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5奇妙的透镜 教案

合集下载

八年级物理上册 3.5奇妙的透镜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 3.5奇妙的透镜教案 (新版)粤教沪版

奇妙的透镜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两种透镜特点及区别。

(2)知道凸透镜对光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会利用平行光测定凸透镜的焦距。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区别透镜及透镜对光的会聚或发散作用。

(2)组织学生测量凸透镜的焦距,领会测量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师的引导,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探索。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难点】利用平行光测焦距的办法测量凸透镜的焦距。

课时安排1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导语前面我们学过了平面镜,事实上生活中还有一种透镜,我们也经常接触到。

比如说:眼镜使人的视力得以矫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使人的视觉不断扩展。

照相机、摄像机,可以捕捉美好的瞬间;投影仪、放映机,可以展现历史的画卷。

而这些形形色色的光学仪器,以至我们的眼睛——心灵的窗户,它们的主要部件都是透镜。

(二)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观察凸透镜、凹透镜的形状区别凸透镜;中心部分比边缘厚的透镜叫做凸透镜。

凹透镜:中心部分比边缘薄的透镜叫做凹透镜。

透镜可分为两类:凸透镜:中央厚,边缘薄凹透镜:中央薄,边缘厚2.透镜对光的作用【做一做】要求学生利用手中的凸透镜和凹透镜观看书上的文字。

【提示】透镜距书较近。

【议一议】看到物体的像相对于物体来讲,像的大小有何变化?【小结归纳】通过凸透镜看到物体的像是放大的;通过凹透镜看到物体的像是缩小的。

【思考】那么如何辨别凸透镜和凹透镜呢?【点拨】师:辨别某一透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1:根据透镜的厚薄来区别。

中间厚、边缘薄的为凸透镜,反之为凹透镜。

方法2:可以透过透镜观察物体,利用凸透镜成放大像和凹透镜成缩小像的特点。

方法3:利用太阳光来区别。

让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另一侧能会聚于一点的是凸透镜,否则为凹透镜。

【试一试】让学生根据自己所设计的方法辨别近视眼镜和远视眼镜的镜片的凹、凸。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5奇妙的透镜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3.5奇妙的透镜教案

教案: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5奇妙的透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四章第3节“奇妙的透镜”。

本节主要讲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性,包括它们的形状、对光线的作用以及成像规律。

教材中详细介绍了凸透镜会聚光线、凹透镜发散光线的特点,以及凸透镜成像的三种情况和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和特点,理解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2. 让学生掌握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和应用,能够分析生活中常见的透镜现象。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和特点,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应用,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白纸、蜡烛、光具座、直尺。

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凸透镜和一个凹透镜,用于观察和实验。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投影仪和放大镜,引导学生思考它们的工作原理。

2. 知识讲解:介绍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和特点,讲解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3. 实验演示: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进行实验,让学生观察光线的会聚和发散现象。

5. 课堂练习:让学生用凸透镜和凹透镜进行实践,观察和记录成像情况。

6. 知识拓展:介绍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眼镜、相机等。

六、板书设计奇妙的透镜凸透镜:会聚光线,成像规律凹透镜:发散光线成像规律:1. u>2f,成倒立、缩小的实像,应用于照相机、摄像机。

2. 2f>u>f,成倒立、放大的实像,应用于幻灯机、投影仪。

3. u<f,成正立、放大的虚像,应用于放大镜、老花镜。

七、作业设计1. 描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形状和特点,以及对光线的作用。

2. 根据凸透镜成像规律,分析一个教室内的投影仪是如何工作的。

3. 设计一个实验,验证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作业答案:1.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

凸透镜会聚光线,凹透镜发散光线。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5.奇妙的透镜_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5.奇妙的透镜_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5. 奇妙的透镜_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1. 透镜的种类和特点:凸透镜、凹透镜、平透镜。

2.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发散。

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透镜的种类和特点,能够区分凸透镜、凹透镜和平透镜。

2. 让学生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种类和特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的原理,透镜应用的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蜡烛、白屏、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包括凸透镜、凹透镜、蜡烛、白屏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现象,如放大镜看报纸,引导学生思考放大镜的原理。

2. 讲解:讲解透镜的种类和特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 演示:用蜡烛、白屏和凸透镜、凹透镜进行实验,演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并讨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5. 应用:讲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透镜的应用。

6. 练习: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六、板书设计:透镜的种类和特点:凸透镜:会聚光线凹透镜:发散光线平透镜:既不发散也不会聚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会聚光线,使光线聚焦一点凹透镜:发散光线,使光线分散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七、作业设计:1. 简述透镜的种类和特点。

2. 解释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 举例说明透镜的应用。

答案:1. 透镜的种类和特点:凸透镜、凹透镜、平透镜。

凸透镜会聚光线,凹透镜发散光线,平透镜既不发散也不會聚。

2. 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凸透镜会聚光线,使光线聚焦一点;凹透镜发散光线,使光线分散。

3. 透镜的应用: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5. 奇妙的透镜_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5. 奇妙的透镜_教学设计
基本 信息
课题名称
3.5 奇妙的透镜
学情分析
学生刚刚接触物理不久,形象思维不够完善。对于学生来讲容易在观察某一内容时忽略观察 其他内容,或者虽观察了但头脑中没有反映出其他内容,这样就很难从整体上把握这个物理 变化过程。在探究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落实学生主体地位。
知识结构框架(或概念图、思维导图等)
学生的自信心。通过作光路图,
的含义:除让学生迎着光看 结果。小组分工合作,提高作图能力,为归纳三条特殊
外,可以借助光路图告诉学生 作出光路图,更深刻
光线做好铺垫
刚才观察到的现象.实验演示 理 解 透 镜 对 光 的 作
每个透镜的焦点有两个.它们 用,通过自主学习,
关于透镜的中心对称.再换用 进 一步加深对焦点和
时应用,讲练结合,提高教学效果。
课堂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依据
通过小实验,激起学生的兴
一、创设情
趣,激发学生求知欲,引入
教师利用指甲钳的小孔,用透
景 , 引 入 新 明的液体滴在小孔上,控制液 让学生从小孔观察文 透镜,体现透镜的奇妙,引

字的变化情况。 入新课。
体的体积,放在文字的上面
凸透镜
对光线有会聚作用
种类
凹透镜
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两个重要概念

焦点 F 焦距 f
三条特殊光线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什么是透镜,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
(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能力目标: (1)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实验与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镜后,光线的传播路径的改变 射向,依次把凸透镜和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5奇妙的透镜 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5奇妙的透镜 教案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奇妙的透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3)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2)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透镜分类及其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故事:张奶奶家的堆柴屋是用塑料膜做顶的,一个雨过天晴的正午,张奶奶家柴屋的柴草突然着火了。

幸好被放学回家的张毅同学发现并通知村里人迅速将火扑灭,才使张奶奶家没有造成较大损失。

事后张毅同学百思不得其解,是谁放的火呢?你愿意帮张毅同学找到纵火犯吗?可谁是纵火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透镜》,找出凶手。

二、新课教学(一)认识透镜1.透镜的分类什么是透镜?透镜不同于我们上一章介绍过的各类面镜,它是由透明物质(玻璃或水晶)制成的光学元件,它的特点是可以透光。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透镜让学生仔细观察桌面上外观相似的两块透镜,说出这两种透镜的外形特征是否完全相同,区别在哪?得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

展示各种形状的透镜,让学生观察分类。

2.主光轴、光心。

引导学生发现透镜表面的共同特点,用课件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形成,学生了解主光轴、光心的概念。

(二)探究透镜的作用1、提出问题:透镜对光的作用相同吗?有怎样的作用?2、猜想: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或者你做的小实验,你可以初步判断透镜对光的作用。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5. 奇妙的透镜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3.5. 奇妙的透镜教案

《3、5奇妙的透镜》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透镜,知道什么是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实验与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逐步建立物理学习的兴趣。

【重点与难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实验器材】凹透镜和凸透镜若干、手电筒、光具座及其组件等【教学过程】教学反思:《奇妙的透镜》是前一节《光的折射》的一个应用实例。

由于透镜在生产和生活中有着极其广泛的应用,所以本节主要向学生介绍透镜的基本知识,引导学生探究透镜对光的作用,这是后续知识“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的基础,因此,它是本章的中心内容。

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本节知识的理解,按照《课程标准》对本节课的要求,我尽量从日常生活现象引入,利用水的表面张力,做成凸透镜和凹透镜引入新课,体现透镜的奇妙,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导学生亲自动手探究出透镜对光的作用,以期培养学生的动手习惯和用探究实验研究问题的能力。

新课内容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透镜的基本知识。

我先让学生观察透镜,然后鉴别出桌上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目的是进一步明确本节的“知识与技能目标”,同时让学生体验知识,将知识活化。

第二部分:透镜对光的作用。

我把它作为本节课的重点。

教材上是以演示实验的形式出现的。

我选用了激光光学演示仪做的实验,使得实验现象比较明显,学生更容易掌握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并画出光路图,因透镜有一定的厚度,学生作图时有一定的困难,花的时间较多。

第三部分:利用光路图介绍焦点和焦距,并和学生一起归纳透镜三条特殊光线的规律(平变焦,焦变平,心不变),方便记忆。

课堂采用讲练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及时应用,当堂达标,提高教学有效性。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5奇妙的透镜 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5奇妙的透镜 教学设计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5奇妙的透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通过学习本单元的教学内容,使学生能够:1.了解透镜的构造和性质;2.掌握透镜的成像规律;3.理解透镜成像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透镜的构造和性质,透镜的成像规律;•教学难点:透镜成像的应用。

三、教学准备1.教学用具:黑板、粉笔、PPT等;2.实验器材:凸透镜、凹透镜、光屏等。

四、教学步骤步骤一:导入1.利用黑板或PPT展示一些透明物体如玻璃球、水晶球等,引起学生的兴趣;2.引导学生思考:这些透明物体发生了什么现象?为什么能看到内部的东西?步骤二:概念解释1.讲解透镜的定义和构造;2.引导学生思考透镜的性质和特点。

步骤三:透镜成像的实验1.分组进行实验,每组分别使用凸透镜和凹透镜;2.实验步骤:–将光源向透镜所在位置发射光线;–将光屏移动到合适的位置,观察到的图像;–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和总结。

步骤四:透镜成像的规律总结1.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2.通过示意图和实验数据进行解释和展示。

步骤五:透镜成像的应用1.讲解透镜成像的应用场景,如眼镜、显微镜、望远镜等;2.引导学生思考透镜成像原理在这些应用中的具体作用。

步骤六:小结与拓展1.小结本课程的学习内容,强调透镜的重要性;2.提出拓展问题,引导学生继续思考透镜成像的更多应用和相关知识。

五、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的课堂参与情况,包括回答问题、实验表现等;2.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适时的补充和讲解;3.布置透镜成像相关的作业,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等;4.结合学生的作业情况,进行个别辅导和评价。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透镜的构造、性质以及成像规律。

通过透镜成像的应用场景,提高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实际运用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较高,对课堂知识比较感兴趣。

但是在实验环节中,有些学生操作不够规范,影响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下次教学可以提前进行实验演示,指导学生正确操作。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3.5奇妙的透镜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3.5奇妙的透镜

3.5 巧妙的透镜教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认识两种透镜特色及差别。

(2)知道凸面镜对光有汇聚作用,凹面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3)会利用平行光测定凸面镜的焦距。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经过察看和实验的方法差别透镜及透镜对光的汇聚或发散作用。

(2)组织学生丈量凸面镜的焦距,领悟丈量方法。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教师的指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念,使学生乐于研究。

教课要点难点【要点】凸面镜对光的汇聚作用,凹面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难点】利用平行光测焦距的方法丈量凸面镜的焦距。

课时安排 1 课时教与学互动设计(一)创建情境导入新课导语前面我们学过了平面镜,事实上生活中还有一种透镜,我们也常常接触到。

比方说:眼镜令人的视力得以改正;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令人的视觉不停扩展。

照相机、摄像机,能够捕获美好的瞬时;投影仪、放映机,能够显现历史的画卷。

而这些林林总总的光学仪器,以致我们的眼睛——心灵的窗户,它们的主要零件都是透镜。

(二)合作沟通解读研究1.察看凸面镜、凹面镜的形状差别凸面镜;中心部分比边沿厚的透镜叫做凸面镜。

凹面镜:中心部分比边沿薄的透镜叫做凹面镜。

透镜可分为两类:凸面镜:中央厚,边沿薄凹面镜:中央薄,边沿厚2.透镜对光的作用【做一做】要修业生利用手中的凸面镜和凹面镜观看书上的文字。

【提示】透镜距书较近。

【议一议】看到物体的像有关于物体来讲,像的大小有何变化?【小结概括】经过凸面镜看到物体的像是放大的;经过凹面镜看到物体的像是减小的。

【思虑】那么如何鉴别凸面镜和凹面镜呢?【点拨】师:鉴别某一透镜是凸面镜还是凹面镜的方法有以下几种方法。

方法 1:依据透镜的厚薄来差别。

中间厚、边沿薄的为凸面镜,反之为凹面镜。

方法 2:能够透过透镜察看物体,利用凸面镜成放大像和凹面镜成减小像的特色。

方法3:利用太阳光来差别。

让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另一侧能汇聚于一点的是凸面镜,否则为凹面镜。

3.5 奇妙的透镜(教案)沪粤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3.5 奇妙的透镜(教案)沪粤版(2024)物理八年级上册

3.5奇妙的透镜1.物理观念:(1)知道凸透镜和凹透镜,了解透镜相关的几个概念。

(2)知道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能正确解释会聚和发散。

2.科学思维:(1)能通过所学的知识,正确判断两种透镜。

(2)结合特殊光线作图,进一步理解透镜的相关概念及对光线的作用。

3.科学探究:经历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和测量凸透镜焦距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4.科学态度与责任:(1)通过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的过程,培养学生爱护光学仪器的好习惯。

(2)通过探究性物理学习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愉悦,乐于参与物理学习活动。

教学重点:透镜对光的作用和焦点、焦距的概念。

教学难点:利用透镜的焦点画光路图。

透镜一组、光具座、光源、老花镜、近视镜、饮料瓶(无色透明、表面没有波纹、去底去瓶口上部)、香、火柴、实物投影仪、激光演示器、手电筒。

一、情景引入有一批旅行家乘船在海上航行。

不巧,在海上遇到了狂风,把船吹到一座孤岛旁,旅行家们只好下船来到岛上。

当时正是冬天,岛上冰天雪地,白茫茫的一片……旅行家们准备生火取暖,烧火煮饭。

意外的问题出现了,火柴被海水浸湿了,打火机也丢了。

同学们知道能用什么办法解决生火的问题吗?学生交流,教师引导学生说出解决办法。

拓展:早在我国晋代(公元266年-公元420年)《博物志》中就有关于冰透镜的记载:“削冰令圆,举以向日,以艾承其影得火。

”说明:冰透镜有聚光的作用。

二、新课教学探究点一:凸透镜和凹透镜透镜的种类及相关概念。

引导:同学们请观察透镜组,并借助于擦镜纸,摸一下透镜的边缘和中间,根据透镜的薄厚程度给透镜分类。

讨论透镜能分几类?点评:透镜有两类。

中间厚、边缘薄的叫凸透镜。

中间薄、边缘厚的叫凹透镜。

问题:下图透镜哪些是凹透镜?哪些是凸透镜?戴眼镜的同学请判断:近视镜是什么透镜?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

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的透镜,如:远视镜片、照相机的镜头、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等。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5奇妙的透镜 教案

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5奇妙的透镜 教案

§3.5《奇妙的透镜》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透镜,并能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光心和主光轴。

(2)认识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知道什么是焦点和焦距。

2、过程与方法:(1)观察透镜对光的作用,并会用光路图表示。

(2)通过实验测量凸透镜的焦距,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2)通过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作用,体验透镜的奇妙,建立物理学习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以及由此而引出的焦点、焦距的概念。

2、难点:凹透镜的虚焦点是认为引入,相对抽象,并且利用虚焦点画光路图,学生容易出错,十个难点。

三、实验器材:平行光源、凸透镜、凹透镜、远视眼镜和近视眼镜四、教学过程:(一)知识回顾:上一节我们学习了《探究光的折射规律》,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提出问题】:1、什么是光的折射现象?2、光的折射规律有哪些?【学生回答】:1、光由一种介质进入另外一种介质时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折射。

2、(1)光折射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法线三者位于同一平面内;(2)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别位于法线两侧;(3)光从空气斜向射到水或玻璃表面,折射光线向法线偏折,折射角小于射角。

入射角增大时,折射角也增大。

光垂直射到水或玻璃的表面时,在水或玻璃中的传播方向不变。

(二)新知讲解:【教师】:两位同学对以上问题回答十分熟练,非常不错。

但是你知道吗?利用光的折射可以制成各种能改变光路的器件,其中最普遍就是——透镜。

那么到底什么是透镜呢?今天让我带领大家一起学习新知:【板书】§3.5《奇妙的透镜》首先让我们观察一组图片:【教师】:以上图片中的物体大家应该都非常熟悉吧?而且每一个物体中都一个不可缺少的部件,那就是我们今天即将学习的透镜,离开透镜,他们就无法实现自身的功效!到底什么是透镜呢?(拿起远视眼镜和近视眼镜,取下其中镜片,拿在手上,向学生展示)大家仔细观察我手中的镜片,他们都是透明的。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优秀教学案例:3.5奇妙的透镜

沪粤版物理八年级上册优秀教学案例:3.5奇妙的透镜
2.学生分组进行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透镜进行研究,共同探讨透镜的性质。
3.讨论结束后,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四)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如透镜的定义、分类、性质和应用。
2.学生通过归纳总结,加深对透镜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提醒学生注意。
3.教师对学生的探究过程和结果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
教学策略的设计旨在通过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评价等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作为一名特级教师,要善于运用教学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能收获知识和成长。
5.教学策略灵活运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运用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等教学策略。这种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使课堂充满活力,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本节课的亮点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作为一名特级教师,关注教学案例的亮点,能够为后续教学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1.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问题,引导学生探究透镜的光学性质,如“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有什么不同?”
2.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如何用放大镜观察邮票?”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如“为什么望远镜要用凸透镜?”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透镜进行研究,共同探讨透镜的性质。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设计一个简单的透镜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学生完成作业后,教师及时批改,给予评价和反馈。

3.5奇妙的透镜-(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沪粤版(安徽)

3.5奇妙的透镜-(教案)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沪粤版(安徽)

教案:3.5 奇妙的透镜 2022秋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沪粤版(安徽)一、教学内容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会聚光线和发散光线。

3. 透镜焦距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5. 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透镜的分类和光学性质,能够识别凸透镜和凹透镜。

2. 让学生掌握透镜焦距的计算方法,能够利用透镜公式计算焦距。

3. 让学生了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能够解释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透镜焦距的计算方法,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2. 教学重点:透镜的分类和光学性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具座、蜡烛、白屏等。

2. 学具:学生手册、笔、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幻灯机、放大镜等透镜应用产品,引导学生关注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1)介绍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2)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3)介绍透镜焦距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4)讲解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3. 例题讲解:分析并解答教材中的典型例题,巩固所学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课堂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2. 透镜的光学性质凸透镜:会聚光线凹透镜:发散光线3. 透镜焦距焦距的定义焦距的计算方法4. 凸透镜成像规律成像位置成像大小成像性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判断题: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

A. 凸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B. 凹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C. 透镜的焦距越大,成像越清晰D. 凸透镜成像时,物距越小,像距越大(2)计算题:已知一个凸透镜的焦距为10cm,求该凸透镜的放大倍数。

2. 答案:(1)判断题答案:A. 错误B. 错误C. 错误D. 正确(2)计算题答案:放大倍数 = 物距 / 像距。

3.5奇妙的透镜(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同步备课(沪粤版)

3.5奇妙的透镜(教案)-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同步备课(沪粤版)

教案:3.5 奇妙的透镜 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册初二物理同步备课(沪粤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沪粤版初二物理教材的第三章节第五节,主要介绍透镜的性质和应用。

具体内容包括:1. 透镜的分类和基本性质;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3. 透镜的应用,包括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等。

二、教学目标:1. 了解透镜的分类和基本性质,能够区分凸透镜和凹透镜;2. 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3. 了解透镜的应用,能够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实例。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透镜的分类和基本性质;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3. 透镜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放大镜、显微镜、望远镜等;2. 学具:学生分组实验器材、透镜模型、透镜性质表格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如放大镜看报纸、显微镜观察细胞等,引发学生对透镜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2. 讲解:介绍透镜的分类和基本性质,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如焦距、放大倍数等;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如光线聚焦、发散等;4. 应用:介绍透镜的应用,如放大镜、显微镜和望远镜等,联系实际生活中的实例;六、板书设计:1. 透镜的分类和基本性质;2.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3. 透镜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生活中常见的透镜实例,并解释其工作原理;3. 请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本节课通过实例引入,引导学生关注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2. 在讲解过程中,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和思考,加深了对透镜性质的理解;3. 在作业设计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思维,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4. 拓展延伸部分,可以进一步介绍透镜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光学仪器、光纤通信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粤教沪科】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5《奇妙的透镜》教案

【粤教沪科】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3.5《奇妙的透镜》教案

第三章5奇妙的透镜一、教材分析:这节课是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粤教沪科版八年级第三章第五节透镜的内容。

透镜是照相机、投影机等光学仪器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研究透镜对光的作用是本节课的重点,通过学生实验自主探究,结合信息技术的动态演示,让学生对透镜的认识得到提升。

为今后学习“透镜在生活中应用”作好铺垫。

二、学情分析:1、八年级的学生年龄在14—15岁,好奇心强,具有较强的求知欲望,勇于探究自然现象及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原理。

2、已经有一定的归纳能力,能对较简单的实验现象进行归纳并得出初步结论。

3、具备初步的抽象思维能力,知道如何用光路图呈现简单的光学现象。

4、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过透镜和一些光学现象,为本次课的学习内容打下了经验基础。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什么是透镜,知道什么是凸透镜的主光轴、光心、焦点和焦距;(2)知道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2、过程与方法:(1)让学生带着问题,通过实验与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探究物理规律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创设情景,鼓励学生提出质疑,养成学生主动思考、善于思考的习惯。

(2)在学生的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

逐步建立物理学习的兴趣。

四、重点、难点分析重点与难点: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五、实验器材:老花镜片、近视镜片、透镜二块、装有浑浊液体的透明杯、平行光源、低压电源、实物投影仪、激光演示仪、多媒体等。

六、教学方法:观察法、讨论法、探究实验法。

七、教学策略:在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上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考虑。

1.注意引导学生观察身边的现象,从生活走向物理。

由这些现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要探究的主要课题,通过讨论、分组探究,寻找物理规律,再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当中,从物理走向生活。

2.让学生经历深究学习的过程,在注重科学探究的基础环节上,渗透物理学科的基本研究手段,引导学生准确表达自己的观点,加强合作探究,在合作中,相互取长补短,不断改进自己的方案,使学生在各自学习层面上取得进步。

3.5奇妙的透镜教案2023-2024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3.5奇妙的透镜教案2023-2024学年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

教案:3.5 奇妙的透镜学年:20232024学年年级:八年级科目:物理一、教学内容1. 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和凹透镜。

2. 透镜的基本性质: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发散作用。

3. 透镜焦距的概念及其计算方法。

4. 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5. 凹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分类和性质,能够识别各种透镜。

2. 让学生理解透镜对光线的会聚和发散作用,并能够运用这一原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让学生掌握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并能够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透镜的基本性质和分类。

2. 透镜对光线的会聚和发散作用。

3. 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及其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凸透镜、凹透镜、光线演示仪、幻灯机等。

2. 学具:学生实验器材一套、笔记本、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幻灯机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解释为什么幻灯机能成像。

2. 讲解:介绍透镜的基本分类和性质,讲解透镜对光线的会聚和发散作用。

3. 演示:利用光线演示仪,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不同作用。

4.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并分享各自的发现。

5. 练习:给学生发放实验器材,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7. 应用:让学生举例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3.5 奇妙的透镜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透镜的性质:会聚作用发散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放大正立的虚像物距大于焦距:缩小倒立的实像物距等于焦距:无像凹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放大正立的虚像物距大于焦距:缩小倒立的实像物距等于焦距:无像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两个生活中常见的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应用实例,并解释其原理。

答案:凸透镜如眼镜、显微镜;凹透镜如太阳镜、相机镜头。

2. 请简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成像规律。

答案: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小于焦距时,成放大正立的虚像;物距大于焦距时,成缩小倒立的实像;物距等于焦距时,无像。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案例:3.5奇妙的透镜

沪粤版八年级物理上册优秀教学案例:3.5奇妙的透镜
4.教师布置作业,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透镜现象,如放大镜、望远镜等。
2.教师提醒学生在完成作业时注意观察细节,如物距、像距等。
3.教师鼓励。
1.教师以问题为导向,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自主探究透镜的性质和成像规律。
2.教师设计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任务,如“小组合作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设计一个简易放大镜”等,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教师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4.教师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
2.教师提出问题:“你们对透镜有哪些了解?”鼓励学生分享自己的知识和经验。
3.教师总结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奇妙的透镜”。
4.教师明确学习目标,告知学生本节课将学习透镜的性质、成像规律等知识。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特点和分类,引导学生理解透镜的基本概念。
2.教师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观察光线通过凸透镜和凹透镜的传播情况,直观感知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教师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能力发展和情感态度。
3.教师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学生持续发展和提高。
4.教师建立学生成长档案,记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点滴进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图片或视频素材,如放大镜、望远镜等,引导学生关注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3.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归纳、总结等方法,将实验结果整理成表格或示意图。
4.各小组分享讨论成果,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3.5奇妙的透镜(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案)

3.5奇妙的透镜(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案)

3.5 奇妙的透镜(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学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于沪粤版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材第三章“光现象”,第五节“奇妙的透镜”。

具体内容涵盖:透镜的分类、透镜的光学性质(会聚、发散作用)、凸透镜成像规律及其应用、以及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透镜的基本分类和光学性质,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 学生能够通过实验观察和分析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并了解其应用。

3. 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观察能力,以及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分类、光学性质,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其应用。

难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理解与应用,对光线的作用机理的深入理解。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透镜模型、光具座、激光笔。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包括凸透镜、凹透镜、光屏、物体模型等)、笔记本、绘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透镜应用图片(如眼镜、相机、显微镜等),引导学生思考透镜的作用和种类。

2. 知识讲解:讲解透镜的基本分类:凸透镜、凹透镜。

演示和解释凸透镜对光线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的发散作用。

通过图示和实例介绍凸透镜成像的规律。

3. 实验观察: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不同形状和焦距的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以及凸透镜成像实验。

4. 课堂讨论:学生汇报实验观察结果,教师引导讨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

5. 巩固练习:出示几个随堂练习题,检查学生对透镜知识的理解。

六、板书设计板书内容将包括:透镜的分类:凸透镜、凹透镜透镜的光学性质:会聚、发散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与像距的关系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描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光学性质,并画出示意图。

2. 根据给定的物体距离,应用凸透镜成像规律,计算像的距离和性质。

3. 讨论凸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说明其工作原理。

作业答案:1. 凸透镜对光线有会聚作用,凹透镜对光线有发散作用。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5奇妙的透镜》教案

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5奇妙的透镜》教案

教案: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5奇妙的透镜》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粤沪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三章第五节《奇妙的透镜》。

本节主要介绍了透镜的种类、特点以及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具体内容包括:1. 透镜的种类:凸透镜、凹透镜、平面镜。

2. 透镜的特点:中间厚、边缘薄的是凸透镜;中间薄、边缘厚的是凹透镜。

3. 凸透镜对光线的作用:会聚光线,使光线聚焦于一点;成实像。

4. 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发散光线,使光线分散;成虚像。

二、教学目标1. 学生能说出透镜的种类和特点,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2. 学生能通过实验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3. 学生能运用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原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透镜的种类和特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难点: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的实验操作和现象解释。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凸透镜、凹透镜、蜡烛、白屏、光具座。

学具:学生实验套件(包括凸透镜、凹透镜、蜡烛、白屏、光具座)、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如放大镜看报纸,引入透镜的概念和作用。

2. 讲解:介绍透镜的种类和特点,讲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

3. 实验: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线的作用,记录实验结果。

4. 讨论:学生分组讨论实验结果,并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如放大镜、近视眼镜等。

5. 练习:学生独立完成一些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透镜的种类和特点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会聚光线,成实像。

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发散光线,成虚像。

七、作业设计1. 题目:请描述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特点,并说明它们对光线的作用。

答案:凸透镜中间厚、边缘薄,会聚光线,成实像;凹透镜中间薄、边缘厚,发散光线,成虚像。

2. 题目:请举例说明凸透镜和凹透镜在生活中的应用。

答案:凸透镜如放大镜、照相机;凹透镜如近视眼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给我一个支点,可以撬起整个地球。

——阿基米德
《奇妙的透镜》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了解什么是凸透镜,什么是凹透镜,了解透镜的焦点和焦距。

(2)了解凸透镜和凹透镜对光的作用
(3)观察凸透镜对光的会聚作用和凹透镜对光的发散作用。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实物,得出两种透镜的两种不同构造,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时抓住事物本质特征,通过观察能够识别不同事物的不同特点的能力。

(2)经历探究凹透镜和凸透镜对光的作用的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动手、动脑、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在课堂上积极参与的主人翁意识;
(2)通过师生双边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保持对自然界的好奇,初步领略自然现象的美好与和谐。

教学重点:透镜分类及其对光的作用。

教学难点:理解透镜对光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故事:张奶奶家的堆柴屋是用塑料膜做顶的,一个雨过天晴的正午,张奶奶家柴屋的柴草突然着火了。

幸好被放学回家的张毅同学发现并通知村里人迅速将火扑灭,才使张奶奶家没有造成较大损失。

事后张毅同学百思不得其解,是谁放的火呢?你愿意帮张毅同学找到纵火犯吗?可谁是纵火犯呢?让我们一起走进《透镜》,找出凶手。

二、新课教学
(一)认识透镜
1.透镜的分类
什么是透镜?透镜不同于我们上一章介绍过的各类面镜,它是由透明物质(玻璃或水晶)制成的光学元件,它的特点是可以透光。

学生列举生活中的透镜
让学生仔细观察桌面上外观相似的两块透镜,说出这两种透镜的外形特征是否完全相同,区别在哪?得出凸透镜和凹透镜的定义。

展示各种形状的透镜,让学生观察分类。

2.主光轴、光心。

引导学生发现透镜表面的共同特点,用课件展示凸透镜和凹透镜形成,
学生了解主光轴、光心的概念。

(二)探究透镜的作用
1、提出问题:透镜对光的作用相同吗?有怎样的作用?
2、猜想:根据你的生活经验,或者你做的小实验,你可以初步判断透镜对
光的作用。

3、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

利用激光笔显示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通过透镜的情况请问你发现了什么?
教师指出焦点和焦距,并指明透镜两侧各有一个焦点。

比较凸透镜和凹透镜的焦点的形成原因,指出凹透镜有两个虚焦点。

问题:现在如果入射光线从焦点发出,射出的光线射向什么方向,谁能画出来?为什么?
用激光笔显示两条任意方向入射的光线,让其通过透镜,观察射出的光线。

4、师生交流讨论、归纳结论
参照原来光路的方向和主光轴的位置,你觉得经过透镜以后的光线发生了什么变化?
射出的光线跟原光线相比更靠拢主光轴,我们把这种作用就叫做会聚作用。

射出的光线跟原光线相比远离主光轴,我们把这种作用就叫做发散作用。

5、测焦距
我们知道太阳光线也是向四周射出的发散光线,但由于太阳距离地球十分遥远,所以太阳射到地球的光线可以看成是平行光。

给你一块凸透镜、一张白纸、一把刻度尺怎样测出凸透镜的焦距?
6、三条特殊光线
1、通过光心的光线传播方向不改变。

2、平行于主光轴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通过焦点,经凹透镜折射后发散,发散光线的反向延长线通过虚焦点。

3、经过凸透镜焦点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对着凹透镜异侧虚焦点入射的光线折射后平行于主光轴射出。

7、应用
(1) 解释谁是纵火犯?
(2)在北极进行探索的工作人员丢失了火种,请你为在冰天雪地中工作的探险人员想想办法获得火种,替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三、课堂练习
1.通过透镜观察邮票上的图案,如所看到的图案的像是缩小的。

则此透镜一定是__________;
如所看到的图案的像是放大的。

则此透镜一定是__________。

2.将凸透镜的一面正对着太阳光,另一面正对一张白纸,改变透镜与白纸之间的距离,观察白纸上的光斑最小、最亮,这时镜片与纸间的距离近似等于凸透镜的__________,平行光线会聚的这一点叫做__________。

一般的凸透镜有_______个这样的点。

3.试画出与已知光线对应的入射光线或折射光线。

4.在图示的方框中.填入适当的透镜.
5、知识拓展
在北极进行探索的工作人员丢失了火种,请你为在冰天雪地中工作的探险人员想想办法获得火种,替他们解决后顾之忧
四、小结
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牛顿在格兰瑟姆中学读书时,曾寄住在格兰瑟姆镇克拉克药店,这里更培养了他的科学实验习惯,因为当时的药店就是一所化学实验室。

牛顿在自己的笔记中,将自然现象分类整理,包括颜色调配、时钟、天文、几何问题等等。

这些灵活的学习方法,都为他后来的创造打下了良好基础。

本文使用Word编辑,排版工整,可根据需要自行修改、打印,使用方便。

F F
F 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