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五年级下册数学单元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主要让学生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比较、运算和应用。
本单元的内容包括分数的加减法、乘除法以及分数大小的比较。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对数学运算有一定的基础。
但是,对于分数的概念和运算,部分学生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具体实例和练习来逐步理解和掌握。
此外,学生对于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有待提高,需要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来加强。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分数的概念,掌握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能运用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分数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耐心和细心,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分数的概念,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
2.难点:分数大小的比较,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解法、示例法、练习法、讨论法等,结合多媒体教学手段,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效果。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分数的相关课件、例题、练习题、实际问题等。
2.学生准备:笔记本、笔、计算器等学习用品。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分蛋糕、分配物品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用数学方法来解决这些问题。
从而引出分数的概念和作用。
2.呈现(10分钟)讲解分数的基本概念,如分子、分母、分数值等。
通过示例和练习,让学生理解分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以及分数大小的比较。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数的计算练习,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错误,解答疑问。
4.巩固(10分钟)出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运用分数的知识来解决。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一、教材简析:1. 本单位的内容及地位和作用。
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长方体和正方体是最基本的立体图形。
通过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可以使学生对自己周围的空间和空间中的物体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是进一步学习其他立体几何图形的基础。
另外,长方体和正方体体积的计算,也是学生形成体积的概念、掌握体积的计量单位和计算各种几何形体体积的基础。
2. 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
(1)注意联系生活实际。
本单元非常重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图形和概念的认识,结合学生所熟悉的事物进行。
如长方体、正方体特征的认识,安排了让学生说出纸巾盒、数学课本、粉笔盒等的形状、长、宽、高等练习。
(2)注意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本单元在各部分知识的学习中,都注意学以致用。
如在长方体、正方体认识时,安排了计算俱乐部四周要安多长的彩灯线等练习;在学习表面积时,安排了大量的根据具体情况计算物体表面积的内容。
(3)选取具有鲜明时代特征的素材。
如计算拼插奥运墙所用积木的体积,为“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返回舱的容积选取合适的容积单位等。
即巩固了所学数学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更加重视对概念的理解。
体积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新概念,物体占有一定的空间对学生来说理解有一定的困难。
为此,教材先通过学生熟悉的“乌鸦喝水”的故事,以形象、生动的方式,让学生初步感知物体占有空间。
然后通过把石头放入有水的玻璃杯里的实验,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物体确实占有空间,为引出体积概念做充分的感知准备。
在学习容积时,计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让学生利用已建立的体积概念想到可以用排水法求得不规则物体的体积,加深对体积概念的认识。
(3)加强动手实践、自主探索,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本单元一些概念和计算方法都是通过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来学习的。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大单元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大单元备课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观察物体》大单元备课1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准确识别长方体和正方体,掌握并熟记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点以及长方体六个面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操作、体验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归纳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能力。
通过观察和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养成敢于探索科学之谜的精神,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二、教学重点1、认识长方体特征:12条棱、6个面、8个顶点,理解并掌握相互平行的棱长度相等、相对面面积相等。
2、认识正方体特征:12条棱、6个面、8个顶点,理解并掌握12条棱相等、6个面面积相等。
三、教学难点1、理解长方体棱长总长、正方体棱长总长。
2、对比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异同。
四、教材分析《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是人教版(20xx)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中第一节的内容,包括长方体和正方体两个知识,其中长方体含有例1、例2,正方体含有例3。
教材设计意图:重在观察、操作、体验和交流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抽象概括能力和初步的归纳能力,通过观察和比较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五、学情分析因为学生普遍对空间概念非常陌生,所以学生对新知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理解可能会比较困难。
因此唯有联系生活实际入手,由浅入深,逐一穿插学习活动,让学生在观察、观察、操作、体验和交流过程中来分析和比较,从而认识长方体、正方体,最终弄清长方体与正方体的联系与区别。
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复习相关知识导入。
1、回顾长方形及正方形。
2、联系生活实际,认识体的空间概念。
(二)师用实物展示法和生交流,初步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量。
1、师分别展示长方体、正方体模型。
2、生认真观察并详细记录观察结果。
3、生可在桌间或小组内交流学习长方体和正方体数量特征。
新人教版小学5五年级数学下册优秀教案【全册】
1 数与代数 2 空间与图形 3 观察物体与统计
1
第一单元 单元备课
一、本单元教学内容: 单元教学内容:观察物体(三) 本单元属于“空间与图形”领域的教学内容,使学生通
过观察简单物体,能初步体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物体看到的 形状可能是不一样的,并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的 物体的形状,培养学生的初步的空间观念。教材以学生的实 践活动为主线,通过观察身边的简单物体,使学生经历“观 察实物—初步感知—形成表象”的过程,从而体会到从不同 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可能是不同的,使学生初步认识 整体和局部、立体与平面之间的关系。由于本单元有大量的 观察和拼搭等活动,所以除教具外,最好每个学生都准备一 套相应的学具。可以结合实际,指导学生自制学具。只有在 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像、猜测、分析 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 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因此,教师要切实组织好学生 的课堂活动,要让所有的学生都真正地、实实在在地进行观 察和操作。注意不要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 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并应 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 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二、本单元教学目标
新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全册 教案 (新教材 )
特别说明: 本教案为最新人教版教材 (新版) 配 套教案,各单元教学内容如下:
第 1 单元 观察物体(三) 第 2 单元 因数与倍数 第 3 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探索图形 第 4 单元 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第 5 单元 图形的运动(三) 第 6 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师:同学们都喜欢玩积木吗?下面我们来玩一个搭积木的 游戏。请用手中的 4 块积木搭一个你喜欢的形状。谁来展示一 下你的摆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集体备课教案一. 教材分析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小学数学的重要内容,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以及分数加减法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本单元的内容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学习了分数的基本概念和简单运算,对分数有一定的认识。
但在实际运用分数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时,部分学生可能会遇到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3.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
2.教学难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和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合作学习法和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操作等活动,自主探究分数的加减法运算方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及实例。
2.练习题: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
3.教学道具:分数卡片、计算器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如分蛋糕、分享水果等,引导学生回顾分数的基本概念,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展示同分母和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方法,让学生初步感知分数加减法的规律。
3. 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进行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首先让学生完成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然后让学生尝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练习题。
4. 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典型的练习题,让学生上黑板演示,讲解解题思路,加深对分数加减法的理解。
5. 拓展(10分钟)教师提出一些实际问题,如购物时如何计算总价等,让学生运用分数加减法进行解答,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九单元单元备课
1.复习之前了解本班学生对本学期知识的掌握情况。
2.针对学生实际制定出恰当的复习计划。
3.注意使学生在掌握各部分知识的基础上,加强相关内容之间的联,使学生的知识结构更加系统完整。
4.突出重点和难点,提高复习效率。
5.根据不同内容,选择不同的复习方式。
六、课时安排:
1、数与计算1课时
2、空间与图形及统计1课时
3.图形的旋转、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及其表面积和体积的求法、体积和容积单位及其换算。
4.复式折线统计图的优点及其画法。
教学难点:
1.因数与倍数的有关概念。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约分和通分在应用上的不同;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
3.图形旋转的方法、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概念。
4.复式折线统计图的特点。
4.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初步渗透分类思想,培养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思考问题的习惯。
5.培养学生分析、判断、推理、概括的能力,使学生养成合作学习和勇于探索的良好品质。
四、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1.因数与倍数的有关概念及2、3、5的倍数的特征。
2.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约分和通分、分数大小的比较、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和假分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分效加减法的运算及其简便运算。
第九单元单元备课
一、教材内容:
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数与运算,主要包括因数与倍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分数的加法和减法;二是空间与图形、统计,主要包括观察物体、长方体和正方体、图形的运动、折线统计图以及数学广角。
二、教材内容分析:
通过对本册教材的学习,学生对本册教材的新知都有了较深人的理解,在结合实际进行运用时也基本掌握了方式方法,但对知识系统性地掌握还有些欠缺,所以通过对整册教材知识进行分类复习,对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将是一次较好的提升。这部分内容可分2课时进行复习,第一课时主要复习数与计算的有关知识,第二课时主要复习空间与图形及统计的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1.内容要求:
对于简单的物体,能辨认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的形状图。
2.学业要求:
对于简单的物体,能辨认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的形状图,能把观察的方向与相应形状对应起来,形成空间观念。
四、学情分析(主备教师)
学生在前面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的立体图形以及几何组合体,在日常生活中经常观察各种立体图形,在拼搭积木的过程中也积累了一定的动手操作的经验,所以,本单元的直观观察对于他们来说并不难。但是根据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还原出相应的几何组合体,需要学生借助空间想象力进行逆向思考,推理出几何组合体的原形,这些是义务教育阶段需要培养的数学核心能力,对于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也是教学的难点。
2.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交流和表达。学生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需要动脑、动手、动口,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其中表达是学生感悟的具体体现,同学之间的相互交流有利于他们从多角度去感悟,强化感知和思维,丰富活动经验。在交流的过程中,有些空间位置的描述,学生难以表达,在教学时,最好用“排、列、层”等术语引导学生表述,帮助学生表达清楚自己头脑中的图形。
本次活动主要有Leabharlann 个议程:一是先由主备教师从教材解读、课标梳理、学情分析、教学建议、教学目标等几个方面给大家详细解读本单元的教材。
二是大家逐一发表自己的观点及建议。
三是商讨出本单元的作业设计。
会后主备教师综合大家的观点及建议,开学前整理形成本单元的“共案”。
二、教材解读(主备教师)
根据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心理发展规律,教科书按从易到难螺旋上升的编排原则对观察物体分三个阶段进行编排。第一个阶段,帮助学生从直观观察立体图形形象,头脑中建立表象,能够根据直观立体图形进行想象;第二个阶段,分辨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得到的形状图。本单元是观察物体的第三个阶段,由建立的几何直观进行空间想象,通过逆向推理,根据观察到的形状图还原立体图形。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大单元备课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大单元备课全文共5篇示例,供读者参考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大单元备课1教学内容:人教版第十册27~29页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实物观察和电脑演示,使学生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能力目标:小组合作,经历探究长方体特征的全过程,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通过各种有效活动,提高学生动手操作、有序的观察的能力,初步了解一些研究的方法,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
情感目标:在活动中自主构建数学知识,从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重点:掌握长方体的特征,认识长方体的长、宽、高。
难点:建立空间观念,形成表象。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长方体2个(其中一个两面是一正方形的长方体)、尺子、报告单、制作好的灯笼一个。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师:今天图形王国里开演唱会,下面该谁出场了呢,让我们大声说出它们的名字欢迎它。
生:长方体。
师:那长方体是不是平面图形,(不是)那是什么图形?(立体图形)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的?(学生列举)看来生活中的物体真不少,这节课我们就来进一步研究长方体。
板书课题:长方体的认识(二)探究、发现1、初步认识长方体的面、棱、顶点。
师:请同学们拿出准备好的长方体,看一看,摸一摸,并在小组内说说你的感受。
(学生活动,小组交流,然后汇报摸的感受。
)生:有平平的面,还有边的角。
师:把你手中的长方体举起来,说一说什么地方是平平的?还有你说的边和角都在哪?师小结:长方体上这种平平的面叫做长方体的面,把两个面相交的叫做长方体的棱,把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长方体的顶点。
(师边摸边说)电脑演示。
师:现在教师要考察一下你们这段知识掌握的怎么样,注意观察,我摸到长方体的哪个部分,你们就快速说出它人名称,好吗?师生互动。
(设计意图说明:这个活动环节是让学生摸长方体,使他们对长方体的表象有所了解,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对长方体的`点滴认识充分激活。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集体备课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集体备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的概念及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2.能够熟练进行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
3.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1.理解分数的概念。
2.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规则。
3.分数的加法和减法运算练习。
难点1.分数的异分母加法和减法。
2.能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
2.黑板、彩色粉笔、教学PPT。
3.分数计算练习题、实际问题解决题。
4.学生练习册、学习用具。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复习:通过板书回顾分数的基本概念,引导学生复习分数的表示方法和概念。
2.引入:以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认识分数的加法规则及基本概念。
3.实践:学生课堂练习,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分数的加法练习,重点讲解异分母分数的加法。
4.作业布置:布置相关分数加法练习题,明天检查。
第二课时1.复习:学生自查作业,板书列举加分数计算法则。
2.引入:通过教师指导学生分析实际例题,引导学生探讨分数的减法运算规则。
3.实践:在黑板上演示分数的减法运算,让学生进行练习。
4.拓展:通过实际问题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作业布置:布置分数减法运算练习题,明天讲解案例。
第三课时1.复习:快速复习分数加减法的基本规则,检查前两天作业情况。
2.引入:通过幻灯片展示分数的复杂加减法例题,引发学生兴趣。
3.实践:学生上台展示计算过程,教师点评。
4.总结:总结分数的加减法运算规则及常见错误,强调题型的转化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5.作业布置:布置集中实战练习,督促学生巩固。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备课和授课,教师发现学生对分数加减法的理解程度和运算能力有所不足,需要多加练习和实际应用,下节课将重点突出加减法的综合运用,引导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培养逻辑思维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以上为本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备课教案,希望能为教师们的教学提供一些帮助。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单元集体备课1、2单元备课
第一单元集体备课——观察物体(三)五年级数学组一、教材分析观察物体是“空间与几何”这一领域的内容,在不同学段有着不同的要求。
本单元的内容属于第二学段,通过观察、拼摆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让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形状。
教材在编排上不仅设计了观察活动,而且设计了需要学生进行想象、猜测和推理进行探究的活动,目的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为之后正式学习投影和三视图的有关知识奠定感性认识和基础。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并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而本单元在此基础上,还要求学生学会辨认从不同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设计观察和拼搭等活动,为自己和学生准备好教具与学具。
同时在进行观察和拼搭的活动中,要注意让学生真正地、充分地进行活动和交流。
因为只有在活动的过程中,学生才能真正经历观察、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思维能力才能得以锻炼,空间观念才能得到发展。
切不可让教师的演示或少数学生的活动和回答来代替每一位学生的亲自动手、亲自体验和亲自思考。
要鼓励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在交流中理清思路,互相启发。
三、教学目标知识技能:让学生经历观察和操作的过程,从中认识到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形状是不同的,能正确辨认从正面、左面、上面观察到物体形状。
数学思考:能根据已有的图形,用各种方法拼搭相应立体图形,发展学生的空间想象力。
问题解决: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1.通过选取熟悉的环境和物体作为观察对象,联系生活经验,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2.通过合作交流,养成学生互助、合作的意识,提高学生的数学交流和表达能力。
四、课时划分:2课时观察物体……………………1课时练习一………………………1课时五、单元教学反思第二单元集体备课——因数与倍数五年级数学组一、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整数的认识、整数的四则计算、小数、分数的认识等知识的基础上展开教学的。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集体备课范文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二单元《因数与倍数》集体备课塔洋镇中心小学王小端教学内容:❖因数和倍数❖2、5、3的倍数的特征❖质数和合数教学目标:❖使学生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探索并掌握2、5、3的倍数的特征。
❖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抽象能力。
教学建议:一、因数和倍数的教学重点:数和倍数的含义,明确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难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1、教学因数和倍数概念时,可以结合教材上的直观图(2行飞机,每行6架)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2×6=12或6×2=12,再根据所列的乘法算式直接给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接下来,再结合直观图(3行飞机,每行4架)进一步巩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
最后,让学生脱离情境图,想一想12还有哪些因数,引导学生列出乘法算式1×12=12或12×1=12,概括出“1和12都是12的因数,12是1和它本身的倍数》”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利用一般的乘法算式a×b =C归纳出因数和倍数的概念:a\b都是c的因数,c是a和b的倍数。
教学例1时,要引导学生从因数的概念出发去求18的因数,也就是想:哪两个整数相乘的积是18?从每个满足条件的乘法算式中可以找出18的一对因数。
找的时候,要引导学生有序地思考。
教学时,如果学生用除法思考,固定被除数18,改变除数,看除得的商是不是整数,如果是,则除数和商都是被除数的因数,这样的思考方法也是应该鼓励的。
等学生把18的所有因数都写出来,再让他们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出来,为后面求两个数的公因数做准备。
例2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从“这个数的整数倍”考虑,因此,可以从最小的倍数找起。
学生找出了几个2的倍数以后,教师可以提问2的倍数有几个,引导学生通过想自然数的个数是无限的,进而想到2的倍数也是无限的,无法一一罗列,可以用省略号表示。
在用集合图表示2的倍数时,也要注意提醒学生在集合圈里写出省略号。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老师:我也提醒一点,在备课和教学中大家一定要把握好。
根据教材编排特点,注重引导学生在探究中概括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根据分数加、减法的含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概括出具有一般性的计算方法,既是计算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数学自身发展的需要。教材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逐步概括出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如,第1节例题最后引导学生:“观察两个算式,你能发现什么共同点吗?”让学生在探究、交流中总结出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一般方法。在第2节例题最后,让学生通过探究、讨论,概括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的一般方法,又如,在第3节例1的教学中,教材提供了两种不同的算法后提问:“说说你是怎样计算的?你喜欢哪种方法?”让学生在比较中体会算法的多样性与合理性,学会合理、灵活地进行计算,培养计算能力。
小学数学集体备课活动记录表
时间
2023年5月×日
地点
五年级教师办公室
科目
数学
年级
五年级
课题
第六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主持人
×××
记录整理
×××
主备教师
×××
参加人员
教育集团所有五年级数学教师及分管领导
讨论记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集体备课说课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折线统计图》集体备课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折线统计图》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以及如何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通过学习折线统计图,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数据的分布和变化趋势,提高他们的数据分析和处理能力。
教材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折线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介绍折线统计图的定义、构成要素以及与其他统计图的区别。
2.绘制折线统计图:讲解如何根据数据绘制折线统计图,包括数据的收集、整理和绘制过程。
3.解读折线统计图:教授如何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包括观察趋势、找出规律等。
4.实践与应用:提供一些实际案例,让学生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统计图的概念和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他们在四年级时学习了条形统计图,能够理解条形统计图的基本概念和绘制方法。
因此,学生对于统计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
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在思维上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对于图形的观察和分析能力较强。
他们善于从图中获取信息,并通过观察和分析找出数据的规律和趋势。
因此,学生在学习折线统计图时,能够通过观察和操作来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绘制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让学生掌握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绘制方法,能够绘制和解读折线统计图。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操作和交流,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绘制方法,以及如何解读折线统计图。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折线统计图中获取和分析信息,以及运用折线统计图解决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小组合作法等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
1.讲授法:用于讲解折线统计图的概念、特点和绘制方法。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八单元《找次品》先周集体备课主讲稿
第八单元《找次品》单元集体备课教材分析:本单元以“找次品”这一探索性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试验等方式探索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时,进一步理解随机事件(例如,2个零件中有1个较重的次品,只要把这2个零件放在天平两端,天平一定不平衡;3个零件中有1个较重的次品,任意取2个放在天平两端,天平可能平衡,也有可能不平衡),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和优化思想,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逻辑推理的能力,并学习用直观的方式清晰、简洁、有条理地表示逻辑推理过程。
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经历数学优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学习方法。
4、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用天平找次品的分法。
教学难点:尝试用数学的分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找次品【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经历数学优化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体验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的学习方法。
4.在学校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激发学生学习探究的热情和兴趣,培养学生敢于探索的而精神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用天平找次品的分法。
难点:尝试用数学的分法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出示天平教具,提问:这是什么?(天平)你们知道天平的作用吗?它的原理是什么?2.教师:今天我们就运用天平来学习找次品的分法。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集体备课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
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
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
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都要用到。
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教学目标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教学重难点:1 .理解、归纳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 .用除法的意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建议: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概念较多,而且比较抽象。
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多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
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化抽象具体、为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单元集体备课全册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三)【单元目标】1. 能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让学生体会可能有不同的摆法。
2. 能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让学生体会摆法的确定性。
3. 通过用小正方体拼搭几何体的活动,经历观察、操作、想象、猜测、分析和推理等过程,积累活动经验,提高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和推理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要学习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从不同角度观察实物和单个立体图形以及几何体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根据从一个或多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摆出相应的几何体。
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1. 根据给出的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给定数量的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
2. 根据给出的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用小正方体摆出相应的几何体。
【学情分析】本班学生在空间想象和逆向推理方面,思维死板,而本单元特别注重学生的动手操作,空间想象,逆向推理能力,所以在进行本单元教学时,要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借助建立的直观表象进行推理,在拼摆小正方体的活动中不断验证,加以完善,探索出拼摆的方法,在操作、想象、推理和交流中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课标分析】观察物体属于图形与几何的相关知识,课标在第二学段要求学生能辨认从不同方向(前面、侧面、上面)看到的物体的形状,体现从整体到局部的认识过程,也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逐渐深入,循序渐进。
在五年级下册,层次有所上升,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拼搭几何体;根据从三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拼搭几何体。
也就是根据观察到的图形,通过空间想象和逆向推理,还原出原来的几何体。
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单元目标】1.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能举例说明。
2.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3和5的倍数的特征,能准确判断2、3和5的倍数。
3.了解质数(素数)与合数,在1~100的自然数中,能找出质数与合数,并能熟练判断出20以内的数哪个是质数,哪个是合数。
4.指导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在建立概念、运用概念的过程中,逐步发展数学的抽象能力与推理能力。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 分数的加减法 单元备课策略集体备课解读稿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备课稿一、整体安排及地位本单元的编排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编者的安排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认识水平来安排的。
我们在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学过《分数的初步认识》,五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因数和倍数》、第四单元的《分数的意义和性质》,都为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做好了铺垫。
同时本单元也在为六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分数除法》以及以后初高中的数学课打下基础。
二、具体内容及特点本单元是在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并熟练掌握约分、通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分数加、减法计算的有关知识。
教学内容包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以及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应用。
教材中先安排学生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理解相同分数单位的分数相加、减的算理,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学习搭好阶梯;再学习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引入转换的思想,把异分母分数转换成同分母分数再计算,形成基本的分数加、减运算的能力;最后学习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并把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提高分数运算的灵活性。
教材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了学生非常熟悉的学习素材,让学生通过计算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教材注重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中逐步总结出计算的一般方法,还鼓励学生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合理、灵活地解决计算问题,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相对整数加减运算而言,分数的加减运算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但是学生对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计算有一定基础,学生已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并有一定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会有条理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分数加法、减法的含义,掌握分数加法、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明确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地进行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并能解决简单的问题。
(3)能用简便方法计算有关的分数加、减法。
2.过程与方法(1)经历探索分数加、减计算的过程,能归纳总结分数加减计算的方法。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集体备课
第一部分:概述(300字)1. 介绍备课的目的和意义备课是教师在教学实践中非常重要的一环,通过备课,教师可以系统地准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使得教学更加科学、有效。
本次备课的主题是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旨在提高教师们对该单元教学内容的理解,促进集体备课,共享教学经验,共同提高教学水平。
2. 本次备课的背景和相关情况本次备课主要针对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该单元主要包括有关平行线、重合线等内容。
在平面几何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初步认识与平行线和重合线相关的概念和性质。
第二部分:备课过程(2500字)1. 教材内容梳理1.1 单元整体内容概述1.2 各个知识点的提炼1.3 学生容易疏忽的地方1.4 相关案例讲解2. 教学目标的明确2.1 知识目标2.2 能力目标2.3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3.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3.1 教学方法的选择理由3.2 课堂教学的设计3.3 辅助教学手段的准备4. 教学内容展开4.1 如何引导学生理解平行线和重合线 4.2 疑难点的突破4.3 知识扩展与运用5. 学情分析与个性化教学5.1 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5.2 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学习习惯5.3 个别学生的学习障碍及帮助措施6. 教学评价与反馈6.1 教学评价方式选择6.2 如何进行教学反馈第三部分:备课总结与展望(300字)1. 本次备课的收获和不足1.1 收获1.2 不足2. 下一步备课的计划和展望2.1 下一步备课的主题和内容2.2 期望达成的目标结语:(200字)通过本次集体备课,教师们对五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的教学内容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各校教学经验也得到了共享和交流。
希望在下一步备课中,我们能够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学习提供更好的保障。
3. 教学方法与手段的选择(续写)3.1 教学方法的选择理由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芳龄特点、认知水平和学习习惯。
在教授平行线和重合线的概念时,我打算采用多媒体教学,结合图片、动画等视觉化的内容,以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记忆力。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集体备课主讲稿
第六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学习的内容是属于“数与代数”中的数的运算,它包括: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等。
这些内容是在学生学握了整数、小数加减法的意义与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以及在之前学过的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单元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学习了整数加、减法的意义及其计算方法,分数的意义和性质,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
学生的学习内容是通过解决实际的问题来理解和学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联系,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单元教学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学握分数加、减法的方法,并能正确计算出结果;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能运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运算,进一步提高简算能力。
2、在观察、讨论、交流等活动中,发现合性推理能力;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地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3、尝试从日常生活中提出用分数加、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4、在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的价值,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兴趣。
单元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加、减法的意义,能正确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和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算理和计算方法,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一般计算方法,灵活运用加法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
单元教学措施:1、重视引导学生探索运算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习模型化的数学方法。
2、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并能表达自己的想法。
3、利用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单元课时安排:约7课时5.6.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2. 师总结。
板书设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1)同分母分数相加、减,分母不变,只把分子相加、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元分析:本单元教材注意利用学生已有知识引导学生探索新知识,加强了直观教学图形的特征,并设计了大量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图形的性质和变换,发展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目标:
1、进一步认识图形的轴对称,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进一步认识图形的旋转,探索旋转的特征和性质,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3、初步学会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的方法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进一步增强空间观念。
4、在上述活动中,欣赏图形变换所创造出的美,进一步感受对称、平移和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数学的价值。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1)探索图形成轴对称的性质和特征。
(2)探索图形旋转的特性和性质。
难点:
(1)能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图形的轴对称图形。
(2)能在方格纸上把简单图形旋转90度。
课时分配:轴对称-------1课时旋转---------1课时
欣赏设计------1课时整理复习-------1课时
单元分析: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学生已经掌握了大量的整数知识(包括整数的认识、整数四则运算),本单元让学生在前面所学的整数知识基础上,进一步探索整数的性质。
本单元涉及到的因数、倍数、质数、合数以及第四单元中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都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
主要内容包括:一、因数和倍数;二、2、3、5的倍数的特征;三、质数和合数。
这些知识是以后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约分、通分、分数等四则运算知识的重要基础。
单元教学目标:
1、掌握因数、倍数、质数和合数等概念,知道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2、通过自主探索,掌握2、
3、5的倍数的特征。
3、逐步培养学生数学抽象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各个概念,并能区分概念间的联系与区别。
难点:
熟练掌握2、3、5的倍数的特征。
课时分配:因数和倍数-------2课时
2、3、5的倍数的特征---------2课时
质数和合数------1课时
整理复习-------1课时
第三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单元分析:学生在第一学段已经初步认识了一些简单的立体图形,已经能够识别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本单元在此基础上系统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有关知识。
从认识平面图形扩展到认识立体图形,是学生发展空间观念的一次飞跃。
本单元分三个小节编排: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
在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这一节中,还介绍了容积的概念。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其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
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其度量单位,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
难点:
探索并掌握长、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课时分配:长正方体的认识-------2课时表面积---------1课时体积------4课时整理复习-------1课时
粉刷围墙------1课时
第四单元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单元分析: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
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最大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通过这部分内容的教学,学生能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和性质,本单元是分数教学的重点。
教学时要注意由浅入深,逐步深入,同时要关注学生的领悟程度,帮助有困难的学生。
单元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的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比较熟练的进行约分和通分。
难点: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
课时分配:分数的意义-------2课时真分数和假分数--------1课时分数的基本性质------1课时约分-------2课时通分------2课时分数和小数的互化------1课时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五单元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单元分析:分数的加法和减法是数学运算的重要基础知识之一,能否熟练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是评价学生是否拥有良好的计算能力,拥有良好的数感的一项重要尺度。
本单元的学习内容有:分数加、减法的意义,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以及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推广到分数。
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
2、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发则,能够比较熟练的计算分数加、减法。
3、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4、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5、会解答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会解答分数加、减法的应用题。
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会用整数加法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课时分配: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1课时
异分母分数的加减法------1课时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六单元统计
单元分析:通过四年多的数学学习,在统计与概率方面,学生已经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能力,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本单元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认识众数,理解众数的统计意义。
二是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并对数据进行简单分析和推测。
单元教学目标:
1、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2、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3、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4、经历简单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单元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识复式折线统计图,了解其特点,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折线统计图,直观、有效地表示数据,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预测。
经历简单的搜集、整理、描述和分析数据的过程。
难点:理解众数的含义,学会求一组数据的众数,理解众数在统计学上的意义。
根据数据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当的统计量表示数据的不同特征。
课时分配:众数-------1课时
复式折线统计图--------1课时
打电话------1课时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
单元分析:优化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可有效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本单元主要以“找次品”这一操作活动为载体,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方式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在此基础上,通过归纳、推理的方法体会运用优化策略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培养观察、分析、推理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得多样性以及优化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
2、感受到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尝试用数学的方法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初步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课时分配:找次品(一)-------1课时
找次品(二)--------1课时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第八单元总复习
单元分析:本单元的复习包括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共分为四部分:因数与倍数、分数、空间与图形、统计。
第七单元“数学广角”旨在通过“找次品渗透优化思想,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数学与日常生活中的密切联系,这部分内容不做具体要求,因此本单元没有单独安排复习内容。
单元教学目标:
1、通过总复习,把本学期所学习的知识进行系统、全面的整理和复习。
2、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的概念、计算法则、规律性知识。
3、进一步发展数的概念、空间观念和统计观念。
4、增强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和应用意识。
课时分配:因数与倍数-------1课时
分数--------1课时
空间与图形--------1课时
统计-------1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