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的文体特征与主题表现

合集下载

分析传记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分析传记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三、孙中山是一代伟人,为何作者只选取他生 活的小细节,而不写他宏伟的革命理想和事业?
答案示范: (1)选生活小事来表现孙中山的精神品质,突出
选材的新颖与独特,使孙中山的形象真实可感。 (2)本文的创作意图重在表现孙中山的布衣本色
,而衣食住行等日常生活更能突显主题。 (3)日常生活,同样反映孙中山所倡导的“民主
考点二 分析表现手法 3题型
因传记是记载人物生平或事迹的一类记叙文体,它的表达 技巧比较接近于小说和散文,可以说文学类文本的表现手法都 与传记相通。由于传记的文体特征,需要格外注意其他人物对 传主的映衬、细节描写、引用和议论等方面。
[知能 构建]
(一)叙述 1.顺叙的作用(效果):思路清晰,结构条理。 2.倒叙的作用(效果)
突出的人物。 2.选材的真实性和典型性。传记的材料比较翔实,作者从传主
的繁杂经历中选取典型的事例,来表现传主的人格特点,有 较强的说服力。 3.传记的材料可以是重大事件,也可以是日常生活小事。
二、组材方面 1.从时序角度思考。通过抓时间词语,可以迅速理清文章脉络,
把握人物的生活经历及思想演变过程。 2.从详略方面思考。组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
考点一 分析文体特征
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其中,真实性是传记 的第一特征,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 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 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 到传神的目的。
[知能 构建]
从哪些方面分析传记的文体特征? 一、选材方面 1.人物的时代性和代表性。传记里的人物都是某时代某领域较
结构:照应开头;呼应前文;使结构首尾圆合。
①突出了叙述评议的对象。②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③表 标题 现了传主的精神或品质。④点明了主旨,表达了作者的情感。⑤运用

中学“记”类古文文体辨析(中学文言文赏析)

中学“记”类古文文体辨析(中学文言文赏析)

中学“记”类古文文体辨析(中学文言文赏析)中学教材中以“记”命篇的古文,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乍看起来似乎都属于游记一类,实际上是有区别的。

在复习课教学时,应对它们作归类比较,以游记的文体特点为参照,厘清上述几篇古文的文体特点及区别,使学生对其有清晰的认识。

一、“记”的文体归属和游记的特点“记”是古代常用的文体,《文心雕龙》把它归为“书记”类,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记书画杂物,可以写台阁名胜,可以记人事,也可以记山水游赏。

选入中学教材的这几篇,大致归属两类,《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属台阁名胜记,《小石潭记》属山水游记,《桃花源记》《游褒禅山记》也被归入山水游记,但又有争议。

之所以这样划分,首先是基于对游记文体特点的厘清。

山水游记的文体特点核心有三,其一在题材上是描写自然山川、风物及观感,其二“必须是作者亲身游历的记录”[1](P359),其三有清晰的游踪,在写法上重写实景,移步换景,时间和空间在同步变化。

以这些特征去鉴别上述几篇古文,就易见出不同了,只有《小石潭记》属于典范的山水游记。

《小石潭记》一文,小邱――篁竹――小潭(底、岸、中)――潭西南――坐潭上,游踪清晰,具体地记录了一次游赏的历程。

二、亭台楼阁记的特点及与游记的不同亭台楼阁记,是“古人在修筑亭台、楼观,以及观览某处名胜古迹时,撰写叙文,以记叙建造修葺的过程,历史的沿革,以及作者伤今悼古的感慨等。

”[1](P353)《岳阳楼记》一文,首段交代作记的缘由。

次段由概括地写“巴陵胜状”“岳阳楼之大观”,转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三四段承接,一悲一喜,末两节则直抒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与抱负。

全文紧扣“岳阳楼”,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是典型的亭台楼阁记。

山水游记和亭台楼阁记的区别在:“台阁名胜记记事性比较强,而且是刻石的;而一般山水游记则以专心描绘山川自然景物为内容,主要写旅途的见闻和对大自然风光之美的感受,而且山水游记是不刻石的。

记的文体特点4篇

记的文体特点4篇

记的文体特点4篇以下是网友分享的关于记的文体特点的资料4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就爱阅读感谢您的支持。

篇1• 传记的文体特点传记的文体特点是真实性和文学性。

其中,真实性是传记的第一特征,因为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以及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所谓真实,一是抓住能反映人物思想风貌本质特征的典型事件来记述;二是把所写的人物放到他所处的社会关系中去,从表面现象深入人物和各种社会关系的内在联系,抓住人物的本质进行记述;三是善于从人物的复杂性中对人物作出公允的评价。

但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具有文学性。

它是写人的,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接,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 传记文本解题的基本步骤• 1.揣摩题干,有备而读研读题干,认真审题。

看清命题人问了哪些方面的问题,在大脑里要形成问题项链,从而有明确而强烈的问题意识,让问题作为阅读文本的有力指示。

• 2.理清脉络,整体把握第一遍速读文本,理清脉络,整体把握。

具体可按以下三个步骤进行:第一步,看清作品按什么顺序组织材料,传主的生活经历是如何贯穿起来的,把握文本的结构思路;第二步,整体领会文本内容,理清作品陈述的基本事实,弄清文段写了传主哪些事,体现了人物的什么性格、品质特点;第三步,区分出作者评论的成分,弄清作者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

• 3.细读文本,圈点勾画第二遍精读文本:带着问题,有意识地细读全文,注意具有典型意义的事件与细节,勾画出问题的相关信息区域,尤其注意叙述以外的其他议论性、阐发性的内容。

强调两点:一是思考问题要瞻前顾后,二是准确圈定答题信息区域。

(①关注时间和地点,了解传主的人生轨迹。

②关注传主的成就与影响。

③关注关于传主的重要事件,事中见人。

④关注传主的直接描写的内容,描写见性格⑤关注他人对传主的评价,侧面见人物。

• 4.深思熟虑,精确表达将问题与文本紧密衔接起来。

传记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传记分析文体特征和表现手法

考点分解训练
突破聚焦提升
通过写与传主相关的人、事、物,从侧面表现传主的道德性格、特点、品性等。
1.从侧面表现 可以使传记具有更为真实感人的力量,可以塑造丰满的传主形象,突出传主的
传主
精神面貌,起到增强作品历史深度和情感力度的作用,增强文章的真实性和可
读性。
不交代其他相关的人、事、物,内容情节就不完整,就无法更好地表现传主。 2.内容和情节 只有把传主放到一定的环境中,他的行为、性格才显现其合理性。
考点分解训练
突破聚焦提升
(三)议论的作用 1.内容上:对主题表达起画龙点睛的作用。评论性文字既是对
事实的阐释,也是作者自我态度的呈现。 2.结构上:①用在开头,起统领全文、点明中心、引出下文的
作用,并能使文章的主题思想得到鲜明的表达;②用在文章 的结尾,一般是为了加深对所写人物的认识,深化文章的主 题思想,凸显所写人物的品格意义,起画龙点睛的作用; ③用在文章的中间,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使事与事之间紧密 地连接起来,使文章结构显得严谨。
考点分解训练
突破聚焦提升
二、组材方面 1.从时序角度思考。通过抓时间词语,可以迅速理清文章脉络,
把握人物的生活经历及思想演变过程。 2.从详略方面思考。组材是与主题密切相关的。对中心有用的,
与主题特别密切的材料,是主要内容,则需浓墨重彩地渲染, 要详细写;与主题关系不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内容,则轻 描淡写,甚至一笔带过。
考点分解训练
突破聚焦提升
★作为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本文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回答。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考查分析文本的文体基本特征和语言特色。解答时, 要在阅读的基础上,了解文章的文体特征、内容的侧重点、内 容表达的特征。本文作为一篇带有学术性质的自传,突出特点 之一就是偏重学术经历,介绍了自己的传记文学观及其形成过 程。文章的开头与结尾,将自己的生平与学术结合起来,尤其 是为张居正写传原因的解说,结合当时的社会背景和自己家庭 的情况,更是呈现出学术背后的家国情怀。在行文方面,语言 平易自然,穿插“怎么会在传记研究这个总题下面开韩柳文 呢?”“我写谁呢?”等口语,语言平白如话,就像面对面闲 谈一样。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的相关知识,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的相关知识,

记,古代的一种文体的相关知识, “记”,古时公文的一种,如奏记。

又是记载事物的书籍和文章,如《醉翁亭记》。

记”从实用文章的体裁演变为文学作品的体裁,始于唐,成于宋,与“古文运动”密切相关。

散句结体的形式一直没有变,但是文章的内容不同了。

让“录言载事”的“记”成为古代散文第一体裁并名重一时的,是唐宋八大家,他们创作了大量用“记”命名的散文,以“我”的眼界观物、察景、看事、论人,让“我”笔下的事、景、物皆“着我之色彩”,“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

记的文体特征

记的文体特征

记的文体特征
在写作中,文体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

不同的文体会给人留下不同的印象。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文体特征:
1. 描述文体:以描写、描绘为主,重在形象、生动、具体。

常见于游记、景物描写等。

2. 记叙文体:以叙述事情的经过为主,重在故事情节、人物形象、语言艺术。

常见于小说、传记等。

3. 说明文体:以说明、解释为主,重在逻辑、理性、严谨。

常见于科普、说明书等。

4. 议论文体:以论证、辩论为主,重在思辨、推理、说服。

常见于社论、辩论赛等。

5. 报告文体:以汇报、总结为主,重在客观、实事求是、精炼。

常见于会议、学术研究等。

不同文体特征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它们常常会互相渗透、融合,并形成新的文体类型。

在写作中,我们可以根据文章的主题、受众、目的等因素来选择合适的文体,以达到最好的效果。

- 1 -。

中考备考课内文言文之“记”“说”文体

中考备考课内文言文之“记”“说”文体

课内文言文之“记”文体复习记(古代的一种体裁)“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

能够记叙描写,也能够抒情议论,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小石潭记》《记承天寺夜游》《桃花源记》《岳阳楼记》《醉翁亭记》主旨:《小石潭记》: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记承天寺夜游》:本文对澄澈透明的美妙月色作了极其生动形象的描绘,真是记录了作者当时生活的一个片段,透露出他在贬谪中感慨深微而又随缘自适,自我派遣的特别心境、《桃花源记》:本文以武陵人进出桃源的行踪为线索,把发现桃源的经过,进入桃源的所见所闻所历,离开桃源后再寻桃源的情形,都串连起来。

故事曲折回环。

它虚构了一个与黑暗现实社会相对立的美好境界,寄托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岳阳楼记》:文章叙述了作者应友人之托为重修岳阳楼之事作记,借题发挥表达了作者“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旷达胸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抱负,以及对友人的规箴和慰勉之意。

《醉翁亭记》:本人通过醉翁亭记秀丽风光(琅琊山)的描写和对游人之乐的叙述,表达了作者对美好山川的热爱和与民同乐的情怀。

(“乐”是实质,“醉”是表象)背景特点:《小石潭记》: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因拥护王叔文的改革,被贬为永州司马,王叔文被害。

政治上的失意,使他寄情于山水,柳宗元贬官之后,为排解内心的愤懑之情,常常不避幽远,伐竹取道,探山访水,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抒发自己的不幸遭遇,此间共写了八篇山水游记,后称《永州八记》。

《记承天寺夜游》:此文写于宋神宗元丰六年(1083年),作者被贬到黄州差不多有四年了、元丰二年七月,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御史李定等摘出苏轼的有关新法的诗句,说他以诗讪谤,八月,将他逮捕入狱。

人物传记之“文体特征、语言特色和写作意图”

人物传记之“文体特征、语言特色和写作意图”

案序8:人物传记之“文体特征、语言特色和写作意图”编制人:刘娟使用时间:2015.11.11复习目标:1.把握传记的文体特征、语言特色和写作意图。

2.能结合具体的传记文本分析文体特征、语言特色和写作意图。

梳理案1.传记的特点:①真实性:传记叙写的是历史或现实中存在的活生生的人,有真名实姓、居住地点、活动范围等,写作时不允许任意虚构。

②文学性:传记不同于一般的枯燥的历史记录,它写人,有人的生命、情感在内;它通过作者的选择、剪辑、组合,倾注了爱憎的情感;它需要用艺术的手法加以表现,以达到传神的目的。

2.传记的语言特色:首先明确传记类别,了解不同类别传记具有的不同特点。

在此基础上结合具体文本加以辨别分析。

如,自传采用第一人称,语言或自然亲切或幽默调侃,通常以记叙为主,兼有描写抒情。

他传采用第三人称,语言或朴实自然或文采斐然。

3.写作意图答题切入口:①突出传主怎样的精神品质?②人物的价值、意义及对时代的影响。

4.审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求启示,寻求解题的突破口,确保准确答题。

题干具有以下作用:暗示答题区域;暗示答题思路;暗示答题方法;暗示答案本身。

5.“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①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或从文中提炼);②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③分点分条作答。

6.答题误区及应对策略①.失分原因:A.不会审题,表现为所答非所问,不会分点作答;B.不明确对应的答题区间,遗漏较多得分点;C.筛选信息后简要概括能力弱;D.表述混乱,答题不规范。

②.对策:A.认真审题,审出答题思路和答题区间;B.就算题目没有明确说明,当分值较大时,注意分点作答;C.筛选信息后,多抓文本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来概括,有时也要抽象概括;D.平时要养成“问什么答什么”的规范答题的习惯。

探究案求见奥古斯丁·戴利(美)伊莎多拉·邓肯受我所读书的影响,我计划离开旧金山到国外去走走。

我想我或许应该跟某个大剧团一起去。

文体特征是指什么

文体特征是指什么

文体特征是指什么核心内容:文体特征是指所写文章要符合自己选定文体的要求。

下面由法律快车小编为您介绍几种基本的文体特征,感谢您的关注。

【文体特征】一、记叙文的文体特征记叙文的文体特征是记叙某个具体的生活内容,描述某个具体的事件或场面。

记叙文的记事,一般说来,事件较为简单,过程也不复杂,时间跨度也不大。

中心人物大多也只写一个人,而对这一个人的表现也不要求面面俱到,要求只写人物的一种较为突出的品质或精神。

表现景物也不过分精雕细刻。

记叙文的材料必须具有直观性,即具有可见、可闻、可感的特点,力求避免概括、抽象。

记叙文中记人、叙事、写景、状物,都与时间推移和空间转换联系在一起,所以其结构主要为时空结构。

记叙文的表达方式是叙述和描写,所以它要求语言要有形象性,使读者读了其文,如见其形,如闻其声,如临其境,从而受到强烈的感染。

二、议论文写作文体特征议论文是指以客观事物、客观事理为剖析对象,以明辨是非为主要目的的文体。

议论文以议论说理为主要表达方式,议论在文中起着主导作用。

议论文要直接表达作者的认识,作者对客观事物、客观事理的是非曲直要直截了当地发表自己的见解,提出自己的主张,而不能追求一种藏而不露的风格。

议论文的材料主要是用作论据的,即论证观点的依据,所以材料必须具有某种论证性。

议论文的组织、结构基本上是以逻辑推导为线索的,因为说理是其主要目的,而说理必须遵循逻辑规律。

一般的逻辑进程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其论证方式尽管比较繁多,但它们无不是演绎、归纳、类比等逻辑形式的衍化。

议论文的语言运用必须是明确的,同时它所思考的、把握的不是客观事物的具体形象,而是对整体事物的某种高度的抽象概括。

因此,无论是在论点的表达上还是在论据(材料)的叙述上,都具有概括性的特征。

三、散文写作文体特征散文是用凝炼、生动、优美的文学语言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的一种文体。

散文的最大特点是“形散神不散”。

“形散”主要是材料内容可广泛选材,“神不散”指中心主旨都是一致的。

记叙文的文体特征

记叙文的文体特征

记叙文的文体特征记叙文是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手段的文体,这种问题也是我们在语文学习中接触最早,最多,也是最常用的。

可进入高中阶段,随着阅读量越来越大,我们难免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再加上自身问题意识的淡化,与记叙文的文体特征越来越远,记叙文的文体特征是?一般记叙文在文体上的硬伤,主要表现在:①写人不能使人物形象鲜明深刻②叙事不能使事件合理有序展开③缺乏生动形象的叙述和描写④过多阐释和议论冲淡问题等记叙文的写法技巧㈠形象写人,突出人物个性写人为主的记叙文,要塑造鲜明的人物特征。

活画人物形象,善于运用人物描写手法,如以肖像描写来展现其人物特征,以心理描写透露内心世界,以行动描写揭示思想性格等。

写人当然离不开叙事,与叙事性记叙文比较,他不太注重事件完整性,而要求事件典型,即通过典型事件彰显人物形象。

㈡生动叙事,做到曲折有致以叙事为主的记叙文,除需注重叙事的完整性外,还要兼顾生动性。

叙事方式有顺序,倒叙,插叙,补叙等。

⒈倒叙是能达到特殊效果的叙述方式。

运用叙事技巧可使叙事生动,比如,悬念法,能够引发读者期盼的心情,抑扬法,可以产生引人入胜的效果。

㈢精当绘景,突显景物特征在写作记叙文时,应根据主题表达需要,准确选定景物进行描写,同时要明确那些该详写,那些该略写。

景物描写方式很多,可变动位置移步换景,也可立足某处定点观察。

写景不仅要做到条理清晰,而且是景物特征鲜明。

以写景为主的记叙文,需把握好层面,选好角度,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呈现景物特征,同时要把独特的感受融入景物描绘中。

切记景物描写要“精当”,记叙文中,描写终究是为记叙服务的不可喧宾夺主,变记叙文为散文了。

㈣揭示主旨,语言扼要简明记叙文以叙述和描写为主,但并不排斥议论和抒情。

记叙文的主旨往往渗透在具体的叙述和描写之中,一般靠抒情,议论性语言来画龙点睛,解释或彰显主旨。

在叙述和描写的基础上,适当穿插抒情与议论,不仅增强感染力,而且突出中心。

需注意的是,抒情,议论要言简意赅,不能下笔滔滔,掩盖或淡化记叙文的问题特征。

中学“记”类古文文体辨析

中学“记”类古文文体辨析

中学“记”类古文文体辨析作者:李秀梅来源:《现代语文(学术综合)》2016年第04期中学教材中以“记”命篇的古文,如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柳宗元的《小石潭记》、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王安石的《游褒禅山记》,乍看起来似乎都属于游记一类,实际上是有区别的。

在复习课教学时,应对它们作归类比较,以游记的文体特点为参照,厘清上述几篇古文的文体特点及区别,使学生对其有清晰的认识。

一、“记”的文体归属和游记的特点“记”是古代常用的文体,《文心雕龙》把它归为“书记”类,涵盖范围非常广泛,可以记书画杂物,可以写台阁名胜,可以记人事,也可以记山水游赏。

选入中学教材的这几篇,大致归属两类,《岳阳楼记》《醉翁亭记》属台阁名胜记,《小石潭记》属山水游记,《桃花源记》《游褒禅山记》也被归入山水游记,但又有争议。

之所以这样划分,首先是基于对游记文体特点的厘清。

山水游记的文体特点核心有三,其一在题材上是描写自然山川、风物及观感,其二“必须是作者亲身游历的记录”[1](P359),其三有清晰的游踪,在写法上重写实景,移步换景,时间和空间在同步变化。

以这些特征去鉴别上述几篇古文,就易见出不同了,只有《小石潭记》属于典范的山水游记。

《小石潭记》一文,小邱——篁竹——小潭(底、岸、中)——潭西南——坐潭上,游踪清晰,具体地记录了一次游赏的历程。

二、亭台楼阁记的特点及与游记的不同亭台楼阁记,是“古人在修筑亭台、楼观,以及观览某处名胜古迹时,撰写叙文,以记叙建造修葺的过程,历史的沿革,以及作者伤今悼古的感慨等。

”[1](P353)《岳阳楼记》一文,首段交代作记的缘由。

次段由概括地写“巴陵胜状”“岳阳楼之大观”,转写“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三四段承接,一悲一喜,末两节则直抒自己“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怀与抱负。

全文紧扣“岳阳楼”,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

是典型的亭台楼阁记。

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文体知识点之记

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文体知识点之记

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文体知识点之记
文体知识点总结
记是古代的一种散文体裁。

文言文标题中的记,相当于现代文记的形式。

如小石潭记,就是记小石潭,即记述游小石潭的行踪以及小石潭的景物。

这类文章当中,大多数是游记,一种用来记叙旅途见闻和某地政治生活、社会面貌、风土人情、山川景物及名胜古迹等的散文体裁。

其次是些普通的叙事性散文或者杂记(包括如《桃花源记》这样的诗前序文)。

除以上两篇,我们学到的还有《岳阳楼记》《醉翁亭记》《满井游记》《核舟记》等。

【2022年中考语文文言文文体知识点之记】终于写完毕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谢谢!
第 1 页共1 页。

记叙文文体知识点整理

记叙文文体知识点整理

记叙文文体知识点整理记叙文文体知识点整理相信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作文吧,尤其是作文中不可忽视的记叙文,记叙文要写清人物、时间、地点、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等”六要素“。

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记叙文文体知识点整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记叙文的特点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2、记叙文的分类根据描述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的、叙事的、写景的和状物的记叙文。

它们都具有记叙文的共性,但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往往又有相应的各自特点。

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通过特定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文章主题。

叙事类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表现主题。

写景类记叙文: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状物类记叙文:通过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掌握记叙文的要素,可以较好地把握全文,分析和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更好地把握其结构层次。

4、记叙的顺序阅读记叙文,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就要明确写作的顺序。

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也就是叙述的顺序与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是一致的。

(2)倒叙:先写结局,然后再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者先写后来的情况,再叙述产生这种情况的经过。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情节,然后再按照原来的事情接叙,这插入的有关部分叫插叙。

5、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由于题材的多样性和作者思路上的差异,致使文章线索呈现出多种形式。

有的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以人物活动、时间、发展、景物变化为线索;有的以一人、一事、一物的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联结起来。

有的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记的各种写法

记的各种写法

记的写法及举例
记是一种文体,可以通过记叙、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来记录事物、表达思想。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记的写法及举例:
1.记叙式记:以平铺直叙的方式记录事物的经过和结果,如日记、游记、史记等。

例如:《徐霞客游记》是明代地理学家徐霞客所著的游记,记录了他在中国各地的游历经历。

2.描写式记:通过对事物的形象、特征、细节等进行描写,来表达作者的感受和思想,如散文、小说等。

例如:《荷塘月色》是中国现代文学家朱自清所著的散文,通过对荷塘月色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赞美之情。

3.抒情式记:以抒情的方式表达作者的情感和感受,如诗歌、散文等。

例如:《离骚》是中国古代文学家屈原所著的诗篇,通过抒发作者的忧国忧民之情,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人民的关怀。

4.议论式记:通过对事物的分析和评论,表达作者的观点和看法,如议论文、评论等。

例如:《论持久战》是中国近代革命家毛泽东所著的议论文,通过对中国抗日战争的分析和评论,提出了持久战的战略思想。

以上是几种常见的记的写法及举例,不同的记的写法适用于不同的题材和目的,可以根据需要进行选择和运用。

记叙文的文体特点

记叙文的文体特点

记叙文的文体特点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的文章。

记叙人物和事件,必须掌握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果)。

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描写,就是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的感受;抒情,就是抒发、表达自己的感情;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事物、事件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平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节不感人。

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

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

写作记叙文时,在记叙和描写的基础上,适当穿插抒情和议论不仅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和表现力,而且能突出文章的中心。

一、选择较小的切入点话题作文,写作范围一般都十分宽泛,如果仅把话题当做一个僵死的概念,视为“铁板一块,不可分割”的整体,笼统地去做文章,势必内容空泛、文意散漫。

所以,写好话题作文的第一点要求就是善于在一个宽泛的范围内,“择其一点,不及其余”,也就是只定“大范围”中的“某一方面”。

给自己提供一个充分发挥、具体表现的好舞台,这样才能在五六百字左右的篇幅内定出立意鲜明、内容具体充实的好文章。

善于“化大为小”,还要善于“以小见大”,从小的方面表现深刻的主题。

这就要求作者在选择“小的方面”的时候,注意所选材料的“现实性、针对性、典型性”。

俗话说:“与其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就是这个道理。

语文记叙文文体特征

语文记叙文文体特征

语文记叙文文体特征(总5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语文记叙文的文体特点记叙文就是记载、叙述我们在生活中看到、听到、经历过、接触过的一些人物和事件的文章。

记叙人物和事件,必须掌握四个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发展、结果)。

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是记叙、描写、抒情和议论。

记叙,就是记载和叙述人物的经历、活动以及事物发展变化的经过;描写,就是以形象的语言对人物、事件、环境作细致入微的描绘,给人以真切的感受;抒情,就是抒发、表达自己的感情;议论,就是讲述道理,也就是作者通过对事物、事件的评论,来表明自己的观点和态度。

记叙和描写是记叙文常见的表达方式,记叙和描写的结合,是记叙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记叙是通过一般的述说和交代,把人物或事件及其相互关系变化介绍给读者,使读者对事物的发展和全貌有一个清晰的了解;描写是在记叙的基础上,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将人物、事件、景物存在与变化的具体状态作精细的描绘,造成一种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如临其境的感觉,使读者受到艺术感染,留下难以忘怀的印象。

记叙文如果缺少描写,就会平淡苍白,主题不突出,形象不鲜明,情节不感人。

当然,描写要恰当,为中心服务。

所谓恰当,即突出特征,符合身份,写出变化。

与小说相比,记叙文最大的特点是真实,也就是说,记叙文中所记的人、事、景、物必须是这个世界上真实存在的,而不能来自作者的想象与虚构。

另外,记叙文中所记的内容,一般是作者亲历的,作者要么是文中的主角,要么是旁观者,反正必须在场。

如果文章所记内容是从其他媒介(譬如书刊、报纸、影视、网络等)得来的二手资料,作者仅仅只是对这些事情作了一个转述,即使这些事情是真实的,这样的文章仍然不能算作记叙文。

与散文相比,记叙文最大的特点是集中。

如果说散文是“形散神不散”,记叙文就是“神也不散,形也不散”。

散文记人叙事,往往是“上下几千年,纵横几万里”,只要是能够表现文章中心的人和事,尽可入文。

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记叙文的文体知识

记叙文的文体知识1. 记叙文的特点记叙文是一种以叙述和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记事、状物、绘景为主要内容的文体。

2. 记叙文的分类根据描述的内容,可以分为写人的、叙事的、写景的和状物的记叙文。

它们都具有记叙文的共性,但在构思、立意、布局谋篇,遣词造句上往往又有相应的各自特点。

写人类记叙文:通过描述人的外貌、行动、语言、心理,通过特定的环境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塑造人物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文章主题。

叙事类记叙文:通过叙述事件,写出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来表现主题。

写景类记叙文:通过描绘景物,寄托作者的思想感情。

状物类记叙文:通过写物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记叙文的六要素记叙文的六要素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掌握记叙文的要素,可以较好地把握全文,分析和理解文中的主题思想,更好地把握其结构层次。

4. 记叙的顺序阅读记叙文,要了解作者的写作思路,就要明确写作的顺序。

常见的记叙顺序有顺叙、倒叙和插叙。

(1)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和结局的顺序来写,也就是叙述的顺序与事件发生、发展的顺序是一致的。

(2)倒叙:先写结局,然后再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或者先写后来的情况,再叙述产生这种情况的经过。

(3)插叙:在记叙的过程中,有时要插入在时间地点上不一致的情节,然后再按照原来的事情接叙,这插入的有关部分叫插叙。

5. 记叙文的线索记叙文的线索是指自始至终贯穿全文的一条主线,由于题材的多样性和作者思路上的差异,致使文章线索呈现出多种形式。

有的以时空转移为线索;有的以人物活动、时间、发展、景物变化为线索;有的以一人、一事、一物的线索把全篇各部分内容紧紧联结起来。

有的记叙文存在着两条或两条以上的线索。

6. 记叙的人称记叙文的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事人的口吻和身份叙述,写起来亲切自然。

而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一般多是出现在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叙述里,实际上仍然是站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的角度写的。

记这种文体的介绍

记这种文体的介绍

记这种文体的介绍记这种文体,又称纪实文学,是一种通过具体事件、事物和人物的描述,记录真实历史、反映现实生活和探索人类精神世界的文学形式。

相较于小说、诗歌等纯虚构、艺术化的文学形式,记这种文体更侧重于事实和真实性,更具有信息性和公共性,旨在传递真实的情感和思想。

其代表作品有《红楼梦》、《平凡的世界》、《管锥编》等。

记这种文体的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真实性记这种文体的核心是真实性。

作者通过事实的描述,把读者带进真实的环境里,让读者能够感受到历史、现实和人类精神上的真实。

这种真实性不仅是客观的,还包含了主观的情感和思想。

作者在记录事件、事物和人物时,往往会加入自己的感受和思考,使读者能够更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这些事物。

二、客观性记这种文体的真实性并不等同于主观性。

它同时也强调客观性。

作者在记录事实时,要避免主观臆断和夸大其词,尽可能地客观地呈现事实。

同时,记这种文体还注重在一定程度上进行客观分析和评价。

作者可以通过自己的生活经验、历史知识和文化背景等对事实进行一些主观分析和评价,但这种分析和评价必须要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

三、文学性虽然记这种文体强调真实性和客观性,但它也是一种具有文学性的艺术形式。

它不同于纪实报道,不是单纯的事实记录,而是以文学的方式来表现和传递信息。

作者通过语言、结构、情节和人物刻画等手段,使其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风格和美感。

四、主题性记这种文体通常具有一定的思想和人文主题。

它可以通过记录人类历史,展现社会现实,揭示人类精神世界,来反映人类生活的真谛。

作者往往会通过对事件、事物和人物的描述,来表达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思考和探索,从而引起读者对生活和人生的共鸣和思考。

综上所述,记这种文体是一种具有真实性、客观性、文学性和主题性的文学形式,其重要性在于能够为读者呈现出一个真实的世界,并引发对生活、人生和人类共性的思考和探索。

记文体的特点

记文体的特点

记文体的特点记文体是将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进行客观描述和记录的文体形式,其特点包括生动、全面和有指导意义。

首先,记文体要求文章生动。

生动的记述可以通过丰富的细节、鲜活的语言和形象的描写来实现。

记文体通常以第一人称形式出现,让读者仿佛亲身经历了记述的事物或事件。

通过生动的描写,读者能够更加清晰地感受到记述者所见所闻的场景与情感。

例如,当记述一场美食节时,可以用形容词来描绘食物的香气、色彩和口感,用动词来描述人们的品尝和表情,使读者能够感受到美味飘香和欢快的氛围。

其次,记文体要求文章全面。

全面的记述意味着对所记述的事物进行多方面的描述和观察。

记述者需要注意事物的外观、特点、背景、历史、相关情节等方面,使读者能够全面地认识和了解被记述的事物。

全面的记述可以通过添加背景信息、调查研究、采访等手段来实现,提供更多的视角和维度,让读者能够获得更多的信息和理解。

例如,当记述一个旅游景点时,可以介绍其历史渊源、自然环境、人文底蕴、文化传承等方面,让读者能够全面地了解和呈现该景点的特色和价值。

最后,记文体要求文章有指导意义。

有指导意义意味着通过记述能够对读者的思考和行为产生一定的引导和启发。

记述者可以通过分享自己的经验、提出问题、建议和反思等方式来实现这一点。

文章的指导意义可以包括对某个问题的思考和解决方法,对某个事件的评价和启示,对某个经历的感悟和体会等。

例如,当记述一次成功的创业经历时,可以分享创业者的心得和教训,为其他人提供启示和指导。

总之,记文体的特点是生动、全面和有指导意义。

通过生动的描写、全面的描述和有指导意义的思考,记文体能够让读者更加深入地了解和体味所记述的事物,获得启发和指导,并丰富自身的知识和经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记”的文体特征与主题表现作者:詹丹来源:《语文建设》2014年第07期关于《岳阳楼记》,欧阳黛娜的教学实录和孙绍振的解读文章,都强调了“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和“或异二者之为”等句中“异”字对理解全文的关键作用。

他们的分析颇有见地,不过,在谈及这篇文章的文体特点时,却也都留有一些缺憾。

欧阳代娜在课上针对学生问及“记”这一文体时,是这样回答的:记,本是一种比较自由活泼的古代散文体裁,可以记事,亦可以议论。

熔记叙、抒情、议论于一炉。

本文记叙的篇幅虽然不少,但这只是一种铺垫,为了烘托中心思想而写。

它的主体部分在第四部分之中,是用抒情议论的方式表达出来的。

[1]其所谓的第四部分,就是作者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一命题的部分。

孙绍振在他的解读文章中,则把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归结为“情理交融”:实际上先天下之忧,是永恒的忧,后天下之乐,绝对地不乐。

这不像是全是哲理的全面性,而是抒情特有的绝对化。

不过这种情,也就是志,是哲理,也就是道,结合在一起的,不过这种志道互渗,和通常所说的情景交融不同,而是情理交融。

也正是因为这样,所谓文以载道,实际上,这个道,并不纯粹是主流的意识形态,其中渗透着范仲淹对情感理想的追求,是道与志的高度统一。

[2]抒情议论,是就表达方式而论的;情理交融,是就表达对象而论的。

两者观点从不同侧面互为呼应,有着相通的分析思路,而这种相通性,正显示了他们分析文体时共有的一种缺憾,那就是把前文的“记”和后文的抒情议论部分,人为地割裂了。

无论是欧阳代娜还是孙绍振,他们在引述原文第四部分分析时,都忽视了一个基本的文本事实,就是这一部分的主要内容既不是作者的直接抒情,也不是作者的直接议论。

如同前面部分的记叙是假托了迁客骚人登上岳阳楼面对不同景物和念及个人遭遇而发生的或悲或喜,接下来,当作者提出“或异二者之为”时,也不是在直接说自己,而是以古代的仁人志士为描写对象。

按照作者文中所言,他是在探究另一种人的心理状态,即所谓的“予尝求古仁人之心”。

尽管我们不妨说,迁客骚人的悲喜交加,有范仲淹自身的现实影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也有作者隐含的理想诉求,特别是最后一句“微斯人,吾谁与归”,更是把他对理想的追求直接表达了出来,但在行诸文字的主体部分,作者却把自己放在了一个隐含的边缘位置,是以对他人览物之情的记录,显示了“记”的一以贯之的表达方式。

即使第四部分的主体部分有抒情和议论,但这种抒情和议论,是作者在“记”的前提下对他人思想情感的一种转述和想象,因为这种转述和想象被更具主导性的层面“记”所统摄,所以这部分真正能够与作者自身的“记”的层面并列的另一种表达方式(比如议论),其实只有一句话,即“微斯人,吾谁与归”。

由此带来了两个常常被人忽视的“异”的意义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分析。

第一,为何在所谓的主体部分,写景和抒情改变成议论和抒情。

如果确如我所言,这里仍有“记”在贯穿的话,其内在的变异又是怎样的?第二,为何作者把自身的立场放在了一个边缘位置,无论是写景抒情还是议论抒情,都是以对他人的心态言语记录而呈现的?先谈第一个问题。

文章主要部分所写的“以物喜”“以己悲”,都为这些抒情主人公假设了一个在特定时空的行为,即“登斯楼也”。

发生在这一特定时空的行为,是跟一己的荣辱得失联系起来的,哪怕面对美景而有宠辱偕忘的感觉,这种感觉也是立足于当下的,是有一种生动的现场感的。

这种生动的现场感,通过精致的对偶性语言,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然而恰恰是这种生动性的表达,遭到了一些强调文以载道的古文家的讥笑,《后村诗话》就有围绕着《岳阳楼记》的一段传闻:范文正公为《岳阳楼记》,用对语说时景,世以为奇。

尹师鲁读之,曰:“传奇体耳!”对此,虽然目录学家陈振孙为之辩护曰:然文体随时,要之理胜为贵。

文正岂可与传奇同日语哉!盖一时戏笑之谈耳。

[3]但其在辩护词中,把“理胜”作为超越时空的一个永恒的特点标举出来,似乎也暗示了我们,《岳阳楼记》的文章立意,在很大程度恰恰在于对具体时空的一种超越。

虽然从表达方式看,写景抒情的变异是因为主体从迁客骚人变而为古仁人,但在“记”的总体框架中,时空从当下的“斯楼”拓展开来,即通过引入古人的跨时段性以及庙堂和江湖两个隐喻性地点,使具体的时空被提炼到一个更具普遍意义的层面。

古人胸怀的理想性以及江湖和庙堂的隐喻性意义,使文笔很难再落实到具体的一己之身和一地之景,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一个无所不包的“天下”的集合性概念。

在天下之外再设定其先后: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就把个人的胸襟也拓展至无限大了。

据此,我们可以说,表达方式的变异,跟人的外在空间与心灵世界的无限拓展有必然联系,跟把描写对象从具体层面提升至抽象的一个集合性概念有必然联系。

在这过程中,具体的生动性被扬弃,描写的对象不需要再依托一个直接的时空框架,具有超时空特点的语言和心灵世界,在抒情议论中得到了有力的表达。

然而,不是自我的直接抒情和议论,而是转述他人之言的“记”的特点,依然把抒情和议论一并涵盖了。

在“我”的记叙中再细分出他人的览物之情和议论抒情的差异,这是分析《岳阳楼记》整体结构时不能忽视的两个层面。

这就涉及我要讨论的第二个问题。

不论是前文的记叙和抒情,还是后文的抒情和议论,为何作者总是以对他人的感觉和议论的记叙来表达呢?或者说,为何作者是以他自身隐含的总的记叙框架,来把他人的览物之情、个人悲喜以及超迈的思想感情呈现出来?尽管我们不难发现作者流露的自身立场和志趣,但假托他人的迂回曲折的表达,不是要比自己直接出场的表达,力量更为薄弱吗?作者这样处理的意义又究竟何在?也许有人认为,因为范仲淹当时并没有在场,他只是受滕子京的书信之托来写这篇文章,其内容主体基本是对他人览物之情的揣摩,也在情理中。

[4]但这不是关键的原因。

在我看来,正因为把他人作为记叙的对象,才给反思自身的思想感情提供了机会。

我们与其说迁客骚人和古仁人都有作者自身的影子,还不如说,这正是作者自身思想情感的一种客观投射。

在假想的从迁客骚人向古仁人的变异中,作者自身的心灵世界完成了一次提升,而提出古仁人的对象,更有特殊的意味。

尽管先哲有当仁不让的说法,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境界毕竟超迈高远,似乎一般人很难企及。

作者宁可把这种境界推许为古人的一种胸怀而加以追求,也要比自己直接抒发来得更近人情,这是以低调处理高调的写作策略,也是理想人格与传统君子风范的有机结合。

正因为文中提及的人物都具有假托性,这样,在文中承载人物思想感情的语言获得了甚至比假托的人物本身更重要的位置(尽管语言本身最终也受隐含的作者的思想所制约)。

这也部分解释了为何历代文人(包括作品流传的宋代)对作品的语言给予了很大的关注,特别是文中的对语问题,曾引起争论。

限于题旨,这里仅讨论与人物思想感情定位最为直接的一组。

孙绍振在谈到该文的语言时,曾举出其中的名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与《孟子》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加以比较分析,随后,他又假设了这一名句的另一种表达以进一步讨论:先天下而忧,后天下而乐。

从语义上看,似乎没有多少差异,可一旦写成“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忧”和“乐”在句子里,以语音而言是重复了,在语义上却不是完全的重复,第一个“忧”和“乐”,是名词,而第二个“忧”和“乐”,则是谓语动词。

语音上的全同和语义上的微妙而重要的差异,造成一种短距离同与不同的张力,在两句之间,又构成一种对称效果,由语音和语义的相关性和相异性,强化了情理交融,情志互渗,构成了本文最亮点,最强音。

一唱三叹的抒情韵味由于这种结构而强化。

[5]这样分析,单就这一组句子本身看,当然颇有道理,但如果引入“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一对句加以比较的话,那么其两组对句隐含着对人物主体建构的差异性就充分体现出来了。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虽然各有所指,一般教师往往会翻译成“不因为客观环境好就沾沾自喜,趾高气扬;也不因为个人境遇顿挫就悲观失望,怨天尤人”(见欧阳代娜教学实录)。

但这两句形成的对偶关系,包括前文两次强调的“登斯楼也”,其实是在“以物喜”“以己悲”表面均衡对比的两个句子中,既有着每一句本身前后的纵向因果关系的推进,也有着两句间的物与己、喜与悲之间的横向滑动。

在上下句的互文见义中,凸显了其内在的共同性,就是不论喜悲,其实都被个人的遭遇和外在环境所影响,均衡的结构中,因为传统的互文修辞关系,导致作为原因的物与己和作为结果的悲与喜互相逆转的不稳定性。

相反的是,当“先天下之忧”和“后天下之乐”各句后缀以“而忧”和“而乐”时,不但如孙绍振所说的,是词性差异构成的张力或者语音重读带来了语义的强调,而且更重要的是,通过前后句内在的因果关系纵向的加固,使得先与后、忧与乐的语义没有了任何横向滑动的可能,不但不可能,恰恰就是为了阻断这种横向的互文式理解。

于是,假设中的迁客骚人的感情不稳定性与古仁人颇具定力的感情凝固性的不同,或许正符合仁者静、智者动的心理差异吧?而这,正是“记”的整体结构中,从感性的不稳定向理性的凝固的一种推进和发展。

参考文献[1]郑桂华,王荣生主编.语文教育研究大系[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375[2][5]孙绍振.《岳阳楼记》的三个“异”[OL].http:///sunshaozhenblog.[3]转引自黄霖,韩同文.中国历代小说论著选[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2:66.[4]沈衡仲编.知困录——中学古诗词备课札记[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1:33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