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年级历史期末考试质量分析
一、基本情况:
本次期末七年级共104人参加考试,年级最高分47分,最低分2分,各
总体上来看,优分人数并不是很多,而不及格的比较多,学生成绩悬殊比较大,两极分化严重。两个班成绩也不平衡,2班差别较大。由此可见,潜力还很大,还有上升的空间。
二、试题分析:
本次七年级历史试卷满分为50分,考试采用闭卷形式,题型主要由客观题和非客观题组成,题量比较大,但每小题的分值不大。总体上试题有一定的难度,知识的覆盖面比较广,书本上的基础知识点并不是通过简单的选择题和问答题的方式来考查,而是通过把知识点与材料结合起来考查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情况,且注重了前后知识的联系、综合归纳。绝大部分题目灵活性比较强,尽量回避了死记硬背。
三、得失分析:
(一)选择题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共10题,10分,绝大部分学生能得到8分,部分学生成绩不好,得5-6分,也有个别学生得分在5分以下。选择题中出错率较高的是4、9题,原因是学生对这两题所涉及的历史现象不太熟悉,老师在教学中补充不到位,缺乏归纳总结水平。
(二)非选择题
本题注重考查学生的基本技能,共4题,40分,每题有2——4问。这部分学生答题最不理想,失分较多,出错率较高的是11(3)题,学生对复习资料上无而书本上有的知识掌握较差;12(3)题,学生对郑成功收复台湾的现实意义回答不出,说明他们的迁移水平较差;13(3)题列举宋元时期的科技成就及意义,部分学生回答不出意义。14题部分学生没有分清楚明朝、清朝来回答。
总结起来,学生在历史学习中还存有以下几个问题:
(1)基础知识掌握不够牢固,部分内容理解不够透彻,导致写出来的答案语句不通,添词掉字、错别字等现象比较普遍。
(2)审题不仔细,答题不认真,表述不清晰。卷面当中对题意理解不深、文字表达思维混乱不切要点、张冠李戴答非所问以及考虑问题不全面等造成丢分的现象很是普遍。反映出学生思维和表达水平的欠缺,需要在平时的历史教学中加以训练和指导。
(3)学生答题机械不灵活。从部分开放性试题的答题情况看,部分学生的历史思维水平和实际使用水平很弱,一些同学对于老师给出答案的能一字不差的作答,否则就答非所问,不切题意。这就表明学生如何抓住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创新思维和应试水平亟待加以提升。
(4)评价历史问题的水平欠缺。学生在如何评价历史问题上缺乏辩证的逻辑思维,只片面地抓住一个方面不能从正反两个方面实行全面的评价。
四、改进措施:
历史学习要求师生能“以不变应万变”,紧扣《课标》和教材,做到以本(课本)为本,把握“双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增强训练,有效教学。具体方法如下:
1、构建知识网络。每学完一课,要求学生对本课的所有知识点实行总结,从事件的原因、时间、主要人物、过程、结果等方面实行整理归纳,最终打下牢固的知识基础,构建好自己的知识网络。
2、增强主干知识和重点知识的学习。历史试题越来越突出对学科水平的考查,但水平的形成往往取决于对基础知识掌握的水准,这就要求考生练好基本功,记准史实,理解历史原因,掌握重大历史事件产生的结果和影响。
3、纵横对比分析,形成准确的历史理解。历史试题中都有纵向或横向对比分析题,属于“三维目标”的综合考查,是有较好区分度的试题,体现试题的选拔性功能。而学生往往就在此类题上易失分。因而,教学中应引导学生多注重宏观知识、纵向综合、横向联系。
4、注重热点问题,国际焦点问题。历史的长河奔腾不息,现实是过去的延续,将来是今天的延伸。历史学习的目标之一,就是“以史为鉴”,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培养学生准确的人生观、历史观、价值观。为此,在学习相关历史知识时,教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联系现实问题,要增强这方面的训练。
5、有必要实行解题技巧的训练。从解题原则来说,可概括为“四项基本原则”,共十六个字,即“精析题意”、“回归教材”、“注重发散”、“力求完美”。从解题方法来说,可归纳为“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一个中心即是“阅读理解材料”,两个基本点是“最大限度地获取有效信息”和“充分利用有效信息”。这里值得注意的是:读懂是前提、获取是关键、利用是目的。解题的步聚是:三个环节,即读、找、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