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必修四必背知识点汇报归纳.doc

合集下载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 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

- 历史唯物主义: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

2.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 劳动价值论: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 剩余价值理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获得剩余价值。

-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固有的矛盾导致周期性的经济危机。

3. 科学社会主义- 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人民民主、共同富裕。

- 社会主义的发展阶段: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到高级阶段的过渡。

- 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关系: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必然替代,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4. 国际政治与经济- 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竞争、合作、冲突。

- 国际政治经济秩序:多极化、全球化、区域一体化。

- 国际组织的作用: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等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6.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经济建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推动高质量发展。

- 政治建设: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

- 社会建设: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构建和谐社会。

7.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

-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

-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

8. 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 依法治国: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障公民权利和自由。

- 法治政府:建设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的法治政府。

高中政治必修四:全面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全面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全面知识点总结本文档旨在对高中政治必修四的全面知识点进行总结,以下是各章节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经济全球化与中国本章主要介绍了经济全球化的概念和特征,以及对中国的影响和挑战。

主要内容包括:- 经济全球化的定义和发展历程;- 经济全球化的特征和影响;-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积极参与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和作用。

第二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

主要内容包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背景和基本内容;- 的主要观点和核心要义;- 的主要内容和实践要求;- 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基本要求。

第三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

主要内容包括:-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形成背景和基本内容;-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战略布局的形成背景和基本内容;-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内涵和实施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和战略布局的关系和作用。

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主要内容包括:- 改革开放的背景和历史意义;- 改革开放的基本内容和主要举措;- 改革开放的成就和经验教训;- 改革开放的时代意义和发展方向。

第五章: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道路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主要内容包括:- 现代化建设道路的选择和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基本要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路径和主要任务;- 现代化建设道路的时代意义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以上是对高中政治必修四的全面知识点进行的总结。

通过研究这些内容,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改革开放的背景和意义,以及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道路。

希望这份文档能够对您的研究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4常考知识点复习资料梳理

高中政治必修4常考知识点复习资料梳理

高中政治必修4常考知识点复习资料梳理(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高中政治必修4常考知识点复习资料梳理学习不是缺少时间,而是缺少努力。

2024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4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

2024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____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归纳(详细)第一章政治的基础知识1.1 政治概念与政治学的特点- 政治的概念和内涵- 政治学的研究对象和特点1.2 国家与国家的由来- 国家的定义和特征- 国家的由来和发展- 国家的组成和种类1.3 国家的权力机关与国家的分立原则- 国家的权力机关的构成和职能- 国家的分立原则的含义和要求- 分立原则在国家治理中的意义和局限性1.4 政权与政治制度- 政权的概念和特征- 政权的来源和转移- 政治制度的概念和特征- 政治制度的分类和发展1.5 政治意识与政治文化- 政治意识的概念和特征-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政治意识和政治文化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第二章公民的政治权利与政治义务2.1 公民的政治权利- 公民的政治权利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公民的政治权利的行使和保障- 公民的政治权利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和作用2.2 公民的政治义务- 公民的政治义务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公民的政治义务的履行和推动- 公民的政治义务对个体和社会的意义和作用2.3 公民参与政治的形式和途径- 公民参与政治的形式和特点- 公民参与政治的途径和方法- 公民参与政治的价值和意义2.4 公民道德与公民责任- 公民道德的基本要求和内涵- 公民责任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公民道德和公民责任对政治生活的影响第三章经济制度与经济发展3.1 经济制度的概念和种类- 经济制度的定义和内涵- 市场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原理- 计划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原理- 混合经济制度的特点和原理3.2 公有制与私有制- 公有制的概念和特点- 私有制的概念和特点- 公有制和私有制的比较和联系3.3 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 中国经济改革的历史背景和阶段- 中国经济改革的目标和方向- 中国经济改革的重要成果和问题3.4 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的基本原理和作用-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构建和发展第四章国家的政治生活4.1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基本原理- 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的定义和特点-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多党制和政治协商制度的建立和发展-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发展4.2 党的领导地位与党的建设- 党的领导地位的定义和特点- 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和任务- 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和路径4.3 公民的政治生活与政治社会化- 公民的政治生活的基本内容和形式- 公民的政治社会化的过程和特点- 公民的政治生活和政治社会化对国家和社会的影响4.4 公民道德与法治文化- 公民道德和法治文化的基本内容和特征- 公民道德和法治文化对政治生活的影响- 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举措和措施以上是____年高二政治必修四的主要知识点总结归纳,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2024年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范本(二篇)

2024年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范本(二篇)

2024年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范本高中政治必修四主要涉及中国近现代史和思想道德修养两个模块,内容丰富多样。

下面是对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的总结,以期对学生复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1. 中国近现代史1.1 中国现代化进程1.1.1 中国近代历史的起点:鸦片战争1.1.2 清朝政治改革1.1.3 太平天国运动与中式洋务运动1.2 资本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1.2.1 易学与西学1.2.2 新式企业的兴起1.2.3 民族工商业的发展1.3 辛亥革命与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兴起1.3.1 辛亥革命的起因与进程1.3.2 辛亥革命的成果与局限1.3.3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4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发展1.4.1 中国共产党的创建与前期发展1.4.2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南昌起义1.4.3 西安事变与抗日战争1.5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1.5.1 中国解放战争与新中国的成立1.5.2 中国的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1.5.3 中国现代化建设与对外开放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2.1 基本道德规范与价值追求2.1.1 人的价值追求与道德规范2.1.2 道德准则与道德行为2.2 形成与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2.1 近代中国社会思潮的演进与思想解放2.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与表现2.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中国社会的作用与发展2.3 公民的权利和义务2.3.1 公民权利的概念与种类2.3.2 公民义务的意义与内容2.3.3 公民权利与义务的关系与平衡2.4 法律与公民的权益2.4.1 法律的作用与保障2.4.2 宪法与法律的关系2.4.3 公民在法律中的地位与权益2.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2.5.1 社会主义法制理论与基本原则2.5.2 宪法与法律体系的建立与完善2.5.3 法治国家与法治社会的构建以上是对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的总结。

对于学生来说,掌握这些知识点是理解和把握中国政治历史发展脉络的基础,也是培养良好思想道德修养和法治观念的重要内容。

必修四政治知识点

必修四政治知识点

必修四政治知识点必修四政治知识点大全1.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⑴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解析: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4知识点总结一、政治体制与国家机构1. 国家机构的概念与功能- 国家机构是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组织形式。

- 其主要功能包括立法、行政、司法等。

2. 政治体制的类型- 议会制、总统制、半总统制等。

- 每种体制有其特点和适用的国家环境。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体制-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中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二、民主政治的发展与实践1. 民主政治的基本原则- 民主政治强调人民主权、法治、政治参与和政治平等。

2. 民主政治的实现形式- 直接民主与间接民主。

- 代议制民主的特点和实践。

3. 中国的民主政治实践- 基层民主建设。

- 民主监督和民主管理。

三、政治权力的运行与监督1. 政治权力的配置- 三权分立与权力制衡。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权力监督体系。

2. 政治决策的过程- 决策的民主化、科学化和法治化。

- 决策参与和决策透明度。

3. 政治监督的机制- 司法监督、行政监督、社会监督和舆论监督。

- 监督的有效性和效率。

四、政治文化与公民参与1. 政治文化的含义与作用- 政治文化影响公民的政治态度和行为。

- 政治文化对政治稳定和发展的重要性。

2. 公民参与的途径与意义- 选举、公共参与和社会运动。

- 公民参与对民主政治的推动作用。

3. 中国公民的政治参与- 依法有序的政治参与。

- 提高公民政治素养和参与能力。

五、国际政治与全球治理1. 国际政治的基本格局- 多极化、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趋势。

- 主权国家、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的角色。

2. 全球治理的挑战与对策- 应对全球性问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贫困等。

- 国际合作与全球治理机制的构建。

3. 中国在国际政治中的角色- 和平发展、互利共赢的外交政策。

- 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实践与贡献。

六、政治发展与政治稳定1. 政治发展的路径与模式- 政治现代化、民主化和法治化。

- 政治发展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2. 政治稳定的条件与维护- 政治制度的适应性、合法性和有效性。

高中政治必修四:全面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全面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全面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旨在全面总结高中政治必修四课程的知识点。

以下是各个知识点的简要概述:
第一章: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 古代中国和古希腊罗马的政治思想
- 西方现代政治思想的发展
- 中国古代政治思想的发展
- 马克思主义的创立和发展
第二章: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发展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成立和发展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和发展
- 中国的政治制度和政治体制
第三章:国家的权力机关
- 国家权力机关的概念和种类
-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权力机关- 国家权力机关的职权和职责
- 国家权力机关的选举和任期
第四章:国家政权的运行机制
- 国家政权的运行机制概述
- 国家机关的职能和作用
- 国家的法律和法律体系
- 国家政权的监督和制约
第五章:政治生活与政治文化
- 政治生活的概念和特点
- 政治生活的基本形式和途径
-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内涵
- 政治文化的塑造和传播
以上是高中政治必修四课程的全面知识点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点,你将对政治思想的形成和发展、现代中国的政治制度、国家的权力机关、国家政权的运行机制以及政治生活与政治文化有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这份总结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一、前言本文档旨在总结高中政治必修四课程的核心知识点,以便学生复习和掌握课程内容。

二、经济生活与经济学基础1. 经济学基本概念- 经济学定义- 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区别- 经济体制的类型2. 市场机制- 市场的定义与功能- 供求关系- 价格机制3. 经济政策- 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 产业政策4. 国际贸易- 国际贸易的基本原则- 贸易壁垒- 世界贸易组织的作用三、中国的经济改革与发展1. 改革开放- 改革开放的历史背景- 改革的主要措施- 改革的成就与挑战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特点 - 国有企业改革- 民营经济的发展3. 经济发展战略- 中国的经济发展战略- 可持续发展战略- 新型城镇化四、公民道德与伦理1. 公民道德建设- 公民道德的内涵- 公民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公民道德规范2. 伦理学基础- 伦理学的定义- 伦理学的基本原则- 伦理学的应用3. 社会责任与公民参与- 企业社会责任- 公民参与的形式- 社会公益活动的意义五、法治与社会公正1. 法治国家建设- 法治的概念- 法治国家的特征- 法治与社会公正的关系2. 法律体系与法律意识- 中国法律体系概述- 法律意识的重要性- 公民的法律权利与义务3. 社会公正与公平正义- 社会公正的内涵- 公平正义的实现途径- 社会不公现象及其解决六、结语通过以上总结,学生应能够对高中政治必修四的知识点有一个全面的理解,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需要添加页眉、页脚、目录、标题样式等格式化元素。

确保文档的清晰性和专业性,以满足学术和教育的标准。

超全超详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超全超详细 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各单元知识点总结

超全超详细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各单元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政治学说的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进程1. 政治学说形成的原因2. 政治学说的发展阶段3. 政治学说的传播和影响政治学说的主要内容1. 政治学说的定义和特征2. 政治学说的分类和流派3. 政治学说的核心理论政治学说的方法论1. 政治学研究的范式和方法2. 政治学研究的对象和内容3. 政治学研究的技术和工具第二章国家与政治国家的基本概念和属性1. 国家的定义和特征2. 国家的属相和基本属性3. 国家的基本职能和任务国家的组织结构与职能分工1. 国家机构与职能分工2. 行政、立法和司法三权分立3. 地方政权与中央政权的关系政治权利与政治参与1. 政治权利的定义和特征2. 社会公民的政治权利与政治参与3. 政治权利的保障与实现第三章政治制度政治制度和政治文化1. 政治制度的概念和特征2. 政治制度与政治文化的关系3. 政治制度变迁的原因与途径国家基本制度和政治制度结构1. 国家元首和政府机构2. 人民代表大会和政治协商会议3. 法院和检察院中国的领导地位1. 中国的崛起和发展2. 中国的宗旨和任务3. 中国的组织结构和领导模式第四章政治文明和政治道德政治文化和政治心态1. 政治文化的概念和特征2. 政治文化与国家发展的关系3. 政治心态对政治文明的影响政治道德与政治体制改革1. 政治道德的定义和标准2. 政治体制改革的内容和目标3. 政治体制改革需要遵循的原则和方法政治文化建设的现实意义1. 政治文化建设的内涵和目标2. 政治文化建设的实践和探索3. 政治文化建设的意义和价值。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必备13篇)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必备13篇)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第1篇1、货币的发展形式:实物货币、金属货币、纸币、信用货币、电子货币2、结算与信用工具:(1)结算的方式一是现金结算,二是转账结算。

(2)结算的信用工具:信用卡、支票等①信用卡:A.含义:具有消费、转帐结算、存取现金、信用贷款等部分或全部功能的电子支付卡。

其中,银行信用卡是商业银行对资信状况良好的客户发行的一种信用凭证。

B.信用卡的作用:信用卡作为转账结算的一种信用工具,集存款、取款、消费、结算、查询为一体。

减少了现金的使用及不便,简化了收款手续,节省了交易费用,方便购物消费,增强消费安全,为持卡人带来极大便利。

(简捷、安全、方便等优点)②支票:A.含义:是活期存款的支付凭证,由出票人签发,委托办理支票存款业务的银行在见票时无条件支付确定的金额给收款人或持票人的一种票据。

B.种类:分转账支票和现金支票。

转账支票适用于办理同城转账结算。

C.现金支票注意事项及特点:妥善保存,不得折叠;准确性,现金支票要查验金额的大小写是否一致,单位书写是否正确;有效性,要在有效期内到指定银行支取;间接性,不能拿来直接购物,支票一般用于同城结算。

3、外汇和汇率:(1)外汇的含义:外汇是用外币表示的用于国际间结算的支付手段。

(2)汇率的含义:汇率又称汇价,是两种货币之间的兑换比率。

①100外币可兑换更多本币-→外汇汇率升高(本币汇率降低)-→外币升值,本币贬值—→抑制进口、刺激出口-→资本流入。

反之亦然。

②影响汇率变动的因素有:国际收支状况、通货膨胀、利率水平、汇率政策、重大国际政治事件及信息、心理、投机等因素。

③决定汇率的因素:汇率是由本国货币和他国货币实际购买力之比决定的。

(3)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①人民币币值稳定的含义:主要是指人民币既不贬值,也不升值。

即对内保持物价总水平稳定,对外保持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稳定。

②保持人民币币值稳定的意义:对人民生活安定、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对世界金融的稳定、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完整版)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政治必修四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1、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包括思维和存在的第一性问题(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和同一性问题(区别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3、唯物主义: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

(局限性:只是一种猜测,没有科学依据,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

)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把物质归结为自然科学意义上的原子,认为原子是世界本原。

(局限性:具有机械性,形而上学性和历史观上的唯心主义等局限性。

)辩证唯物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第一意识第二,意识具有主观能动性。

(优点:正确揭示了物质世界的基本规律,反映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观要求。

) 下列说法均属于唯物主义:天地合气,万物自生。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天地合而万物生。

实事求是,求真务实。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人病则忧惧,忧惧则鬼出。

气者,理之依也。

4、唯心主义:主观唯心:把人的主观精神(如,人的目的,意识,感觉)夸大为唯一的实在。

当成第一性的东西,认为客观事物以及整个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观精神。

掩耳盗铃。

画饼充饥。

望梅止渴。

物是观念的结合,存在即被感知。

我思故我在。

心外无物。

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

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人的理性为自然立法。

心想事成,梦想成真。

客观唯心:把客观精神(如上帝,理念,绝对精神)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和表现。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理生万物。

上第七天创造世界。

现实世界是理论世界的影子。

5、辩证法和形而上学6、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重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

第二单元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1、物质是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

高中政治必修四必背

高中政治必修四必背

生活与哲学主观题必背一、从宏观层面上必须两论七观:1.唯物论(或辩证唯物论)①物质决定意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要求我们树立正确的意识, 重视精神的力量。

③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 不能违背规律, 按客观规律办事。

④规律客观性与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⑤任何事物都是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统一, 要求我们在运动中把握事物。

⑥自然界是客观的, 要求我们要尊重自然, 保护自然, 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认识论(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①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 要求我们要树立实践第一的观点。

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要求我们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

③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要求我们既要重视实践, 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

④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要求我们坚持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⑤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 开拓创新, 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3.联系观①联系是普遍的, 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②联系是客观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 切忌主观随意性;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 建立新的联系。

③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④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 立足于整体, 统筹全局, 选择最佳方案。

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 搞好局部。

⑤整体处于主导地位, 统率部分, 因此我们要树立全局观念, 立足整体, 统筹全局, 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⑥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对整体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要求我们重视部分的作用, 搞好局部, 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⑦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统筹考虑, 优化组合。

2024年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

2024年高中政治必修四知识点总结第一章:政治思想1. 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地位和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当代中国的指导思想,它的核心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强调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通过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实现实现人类社会的全面发展。

2.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和创新,主要包括人民主体地位,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们的基本权益,推动社会进步和自由的发展等基本原则。

3. 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列宁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发展阶段,主要包括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作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阶级斗争,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等基本原则。

4. 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主要包括人民战争和土地革命,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战略,群众路线,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等重要思想。

第二章:国家政权和政府机构1. 国家政权的性质和职能国家政权是指国家通过立法、行政和司法等手段来管理和控制国家事务,主要职能包括立法、行政、司法和军事。

2. 中国的政治体制和国家领导中国的政治体制是社会主义制度,主要特点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党合作制度和政治协商制度等。

中央政府由国家主席、国务院和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组成。

3. 政府机构和职能政府机构是指国家政府的各个部门和职能,包括国务院、各部委、地方和地方政府等。

政府机构的职能主要包括经济管理、社会管理、文化教育、环境保护和安全国防等。

4. 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情况及特点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是中国的特别行政区,具有一国两制的特点。

香港特别行政区和澳门特别行政区的基本情况,特点和管理制度等。

第三章:民族精神和文化1. 民族精神的内涵和核心价值民族精神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形成的一种共同的文化传统和精神追求。

民族精神的核心价值包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自尊自信、勤劳创业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必修四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2)高中政治必修四必背知识点总结归纳(2)●注意:物质的概念概括了宇宙间的一切客观存在着的事物和现象的共同本质,而不是指某一种具体物质形态。

物质和物质的具体形态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世界的物质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就在于它的物质性。

(1)自然界具有物质性。

(2)人类社会具有物质性。

(3)人的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

二、认识运动,把握规律1、运动(1)哲学上讲的运动是指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

(2)物质和运动的关系:①世界的一切事物都处于运动和变化中,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世界上不存在脱离运动的物质。

②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着,脱离物质的运动是根本不存在的,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

●注意: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运动。

区别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唯一特性。

(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①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在运动变化中,没有不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态,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

②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③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导致相对主义和诡辩论高中政治必修四必背知识点总结篇五二.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原理)⑴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原因:①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最根本原因);②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产生,它克服了旧事物中消极的、过时的、腐朽的东西,汲取了其中积极的、合理的因素,并增添了为旧事物所不能容纳的新内容。

因而,具有旧事物所无可比拟的优越性。

③在社会历史领域,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得到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

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⑵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原因:①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

②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

③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

因此,新事物的战胜旧事物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总之,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⑶方法论要求:我们既要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2.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⑴区别:量变和质变是事物发展过程中两种不同的状态。

量变是指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是一种渐进的、不显著的变化。

质变是指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是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一种根本的、显著的变化。

⑵联系: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又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使事物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

②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往复,不断前进。

(3)方法论要求: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为客观事物质变创造条件。

②要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③坚持适度原则。

第九课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1.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1)含义:矛盾是反映事物内部对立和统一的哲学范畴,简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 注意:联系的根本内容是矛盾,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矛盾,矛盾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观点,矛盾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矛盾分析法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2)基本属性:斗争性和同一性是矛盾所固有的相反相成的两种基本属性。

①含义:A、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B、斗争性是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②关系:A、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没有斗争性,就没有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贯通,事物就不能存在和发展。

B、斗争性寓于同一性之中,并为同一性所制约,没有同一性,就没有矛盾统一体的存在,事物同样不能存在和发展。

③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3) 方法论:坚持一分为二的分析方法。

(两点论、两分法)。

2.矛盾的普遍性(1)原理: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矛盾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时时有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

(2)方法论:①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②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坚持两分法、两点论。

反对一点论,反对片面看问题。

3.矛盾的特殊性(1)原理: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

它主要有三种情形:①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

②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

③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有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之分)、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有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之分)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要求: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1)含义:是指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

(2)重要性: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

5.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即共性与个性、一般和个别)⑴辩证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

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世界上的事物无论怎样特殊,它总是和同类事物中的其他事物有共同之处,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

②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⑵应用: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辨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 注意: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2、特殊性包含普遍性,而非普遍性包含特殊性。

3.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抓好典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举一反三、先试点后推广,是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的体现。

高中政治必修四必背知识点总结篇六1.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⑴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

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⑵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对社会的发展起积极的推动作用。

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决定着社会的性质与面貌,决定着社会形态的变革和更替。

⑴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是贯穿人类社会始终的基本矛盾。

⑵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在任何社会中都起作用的普遍规律。

社会发展规律的发现,使人类关于社会历史的理论第一次真正成为科学。

? 解析: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当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就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表明生产关系一定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上层建筑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就会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

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表明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的规律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又一基本规律。

3.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发展的过程是曲折的。

社会发展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①在阶级社会里,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

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②在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

但这是非对抗性的矛盾,它只能通过社会主义自我发展、自我完善加以解决。

改革是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的根本目的,就是使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使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

改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

4.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⑴原理: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①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②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的实践活动是一切精神财富产生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劳动群众还直接创造了精神财富);③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⑵方法论: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①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

②群众观点:相信人民群众自己解放自己,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切向人民群众负责,虚心向人民群众学习。

③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群众路线是无产阶级政党的根本的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

④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是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夺取革命胜利的重要保证,也是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并成功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保证。

5.价值与人生价值⑴价值:哲学意义上的价值是指一事物对主体的积极意义,即一事物所具有的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属性和功能。

⑵人生价值:①人的价值就在于创造价值,就在于对社会的责任和奉献,即通过自己的活动满足自己所属的社会、他人以及自己的需要。

人既是价值的创造者,又是价值的享受者。

(人生活在社会中,总是需要依靠社会创造的财富来满足自己的各种需要,因此每个人理当用自己的劳动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回报社会,满足他人。

一个人付出了心血和劳动,满足了社会和他人的需要,同时自己也获得相应的劳动报酬,得到社会对自己价值的承认,从而实现了对自我的满足。

)②人生的价值包括个人对社会的责任和贡献、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两个方面,是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