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程控制 第二章(过程建模与过程特性)

合集下载

过程控制工程2过程动态特性分析

过程控制工程2过程动态特性分析

主要因素,在系统分析中时滞用
进行系统
质量评价,它反映了 对系统质量相对影响的程
度。
•可以不采用时滞补 偿 •可以考虑采用时滞补偿
•必须采用时滞补偿
PPT文档演模板
过程控制工程2过程动态特性分析
三、负荷变化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n 系统对象的静、动态特性参数都是在负荷工作 点特定而言,一旦负荷发生变化,对象所有特 性参数也将发生变化(包括控制器的PID参数 整定),从而,控制质量变差。
2. Kp对控制质量的影响
n 根据系统过渡过程余差、最大偏差这两个质量
指标表达式可见:系统静态控制质量或动态控
制质量都希望Kp 大些。
Kp ↑→控制作用灵敏,抑制干扰能力强。
n
Kp在前项通道与 Kc相串,调整Kc,在一定范 围 合内 。可补偿Kp ,达到控制过程Kp Kc的最佳配
n
Kp不能太大,超过一定界线造成灵敏度过高, 会破坏系统稳定性。
PPT文档演模板
过程控制工程2过程动态特性分析
“广义对象”动态特性的 阶跃响应测试法*
•典型自衡工业对象 •的阶跃响应
对象的近似模型:
•对应参数见左图,而增益为:
PPT文档演模板
•[ymin, ymax]为CV的测量范围; •[umin, umax]为MV的变化范围,对 于阀位开度通常用0~100%表示。
n 测试建模
原理:对过程的输入(包括控制变量与扰动变量)施加一定形式的激 励信号,如阶跃、脉冲信号等,同时记录相关的输入输出数据,再对 这些数据进行处理,由此获得对象的动态模型。 特点:无需深入了解过程机理,但适用范围小,模型准确性有限。
PPT文档演模板
过程控制工程2过程动态特性分析

过程控制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讲诉

过程控制第二章 过程对象的动态特性讲诉
W0 ( S ) K (TS 1) n
Rn 1
如果 T1 T2 Tn T 则 若还具有纯延迟 则 W0 ( S )
K 0 S e (TS 1) n
串联多容对象的动态特性等于各单容对象动态特性的乘积
二、无自平衡能力的双容过程
利用前面所学知识 对于水箱1:
容量滞后 n :一般是物料或能量传递克服一定的阻 力而引起的。
返回
§2.3 用响应曲线法辨识过程的数学模型
问题的提出:
许多工业过程,其内部工艺过程较为复杂或存在非线
性因素,甚至过程机理不明确,因而很难通过机理法对其 建模,只有采用实验建模的方法。 响应曲线法:又称1 ( S ) Q2 ( S ) Q1 ( S )
1 A1 R2 S 1
对于水箱2:
W02 ( S ) H 2 ( S ) Q2 ( S )
1 A2 S
H 2 ( S ) 1 1 1 1 W0 ( S ) Q1 ( S ) A1R2 S 1 A2 S T1S 1 Ta s
方法二:列写系统中各元件的微分方程;
在零初始条件下求拉氏变换; 整理拉氏变换后的方程组,消去中间变量; 整理成传递函数的形式。
返回
§2.1 单容对象的动态特性
单容对象:只有一个储蓄容量的对象。
一、自平衡过程的动态特性
自平衡过程:指过程在扰动作用下,其平衡状态被破坏 , 不需要操作人员或仪表等干预,依靠其自身逐渐达到新 的平衡状态的过程。
式中: q1,q2,h --分别为偏离某一平衡状态 q10,q20,h0 的增量 讨论:(1)、静态时,q1=q2,dh/dt=0 ; (2)、当q1变化时h变化 q2变化。
经线性化处理,有:

过程控制-第2章-过程对象数学模型2-xu

过程控制-第2章-过程对象数学模型2-xu

定义:K为放大系数,则K 可表示为:
t
K b h
a q1
K的物理意义是把系统的输入变化量放大 K倍。
K越大,表明输入信号对输出的控制作 用越强。
若同时有几个输入变量作用于被控变量, 则应选择放大系数较大的作为控制变量。
对干扰通道,K越大,则扰动对输出变 量的影响越大。
时间常数T
以水槽为例,T=RC=RA。
由于系统中物料或能量的传递需要克服一 定的阻力而产生的滞后。表现为输入变化 后,输出的变化相当缓慢,在一段时间内 几乎观察不到,然后,才逐渐显著变化。
以二级水槽为例:
q1
h1
q2
h2
q3
q1(t)
阶跃响应曲线: a
h1(t)0
t
q2(t)0
t
0
t
h2(t)
0
t
h2(t)
t0 t1
t2
可用作图法求τc。
0
a
y(t) y*(t)
t -y(t-a)
若对象为线性,则: y* (t)y(t)y(t a )
y *(t) :矩形脉冲响应曲线; y (t ) :正阶跃响应曲线 y(t a) :负阶跃响应曲线
求阶跃响应曲线为:
y(t)y* (t)y(t a )
t0,y(0)y*(0) t a ,y (a ) y * (a ) y (0 )
q1
q2
q1(t) a
0 h(t)
b
0
A1
A2
若A2>A1,则需要更多时间 到达设定液位值。
t
t
T是标志系统动态过程快慢的参数。
对调节通道,T大,则系统响应平稳, 系统较稳定,但调节时间长;T过小, 则系统较难控制。

2过程特性

2过程特性

容量滞后是多容量过程的固有特性,是由于物料或能 量的传递需要通过一定的阻力而引起的。
1 F1
c(t)
h1 2 f(t) F2
c(0) 1
3 2 T 纯滞后
t
h2
容量滞后
(1)纯滞后对控制通道的影响
希望τo小。纯滞后τ对系统控制过程的影响, 是以其与时间常数的比值τ/T来衡量的。
/ T 0.3的过程较易控制;
但是许多过程较复杂、扰动因素较多,会影响测 试精度;在相同的测试条件下重复做多次实验求 平均值。 另外,由于工艺条件的限制,阶跃扰动幅度不能 太大,所以在实施扰动法时应该在系统相对稳定 的情况下进行。
•矩形脉冲扰动法pp20 •周期扰动法 •统计相关法
课后作业
• pp20
– #2-3 – #2-6 – #2-7 • 提交时间:作业布置后一周周二下午五点之前
?阶跃扰动法反应曲线法当过程处于稳定状态时在过程的输入端施加一个幅度已知的阶跃扰动测量和记录过程输出变量的数值画出输出变量随时间变化的响应曲线根据响应曲线求得过程特性参数
第二章 过程特性
湘潭大学化工学院
本章主要内容:
2.1 过程特性的类型 2.2 过程的数学描述 2.3 过程特性的一般分析 2.4 过程特性的实验测定方法
其中:To , Tf , Ko , K f 分别为控制通道、扰动通 道的时间常数和放大系数; 分别为被控变量增量、 操纵变量增量和扰动变量增量。
c(t ), q(t ), f (t )
传递函数pp15
2.3 过程特性的一般分析
描述有自衡非振荡过程的特性参数有放大 系数K、时间常数T和时滞τ。 放大系数K (1) 控制通道的放大系数Ko (2) 扰动通道的放大系数Kf

第2章-过程控制系统建模方法PPT课件

第2章-过程控制系统建模方法PPT课件

-
43
❖ 可得对应的传递函数为
Q Q 0 i( (S S ) ) R 1 C 1 R 2 C 2 s2 (R 1 C 1 1 R 2 C 2 R 2 C 1 )s 1
-
44
❖ 若以Δh2为被控参数,则
H Q i2 ((S S ))R 1 C 1R 2 C 2s2(R 1 C R 1 2R 2 C 2R 2 C 1)s 1
-
39
-
40
❖ 有纯延迟的情况则
e G(s)
1 1 Ts1 Tas
0s
-
41
❖ 4、相互作用的双容对象 前述双容对象,后一容器液位变化对前一容 器液位无影响。 有一种双容水槽,两个水槽中,一水槽液位 的高低会影响另一水槽液位变化,两者之间 有相互作用,结果会改变水槽的等效时间常 数。
-
42
❖ 具有相互作用的双容模型
G(S)
p0(S) pi(S)
1 RCS1
பைடு நூலகம்
-
22
❖ 单容被控对象动态特性都是一阶惯性环节
-
23
❖ 有纯延迟的单容水槽
-
24
TdhhKu dt
❖ 有纯延迟的单容对象的微分方程为
d h T dt hK u(t 0)
-
25
❖ 对象的传递函数为
e G(S)
H(S) U(S)
1 Ts1
s
-
26
❖ 无自平衡能力的单容对象特性
-
34

若双容对象调节阀1开度变化所引起的流入量 还存在纯延迟,则其传递函数可推导为
e G (S) H u 2 (S (S ))T 1 T 2s2(T K 1 T 2)s 1 0s

第二章_对象特性和建模

第二章_对象特性和建模

23
第二节 机理建模
举例
溶解槽及其 反应曲线
纯滞后时间
显然, 与皮带输送机的传送速度v和传送距 显然,纯滞后时间τ0与皮带输送机的传送速度 和传送距 L 有如下关系: 离L有如下关系: 有如下关系 τ = (2-16) )
0
v
24
第二节 机理建模
x为输入量 为输入量
x (t − τ 0 ), y= 0, t ≥τ0 t ≤τ0
Y (s ) bm s m + bm −1 s m −1 + ⋅ ⋅ ⋅ + b1 s + b0 G (s ) = = X (s ) a n s n + a n−1 s n−1 + ⋅ ⋅ ⋅ + a1 s + a0
(2-8) )
13
第一节 数学模型及描述方法
对于一阶对象,由式 (2-4)两端取拉氏变换,得 对于一阶对象, (2-4)两端取拉氏变换, 两端取拉氏变换
过程的输入、 图2-1 过程的输入、输出量
3

第一节 数学模型及描述方法
过程的数学模型分为静态数学模型和动态数学模型
基础
静态数学模型
特例
动态数学模型
4
第一节 数学模型及描述方法
用于控制的数学模型( 、 )与用于工艺设计与分析 工艺设计与分析的数学 用于控制的数学模型(a、b)与用于工艺设计与分析的数学 控制的数学模型 模型( )不完全相同。 模型(c)不完全相同。 一般是在工艺 流程和设备尺 寸等都确定的 情况, 情况 , 研究过 程的输入变量 程的 输入变量 是如何影响输 出变量的。 出变量的。
对象可以用一阶微分方程式来描述, 对象可以用一阶微分方程式来描述, 但输入变量与 输出变量之间有一段时滞τ 输出变量之间有一段时滞 0

第二章 过程特性及其数学模型

第二章  过程特性及其数学模型
A—水槽截面积 将dV代入
0 h h2
t1
t
(Q1 Q2 )dt Adh
h1
t1
t
h Q2 Rs
Rs—阀的阻力
h )dt Adh 代入上式 (Q1 Rs
整理得
dh ARs h Rs Q1 dt
K=Rs
一阶常系数微分 方程
令:T=ARs 所以
dh T h KQ1 dt
t dh T h KQ1 解微分方程得 h KQ (1 e T ) 1 dt
当对象受到阶跃变化Q1=A 输出h是如何变化的。如图
Q1
A
0
h KA(1 e )
当t →∞时, h(∞)=KA 或 K=h(∞)/A

t T
t
h
h(∞) 0
t1
t
放大系数,是对象的静态参数
储槽的阶跃响应曲线
三、对象动态特性的研究方法 1.理论分析 根据系统工艺实际过程的数质量关系,分析计算 输入量与输出量之间的关系。
2.实验研究 需要在实际系统或实验系统中,通过一组输入 ,来 考察输出的跟随变化规律—反映输入与输出关系 的经验曲线和经验函数关系。
第二节 对象数学模型的建立
一、 机理建模法 机理法建摸就是根据生产过程的内在机理,写出各 种有关平衡方程式。如物料平衡方程式、能量平衡 1 方程式等。 1、一阶对象(单容对象) 举例 如图所示为一液体储槽对象 其静态方程
11.已知一个对象特性是具有纯滞后的一阶特性, 其时间常数为5,放大系数为10,纯滞后时间为2 ,试写出描述该对象特性的一阶微分方程式。
无滞后 有滞后 一阶微分方程式:
dy(t 2) 5 y(t 2) 10 x(t ) dt

过程控制技术-第二章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精品PPT课件

过程控制技术-第二章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精品PPT课件
过程控制技术
第二讲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2 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所谓被控对象(或环节)的特性,就是被控 对象(或环节)的输出变量与输入变量之间的 关系。
其特性可以用关系曲线表示,具有直观、简 单、明了的特点;
若用数学表达式来描述更具有普遍意义。
2 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 2.1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
描述系统或环节特性的数学模型可以是微 分方程式,而传递函数是描述过程控制系统或 环节动态特性的另一种数学模型表达式。
传递函数可以更直观、形象地表示出一个 系统的结构和系统各变量间的相互关系,并使 运算大为简化。经典控制理论就是在传递函数 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2 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传递函数 一般过程控制系统或环节的动态方程式可写成:
2 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 在总线路上引出分支点时,与引出次序无 关,即连续分支点可以任意交换次序。如图27所示。
2 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3) 线路上的负号可以在线路前后自由移动,并 可越过某环节方块,但它不能越过比较点和分 支点,如图2-8所示。
2 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4) 比较点的前移或后移,则需乘以或除以所 越过的环节传递函数,如图2-9所示。
2 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1) 建立原始方程式:
A1
dL1 dt
F1
F2
A2
dL2 dt
F2
F3
F2
L1 R1
F3
L2 R2
2 过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2)若输入变量F1 ,输出变量L2
(3)消去中间变量得数学模型:联立式(214)、式(2-15)、式(2-16)和式(2-17)
A1

过程控制(第二版)第二章

过程控制(第二版)第二章
矩形脉冲信号x (t)可以看作两个幅值相 等方向相反的阶跃信号x1(t)和x2(t) 的叠 加,即 x ( t )=x1( t ) + x2( t ) = x1( t )+x2( t – a )
其矩形脉冲响应曲线
y*( t )=y1 ( t ) – y1 ( t – a ) y1( t )=y* ( t ) – y1 ( t – a ) 可以用分段作图法求取阶跃响应曲线。 t = 0 ~ a, y1(a )=y* ( a ) + y1(0 )
一、检测仪表的基本概念

(一)测量误差:测量结果与被测变量真值之


误差产生的原因:选用的仪表精确度有限,实验 手段不够完善、环境中存在各种干扰因素,以及 检测技术水平的限制等原因.
1、绝对误差
绝对误差指仪表指示值与被测参数真值 之间的差值,即
x x x0
思考
χ——仪表指示值 χ0——被测量的真值
A
B
0-100℃
0-1000℃
x 1℃
2、相对误差

实际相对误差:绝对误差与被测变量的真
值之比的百分数

引用相对误差(相对百分误差):
x x0 100% 100% x上 x下 仪表量程

最大引用相对误差:
max
max x上 x下 100%
28
25 t/min
120
0 2
6
本节重点

掌握过程数学模型的特点; 掌握常用机理建模方法; 掌握二阶以下的阶跃响应曲线建模方法;
第二节 过程变量检测及变送


过程变量检测主要是指连续生产过程中的温度、 压力、流量、液位、和成分等参数的测量 过程变量的准确测量可以及时了解工艺设备的 运行工况;为操作人员提供操作依据;为自动 化装臵提供测量信号。 仪表组成: 传感器—直接感受被测变量,并将它变换成适于 测量的信号形式。(一次仪表) 中间环节—将传感器检测信号加以转换和传送; 显示器---将转换的物理量用仪表加以显示就地 指示型仪表、单元组合型仪表、数字式显示仪 表 。(二次仪表)

过程控制系统 第2章 工业过程数学模型

过程控制系统 第2章 工业过程数学模型
二是用于工艺设计以及操作条件的分析和确定。
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应用与要求
被控过程数学模型的类型 非参量形式 用曲线或数据表格表示,如阶跃响 应曲线、脉冲响应曲线和频率特性曲线 参量形式 用数学方程来表示,如:微分方程、 传递函数、差分方程、状态空间表达式 等。

2.2.2 动态数学模型的类型:有过程机 理推导得到的几种数学模型如表2-2
的方法; 二是依据外部输入输出数据来求取,这就是过程辨 识和参数估计的方法。 当然,也可以把两者结合起来。
解析法建模的一般步骤: 1. 明确过程的输出变量、输入变量和 其他中间变量。 2. 依据过程的内在机理和有关定理、 定律以及公式列写静态方程或动态方 程。 3. 消去中间变量,求取输入、输出变 量的关系方程。 4.将其简化成控制要求的某种形式。




机理建模也有两个弱点: 1)对于复杂的过程,人们对基本方程的某些参数不完全 掌握,例如,换热器的K值,由传热学书籍提供的公式可 能有±(10%-30%)的误差。又如,精馏塔这样已经研 究得比较透彻的设备,对塔板效率、塔板流体中的汽液 比值等参数,很难预先精确估计。 2)如不经过输入/输出数据的验证,则近乎之纸上谈兵, 难以判断其正确性。 经验模型的优点和弱点与机理模型正好相反,特别是现 场测试,实施中有一定难处。
2.1.1机理建模
从机理出发,也就是从过程内在的物理和 化学规律出发,建立稳态数学模型 最常用的是解析法和仿真方法 解析法适用于原始方程比较简单的场合。 这里又分两类:

一是求输入变量作小范围变化的影响,通常采
用增量化处理方法; 二是求输入变量作大范围变化时的影响,这通 常需要逐步求解,如采用数值方法或试差方法, 则与仿真求解无甚区别了。

过程控制 第2章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过程控制 第2章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12
4. 建立数学模型的依据 要想建立一个好的数学模型,要掌握好以下三类 主要的信息源。 (1) 要确定明确的输入量与输出量 (2)要有先验知识 (3) 试验数据
13
5.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表达形式 被控对象的数学模型可以采取各种不同的表达形 式,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观点加以划分: (l ) 按系统的连续性划分为:连续系统模型和离散系统 模型。 (2) 按模型的结构划分为:输入输出模型和状态空间 模型。 (3) 输入输出模型又可按论域划分为:时域表达(阶 跃响应,脉冲响应)和频域表达(传递函数)。
9
1.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 在过程控制中,建立被控对象数学模型的目的主要 有以下几种: (l) 设计过程控制系统和整定控制器的参数 (2) 控制器参数的整定和系统的调试 (3) 利用数学模型进行仿真研究 (4) 进行工业过程优化 另外,设计工业过程的故障检测与诊断系统、制 订大型设备启动和停车的操作方案和设计工业过程运 行人员培训系统,等等都也需要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6
也有一些被控对象,例如图2-3中的单容积分水槽, 当进水调节阀开度改变致使物质或能量平衡关系破坏后, 不平衡量不因被控变量的变化而改变,因而被控变量将 以固定的速度一直变化下去而不会自动地在新的水平上 恢复平衡。这种对象不具有自平衡特性,具有这种特性 的被控过程称为非自平衡过程,其阶跃响应如图2-4所 示
第2章 被控过程的数学模型
目 录
2.1 过程模型概述 2.2 机理法建模 2.3 测试法建模 2.4 利用MATLAB建立过程模型 本章小结
1
2.1 过程模型概述
2.1.1 被控过程的动态特性
在过程控制中,被控过程(简称过程)乃是工业生 产过程中的各种装置和设备,例如换热器、工业窑炉、 蒸汽锅炉、精馏塔、反应器等等。被控变量通常是温 度、压力、液位、成分、转速等。被控对象内部所进 行的物理、化学过程可以是各式各样的,但是从控制 的观点看,它们在本质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在生产过程中,控制作用能否有效地克服扰动对 被控变量的影响,关键在于选择一个可控性良好的操 作变量,这就要对被控对象的动态特性进行研究。因 此,研究被控对象动态特性的目的是据以配置合适的 控制系统,以满足生产过程的要求。

第02章 过程特性

第02章 过程特性

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工系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实验建模——在所要研究的对象上,人为的施加一个输入作用,然后 用仪表记录表征对象特性的物理量(输出)随时间变化的 规律,得到一系列实验数据或曲线。这些数据或曲线就可 以用来表示对象特性。 实验建模的主要特点是把被研究的对象视为一个黑箱子,不管其内部 机理如何,完全从外部特性上来测试和描述对象的动态特性。有时,为进 一步分析对象特性,可对这些数据或曲线进行处理,使其转化为描述对象 特性的解析表达式。 混合建模——将机理建模与实验建模结合起来,称为混合建模。 混合建模是一种比较实用的方法,它先由机理分析的方法提出数学模 型的结构形式,把被研究的对象视为一个灰箱子,然后对其中某些未知的 或不确定的参数利用实验的方法给予确定。这种在已知模型结构的基础上, 通过实测数据来确定数学表达式中某些参数的方法,称为参数估计。 11
根据被控过程的内部机理,用数学方程式表达被控过程输入、
输出关系。 反映对象内部机理的数学模型包括:物料平衡方程、能量平衡方程、 动量平衡方程、相平衡方程,以及某些物性方程、设备特性方程、 化学反应定律、电路基本定律等各种有关的平衡方程。 8
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工系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数学模型的表示方法:
9
黑龙江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化工系
—化工自动化及仪表—
建模的方法:机理建模、实验建模、混合建模
机理建模——根据物料、能量平衡、传热传质等基本方程,从理 论上来推导建立数学模型。 由于工业对象往往都非常复杂,物理、化学过程的机理一般 不能被完全了解,而且线性的并不多,一般很难完全掌握系统内 部的精确关系式,故机理建模仅适用于部分相对简单的系统。而 且,在机理建模过程中,往往还需要引入恰当的简化、假设、近 似、非线性的线性化处理等。 10

过程控制-特性分析与模型建立

过程控制-特性分析与模型建立

1 2 Q00 消去稳态项: H o = C1 1 ∆H = 2 Q00 ∆Q0 = R P ∆Q0 C1
d∆H 1 1 = ( k µ ∆µ − ∆H ) dt CP RP
线性化即忽略高次项: ∆Q0 2 考虑 ∆Qi = k µ ∆µ C P = ρF
RP C P d∆ H + ∆H = k µ R P ∆µ dt
3.连续型状态空间模型:
ɺ x = Ax + Bu y = cx
零初始条件下,Laplace变换得到传递函数:
G( s ) = Y( s ) = C( SI − A ) −1 B U( s )
x( k + 1 ) = Ax( k ) + Bu( k ) y( k ) = cx( k )
40
0.20
40
0.20
20 3.3 0 20 40 60 l ×100 80 100
20 3.3 0 20 40 60 l ×100 80 100
调节阀流量特性总结
线性阀: 线性阀:在理想情况下,调节阀的放大增 益Kv与阀门开度无关;而随着管路系统阀阻 比的减少,当开度到达50 ~ 70%时,流量已 接近其全开时的数值,即Kv随着开度的增大 而显著下降。 对数阀: 对数阀:在理想情况下,调节阀的放大增 益Kv随着阀门开度的增大而增加;而随着管 路系统阀阻比的减少, Kv 渐近于常数。
C P = ρF
dH k µ = µ dt CP
2.3 液位过程的动态特性与模型化
二、一阶惯性环节(先推导,后写) 缓冲容器如下图所示。其作用是减少工艺过程中由某一工段传至另 一工段的流量波动。实际系统中常采用控制液位高度和开口溢流 两种方式。
Qi

过程控制第二章 过程建模

过程控制第二章 过程建模

Q2
t
Ta A 为积分时间常数。
R1 Q1 h A
Q1
t
无自衡单容对象的 阶跃响应如图所示, 无平衡状态。
Q2
h(t )
1 / Ta
O
t
2. 純滞后无自衡单容对象 例5 純滞后无自衡单容对象 如图所示,同理可得对象 数学模型:
L
R1 Q1 v h
Q1*
A dh Q1 (t 0 ) dt

H(S) W0 ( S ) 1 e 0 S Q1 ( S ) Ta S
Q1
O
A
Q2
t
純滞后无自衡单容对象的 阶跃响应如图所示,純滞后 时间为 0 ,无平衡状态。
h(t )
1 / Ta
O
t
Fig.2 9
0
第三节 多容对象的数学模型
多容对象:2个以上单容装置构成。 一. 自衡对象
1. 无自衡单容对象(无滞后) 例4 无自衡单容对象(无滞后)如图所示, 其特点是在流出液体由定量泵抽出。 建立方程:
Q1 Q2 A dh Q2 0
dt
R1 Q1
h
即 传递函数为: W0 ( S )
A dh Q1 dt
A
H(S) 1 Q1 ( S ) Ta S
Q1
T0
t
小结: 1) 定关系(应用物料或能量平衡原理); 2) 取增量(线性化); 3) 去中间(中间变量),得方程(输入输出 关系); 4) 算比值(拉氏变换),得传函(传递函 数)。
2. 纯滞后单容对象
例3 设液位, R1 Q v * 1 Q1 阀门出口流量为 Q1 ( t ), * h 管道出口流量为 Q1 (t ) , 其余说明同无纯 A Fig.2 6 滞后对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因此,qi H qo,直至qi=qo可见该系统受到干扰以后,即使不加控制,最 终自身是会回到新的平衡状态,这种特性称为“自衡特性”。 右图:如果水箱出口由泵打出,其不同之处在于:qi当发生变化时,qo不发生变化。如 果qi>qo ,水位H将不断上升,直至溢出,可见该系统是无自衡能力。 绝大多数对象都有自衡能力,一般而言有自衡能力的系统比无自衡能力的系统容易控制。
例1.液体储罐的动态模型 1.液体储罐(一阶对象) 干扰作用 Q1 h
液体储罐的 动态模型? ?
控制作用
水槽
Q2
列写微分方程式的依据可表示为: 对象物料蓄存量变化率=单位时间内(流入对象物料—流出对象物料)
假定t<0时,Q1=Q10,Q2= Q20, 且Q10= Q20, h =h0, 当t≥0时,Q1= Q10+ΔQ1,Q2= Q20+ΔQ2,h = h0+Δh, 则在很短一段时间d t内,由物料平衡关系可得:
u(t ) u1 (t ) u1 (t t )
其中
u 2 (t ) u1 (t t )
假定对象无明显非线性,则矩形脉冲 响应就是两个阶跃响应之和,即
y(t ) y1 (t ) y1 (t t )
Rs
Rs
将此关系式代入上式,便有:
(Q1 h )d t Adh Rs
AR S dh h RS Q1 dt
移项整理后可得:

T ARS
K RS
代入上式得:
THale Waihona Puke dh h KQ1 dt
上式是用来描述简单的水槽对象特性的一阶常系数微分方 程式。式中T称时间常数,K称放大系数。
传递函数:
H 2 ( s) K K Qi ( s) T1T2 s 2 (T1 T2 )s 1 (T1s 1)(T2 s 1)
二阶线性对象(总结)
典型的微分方程
d 2 h2 dh2 T1T2 ( T T ) h2 K qi 1 2 2 dt dt (T1 A1 R1 T2 A2 R2 K R2 )
越大,表示输入量对输出量的影响越大。
h()
T――时间常数,在阶跃输入作用下,对象输出达到最终稳态变 化量的 63.2%所需要的时间,时间常数 T是反映响应变化 快慢或响应滞后的重要参数。用T表示的响应滞后称阻容
T
滞后(容量滞后)。 T大,反应慢,难以控制;T小,反应块 K、T 称对象特性参数
2.积分对象
h(0) Ka (1 e ) 0
0 T

t T
从微分方程的解析解来看:
h() Ka (1 e

T
) Ka
h(T ) Ka (1 e 1 ) 0.632h()
K―― 放大系数,在阶跃输入作用下,对象输出达到新的稳定
t
h(t)
0.632h()
值时,输出变化量与输入变化量之比,也称静态增益。K
dh1 qi q1 dt
(q1
h1 ) R1
R2 q0
dh2 q1 qo dt
(qo
h2 ) R2
d 2 h2 dh2 A A R R ( R A R A ) h2 R2 qi 联立方程求解: 1 2 1 2 1 1 2 2 2 dt dt
d 2 h2 dh2 T1T2 ( T T ) h2 K qi 1 2 2 dt dt (T1 A1 R1 T2 A2 R2 K R2 )
储液槽罐、加热炉等。
通道:被控过程的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信号联系 控制通道--操纵变量至被控变量的信号联系
扰动通道--扰动变量至被控变量的信号联系

建立数学模型的目的
(1)进行工业过程优化操作; (2)控制系统方案的设计和仿真研究; (3)控制系统的调试和控制器参数的整定; (4)作为模型预测控制等先进控制方法的数学模型;
K s G (s) e Ts

3. 自衡的振荡过程

4. 具有反向特性的过程
蒸汽
汽包
加热室
给水
过程特性参数
对象模型由三个基本参数决定: K(比例系数)、T(时间常数)、τ(时滞 ) 利用三个基本参数来描述对象特性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K 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阶跃输入作用下,对象输出达到新的稳定值时,输出变化量与输入变化量之比,称为静态增益 (输出静态变化量与输入静态变化量之比)。
缺点:对于某些对象,人们还难以写出它们的数学表达式, 或者表达式中的某些系数还难以确定时,不适用。
机理建模的步骤:
1.根据要研究的对象和模型将要使用的目的作出一定的合理 假设。
2. 根据过程内在机理建立数学模型(依据物料、能量和动 量平衡关系式及化学反应动力学)。
系统内物料(或能量)蓄藏量的变化率 =单位时间内进入 系统的物料量(或能量) - 单位时间内由系统流出的物料量 (或能量)+单位时间内系统产生的物料量(或能量)。 3.对模型进行适当的简化(保证模型简单)。
T
对过渡过程的影响
时间常数:在阶跃输入作用下,对象输出达到最终稳态变化量的63.2%所需要的时间。
时间常数T是反映响应变化快慢或响应滞后的重
要参数。用T表示的响应滞后称阻容滞后(容量
滞后),T大反应慢,难以控制;T小反应块。
T(其它参 数不变)
qi
控制通道TO大 控制通道TO小 响应慢、控制不及时、过渡时间tp长、超调量大 响应快、控制及时、过渡时间tp短、超调量小
液位过程
自衡的非振荡过程

在阶跃信号的作用下,被控变量c(t)不振荡,逐渐向新的稳 态值c(∞)靠近。 自衡的传递函数可以写为
Ke s G p (s) Ts 1

2. 无自衡的非振荡过程
C(t)
t
在阶跃信号的作用下,被控变量C (t)会一直上升或下降, 直到极限值。 无自衡的过程传递函数一般可写成 缺乏自平衡能力 ,难以控制
当Q1变化时
Adh Q1dt
1 h Q1 dt A
Q2为常量 d(Q2)=0
A为储槽横截面积
3.二阶线性对象(串联水槽对象)
问题:求右图所示的对象模型(输入输出模型)。 解: 该对象的输入量为qi 被控变量为液位h2
A2 h2
qi
A1 h1
R1 q1
(同样利用物料平衡方程) 槽1: A1 槽2: A2
重复测试多次,以抽取其共性,在同一设定值下,也要在正向和反向扰 动下重复测试,以求全面; 在测试和记录的过程中,应持续到输出量达到新的稳态值; 实验结束,获得测试数据后,应进行数据处理,剔除明显不合理部分。
通常可以用矩形脉冲输入代替一般的阶跃输入。
可看作是两个阶跃输入的叠加,幅度 相同,方向相反且开始时间不同,有
(Q1-Q2)d t = A dh [(Q10+ΔQ1)-(Q20+ΔQ2)]d t = A d (h0 +Δh) (ΔQ1-ΔQ2)d t = A dΔh
为了消去中间变量Q2,得出h与Q1的关系式,可以近似认为Q2 与h成正比(自控系统中是允许的),即: h 式中:Rs是出水阀 h 的阻力系数。 Q2 Q2
典型的阶跃响应函数
h2 (t ) Ka[1
T1 e T2 T1

t T1

T2 e T2 T1

t T2
]
典型的阶跃响应曲线
qi
a
t
h2 (t )
不相关 双容
二阶线性对象(总结)
典型的微分方程
d 2 h2 dh2 T1T2 ( T T ) h2 K qi 1 2 2 dt dt (T1 A1 R1 T2 A2 R2 K R2 )
(5)工业过程的故障检测与诊断;
(6)设备启动与停车的操作方案; (7)操作人员的培训系统。

过程特性的类型
在阶跃信号作用下的四种典型类型: 1. 自衡的非振荡过程 2. 无自衡的非振荡过程 3. 有自衡的振荡过程 4. 具有反向特性的过程

单容过程

1.自衡的非振荡过程
Q1 Q1
t h
h
Q2 t
f u y K 其它参数 不变
广义对象 控制通道放大系数
y Ko u
干扰通道放大系数
Kf
y f
KO 越大 控制变量u对被控变量y的影响越灵敏 控制能力强 Kf 越大 干扰f对被控变量y的影响越灵敏。 在设计控制系统时,应合理地选择KO使之大些,抗干扰能力强,太大会引起系统振荡。
说明: 由于在自动化领域中,主要是研究动态过程,即偏 离平衡位置以后的过程,而不是注重各个量的初始 值,所以变量都是以增量形式出现的,为了简化起 见,省略增量符号Δ。于是上式可改写成:
dh T h KQ1 dt 对上式做拉氏变换有: TsH (s) H (s) KQ1 (s)
对象的传递函数:
典型的阶跃响应函数
h2 (t ) Ka[1
T1 e T2 T1

t T1

T2 e T2 T1

t T2
]
典型的阶跃响应曲线
qi
a
t
h2 (t )
不相关 双容

2.实验建模方法
实验方法 研究对象特性
对象特性的实验测取法,就是在所要研究的对象 上,加上一个人为的输入作用(输入量),然后, 用仪表测取并记录表征对象特性的物理量(输出量) 随时间变化的规律,得到一系列实验数据(或曲 线),这些数据或曲线就可以用来表示对象的特性。

可分为经典辨识法和现代辨识法(是否消除偶然 误差)。
时域法(阶跃响应法) 频域法 相关分析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