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汉语之词类活用知识讲解
古汉语之词类活用-2022年学习资料
四名词用作一般动词-指除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外的其它动词化用法,用作动词-以后可以带宾语,不 作特殊的理解。例:-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左传成公二年》-范增数目项王,以所佩玉玦以示之 三。《史记项羽本纪》-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有一母见信饥,饭信。《史记淮阴后列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柳宗元-《钴 潭西小丘-记》
3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子谓公治长:“可妻也.…”(《论语公 长》)-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史记甘茂列传》-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厌其源,塞其渎,江河可竭。《荀子·修身》-自上观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庄-子盗跖
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年》-秦师遂东。《左传僖公三 二年》-江水又东,径巫峡。《水经注·巫山巫-峡》-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史-记滑稽列传
3、名词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成为或者拥有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例:-齐威王欲将孙膑。《史 孙子吴起列传》-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பைடு நூலகம்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 韩非子·难一》
三意动用法-表示“以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主要是人们-主观上的某种想法与事实不需要完全一样。-可 作意动用法的词类有形容词和名词。-1、形容词意动用法-2、名词意动用法
2、-形容词使动用法-表示“使宾语具有形容词所描写的性质、状态、特点”。-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 。(贾谊《过秦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匠人所而小之,则王 ,以为不能胜其任也。《孟-子梁惠王下》-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形容词使动用 ,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例:-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少。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目小可大, 不可小也。《韩非子·说林下》
什么是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里
“公赐之食,食舍肉。” ——前“食”为名词, 食物。后“食”为动词,吃。这句意思是,吃东西时 把肉放在一边。此选自《郑伯》,公即郑伯郑庄公, 之代指颍考叔。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食”为动 词,使动用法,给……吃,活用。现代表示这个意思的 词已经写做“饲养”的“饲”了。
“食”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因此属于词兼 类。 现代汉语也具有这两种词类:“废寝忘食”; “多食蔬菜少食肉”。
使动用法是“使动词”具有“使宾语 怎么样”的意思,它表示一种客观结果, 实际上主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改变了宾语 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或使宾语 发出某种动作行为,总之,使宾语变得跟 以前不一样。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孟子· 尽心上》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
则王怒。
《孟子· 梁惠王下》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是主观上认为宾语所代表 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具有“认为宾语具有某种性状”的意思。
1、左右以君贱之也,食以草具。 《战国策· 齐策》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 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战国策· 齐策》 3、……使民复结绳而用之。甘其食,美其服,安其 居,乐其俗。 《老子》
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区别
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在结构上相同,并 无特殊的语法标志。同一个词既可用于意动, 也可用于使动,二者之间的差异,表现在含 义上。
而意动用法是“意动词”具有“认为宾语怎么样” 的意思,它表示一种主观看法,强调主语所代表的人 的一种主观认识。这种主观看法、主观认识同宾语所 代表的人或事物的客观状况也许相符,也许不相符; 但不论相符与否,都没有改变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的性质状态。这是意动用法与使动用法的区别。因此, 在确定一个词究竟是用作使动还是意动时,一定要认 真分析、体会上下文的意思,不可含糊。
简析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
简析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词类划分,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
实词可以分成名词、动词、形容词和数词等类;虚词可此分成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兼词等类。
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语句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
比如名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用作谓语,形容词经常用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用作定语,代词经常用作主语、宾语、定语,副词经常用作状语、补语,等等。
这些基本功能是古今相同的。
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又可以灵活运用,临时改变它的基本功能,在句中充当其它类词。
词的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做词类活用。
而在上古汉语里,词类活用的现象要比现代汉语更多一些,甚至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
以下就分类简析下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的种类:一.名词用作动词名词用作动词在文言文中很常见,而且是不同于现代汉语的一种标志。
文言词有些本身就兼有名词和动词两种词性,如“道”,作“道路”、“方法”、“道理”讲是名词,作“说”讲是动词。
名词用作动词是指有些名词在句中临时用作动词,其意义往往既包含这个名词的意义又新增与这个名词有关的某种行为动作的含义。
例如《陈涉世家》中“陈胜王”中的“王”就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中的“指”“目”都是名词用作动词,“指”是“用手指”;“目”是“用眼睛看”的意思,但是“指”本身就有“手指”和“指着”两种意思,一般不把它看作名词活用为动词;而“目”平时只作名词用,这里就是用作动词。
例:晋军函陵——《烛之武退秦师》,军为名词,在这里就解释为驻军,作动词用。
二.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活用只有一种,就是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主语所代表的人物并不施行谓语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施行这个动作,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例如“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前后的“来”都是谓语动词,而这个动作并不是主语(“有国有家者”)所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远人”)施行“来”的行为。
古汉语语法之词类活用
动词
▪
19.恐前后受其敌 名词 ▪
动词
23.止增笑耳 ▪
动词
名词
20.狼不敢前 ▪
名词
动词 24.国人道之
▪
名词
动词
25.闻之于宋君 ▪
26.杞国有忧天地崩坠,身无所寄,废寝食者 ▪
27.一屠晚归 ▪
28.夕阳西下 ▪
使动用法
形容词
名词 名词
动词
状语 状语
2020
感谢收看
邱智
2020.2.19
练习(一)写出下列词语的活用,并解释
1.一狼洞其中
名词
2.温故而知新
形容词
3.饭疏食,饮水
名词
4.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名词
动词 5.元方时年七岁 名词
状语
名词 6.君与家君期日中 名词
动词
动词 7.闻道龙标过五溪 名词
动词
状语 8.归雁洛阳边
使动用法
练习(二)找出词类活用的词,说说它们是怎样活用的,并解释
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2.妾之美我者,畏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3.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
4.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5.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翁亭记》
6.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
小结:
词类活用是我们阅读文言文时经常会遇到的一种现象。如果 只按照现代汉语的惯常思路,就容易成为理解文意的障碍,甚至 会导致理解错误(如:其一犬坐于前)。因此,我们必须要对这 些常见的活用(名-动,名-装,动-名,形-名,形-动,使动、意 动)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同时,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句子来理解句 中的词语,有的时候,还要借助句子成分加以判断(如:判定主 语、宾语后,确定句中的名词作谓语动词的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讲解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名词用在动词前,又不能充当句子的主语,这时名词活用为状语。
1、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时间或处所。
例:(1)早.出暮.归。
《促织》(2)草.行露.宿。
(成语)《晋书•谢玄传》(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4)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
《勾践灭吴》2、表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
例:(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3、表示动作行为(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方式。
例: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4、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
例:(1)其一犬.坐于前。
《狼》(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占据谓语的位置时,就活用为动词。
1、【名词+宾语】例:(1)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2)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2、【名词+补语】例:(1)今王鼓乐..于此。
《庄暴见孟子》(2)上.于盆而养之。
《促织》3、【副词作状语+名词】例:⑴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⑵直上.载公子上坐。
《信陵君窃符救赵》4、【能愿动词+名词】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5、【所+名词】例:(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桃花源记》(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6、名词充当并列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
例: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孙讨虏聪明仁慧,敬贤礼.士。
《赤壁之战》8、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采草药》9、同一名词叠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并列、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齐桓晋文之事》(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工师得大木,则王喜,以为能胜其 任也。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 不胜其任也。(〈孟子·梁惠王下〉)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 下。(〈孟子·尽心上〉)
三、名词、形容词用作动词
1、名词活用为动词的外部标志
◆分辨一个名词是否活用为动词,要 根据名词前后的词语来判断。比如, 名词前面有副词修饰,后面带宾语, 或不带宾语而紧跟着介宾短语的,就
※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 如列传》)
◆两个名词连用,非并列、偏正、同 位、主谓关系,其中一个当用如动词。
注意将词类活用现象与词的兼类现象 相区别。
二、名词作状语
1、名词作状语的概念
现代汉语中普通名词一般不可以直接 作状语。但古汉语中普通名词却经常 放在状语的位置上,用作状语,来限 制、修饰动词性谓语或形容词性谓语。 ※贾谊《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 赢粮而景从。”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普通名词作状语
普通名词作状语,大多可以在名词前 加一个介词来理解。用作状语的名词 主要有以下作用:
在使动用法中,充当动词的有动词、形容
词、名词等,但它们所表达的意义各不相 同。
2、动词的使动用法
※将战,华元杀羊食士。(〈左传·宣 公二年〉)
※四年春,朝诸侯王于甘泉宫。 (〈汉书·武帝纪〉)
从上引例句可以看出,及物动词作使 动用法,在语法位置上与及物动词的 一般用法没有什么区别。辨别主要依 据它所处的上下文语境,根据句子所 表达的意思来确定。不过,不及物动 词的使动用法更常见。
古汉语词类活用简析
古汉语词类活用简析古汉语是中国文化长河中一段重要的历史时间。
与现代汉语相比,古汉语的词汇用法有着较大的不同,如一些词汇的活用。
本文将简析古汉语的词类活用。
一、动词古汉语中的动词有时候并不会进行时态的变化。
因此,经常会在后面加上时间状语来表示动作时态。
比如,洒和泼,古汉语中是没有进行时态的,需要用“一路洒下”和“一路泼下”来表示过去的洒和泼。
同样地,古代汉语中也没有被动语态,需要用“受到”“被”等词来表示。
古汉语中的动词还有一个特点,就是可以通过加上一个表示程度、方向的副词来表明它的意义。
比如“驱”本意是催促,但是加上副词“赶走”的话就表示赶走。
二、形容词古汉语中的形容词通常是不需要进行变化的,即不需要根据性数、时态等变化它的形式。
比如“红色”,无论是用来形容一个物品还是形容一条鱼,都是不会变化形式的。
此外,古汉语的形容词还能通过加上一个表示贬义、褒义的词来表示它们的正向或负向意义。
比如,“怯懦”+“无赖”的意思是害怕、胆小;而“怯懦”+“刚毅”的意思则是谨慎、稳健。
三、名词古汉语中的一些名词在用法上也存在一些特殊的活用。
比如,“亲”在古汉语中可以表示父母或者祖宗等,而它也可以用来表示称呼老师、长辈等时的尊称。
另外,很多名词在古汉语中是没有复数形式的,比如“金鱼”,无论是一条还是多条,它的形式都是不变的。
四、副词古汉语中的副词也存在一些特殊的活用。
比如,“反而”和“而反”都是表示转折的副词,但是它们的使用情况却略有不同。
如果前面是肯定的意义,就用“反而”;如果前面是否定的意义,就用“而反”。
此外,古汉语中的一些副词也可以与动词结合起来使用,表现出强烈的情感色彩。
比如“突然”+“抽泣”、“激动”+“澎湃”等,可以用来描绘持续不断的情感反应。
综上所述,古汉语中的各个词类都存在一些特殊的活用方式,需要我们仔细学习和理解。
只有在真正掌握了这些技巧之后,才能更加准确地使用古汉语,享受其中的美妙和古典。
古汉语词类活用
添加标题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添加标题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 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 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 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 态。
添加标题
是以令吏人完客所馆, 高其闬闳,厚其墙垣, 以无忧客使。(《子 产坏晋馆垣》)
添加标题
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 示天下无还心,以固 项王意?(《留侯世 家》)
添加标题
上求鱼,臣干谷。 (《淮南子·说山 训》)
02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农夫渔父过而陋之。《钴 潭西小丘记》
03 单击此处添加小标题 秦之时,羞文学,好武勇。(《路温舒上汉宣帝书》 )
0
1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在语法形式上也没
有区别,只能根据上下文意来体会。例如:
0
2
使动:“使宾语怎么样”,客观结果
0
3 【主语并不施行动作,而是使宾语施行这个
名词的意动用法
所谓“名词的意动用法”,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作这个 用作谓语的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即“把宾语当作谓语”。
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僖公八年》 孟尝君客我。(《冯谖客孟尝君孟尝君 》) 侣鱼虾而友麋鹿。《苏轼:赤壁赋》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论》)
包 括 出 现
使
兼 语
兼 语
式 ( 递
谓系
语式
.)
:
主
语
一
记
. 齐
孙使
子田
吴忌
起将
列而
传往
).
(
史
将
)
1. 名词的使动用法
2. 普通名词的使动用法
○ 名词用作使动,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 人或事物。例如:
古代汉语_语法
形容词的活用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 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 (庄子· 秋水) 怪之可也,而畏之非也。 (荀子· 天论) 今之县令一日身死,子孙累 世絜驾,故人重之。(韩非 子· 五蠹)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 (晁错· 论贵粟疏)
形容词的活用
时充国年七十,上老之。 (汉书· 赵充国传) 帝壮其节。(后汉书· 班超传)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史记· 淮阴侯列传) 渔人甚异之。(陶潜桃花源记)
之求 进小 哉大 大厚 十焉 克荘 的表词不 。也 )子 <车 厉为 年用 段公 动示如及 (退 鸣 (无 )之 )亡 于寤 作主果物 同, 鼓 论棿 礼 郑 鄢生 或语带动 上故 而 语, 而 以 ), 行使上词 )进 攻 为小 归 陪 驚 为宾宾的 之 之 政车 之 邻 姜 。语语使 ; 可 )无 。 < 氏 发一动 由 也 杌 ( ( 。 生定用 也 。 , 左 左 ( 该是法 兼 ( 其 传 传 左 动使: 人 论 何 晋 僖 传 词动不 , 语 以 侯 公 郑 所用及 故 先 行 梦 三 伯 表法物 退 之 示,动 ·
名词的意动用法
友风而子雨。(荀子· 赋· 云) 孟尝君客我。(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 孔子之作《春秋》也,诸侯用夷礼,则夷之;进于 中国,则中国之。(韩愈《原道》) 夫人之,我可以不夫人之乎?(谷梁传· 僖公八年) 令我百岁后,皆鱼肉之矣.(史记· 魏其武安侯列传) 天下乖戾,无君君之心.(柳宗元《封建论》
故传天下而不足多也。(韩 非子· 五蠹) 令尹------卒使上官大夫短屈 原于顷襄王。(史记· 屈原 列传) 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 良。(史记· 项羽本襄公三十一年) 毛嫱、丽姬,人之所美。 (庄子· 齐物论) 是以君子远庖厨。(孟 子· 梁惠王上) 抑王兴甲兵,危士臣, 构怨于诸侯,然后快于 心舆?(同上)
汉语言文学专业古代汉语的词类活用详解
(1)将军被坚执锐,伐无道。(《陈涉世家》) ——将军身披坚固的铠甲,拿着锐利的兵器,讨伐无道的昏君。
(2)义不杀少而杀众,不可谓知类。(《公输》) ——你的理论是不杀少数人,却杀众多的人,这不能叫作了解事类。
(3)老吾老,以及人之老。(《齐醒晋文之事》) ——尊敬我的老人,从而推及别人的老人。
(4)乘坚策肥,履丝 缟。(《论贵粟疏》) ——驾着坚固的车子,骑着肥壮的骏马,穿着丝鞋,拖着丝绸的长衣。
4.名词作状语 现代汉语里,普通名词是不能作状语直接修饰谓语动词的,而古代汉语里普通名词直接作状语却是相当普 遍的现象。表时间、处所以外的其他名词,也能作状语。
名词作状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 (1)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 ①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小石潭记》) —像北斗七星那样地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地弯曲,或隐或现,隐约或见。 ②(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鸿门宴》) —(项伯)常常用身子像鸟的翅膀那样遮蔽沛公。 -3- ② 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天下的人像云彩那样地汇集,像回声那样地应和,扛着粮食,像影子紧随形体那样跟从着。
(4)方位名词作状语 ①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小石潭记》) —从小丘往西走一百二十步。 ②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劝学》) —向上吃到尘土,向下喝到泉水。 ③ 内立法度,……;外连横而斗诸侯。(《过秦论》) —在国内建立法令制度,……在国外采用连横的策略使诸侯互相争斗。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名词的活用及其判断?一、名词的活用名词的活用,主要有以下四种情况:1 名词的使动用法(1) 什么是“使动用法”所谓“使动用法”,是指用作谓语的动词(简称“使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也就是说,用动宾结构的形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
这儿所讲的“用作谓语的动词”,既包括常规的动词,也包括活用为动词的名词、形容词。
例如:《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威王欲将孙膑。
”句中的“将”本是名词,意为“将军”,在这句话中,“将”活用为动词谓语,并且是使动用法,其含义是“使……当将军”。
“欲将孙膑”这个动宾结构,表达的是“欲使孙膑将”这个兼语结构的内容,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想使孙膑当将军。
(2) 一般名词的使动用法在古汉语中,名词、动词和形容词都有使动用法。
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成为活用为使动词的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具有“使宾语成为什么”的意思。
例如:《史记·项羽本纪》:“纵江东父老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使我为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吾见申叔,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使骨生肉”(即“使枯骨上长出肉来”)(3) 专有名词的使动用法专有名词也可用作使动,例如:胡铨《戊午上高宗封事》:“今者无故诱致虏使,以诏谕江南为名,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我也!”“刘豫”是人名,此人是南宋时期的济南知府。
金兵攻打济南,刘豫屈膝降金,被金立为傀儡皇帝。
他在位八年(1130—1137),为虎作伥,屡次配合金兵攻打南宋,都遭失败。
后来被金所废,并被金将完颜兀术所俘。
“刘豫我”是“使我(指南宋朝廷)成为刘豫那样的傀儡皇帝”的意思。
又如:《左传·定公十年》:“公若曰:‘尔欲吴王我乎?’”春秋时期,吴王僚被专诸(人名)用剑刺杀。
《左传》中的这句话,是鲁国贵族公若藐向蓄意谋害他而用剑尖朝着他的养马人说的,意思是:“你想使我成为吴王吗?”言外之意即“你想像专诸刺杀吴王僚那样刺杀我吗?”专有名词“吴王”用作使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总结(大全)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知识点总结(大全)词类活用是古汉语中常见的一种实词运用现象,它主要有以下几类:(1)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一般情况下是两个名词连用,必有一个名词作动词;副词后面直接带名词,名词就活用为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而已。
如“一狼洞其中"(《狼》)中的“洞”,原为名词,洞穴,化为动词“打洞"之义。
(2)一般名词作状语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
如“途中两狼,缀行甚远"(《狼》)中的“途",原意为道路,这里作状语,是“在道路上”的意思。
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陈涉世家》)中的“法",原意是“法律",这里作状语,修饰动词“斩",表示行为的依据,是“按照法律”的意思.表示动作行为的身份或对待的方式.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项羽本纪》)中的“兄",本为名词,化为状语,是“用对待兄长的礼节"的意思.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狼》)中的“犬”,本是名词“狗”,在这儿作状语,意思是“像狗一样”。
(3)方位名词作状语方位名词直接作状语,这种语法现象在古汉语中很多,往往用来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或表示动作的趋向.如“潭西南而望”(《小石潭记》)中的“西南”,是“向西南”的意思,用来修饰“望",限制其方向。
(4)时间名词作状语时间名词用于动词前作状语,表示行为变化的时间。
如“朝而往,暮而归"(《醉翁亭记》)中的“朝”“暮”,就是典型的时间名词作状语。
它们往往用“而”或“以"同动词相连接。
(注:以上三项都可视作名词作状语现象。
)(5)动词活用为名词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表示与这个动作行为有关的人或事,这时它就活用作名词。
如“吾射不亦精乎"(《卖油翁》)中的“射",本是动词“射箭",这里化为名词“射箭的本领”。
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详解
古汉语词类活用现象详解掌握词类活用的方法首先是对词类活用的概念有清楚的认识,其次要搞清楚各类词的基本用法和活用用法,同时要多作练习——通过套用格式来分析词类活用;在古代汉语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改变了它的基本用法,在句中充当其他词类和句子成分,这种临时的灵活运用,就叫词类活用;一一般的词类活用一名词的一般活用1、名词作状语基本结构:名词+动词基本用法:主语+谓语活用用法:状语+谓语①表动作的特征状态赢粮而景从像影子一样②表动作的对待方式人皆得以隶使之像对待奴隶那样③表动作的凭借工具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用船前往④表动作的时间一夫夜呼,乱者四应在夜里⑤表动作的处所卒廷见相如在朝廷上2、名词活用为动词基本结构:名词+名词或代词基本用法:定语+中心语或复指短语活用用法:谓语+宾语①名词+宾语驴不胜怒,蹄之踢②名词+介宾结构沛公军于霸上驻扎③副词能愿动词、名词+名词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史记秦本纪统一不日,其盟渝也; 谷梁传隐公元年书写日期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下大雨④“而”“则”前后的名词客逾庖而宴吃饭出则车舆,入则扶持06湖北卷乘坐车舆二形容词的一般活用1、活用为动词基本结构:形容词+名词或代词基本用法:定语+中心语活用用法:谓语+宾语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偏爱素善留侯张良跟…交好2、活用为名词基本结构:形容词+名词或动词基本用法:定语+中心语或状语+中心语活用用法:动词或数词或介词或之、其+形容词—→谓语+宾语或介词+宾语积善成德善行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深度亦以明死生之大重大作用四美具,二难并美好的事物不能容于远近远近的人三动词的一般活用基本结构:名词或形容词或之、其+动词基本用法:主语+谓语或状语+中心语活用用法:定语+中心语或动词+宾语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出产的东西则其至又加少矣来到这里的人四数词的活用基本用法:数量词用作定语活用用法:1、活用为动词作谓语六王毕,四海一统一2、活用为形容词作定语或谓语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全、满二三其德主谓倒装不专一,不忠诚3、活用为名词其一犬坐于前一只狼二特殊的词类活用一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原式:主语+活用词+宾语翻译式:主语+使+宾语+活用词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中山狼传使……长肉会盟而谋弱秦使……减弱谨拜表以闻使……知道二名词、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原式:主语+活用词+宾语翻译式:①名词意动用法:主语+把+宾语+当作+活用词②形容词意动用法:主语+认为+宾语+活用词吾从而师之以……为老师成以其小,劣之认为……猥劣三动词的为动用法原式:主语+活用词+宾语翻译式:主语+为+宾语+活用词庐陵文天祥自序其诗<指南录>后序自己为自己的诗歌作序三注意事项1、词类活用是古汉语某些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的临时的用法;随着几千年的语言发展,现代汉语中的兼类词的各个词性都是基本用法;2、使动用法主要侧重在使不带宾语的词语尤其是不及物动词带上宾语,并使宾语具备一定的特点;意动用法侧重展现人的心理状态;为动用法主要展现施动对象为受动对象做什么;3、例:项伯杀人,臣活之;翻译1:项伯杀了人,我使他活命;按活用词的单个解释套用翻译2:项伯杀了人,我救了他; 按活用词的意义变通为什么翻译2要比翻译1通顺就在于单个解释活用词与在句中翻译活用词有不同,主要遵循文言翻译的“达”和“雅”的原则;练习:一、选出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词类活用状况与众不同的一项;1、A距其院东五里,所谓华山洞者,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也;B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C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自名"蟹壳青",日与子弟角,无不胜;D谨食之,时而献焉;捕蛇者说2、A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B操乃……引军北还;赤壁之战C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D若毒之乎余将告于莅事者,更若役,复若赋,则何如捕蛇者说3、A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B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C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D公许之;先轸朝,问秦囚;崤之战4、A子路从而后,遇丈人论语B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C而如姬最幸,出入王卧内,力能窃之;D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5、A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B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C秦王度之,终不可强夺,遂许斋五日,舍相如广成传舍; D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6、A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脰而函之;B君不如肉袒伏斧质请罪,则幸得脱矣;C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06江苏卷D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7、A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B上胡不法先王之法察今C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D大喜,笼归,举家庆贺,虽连城拱璧不啻也;8、A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B当其为里正、受扑责时,岂意其至此哉C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狼D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未枯,采掇者易辨识耳,在药则未为良时;采草药9、A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天奉我也;奉不可失,敌不可纵;崤之战B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C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D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10、A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B时赵充国年七十,上老之;汉书赵充国传C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D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崤之战11、A当此时,诸郡县苦秦吏者,皆刑其长吏,杀之以应陈涉;陈涉世家B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C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D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12、A将军身被坚执锐,伐无道,诛暴秦,复立楚国之社稷,功宜为王;"陈涉世家B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C侍中侍郎郭攸之……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D此四君者,皆明智而忠信,宽厚而爱人……兼韩、魏、燕、楚、齐、赵、宋、卫、中山之众13、A入不敷出B风餐露宿C幕天席地D车载斗量14、A火尚足以明也B是故圣益圣,愚益愚C问其深,则其好游者不能穷也D世之奇伟……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15、A渔人甚异之C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伤仲永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D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16、A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B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C以愚黔首D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17、A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C齐威王欲将孙膑B孔子登东山而小鲁D春风又绿江南岸18、A用心一也B士大夫之族,不耻相师C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史记秦本纪D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19、A秋毫不敢有所近B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C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D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史记李将军列传二、20、选出下列成语中加点词词类活用判断归类正确的一项⑴大快人心⑵额手称庆⑶人人自危⑷完璧归赵⑸不耻下问⑹继往开来⑺空穴来风⑻自相鱼肉⑼虎踞龙盘⑽吐故纳新⑾驾轻就熟⑿息事宁人⒀珠联璧合⒁食不甘味⒂土崩瓦解⒃不药而愈A⑵⑻⒁⒃/⑴⑷⑿/⑹⑽⑾/⑺⑼⒀⒂/⑶/⑸B⑴⑻⒁⒃/⑵⑷⑿/⑹⑺⑽⑾/⑼⒀⒂/⑶/⑸C⑴⑷⑿/⑵⑼⒀⒂/⑵⑻⒁⒃/⑹⑽⑾/⑶/⑸D⑵⑻⒁/⑴⑷⑿⒃/⑺⑼⑾⒀/⑹⑽⒂/⑶/⑸参考答案:1、CA、B、D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C为名词作状语2、DA、B、C均为名词作状语;D活用为动词;3、CA、B、D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C为名词作状语4、CA、B、D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C为名词作状语5、DA、B、C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D为名词的使动6、DA、B、C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D为名词作状语7、BA、C、D均为名词作状语,B为名词活用为动词8、CA、B、D均为名词活用为动词,C为名词作状语9、AB、C、D均为意动用法,A为使动用法10、BA、C、D均为使动用法,B为意动用法11、DA、B、C的活用状况虽不完全相同,但均为形容词的活用,且活用的结果均与动词有重大关系;D为动词活用为名词;12、BA、C、D均为形容词作名词,B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3、AB、C、D均为名词作状语,A为动词活用为名词14、AB、C、D均为形容词作名词,A为形容词活用为动词15、DA、B、C均为形容词意动用法,D为形容词使动用法16、16、AB、C、D均为形容词使动用法,A为名词作状语17、BA、C、D均为使动用法,B为意动用法18、AB、C、D的活用状况虽不完全相同,但活用的结果均为动词;A为数词活用为形容词;19、BA、C、D的活用状况虽不完全相同,但活用的结果均与动词有重大关系,B中“泣之”有“为它们哭泣”之意,是动词的为动用法;20、A⑵⒁⒃⑻为名词活用为动词;⑴⑷⑿为形容词使动用法;⑹⑽⑾为形容词作名词;⑺⑼⒀⒂为名词作状语;⑶为形容词使动用;⑸为形容词意动用法。
文言文词类活用—动作名及数词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动作名及数词活用文言文词类活用是指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某些词语的词性或功能发生临时变化,被用作另一类词语的现象。
这种现象在古代汉语中非常普遍,是古代汉语的重要语法特点之一。
词类活用主要包括名词、形容词、数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作状语,以及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等。
这一期重点来讲一讲词类活用中的——动词作名词和数词活用。
一、动词作名词文言文中,动词作名词是一种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这种用法使得动词具备了名词的语法功能,从而在句子中充当名词的角色。
举例:1.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三峡》分析:奔的意思是“奔跑”,在这里动词用作名词,意思为“奔驰的骏马”。
翻译:即使骑上飞奔的马,驾着疾风,也不如它快。
2.猛浪若奔。
《与朱元思书》分析:奔的意思是“奔跑”,在这里动词用作名词,意思为“奔跑的马”。
翻译:汹涌的浪潮就像奔跑的骏马。
3.宜枉驾顾之。
《隆中对》分析:驾的意思是“乘坐,驾驶”,在这里动词用作名词,意思为“车、马”。
“枉驾”整个意思是屈尊前往。
翻译:应该屈尊前去拜访他。
4.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木兰诗》分析:骑的意思是骑马,在这里动词用作名词,意思为“战马”。
翻译:但能听到燕山胡兵战马啾啾的鸣叫声。
5.传不习乎?《〈论语〉十则》分析:传的意思是传授,在这里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老师传授的知识”。
翻译:传授的知识是否得到实践了呢?6.选贤与能。
《大道之行也》分析:能的意思是善于做某事,在这里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有才能的人”。
翻译:选拔任用贤能的人7.照无眠。
分析:无眠的意思是睡不着觉,在这里动词用作名词,意思是“无眠的人”。
二、数词活用1.数词用作基数词:文言文中,数词如“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百、千、万、亿”等,绝大部分与现代汉语中的意义一致,用于表示数目多少。
举例:“泰山正南面有三谷”中的“三”即表示数量为三。
2.数词用作序数词:文言文中表示序数时常用“次、其次、次之、次者……”“伯(孟)、仲、叔、季、长、末……”等来表示。
古代汉语知识 一 词类活用
第一节词类的活用汉语的词类,在上古就已奠定了基础,大致可以划分为这样一些小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其中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等属于实词。
在古代汉语里,某个词属于某一词类比较固定,各类词在句子中充当什么成分也有一定的分工。
比如,名词一般不受副词修饰,不带宾语,经常在句子中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经常作谓语,形容词经常作定语、状语和谓语,数词经常作定语,这些情况古今是相同的。
但是,在古代汉语尤其是上古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灵活运用,在句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基本语法功能。
例如《论语·先进》:“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其中的“风”本是名词,在这句话中,它临时充当动词,作谓语,有吹风、乘凉的意思。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左右欲刃相如。
”“刃”由名词而临时充当动词,作谓语,并带上了宾语“相如”。
又如《史记·陈涉世家》:“将军身被坚执锐。
”句中的“坚”和“锐”原是形容词,这里临时充当名词,作宾语。
这种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临时改变词性和用法的现象叫做词类的活用,上古汉语中很常见,后代仿古作品中也不鲜见。
现代汉语虽也有这样的现象,如“铁了心”的“铁”,名词活用作动词,“今天你‘布袋’了吗?”中的“布袋”,但总起来说比较少。
词类活用的类型:词类活用主要是实词的活用,即动词、名词、形容词的活用。
具体而言包括动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名词用做一般动词,使动和意动用法以及做状语。
古汉语词类活用的现象中,最值得注意的是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
此外,名词用如一般动词和用作状语的现象也很常见。
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使宾语具有什麼样的特点意思,它用一种动宾式来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使结构显得简练。
在上古兼语结构很罕见。
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具有认為宾语怎麼样或者把宾语看作什麼的意思。
凡是由意动词构成的句式都是以主谓词组做宾语的句式。
古代汉语,词类活用
使動用法是古漢語的重要語法現象之一,它實際上是用 動賓式的結構去表達兼語句式的內容。使動用法的內 容主要包括動詞的使動用法、形容詞的使動用法、名 詞的使動用法以及數詞的使動用法等。
(一)動詞的使動用法
動詞的使動用法是指,動詞充當謂語時其意義 是使令性的。 這類謂語和賓語的關係是:在主語的作用下, 謂語使賓語產生謂語自身所代表的行為動作。 動詞的使動用法主要分为两类: 甲、不及物動詞的使用方法 乙、及物動詞的使用方法
例如:
•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太山而小天下。《孟 子· 盡心上》 •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戰國策· 齊策》 • 漁人甚異之。(陶淵明《桃花源記》) •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韓非子· 說難》) • 是故明君貴五穀而賤金玉。(晁錯《論貴粟 疏》) • 聖人不貴尺之璧而重寸之陰。(《淮南子· 原 道訓》
注意
及物動詞用作使動時在形式上和一般的賓 動結構沒有兩樣,區別主要是根據語意和上 下文。例如: ·武丁朝諸侯,有天下,猶運之掌也。 《孟 子·公孫丑上》 • 孟子將朝王。 《孟子·公孫丑下》 前句意為:“武丁使諸侯朝見”。武丁是 王,不可能去朝拜諸侯。 後句意為:“孟子將朝見齊宣王”。孟子 是一個學者,不可能使齊宣王朝見自己。
(四)數詞的使動用法
數詞的使動用法是指,數詞用作動詞充當謂語後其意 義是使令性的。這種謂語與賓語的關係是:在主語 的作用下,謂語使賓語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其自 身所代表的數目或特點。例如: • 霸主將德是以,而二三之,其何以長有諸侯乎? (二三之:使德行反復無常。)《左傳·成公八年》 • 楚人惡君之二三其德也,亦來告我曰:“秦背令狐 之盟。” (君:秦桓公。令狐之盟:指魯成公十一年秦、晉兩國 在令狐舉行的媾和之盟。令狐,晉地名。) 《左傳·成公 十三年》 • 女也不爽,士貳其行。士也罔極,二三其德。《詩 經·衛風·氓》 • 如可贖兮,人百其身。 《詩經·秦風·黃鳥》
古汉语中词类活用现象
4、少仲尼之闻闻,听到的事。
(二)动词使动用法
1、外连横而斗诸侯斗:让……争斗
2、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屈:使……弯腰
3、虽大风浪不能鸣也鸣:使……发出声音
4、李牧连却之却:使……退却
(三)动词为动用法
1、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泣:为动用法,为……哭泣
②日宋之盟,屈建问范会之德于赵武。《晏子春秋》
上述两例中的“日”都可当“往日”“从前”讲。这种用法的“日”字多见于先秦作品中,秦、汉以后比较少见。
Ⅲ、方位名词作状语
1.表示方位。例如:
①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列子•汤问》
孔子到东方游学,途中看见两个小孩在争论。
②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三国志•诸葛亮传》
狼,快离开!不然,我就用拐杖打死你
②箕畚运于渤海之尾《愚公移山》
用箕畚(把土石)运送到渤海边上
③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柳宗元《黔之驴》
黔地本没有驴子,有个喜好多事的人用船运载了一头驴进入黔地。
④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邹忌讽齐王纳谏》
各级大小官员和老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的
4.表示动作行为涉及的处所
①孤与老贼势不两立。《资治通鉴•赤壁之战》
我与曹操这老东西,从情势说,不能同时并存。
②予分当引决。文天祥《指南录后后序》
我按职分应该自杀。
Ⅱ、时间名词作状语
1.表示每一。例如:
①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庄子《庖丁解牛》
技术好的厨师每年更换刀,(因为)它是用刀割肉;一般的厨师每月更换刀,(因为)它是用刀割砍骨头
①卒廷见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名词使动用法
表示“使宾语成为或者拥有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 物”。例: 齐威王欲将孙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 记·项羽本纪》)
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韩非子·难一》)
(三)意动用法
表示“以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主要是人们 主观上的某种想法与事实不需要完全一样。 可用作意动用法的词类有形容词和名词。
1、形容词意动用法 2、名词意动用法
1、形容词意动用法
表示“认为宾语具有形容词所描写的性质状态特点”。只是人 主观上的认识,实际情况并不一定如此。意动用法也是一种需 要特殊理解的动宾关系。例:
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上》) 渔人甚异之。(陶渊明《桃花源记》)
其家甚智其子,而疑邻人之父。(《韩非子·说难》) 是故明君贵五谷而贱金玉。(晁错《论贵粟疏》)
六、词类活用
(一)“词类活用”的内涵 (二)使动用法 (三)意动用法 (四)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五)名词、形容词活用的条件
(一)“词类活用”的内涵
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 习惯灵活运用,在句子中临时改变它原来的 语法功能,具备另一类次的语法功能和词汇 意义,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词类活用”。
庄公寤生,惊姜氏。(《左传·隐公元年》)
是故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既来之,则安之。 (《论语·季氏》)
B、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若弗与,则请除之,无生民心。(《左传·隐公元年》)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论语·微 子》)
秋九月,晋侯饮赵盾酒。(《左传·宣公二年》)
动词使动用法,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例: 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资治通 鉴·赤壁之战》)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托地而游宇,友风而子雨。(《荀子·赋》)
(四)名词用作一般动词
指除了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以外的其它动词化用法,用作动词 以后可以带宾语,不需作特殊的理解。例:
从左右,皆肘之,使立于后。(《左传·成公二年》) 范增数目项王,以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左右欲刃相如。(《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有一母见信饥,饭信。(《史记·淮阴后列传》)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荀子·劝学》) 丘之小,不能一亩,可以笼而有之。(柳宗元《钴鉧潭西小丘 记》)
(3)名词放在“能、可、足、欲” 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为动词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论语·公冶长》) 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史记·甘茂列传》) 问其深,则好游者不能穷也。(王安石《游褒禅山 记》) 厌其源,塞其渎,江河可竭。(《荀子·修身》) 自上观之,至于子胥、比干,皆不足贵也。(《庄 子·盗跖》)
词 (5)名词放在“之、我”等代词前,活用为动词 (6)名词后面有介词结构作补语(一般是“于……”),若
不充当主语且前面无动词,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7)名词用“而”连接,并且处于非判断句的谓语位置上
时,活用为动词(这一条争议很大) (8)如果同一个名词连续使用,则其中一个活用为动词
(1)两个名词连用
圣人不贵尺之璧而重寸之阴。(《淮南子·原道训》)
2、名词意动用法
表示“把宾语看成、当作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是人们的 主观想法,事实不一定如此。名词的意动用法含有“对宾语做 出某种处置”的意义,所以有的语法书也称之为“处动用法”。 例:
于是乘其车,揭其剑,过其友曰:“孟尝君客我!” (《战国策·齐策》)
(五)名词、形容词活用的条件
1、名词活用的条件 2、形容词活用的条件
1、名词活用的条件
(1)两个名词连用,如果不是并列、偏正、判断等关系时, 其中一定有一个名词活用
(2)名词放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词 (3)名词放在“能、可、足、欲”等能愿动词后面,活用
为动词 (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若不做判断句谓语时,活用为动
A、形成动宾结构,前一个名词活用。例: 遂王天下。(《韩非子·五蠧》) 因面峰腋寺,作为草堂。(白居易《庐山草堂记》) 晋军函陵,秦军泛南。(《左传·僖公三十年》)
B、形成主谓结构,后一个名词活用。例: 大楚兴,陈胜王。(《史记·陈涉世家》) 子房前!客有为我计桡楚权者。(《史记·留侯世 家》)
(2)名词放在所字后面,活用为动 词
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史记·陈涉世家》) 妾请母子俱迁江南,无为秦所鱼肉也。 (《史记·张仪列传》) 世之所高,莫若黄帝(《庄子·盗跖》) 可以补所贤之主,是臣之大荣也,臣又何耻 乎?(《战国策·秦策》) 形容词用在所字后面多用作意动用法。
2、形容词性质、状态、特点”。 例: 诸侯恐惧,会盟而谋弱秦。(贾谊《过秦论》)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 州》) 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以为不能胜其任也。(《孟 子·梁惠王下》) 公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形容词使动用法,后面的宾语可以省略。例: 刻削之道:鼻莫如大,目莫如小。鼻大可小,小不可大也; 目小可大,大不可小也。(《韩非子·说林下》)
将军身披坚执锐。(《史记·陈涉起义》)
“坚”与“锐”由形容词活用为名词,分别 是“盔甲”、“武器”的意思。
1、动词使动用法
表示“使宾语发出动词所代表的动作行为”。 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皆可用作使动。
A、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B、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A、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
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后面不能跟宾 语,古汉语中有宾语的不及物动词多用作使动。例: 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史记·项羽 本纪》)
(4)名词放在副词后面,活用为动 词
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左传·庄公十 年》) 秦师遂东。(《左传·僖公三十二年》) 江水又东,径巫峡。(《水经注·巫山巫 峡》)
从弟子女十人所,皆衣缯单衣。(《史 记·滑稽列传》)
(5)名词形容词放在“之、我”等 代词前,活用为动词
推食食我,解衣衣我。(《史记·淮阴侯列 传》) 驴不胜怒,蹄之。(柳宗元《黔之驴》) 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战国策·齐 策》) 管仲世所谓贤臣,然孔子小之。(《史 记·管晏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