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畜牧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地区布局与资源分布不协调,资源利用不充分 产粮多的地方未能 充分发挥粮多的优势 牧草资源丰富的地区 未能充分开发利用
东北区是我国的粮仓,不 仅人均粮食占有量最多,而 且人均占有饲料粮也最多。 特别是作为饲料能量之王的 玉米,其产量是其他地区的 几倍,甚至十几倍,但东北 却未能利用粮食充足的优势 发展畜牧业,玉米、大豆、 饼粕等大量外运、出口。


稳定养猪生产,同时还要加快发展草食性的动物。

5、坚持自愿原则,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要调整生产 结构,变种植业为养殖业,也得看养殖者自己。
三、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重点
1、稳定发展生猪生产
2、稳定发展禽蛋生产
3、加快牛、羊肉的生产
4、加快发展禽肉生产
5、突出发展奶类生产
6、突出发展羊毛生产
四、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
2、蒙新高原区

①自然条件差,冬季干燥、寒冷而漫长,夏季炎热而短促, 春秋气温升降剧烈。


②天然草地面积大、草质好,发展畜牧业基础条件良好。
③发展畜牧业有迫切的社会需要。 骆驼是本区特有的家畜,占全国同类家畜的95%以上。 大部分地区气候干旱又无灌溉条件,土层浅且沙质重,耕 翻天然草原容易沙化,严禁超载放牧。局部地区宜农、宜 林,要重视农、林、牧结合,推广草田轮作。 因地制宜发展适合当地条件的绵羊、黄牛、骆驼等草食性 家畜。冬季有保暖畜舍和补饲草料条件的可以发展细毛羊 等改良畜种,夏季草场好的可以发展肥羔生产。
产业结构是动态的,根据政治经济的变化而变化着。
标准: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在前,最后才是经济效益。
综合性和整体性
系统性和层次性
地域性和动态性
三、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产业结构调整
原则
市场的取向性 和可持续发展
资源高效利用和 区域布局优化
质量和效益优 先
1 市场取向和
2 资源高效利用和 区域布局优化
3 质量和效益
4、保持行政区划的完整性。
(三)畜牧业区划的依据

1.饲料资源: 饲料种类、产量和营养成分的地区差异。 2.自然环境: 畜禽受光、温、水、气、土等自然因素的影响。 由于自然环境的差异,形成畜禽的地区分布。 3.饲养技术: 饲料采集、贮藏、调制,畜禽挑选(鉴别)、饲喂、 配种、接产和调教等一系列的技术工作。 4.社会需要:
地理 气候 饲料 生产习惯 生产力水平 饮食习惯 传统文化 宗教信仰等

水、土等
指导思想:根据市场、科技进行调整;利用自然
优势调整。即:改善生产,提高效益。
二、畜牧业生产结构调整的原则

1、根据需求和经济效益,强化信息服务和宏观调控。 2、发展区域资源优势,实现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 利用自然资源的优势把畜牧业作为主导产业。 3、依靠科技进步,提高产品质量:科学技术从品种、 饲料、饲养管理上各个把关,生产绿色产品。 4、稳定发展生猪生产,突出发展节粮型畜禽:既要
(一)农牧结构调整
(二)畜种结构调整
(三)品种结构调整
(四)畜群结构的调整
畜类结构 畜类结构决定畜 牧业面貌,大致 可以反映出一个 国家或地区畜牧 业生产发展方向。 畜种结构 畜种结构是畜牧 业生产结构的第 二层次,也是决 定畜产品结构的 重要环节。 品种结构
品种结构对于 产品率、产品 质量、经济效 益等有着重要 影响。 畜群结构 畜群结构决定 畜产品产量及 其对饲料、畜 舍、劳力等方 面的需要。
(3)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引导和服务。
第二节 畜牧业产业结构
一、畜牧业产业结构的概念

产业结构是指一定时空结构中各产业之间的质的
联系和量的比例。 广义:包括外部结构、内部结构和地区结 构。
狭义:畜牧业内部的品种结构、畜种结构和 畜群结构。
影响畜牧业生产结构的因素: 自然因 社会因 素 素
(一)农牧结构调整
农牧结构调整的措施: 1、政策的扶持 2、农牧业之间协调发展 3、结构的调整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 4、发展高效的畜牧业
内部挖潜
深层开发
利用资源优势
实现生态优化组合
(二)畜种结构调整
1、畜种结构概念:
不同种类的牲畜数量占总牲畜头数的比例。
2、畜种结构调整的措施:
2
猪的比重过大,与饲料生产供应现状很不协调
①国家政策的影响:长期以来,政府一直将养猪放在畜 牧业生产的首位,猪肉成了肉食品的代名词。猪的地位 抬高,必然导致草食畜禽类地位的下降。因此,在很长 时间里,忽视了对草原、草山草坡的改良利用,忽视对 农作物秸秆的利用,草食家畜发展缓慢。 ②生产习惯的影响:广大农区(牧区外) 有养猪习惯,将 养猪业作为农业辅助产业,利用零星劳动时间、残羹剩 饭、农业副产品、野菜进行养猪生产。一方面,一些废 弃物转化成了猪肉;另一方面,养猪作为大量积肥的有 利方式,又为农业提供了大量的优质有机肥料。

①自然条件严酷、寒漠,自然灾害频繁。
②天然草场广阔,类型多样,地区间载畜量不平衡。 ③经济技术基础薄弱,生产资金不足。 牦牛是本地区特有的家畜,应予以合理开发。 除局部地区外,因自然条件太严酷,须将保护天然草 原的工作抓紧、做好,否则畜牧业不仅不能发展,并 且难于维持。发展的畜种,应以适应当地条件的牦牛、 藏羊等为主。加强疾病防治、检疫工作,稳步推广牧 业机械,建设畜产品的加工、贮藏、运销体系。
可持续发展
优先
四、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措施
1、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确保粮食安全。 2、发展畜牧业,确保畜牧业成为新农村建设的支柱产业。 人多地少、非粮食饲料资源丰富的国情,大力发展耗粮少、 转化率高的畜禽产品生产,特别是增加秸秆和草料转化利用
率高的牛、羊、兔、鹅等品种,提高食草性动物的产量。
3、发展农村工业特别是农产品加工业,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4、大力发展农村第三产业,促进农业服务产业升级。 (1)加强农村市场建设,促进农产品流通。 (2)加强科技培训,提高农民技术素质。
3
畜产品种类单调,质量不高,难以适应消费需求
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得到显著改善,开始由温饱型向 小康型过渡,其消费行为也正由单一追求数量向数量、质 量、品种并求的多元化方向转移。 ◆变化之一是长销不衰的猪肉,尤其肥肉现在常常滞销, 而瘦肉成了人们追求的目标; ◆变化之二是昔日被视为上品的禽肉,现在成了寻常人家 的家常菜,由高档食品变成大众化食品; ◆变化之三是长期作为幼儿、老人营养食品的牛奶,现在 也成了普通食物,消费量猛增。 ◆变化之四是优质、高档特种经济畜禽,如香猪、山鸡、 乌骨鸡、火鸡、野鸡等成了消费热点,生产供不应求。
一、产业结构的概念

通常认为,产业结构是指一定时空结构中各产业
之间的质的联系和量的比例。

农村产业结构的构成:主要指的是三大产业,
一是产品直接取于自然界的生产部门。
二是工业、建筑业。
三是服务业部门。 我们的畜牧业属于第一产业中的产业。
二、农村产业结构的特征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农村产业结构的评价


包括:居民生活需要,工业生产原料需要。
畜牧业综合分区的方法
1、经验法:根据对畜牧业资源进行详细的、全面的调查所
获得的数据、资料,主要凭经验进行对比、分析,划分
成不同畜牧业区。这种方法以历史经验为背景,以畜牧 业生产现状为主要依据进行划分。
2、指标法:对生产水平、商品率等指标进行计算、分析,
③消费水平和消费习惯的影响:我国人民一直处于低消 费水平状况,以粮食和素食为主,肉、蛋、奶食品消费 极少。而在肉、蛋、奶消费中,猪肉一直占居首位。 ④地域环境的影响:我国按生产类型大致划分为农业区 和牧业区。农业区包括地处气候比较温和的长江中下游 区、华南区、西南区和气候比较寒冷的华北区、东北区。 前者温暖湿润、无霜期长,适宜植物生长,既生产丰富 的粮食,又有大量的饲用植物;后者虽然作物生长期较 短,但土地广阔,也是我国粮食的主要产区。 ⑤产品价格的影响:畜禽饲养者在选择饲养牲畜种类时, 除了考虑地理环境、生产习惯、消费水平等因素外,还 要考虑畜禽饲养收益的大小。
结合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畜牧业生产结构筛选、 分区、划片,使之能反映区域特征的主导自然因素和生 产主要特征。
3、类型法:对类型特征相似的畜牧区,分别划类、归类,
重新组合,划分出不同规模的类型区。
畜牧业综合分区的方法
4、重叠法:又叫套图法。先编制各种单因子分布图(降雨量、
人口密度、草地、林地、各种畜禽等分布图)、多因子分 布图(土地利用结构图、种植业结构图、畜牧业结构图 等)、区划图(自然区划图、草地区划图、饲料区划图等),
根据市场规律,因地制宜的调整。 利用经济杠杆,正确引导。
卫生防疫条例,加强烈性传染病的预防。
(三)品种结构调整
1、概念:
同一畜种中不同品种之间的比例或不同性能的牲畜
占该类牲畜总量的比重。
2、调整措施:
根据市场需求,新品种的上市。
地方品种的选育,有计划、有目的的引种。
保证质量的前提条件下增加产量。
(四)畜群结构的优化


1、概念:
在一定的时期内畜群在性别、年龄和用途的分组比例。根 据不同牲畜在生产中的作用,一般可分成三类: ①作为生产手段的种公畜和基本母畜;



②作为更新和扩群的后备畜;
③作为生产产品的育肥畜、产品畜。


2、调整措施:
遵循畜禽生产规律,把各种牲畜调整到最适宜的比例关系, 在保证企业生产任务完成和畜群正常周转,扩大再生产的 同时,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
4、促进边远地区畜牧业发展,技术进步与机械化。

(二)我国畜牧业生产布局的原则


1、充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
2、充分考虑各地区的社会经济条件
3、畜牧业布局必须与工业布局相适应 4、地区专业化与综合发展相结合 5、把国家利益与地区利益正确地结合起来
畜牧业生产的合理布局是在合理利用各地区的自然资源和 经济资源的基础上,适应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本地区的 特点,确定畜牧业生产的发展方向和饲养畜禽品种,实现 地区的专业化和综合发展相结合。
畜牧业经济管理
Animal Husbandry
Economic Management 经济与管理学院
黄 霖
第十二章 畜牧业产业结构与布局
Animal Husbandry Economic Management
第一节 农村产业结构概述
第二节 畜牧业产业结构 第二节 畜牧业合理布局
第一节 农村产业结构概述
五、我国畜牧业生产结构存在的问题
1
畜牧业生产结构高耗低效,资源利用效率低, 严重制约了畜产品供给能力的增长
我国现有畜产品产量结构与饲料转化率呈 “倒金字塔”形,即转化率高的产量低, 转化率低的产量高,由此构成了我国畜牧
业生产高耗低效的内耗结构,资源效率得
不到充分发挥,畜产品供给也受到了严重 的牵制,急待调整。
第三节 畜牧业合理布局
一、畜牧业生产合理布局:

畜牧业生产合理布局:是指的畜牧业生产的地域分布 情况,也是长期人们生产形成的。
(一)合理布局的意义

1、能够充分利用自然资源的优势,经济的优势。 2、分区布局有利于分工合作,避免盲目投资生产。

3、指导各地区畜牧业发展的方向,促进以畜产品为 原料的轻工业、食品业以及交通运输业等。
我国南方气候温暖,雨 量充足,生长期长,还有 近4亿hm2左右的草山、草 坡,牧草资源丰富,是发 展草食畜禽的良好场所。 但目前这些资源仍未得到 充分的开发利用,南方的 草食畜禽发展缓慢。
六、建立合理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途径

1.深化畜牧业经济体制改革,促进畜牧业全面发展; 2.调整种植业结构,建立“粮食作物一经济作物一饲料 作物”三元种植业结构体系; 3.走以节粮高效型畜牧业生产结构的道路;
二、畜牧业分区规划
(一)概念和意义
概念:经济上是把畜牧 业按照不同地方分成区 分成块。
意义:实施分区规划, 建立合理的布局结构; 更好地去发展畜牧业专 业化的生产;充分利用 自然资源,促进畜牧业 的课持续发展。
(二)分区规划的原则
1、自然条件和经济条件相一致。
2、生产特征和发展方向一致。
3、生产的相关问题和建设途径一致。

4.利用草场资源,建立人工草地,发展草食动物生产;
5.加强畜牧业布局,重点建设一批畜牧业生产基地; 6.积极发展家禽生产,在稳定禽蛋生产的基础上,大力 提高禽肉在肉类中的比重; 7.依靠科技进步,改良畜禽品种,提高畜禽饲料产出; 8.调整相适应的投资政策、财政政策和价格政策体系。

然后将上述若干张图重叠在一起,根据图的重叠程度, 确定区界,划分出区域。 5、聚类法:可用Q型群聚类或模糊聚类。对能反映区域特征 的生产、商品率等指标,用Q型群聚类法进行定量分析聚 类,划分出区域;或对能反映区域特征的、不能量化的 现象,人为地评价量化,用模糊聚类进行定性分析聚类, 划分出区域。
附:我国畜牧业的综合分区 1、青藏高原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