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三版第三章投入产出

合集下载

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

投入产出表
Ð Ö ä ¼ ¶ Í ë È
Ò² » ú þ² ¶ ú ý² È ú ϼ º Æ Û¾ Õ É ö Ô V Ó ¼ M µ Ö º ϼ Æ × Ü² úÖ µ
× Ü ×Ö î Õ£ ¨¹ ÊÓ Ã£ ©º ϼ Æ ú ² Óà ¾ ñ « ¹¹ ² ¹ Ì× Ê ¿ â´ æ ¾ »³ ö ³ »² Ò ú ¶ þ² ú È ý² ú º ϼ Æ Ï û· Ñ û Ï· Ñ Ð Î³ É Ô ö¼ Ó Ú ¿ º ϼ Æ ö 950 4068 120 5138 2547 60 780 540 20 3947 9085 1950 23140 2100 27190 7782 80 6300 610 300 15072 42262 441 3480 931 4852 1971 2730 320 -20 5001 9853 3341 30688 3151 37180 12300 2870 7400 1150 300 24020 61200 150 1260 210 1620 4804 4714 4682 14200 790 5600 1810 8200 5744 11574 6702 24020 9085 42262 9853 61300 м Ö ä² úÆ ·¨ £û Ϻ Ä£ ©
《国民经济核算》
作者:张裕民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一、投入产出表 二、直接消耗系数
三、完全消耗系数
一、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原理
(一)投入产出表的概念: 中间投入(中间消耗) 1、投入 最初投入(要素投入) 中间产出(中间产品) 2、产出 最终产出(最终产品)
3.投入产出表的概念:
是根据国民经济各部门生产中的 投入来源和使用去向纵横交叉组成的 一张棋盘式平衡表,揭示了国民经济 各部门间的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数量 关系。

第三章_投入产出核算习题_答案)

第三章_投入产出核算习题_答案)

6. 目前我国公布的投入产出表是_A__。
A. 产品部门×产品部门 C. 产业部门×产品部门

B.产品部门×产业部门 B.产业部门×产业部门.
7.B(I A )1 被称为列昂惕夫逆矩阵,它蕴含着丰富的经济意义。下列关于列 昂惕夫逆矩阵说法错误的是__D_。 A. 列昂惕 第Ⅲ象限的行标题包括 ABCD。 A. 固定资产折旧 C. 生产税净额 B. D. 劳动者报酬 营业盈余 E. 存货增加
新疆财经大学
国民经济核算
2.投入产出表的基本平衡关系有 ACE A. 中间投入+最初投入=总投入 B.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进口=总产出 C. 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D. 总投入=总产出+进口 E. 总投入=总产出 3. A. B. C. D. E. 关于投入产出表的第Ⅰ象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E 行标题是中间投入 列标题是中间投入 其含义可以从行向和列向两个方向解读 反映的是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B. b 表示j部门增加一个单位最终使用时,对i 部门的完全需求量 ij C. 列昂惕夫逆矩阵和完全消耗系数的关系是 B BI
D. 以上说法至少有一个是错误的
新疆财经大学

国民经济核算
8. 在一个三产业投入产出表中,直接消耗系数a 的数值为0.2864, 21 则它所代表的含义是_A__. A. 第一产业生产1单位总产出对第二产业的消耗量 B. 第二产业生产1单位总产出对第一产业的消耗量 C. 第一产业产品分配给第二产业使用部分所占的比例 D. 第二产业产品分配给第一产业使用部分所占的比例
B. 前者只包括主要生产活动也包括次要生产活动,而后者仅包括 一种生产活动 C. 后者既包括主要生产活动也包括次要生产活动,而前者仅包括 一种生产活动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讲-PPT精品文档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讲-PPT精品文档

一、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概念和数据
1、投入产出帐户与投入产出表
是生产该产品的过程中所必要的生产消费, 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 中间投入是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货物和服务。 最初投入是指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
投入
产出
产出分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 它们分别指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 当某种产品被用作中间投入时,它就是中间产品 最终产品包括消费品、投资品和净出口
中间投入 对 应
中间消耗
中间产出
中间产品
中间使用
2、投入产出表的结构
结构
简化:教材表3-1到3-3 一般表式:教材表3-4
内 容
投入产出表由四个象限构成,它们的内容各不相同 第一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 主栏是中间投入,宾栏是中间产出 每个数字有双重意义 第二象限反映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主栏是中间投入,宾栏最终产品 第三象限反映各部门增加值分配或最初投入构成情况 主栏是最初投入,宾栏是中间产品 第四象限内容有待研究
收入再分配
收入使用
最终消费 居 民 消用流程图
2、收入分配及支出帐户
帐户
教材表4-1
核算原则
(1)将收入、支出理解为各种经济 价值的获得和放弃 (2)按权责发生制原则计算收支流量
五、收入初次分配核算 1、收入初次分配理论
收入初次分配是指按照各生产要素所有者 和政府对生产的参与状况和贡献, 对生产成果——增加值的分配 分配的结果形成: 居民部门的收入 资产出让者的财产收入 政府部门的初次分配收入。
计算
a ij
x ij X j
( i , j 1 , 2 ,...., n )
制约因素
(1)生产的技术水平 (2)产出的结构 (3)价格水平
三、完全消耗系数

国民经济统计学 第3章中间消耗及投入产出核算

国民经济统计学 第3章中间消耗及投入产出核算

第三章中间消耗与投入产出核算学习目标1.理解中间消耗与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2.掌握直接消耗、间接消耗和完全消耗的计算方法;3.了解投入产出表的编制方法;4.掌握投入产出表的应用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核算是国民经济生产总量核算的延伸和发展,它侧重于中间产品的核算,能提供更为丰富、详细的信息,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实物流量核算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本章主要阐述中间消耗与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直接消耗、间接消耗和完全消耗系数的计算方法、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原理和基本方法及其应用分析。

第一节中间消耗与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一、中间消耗和投入产出的含义中间消耗反映各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在我国以前沿用的物质生产的MPS体系中,只计算物质生产,中间消耗只限于物质消耗。

但现在所采用的SNA体系,不仅包括物质生产还包括了服务生产,从而中间消耗也得到了拓展,既包括了物质消耗,又包括了生产中的各种劳务消耗。

所谓中间消耗由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构成,其中不包括固定资产。

这些货物和服务在生产过程中不是被完全用掉了就是被改变了形式。

有些物质投入在生产过程中其物质形式被改变并形成产出之后又会重新出现在新的生产过程中,如:铁矿石在生产中被炼成钢铁之后,又会进入新的生产过程,比如汽车制造。

投入分初始投入,即增加值投入,和中间投入,即中间消耗。

因此,投入具体指生产中投入的各种原材料、燃料、劳务,以及固定资产。

产出指的是生产活动中所生产的产品——货物和服务。

投入产出核算就是应用投入产出方法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来分析国民经济中各部门之间经济和技术关系的宏观数量方法。

它是美国经济学家W.列昂惕夫在1931年开始提出的,1936年,他撰写了《美国经济制度中投入产出数量关系》一文,由此创立了投入产出分析方法,并因此获得了1973年的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整个投入产出核算包括投入产出调查、编制投入产出表、建立投入产出模型和投入产出的分析应用。

第3章 投入产出分析

第3章 投入产出分析

第3章能源投入产出分析资源的稀缺性是指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即相对于人类的无穷欲望而言,社会资源是相当有限的,即使以最佳的生产技术来利用这些资源,所能产生的产品也是有限的。

这是资源稀缺的相对性。

但从另一方面讲,稀缺性又存在于一切时代和一切社会,因而又具有绝对性。

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产生的客观基础,由此引起的种种选择问题是经济学研究的对象。

经济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如何利用有限的资源从事生产,以求最大限度的满足人类欲望的科学。

其核心是研究如何达到稀缺的最佳配置和利用,其基本任务是研究市场中商品价格的决定因素,企业生产数量的决定因素,以及不同市场类型对商品价格和生产数量决定的影响。

能源无疑是一种十分稀缺的资源,而且与人类多项经济活动有密切的联系。

在商品经济中,能源产品是十分重要的产品,其价格及生产成本的变动都将对能源消费、能源生产及各行业产生巨大影响,因此,能源投入产出分析是经济学的重要分支,而经济学的基本原理也完全适用于能源投入产出分析。

3.1能源投入产出分析投入产出分析是研究多部门经济的一种有效方法。

本章除介绍投入产出法的基本原理之外,着重介绍投入产出法在能源规划和能源系统中的应用,故称能源投入产出分析。

3.1.1 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投入产出分析从国民经济是一个有机整体的观点出发,综合研究各个具体部门间的数量关系,既有综合指标,又有分解指标,两者有机结合。

投入产出表采用棋盘式,它能同时从生产消耗和分配使用两方面来反映产品在部门间的运动过程,也就是同时反映产品的价值形成运动过程。

通过各种系数,一方面反映在一定技术水平和生产组织条件下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技术经济联系,另一方面用以测定和体现社会总产品与中间产品、最终产品之间的数量联系。

既包含直接联系,又包括间接联系。

另外,投入产出表所构成的部门联系平衡模型,可运用现代数学方法和电子计算机进行运算,及时准确,而且可以进一步与数学规划和其它数量经济学方法相结合,发展成为经济预测和计划择优的经济数学模型。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三版第一章总论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三版第一章总论
中国人民大学
国民经济核算
产业分类
国民经济产业(industry)分类
根据各经济单位之间所存在的同质性和异质性, 可以把国民经济区分为不同的产业。
一般产业分类的处理办法
按照该经济单位的主要生产活动性质确定其所 属产业类别; 以基层单位为基本单位确定产业归属。
中国人民大学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中的活动
中国人民大学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中的单位和部门
机构单位与机构部门分类 基层单位与产业分类
中国人民大学
国民经济核算
机构单位
机构单位(institutional unit)
是指能够独立拥有资产、承担负债, 从事经济活动并与其他单位进行经济交易的经 济实体。 是进行经济决策的基本单位。
特征:
能够编制出一套包括资产负债表在内的完整的 账户。
中国人民大学
国民经济核算
国民经济中的经济单位
常住单位 (resident unit)
如果一个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拥有一定的活 动场所(住宅、厂房或其他建筑物), 从事一定规模的经济活动, 并超过一定的时期(一般以一年为标准)。
非常住单位(rest of the world)
不具备上述特征,就被称为该国的非常住单位 而被视为国外, 其活动不能纳入该国国民经济的范围内。
与中国经济体制和经济管理模式的演变相 适应,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
基于MPS模式的建立阶段 MPS和SNA两套模式并存阶段 基于SNA模式的发展阶段
中国人民大学
国民经济核算
基于SNA模式的发展阶段
1993年起,中国取消了基于MPS模式的国民 收入核算工作。 这标志着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两套体系并存 阶段的终结, 开始了与国际接轨、完全按照SNA模式进 行国民经济核算的进一步变革。 中国国民经济核算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2003年发布《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2002)》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章练习PPT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章练习PPT
n
xij v j X j i 1
n
xij : j部门所消耗的各种中间投入总量 j1 v j : j部门的最初投入
X j : j部门总投入
2、从水平方向看:
中间产品+最终产品=总产品(总产出)
n
xij yi Xi j1
n
xij : i部门提供中间产品的总量
i 1
yi : i部门供最终使用的产品
产品数量 C、各产业部门提供给某个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 D、各产业部门生产中消耗某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
5、投入产出表的第二象限主要反映(D) A、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B、增加值的构成 C、再分配关系 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6、投入产出表的第一象限主要反映(A)
A、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 B、增加值的构成 C、再分配关系 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
2、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C) A、就是中间产出 B、就是最终产出 C、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 D、以上都不对
3、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A) A、第一象限 B、第二象限 C、第三象限 D、第四象限
4、投入产出表的第一象限从横向看,表明(A) A、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
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B、某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业部门的
一单项选择题1投入产出分析的核心内容和工具是a投入产出表b资金流量表c资产负债表d国际收支平衡表a静态投入产出表和动态投入产出表b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和价值型投入产出表c部门投入产出表和产品投入产出表d劳动消耗投入产出表和固定资产投入产出表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a就是中间产出b就是最终产出c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d以上都不对3投入产出表的核心部分是a第一象限b第二象限第三象限第四象限投入产出表的第一象限从横向看表明a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某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c各产业部门提供给某个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各产业部门生产中消耗某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5投入产出表的第二象限主要反映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b增加值的构成c再分配关系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投入产出表的第一象限主要反映a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b增加值的构成c再分配关系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7完全消耗系数反映da中间投入与中间产出的关系b最初投入与最终产出的关系c最终产出与总投入的关系d最终产出与中间投入的关系投入产出表的第三象限主要反映a各产业部门之间的技术经济联系b增加值的构成再分配关系d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投入产出表第一象限从纵向看表明a某个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各个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某个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各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c各产业部门提供给某个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各产业部门生产中间消耗某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局限性在于a受价格变化的影响b计量单位不统一使用范围有限不受价格变化影响d计量单位统一便于进行比较下列等式中正确的是假定农业部门对工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18说明a农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工业产品的数量为工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农产品的数量为农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一共消耗了018的工业产品工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了018的农业产品ij13直接消耗系数就是某部门为生产单位产品所消耗的各种b的数量a最初投入b中间投入c最终产品d总产品ai部门生产时所消耗的部门产品的数量bj部门生产时所消耗的i部门产品的数量ci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消耗j部门产品数量dj部门生产单位产品消耗i部门产品数量1生产过程中的最初投入包括abcda劳动者报酬b生产税净额c固定资产折旧d营业盈余e财产收入2投入产出表第二象限的宾栏包括abdea最终消费b固定资产形成c生产税净额d库存增加e净出口3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1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2 投入产出表的数据口径§3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4 编制投入产出表的非调查方法§5 投入产出表的应用学习目的与要求第一、掌握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思想及表中元素的实际意义第二、掌握投入产出核算与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关系第三、了解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第四、掌握用非调查方法编表的技术第五、掌握运用投入产出表进行经济分析的思路和方法§1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一、华西里·列昂惕夫的简介二、投入产出表入门三、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四、投入产出表的优势一、华西里·列昂惕夫简介沃西里·列昂惕夫(Wassily Leontief,1906-1999),美籍俄裔著名经济学家。

1973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

沃西里·列昂惕夫生平1、1906年,出生于彼得堡;2、1925年,在列宁格勒大学(后改名为彼得堡大学)获社会学硕士学位;同年,移居德国进入柏林大学专攻经济学;3、1928年,取得柏林大学哲学博士学位;曾任德国基尔大学世界经济研究所研究助理、中国国民党政府铁道部顾问。

4、1931年,移居美国在哈佛大学经济系任教,正式从事投入产出方法的研究。

5、1932年,与诗人马克丝(Estelle Marks)结婚,婚后育有三子。

6、1932年,起获聘为哈佛大学经济系助教;7、1946年,升为正教授至1975年退休。

8、1948年,主持“哈佛经济研究计划”(Harvard Economic Research Project)并出任主持人至1973年;9、 1974年,联合国委托里昂惕夫建立全球性投入产出模型,以研究本世纪最后的20多年中世界经济可能发生的变化与国际社会能够采取的方案。

10、 1975年,转至纽约大学任经济学教授、经济分析研究所所长。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第三章  投入产出核算

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第一节投入产出核算的基本原理一、投入产出核算概述(一)投入产出方法投入产出方法,又称投入产出分析(input—output analysis)、产业关联方法、部门联系平衡法,是以产业(部门)为单位,从数量上研究经济系统内各部门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影响(投入、产出关系),并进而分析国民经济结构及其变动的内在原因和影响的经济数量分析方法体系。

它是从宏观角度出发,把国民经济分成若干互有联系的产品部门,并运用线性代数方法,借助计算机来模拟社会生产过程和国民经济结构,综合分析各部门之间的经济技术联系和重要的比例关系。

可以看出,投入产出是一种分析经济体系的结构、经济组成部门之间的组合方式和相互影响的数量分析方法。

投入产出方法不是单独分析经济部门,而是将经济部门置于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经济环境中,通过其相互关系来分析其运行状态、所处地位、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并进而分析经济总体的运行状况。

投入产出核算是国民经济生产总量核算的延伸和发展,它侧重于中间产品的核算,能提供更为丰富、详细的信息,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实物流量核算的一种重要而有效的方法。

(二)投入产出方法的产生与发展俄裔美国经济学家W·列昂惕夫在前人关于经济活动相互依存性研究的基础上,于1931年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方法,他利用国情普查资料编制了美国1919年至1929年的投入产出表,分析了美国经济结构和经济均衡问题,并于1936年发表了投入产出分析的第一篇论文《美国经济结构中的投入产出关系》,标志着投入产出方法的诞生。

1941年里昂惕夫发表了《美国经济结构1919-1929》一书, 1953年里昂惕夫与他人合作出版了《美国经济结构研究》,进一步阐述了投入产出分析的基本原理及其发展。

由于对投入产出方法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列昂惕夫于1973年荣获第五届诺贝尔经济学奖。

投入产出方法最早在二战期间开始应用:美国政府根据战争的进程,利用投入产出方法分析飞机装备的保障及物资需要,即钢铁工业的发展及进口需要,劳动力和设备的保证等。

国民经济核算与中国实践知识点归纳

国民经济核算与中国实践知识点归纳
三、国民经济中的活动
(一)国民经济活动 国民经济活动可以归纳为由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四类活动。 生产活动通过各种生产要素的组合利用,将各种投入转化为各种货物与服务,同时也创造出新 的价值。 分配活动将生产过程所创造的价值以各种收入形式分配给有关参与者。 消费与积累既是货物与服务的不同使用形式,又是各单位收入的最终支出形式,其中消费是用 于满足人们生活需要的使用,积累则是用于增加资产的使用。 (二)交易 1.定义 交易(transa)c是t指i两o个n机构单位之间按照相互协议而进行的活动。 2.形式 ( 1)交换:一个机构单位以某项资源来换取对方的另一种资源。交换涉及两个机构单位,同时 会产生相互交换的两个 “流”,而且二者是对等的。 ( 2)转移( trans)f:e没r有对等资源流的交易。转移涉及两个机构单位,但是只有单方面的 一个流发生。 (3)内部交易( internal tr)a:n各s单a位c内t部i发o生n的自产自用性质的经济活动。内部 交易中只有一个机构单位出现,也没有可见的资源流发生。 3.类别 (1)货物与服务交易,通过交易实现货物服务从供应到使用的流动。 (2)收入分配交易,对应着当期新创造价值的整个分配过程。 (3)金融交易,表现了各单位之间的借入和贷出的资金运动。 4.几点补充
三、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建立与发展
1.2世0纪 50年代初到 70年代末:基于 MPS模式的阶段。 2.2世0纪 80年代初到 90年代初: MPS和 SNA两套模式并存阶段。
3. 19年9起3:基于 SNA模式的发展阶段。 四、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
1.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是经济学,尤其是宏观经济学。 2.国民经济核算在体系设计方法上借鉴了工商企业会计的复式记账原理。同时,国民经济核算 在很大程度上要利用企业微观核算资料作为基础。 3.统计学为国民经济核算提供了数据调查方法方法和数据分析方法。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及中国实践试题及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及中国实践试题及答案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题2分,共20分)1.理论上说,下列不属于生产核算范围的是______。

CA.企业自制设备B.住户自有住房服务C.家务活动D.毒品生产2._____反映了生产过程中各产业相互之间的生产与使用关系,对产业部门之间的货物服务流量做了详细的描述。

CA. 国民收入与生产核算B. 资金流量核算C. 投入产出核算D. 资产负债核算3.投入产出表中,第三产业行与第一产业列交叉项的数值,从横向上看表示_______ BA. 第三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第一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B. 第三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第一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C. 第一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第三产业部门的产品数量D. 第一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第三产业部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4.某生产氧气的企业经理称其资产过亿,具体为海水2500万,空气2500万,设备厂房2500万,员工价值2500万,流动资产2500万。

显然,这种说法只能作为一种宣传。

根据国民经济核算的资产定义,其经济资产价值应该为______。

BA12500万 B 7500万 C 5000万 D 2500万5.下列关于持有损益说法正确的是_____。

AA名义持有损益=实际持有损益+ 中性持有损益B 实际持有损益=名义持有损益+ 中性持有损益C 中性持有损益=名义持有损益×实际持有损益D 名义持有损益=实际持有损益×中性持有损益6. 下列不属于我国常住单位的是______。

DA.我国某企业拥有的船只在国际水域航行B.我国受国外单位委托的代理商C.中国驻美国的大使馆D.中国驻外使馆的外籍工作人员7. 按照希克斯给出的定义:“收入是一个人在一星期当中所能消费的最高价值,并且预期他在周末的处境会和周初一样好。

”国民经济核算中与此对应的指标应是____。

DA 原始收入B 劳动者报酬C 储蓄D 可支配收入8.在一个三产业投入产出表中,直接消耗系数a21的数值为0.2864,它所代表含义是__。

ch03投入产出核算

ch03投入产出核算

§3.1.1 投入产出表入门
• Ch3 投入产出核算
• §3.1 表的结构与内涵
补充:投入产出法的产生和发展
法国重农学者魁奈:“经济表”; 马克思:“社会再生产理论”,两大部类比例关系; 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模型”,多部门间的比例关系; 1920年代,前苏中央统计局:社会产品棋盘式平衡表; 1930年代,瓦西里•列昂节夫:投入产出表和经济数学模型; 二战后,投入产出法广泛应用于经济管理实践,形成现代经济分析
Ⅰ.中间流量 Ⅱ.最终产品
Ⅲ.最初投入
Ⅳ.?
• Ch3 投入产出核算
• §3.1 表的结构与内涵
§3.1.1 投入产出表入门
中国三部门投入产出表(2000)
第1产 业
中间使用
第2产业
第3产 业
合计
居民 消费
政府 消费
最终使用
固定资本 形成总额
存贷 增加
出口
合计
进口
统计 误差
总产出
第1产业
中 间 第2产业
②产品部门分得越细,其同质性越好;但实际划分时应兼顾 需要与可能。例如,我国的2002年投入产出表划分123个二 级部门,42个一级部门;公布资料时更简化。
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产品部门无法直接观察到;但它仍然 是一种合理抽象,其资料可用适当方法推算出来。基本过程 为:
实际投入产出资料→产业部门资料→产品部门资料
应部门。例如:林场生产林木、木材和木制家具。
2.投入的同质性:一个部门只能以相同或相似的投入结构和 生产工艺生产同一种类的产品。
如果在生产同类产品的过程中,使用了两种不同的投入结 构或生产工艺,也应该把有关生产活动,分别划归到不同产 品部门。例如:火力发电和水力发电。

第三版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笔记分享

第三版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笔记分享

第一章总论一、国民经济核算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1.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1)定义:国民经济核算是指按照一套既定的概念方法对一个国民经济总体(通常指一个国家)所进行的系统定量描述。

(2)对象:一国经济总体。

(3)主要工具:统计指标。

【注】:国民经济核算运用统计指标对经济现实的描述不是统计指标简单的堆砌和松散组合,其具有以下特点:[1]以宏观经济理论为基础,按照一套符合国际惯例的概念、定义、分类和规则设计核算体系的框架。

[2]以货币作为统一的计量单位,对国民经济进行统一核算。

[3]引入了工商企业会计的复试记账原理,使整个核算在数量上相互联系,形成了一套逻辑严密,协调一致而完整的数据体系。

(4)目的:通过提供系统而详细的数据,满足经济生活中的广泛需要。

【注】:主要满足以下方面的需要:[1]提供主要经济流量指标,监测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包括生产、消费、投资、进出口、金融活动等。

[2]显示经济学定义的经济过程中的因果机制,支持运用计量经济方法进行宏观经济分析。

[3]在宏观和微观的层面上支持中长期计划的制定和计划目标的论证,为经济决策提供基础和依据。

[4]在核算日益国际化前提下,为进行国际比较提供支持,服务于国际事务的管理和分析。

(5)重要性:国民经济核算是宏观经济管理的基础。

(6)系统原则[1]整体性[2]层次性[3]关联性2.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及其发展(1)SNA:中文名为国际经济核算体系,是围绕国民经济核算所形成的一套理论和方法。

【注】:SNA相比于MPS所具有的优点:①SNA是依据“综合性生产”的观念组织核算的。

②SNA还充分运用了现代经济分析中的投入产出分析、资金流量分析、资产负债分析和国际收支分析等工具,大大扩充了核算内容和分析领域。

③SNA是一种以账户形式和复式簿记的方法组织起来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这在核算方法上具有优越性,能够保证整个核算体系的逻辑严谨,以及基础数据的质量和一致性。

(2)发展过程[1]国民经济核算的演进过程阶段:在此阶段,国民经济核算所涉及的范围不断扩宽,核算方法得以不断完善。

第03章 投入产出核算

第03章 投入产出核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
更好地理解:I-O表中的价格
货物服务核算中的价格
生产者角度:出售产品的价格,即生产者价格
基本价格:不含产品税的价格 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产品税
使用者角度:购买商品的价格,即购买者价格
购买者价格=生产者价格+贸易运输加价
核算中
产出:适宜采用/也易于采用生产者价格,
最好按基本价格核算
使用:适宜采用/也易于采用购买者价格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
I-O表编制面临价格选择上的困难
从生产者(行向)角度,适宜用生产者价格/基 本价格 从使用者(列向)角度,适宜用购买者价格
选用生产者价格作为编表价格,适宜表达 各个部门的产出,但不适宜表达各使用者 的购买支出;选用购买者价格作为编表价 格,则正好相反 中国主要按生产者价格编表
I-O表中有多少个部门?
应有相对较多的部门,部门越多,提供的数据 越详细,编表难度越大 不同国家确定的部门个数具有差异,取决于资 料基础,也取决于产业发展状况 可以同时编制不同部门个数的I-O表,应对不同 需要 影响较大的两个I-O表分类体系
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 全球贸易分析项目(GTAP)部门分类体系
投入产出表的引入
从总产出定义的两个思路说起
各部门总产出的去向--产出表
用于其他部门使用的中间产品 用于消费/积累/出口的最终产品
各部门总产出的形成--投入表
消耗其他部门产品的中间投入价值 生产过程中的新增价值
把产出表与投入表整合在一起,结果就是 I-O表,接合部分----中间产品/中间投入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

投入产出核算

投入产出核算

▪行、列各部门的关系如下:①总供给=总产出+进口=中间使用合计+最终使用合计=总需求②总产出=中间使用合计+最终使用合计—进口=中间投入合计+增加值合计=总投入③中间投入合计=中间使用合计④增加值合计=最终使用合计-进口▪①和②成立的条件是每行或每列;③和④成立的条件是全部产业部门的合计或者说是总量平衡关系。

一般来说,分析用投入产出表不仅包括基本流量表,同时也包括直接消耗系数矩阵表和列昂惕夫逆矩阵。

①基本流量表基本流量表是以价值的形态记录各部门之间货物和服务交易的情况。

②直接消耗系数和列昂惕夫逆矩阵直接消耗系数表和列昂惕夫逆矩阵,都是由基本流量表派生出来的,也是重要的经济参数,在投入产出分析应用中具有重要作用。

列昂惕夫逆矩阵的经济含义增加某一部门单位最终需求时,需要国民经济各个部门提供的生产额是多少?反映的是对各部门直接和间接的诱发效果.之所以称为列昂惕夫逆矩阵,他是投入产出法的创始人。

列和反映对整个国民经济生产诱发额的合计.假设对A部门增加一个单位的最终需求,为了满足这一最终需求,A部门必须增加一个单位的生产,要进行这一个单位的生产活动,就需要增加0.1A部门和0.2B部门原材料的投入(这就是第一次的生产波及效果),之后,为了增加0.1A部门和0.2B部门的生产,又引起对投入原材料的需求(第二次波及),这样的波及效果会不断地继续下去,直至第N次的波及效果为零.直接增加的生产额A部门:1第一次生产波及:对A部门:1*0。

1=0. 1;对B 部门:1*0。

2=0。

2.第二次生产波及:对A部门:0。

1*0。

1=0。

01,0.2*0.3=0.06;对B 部门:0。

1*0。

2=0。

02,0。

2*0.5=0.1第三次生产波及:对A部门:0。

01*0。

1=0。

001,0。

02*0。

3=0.006,0.06*0。

1=0.006, 0.1*0。

3=0。

03对A部门的合计=1+0。

1+(0。

01+0.06)+(0.001+0。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章至第四章学习指导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章至第四章学习指导

国民经济核算第三章至第四章学习指导第三章投入产出核算一、投入产出的概念产品生产的技术过程是一个投入产出的过程,投入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

中间投入指生产过程中消耗的货物和服务,也称为中间消耗;最初投入是各种生产要素的投入,具体说来就是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

产出分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大类,中间产出就是中间产品,它与中间投入相对应,当某种产品被用作中间投入时,它也就是中间产品;最终产出就是最终产品,包括消费品、投资品和净出口。

二、投入产出表的结构如果投入产出表采用实物计量单位,它就是一张实物型投入产出表;如果采用货币计量单位,就是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实物型投入产出表不受价格影响,能更直接地反映部门间的投入产出关系,但由于实物计量单位受制于产品质的差异,这使得实物型投入产出表的使用范围非常有限。

价值型投入产出表要受价格变化的影响,但它保证了投入产出核算内部以及投入产出核算与其他核算之间采用同一种计量单位,它是国民经济核算所需要的投入产出表。

以下主要涉及的是价值型投入产出表。

简化的产业部门投人产出表由四个象限构成。

这四个象限的内容各不相同。

第I象限是投入产出表的核心,主要反映国民经济各产业部门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技术经济联系。

第Ⅱ象限主要反映最终产品的规模和结构,包括消费、投资、出口的结构和最终产品的产业部门结构。

第Ⅲ象限主要反映各部门增加值分配或最初投入构成情况。

第Ⅳ象限一般认为主要反映再分配关系。

第Ⅰ、Ⅱ象限连接在一起,通过各横行反映各产业部门的产品分配和使用去向;第I、Ⅲ象限连接在一起,各级别反映各产业部门在生产中的投入和来源,也反映生产过程的价值形成。

三、投入产出表中的几个基本平衡关系投入产出表中有以下几个基本的平衡关系式。

1、从纵向看,中间投入十最初投入=总投入。

2、从横向看,中间使用+最终使用=总产出。

3、每个部门的总投入=该部门的总产出。

4、第Ⅱ象限的总量=第Ⅲ象限的总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74021
1861
818859
27182
45994 36871 110047
48
27010 11461
38519
1430
18162 17664
37256
0
43329 36893
80222
28659
134495 102889 266044
48893
577581 192385 818859
PPT文档演模板
第Ⅰ象限 中间投入/中间使用流量
第Ⅱ象限 最终使用流量
第Ⅲ象限
最初投入(收入形成)流 量
第Ⅳ象限 ?
PPT文档演模板
图3-1:投入产出表的四个象限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 三版第三章投入产出
专栏3-1 你能准确理解投入产出表中数据的实际 含义吗?
四个问题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 三版第三章投入产出
思路和方法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 三版第三章投入产出
第一节 投入产出表的结构与内涵
• 3.1.1投入产出表入门 • 3.1.2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 • 3.1.3投入产出表的优势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 三版第三章投入产出
• 3.1.1投入产出表入门
6877
中间使用
第二 产业
第三 产业
合计
居民 消费
政府 消费
最终使用
固定资本 形成总额
存货 增加
出口
24917
2550
34344
11156
342
1067 974
666
合计 14205
进口
误差
总产出
2328
2672
48893
10260 3097
364783 53386
48213 38732
423256 95215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 三版第三章投入产出
• 支出法 GDP=居民消费合计+政府消费合计 +固定资本形成总额合计+存货净变化 合计+出口合计-进口合计 =264183(亿元)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 三版第三章投入产出
3.1.3投入产出表的优势
• 投入产出表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多部门国内 生产总值核算;
C.第一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第三产 业部门的产品数量
D.第一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第三产业部 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39549 45848
0 34849
97264 7104
4380 129
81608 13267
222802 101197
65864 5828
-2613 1802
577581 192385
20234
443086
89496 552815
96553 35191
105436 5484 95541 338204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 三版第三章投入产出
• 投入产出表的列向,表示投入,是指各 部门在生产货物和服务时的各种投入, 包括中间投入和最初投入,两者之和就 是总投入。
– 中间投入又称中间消耗,是国民经济各部门 在生产经营过程中所耗用的各种原材料、燃
料、动力及各种服务的价值。
• 专栏3-2 汽车制造业与玻璃制造业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 三版第三章投入产出
• 1.投入产出表中,第三产业行与第一产业 列交叉项的数值,从横向上看表示 _______,从列向上看表示_______。
A.第三产业部门在生产过程中消耗第一产 业部门的产品数量
B.第三产业部门的产品提供给第一产业部 门作为生产消耗使用的数量
• 表3-2 中国2007年单部门投入产出表
• 投入产出表通过其多部门结构,简洁明了地 揭示了各部门之间错综复杂的关联关系。
• 如果要增加1亿元第三产业的总产出,对整 个经济体系而言,需要增加多少农产品的 供应?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 三版第三章投入产出
3.1.3投入产出表的优势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 三版第三章投入产出
• 投入产出表所记录的数据可分为三类
1、中间流量数据,反映各部分间的投入产 出关系。 2、各部门最终使用数据。 3、各部门最初投入数据。
• 投入产出表反映了各种产品的生产与用途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 三版第三章投入产出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 三版第三章投入产出
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思路
• 全面而系统地反映国民经济各部门、各产品 之间的生产和使用关系 。
• 投入产出表中的行向,表示使用去向,分为 中间使用和最终使用(进口),两者之和为 总产出。
– 中间使用是指国民经济各部门所生产的产品被用于 中间消耗的部分
Hale Waihona Puke – 最终使用是指被用于最终消费、投资和出口的部分
• 一个横条表与竖条表交叠在一起,是两张普 通统计报表的组合。
• 一张表反映使用结构,一张表反映投入结构。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 三版第三章投入产出
第一产业 中 间 第二产业 投 入 第三产业
合计
固定资产折旧
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最 初 投 营业盈余 入
增加值
总投入
第一 产业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 中国实践》第三版第三
章投入产出
PPT文档演模板
2020/11/6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 三版第三章投入产出
本章学习目标
• 掌握投入产出表的基本思想及表中元 素的实际意义
• 掌握投入产出核算与国内生产总值核 算的关系
• 了解编制投入产出表的调查方法 • 掌握用非调查方法编表的技术 • 掌握运用投入产出表进行经济分析的
– 最初投入指增加值各要素的投入,包括固定 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和营业
盈余 。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 三版第三章投入产出
• 投入产出表将使用结构表与投入结构表巧 妙地叠合在一起,整合为一张表。
• 关键在于行方向的中间使用部分与列方向 的中间投入部分记录的是相同的数据,并 要求采用相同的分类,但行列却有不同的 解释
3.1.2根据投入产出表进行GDP核算
生产法 GDP = 第一产业总产出-第一产业中间投入合计 +第二产业总产出-第二产业中间投入合计
+第三产业总产出-第三产业中间投入合计 =266044(亿元)
PPT文档演模板
《国民经济核算原理与中国实践》第 三版第三章投入产出
收入法 GDP=固定资产折旧+劳动者报酬 +生产税净额 +营业盈余 =266044(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