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南京大学-糖酵解
2019生物竞赛-生物化学-15糖类-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一)》
![2019生物竞赛-生物化学-15糖类-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一)》](https://img.taocdn.com/s3/m/f157969165ce050876321351.png)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结构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单糖的环状结构与异头体
醇羟基很容易与醛或酮形成半缩醛或半缩酮。 直链的单糖分子在分子内也能够发生类似的反应,形成 环状结构,其中醛糖环化形成环式半缩醛,酮糖环化形 成环式半缩酮。 在单糖由直链变成环状结构以后,原来的羰基C便成为 一个新手性中心,从而产生α和β两种异构体。这种在半 缩醛C上形成的差向异构体称为异头体,新出现的手性C 称为异头体C。半缩醛羟基与编号最高的手性C原子上的 羟基具有相同取向的异头体称为α异头体,反之就称为β 异头体。由于β异头体比α异头体稳定,因此在葡萄糖溶 液之中,β-D-葡萄糖要比α-D-葡萄糖多。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结构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结构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单糖的构象
以葡萄糖为例,其半缩醛环上的C-O-C键角为 111º ,与环己烷的键角(109º )相近,故葡萄糖 的吡喃环和环己烷环相似,也有椅式构象和船式 构象,其中椅式构象使各单键的扭张强度降低到 最小因而较稳定。在两种椅式结构之中,I型上的 -OH和-CH2OH这两种较大的基团均为平伏键,所 以在热力学上I型比II型稳定。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结构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二羟丙酮和甘油醛的Fischer投影结构式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结构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果糖的对应异构体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结构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更多的立体化学
在各种旋光异构体之中,互为镜像的一对异构体称 为对映异构体; 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手性C原子构型相反,但并不呈镜 像关系的一对异构体称为非对映异构体; 只有一个手性C原子的构型不同的一对异构体称为差 向异构体,如D-葡萄糖与D-甘露糖,D-葡萄糖与D半乳糖就互为差向异构体。
光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南京大学-合作用
![光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南京大学-合作用](https://img.taocdn.com/s3/m/e472226e58fafab069dc0269.png)
1、PS II的光反应
光反应开始于PS II,其一对中心色素(P680)和参与电子传递的分 子与2个被称为D1和D2的蛋白质结合在一起。 (1)天线色素捕获太阳能→共振传递到反应中心→P680的E0′降低→ 1电子激发→转移到与D1结合的脱镁叶绿素(Pheo); (2)被还原的Ph 将得到的1个电子传给与 D2结合的质体醌 (QA); (3)先后有2个电子从QA传给与D1结合的QB,QB同时从基质夺取2 个质子,被还原成QBH2; (4)由4个Mn离子和若干锰稳定蛋白构成的产氧复合物催化水的光 解,补充中心色素失去的电子。 具体反应是2 H2O→4个电子→ D1上的Tyr残基接受1个电子→Tyr自由 基→氧化型的 P680的得到电子被还原。
光能吸收后的几种不同去处
三、光系统(photosystems,PS)
----光能吸收、转移和转换的功能单位 包括: 聚光复合体、反应中心、初级电子受体 两种: PSI 、PSII
聚光复合体:由天线色素与结合蛋白质组成的复合体
PS I 含有: 含有:
1) 200 或者更多的叶绿素a 2) 少量的叶绿素 b 3) 与蛋白质结合的类胡萝卜素 4) 一对特殊的叶绿素a(中心色素,被称为P700) 5) 初级电子受体(A0)
C4循环的全过程 循环的全过程
CAM植物 植物
五、CAM植物
CAM植物多呈肉质,通常生活在半干旱和炎热的沙漠地带, 如仙人掌、菠萝和兰花。为了防止体内有限水分的不必要的流失 ,这一类植物的气孔在白天处于关闭的状态,晚上才开放。由于 CO2需要通过气孔进入体内,因此CO2的固定只能在晚上进行,但光 合作用只有在白天进行,包括光反应和暗反应。为了解决上述矛 盾,在晚上气孔开放的时候,进入叶肉细胞的CO2在PEP羧化酶的 催化下被暂且固定在草酰乙酸分子中,草酰乙酸随后转变为苹果 酸,苹果酸进入液泡被贮存到天亮。一旦天亮,光反应开始产生 ATP和NADPH,Rubisco也被激活,这时苹果酸离开液泡,在细胞液 中苹果酸酶的催化下,为卡尔文循环输送CO2。显然CAM植物以这 种方式固定CO2在降低光呼吸方面与C4植物具有异曲同工之妙。
生物竞赛讲义-生物化学-20生物氧化-《生物化学原理(第二版)(代谢生物化学)》
![生物竞赛讲义-生物化学-20生物氧化-《生物化学原理(第二版)(代谢生物化学)》](https://img.taocdn.com/s3/m/6d9bfed3f61fb7360b4c6586.png)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第二版)(代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第二版)(代谢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电子传递体在呼吸链中的位置与其E0'之间的关系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第二版)(代谢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几种呼吸链抑制剂的作用位点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第二版)(代谢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第二版)(代谢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呼吸链的组分
NAD+及与NAD+偶联的脱氢酶:NAD+是一种流 动的电子传递体。 黄素及与黄素偶联的脱氢酶 辅酶Q:属于一种流动的电子传递体。 铁硫蛋白 细胞色素:细胞色素c是一种流动的电子传递体 氧气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第二版)(代谢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复合体 IV 即细胞色素c氧化酶
有4个氧还中心 主要成分为细胞色素a和a3 电子来自还原性的细胞色素c,电子的最终 受体为氧气 一对电子可产生2个质子梯度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第二版)(代谢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电子在复合体IV上的传递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第二版)(代谢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第二版)(代谢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氧化磷酸化的偶联机制
˟ ˟ √ 化学偶联假说 构象偶联假说 化学渗透学说:该学说由Peter Mitchell于1961年 提出,其核心内容是电子在沿着呼吸链向下游传 递的时候,释放的自由能转化为跨线粒体内膜 (或跨细菌质膜)的质子梯度,质子梯度中蕴藏 的电化学势能直接用来驱动ATP的合成。驱动 ATP合成的质子梯度通常被称为质子驱动力 (pmf),它由化学势能(质子的浓度差)和电 势能(内负外正)两部分组成。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南京大学-糖酵解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南京大学-糖酵解](https://img.taocdn.com/s3/m/352f0d4931b765ce0508146b.png)
第十步反应: 烯醇式丙酮酸的底物水平磷酸化
Py
第二步底物水平磷酸化,第三步不可逆反应。 产生两个ATP,可被视为糖酵解途径最后的能量回报。 ΔG为大的负值——受到调控!
EMP pathway
物质变化:
起始物: 终产物: 共 步反应 不可逆反应: 限速步骤是:
能量变化:
净产生 个ATP 和 消耗ATP的步骤: 产生ATP的步骤: 产生NADH的步骤: 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个NADH
2、以EMP Pathway为例,总结代谢调控的几种主要方式?
3、试比较电子传递抑制剂、氧化磷酸化抑制剂和解偶联剂的 作用机制和产生的后果?
1、DHAP的C3------甘油醛-3-磷酸的-CHO------Py的羧基碳------无氧 情况下,脱去的CO2上。
2、别构调节:磷酸果糖激酶、丙酮酸激酶 激素调节:胰岛素、胰高血糖素 同工酶调节:己糖激酶 3、电子传递抑制剂:阻断某一部位的电子传递。例如鱼藤酮。 解偶联剂:电子传递和ATP生成分开。只抑制ATP生成, 电子传递照样进行。例如DNP。 氧化磷酸化抑制剂:电子传递和ATP生成均抑制。例如寡霉素。
糊精、寡糖、少量麦芽糖
麦芽糖、极限糊精
分支酶
糖原磷酸化酶 非还原断逐一切断α-1,4
糖原脱支酶(糖基转移酶) 非还原断逐一转移至α-1,4; 切断α-1,6
二糖的酶水解
蔗糖+H2O
蔗糖酶
葡萄糖+果糖
麦芽糖+H2O
麦芽糖酶
2 葡萄糖
-乳糖 +H 2O
β-半乳糖苷酶
葡萄糖+半乳糖
• 糖的吸收和转运
糖酵解的两阶段反应
糖酵解的全部反应
糖酵解的化学反应途径:共10步
代谢生物化学第二十七章 糖原代谢
![代谢生物化学第二十七章 糖原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bc0213777c1cfad6185fa769.png)
糖原的分解
需要三种酶
1. 糖原磷酸化酶:切开 α1,4-糖苷键,糖原(n 残基)+ Pi ---->糖原(n-1 残基)+ Glc-1-P
2. 糖原脱支酶:α(1->4) 糖基转移酶和α(1->6)糖 苷酶
糖原分支点的去除
糖原合成
$ 需要活化的葡萄糖单位——UDP-Glc $ 需要引物——糖原素 $ 从还原端向非还原端进行 $ 分支需要分支酶
活化的葡萄糖单位的形成
UDPGlc的合成的自由能变化
糖原合酶的结构与功能
¶糖原合酶由四个相同的亚基组成,就是 组成它的多肽链在电荷分布上表现出高度 的不对称性,这种性质对于酶活性的调节 可能十分重要。
3. 磷酸葡糖异构酶:Glc-1-P ------> Glc-6-P
糖原磷酸化酶的结构与功能
« 由两个完全相同的亚基组成 « 含有多个结构域 « 磷酸吡哆醛是其辅基,但起作用的是磷酸基团
糖原磷酸化反应
糖原磷酸化酶的催化机理
证明糖原磷酸化酶催化不依赖于磷酸吡哆醛醛基的实验
脱支酶
¶是一种双功能酶,首先具有1,4→1,4-葡萄 糖糖基转移酶活性,借助于此活性可以将不 能再被磷酸解的与分支点葡萄糖残基相连的 3个葡萄糖单位同时转移到邻近的寡糖链上 的非还原端,并维持以α(1→4)糖苷键连 接。被转移到新位点上的葡萄糖残基可正常 地进行磷酸解,而遗留在分支点的葡萄糖残 基在脱支酶的α-1,6-糖苷酶的活性作用下, 被水解成游离的葡萄糖分子。
葡萄糖对肝糖原代谢的调节
肾上腺素对糖原合酶的调节
胰岛素素对糖原合酶的调节
生物化学原理教学(杨荣武)生化-期末复习
![生物化学原理教学(杨荣武)生化-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72eeb7790c69ec3d4bb7500.png)
考试题型:一、填空;二、是非题;三、选择题;四、名词解释;五、问答题每章简要:一、生物氧化基本概念,与非生物氧化比较呼吸链;概念、组成、类型、传递顺序、抑制剂。
氧化磷酸化; 概念、机制、解偶联剂二、代谢总论基本概念; 代谢、代谢途径、代谢物,分解代谢、合成代谢、代谢组、代谢组学三、糖酵解糖的消化; 淀粉的酶水解糖酵解全部反应、三步限速步骤、特异性抑制剂、两步底物磷酸化反应。
能量产生、生理意义、丙酮酸去向。
四、TCA 循环乙酰CoA 的形成, TCA 循环化学途径、能量产生,功能和调节。
乙醛酸循环五、磷酸戊糖途径发生部位、氧化相反应、功能六、糖异生概念、发生部位、与糖酵解比较、底物、几步重要反应、生理意义七、光合作用概念,总反应式光反应;两大光系统的组成(中心色素,电子受体与供体,功能),光合磷酸化以及与氧化磷酸化的比较。
暗反应;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比较, C3 途径重要的反应, 酶和中间物八、糖原代谢糖原降解;相关酶;糖原磷酸化酶………糖原合成;相关酶,糖原合成酶,UDP-Glc, 需要引物, 糖原素……调节九、脂肪酸代谢脂肪酸的分解代谢;β-氧化, α-氧化,ω-氧化酮体脂肪酸的合成代谢十、胆固醇代谢胆固醇合成;前体、部位、重要的中间物、HMG-CoA 还原酶运输; 血浆脂蛋白、LDL 、HDL十一、磷脂和糖脂代谢甘油磷脂的酶水解十二、蛋白质降解及氨基酸代谢胞内蛋白质的降解;依赖于ATP 的降解途径氨基酸的分解代谢;氨基的去除,铵离子的命运,尿素循环生物固氮十三、核苷酸代谢核苷酸的合成;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从头合成和补救途径。
脱氧核苷酸的合成调节核苷酸的分解;嘌呤和嘧啶的分解主要相关疾病第一章:生物氧化一、概念1、生物氧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在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 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其实质是需氧细胞在呼吸代谢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过程。
2、呼吸链:由一系列传递体构成的链状复合体称为电子传递体系(ETS),因为其功能和呼吸作用直接相关,亦称为呼吸链。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南京大学-三羧酸循环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南京大学-三羧酸循环](https://img.taocdn.com/s3/m/43bab486bceb19e8b8f6ba68.png)
TCA 循环总结
1个乙酰-CoA:产生2CO2, 1 ATP, 3NADH,1FADH2
2H2O被使用作为底物
绝对需要O2
第三节 TCA循环的生理功能
产生更多的ATP 提供生物合成的原料
是糖、氨基酸和脂肪酸最后的共同分解途径
某些代谢中间物作为其它代谢途径的别构效应物 产生CO2
氟代柠檬酸
反应 2:形成异柠檬酸
顺乌头酸酶是铁硫蛋白 产物具有立体专一性 柠檬酸不是氧化的好底物,异柠檬酸却不一样,经过 异构化,易于氧化
铁硫蛋白在顺乌头酸酶反应中的作用
反应 3:异柠檬酸的氧化脱羧
----不可逆 限速步骤
先是脱氢,然后是β-脱羧 有两种形式的异柠檬酸脱氢酶,分别使用辅酶I和辅酶 II作为氢的受体,TCA循环中主要是I。
反应 4:α-酮戊二酸的氧化脱羧
---不可逆
第二次氧化脱羧反应
酶几乎等同于丙酮酸脱氢酶系——结构、机制
5种辅酶——TPP、CoASH、硫辛酸 、NAD+、FAD 也是亚砷酸的作用对象
反应 5: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TCA循环唯一的一步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
ATP或GTP被合成
双键的水合
水分子加成反式的双键
反应机制还不清楚
反应 8:草酰乙酸的重新生成
三羧酸循环的最后一步反应,也是三羧酸循环中的第四次氧化还 原反应
Go‘ = +30 kJ/mol,意味着在热力学上极不利于正反应的进行, 但是,在体内反应产物草酰乙酸可以迅速被下一步不可逆反应消
耗,NADH则进入呼吸链被彻底氧化,因此,整个反应被“强行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43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第二版)(三)》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43真核生物的基因表达调控-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第二版)(三)》](https://img.taocdn.com/s3/m/fc061ca0c77da26925c5b0e5.png)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分子生物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DNA甲基化与印记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分子生物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多个启动子的选择性使用
某些真核生物的基因不止一个启动子,例如,抗肌营
养不良蛋白有8个启动子,通过使用不同的启动子可转 录出不同长度的mRNA,它们经过翻译可产生不同性 质或功能的蛋白质产物。 人谷胱甘肽还原酶的基因具有两个启动子,这两个启 动子分别指导定位于细胞质和线粒体的谷胱甘肽还原 酶的合成。指导线粒体谷胱甘肽还原酶的启动子在指 导细胞质谷胱甘肽还原酶启动子的上游。显然,上游 启动子转录出来的mRNA要比下游启动子转录出来的 mRNA要长。分析它们的核苷酸序列以后发现,长 mRNA的起始密码子位置前移,因而会多翻译一段指 导进入线粒体的信号肽序列。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分子生物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DNA重排
B淋巴细胞在成熟过程Ig基因经历的重排 锥体虫主要的表面抗原基因发生的重排 酿酒酵母在交配类型转换过程中发生的基因 重排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分子生物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抗体基因多样性产生的分子机制
1. 2.
3. 4. 5.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分子生物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在染色质水平上的基因调控
组蛋白的共价修饰; 染色质重塑因子对染色质的作用; 组蛋白变体取代标准组蛋白。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分子生物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组蛋白不同化学修饰对基因表达的影响以及其他功能
修饰形式
乙酰化 单甲基化
修饰位点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分子生物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分子生物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南京大学-蛋白质降解及氨基酸代谢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南京大学-蛋白质降解及氨基酸代谢](https://img.taocdn.com/s3/m/922e2d956bec0975f465e268.png)
尿素循环
1. 氨甲酰磷酸的合成 2. 瓜氨酸的合成 3. 由瓜氨酸合成精氨基琥珀酸 4. 生成Arg 5. Arg的水解
尿素循环总结
总方程式
NH2 2NH3+CO2+3ATP+H2O C O +2ADP+AMP+4Pi NH2
尿素循环的调节
别构调节
N-乙酰谷氨酸对CPS-1的别构激活,控制了尿素产生的总速率 。
微生物通过体内固氮酶的作用将游离态氮转变
为氨的过程称为生物固氮。
N2
+
3H2
固氮酶
2NH3
12ADP+12Pi
12ATP+12H2O
生物固N的化学本质
6e-
N2
+
3H2
固氮酶
2NH3
12ADP+12Pi
12ATP+12H2O
生物固氮的作用机理
还原剂
e-
NADPH
e-
铁蛋白
e-
钼铁蛋白
e-
N2
(厌氧环境)
硝酸还原作用
硝酸还原作用的化学本质
NO-3 2e-
硝酸还原酶
NO-2
6e-
亚硝酸还原酶
NH+4
含氮有机物分解产生氨
三 碳循环与氮循环
GS受到严格的调控
Gln的酰胺N被用于氨基酸、核苷酸和氨基糖的合成。
大肠杆菌谷氨酰胺合成酶的活性调节
大肠杆菌GS的调节
9种物质的反馈抑制。 反馈抑制剂:Gln代谢的终产物或氨基酸代谢一般状态的指 示剂。 任何一种抑制剂与酶的结合至少能够部分抑制酶的活性,
结合的抑制剂越多,抑制效果就越强。
2019生物竞赛-生物化学-08酶学概论-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一)》
![2019生物竞赛-生物化学-08酶学概论-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一)》](https://img.taocdn.com/s3/m/b0c21fd07c1cfad6195fa754.png)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结构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研究酶的医学重要性
许多疾病是缺乏某一种酶或者一种酶不合适表达引起的。 酶是许多药物作用的目标。 酶有时可直接被用来治疗某种疾病。 存在一种酶或缺乏一种酶经常被用来诊断某些疾病。 病毒性肝炎——谷丙转氨酶 心肌梗塞——谷草转氨酶、肌酸激酶、LDH(H4) 急性胰腺炎——淀粉酶、脂肪酶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结构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结构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第八章 酶学概论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结构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提纲
一. 酶的化学本质 二. 酶的催化性质
1. 2. 酶与非酶催化剂的共同性质 酶催化的特有性质
三. 酶的分类和命名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结构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酶催化底物转变成产物
醛缩酶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结构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酶与非酶催化剂的共同性质
只能催化热力学允许的反应 反应完成后本身不被消耗或变化,即可以重复使用 对正反应和逆反应的催化作用相同 不改变平衡常数,只加快到达平衡的速度或缩短到达 平衡的时间。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结构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结构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酶的分类及其实例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结构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胰凝乳蛋白酶的活性中心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结构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解释酶专一性的三种模型: (1)锁与钥匙学说
(2)诱导契合学说 (3)“三点附着”模型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结构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杨荣武)生物竞赛讲义-生物化学-24磷酸戊糖途径-《生物化学原理(第二版)(代谢生物化学)》(23
![(杨荣武)生物竞赛讲义-生物化学-24磷酸戊糖途径-《生物化学原理(第二版)(代谢生物化学)》(23](https://img.taocdn.com/s3/m/06efdc2f4431b90d6d85c731.png)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第二版)(代谢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葡萄糖在胞内分解的两条途径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第二版)(代谢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氧化相
反应1:不可逆反应——受到调控(受到 NADPH抑制),由6-磷酸葡糖脱氢酶催化
反应2:葡糖酸内酯的水解,由葡糖酸内酯酶催 化。没有酶催化,也能发生
糖途径可以四种不同的模式存在:快速分裂的细胞需 要更多的核糖-5-磷酸以第一种模式存在,需要等量的 核糖-5-磷酸和NADPH的细胞以第二种模式存在,需要 更多的NADPH以进行生物合成的细胞以第三种模式存 在,只需要NADPH和ATP而不需要核糖-5-磷酸的细胞 以第四种模式存在; 调节机制相对简单
范 了 教 师 的 行为。 2.加 强 纪 律 教 育。 通过《 党章》 及党的 规章制 度的学 习,学校 规章制 度的制 定,加强 对 党 员 干 部 政治纪 律,组织 纪律的 教育与 规范,增 强了全 体教职 员工的纪律意识。以
教 育 部 、 教 育厅、 教育局 的各项 规定为 依据,规 范
杨荣武 生物化 学原理 第二版
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
6-磷酸葡糖脱氢酶是磷酸戊糖途径的酶, NADPH既是它的产物,又是它的强竞争 性抑制剂,因此,磷酸戊糖途径完全受 NADPH/NADP+的相对比例控制,如果细 胞内的NADPH浓度高,磷酸戊糖途径就 会受到抑制,反之则被激活。
生物竞赛-生物化学原理(第二版)(代谢生物化学)-南京大学杨荣武
2018年 中 学 工 作 总 结报告 (2)学工 作总结 学 2018年 度 工 作 总 结
XX年 实 验 三 依 据 (筑 教 党 【XX】 10号 )和 【 筑 教发XX】 5号 文 件 精 神,深入 贯彻党 的 十 八 届 三 全会精 神,以党 的群众 路线教 育实践 活动为 主线,全 面落实 xx市教育发展 大 会 和 教 育 改革和 发展规 划纲要 确定的 目标任 务,深化 综合改 革,深入实施素质教育 ,推 进 课 堂 模 式和人 才培养 模式改 革,提升 知识创 新和知 识服务 能力,促 进学 校协调
代谢生物化学(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
![代谢生物化学(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5fa410d2f3f5727a5e9856a561252d381eb205c.png)
代谢生物化学代谢:生命最基本的特征之一,指生物体内发生的所有化学反应,包括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两个方面。
合成代谢中能量的输入方式:①分解代谢中产生的通用能量货币,即ATP(或GTP、CTP、UTP、NAD+)②以NADPH形式存在的高能电子能量代谢中辅酶的递能作用:①辅酶Ⅰ(NAD+)和辅酶Ⅱ(NADP+)的递能作用②FAD(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和FMN(黄素单核苷酸)递能作用③CoA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生物氧化:生物体内发生的各种氧化反应的统称生物氧化的主要方式:脱氢生物氧化是在一系列酶、辅酶(辅基)和电子传递体的作用下逐步进行的,每一步释放一部分能量,既能防止能量的骤然释放而损害有机体,又能让机体更好地捕获能量合成ATP,还方便了机体对其进行调控。
呼吸链/电子传递链(ETS):有一系列电子传递体构成的链状复合体呼吸链一般分为:NAD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构成呼吸链的所有电子传递体都有两种形式:氧化型和还原性,电子是通过这两种形式的相互转变进行传递的呼吸链的主要成分:1.辅酶Ⅰ和NADH脱氢酶2.黄素及与黄素偶联的脱氢酶3.辅酶Q4.铁硫蛋白5.细胞色素6.氧气NADH呼吸链电子传递的方向:复合体Ⅰ→CoQ→复合体Ⅲ→细胞色素C→复合体Ⅳ→O2 FADH2呼吸链电子传递的方向:复合体Ⅱ→CoQ→复合体Ⅲ→细胞色素C→复合体Ⅳ→O2蛋白质复合体复合体Ⅰ(NADH-Q还原酶):将NADH中的电子传递给泛醌Q;辅基:FMN、Fe-S复合体Ⅱ(琥珀酸-Q还原酶):将电子从琥珀酸传递到泛醌;辅基:FAD、Fe-S复合体Ⅲ(泛醌-细胞色素还原酶):将电子从还原型Q传递至细胞色素C;辅基:血红素b、血红素c1复合体Ⅳ(细胞色素氧化酶):将电子从细胞色素C传递给氧;辅基:Fe-S、血红素a、血红素a3氧化磷酸化:当电子沿着呼吸链向下游传递的时候,总伴随着自由能的释放,释放的自由能有很大一部分用来驱动ATP的合成,这种与电子传递相偶联的合成ATP的方式。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南京大学糖酵解PPT课件
![杨荣武生物化学原理南京大学糖酵解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73c73f71d5bbfd0a795673b1.png)
现已发现磷酸己糖异构酶是一种兼职蛋白,除了参与 糖酵解以外,它还是一种神经生长因子。
22
第三步反应: 磷酸果糖的激活
FDP
糖酵解途径的限速步骤!!
23
糖酵解第二次引发反应 ΔG 是一个大的负值,不可逆反应 受到高度的调控
7
• 糖的吸收和转运
细胞膜
转运蛋白 (Transport protein)
+
Na G
+
Na
-葡萄糖转运系统
8
糖的主要分解代谢途径
葡萄糖
6-磷酸葡萄糖 (有氧或无氧)
(无氧) 丙酮酸
糖酵解
(有氧)
乳酸 乙醇
乙酰 CoA
磷酸戊糖 途径
三羧酸 循环
9
糖酵解——EMP途径
10
一、糖酵解的全部反应
糖酵解是将葡萄糖降解为丙酮酸并伴随着ATP 生成的一系列反应,是生物体内普遍存在的葡萄 糖降解的途径。该途径也称作EmbdenMeyethof-Parnas途径,简称EMP途径。
28
第六步反应:甘油醛-3-磷酸的氧化和磷酸化
醛 1,3-BPG
29
☻ 整个糖酵解途径唯一的一步氧化还原反应 ☻ 产生1,3-BPG和NADH ☻ 为巯基酶,使用共价催化,碘代乙酸和有机汞(破坏巯基)能够
抑制此酶活性。 ☻ 砷酸在化学结构和化学性质与无机磷酸极为相似,因此可以代替
无机磷酸参加反应,形成甘油酸-1-砷酸-3-磷酸,但这样的产物 很不稳定,很快就自发地水解成为甘油酸-3-磷酸并产生热,无法 进入下一步底物水平磷酸化反应。由于甘油酸-1-砷酸-3-磷酸的 自发水解,将导致ATP合成受阻,影响细胞的正常代谢,这就是砷 酸有毒性的原因。
生物化学原理教学(杨荣武)生化-期末复习
![生物化学原理教学(杨荣武)生化-期末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e72eeb7790c69ec3d4bb7500.png)
考试题型:一、填空;二、是非题;三、选择题;四、名词解释;五、问答题每章简要:一、生物氧化基本概念,与非生物氧化比较呼吸链;概念、组成、类型、传递顺序、抑制剂。
氧化磷酸化; 概念、机制、解偶联剂二、代谢总论基本概念; 代谢、代谢途径、代谢物,分解代谢、合成代谢、代谢组、代谢组学三、糖酵解糖的消化; 淀粉的酶水解糖酵解全部反应、三步限速步骤、特异性抑制剂、两步底物磷酸化反应。
能量产生、生理意义、丙酮酸去向。
四、TCA 循环乙酰CoA 的形成, TCA 循环化学途径、能量产生,功能和调节。
乙醛酸循环五、磷酸戊糖途径发生部位、氧化相反应、功能六、糖异生概念、发生部位、与糖酵解比较、底物、几步重要反应、生理意义七、光合作用概念,总反应式光反应;两大光系统的组成(中心色素,电子受体与供体,功能),光合磷酸化以及与氧化磷酸化的比较。
暗反应;光反应与暗反应的比较, C3 途径重要的反应, 酶和中间物八、糖原代谢糖原降解;相关酶;糖原磷酸化酶………糖原合成;相关酶,糖原合成酶,UDP-Glc, 需要引物, 糖原素……调节九、脂肪酸代谢脂肪酸的分解代谢;β-氧化, α-氧化,ω-氧化酮体脂肪酸的合成代谢十、胆固醇代谢胆固醇合成;前体、部位、重要的中间物、HMG-CoA 还原酶运输; 血浆脂蛋白、LDL 、HDL十一、磷脂和糖脂代谢甘油磷脂的酶水解十二、蛋白质降解及氨基酸代谢胞内蛋白质的降解;依赖于ATP 的降解途径氨基酸的分解代谢;氨基的去除,铵离子的命运,尿素循环生物固氮十三、核苷酸代谢核苷酸的合成;嘌呤核苷酸、嘧啶核苷酸的合成,从头合成和补救途径。
脱氧核苷酸的合成调节核苷酸的分解;嘌呤和嘧啶的分解主要相关疾病第一章:生物氧化一、概念1、生物氧化:糖类、脂肪、蛋白质等有机物质在细胞中进行氧化分解生成CO2和H2O 并释放出能量的过程称为生物氧化。
其实质是需氧细胞在呼吸代谢过程中所进行的一系列氧化还原反应过程。
2、呼吸链:由一系列传递体构成的链状复合体称为电子传递体系(ETS),因为其功能和呼吸作用直接相关,亦称为呼吸链。
(杨荣武)生物竞赛讲义-生物化学-24磷酸戊糖途径-《生物化学原理(第二版)(代谢生物化学)》(23
![(杨荣武)生物竞赛讲义-生物化学-24磷酸戊糖途径-《生物化学原理(第二版)(代谢生物化学)》(23](https://img.taocdn.com/s3/m/4a2865317ed5360cba1aa8114431b90d6c85899b.png)
NADPH参与对过氧化物的解毒
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
6-磷酸葡糖脱氢酶是磷酸戊糖途径的酶, NADPH既是它的产物,又是它的强竞争 性抑制剂,因此,磷酸戊糖途径完全受 NADPH/NADP+的相对比例控制,如果细 胞内的NADPH浓度高,磷酸戊糖途径就 会受到抑制,反之则被激活。
C5 + C4 --> C6 + C3
3
总结: 3C5 --> 2C6 + C3
5-磷酸核糖的形成
5-磷酸木酮糖的形成
第一次碳单位的转移和重排反应
转酮酶催化的反应机理
转醛酶催化的反应机理
第二次碳单位的转移和重排反应
第三次碳单位的转移和重排反应
磷酸戊糖途径小结
一个葡萄糖分子是不可能完成上述反应的,至少有3个 葡萄糖分子同时进入才可以完成;
第二十四章 磷酸戊糖途径
杨荣武 生物化 学原理 第二版
提纲一、磷酸戊糖途径概述 二、 Nhomakorabea酸戊糖途径的全部反应
1. 氧化相 2. 非氧化相
三、磷酸戊糖途径小结 四、磷酸戊糖途径的功能
1. 与NADPH有关的功能 2. 与5-磷酸核糖有关的功能 3. 与4-磷酸赤藓糖有关的功能
五、磷酸戊糖途径的调节
磷酸戊糖途径概述
只有6个葡萄糖分子同时进入磷酸戊糖途径,到最后才 相当于有一个葡萄糖分子完全被氧化成CO2和H2O;
磷酸戊糖途径并不是细胞产生NADPH的唯一途径 发生在细胞液,不需要氧气; 根据细胞对NADPH、核糖和ATP的需要不同,磷酸戊
糖途径可以四种不同的模式存在:快速分裂的细胞需 要更多的核糖-5-磷酸以第一种模式存在,需要等量的 核糖-5-磷酸和NADPH的细胞以第二种模式存在,需要 更多的NADPH以进行生物合成的细胞以第三种模式存 在,只需要NADPH和ATP而不需要核糖-5-磷酸的细胞 以第四种模式存在; 调节机制相对简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概述
发生在所有的活细胞 位于细胞液 共有十步反应组成——在所有的细胞都相同,但 在所有的细胞都相同, 共有十步反应组成 在所有的细胞都相同 速率不同。 速率不同。 两个阶段: 两个阶段: i) 第一个阶段——引发阶段 引发阶段: 第一个阶段 引发阶段 葡萄糖 →F-1,6-2P →2G-3-P -2ATP i) 第二个阶段——产能阶段: 产能阶段: 第二个阶段 产能阶段 产生2丙酮酸 产生 丙酮酸 + 4ATP + 2NADH
新陈代谢的主要过程
糖代谢: 糖代谢:
合成: 合成: 分解: 分解:多糖 单糖 单糖 多糖
脂代谢: 脂代谢:
合成: 甘油、 合成: 甘油、脂肪酸 分解: 甘油、脂肪酸 分解:脂肪 甘油、 脂肪
蛋白质代谢:
合成: 合成: 氨基酸 蛋白质 分解: 分解:蛋白质 氨基酸
核酸代谢: 核酸代谢:
合成: 合成: 核苷酸 核酸 分解: 分解:核酸 核苷酸
2 、磷酸果糖激酶-1 、磷酸果糖激酶-
别构调节
ATP 柠檬酸 柠檬酸 质子 质子 AMP 和ADP + F-2,6BP +
ATP:既是抑制剂,又是底物 PFK-1:两个结合ATP的部位 酶的活性中心:亲和力高 别构中心:亲和力低
ATP浓度低,只与活性中心结合,PFK-1有活性,EMP正常进行; ATP浓度较高,可与别构中心结合,PFK-1与F6P亲和力降低,EMP抑制。
柠檬酸: 三羧酸循环的中间物 细胞能荷丰富的“指示剂” 负别构抑制剂
质子: 乳酸重新回到肝细胞重新氧化成Py,质子伴随 释放到血液中。 AMP、ADP: 细胞能荷匮乏的“指示剂”,正别构激活剂 AMP效果更显著
F-2,6-BP
PFK-1最重要的激活剂 F2,6-BP 是由PFK-2 催化 F6P磷酸化合成的
NADH的命运:进入线粒体,氧化磷酸化 的命运:进入线粒体,
线粒体内膜的两个穿梭系统: 线粒体内膜的两个穿梭系统: 甘油-3-磷酸 甘油 磷酸 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 苹果酸 天冬氨酸穿梭系统
甘油-3-磷酸穿梭系统 甘油 磷酸-天冬氨酸穿梭系统
丙酮酸的代谢去向
乳酸发酵
分支酶
糖原磷酸化酶 非还原断逐一切断α-1,4
糖原脱支酶(糖基转移酶) 非还原断逐一转移至α-1,4; 切断α-1,6
二糖的酶水解
蔗糖+H 蔗糖 2O
蔗糖酶
葡萄糖+果糖 葡萄糖 果糖
麦芽糖+H 麦芽糖 2O
麦芽糖酶
2 葡萄糖
-乳糖 +H2O
β-半乳糖苷酶 半乳糖苷酶
葡萄糖+半乳糖 葡萄糖 半乳糖
EMP pathway
物质变化: 物质变化:
起始物: 终产物: 共 步反应 不可逆反应: 限速步骤是:
能量变化: 能量变化:
净产生 个ATP 和 消耗ATP的步骤: 产生ATP的步骤: 产生NADH的步骤: 底物水平的磷酸化: 个NADH
结局: 结局:
准备阶段
消耗ATP 消耗ATP
GAP
产能阶段
酵母、微生物、高等动物细胞
乙醇发酵
微生物
1分子Glucose经过EMP途径:
有氧:2分子Py 5、6or7个ATP 无氧:2分子乳酸or乙醇 2个ATP
四、 糖酵解的其他底物
甘油、果糖、甘露糖和半乳糖 甘油、果糖、
甘油转变成DHAP 甘油转变成 果糖和甘露糖通过比较常规的途径进入糖酵解 半乳糖通过Leloir途径进入 途径进入 半乳糖通过
β-D-Fructose 2,6-bisphosphate
F2,6-BP的形成和水解:由胰岛素/胰高血糖素决定 的形成和水解 由胰岛素/
果糖-2,6-二磷酸磷酸酶 -2 6-
双功能酶: 去磷酸化形式:PFK-2 磷酸化形式:果糖-2,6-二磷酸磷酸酶 调控磷酸化过程:胰高血糖素、胰岛素
3 、丙酮酸激酶
遗传信息的传递 和表达(分子生物学) 和表达(分子生物学)
糖
分解代谢 多糖降解 糖酵解
代
谢
柠檬酸循环 合成代谢 光合作用 多糖合成 糖异生
糖的消化、 糖的消化、吸收和转运
糖的消化
淀粉的酶水解
α,β-淀粉酶:都能水解α-1、4苷键,但不能水解 、6苷键。 淀粉酶:都能水解 、 苷键 但不能水解α-1、 苷键 苷键, 苷键。 淀粉酶 α-1、6葡萄糖苷酶:水解 、6苷键 、 葡萄糖苷酶 水解α-1、 苷键 葡萄糖苷酶:
2PG
不同来源的磷酸甘油酸变位酶具有不同的催化机制, 一类需要微量的甘油酸-2,3-二磷酸(2,3-BPG)作为辅 助因子,并需要活性中心的一个His残基;另一类则不 需要2,3-BPG,其变位实际上是甘油酸-3-磷酸分子内的 磷酸基团的转移,
2,3-BPG
来源于2,3-BPG
依赖于甘油酸-2,3-二磷酸的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作用机制 依赖于甘油酸 二磷酸的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作用机制 二磷酸的磷酸甘油酸变位酶的作用机
第三步反应: 第三步反应: 磷酸果糖的激活
FDP
糖酵解途径的限速步骤!!
糖酵解第二次引发反应 G 是一个大的负值,不可逆反应 是一个大的负值, 受到高度的调控
第四步反应: 果糖-1,6-二磷酸的裂解
DHAP
GAP
两类醛缩酶
动物
其它生物
第五步反应: 磷酸丙糖的异构化
磷酸丙糖异构酶
TIM具有独特的防止副反应发 生的机制: 在反应中形成了磷酸烯二 醇中间物,酶的构象发生变 化,其分子上一段由10个氨 基酸残基组成的环像一个盖 子堵住了活性中心,致使烯 二醇中间物无法离开酶分子 ,形成丙二醛的可能性几乎 为零,而是异构化生成甘油 醛-3-磷酸。
三、NADH和丙酮酸的命运 三、NADH和丙酮酸的命运
有氧还是无氧?? 有氧还是无氧?? 有氧状态
(1)NADH的命运 ) 的命运 进入呼吸链,彻底氧化成H2O,产生更多的ATP。 (2)丙酮酸的命运 ) 进入线粒体基质,被基质内被氧化成乙酰-CoA,开始三羧酸循环。
缺氧状态或无氧状态
(1)乳酸发酵 (2)酒精发酵
ATP、丙氨酸:- (别构) 、丙氨酸: 别构) F-1,6-BP:+ (别构) : 别构) 胰高血糖素: 共价修饰) 胰高血糖素:- (共价修饰)
糖酵解的两阶段反应
糖酵解的全部反应
糖酵解的化学反应途径: 糖酵解的化学反应途径:共10步
第一步反应——葡萄糖的磷酸化
G6P
己糖激酶或葡萄糖激酶 G 是一个大的负值,不可逆反应 是一个大的负值, 引发反应——ATP被消耗,以便后面得到更多的 被消耗, 引发反应 被消耗 以便后面得到更多的ATP
第九步反应: 甘油酸第九步反应: 甘油酸-2-磷酸的烯醇化
PEP
甘油酸-2-磷酸上原子重排,形成具有较高的磷酸转移 势能的高能分子。 氟合物能够与Mg 2+和磷酸基团形成络化物,而干扰甘 油酸-2-磷酸与烯醇化酶的结合从而抑制该酶的活性。
第十步反应: 烯醇式丙酮酸的底物水平磷酸化
Py
第二步底物水平磷酸化,第三步不可逆反应。 产生两个ATP,可被视为糖酵解途径最后的能量回报。 G为大的负值——受到调控!
葡萄糖的磷酸化至少有两个意义: 葡萄糖的磷酸化至少有两个意义:
首先葡萄糖因此带上负电荷,极性猛增, 首先葡萄糖因此带上负电荷,极性猛增,很难再 从细胞中“逃逸”出去; 从细胞中“逃逸”出去;其次葡萄糖由此变得不 稳定,有利于它在细胞内的进一步代谢。 稳定,有利于它在细胞内的进一步代谢。
葡萄糖在细胞内磷酸化以后不能再离开细胞
乳糖 海藻糖
蔗糖
半乳糖
甘露糖 甘油
甘油、其他六碳糖进入 EMP途径
半乳糖进入糖酵解的途径(Leloir途径) 半乳糖进入糖酵解的途径(Leloir途径) 途径
五、糖酵解的生理意义
产生ATP 产生 提供生物合成的原料 糖酵解与肿瘤 缺氧与缺氧诱导的转录因子 为糖的彻底降解作了准备 不仅是葡萄糖的降解途径, 不仅是葡萄糖的降解途径,也是其它一些单糖的分解代谢途径
B. 能量收获阶段: 能量收获阶段: 甘油醛-3-磷酸 甘油醛 磷酸 (2 - 3C)
(G3P 或 GAP) 4ADP + P 4ATP
0 ATP 4 ATP 2 NADH 消耗 产生 产生
GAP
GAP
C-C-C C-C-C
丙酮酸 (2 - 3C) (Py)
C-C-C C-C-C (Py) (Py)
已糖激酶 I、II、III 、 、 别名 分布 底物 对G的亲和力 的亲和力 抑制 用途 已糖激酶 不同组织 G、F、M等 、 、 等 Km低,亲和力高 低 受G-6-P抑制 抑制 主要用于糖的分解
已糖激酶IV 已糖激酶 葡糖激酶 肝脏 G Km高,亲和力低 高 不受G-6-P抑制 抑制 不受 主要用于糖的合成
六、糖 酵 解 的 调 节
三个关键酶的调控 调节手段:酶的别构效应、共价修饰 调节手段:酶的别构效应、 调节物多为本途径的中间物或与本途径有关 的代谢产物
7步可逆反应为EMP和糖异生共有
Step 1
Step 3
Step 10
1 、己糖激酶
G6P 抑制己糖激酶,但不抑制葡糖激酶,葡糖激酶是诱导酶。 抑制己糖激酶,但不抑制葡糖激酶,葡糖激酶是诱导酶。
二、酵解过程中能量的产生
以葡萄糖为起点, 以葡萄糖为起点,无氧情况
葡萄糖 (6C) A. 能量投资阶段: 能量投资阶段: 2ATP
2 ATP - 消化 0 ATP - 产生 0 NADH - 产生
C-C-C-C-C-C
2ADP + P 甘油醛-3磷酸 甘油醛 磷酸 (2 - 3C) (G3P 或GAP) C-C-C C-C-C
己糖激酶----“诱导契合”学说的典型例子 诱导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