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脏五行
五色、五味、五脏、五官、五行对应表

五⾊、五味、五脏、五官、五⾏对应表 五⾏:⾦、⽔、⽊、⽕、⼟(顺位⽣,意即⾦⽣⽔,⽔⽣⽊,⽊⽣⽕,⽕⽣⼟,⼟⽣⾦,…) (隔位克,意即⾦克⽊,⽔克⽕,⽊克⼟,⽕克⾦,⼟克⽔,…) 五⾊:⽩、⿊、绿、红、黄(向上对应五⾏,下同) 五味:⾟、咸、酸、苦、⽢ 五脏:肺、肾、肝、⼼、脾 五官:⿐、⽿、⽬、⾆、⼝ 五⾊(注): 以⾖为例,绿⾖具有清热解毒之功,⼊肝经为⽊性;红⾖有补⾎、利尿、促进⼼脏活动的功效,⼊⼼经为⽕性;黄⾖益⽓补脾,⼊脾经为⼟性;⽩⾖含有较多的钙质,⼊肺经属⾦性;⿊⾖治消胀,下⽓,性寒,⼊肾经属⽔性。
再如:⼀个五⾏缺⽊的⼈,应多吃绿⾊的⾷物,多穿戴绿⾊的⾐服饰品,甚⾄多些接近绿⾊的东西。
五味与五脏(注): 《黄帝内经》中有记载:⾷物的酸味与肝相应,有增强肝脏的功能;苦味与⼼相应,可增强⼼的功能;⽢味与脾相应,可增强脾的功能;⾟味与肺相应,可增强肺的功能;咸味与肾相应,可增强肾的功能。
但是,在选择⾷物时,必须五味调和,这样才有利于健康;若五味过偏,会引起疾病的发⽣。
如:酸味太过容易造成肝⽓太旺⽽克制脾胃功能(⽊克⼟);苦味太过⼜很容易造成⼼⽕太旺⽽克制肺⽓(⽕克⾦);⽢味太过很容易造成脾胃过旺⽽克制肾⽓(⼟克⽔);⾟味太过容易造成肺⽓过盛⽽克制肝⽓(⾦克⽊);咸味过多很容易造成肾⽓过盛⽽克制⼼⽓(⽔克⽕)。
五脏与五官(注): ⼈的五官与五脏也有直接联系:肝开窍于⽬,⼼开窍于⾆,脾开窍于⼝,肺开窍于⿐,肾开窍于⽿。
肝有病者,眼中必有病象,如眼黄,眼涩,畏光,流泪;脾有病者,必⼝中乏味,⾷⽽不化,唇⼲裂;肺有病者,会出现⿐塞,流涕,打喷嚏,流⿐⾎,不辨⾹臭;⼼有病者,⾆尖红,或⾆头转动不灵,吐字不清;肾有病者,⽿中蝉鸣,或痒,或背,或聋。
凡五官之病,中医不仅治五官,更兼治五脏。
附:各类⾷物与五脏滋补关系 1酸⽣肝:酸味⾷物有增强消化功能和保护肝脏的作⽤,常吃不仅可以助消化,杀灭胃肠道内的病菌,还有防感冒、降⾎压、软化⾎管之功效。
五行与五脏、腑、藏、华、液、五官、体、志、宫、季、味、天干、气、化、畜、音、菜、果、谷、五臭、色

五行与五脏、五腑、五脏所藏、五脏之华、五脏之液、五官、五体、五志、五宫、五季、五味、天干、五气、五化、五畜、五音、五菜、五果、五谷、五臭、五色五行相生: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五脏所藏:魂、神、意、魄、志五脏之华:爪、面、唇、皮毛、发五脏之液:泪、汗、涎、涕、唾五官:目、舌、口、鼻、耳五体:筋、脉、肉、皮、骨五志:怒、喜、思、悲、恐五宫:东、南、中、西、北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五味:酸、苦、甘、辛、咸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五气:风、暑、湿、燥、寒五化:生、长、化、收、藏五畜:犬、羊、牛、鸡、猪五音:角、徵、宫、商、羽五菜:韭、薤、葵、葱、藿五果:李、杏、枣、桃、栗五谷:小豆、麦子、粳米、黄黍、大豆五臭:臊、焦、香、腥、腐五色:青、赤、黄、白、黑-----------------------------------------------五脏之华:爪-肝心-面唇-脾皮毛-肺发-肾心为君火肾为相火五脏所藏;肝藏魂,心藏神,脾藏意,肺藏魄,肾藏志。
”五畜:犬、羊、牛、鸡、猪:“犬酸,羊苦,牛甘,鸡辛,猪咸―――《灵枢经》五果:李、杏、枣、桃、栗五果当为助,力求少而数五谷:小豆、麦子、粳米、黄黍、大豆五谷宜为养,失豆则不良五菜:韭、薤、葵、葱、藿五季:春、夏、长夏、秋、冬(中医以四时配五行而为五季,即春属木,夏属火,长夏属土,秋属金,冬属水)五音:宫1、商2、角3、徵5、羽6五菜:葵甘,韭酸,藿咸,薤苦,葱辛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
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喜,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为谓恶。
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
五行、五脏对应表

唾
五声
呼
笑
歌
哭
呻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嗅
臊、臭、羶
焦
香
腥
腐、朽
五质
静
燥
力
坚
敬
五志
怒
喜
思
忧、悲
恐、惊
五谷
麦\小麦
黍\高粱
稷\小米
稻\大米
豆
五畜
鸡
羊
牛
马
猪∕肉
五果
李
杏
枣
桃
栗子
五劳
久行伤肝
久视伤心
久坐伤脾
久卧伤肺
久立伤肾
五常
木主仁
火主礼
土主信
金主义
水主智
《黄帝内经》界、象及其它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六腑
创作编号:BG7531400019813488897SX
创作者:别如克*
五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五常对应表
五行、五脏、五官、五体、五味、五色、五志对应表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五性
木曰曲直
火曰炎上
土爱稼穑
金曰从革
水曰润下
天干
甲乙
丙丁
戊己
庚辛
壬癸
地支
寅卯
巳午
辰戌丑未
申酉
亥子
五时
平旦
日中
日西
合夜
五劳所伤
久行伤筋
久视伤血
久坐伤肉
久卧伤气
久立伤骨
五行与五脏六腑的关系

道医——五行与五脏六腑的关系道医理论中五行与五脏是有着紧密联系的。
五行之间的关系便是五脏间的关系。
五行分别为:金、木、水、火、土。
而五脏中肝胆代表木,心、小肠代表火,脾胃代表土,肺、大肠代表金,肾、膀胱代表水。
明白了五脏六腑对应的五行后,便要开始了解五行之间的关系了,也可以变相地说是五脏六腑间的关系。
相生关系:木(肝、胆)生火(心、小肠),火生土(脾、胃),土生金(肺、大肠),金生水(肾、膀胱),水生木。
木生火。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木可做火的燃料。
而在五脏中,属木的肝藏血,肝胆循环系统旺盛,可有充足的血液供属火的心、小肠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火生土。
形象地用太阳之正阳之火对地面照射,经亿年以上可化石为土作比喻。
在五脏中属火的心、小肠循环系统旺盛,可促进属土的脾胃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土生金。
用金属从土中而生作比喻,如矿质。
五脏中属土的脾胃循环系统旺盛,被称为中气的脾气可以促进属金的肺、大肠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金生水。
解释要复杂一些。
我们在自然界可以发现,有石就有水。
石头结构的山可以生长树木,因为岩缝可以使水达到山顶。
所以民间有“山有多高,水有多高”之说。
而土结构的山不能长树,因为“土克水”,土阻止了水的上行,所以西北黄土高坡上光秃秃的一片,没有一棵树木。
石头中含大量金属元素,古人把这种现象概括为“金生水”。
五脏中属金的肺循环系统旺盛,肺气可促进属水的肾循环系统正常运行。
水生木。
这个比较容易理解,树木生长必须需要充足的水分。
肾、膀胱循环系统旺盛,肾气和肾水可促进肝循环系统的正常运行。
这是五行相生关系,也是五脏六腑间相生关系。
五行相克关系。
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无尽的循环……木克土。
有两个理解。
第一,用树木破土而出来作比喻。
第二,以树木吸收土中营养,致使土中营养流失来理解。
五脏中属木的肝循环系统不畅,没有充足的血液支持脾胃,脾循环系统便会逐渐进入非正常状态。
例如肝胃不和等。
土克水。
这个很容易理解,用土能阻挡水的运行作比喻。
五脏五行

五脏五行功修练五脏五行功、防治内脏疾病,产生强大功力一、五脏本义五脏功,是对藏密功法的补充,五脏咒语,也本嗡字诀而生。
我们采纳了中国传统医学观点的阴阳五行学说,把脏腑统一起来,并把光色考虑进来,找到了它们的对应关系。
—————————————————————五行五脏六腑五色五咒金肺、大肠白呜嘛水肾、膀胱黑咪呀木肝、胆、三焦蓝嘻呀火心、小肠红嗯土脾、胃黄嘛、哈哈—————————————————————二、五脏单练法1、五脏真言的功效五脏六腑真言,其功效皆是直接作用于内脏,然后引起经络及沿经穴位的运动,内外兼修,双管齐下,直截而奇特,其念法,不外用声念──身念诸法,并不特殊,我们现在逐一了解其功效,练法。
2、肾、膀胱(简称水咒):咪呀(1)水咒功能作用于肾、膀胱系统。
具有补脑、壮骨、生髓、增益人的智慧等主要功能。
经验表明,习练该咒,先是肾及肾所邻近的肾俞穴,(腰部)随咒收缩、松驰。
久之,两脚涌泉穴(肾全息部位)也发生相应张驰,向外排浊气,向内收纳水中真气,肾经、膀胱渐渐通畅,同时,阴部(生殖轮)也发生相同的效应。
体内真气沿督上升,通小周天。
凡高血压、脱发、肾炎、膀胱炎、肾、胃虚寒所致长期腹泻,脚鸡眼、皮肤干裂、干燥疗效甚佳。
[例证]某男,53岁,中学教师,肾虚,脚长期裂口渗血,长鸡眼,两膝关节难以弯曲下蹲,有严重肩周炎,面部皮肤干燥。
习练水咒两月,自觉生殖功能有节奏地活跃,肾功能迅速提高,气能转大小周天,脚下出汗,面部渗油脂,干裂、干燥状态消失,鸡眼痊愈,脱发重生,肩周炎完全消除,膝关节基本上恢复正常,自觉体力大增。
[例证] 某女,27岁,大学教师,主要症状,皮肤脆、硬。
十几年无名头痛,只能以长期服进口药缓解。
练水咒一年,头痛仅复发过一次,也是练功治下来的。
完全不再服药,皮肤变得柔软。
[例证] 某女,50岁,干部,患高血压(120~180mmHg),全身显得肥胖,念水咒一星期,体重大降,高血压治愈(80~120mmHg)。
五脏与五行等的对应关系表

忧
哕
咳
栗
病位
胸胁
肩背
腰骨
颈项
脊
五液
泪
汗
涎
涕
唾
官职
将军
君主
谏仪之官
丞相
大力士
五华
手(爪)
面色
唇
毛
发
五神
魂
神
意
魄
志
六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三焦
脉象
弦
钩
---
浮
沉
用药
甜
酸
苦(咸)
苦
辛
宜食
甜
酸
苦
苦
辛
地
品类
草木
火
土
金
水
畜
鸡
羊
牛
马
彘
谷
麦
黍
稷
稻
豆
色
苍
赤
黄
白
黑
味
酸
苦
甘
辛
咸
音
角
徴
宫
商
羽
嗅
臊
焦
香
腥
腐பைடு நூலகம்
动物
青龙
朱雀
蚯蚓
白虎
玄武
参考书: 1、曲黎敏 <从头到脚说健康> 附录
2、张登本 <黄帝内经话养生> P52、P276
3、郑红斌 <黄帝内经白话详解> P144
(注:文档可能无法思考全面,请浏览后下载,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五脏与五行等的对应关系表
五行
事物
木
火
土
中医五行对应五脏、五味五色、五音、五官、……(完整版)

中医五行对应五脏、五味五色、五音、五官、……(完整版)
1、五行: 木火土金水
2、五脏: 肝心脾肺肾
3、五色: 青赤黄白黑
4、五味: 酸苦甘辛咸
5、五官: 目舌口鼻耳
6、五音: 角徵宫商羽
7、五华: 爪面唇毛发
8、五体: 筋脉肉皮骨
9、五液: 泪汗涎涕唾
10、五畜:鸡羊牛马猪
11、五嗅:臊焦香腥腐
12、五谷:麦黍粟稻菽
13、五果:李杏枣桃栗
14、五菜:韭薤葵葱藿
15、五方:东南中西北
16、五化:生长化收藏
17、五气:风暑湿燥寒
18、五神:魂神意魄志
19、五季:春夏长夏秋冬
20、五情:怒喜思悲恐
21、五数:三二零四一
22、五数:八七五九六
23、五元:元性元神元气元情元精
24、五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
25、五变:握忧咳哕栗
26、五腧:井荥输经合
27、五动:行站卧坐动
28、五星:木星火星土星金星水星
29、五性:曲直炎上稼穑从革润下
30、五灵:青龙朱雀麒麟白虎玄武
31、五虫:毛羽倮介鳞
32、五长:麟凤人龟龙
33、五实:核络肉壳濡
34、五声:呼笑歌哭呻
35、五指:食指中指拇指无名小指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数:三二零四一
五数:八七五九六
天一生水,地六成之;
天二生火,地七成之;
天三生木,地八成之;
天四生金,地九成之;
天五生土,地十成之。
五行五脏六腑与六字诀对应表

五行、五脏六腑与六字诀对应表一、五行、五脏六腑与六字诀对应表木(肝、胆六字诀嘘)火(心、小肠六字诀呵)土(脾、胃六字诀呼)金(肺、大肠六字诀呬)水(肾、膀胱六字诀吹)1、六腑:除上表中的胆、小肠、胃、大肠、膀胱外,还有三焦。
六腑就是这六个内脏的合称。
2、三焦的含义:横膈以上的部位,包括头部、胸、上肢与心肺叫上焦。
横膈以下脐以上的上腹部,包括肝胆、脾胃叫中焦。
脐以下的部位与有关脏器,如小肠、大肠、肾与膀胱等叫下焦。
3、三焦的生理功能:一为通行元气,二为水液运行之道。
4、六字诀功法除上表中对应五行五脏的“嘘、科、呼、呬、吹”外还有“希”字功。
这个“希”就就是理三焦的。
二、五行的生克乘侮:中医五行学说认为世间一切事物都就是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之间的运动变化生成的,这五种物质之间,存在着既相互资生又相互制约的关系,在不断的相生相克运动中维持着动态的平衡。
1、相生即相互资生与相互助长。
五行相生的次序就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此反复无穷。
相生关系又可称为母子关系,如木生火,也就就是木为火之母,火则为木之子。
2、相克即相互克制与相互约束。
五行的相克次序为: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此反复无穷。
3、相生相克就是密不可分的。
没有相生,事物就无法发生与生长;而没有相克,事物就无所约束,就无法维持正常的协调关系。
只有保持相生相克正常的动态平衡,才能使事物正常的发生与发展。
4、相乘或相侮(病态):五行相克的太过或不及,就会破坏正常的生克关系,而出现相乘或相侮的情况。
相乘,即五行中的某一行对被克的一行克制太过。
比如,木过于亢盛(金又不能正常地克制木时而造成木的亢盛),木就会过度地克土,使土变虚,这就就是木乘土。
相侮,即五行中的某一行本身太过,使克它的一行无法制约它,反而被它所克制,所以称为反克或反侮。
如,上述例子,木对土来说就是木乘土,木对金说就是木反侮金了。
五行、五脏对应表

中(大地)
西(主肃降)
南方(主寒)
五季
春
夏
长夏
秋
冬
五化
生
长
化
收
藏
五气
风
暑∕火、热
湿
燥∕干燥
寒
五炁
魂
神
志
魄
精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六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五官
眼(目)
舌
唇(口)
鼻
耳
五体
筋
血脉
肉
皮毛
骨(髓)
五华
爪
面
唇四白
毛
发
五津
泪
汗
涎
涕
唾
五声
呼
笑
歌
哭
呻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嗅
臊、臭、羶
焦
香
腥
腐、朽
五质
静
燥
力
坚
敬
恐伤肾
五脏所恶
肝恶风
心恶热
脾恶湿
肺恶寒
肾恶燥
五味所入
酸入肝
苦入心
甘入脾
辛入肺
咸入肾
五味所走
酸走筋
咸走血
甘走肉
辛走气
苦走骨
多食之令人癃--手足不灵活
多食之令人渴--口渴
多食之令人悗心--烦恼
多食之令人洞心--心中空虚
多食之令人变呕--呕吐
五劳所伤
久行伤筋
久视伤血
久坐伤肉
久卧伤气
久立伤骨
舌分布
舌两旁--肝胆舌尖
五行五脏经络关系

01
心与肺的相生相克
心主血脉,肺主呼吸,心脉畅通,肺气得以输布。若心脉瘀阻,则肺气运行不畅,影响呼吸功能。
02
土脏经络
脾与胃的相生相克
脾脏属土,主运化,胃主收纳,脾将水谷精微输布全身。脾胃功能正常,则人体营养充足身体健康。
03
五脏经络之间的相生相克
PART
03
木脏经络
肝与胆的相生相克
肝脏属木,主疏泄,调节情志,胆为其表里,储存胆汁,助消化。肝胆相互配合,维持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
01
肝与心的相生相克
肝藏血,心主血脉,肝血充足,则心血流通畅顺。若肝血不足,则心血循环受阻,影响心脏功能。
02
火脏经络
心与小肠的相生相克
脾与肾的相生相克
脾主运化,肾主水液,脾肾相互配合,维持体内水液平衡。若脾肾功能失调,则可能导致水肿、腹水等症状。
01
02
金脏经络
肺与大肠的相生相克
01
肺与肝的相生相克
肺主呼吸,肝主疏泄,肺气肃降,肝气条达,相互协调。若肺气壅滞,则肝气郁结,影响疏泄功能。
02
水脏经络
肾与膀胱的相生相克
肾脏属水,主水液,膀胱主排泄,肾气化水,助膀胱排泄尿液。肾膀胱功能正常,人体水液代谢平衡。
在临床治疗中,灵活运用相生相克原理,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调整脏腑功能,达到阴阳平衡。
03
经络治疗
经络诊断
通过经络诊察,发现病变脏腑在经络上的反应点。利用五行理论,分析经络上的异常反应。
经络调治
运用五行相生相克原理,选择相应的经络进行治疗。通过针灸、拔罐等手段,调节经络气血,促进脏腑功能恢复。
教你如何快速记忆五脏的五行属性,绝对干货

教你如何快速记忆五脏的五行属性,绝对干货教你如何快速记忆五脏的五行属性
对易经感兴趣的小伙伴们都知道五行可以用来代表人体内的五脏;如果没有好的方法,单纯靠记忆可能要花费不少的时间。
今天给大家分享一个快速记忆五行配五脏的方法。
人体五脏有:心、肝、脾、肺、肾。
五行属性有:金、木、水、火、土。
心是其他器官正常工作的原动力,称为能量源,能量代表热;所以心属“火”;
肝有解毒的功能,同时很多植物也具有解毒的特性,植物代表木;所以肝属“木”;
脾具有吸收体内营养物质的功能,土也具有吸收大地营养的特性,所以脾属“土”;
肺字的右边部分很像人民币中的'币'字,人民币代表金钱,所以肺属“金”;
肾的作用主要是维持体内水的平衡、保持体液成分,所以肾属“水”。
五脏六腑及其相关关系(配八卦五行图)

五脏六腑及其相关关系(配八卦五行图)“五脏六腑”是人体各内脏的总称。
心、肝、脾、肺、肾,叫五脏;小肠、胆、胃、大肠、膀胱、三焦,叫六腑。
心是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
肝有贮藏血液和调节器血量的功能。
脾有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并运输全身的功能。
肺“管呼吸,主气”,肾有“藏精”、“生髓”、“主骨”的功能。
小肠主要功能是接受食物后分别清浊。
胆分泌胆汁,有助于消化食物。
胃受纳食物,再经脾将营养输出,以供养全身。
大肠的功能是传导糟粕之物,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膀胱主要是贮藏和排泄尿液。
三焦不是一个独立的脏器主体,而是按脏腑部位和功能分为三个部位:心、肺为上焦,脾、胃为中焦,肝、肾、大小肠、膀胱为下焦。
人的五脏六腑也体现了五行法的对立统一的规律。
具体地说,属于水行的肾脏和膀胱(耳朵,骨)生于木行的肝和胆(眼睛,肌肉);肝和胆生于火行的心脏和小肠(舌,脉);心脏和小肠生于土行的脾脏和胃(口,肉);脾脏和胃生于金行的肺和大肠(皮毛,鼻);肺和大肠生于水行的肾脏和膀胱(耳,骨)。
相反,属于水行的肾脏和膀胱克于火行的心脏和小肠(舌,脉);心脏和小肠克于金行的肺和大肠(皮毛,鼻);肺和大肠克于木行的肝和胆(眼睛,肌肉);肝和胆克于土行的脾脏和胃(口,肉);脾脏和胃克于水行的肾脏和膀胱。
人体是按照对立统一规律运行的一个整体。
如果其中某一个部位(或器官)薄弱或者是衰退,那么这个整体会发生疾病或者是消失。
五脏六腑之间的关系“脏”是指实心有机构的脏器,有心、肝、脾、肺、肾五脏,“腑”是指空心的容器,有小肠、胆、胃、大肠、膀胱等分别和五个脏相对应的五个腑,另外将人体的胸腔和腹腔分为上焦、中焦、下焦为三焦,是第六个腑。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1.心与肺:心主血,肺主气。
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
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2.心与肝:心为血液循环的动力,肝是贮藏血液的一个重要脏器,所以心血旺盛,肝血贮藏也就充盈,既可营养筋脉,又能促进人体四肢、百骸的正常活动。
五行五脏五官五情五味

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
其在天为热,在地为火,在体为脉,在藏为心,在色为赤,在音为徵,在声为笑,在变动为忧,在窍为舌,在味为苦,在志为喜。
喜伤心,恐胜喜;热伤气,寒胜热,苦伤气,咸胜苦。
中央生湿,湿生土,土生甘,甘生脾,脾生肉,肉生肺,脾主口。
其在天为湿,在地为土,在体为肉,在藏为脾,在色为黄,在音为宫,在声为歌,在变动为哕,在窍为口,在味为甘,在志为思。
思伤脾,怒胜思;湿伤肉,风胜湿;甘伤肉,酸胜甘。
西方生燥,燥生金,金生辛,辛生肺,肺生皮毛,皮毛生肾,肺主鼻。
其在天为燥,在地为金,在体为皮毛,在藏为肺,在色为白,在音为商,在声为哭,在变动为咳,在窍为鼻,在味为辛,在志为忧。
忧伤肺,喜胜忧;热伤皮毛,寒胜热;辛伤皮毛,苦胜辛。
北方生寒,寒生水,水生咸,咸生肾,肾生骨髓,髓生肝,肾主耳。
其在天为寒,在地为水,在体为骨,在藏为肾,在色为黑,在音为羽,在声为呻,在变动为栗,在窍为耳,在味为咸,在志为恐。
恐伤肾,思胜恐;寒伤血,燥胜寒;咸伤血,甘胜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五行学说到五脏相关理论发表者:陈达理2435人已访问五行学说起源于殷商时代的五方观念,当时将木、火、土、金、水看作是生活不可缺少的五种物质。
中医理论体系在形成过程中,逐渐地吸取了五行理论。
五行学说在中医发展史上曾起过重要的作用,经过明清以后中医基础理论的大发展,特别是对五脏功能以及五脏关系的认识日趋完善,五行学说已显得落后。
五脏相关理论由邓铁涛教授提出[1],与五行学说相比,当今学者对五脏关系的认识已经增加了很多新内容。
从中国医学史发展看,新的学说必然会替代旧的理论,用五脏相关理论替代五行学说势在必行。
1. 五行学说的缺陷对五行学说有必要进行剖析,看看它有什么不足。
1.1 “木、火、土、金、水”不能很好说明五脏各自的生理功能如五行学说认为,木性可曲可直,条达舒畅,有生发的特性,因此属肝而不属于别的脏器。
喜舒畅条达而恶郁滞,这是脏器功能的共性。
心血的运行,肺气的宣发肃降,脾的运化,肾对水液的输布排泄,都必须疏畅条达,而不仅仅是肝独有。
肝与木的关系并没有特异性。
肝除了主疏泄外,还主藏血,有收藏作用;肝又为刚脏,为将军之官,这些用“可曲可直,枝叶条达,有生发特性”来形容并不很贴切,也不完整。
再如,将心归属于火也没有特异性,肾之命门之火,更应该属火。
另外,火解释不了心血、心阴这些内容。
其它三脏也是同样,土、金、水也不能很好地说明脾、肺、肾的功能。
金性清肃、坚劲,而肺为娇脏,除肃降外还有宣发功能,这与金很难联系到—起。
肝为刚脏,与金也有相似之处。
肾为水脏,而水的代谢还与肺脾有关。
肾为元阳所在,命门之火不能用“水”来说明。
“木、火、土、金、水”来概括五脏的生理功能是早期中医理论内容,明清对中医基础理论的争鸣,丰富了脏象学说(如肾命之说),补充了五行学说的不足。
用“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说明五脏生理功能是不恰当的,它不能完整地说明相关脏器的功能,缺漏之处太多,五行与五脏的配属十分牵强。
1.2 五行学说不能完整地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关系五行学说运用相生相克理论来说明五脏之间的生理关系。
按五行理论,每一脏器只能对另一脏发生直接促进、助长和资生作用。
如认为肝藏血以济心,这点是对的,但因此认为只有肝能济心就不全面了。
藏象理论认为:肺主宣发肃降,能朝百脉,能助心行血;脾气健运,化生血液功能旺盛,血液充盈,则心有所主;肾阳为心阳之本,肾阴有滋助心阴的作用。
由此看来,肺脾肾都能“生”心。
同样,心火生脾土也是仅谈到一个方面,肺主一身之气,能助脾气;肝的疏泄功能正常,亦有助于脾的运化;脾阳根于肾阳。
肺肝肾的功能正常对脾都有促进作用。
再如肺金生肾水,但更重要的应该是肾气肾精对肺的促进作用。
诸如此类都说明五行相生理论实际上是一种单线联系,仅阐述了五脏间的一小部分联系,而大部分内容则被遗漏了。
相克是指一脏对另一脏有抑制和制约作用。
五行学说所阐述的也只是一脏与另一脏的单线联系,也只是说明了一小部分关系。
如认为金克木,是因为肺的肃降能制约肝气上逆或肝火上炎。
从藏象学说看,肾阴也能制约肝阳,使之不至上亢。
但这点在五行学说中就没有直接说明。
总之,每一脏并非只与另一脏发生相生相克关系,五行学说阐述的这种单线联系不能完整地说明五脏间的生理关系。
1.3 五行学说用繁琐的语言来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五行学说中五脏病变传变理论核心是:一脏有病,其余四脏都有可能被传及,这是对的,但是用了十分繁琐的语言来说明。
给每一种传变起了不同的名字,即:“母病及子”、“子病犯母”、“相乘”、“相侮”。
如肾病及肝为母病及子,肾病及肺为子病犯母,肾病及心为相乘,肾病及脾为相侮。
脏腑学说及脏腑辨证章节中也谈到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如肝病及肾、肝病及心,论述得完整,简洁,清楚,易懂易记。
五行的子、母、乘、侮这些概念实属画蛇添足,直接用肝病及脾、肾病及肺这样的描述更能清楚地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完全可以抛弃五行学说这种繁琐的说明方式。
1.4 是否必须用五行理论来说明诊治原则五行用于诊断所说的是运用五色、五音、五味诊断疾病,很多内容牵强而不实用,不用五行理论也完全可以说清楚。
治疗上分控制传变和确定治则两方面。
控制疾病传变说的是一脏有病可波及其它四脏,根据生克乘侮规律来调整各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材中多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来说明其传变关系,是按相克相乘关系推论来的。
实际上肝病除传及脾以外,还可以传心、肺、肾,而“木旺必克土”则实属武断之言。
既然一脏病变可波及其它四脏,那么用生克乘侮规律来推断传变的方向已没有意义。
用五行学说确定治疗原则,主要是用补母、泻子、抑强、扶弱方法。
在五行内容中,根据母子关系理论将“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确定为治疗总则。
按五行理论,“虚则补其母”是因为“补母能令子实”,这其实仅说了补虚法的一个方面。
如肺阴虚,不补其母脾脏而补肾阴,也能起到“令其实”的效果。
说明虚则补其母并不是治疗虚证唯一的治则。
“实则泻其子”也是同样,治某一脏之病并不一定要用泻子的方法,泻其子对母病并不是一种可作为基本原则的治法,不应该将一种没有特异性的治则当作一种基本定理。
用相克规律确定治则是抑强、扶弱。
这些治法与中医几十种甚至几百种治法一样,是通过长期临床经验而总结出来的,并不是单靠五行学说推理出来的。
从五行特性、属性,归类、生克乘侮、与五脏的关系……等等方面,用较大篇幅来说明这一小部分治法,反使其复杂化。
如不用五行学说,而直接说“疏肝健脾法”、“温肾健脾法”、“滋阴降火法”等等,更能清楚说明问题。
总之,五行学说是想说明每一脏器都不是孤立的,它与其它四脏在生理病理等方面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总的精神确有可取之处。
《内经》时代有这样的认识是很先进的。
但是中医基础理论已经发展了,我们剖析五行学说每一条理论,就会发现:五行与五脏的配属关系十分牵强,相生相克顺序是一种单线联系,并不是一脏只能与另一个脏器发生“促进”或“抑制”关系。
相生相克的传变及据此制定的诊治法则繁琐、复杂,是用罗嗦而不精确的语言去重复在脏腑学说、脏腑辨证及治则等章节已写清楚的内容。
2. 现代中医五脏相关理论如何论述五脏相互关系2.1 五脏的每一脏按其功能都可分为阴阳两大类,内容涉及气、血、精、津液等等方面,而不单单仅限于木、火、土、金、水单一的特性。
2.2 每一脏对其它四脏都有促进、抑制作用生理上,每一脏对其它四脏都有促进作用,如先天之本的肾,肾之元阴元阳是各脏的阴阳之本;后天之本的脾,运化水谷精微,对每一脏都有资生的作用;再如心血肝血对各脏的滋养,肺气对各脏之气的补益,肝之疏泄对各脏气机的作用,都是一种促进作用。
反之,每一脏对其它四脏亦都有抑制作用,主要体现在各脏之间的阴阳气血平衡和气机的调畅上。
如肾阴与各脏之阳的平衡制约,肝阳与各脏之阴的平衡。
在病理上,每一脏的病变都会影响其它四脏。
2.3 脏与脏之间的关系远远超过五行学说的内容下面对脏与脏之间的关系逐一进行分析,可以看出五行学说与五脏相关理论已有很大差距。
2.3.1心与肺五行学说认为心与肺的关系仅是火能克金,金能侮火,过于简单。
按五脏相关理论在肺与心之间可以有多种关系,如:心肺之阳气互助,指肺气与心气互相促进,有利于血液循环和呼吸运动。
心肺之阴互养,包括心血滋养肺阴,肺阴滋养心血。
另外,心血载气,肺气运血。
2.3.2心与脾五行学说认为心与脾的关系主要是火能生土,母子关系。
按五脏关系心与脾主要体现在心脾相互供养。
心主血,心血濡养脾脏,脾要靠心血的濡养才能发挥正常功能。
脾为后天之本,脾运化水谷精微正常,心血才能充盈。
脾气对心气有促进作用,心火对脾阳也有作用,但是不如肾阳对脾阳的作用大。
在血液运行方面,心气推动血液在脉道中运行不息。
脾统血,保障血液在脉中运行。
心脾协同,血液运行正常。
另外,心脾阴阳之间也维持着平衡制约。
2.3.3 肝与心五行学说认为肝与心的关系仅是母子关系,肝木能生心火。
心与肝的关系涉及心血与肝血、心阳与肝阳,主要体现在血液运行与神志方面。
心主血,肝藏血,共同维持血液的正常运行。
心肝之血相互滋生,心血充盈,肝则有血可藏;肝血旺盛,心血则充足。
另外,心之阴阳与肝之阴阳存在着平衡制约关系。
心与肝皆与精神、情志活动密切相关。
这些都远远超过母子关系所能涉及的范围。
2.3.4 心与肾五行学说对心肾之间关系论述较多,但是基本论点是心火与肾水的平衡,这并不全面。
心肾相交,应该指心之阴阳和肾之阴阳相互平衡制约、相互补充,而非单指心火与肾水。
心火与肾水之间需要制约克制,心阴与肾阳也需要制约克制。
另外,肾阳为元阳,肾阳对心阳的温煦作用大于心火对肾阳的作用。
肾阴为元阴,对心阴心血也有促进作用。
反之,心阴心阳对肾之阴阳也有一定促进作用。
病理上,肾阴不足可导致心阴不足,心阴不足也可导致肾阴不足;心阳虚损也可损及肾阳,肾阳虚损,可以累及心阳,症状称之为“水气凌心”。
另外,心藏神,肾藏精,精神互用,保证了精神正常。
2.3.5脾与肺五行学说论述脾与肺关系只是土能生金,母子关系。
肺与脾关系主要体现在气和水方面。
肺吸入自然之清气,脾吸收水谷之精气,脾气对肺气有资生作用,肺气对脾气也有促进作用,脾肺之气相互资生,不单是土生金。
津液输布需要靠肺的宣发肃降、通调水道作用,亦要靠脾的运化、输布。
2.3.6 肺与肝五行学说认为肺金克肝木,肝能侮肺金。
肺与肝的关系,主要体现在阴阳平衡制约和气机升降调节方面。
肺之阴阳与肝之阴阳存在互助、制约作用。
肝以升发为畅;肺以肃降为顺。
肺与肝密切配合,一升一降,对全身气机的调畅起着重要作用。
2.3.7 肺与肾五行学说认为肺与肾的关系只是肺金生肾水,母子关系。
肺和肾应该是金水相生,阴阳互补,肺肾之阴阳可互相补充。
肾为元阴元阳之宅,肾之阴阳对肺之阴阳均有资生补充作用。
肺的阴阳对肾也有一定作用。
另外,肾阴对肺阳、肺阳对肾阴都有制约克制作用。
肺肾之气共同作用,完成人体津液的正常输布排泄和正常呼吸运动。
2.3.8 肝与脾五行学说认为肝木克脾土,脾土侮肝木,只是欺侮与被欺侮的关系。
在临床上肝与脾在阴阳平衡制约、气机条畅、血液生成运行方面相互协同,相互依赖。
肝之阴阳与脾之阴阳存在相互促进、平衡、制约的关系。
阴阳平衡是肝调畅气机、脾运化水谷的前提。
肝气疏泄正常,脾胃才能升降有序;脾运化功能正常,亦有利于肝气的疏泄条达。
肝之阴血是五行学说没有论及的。
肝主藏血,能滋养脾及各个脏腑。
脾运化水谷,为气血生化之源,肝血赖此补充。
2.3.9 肝与肾五行学说认为肝与肾只是肾水能生肝木,母子关系。
肾为元阴之所在,肾阴能滋生肝阴,肾精可化为肝血;肝阴能滋补肾阴,肝血亦能滋养肾精。
肝肾精血同源。
肝肾之阳气亦可相互温煦,相互促进,使肝肾之功能正常发挥。
肾之阴阳和肝之阴阳相互平衡制约。
肝阳易亢,需依赖肾阴对其制约,使其不至于偏亢。
另外,肝主疏泄,肾主封藏,二者之间疏泄封藏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