们作品的灵感来源。
在生活中学习美术,在美术中感悟生活(全文)
在生活中学习美术,在美术中感悟生活作为美术教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对学生所实施的不只是专业美术教育,更多的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
教学中,在淡化美术知识技能技巧的同时,要更多的注重学生在感受和体验美术学习的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生活态度,以及对人对事的看法和价值趋向,对于学生的全面进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美术不仅给予学生敏锐的眼睛、灵巧的双手、丰富的想象力和一颗善感的心,更重要的是它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用心去发现美,感受美,制造美。
一、贴近生活,在美术生活化中参与情感体验要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
教师要调动学生自觉地把学习美术纳入到追求高品质生活所需要的范畴,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培养他们成为具有一定艺术素养的美术爱好者。
要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制造中学习,实现从“知识本位”到“人的进展本位”的飞跃。
例如上《漫画・卡通画》一课,课前我让学生收集自己喜欢的卡通漫画资料,同时我把《猫和老鼠》《宝莲灯》《汽车总动员》等优秀动画片的片段合成到多媒体课件中去。
上课时,伴随着音、形、声、色的出现,学生们兴高采烈,注意力马上被吸引过来。
这些精彩片段无论在构图、色彩运用、动态造型、摄影技巧等方面都是唯美的典范,感染力极强,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感受漫画和卡通独特的艺术魅力。
我还特地把动画片中学生最喜欢、最熟悉的形象放大,让学生领会漫画、卡通画的艺术共性。
在开放、自由、轻松的学习氛围中,学生兴趣盎然,一边积极地和我共同观赏作品,一边分析其独特的艺术语言与创作技巧。
二、表现生活,激活积极主动的情感体验要充分相信和尊重学生。
教师要积极为他们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环境,引导和鼓舞他们参与丰富多彩的美术实践活动,表现生活中的真善美,帮助他们克服在活动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快乐,认识到自己的进步,从内心深处激活求知、渴望长进的愿望。
要善于赏识和鼓舞学生。
在《人物的速写》一课,我先让学生观看一段幼儿园小朋友玩“山山水水,我们都是木头人,谁也不许动”的游戏视频,有趣生动的画面,已经深深地吸引了学生。
让生活之美融入美术教学
让生活之美融入美术教学让生活之美融入美术教学摘要:本文中主要写了艺术来源于生活,怎样在美术课堂上让生活之美尽情绽现,让学生体会艺术,并能创造性的用于生活,达到学以致用,我在本文中探讨了有关生活和美术的相互性,让学生能更好的感受和创造美好的生活。
关键词:美术生活兴趣课堂学生引导色彩实践价值生活与美术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教学中,美术学科对教育教学起着积极的作用,凸显了美育的重要性。
美来自生活,生活中到处都有美的存在,法国艺术家罗丹说:生活中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所以,我们只要认真用心的去观察就会不断发现生活中的美。
在我们的教学中,适时地、适当地加以运用,让生活之美融入课堂,将会给课堂增添鲜活力和生机,给学生带来无尽的快乐,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美术的兴趣。
相信这样的教学模式定会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
怎样让生活之美融入美术教学活动中呢?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和实践:1 注重课堂主体的学习在新课标指导下,教学空间更加灵活,更加广阔,教材对于教师来说只是一个引导学生参与各种美术活动的桥梁。
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通过这个桥梁,学生看到的是一个广阔而美丽的美术空间,这个空间是与他们的生活情感,需求息息想关的,在这样的课堂上,学生做为活动的主体生成课堂教学,既快乐又收获很多。
(1)如在七年级下册二单元中学习认识三原色时,讲解认识三原色时屏幕展示三原色后,作业前为了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生活中的三原色,我让一个学生下来走一走,找一找其它同学手中的课前准备好的物品的色彩,找出是三原色的物品,给大家展示,同学们带着好奇的心情看着自己和同学手中的物品,用期待的眼光看着,等待着寻找的结果,当三原色的物品一件件展现在学生的眼前时,我看到了同学们开心的笑容。
这样的教学效果远比以前单一的图上认识好的多,这样能让学生不自觉地在课堂中走进生活,使学生由抽象的概念到实际的物象,体现出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过程,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与思维方式。
美术生活和生活美术论文
美术生活和生活美术论文【摘要】无论是美术或者音乐,都是来源于生活。
脱离了生活的艺术作品就会流于形式,仅有其表而无内涵,更不能打动人心。
只有立足于生活实际,在生活中寻求创作灵感,才能够将最美的艺术作品展现给大家,给人们以美的享受。
本文主要从四个方面简要分析了,美术生活,生活美术。
【关键词】美术生活生活美术紧密相连一美术创作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对于美术与生活而言,归根到底也就是艺术源于生活且高于生活。
首先对于美术的创作而言,其实是对现实生活的不断感悟,然后将这种感悟以美术作品的形式展现给大家,这就是美术创作的由来。
只有在生活的基础上才能够创作出好的美术作品。
在美术产生的早期,其实美术创作的过程就是复制实际生活的过程,生活总是流动的,不会停留在某一个时间点,然而通过美术作品的创作,就能够留住生活中的美好,将流动的生活定个在某个美好的瞬间。
随着社会的发展,美术创作也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还是要以生活为依托,这样才能创作出好的美术作品。
同时,艺术还应该高于生活,尽管美术创作是来源于生活,然而却不是生活的复制品,那样的美术作品就会显的过于死板,毫无生气,高于生活就是加上了创作者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以及特定的情感表达,这样的美术作品才能够在生活的基础上熠熠生辉,成为一代佳作。
二让美术创作融进生活,丰富生活对于高中生而言,应该尽量的将美术创作融入生活,带有生活气息的美术作品才能够打动人心。
在刚开始接触美术的时候,思想总会有那么一点狭隘的,总是会将逼真与否作为判定作品好坏的评判标准,其实这样的思考方式是正确的,对于初期的美术创作而言,将生活中的物品通过美术创作表达出来,然而随着对美术认知的加深,就应该懂得将美术融进我们的生活,从生活中寻找灵感进行美术的创作,而不仅仅是将看到的东西通过美术表达出来,而是要将对生活的感悟透过美术展示给大家,这样将美术融入生活之中,同时也是将生活融入美术之中。
此外还应该用美术来丰富生活,生活中没有了美术总是会枯燥乏味的,因为应该运用美术创作所特有的魅力来丰富我们的生活。
初中美术感受艺术与生活的融合范文
初中美术感受艺术与生活的融合第一篇范文:初中美术——感受艺术与生活的融合摘要:本文以初中美术教学为背景,探讨艺术与生活的融合,通过分析美术教育的目标、教学方法和实践案例,阐述美术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激发创造力以及提升生活质量方面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初中美术、艺术与生活、审美素养、创造力、生活质量美术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尤其在初中阶段,通过美术教育,学生不仅能够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更能感受到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本文将从美术教育的目标、教学方法和实践案例三个方面,探讨初中美术教育如何帮助学生感受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二、美术教育的目标1.培养学生的审美素养: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具备一定的审美能力,能够发现生活中的美,体验艺术作品中的情感和思想。
2.激发学生的创造力:鼓励学生勇于表达个性,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创作出具有独特视角的艺术作品。
3.提升学生的生活质量:通过美术教育,使学生能够将艺术融入生活,提高生活品味,丰富精神世界。
三、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习兴趣。
2.启发式教学法: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和创新意识。
3.实践教学法:注重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组织各种美术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艺术与生活的融合。
四、实践案例1.校园美术活动:组织校园美术作品展览,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华,提高自信心。
2.社区美术服务:组织学生参与社区美术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美术培训和指导,将艺术带入日常生活。
3.美术作品创作:鼓励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创作出富有生活气息的美术作品,感受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初中美术教育在培养学生审美素养、激发创造力以及提升生活质量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实践教学法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感受艺术与生活的融合,有助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综合素质。
在今后的美术教育工作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和实践,为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和生活品质贡献力量。
生活教育与美术教育论文
生活教育与美术教育论文“生活即教育”,这是我国著名教育学家陶行知关于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
教育的终极目标在于解决生活带给人类的困扰,不是做假的教育,人生需要什么,教育就教给大家什么。
美术是一门艺术科学,它是不能与生活脱节的,否则,它将是一门死的艺术,毫无灵气。
它们应该是一个整体,无坚不摧、密不可分的整体。
然而,残酷的是如今的美术教育在当代的高中学校教育中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因此,将生活教育与高中美术教育尽快完美结合已经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
1.生活教育与高中美术教育的结合高中时期对于整个学生时代是非常关键,对于整个人生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对自己的未来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还是一个人形成自己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的一个重要时期,受外界影响会比较大,接收新生事物也最快。
所以,高中美术教育在整个艺术教育过程中占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如何做好高中的美术教育工作是个难题,教育的终极目标就是为了解决问题,也是个必须要解决的难题。
现实的生活教育是艺术道路的向导,只要把生活教育与高中美术教育完美的相结合,它会源源不断地给艺术提供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
2.美术教育的方式要贴近生活传统的教育是枯燥的,之所以枯燥就是因为它与现实生活产生了脱离现象。
首先在课程的安排上就有问题,因为高中生有来自高考的压力,每天有做不完的模拟考卷、习题集等,除了艺术类考生以外,学校为了升学率都在尽量压缩与高考无关的艺术类课程。
每周只安排一节美术课,甚至有的学校完全用其它的主课将它取缔了。
这给高中生学习美术、培养审美能力带来重大影响,高中生的德、智、体、美、劳产生了缺失。
高中时期不管是学习生活还是个人生活都是相当无趣的,艺术教育的课程无疑会给枯燥无味的高中生活增加不少的趣味性,为了减轻来自高考的压力,高中的美术课程中需要加入一些非常具有趣味性的东西。
传统教育在美术教育上还止步于枯燥的理论讲解和简单的绘画技术。
正如古人言“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陶行知老先生认为“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而在教学生学”。
高中美术教学论文《在生活中学习美术》
第1篇一、适用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建筑工程中各类吊顶工程的施工,包括吊顶的设计、材料准备、施工操作及验收等环节。
二、施工准备1. 设计准备:根据建筑物的设计要求,确定吊顶的类型、高度、材质及设计风格等。
2. 材料准备:根据设计要求,准备吊顶所需的材料,如石膏板、轻钢龙骨、木龙骨、铝扣板、矿棉板等,并确保材料符合国家标准。
3. 工具准备:准备吊顶施工所需的工具,如电钻、螺丝刀、切割机、水平尺、卷尺、扳手等。
4. 人员准备:组织施工队伍,明确各工种人员职责,进行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
三、施工操作1. 施工测量:根据设计图纸,对吊顶区域进行测量,确定吊顶标高、平面尺寸及形状。
2. 龙骨安装:a. 在墙体或楼板面上弹出吊顶标高线,作为龙骨安装的基准线。
b.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龙骨类型,如轻钢龙骨、木龙骨等。
c. 使用电钻在基准线上钻孔,将膨胀螺栓固定在墙体或楼板面上。
d. 按照设计尺寸,将龙骨吊挂件固定在膨胀螺栓上,然后将龙骨吊挂件与龙骨连接。
e. 龙骨安装应平整、垂直,水平偏差不超过2mm,垂直偏差不超过3mm。
3. 吊顶板安装:a. 根据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吊顶板,如石膏板、铝扣板等。
b. 将吊顶板按照设计尺寸切割成所需形状和尺寸。
c. 使用专用工具将吊顶板固定在龙骨上,确保吊顶板平整、牢固。
4. 接缝处理:a. 对吊顶板的接缝进行密封处理,防止水分渗透。
b. 使用专用密封胶或接缝带对吊顶板接缝进行密封,确保密封效果。
5. 验收:a. 施工完成后,对吊顶进行自检,检查吊顶的平整度、垂直度、接缝处理等是否符合设计要求。
b. 组织相关人员进行验收,确保吊顶质量达到设计标准。
四、安全措施1. 施工人员必须佩戴安全帽、安全带等个人防护用品。
2. 施工现场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确保施工安全。
3. 施工过程中,注意避免碰撞、损坏墙体或楼板。
4. 高空作业时,必须使用安全绳、安全带等安全设施,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5. 严格遵守施工操作规程,避免违章作业。
让美术课走进生活论文文档(参赛用)
让美术课走进生活摘要:运用美术课件(ppt)和网上教学,开门见山的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课堂中去。
根据学生绘画的个体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提出不同的创作要求。
美术教学活动要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实践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师应敢于示范,上课边总结边给学生演示。
课堂上多鼓励、表扬,多元评价。
关键词:参与,因材施教,实践,示范,快乐引言:根据美术新课标的要求,在小学阶段上好美术课,让学生快乐学美术,逐步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视觉感受力和造型、评述能力。
美术新课程标准强调:美术教育是以愉悦学生的身心感受和使其积极体验、参与为出发点,以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为目的的基础素质教育。
美术课堂教学就是教师的安生立命之本,也是学生接受美术教育的主要途径之一。
而如何把美术课教得有吸引力、感染力,课堂导入环节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艺术实践环节如何点燃学生的创作热情,这可是一门大学问。
从我任教这5年多的美术教学中,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五方面引导全班学生积极主动的、快乐的参与到课堂美术活动中去。
一、运用美术课件(ppt)和网上教学,开门见山的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课堂中去。
由于美术课程以对视觉形象的感知,理解和创造为特征,是学校进行美育的主要途径,美术课程的性质之一是凸显视觉性。
教学情境就是以直观方式再现书本知识所表现的实际事物或者与实际事物的相关背景和历史资料,正如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所说:“一切知识都是从感官开始的”。
学生认识美术主要靠眼睛看到的感知来完成,例如说我在上学期教三年级上册《我的小天地》这一课时,我考虑到有条件的家庭,学生有自己独立的房间,没有条件的家庭,学生也会有自己的小床,书桌和小书架等,而学生的小天地都来源于他们的生活,因此我制作了有关居室环境的课件、图片。
让他们自己通过观察和思考,说出课本中的家具、日常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具在造型与色彩上有什么特点,这样以来,学生大部分都争先恐后地要求参与到美术活动之中来。
还有上学期在上四年级上册《植物写生》这一课时,由于学生对植物是比较熟悉的,如学校的校园里就有柳树,银杏树,教室里面有绿萝和小鲜肉,我在制作课件时用手机拍摄他们常见到的植物和在网上找到自然界中一些优美的植物。
美术和生活的关系作文
美术和生活的关系作文
哎呀,美术和咱们的生活就是那么近!你瞅瞅,家里的装饰画、墙上的涂鸦,不都是美术的足迹吗?它们让咱的家看起来更有格调,更有故事。
说到故事,你知道不?美术其实就是个会说故事的高手。
你看
那些画儿,不就是画家们把心里的故事、情感都倒腾出来,画在布上、纸上吗?有时候,我看着那些画,就感觉自己好像走进了画家
的心里,跟他们一起经历了那些风风雨雨。
走在街上,你瞅瞅那些商铺、咖啡馆的装饰,哪儿都离不开美术。
它们用各种颜色的涂料、各种形状的装饰,把咱们的城市装点
得五彩斑斓,像是个童话世界。
其实啊,美术就是咱们生活的一部分。
你看那些街头巷尾的小
事儿,美术家们都能把它们变成艺术品。
我觉得,这就是美术的魔力。
它让咱们的生活更加多彩,也让咱们更加珍惜和热爱自己的生活。
所以啊,我觉得美术和咱们的生活就是那么近,那么亲。
咱们应该多关注美术,多欣赏美术,让生活更加美好!。
美术源于生活500字作文
美术源于生活500字作文
美术,这东西吧,其实挺接地气的,它就源于咱们这普通得不
能再普通的生活。
你说画个山水吧,那不就是咱们小时候在老家看
到的山山水水吗?小时候跟爷爷去放牛,那山啊,绿油油的,水啊,清亮亮的,感觉就能直接用手捧起来喝。
这不就是最好的美术素材吗?
再来说说那些人物画。
哎呀,画个人物可不容易,得把人的神态、气质都画出来。
但你知道吗?其实咱们身边就有很多“模特”。
那天我在公交车上,看到个老太太,皱纹里都是故事,眼睛里闪烁
着智慧。
那一刻,我觉得她就是个活脱脱的艺术品,要是我会画,
肯定得把她画下来。
还有啊,美术不仅仅是画画那么简单。
咱们平时用的那些杯子、碗、盘子,上面的花纹、图案,不都是美术的体现吗?有时候去市场,看到那些五彩斑斓的陶瓷,就觉得生活真是美好啊,连这些日
常用品都能变得这么艺术。
还有啊,美术也能表达情感。
有时候心情不好,我就喜欢随便
涂涂画画,把心里的情绪都倒腾出来。
画完了,心情也就好多了。
你说神奇不神奇?
所以啊,美术这东西,真的跟咱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它不仅仅是艺术家们的事情,更是咱们每个人的事情。
只要你愿意,随时随地都能发现生活中的美,然后把它变成你的作品。
这不就是美术的魅力所在吗?。
引生活之水,灌美术之花
引生活之水,灌美术之花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生活之水是美术之花的根基。
生活中的点滴琐事、日常生活中的美好瞬间,都可以成为美术作品的灵感来源。
生活之水,是美术家们创作的源泉,是观众欣赏作品的内在连结。
只有将生活之水引入艺术创作的过程中,才能让美术之花绽放出绚丽的色彩,才能让观众在作品中感受到浓厚的生活气息。
要引入生活之水,就需要美术家们对生活有着敏锐的观察力和深刻的理解力。
生活中的美好瞬间、独特风景、人物的神态,都可以成为美术作品的创作题材。
美术家们需要能够从生活中发现美的踪迹,捕捉那些瞬间的灵感,并通过自己的艺术手法将这些美好的瞬间呈现在画布上。
正是生活之水给了美术家们无尽的灵感,激发了他们创作的激情和力量。
除了观察生活,美术家们还需要对生活有着深刻的理解,只有深刻理解生活,才能在绘画中表达出更加精深的内涵。
美术家们需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积累,才能真正理解生活,领悟其中的美妙之处。
只有当美术家们对生活有了深刻的理解后,才能让画面更加准确地描绘出生活的真实面貌,才能让观众在作品中感受到更深的情感共鸣。
与此生活之水还需要通过艺术创作的手段,才能真正灌溉美术之花。
美术创作是一种高度个性化的艺术创作,每一位美术家都有自己独特的创作方式和风格。
对于不同的美术家来说,灌溉美术之花的方式也是多种多样的。
一位美术家可能通过写生创作的方式,将自己在生活中看到的美好景物、人物通过速写的方式快速记录下来,以此作为绘画作品的参考。
而另一位美术家可能通过写意创作的方式,将自己对生活和人物的理解转化为抽象的形式,以此对生活进行更加深刻的诠释。
在灌溉美术之花的过程中,美术家所运用的绘画手法也是至关重要的。
线条、色彩、形态、构图等绘画元素都是美术家们所需要熟练掌握的技能。
线条的运用可以表现出作品的结构和形态,色彩的运用可以展现出作品的氛围和情绪,而构图的运用可以突出作品的主题和内涵等。
只有当美术家们掌握了这些绘画手法后,才能将自己的理解和情感转化为绘画作品,使美术之花在不断的灌溉下茁壮成长。
让美术因生活而有味论文
让美术因生活而有味【摘要】《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课程内容与现实生活和学生经验的联系。
”美术教育应从学生触手可及的生活美术教育开始,拓展美术教学的领域,把美术教学延伸到生活中,让我们生活中醉人的美景、欢快场景、愉快的心情、日常的物品等出现在我们的课堂之中,让学生去发现和感悟生活中物品的美,由此,这样的美术课会因生活而有味,学生们也会更爱这样的美好生活。
作者在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基础上,进行探索研究与教学总结。
主要从以下四个方面谈了一些感受和做法:一、发现生活的美,激发学习兴趣二、挖掘生活资源,学习内容有味三、根据生活而绘画,得心应手四、机动安排课程,服务生活【关键词】美术教学;生活;有味中图分类号:g613.6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提出了“生活即教育”的理论,指出“没有生活做中心的教育是死教育,没有生活做中心的书本是死书本。
”而传统的美术教学中,教师往往重视美术专业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训练。
一定程度上脱离了学生的生活,严重影响了学生素质的和谐发展。
中学美术教育应立足于学生的现实生活,将美术与生活联系起来,美术课堂才会充满新鲜生命活力。
以下是我的几点体会:一、发现生活的美,激发学习兴趣生活中到处都存在着美,关键是要引导学生善于发现美。
现实生活对学生绘画成长非常重要,教师要为他们创造良好的成长环境,激发他们发现美、表现美的绘画兴趣。
因此,教师在美术教学中,遵循“美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的原则,走美术教学生活化的道路。
比如,苏少版美术教材第13册第2课《身边的物品》,我会引导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对物品进行整理归类,找出它们的使用价值、发现它们的艺术之美。
学生们配合得很好,找出了陶土器皿、青花瓷酒瓶、刺绣香包、花瓶果盘、紫砂茶壶……如此美的生活中物品出现在我们的课堂,怎么会不引起学生的关注和兴趣呢?学生自然有表现美得冲动。
因此,这样的教学效果很显著。
又如,苏少版美术教材第13册第6课《多变的色彩》,我会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大自然,去感受大自然的色彩——蓝天白云、绿叶红花、青山碧水、橙黄橘绿……使学生在大自然中真实的接触色彩,我也会让学生观察教室的色彩布置,观察同学衣服的颜色、背的书包、套的手套、围的围巾……让学生深刻体会到美就在身边,增强学生对颜色的认知,激发学习美术的兴趣。
美术生活,生活美术
美术生活,生活美术作为一名美术生,我始终相信,我们的世界是最美的。
而艺术,能够让我们更好地表现自己,表达情感,与他人建立更深厚的联系。
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艺术,而生活美术,也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追寻的终极目标。
生活可以是艺术生活中有很多以艺术为素材的元素,这些可以成为我们思考创作的灵感源泉。
只要我们有一个开放的心态,便能发现生活中的美妙之处。
生活中的美术可以是一幅画,可以是一张照片,可以是一件家居用品,更可以是一个帮助我们发掘生活之美、打破创作瓶颈,以及获得不断灵感的艺术厨房。
无论是在家里、办公室,还是在公共场所,美术作品都可以成为一个点缀和补充。
它们能为周围的具体环境增添新的元素,从而创造出一个独特而丰富的体验。
在我们的生活中,美术品也可以成为一个沉浸式的体验,在不知不觉中提高我们的审美素养和美感。
生活美术是一个惊人的创造力源泉尝试过日记、手账的美术爱好者们都知道——把笔画、颜色和纸张结合起来,能为我们的大脑带来无限的创造力。
无论是画画、描绘、擦掉,还是将自己的想法写下来,并在这个过程中改正错误、追溯灵感的历程,都能为我们开启前所未有的创作天地。
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常常发现自己在不断地追求自我、跳出舒适区并寻找自我认同感。
这些难题问题一旦被解决,我们的创造力将被释放。
我们可以从生活中汲取灵感,以此创造美丽的艺术品。
这不仅仅是创造艺术作品的目的,也是帮忙我们检索和发掘自我,使我们能够更好地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并与他人建立深厚的联系。
我们的时间、心力和情感都源源不断地吸收一些残留的思维和想法,这些模糊的想法一旦被正确的推导出来,就能在细节处营造出自然、简单的美感。
创造力的具体来源是你自己的选择,它有时候也取决于你的文化、教育和影响。
但正如生活美术的定义所表达的一样,这种创造力始终与生活紧密相连,它们是不可分离的。
让生活美术彰显生活的美好我们生活在一个美丽的世界里。
在这个世界里,我们所感受到的美感是由我们的五感所构造出来的。
让美术走进生活
让美术走进生活摘要:美术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它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美术课程标准》要求我们中学美术教育是生活美术教育。
作为美术教育工作者要将美术课程教育生活化。
在美术教学中,我们要运用多种方式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氛围,生活化的创作和实践,让美术知识从课堂走进生活,特别是本土课程资源和校园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教师在美术教学实践中让学生树立生活美术观的思想,让其在生活的同时体验和创造美术带来的美好生活。
关键词:审美生活化生活情境感受和体验生活实践生活美术观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3(c)-0239-01《美术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技能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内容,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美术课程标准解读》中也明确提出:我们在中小学进行的美术教育只是一种国民教育,我们的教育对象中绝大多数人目前不可能将主要精力放在美术上,将来也不一定以美术作为自己的终身职业,我们对学生实施的不是专业美术教育而应该是生活美术教育。
生活中时时有审美,处处有审美。
著名哲学家杜威说过:艺术无处不在,它深化着我们的生活,丰富着我们的环境,改造我们的生活经验。
美术“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他们的关系决定了美术必然走进生活。
将美术知识赋予学生,让之融于生活是我们教学的时代要求。
让美术走向生活,让学生在生活中运用美术,创造更美好的时代是我们教学实践的目标。
1 让美术走进生活,首先,我们要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让美术走进生活,首先,我们要有生活化的教学内容。
生活化的教学内容让学生感觉亲切,贴近生活经验,操作性强,所以乐于尝试。
现在初级中学美术教学使用的教材内容主要包括了造型表现、设计应用、欣赏评述、综合探索四大领域。
这些课程更加的生活化并且贴近中学生的生活经验。
如造型表现领域的《手绘线条图像的表达》,学生在学习后将此运用于各方面的实践练习并整合相关内容,以使其形成其能力,并能在今后的生活中加以运用,如同让学生多掌握了一门生活技能。
让美术教育生活化(优秀范文5篇)
让美术教育生活化(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让美术教育生活化各位老师下午好!很高兴和在座的美术老师一起来学习、探讨湘版美术教材。
这次受雨湖区教师培训中心尹红老师的委托,要我就湘版美术五六年级的教材分析做一个发言,这个发言只是我本人在教学当中对教材的理解、处理和应用,所以有很多不到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我想在座的各位美术老师都和我一样在思考和追问同一个问题:我们的美术课应给学生一些什么?是培养一些美术专业特别擅长的尖子生参加比赛?还是让所有的学生具有感受体验生活美的能力?毋庸置疑,答案是后者。
在《美术新课程标准》中写到:“实施义务教育阶段的美术教育,必须坚信每个学生都具有学习美术的能力,都能在他们不同的潜质上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
我们可以明显地认识到美术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中提取观察、感悟、描绘和表现的素材,并根据教材内容将其作为教学资源进行教材内容的整合和拓展,使他们感受到美术的乐趣与作用,从而对美术产生亲近感,让他们体会到美术就在身边。
美术是一种生活的缩影,是艺术展现了生活,通过艺术来传达人对人、对事情、生活的情感。
因此让美术教育生活化,是我们进行美术教学的最终目标。
在我们的美术课本里面可以发现许多这样反映生活、传递情感的例子!下面我就如何“让美术教育生活化”这一主题开始我对湘版五六年级美术的教材分析。
(幻灯演示):像湘版美术教材五年级上册从课题我们就能看出大多数安排的内容都是与生活相关的。
各位老师下午好!很高兴和在座的美术老师一起来学习、探讨湘版美术教材。
这次受雨湖区教师培训中心尹红老师的委托,要我就湘版美术五六年级的教材分析做一个发言,这个发言只是我本人在教学当中对教材的理解、处理和应用,所以有很多不到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
我想在座的各位美术老师都和我一样在思考和追问同一个问题:我们的美术课应给学生一些什么?是培养一些美术专业特别擅长的尖子生参加比赛?还是让所有的学生具有感受体验生活美的能力?毋庸置疑,答案是后者。
让生活走进美术课堂——浅谈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
周刊106教学创新|教学内容摘 要:随着社会经济水平与科技的快速发展,小学美术教学的方式与内容更应当与实际生活紧密联系,让小学生的美术核心素养通过生活中的美术元素得到有效提升。
一方面长期以来小学美术教学不被学校管理层与学生家长重视,另一方面由于唯分数式小学测评方式不利于学生的美术学习。
因此让生活走进美术课堂,让学生根据生活中的美术元素有效产生美术灵感,这对于小学美术的教学与测评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因此本文以生活式美术课堂教学为研究出发点,探讨生活式美术教学的可行性,以期为广大小学美术教师带来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生活化;核心素养;创新思维一、引言美术是一闪打开生活的窗户,只有让小学生真正感受到美为培养学生养成勤学善思、二、小学美术生活化教学的意义1.有助于提升小学生对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提升课堂教很多家长与教师不重视小学生的美术学习,这对于小学美2.有助于小学美术课程内容的优化,为学生提供简洁易懂的教学内容知识源自于生活,生活又不断创造着新的知识。
因此只有让小学生在幼年时期就学会从生活中不断汲取营养,才能让小学生的学习能力与学习意识不断地提升。
因而让生活走进美术课堂,让美术课堂从讲台、黑板之中解放到实际的生活中去,才能让孩子们真正的享受学习、享受知识、享受美术带来的身心冲击。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学资源与学生实际生活紧密相连,让美术教学与生活成为一个有机整体,为生活式美术教学奠定坚实的基础。
3.生活化美术课堂教学有助于提升小学生的专注力现实生活中很多小学生在课堂上由于注意力不集中而对于知识的接受较为缓慢,同时严重影响着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
因此教师的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家庭情况,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外美术采风活动,让小学生通过自身的感受来得出相应的美术核心素养。
这样既能够快速提升学生的美术知识储备量,又能让孩子们在生活中去体会美术的魅力,让小学生的注意力得到高度集中。
与此同时教师应当牢牢抓住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爱好特点,让每个学生在生活式美术课堂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定位,有助于巩固其学习的专注力。
走进生活,让幼儿园美术活动“生活化”
走进生活,让幼儿园美术活动“生活化”摘要:《纲要》中提倡让教育回归生活,美术活动生活化的教育体现了充分体现了《纲要》中的思想。
美术生活化是在幼儿的美术教育中,教育内容的选择贴近幼儿生活,为幼儿提供生活常见物品作为美术材料。
生活化的美术教育教学强调以幼儿为主,结合幼儿的生活经验从幼儿的兴趣出发,选择幼儿常见的生活化材料,通过开展美术活动,激发他们创造美的情趣。
关键词:幼儿园;美术活动;“生活化”一、幼儿园美术教育对幼儿的作用与意义幼儿期是一个特殊的发展阶段,他们对身边的事物都存在着一种强烈的好奇心。
孩子们更喜欢直观的事物,对于颜色、形状、声音也更为敏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幼儿美术教育奠定了基础。
幼儿进行美术教育教学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孩子们的想象力,使幼儿的思维方式更加活跃,也在一定程度上培养了幼儿开朗的性格,促进幼儿身心全方面的、和谐的发展。
二、美术生活化的重要性。
美术生活化是在幼儿的美术教育中,教育内容的选择贴近幼儿生活,为幼儿提供生活常见物品作为美术材料。
新《纲要》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要回归生活。
新《纲要》还指出:“指导幼儿利用身边的物品或废旧材料,制作玩具,美化幼儿的生活。
”生活化的美术教育教学强调以幼儿为主,根据幼儿的兴趣,结合幼儿的经验,选择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生活化材料,通过开展美术活动,激发他们可以创造美的情趣。
三、幼儿美术教育内容选择的生活化。
1.根据幼儿生活常见的物品选择活动主题。
在生活中纸盒是幼儿很常见的物品,牛奶盒、药盒、各种包装盒等等,不同的纸盒,有着不同的大小、形状、颜色、也有不同的用途,幼儿平时很喜欢摆弄这些小盒子。
这些看似普普通通的纸盒不仅对幼儿有极大的教育价值,还可以指导幼儿将它们变成“艺术品”。
教师可以利用这些纸盒来开展主题教育活动“纸盒大变身”,让幼儿将家中各式各样的纸盒收集起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美术材料,指导幼儿运用剪、黏贴、涂色、组合的方式,让这些大大小小的纸盒变身,变成小动物,变成楼房,变成不同的玩具,变成各式各样的“艺术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让生活走进美术,让美术生活化
关键词:美术生活化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指出:“生活即教育,教育是从生活中来,从生活中展开。
”用生活的经验来教育,是学生最为喜欢的方法,也是教育效果的最好方法。
《全日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实验稿)》在“教学建议”中强调,艺术源于生活,美术教学应该在发挥学生学习主体作用的基础上,鼓励他们深入生活,运用多种学习感官去捕捉事物瞬间之美。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也发现,注重美术教学的“生活化”,一方面,能够体现新课程美术的教学理念,便于学生更好地学习,促进他们知识和技能的内化生成;另一方面,能够激活学生的美术课程学习思维和感知,帮助他们积累丰富的美术综合素养。
下面笔者就结合泉州本乡土实际,试论如何在初中美术课堂中渗透生活化原则。
学生的生活化,包括学生的周边人文环境、学习生活环境、参与的学习和日常生活活动等。
贯彻生活化的原则就需要从这些因素中深挖美术教育的有效因素,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术素养。
(一)让乡土资源走进美术课堂
泉州历史悠久,中原文化、海洋文化的碰撞、积淀,使这里底蕴深厚、文化独特。
山川毓秀,人文荟萃,素有“声华文物、雄称海内”、“泉南佛国”、荣获“中国民间艺术之乡”等荣誉称号。
美术教学中我们可以突破教材所限充分利用泉州的乡土资源进行教学。
1、将以古建筑为主的自然人文景观,纳入到美术教学资源。
泉州古建筑,特别是古厝:以红砖为墙,花岗石为基座,红瓦顶和燕尾脊,另外有木石的透雕、漏雕、浮雕图饰和精美的砖雕、木雕等特色工艺。
整体靓丽而且有鲜明的个性,具有浓厚闽南地域文化特征。
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楼大厦逐渐掩盖了昔日的精华,珍惜和保护本土资源,也是作为学校和教育工作者应尽的义务和责任。
在学校的组织下,艺术组可以组建了“摄影协会”,并以“古厝”为题,走访附近所遗留下来的古民居,让学生大量采风,形成摄影作品。
并可在学校举行摄影作品展。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穿插了大量的泉州古厝。
课前,鼓励大家通过摄像、摄影、搜集老照片来,结合美术教材,通过录像放映、照片投影、图片展、文字资料介绍等方式向学生全方位、立体地介绍泉州古厝。
这样学生亲眼看到、亲耳听到身边的古厝及历史,会津津有味,会出内心发出感叹声,一种保护家乡的古民居的自豪感油然而生,随之学习兴趣亦会高涨;同时要求学生课后把自家附近的古民居用绘画或者摄影的形式呈现出来,形成美术作品。
2、多样性的民间非物质文化资源引入课堂教学。
泉州的泥金线画以流传了500多年,常用于庙宇、祠堂门上的门神,寺庙的壁画,祠堂里的祖公像。
泥金线画工艺复杂,要经过起稿、复稿、制茶、上色、试漆、配漆、描漆线、制金粉、上金粉、上线墨条、整理绘面等。
这些繁杂的工艺里,蕴藏着巨大的奥妙。
比如,一些古大厝往往不结蜘蛛网,原因就在于很多古大厝梁上的
壁画、门神、祖公像上都加了朱砂;泥金线画弥久而新,在古色古香中透出雍容华贵,就在于其用到不少金箔和金粉;作画时要用到一种名为“按金刷”的绘画工具,它用婴儿第一次脱落的胎毛制成,不仅有弹性,而且不易粘金粉
(二)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让美术课堂生活化
问题是激发学生的原动力,生活中的问题具有形象性和启发性,从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引出课题,学生会觉得美术知识实实在在存在于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术,增强学习动机和学习信心。
1、利用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如:讲解色彩知识,教师如果只是简单地告诉学生什么是原色间色复色、什么是色彩的三要素、什么是色彩的冷暖,估计没人愿听。
但如果教师结合人们的衣食住行提出:“相同样式的箱子,为什么人们会认为深色的重?”“喜庆的场合,人们要穿什么颜色的衣服才不致失礼?”利用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共鸣,会感到美术知识存在的价值,自然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运用校园活动创设问题情境。
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最有效办法应该是让学生有机会亲身去实践。
由于校园活动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多彩的活动为创设问题情境提供了丰富的资源。
由于贴近学生,学生感到熟悉与亲切,会使学生轻松自然地进入学习状态,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得以提高。
3、运用多媒体创设生活化的问题情境。
多媒体教学集文字、声音、图像等多种手段于一体,能够对真实情境进行再现和模拟,突
破现实条件的限制,生学生获得如临其境的艺术感受。
丰富的资源展示和多角度地反映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能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兴趣,促进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三)让学生走进生活,在生活中发现美术,感悟美术。
在美术教学中,根据教材组织学生以“生态游”的方式,去田野、河边、草地上、花丛中写生。
这样孩子们不但兴趣盎然,作品富有真情实感,而且在宽松愉快而自由的环境里,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得到了自由发挥。
如果仅凭教师说教,该怎么选景,该怎么构图,哪些画面需要,哪些画面不需要,然后让学生去完成作业,这样闭门造车,学生是表现不出来什么的。
要想表现得真切,学生必须有实地的体验,认真的观察才行,因为艺术来源于生活。
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让他们去听、去看、去触摸、去感受,尝试直接用色彩去表达,去抒发。
如在上画一课时,我要求学生选择适合而简洁的画面,运用颜色和画具,画一幅色彩风景画。
总之,“美术源于生活,为生活服务”,构建生活化的美术教学,是我们在现代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一种理想追求,是当前深化美术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
初中美术教学中,要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把生活问题美术化、美术问题生活化,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提供观察和实践美术的机会。
同时,要让学生学会运用美术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培养美术素养,体会到美术就在自己身边,感受到美术学习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美术的魅力。
【参考文献】
[1]《人民网》“泉州名胜”。
[2]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走进新课程》
[3]辜敏、杨春生著.《美术教学实施指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