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不同年龄段地心理特征
年龄心理学: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
• -3个月:能够对声音做出反应 • -6个月:能够辨别不同的声音 • -12个月:能够理解语言和音调 • -2岁:能够跟随简单的指令
语言发展:出生时就已 经开始学习语言,1-2 岁时能够说出简单的单
词和句子
• -6个月:通过哭声、笑声等来表 达需求 • -12个月:能够模仿简单的声音和 词语 • -2岁:能够说出简单的单词和句 子,理解简单的指令
02
儿童期(2-12岁)的心理特征
儿童期的认知发展特点
思维发展:从具体形象思维逐渐过渡 到抽象逻辑思维
记忆发展:记忆能力逐 渐提高,能够记忆更长
的时间和更多的事物
学习能力:学习能力逐 渐增强,对知识的好奇 心和求知欲不断提高
• -4岁: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 • -6岁:开始发展初步的抽象逻辑 思维 • -12岁:抽象逻辑思维逐渐完善
年龄心理学: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
CREATE TOGETHER
DOCS
01
婴幼儿期(0-2岁)的心理特征
婴幼儿期的认知发展特点
视觉发展:出生时视力较弱,逐渐提 高,到2岁时接近成人水平
听觉发展:出生时已经 具备一定的听觉能力, 随着年龄增长逐渐提高
• -1个月:对光线和颜色有反应 • -3个月:能够追随物体移动 • -6个月:能够认识熟悉的面孔和 物体 • -12个月:能够了解物体永恒性
• 提供学习资源和活动 • 提供认知训练和辅导 • 提供参与文化活动的机会和平台
谢谢观看
Docs
自我意识: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开始 关注自己的内心和情感
社交能力:社交能力逐 渐提高,开始学会与同
伴建立关系
道德发展:道德观念逐 渐形成,能够遵守社会
规范
• -4岁:能够意识到自己的存在, 对自我有一定的认知 • -6岁:能够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和 缺点 • -12岁:能够理解自己的情感和需 求,形成独立的自我观念
儿童各年龄心理发展特点
儿童各年龄心理发展特点一、0 - 1岁婴儿期心理发展特点(感知运动阶段)1. 生理发展- 新生儿的身体各部分机能还很脆弱,在出生后的第一年里,身体快速发育。
例如,婴儿的视力在出生时很模糊,随着时间推移逐渐能看清物体轮廓、颜色等,到1岁左右视力基本接近成人水平。
- 婴儿的动作发展遵循一定的顺序,从最初的无条件反射(如吸吮反射、握持反射等)逐渐发展为有目的的动作。
在0 - 3个月时,主要是头部和颈部的动作发展,如能抬头;3 - 6个月时,开始学会翻身、坐立;6 - 9个月时,能爬行;9 - 12个月时,部分婴儿开始站立和行走。
2. 认知发展- 感知觉发展迅速。
婴儿通过感觉器官来感知世界,例如,他们对声音非常敏感,在胎儿期就开始有听觉反应,出生后能区分不同的声音,尤其是母亲的声音。
在视觉方面,他们对黑白对比强烈的图案、人脸等比较感兴趣。
- 这一阶段婴儿的认知发展主要是通过感知运动来实现的。
他们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尝试,如抓握、摇晃、敲打物体等,来了解物体的属性和因果关系。
例如,当婴儿发现拉玩具上的绳子会使玩具靠近自己时,他们就开始理解简单的因果关系。
3. 情感和社会性发展- 婴儿出生后就会表现出情绪反应,如哭、笑等。
0 - 3个月时,主要是满足生理需求后的满足性微笑;3 - 6个月时,开始对熟悉的人有更多的社会性微笑;6 - 12个月时,婴儿开始表现出对主要照顾者(如母亲)的依恋关系,当母亲离开时会表现出不安(分离焦虑),而见到母亲回来时会表现出高兴(依恋行为)。
- 婴儿在这个阶段也开始有简单的人际交往,如与家人的目光交流、发出声音回应等。
二、1 - 3岁幼儿早期(前运算阶段早期)1. 生理发展- 身体发育速度较婴儿期有所减缓,但仍然在不断成长。
幼儿的身高、体重稳步增加,身体的协调性和灵活性也在提高。
例如,他们能够更稳地走路、跑步,还能尝试攀爬等动作。
- 手部精细动作发展迅速,幼儿能够用手进行更复杂的操作,如用勺子吃饭、搭积木、涂鸦等。
每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
每个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1、小学一年级对小学生活既感到新鲜,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好奇、好动、喜欢模仿,但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特别信任老师,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
2、小学二年级此阶段是小学生形成自信心的关键期,情绪不稳定容易冲动,自控力不强。
3、小学三年级此阶段是孩子情感发生变化的转折时期,从情感外露、浅显、不自觉向内控、深刻、自觉发展。
但在学习和人际交往中,情绪控制能力有限。
普遍出现马虎大意,做作业磨蹭等不良习惯,需高度重视及耐心纠正。
4、小学四年级9-11岁是儿童成长的一个关键期,处于儿童期的后期阶段,大脑发育正好处在内部结构和功能完善的关键期;在小学教育中,正好处于从低向高的过渡期,生理和心理变化明显,是培养学习能力、情绪能力、意志能力和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
孩子已经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转变,有了自己的想法,但辨别是非的能力还有限,社会交往经验缺乏,经常会遇到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是不安的开始,如果不注重引导,孩子可能会因为一些小的困挠干扰了学习,逐渐对学习失去兴趣。
但通过正确的教育,这种不安可以转化成对自然和社会的探索激情和求知欲望,综合能力得到快速的提高,在学习的旅途中将会实现一次具有人生意义的深刻转折,从此踏上成功的人生之路。
5、小学五年级竞争意识增强,不甘落后。
更关注学习成绩,对于学习优秀的同学开始产生敬佩之情。
独立能力增强,喜欢自发组成小团体。
不轻信吹捧,自控能力逐步增强。
6、小学六年级孩子开始进入青春期早期,青春期是少年向成年过渡的阶段,相当于小学后期和整个中学阶段。
学生的自主意识逐渐强烈,喜欢用批判的眼光看待其他事物,有时还对师长的正当干涉感到厌烦。
情绪不稳定,记忆力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敏锐,特别是由于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加强了,自我意识、评价和教育的能力也得到了充分发展,初步形成了个人的性格和人生观。
但意志力仍不够坚定,分析问题的能力还在发展中,所以遇到困难和挫折容易灰心。
名词解释——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名词解释——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不同心理阶段表现出的行为、思维、情感和社会能力等方面的特征。
在不同的心理阶段,儿童发展有不同的特点和任务,因此了解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对于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内心和行为非常重要。
以下是儿童心理年龄特征的一些基本概念和特征:
1. 婴儿期(0-1岁):婴儿期是儿童生理和心理发展的基础阶段,特征是身体发育迅速,情感不稳定,对外部世界的认知主要是通过感官,社交能力较弱。
2. 幼儿期(1-3岁):幼儿期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特征是开始学习走路、说话、认知和情感逐渐稳定,对外部世界的认知逐渐从感官转向抽象概念,开始形成自我概念和安全感。
3. 学龄前期(4-6岁):学龄前期是儿童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征是开始学习基础的生活技能,如走路、奔跑、跳跃、洗手等,开始接触更多的事物,对事物的认知逐渐从具体向抽象发展,开始形成初步的情感和价值观。
4. 学龄期(7-12岁):学龄期是儿童发展的重要阶段,特征是学习基本技能,如阅读、写作、数学等,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开始形成初步的社会技能和社交能力。
5. 青春期(13-18岁):青春期是儿童心理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征是身体和心理发育的加速,情感和价值观逐渐成熟,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立性和自主意识。
除了以上基本概念和特征外,儿童心理年龄特征还与其特定的发展任务有关,例如认知任务、情感任务、社交任务等。
了解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儿童的需要和帮助儿童实现其发展任务。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发展年龄特征: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指个体儿童心理与其因年龄增长而发生的规律性演变,包括智力、情绪和个性、社会性等各方面的特征及总体特征。
1、新生儿期(0-2月):是心理特征变化最大的阶段,也是心理发展最迅速的阶段,能够产生本能和条件反射;
2、婴儿早期(1-6月):视听觉快速发展,在此基础上可通过定向活动认识世界,手眼动作也会逐渐协调;
3、婴儿晚期(6-12月):会产生依恋关系,语言功能会萌芽,肢体动作也在此时期迅速发展;
4、先学前期(1-3岁):思维和言语能力逐渐发展,能够直立行走和使用工具,展现出最初的独立性;
5、学前期(3-6岁):此阶段具有较大的情绪作用,拥有强模仿性以及肢体活动性并开始自觉控制和调节心理活动,逐步展现出独特个性,对成人依赖性强,能够理解和遵守规则,抽象思维逻辑开始发展。
儿童心理年龄特征会随社会制度、历史发展阶段,生活和教育条件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因而具有稳定性和可变性,其中社会环境和教育的作用不可忽视,但也不可夸大其词。
小学到高中各个年龄段学生心里特点
小学到高中各个年龄段学生心里特点小学到高中各个年龄段学生心理特点在小学到高中的教育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了很大变化。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阶段(6-12岁):- 童年心理:小学生处于童年时期,他们天真无邪,充满好奇心和想象力。
- 学习兴趣:小学生对新知识和技能充满兴趣,愿意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 注意力短暂:小学生的注意力还不够集中,容易分心。
- 自信心脆弱:小学生的自信心较脆弱,容易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
- 规则意识:在小学阶段,学生逐渐明白社会规范和学校规则的重要性,并努力遵守。
初中阶段(12-15岁):- 身份探索:初中生开始关注自己的身份和角色,并试图寻找自己的独特之处。
- 增强自主性:初中生希望能够独立处理问题,并表达自己的意见和观点。
- 社交焦虑:初中生对同龄人的看法极为在意,可能会出现社交焦虑现象。
- 情绪波动:由于青春期的到来,初中生情绪容易波动,经常会有情绪化的表现。
- 学业压力:初中生在学习上面临更大的挑战和压力,需要适应更快的学习节奏。
高中阶段(15-18岁):- 身份建立:高中生更加注重建立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并开始明确自己的未来目标。
- 自我控制:高中生逐渐具备自我控制和自律的能力,能够更好地规划和管理自己的时间。
- 思维发展:高中生的思维更为抽象和复杂,可以进行更深入的分析和推理。
- 社会关系:高中生开始重视自己的人际关系,特别是与同龄人的友谊和恋爱关系。
- 考试压力:高中生面临着升学考试的压力,需要投入更多时间和精力来备考。
总结起来,小学到高中各个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不同,需要教育者和家长们根据孩子的发展阶段来理解和引导他们。
了解这些心理特点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支持和教育不同年龄段的学生,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不同年龄段孩子的心理特点
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心理特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改变。
了解这些心理特点可以帮助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理解和照顾孩子的需求,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下面将从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三个不同的阶段来分析孩子心理上的特点。
幼儿期(1-6岁)在幼儿期,孩子的主要任务是建立基本安全感和掌握一些基本技能。
以下是幼儿期孩子的心理特点:1.自我中心思维:幼儿期的孩子往往以自我为中心,很难理解和关心他人的感受,他们只关心自己的需求和欲望。
2.想象力丰富:在这个阶段,孩子的想象力发展迅速,他们常常会创造出自己的世界,通过角色扮演和玩具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
3.坚持己见:幼儿期的孩子通常会对一些事情持有坚定的观点和喜好,他们会坚持自己的想法,无论是否合理。
4.情绪不稳定:由于自我中心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的不足,幼儿期的孩子往往情绪不稳定,容易发脾气和哭闹。
5.拟人化思维:幼儿通常会把无生命的物体赋予生命和感情,将它们当成朋友或伴侣来互动和交流。
儿童期(7-12岁)在儿童期,孩子开始对外界有更多的认识和理解,他们逐渐形成自己的个性和价值观。
以下是儿童期孩子的心理特点:1.社交化:儿童期的孩子开始与同龄人建立友谊,他们愿意与别人合作和分享,同时也会有一定的羞涩和自卑感。
2.基本思维和逻辑:儿童期的孩子逐渐发展出基本的思维和逻辑能力,能够进行简单的推理和解决问题。
3.动手能力:在这个阶段,孩子对实际操作和动手的需求非常强烈,他们喜欢自己动手做一些事情,并通过这些经验来探索和学习。
4.自我意识的增强:儿童期的孩子开始关注和思考自己的形象和能力,他们希望得到别人的认可和赞许,同时也容易受到批评和挫折的影响。
5.学业压力:随着学习任务的增加,儿童期的孩子开始面临较大的学业压力,他们往往会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家长的期望,因此需要支持和鼓励。
青少年期(13-18岁)在青少年期,孩子正处于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高峰时期,他们形成独立的思维和意识,面临更多的挑战和责任。
9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学生的心理特点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有所不同。
以下是关于9个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心理特点的详细说明:1.学龄前儿童(3-6岁):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要处于探索和模仿的发展阶段。
他们对周围环境充满好奇,喜欢模仿成年人的行为和语言。
他们还缺乏判断力和自我控制能力,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2.小学儿童(6-12岁):小学儿童进入了正式的教育系统,他们开始学习各种学科知识。
他们渴望被认可和赞扬,同时对评价敏感。
他们逐渐发展出自己的兴趣爱好,并开始建立友谊关系。
3.青少年(12-18岁):这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阶段。
青少年在身体和心理上都发生了大量的变化,他们开始探索自己的独立性和身份认同。
他们对自己的外貌和社交地位非常关注,并尝试与家庭和社交圈形成独立的关系。
4.大学生(18-22岁):大学是迈向成年生活的过渡阶段。
大学生面临着更高的学习压力和更多的自主决策。
他们开始思考未来的职业发展,并努力寻找自己的兴趣和目标。
他们也可能面临情感和人际关系的挑战。
5.大学毕业生(22-25岁):毕业生进入职业生涯的起点。
他们可能面临就业压力和缺乏实践经验的问题。
他们努力适应工作环境,并发展职业技能。
在这个阶段,他们也开始思考自己的家庭和人生规划。
6.年轻成年人(25-35岁):年轻成年人通常在事业和家庭之间平衡。
他们可能面临经济压力和职业发展的挑战。
他们努力在事业上取得成功,并追求个人成长和满足。
7.中年人(35-55岁):中年是一个经济和家庭责任最为重要的阶段。
中年人通常面临工作压力、家庭生活的忙碌以及自我实现的追求。
他们可能会面临职业疲劳和压力,同时也需要解决家庭和亲密关系中的问题。
8.中老年人(55-70岁):中老年人进入了退休阶段。
他们可能面临身体上的变化和健康问题,同时也面临家庭角色的转变。
他们努力为自己的生活找到新的目标和意义。
9.老年人(70岁以上):老年人可能会面临身体和认知能力的衰退。
他们可能感到孤独和失落,需要社会和家庭的支持。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
儿童的心理特征是与他们的年龄阶段密切相关的。
下面将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进行探讨。
幼儿期(0-3岁)是一个儿童最初的心理发展阶段。
在这个阶段,儿童主要通过感官和动作来认识世界,并与外界进行互动。
以下是一些幼儿期儿童的心理特征:1.自我中心:幼儿期儿童还没有发展出理解他人立场和情感的能力,因此他们的思维往往以自我为中心。
他们将一切以自己的需求和愿望为出发点,缺乏共同体验和分享的能力。
2.有限的语言和沟通能力:幼儿期儿童的语言和沟通能力有限,他们通常通过表情、身体语言和触摸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绪。
3.想象力和创造力:幼儿期儿童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丰富,他们善于创造性地玩耍和模仿。
4.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幼儿期是一个对外界刺激高度敏感的阶段,儿童容易受到环境的影响,同时也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和分心。
学龄前期(3-6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建立自我认知和社会认知。
以下是一些学龄前期儿童的心理特征:1.自我认知的提升:学龄前期儿童逐渐开始认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存在,他们能够尝试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和经历。
2.规则和社会行为的理解:学龄前期儿童开始逐渐理解社会规则和适当的行为方式。
他们能够通过模仿和观察他人的行为来学会合适的社交互动。
3.好奇心和求知欲的增加:学龄前期儿童对世界充满了好奇心和求知欲,他们喜欢提问问题,探索新事物,并且很容易通过玩耍和游戏来学习。
4.情绪和自我控制:学龄前期儿童的情绪表达有了更多的方式,但他们还没有完全掌握情绪的调节和自我控制能力,因此容易出现情绪波动和冲动行为。
儿童期(6-12岁)是儿童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儿童在这个阶段开始建立自我认知、情绪调节和学习能力。
以下是一些儿童期儿童的心理特征:1.自我认知的进一步发展:儿童期儿童逐渐开始了解和认识自己的个性、兴趣和能力。
他们能够更加准确地描述自己,并开始形成自己的自我认同。
2.理性思维的形成:儿童期儿童开始能够进行抽象思维,并且能够使用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的策略,他们对于喜欢和擅长的领域表现出更高的兴趣和能力。
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
孩子的心理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不断变化,不同年龄阶段存在着不同的心理特点。
理解孩子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特点,有助于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与孩子沟通和互动,促进他们的健康成长。
下面将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孩子的心理特点进行分析。
1.0-2岁幼儿阶段:0-2岁是婴幼儿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主要处于非语言阶段,他们的心理特点包括:-对亲近人的依赖:婴幼儿对主要照顾者有强烈的依赖,他们希望在亲近人的陪伴下感到安全和满足。
-喜欢重复:婴幼儿常常喜欢重复玩具和活动,这有助于他们建立记忆和掌握基本技能。
-注重感官体验:婴幼儿对外界事物的感官体验特别敏感,他们喜欢触摸、听声音、看图像等,通过感官体验来认知和理解世界。
2.3-5岁幼儿阶段:3-5岁是幼儿园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正处于早期认知发展的阶段,心理特点包括:-想象力丰富:幼儿阶段孩子的想象力特别丰富,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创造新的角色和情节。
-认知发展:幼儿逐渐形成了一些基本的认知能力,如记忆、分类、数字概念等,并开始展示对世界的好奇和探索意识。
-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幼儿阶段孩子逐渐形成了辨别自己和他人的意识,开始关注自己的形象和能力。
3.6-12岁儿童阶段:6-12岁是儿童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进入了学龄期,心理特点包括:-学习能力提高:儿童阶段孩子的学习能力快速提高,他们开始学习读写、数学等基本学科,并能够思考和解决问题。
-自我认知逐渐形成:儿童逐渐形成对自己的认知,他们开始理解自己的特点、需求和价值观,并开始建立自我身份。
-逐渐独立:儿童阶段的孩子开始表现出一定的独立性,他们对于自己的事情有了更多的主张和决定权,并开始逐步摆脱对父母的依赖。
4.13-18岁青少年阶段:13-18岁是青少年阶段,这个阶段的孩子在身体和心理上都经历了显著的变化,心理特点包括:-寻找身份和角色:青少年阶段孩子经常探索自己的身份、角色和价值观,他们希望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定位。
-自我意识进一步加强:青少年对自己外貌、社交关系、身体特征等方面有更多的关注,对于自我形象的建立开始变得尤为重要。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
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随着孩子不断成长,他们的心理特征会随之而改变。
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有着不同的认知、情感和社交需求。
本文将从婴幼儿期、儿童期和青少年期三个阶段,分步骤阐述不同年龄阶段儿童的心理特征。
一、婴幼儿期婴幼儿期指的是出生后至两岁之间的孩子。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和情感主要发展依赖于身体实践和感知经验。
以下是婴幼儿期孩子的心理特征:1. 情感需求强烈。
婴幼儿对父母的依赖程度很高,他们需要抱、哄、喂食和换尿布等基本生理保障,以及及时回应和拥抱等情感照顾。
2. 感知能力丰富。
婴幼儿有强烈的好奇心,对周围的事物很感兴趣。
他们可以通过吮吸、握握、咬咬、看看、闻闻等方式感知生活中的各种事物。
3. 记忆能力尚不完善。
由于婴幼儿的记忆能力还不是很稳定,他们没有持久的自我概念和时间观念。
二、儿童期儿童期指的是两岁至十二岁的孩子。
在这个阶段,儿童的认知和情感发展更多地关注各种社会互动和文化环境的影响。
以下是儿童期孩子的心理特征:1. 自我意识逐渐形成。
在儿童期,孩子开始形成自我概念,并逐渐认识自己的身体、性别、角色等。
他们更加重视自己的兴趣和需求,同时也开始了解别人的想法和感受。
2. 情感表达更为丰富。
儿童期孩子的情感表达和交流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他们会通过语言和行为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并学会了同情、体恤和关心他人。
3. 认知能力显著提高。
儿童开始了解世界的本质和规律,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他们能够理解有关数量、空间、时间、关系和因果等基本概念。
三、青少年期青少年期指的是十三岁至十八岁的孩子。
在这个阶段,孩子们正处于生理、心理和社会一系列变化中,完全进入了青春期。
以下是青少年期孩子的心理特征:1. 心理波动较大。
青少年期的孩子常常会出现快速情绪变化、追求刺激和关注自我身份等问题。
他们同时也会经历身体和心理上的多种变化,不断探索和适应自己的位置。
2. 自主意识明显增强。
青少年逐渐学会了独立思考、自主判断和自我管理,对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未来规划有了更多的关注和认知。
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有哪些
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点有哪些人的成长是一个连续的过程,每个年龄段都有其独特的心理特点。
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自己和他人,以及应对生活中的各种挑战。
儿童时期(0 12 岁)在这个阶段,孩子的心理发展迅速。
0 3 岁的婴幼儿主要通过感官和动作来探索世界,他们对周围的一切都充满好奇,但认知能力有限。
这个时期,安全感的建立至关重要,与主要照顾者之间的亲密关系会影响他们的信任感和情感发展。
3 6 岁的幼儿开始有了自我意识,他们喜欢模仿大人的行为,想象力丰富,常常沉浸在自己的幻想世界中。
同时,这个阶段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孩子们会通过不断地提问来获取信息。
6 12 岁的儿童进入学龄期,他们开始适应学校的生活和规则。
此时,孩子的竞争意识逐渐增强,会在意自己在同学中的地位和表现。
他们的思维能力也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开始能够理解一些较为复杂的概念和规则。
青少年时期(13 18 岁)这是一个充满变化和挑战的阶段。
青少年的身体开始迅速发育,心理上也经历着巨大的转变。
自我意识高度发展,他们开始思考“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等问题,对自我形象和他人的评价格外敏感。
情绪波动较大,容易出现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一方面,他们渴望独立和自主,希望摆脱父母的束缚;另一方面,又在经济和情感上依赖父母。
在这个阶段,同伴关系变得非常重要,朋友的看法和认同对他们的影响很大。
同时,学业压力也逐渐增大,可能会导致他们产生紧张和焦虑的情绪。
青年时期(19 35 岁)进入青年期,人们开始逐渐独立地面对生活和工作。
在职业选择上,他们会思考自己的兴趣、能力和价值观,追求个人的职业发展和成就。
这个时期,恋爱和婚姻成为重要的议题。
年轻人在寻找伴侣的过程中,会经历各种情感体验,包括甜蜜、失落、困惑等。
同时,他们也开始建立自己的家庭,承担起相应的责任。
在心理上,青年人的思维更加成熟和理性,能够更好地应对各种问题和挑战。
但同时,也可能会面临工作压力、职业发展瓶颈等问题,导致焦虑和不安。
名词解释儿童心理年龄特征
名词解释儿童心理年龄特征儿童心理年龄特征是指儿童在不同时期所表现出的心理发展特点和水平。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在认知、情感、行为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特征。
婴儿期 (0-1 岁) 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运动功能的发展:婴儿在出生后的前几个月里,主要依赖自己的身体肌肉来支撑自己的身体,随着他们的生长,他们逐渐学会了抬头、翻身、坐立、爬行和站立等运动技能。
2. 语言的发展:婴儿在出生后的前几年里,词汇量的增长非常迅速,他们逐渐学会了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3. 社交行为的发展:婴儿在与他人互动中逐渐学会了分享、合作和感恩等社交技能。
幼儿期 (1-3 岁) 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身体和动作的发展:幼儿在这个时期身体发育得很快,他们学会了走路、说话、唱歌、画画等技能。
2. 自我意识的发展:幼儿在这个时期开始意识到自己的存在,并开始形成对自我的认知和评价。
3. 游戏和玩具:幼儿期是儿童游戏和玩具发展的重要时期,玩具和游戏对幼儿的身体、认知和情感发展都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学龄初期 (3-6 岁) 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认知能力的发展:学龄初期的儿童在认知方面发展迅速,他们开始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并逐渐掌握逻辑推理和问题解决能力。
2. 情感的发展:学龄初期的儿童在情感方面开始形成自我控制和自我调节能力,并开始对自己的行为和表现负责。
3. 社交行为的发展:学龄初期的儿童在社交方面开始学习合作、分享和相互理解等技能,并开始建立自己在班级和朋友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学龄中期 (6-12 岁) 的心理特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逻辑思维的发展:学龄中期的儿童逻辑思维能力开始迅速发展,他们逐渐能够从具体的表象中抽象出概念和规律。
2. 社会责任感的发展:学龄中期的儿童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对社会的责任和义务,并开始形成对社会的积极态度和责任感。
3. 学习成绩:学龄中期的儿童开始对学习产生兴趣和热情,并开始对自己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估和反思。
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心理特征是指在不同年龄阶段人们心智发展的特点和表现。
以下将从婴幼儿期、儿童期、青少年期、成年期和老年期五个阶段来探讨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1.婴幼儿期(0-2岁):在这个阶段,婴幼儿主要通过感官和运动来发展和认识世界。
心理特征包括:-依赖性:婴幼儿对父母或主要照顾者有很强的依赖性,需要他人的照顾和保护。
-笑容和哭声:婴幼儿表达情感的方式主要通过笑容和哭声来传达需求和情感。
-好奇心和探索性:婴幼儿对周围环境有浓厚的兴趣,通过触摸、舔和咬等方式来探索和认识世界。
2.儿童期(3-12岁):在这个阶段,儿童开始进入学龄前和学龄期,开始进行认知和社会发展。
心理特征包括:-想象力和创造力:儿童有丰富的想象力,能够创造出自己独特的世界。
-渴望独立:儿童希望能够自己做事情,增强自我价值感。
-社交发展:儿童开始与同伴互动,建立友谊,学会合作和分享。
3.青少年期(13-19岁):在这个阶段,青少年开始经历身体和心理的变化,追求个人独立性和自我认同。
心理特征包括:-身份探索:青少年开始思考自己的兴趣和价值观,并试图建立自己的身份。
-自我意识增强:青少年开始更加关注他人对自己的看法,容易受到社会评价的影响。
-秩序和规则:青少年开始理解并接受社会秩序和规则。
4.成年期(20-64岁):在这个阶段,人们进入社会生活和职业发展的阶段。
心理特征包括:-成就和责任:成年人渴望事业成功和社会地位的提升,并承担起家庭和社会责任。
-家庭和婚姻:成年人开始建立自己的家庭,并充当父母和伴侣的角色。
-自我实现:成年人追求自我实现和个人成长,并在事业和个人生活中寻找满足感。
5.老年期(65岁以上):在这个阶段,人们进入晚年,身体和认知功能开始逐渐衰退。
-自我价值感降低:老年人可能会感到自我价值降低,对社会参与和社交活动失去兴趣。
-寻求安慰和平静:老年人希望过上平静、稳定和有安全感的生活。
-怀旧和回顾:老年人开始回顾自己的一生,怀旧过去的美好时光。
中小学生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
中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可以按照年龄阶段来划分。
以下是中小学生各年龄阶段的心理特征及相关分析:1.幼儿园阶段(3-6岁):这个阶段的中小学生正处于儿童时期的开始,他们对世界充满好奇和探索欲望。
他们的心智和语言能力发展迅速,但是还没有形成复杂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自我中心:幼儿园阶段的孩子主要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同理心和善于合作的能力。
-情绪易变:幼儿园阶段的孩子情绪容易波动,很容易因为一些小事而生气或者快乐。
-没有持久的兴趣:幼儿园阶段的孩子对事物的兴趣持久性较低,他们往往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和短暂的兴趣。
-需要保护:由于幼儿园阶段孩子的认知和语言能力还不够成熟,他们需要成人的保护和关注。
2.小学阶段(6-12岁):这个阶段的中小学生进入了学龄期,他们开始接触正规的学习内容和规则。
他们逐渐发展出理解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开始构建自己的价值观。
-自我意识增强:小学阶段的孩子开始逐渐意识到自己的身份和作用,开始形成自己的独立性和自尊心。
-重视同伴关系:小学阶段的孩子非常在意与同伴的关系,开始追求朋友,并且受到同伴的影响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大。
-执行力增强:小学阶段的孩子逐渐培养起进取心和自我控制能力,开始有了目标和计划。
-兴趣多样化:小学阶段的孩子开始展现出自己的兴趣和才能,并且更加稳定和持久。
-自我评价敏感:小学阶段的孩子更加关注自己的表现和成绩,会对自己的表现有较高的期望,并且容易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
3.初中阶段(12-15岁):这个阶段的中小学生正在进入青春期,他们身心发育迅速,开始面临更多的挑战和压力。
他们开始有自己的想法和判断力,需要更多的独立性和自主性。
-对他人看法敏感:初中阶段的孩子对他人的评价非常关注,往往容易受到他人的影响。
-性别意识加强:初中阶段的孩子开始对自己的性别有更多的认识和关注,往往会对自己的外貌、身材等方面有一定的关注。
-自我评价变化:初中阶段的孩子开始对自己注重外貌和社交关系,对自己的表现和成绩有更高的要求,自我评价变得更加苛刻。
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
儿童的心理特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变化。
下面我将从婴儿期到青春期分别介绍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心理特征,以及对他们心理发展的影响。
婴儿期(0-2岁):在这个年龄段,婴儿是全然依赖于成人照顾的,他们主要通过哭泣、笑、叫、吐舌头等表情和声音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他们对外界刺激非常敏感,能感知声音、光线和触觉等。
此外,婴儿对认知和探索也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儿童期(3-6岁):在这个年龄段,儿童开始发展自主性和独立性。
他们开始掌握语言,并使用语言与他人交流。
儿童的注意力和想象力逐渐发展,形成了丰富的想象世界。
他们对游戏和角色扮演的兴趣增加,通过模仿和角色扮演来理解和模拟现实世界中的人物和事物。
他们渴望自己的成就被认可,并对于认可的需要特别敏感。
学龄期(7-12岁):在这个年龄段,儿童开始认知和逻辑思维的发展,他们具备了抽象思维的能力,能够进行概念的建立和推理。
他们对学习和知识的渴望增加,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此外,他们开始发展自我认同和身份,通过与同龄人的交往来建立自己的社会关系。
他们也开始对外貌和形象有较高的敏感度。
青春期(13-18岁):青春期是个体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
在这个年龄段,青少年面临身体、生理和心理等多方面的变化,并开始发展自己的独立思考和价值观。
他们开始关注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形象,追求自我表达和接纳。
青少年对自我意识的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形成非常重要。
他们经常激烈地经历情绪起伏、自我质疑、与他人关系的困扰等。
这些心理特征的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基因、家庭环境、社交环境等。
家长和教育者在儿童心理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他们需要提供安全稳定的环境,给予关爱和支持,并提供适合儿童年龄阶段的教育和引导。
总之,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各有特点,他们的发展需要得到周围环境的支持和关注。
了解儿童的心理特征,将有助于家长和教育者更好地满足他们的发展需求,促进儿童全面健康的成长。
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
儿童的心理特征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生一定的变化。
以下是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的详细描述。
1岁以下:在这个年龄段,婴儿主要是依赖性的,他们对母亲或主要照顾者有很强的依赖需求。
他们的情感世界主要表现为满足基本需求时的愉悦和不满。
他们开始创建基本的安全感和信任,对外界的探索和发现充满了好奇心和探索欲。
1-3岁:在这个年龄段,幼儿逐渐开始表现出自我意识和独立性。
他们学会用语言和行为来表达需求和情感,并渐渐学会与人沟通。
幼儿喜欢模仿和学习,具有浓厚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通常对自己的兴趣和喜好非常敏感,也开始表现出自尊心。
3-6岁:在这个年龄段,孩子的语言和沟通技能得到了显著的发展。
他们已经能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并能够与其他人合作和玩耍。
孩子的联想能力和想象力也开始发展,他们喜欢通过戏剧性的角色扮演来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他们往往对周围的事物和环境感到好奇,并对自己的能力和技能充满自信。
6-12岁: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开始进入中小学阶段,他们的思维开始变得更加抽象和逻辑化。
孩子们对学习和知识的渴望逐渐增加,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抽象的概念,并开始发展对于时间、空间和因果关系的理解。
孩子的社交技能也得到了发展,他们开始与其他人建立更长久和稳定的关系,学会解决冲突和合作。
青春期:青春期是一个心理变化最为显著的阶段。
孩子们开始经历身体和性别的变化,有时会出现情绪波动和对自身形象的不安。
青春期的孩子通常更加关注他人的评价和社会认同,开始探索自己的身份和价值观。
他们对未来有着更多的考虑,并开始思考自己的职业和生活目标。
以上是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的描述。
需要注意的是,这些特征只是一般性的描述,每个孩子的心理发展都有其独特性和差异。
此外,家庭和环境对于儿童心理特征的影响也非常重要。
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
心理发展是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成熟的过程,不同年龄阶段有着不同的心理特点。
以下是不同年龄阶段心理发展的特点:1.婴儿期(0-2岁):婴儿期是生命的最初阶段,这个阶段的心理发展主要集中在满足基本需求上。
婴儿在这个阶段通过哭泣来表达需求,例如饥饿、渴望、疼痛等。
他们对外界的依赖性很高,需要父母的关爱和照料来满足生理和情感上的需求。
2.幼儿期(2-6岁):在幼儿期,孩子开始建立自己的个人身份和独立性。
他们逐渐掌握了一些基本的自理能力,例如穿衣、进食、上厕所等。
此外,幼儿也开始发展社交能力,并在家庭和学校里建立起友谊关系。
在这个阶段,幼儿还表现出较强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开始发展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儿童期(6-12岁):在儿童期,孩子逐渐获得了更多的自主权和责任。
他们开始在学校学习知识,发展出对学习的兴趣和动力,逐渐形成自己的价值观念和道德观念。
此外,儿童期也是认知能力的显著发展阶段,他们开始发展逻辑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构建起对世界的更为准确和深入的认知。
5.成人期(18岁以上):成人期是一个人心理发展的成熟阶段,他们逐渐具备了各方面的生活技能和社会适应能力。
成年人开始承担更多的责任和义务,建立起自己的事业和家庭。
在成人期,个人的社会地位和自我认同感对心理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成人期的人也需要在适应社会压力的同时,继续追求自己的个人成长和满足感。
总之,不同年龄阶段的心理发展具有各自的特点和需求。
理解这些特点有助于父母、教师和社会更好地支持儿童和青少年的成长,并为他们提供合适的发展环境和支持。
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特点的分析
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特点分析:1.幼儿期(3-6岁):在幼儿期,学生的心理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我中心:幼儿时期的孩子主要关注自己的需求和感受,缺乏对他人感受和需求的关注。
-好奇心强:幼儿时期的孩子对周围的事物充满好奇,并且愿意尝试新事物。
-短暂的专注力:由于幼儿的注意力持续时间有限,他们往往难以长时间专注于其中一件事情。
-高度依赖性:幼儿时期的孩子通常对父母和其他关键人物有强烈的依赖需求。
2.儿童期(6-12岁):在儿童期,学生的心理特点逐渐发展成熟,具有以下特点:-社交意识增强:孩子开始关注他人的感受和需求,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社会个体,需要与他人进行合作和交流。
-渴望认同感:儿童期的学生希望得到他人的赞同和认可,追求与他人的良好关系。
-自我意识增强:孩子开始形成自我认同,开始追求个性的体现和发展。
-倾向于模仿:儿童期的学生常常通过模仿他人来学习和发展自己的技能、态度和价值观。
3.青少年期(12-18岁):在青少年期,学生的心理特点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自我意识进一步强化:青少年开始更加关注自己的形象、自我认同和个性的发展,注重与他人的差异,并试图寻找和保护自己的独特性。
-对权威的质疑:青少年开始对传统的权威和价值观提出质疑,他们更愿意独立思考并形成自己的观点。
-增强的自主性:青少年追求自由和独立,渴望拥有自主性,愿意尝试新的事物和经历新的挑战。
-情感波动大: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变化,青少年常常经历情感的起伏和不稳定,易受外在刺激影响。
以上是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需要指出的是,个体间存在差异,这些分析只是总体倾向,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还需要结合具体情况进行个别分析和应对。
不同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特点
不同年级段得心理特点一年级:儿童刚入学不久,对小学生活既有新鲜感,但又不习惯,因而一时难以适应;对学习有好奇感,却很难做到专心听讲,独立完成作业;很乐意与同学进行接触、交谈却不懂礼貌,有些还比较自私;特别信任老师,相信老师得话,尊重老师得行为与评价;很多人生活不能自理,没有相应得劳动习惯,对其父母得依赖性很强;注意力不集中,情绪变化无常,容易疲倦;行为动摇不定,不善于控制,容易冲动与特别敏感;对成功得喜悦与失败得痛苦都很强烈;有当好学生得愿望,只就是不熟悉学校得生活,不了解学校常规,常会无意中做错事。
她们渴望参加光荣得少先队组织。
她们好奇、好动、喜欢模仿,并且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ﻫ二年级:学生已基本适应小学得学习生活.她们知道学校得规章制度,懂得一些行为常规,而且愿意努力遵守。
在上课听讲、完成作业、遵守公共秩序,尊敬师长、简单得自我服务性劳动等方面有了一定得基础,但从总体上说,对常规得认识不深刻,动作不到位,行为不规范。
她们习惯过集体生活,喜欢与小伙伴一起活动;开始有了自我控制得能力,好表现自己,竞争意识与上进心有所发展,能树立近期得奋斗目标,都想争取成为好学生,并希望参加少先队得一切活动。
好奇、好动、好模仿,思维得直观性、具体性、形象性仍然就是其共同得特点.三年级:学生得思维正处于由形象思维过渡得时期,能进行一定得抽象思维,但仍以形象思维为主,模仿性强,就是非观念淡薄;想象能力也由模仿性与再现性向创造性得想象过渡;集体主义感情有所发展,良好得道德品质正在形成,但极不稳固。
感情容易激起与爆发,不善于控制,不考虑行为后果,虽已能从事需要一定意志支配得工作,但意志还很薄弱,自觉性、主动性、持久性都较差,遇到困难与挫折,往产生动摇。
三年级学生自我意识逐渐发展,逐渐学会道德原则得评价标准,评价能力开始发展起来,往往就是提出自己得见解,但不善于全面地评价一个人得行为表现.道德感、正义感开始萌芽,但道德认识水平仍较低,辨别就是非得能力也不强,很容易受到外界得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
儿童不同年龄段的心理特征
1岁之前
0-岁这个时期婴儿最大的特点是:不会说话,不能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要。
但是这个时候的孩子是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0-3月一个阶段:以睡眠为主。
这时候要紧密关注孩子的需要,随着他的头、手的活动配以相应的刺激;
4-6月一个阶段:视、听能力进一步发展,开始有目的地抓挠前面的东西,较长时间玩胸前的玩具;可以更多的引逗孩子,带到户外散步,与之对话。
7-9月一个阶段:长时间盯着一个物品看,能分辨妈妈的声音,双手交替拿东西。
双手臂支撑可挺起身子,爱扔东西玩,用玩具相互撞击,可以听懂简单的语言,再见、谢谢、拍手并照着去做。
可帮助其坐、站、转、可给孩子中等大小的如软球、彩色积木、布制小动物、或者摇铃给他玩,并与之玩耍,用正确名字告知玩具的名字;
10-12月一个阶段:能够用眼睛寻找东西,能模仿自己听到的声音、比如鸭子、小车的嘎嘎声,学会叫爸爸妈妈、能自己拿奶瓶喝水,能够着大人的手,或者扶着家具行走,对周围的世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
此阶段、可教他学走路、
学说话。
儿童心理发展
儿童的心理发展过程中,2-5岁和12-15岁分别为两个特殊的发育时期,表现为性情急躁,不听话,不愿意别人干涉他们的事。
以这种逆反行为为特点的表现,心理学上称为反抗期。
这是儿童智力发育和人格培养过程中的必然阶段,并不是坏事。
如果能顺利度过,对儿童的心理健康、智力智能的发育和开发,意志力、创造力的培养都大有益处。
2-5岁的年龄期为第一反抗期,是儿童心理迅速成长的表现,是发展儿童独立性和自信心的大好时机。
这个时期,由于孩子已经独立行走,思维也有了一定的发展。
社交能力的发展4-5岁的孩子,已经会主动与朋友交往了,甚至可能会有一个或几个“最好”的朋友,当然不一定与他的性别相同,男孩女孩都有。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认识到,朋友不仅仅是游戏伙伴,朋友也会对他的思维和行为产生重要的影响。
他会非常渴望和他的朋友保持一致,甚至在和朋友相处时,他的行为经常会超出父母曾经给他制定的原则和规矩。
因为他已经开始认识到,生活中还有其他更有意思、更好玩的事,他可能会提一些要求,或做出一些特别的事,验证自己的能力和控制范围,如一定要某个玩具、吃某种食物、穿某件衣服,或要求看某些电视节目,而这些都是以前你不
允许的。
另外,如果孩子与父母的关系在他的朋友面前发生变化,父母们也不要失望。
例如,他会对你表现出一生中的第一次粗鲁或不礼貌,当你告诉他该做某件事时,他可能会回答你“闭嘴”,甚至咒骂你。
虽然这让你难以接受,但这种表现正是他在学习挑战权威,以测试自己自立能力的反应。
处理这种情况的最好方法是:表示反对,并与他讨论他真正的想法是什么。
如果你的反应越情绪化,就越会激发他继续这种不良的行为,冷处理是比较有效的方法。
7-8岁儿童心理特征
7-8岁孩子的心理特征
1、动作能力
小肌肉与大肌肉运动都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能够完成多种劳动与游戏。
2、语言能力
这个时期,儿童对口头言语中语音的细微差别逐渐掌握,并开始进入书面言语发展时期。
3、认知能力
1)知觉的发展
该时期儿童感知事物时较笼统,往往只注意表面现象和个别特征,时空特性的知觉也不完善;随着教学过程的深入,
小学生知觉的有意性和目的性明显发展,他们能从知觉对象中区分出基本的特征和所需的东西,对于时间单位和空间关系的辨别能力也渐次增强。
2)想象的发展
该时期儿童想象的有意识、目的性迅速增加,创造性想象显著发展,想象的内容逐渐丰富,想象的现实性有了较大的提高。
3)思维的发展
这个时期,虽然已经具有一定的抽象概括能力,并且掌握了一些概念,能够初步进行判断和推理,但思维水平总的说仍是非常低的。
仍有很大的具体形象性,思维过程往往依靠具体的表象,不易理解较抽象或与他的经验,很少联系的教材。
思维还带有很大的依赖性和模仿性,独立而灵活地思考问题的能力很差。
不善于使自己的思维活动服从于一定的目的任务,在思考问题时往往被一些不相干的事物所吸引,以致离开原有的目的任务
4)注意的发展
该时期儿童注意范围狭窄,不善于分配自己的注意,如果要求他们同时注意几件事情,往往做不到。
他们的注意还不稳定、不集中,容易受不相干的事物吸引而分散注意。
集中注意的时间可达15-20分钟。
4、情感、意志和个性方面的发展。
在情绪发展方面,有学习、同伴、教师等社会因素引起的情感开始占主要地位。
出现与学习成败、班集体有关的理智感、集体荣誉感、责任感等。
儿童情感表现外露、不易保持。
此时,若学业压力过重,容易发生学校恐惧症、社交退缩症和攻击性行为等。
同伴在儿童生活中占据越越重要的地位,表现出对同伴明显的依从性或同伴倾向。
开始在兴趣相投的基础上形成内聚力不大的"小集团"。
男女儿童兴趣活动明显分化。
在个性发展方面,此时,儿童的个性特征更加明显,开始按照成人和同伴的评价评定自我。
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形成与学习有关的个性品质,如勤奋或懒惰、细致或粗心、守纪律或散漫等。
在道德判断方面从只注意行为后果发展到能考虑行为动机。
道德行为尚未稳定。
了解孩子的成长过程,每个阶段都要其必然的反应方式和内在需要,自然规律不要随意违背;
顺应孩子的自然天性,才能发展社会适应,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定是顺势利导形成的;
与孩子相处最重要的就是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心理意义,不要用成人理念解读孩子行为,要学会从孩子的角度看问题;
家长的不断学习和成长是孩子良好个性形成的重要保障,孩子应该成为家长的老师,分析研究孩子才能教育好孩子;
孩子在成长和变化,家长的互动方式也要跟着变化,同样的语言、同样的方式、一成不变的观念是孩子厌烦父母和远离父母的重要原因。
父母应该怎么做?
0-3岁:充分的陪伴孩子游戏,亲密的互动、身体的抚摸和拥抱、接触,培养孩子的专注力、耐力和游戏力、空间探索能力、想象能力,正面发展多于控制;
4-6岁:引导孩子的伙伴游戏能力、父母的行为举止对孩子的影响是以第一位的,父母的言行不一经常会被孩子发现并指出;同时父母要耐心诚实的回答孩子提出的各种问题,在尊重孩子行为的同时,适当的进行奖励式引导。
7-12岁:和孩子逐渐保持距离,留出足够的空间给孩子,不易事事关注;学会观察孩子的情绪变化;学会尊重孩子的隐私,和孩子的身体接触要逐渐向成年人靠拢;允许孩子形成自己独立的判断和想法、当孩子的行为遇到困难和阻碍的时候,能够及时的参与帮助,而不是包办代替;开始和孩子做一些正式的交流尝试,学会倾听和引导,不是一味说教,除非孩子请教说,我该怎么办?
永远记住:父母不能和孩子比较,你永远要知道你比孩子成熟,所以,你知道的多是应该的,那不是你骄傲和教训孩子的资本。
13-18岁:开始学习把孩子当成年人一样对待;部分事
情要主动教给孩子处理和面对,并鼓励他去承担相应的责任,去品尝收获的果实;凡事尊重孩子的意愿,你只要让其知道:发生任何事情,父母都是第一时间支持你的人,这就够了,孩子会选择什么告诉你,什么不告诉你;父母可以有自己的观点、要求和期待,但是你要选择合适的机会告诉孩子就够了,任何事情都不需要反复说,同一件事情每多说一遍,它的效用就降低一半;每个父母都期待孩子成才,那是因为你不知道其实你的孩子原本就是天才,奇怪吗?问题出在,在你的心里只有一种人是天才,而不是你的孩子。
父母行动准则
细致观察、耐心倾听;
不离不弃、亲密游戏;
积极认可、勤于鼓励;
询问原因、放弃评判;
规则清晰、奖罚明确;
言传身教、方向明了;
分清责任、各自承担;
困难面前、齐心协力。
父母行为误区
凡事冲在前面,过度保护孩子——缺乏自信;
喜欢过高期待,忽视现实需要——自我不满;
缺乏自我约束,同样话反复说——内心焦虑;
内心没有方向,言行出尔反尔——怕担责任;
总是看到问题,只批评没表扬——自我否定;
急于自我表达,无视孩子意愿——烦躁压抑;
互动僵化死板、交流缺乏进展——不学无术;
自身缺乏规范、行为习惯混乱——环境不良。
需要用心体会的一句话是:世界上所有的爱都是为了在一起,只有一种爱是为了分开,那就是父母对子女的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