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征函数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⑺ Ψ~A(x)=1ΨA(x) 在上性质中取 B=~A,
则有 1=ΨB(x)=ΨA(x)+Ψ~A(x) ΨΦ(x), 故Ψ~A(x)=1ΨA(x)。 ⑻ ΨAB(x)=ΨA∩~B(x)=ΨA(x)·Ψ~B(x)=ΨA(x) ΨA∩B(x) ΨA(x) ΨA∩B(x)=ΨA(x) ΨA(x)·ΨB(x) =ΨA(x)[1ΨB(x)] =ΨA(x)·Ψ~B(x) =ΨA∩~B(x)=ΨAB(x)
【例5.21】设 E={a, b, c}, E 的子集是:Φ, {a}, {b}, {c}, {a, b}, {a, c}, {b, c} 和 {a, b, c}。试给出 E 的所有子集的特征 函数且建立特征函数与二进制之间的对应关系。
解:E 的任何子集 A 的特征函数的值由下表给出。
ΨA(x)
A
由集合的特征函数可知,从 E 到 {0, 1} 的任一函 数,都能唯一地确定一个 E 的子集合,如果元素 x 的函 数值为 1,则 x 属于此集合,否则,x不属于此集合。如 果考虑的是从 E 到区间 [0, 1]的函数,此时,按照已知 集合的概念可知,这样定义的函数已不能再理解为集合的
特征函数。因为,假定次函数也定义了一个集合 A,当 。 x∈E 的函数值为 0.5 时,无法解释 x 是否属于所考虑的
因此 f 是满射。
综上可知,f 是双射。
定义5.15 设 E 是全集,AE,于是把ΨA:E→{0, 1} 定 义为: 1 若 X∈A ΨA(x)= 0 若 XA 并称 ΨA(x) 为集合 A 的特征函数。
【例5.19】设全集 E={a, b, c},它有 8 个子集。 对于子集 {a} 有 Ψ{a}(a)=1, Ψ{a}(b)=0, Ψ{a}(c)=0, 于是子集 {a} 的特征函数为 Ψ{a}={<a, 1>, <b, 0>, <c, 0>}。 对于子集 {a, b},有 Ψ{a,b}(a)=1, Ψ{a,b}(b)=1, Ψ{a,b}(c)=0, 故子集 {a, b} 的特征函数为 Ψ{a,b}={<a,1>, <b,1>, <c,0>}。 对于空集Φ有ΨΦ(a)=0, ΨΦ(b)=0, ΨΦ(c)=0, 故Φ的特征函数为ΨΦ={<a,0>, <b,0>, <c,0>}。 同理可求出其余子集的特征函数。
全集 E 分为不相交的四个子集:
A∩B, A∩~B, ~A∩B, ~A∩~B,则
① 若 x∈A∩B,则ΨA∪B(x)=1,ΨA(x)=1, ΨB(x)=1,ΨA∩B(x)=1,
显然ΨA∪B(x)=ΨA(x) ΨB(x) ΨA∩B(x) ② 若 x∈A∩~B, 则ΨA∪B(x)=1,ΨA(x)=1,
ΨB(x)=0,ΨA∩B(x)=0, 显然ΨA∪B(x)=ΨA(x) ΨB(x) ΨA∩B(x) ③ 若x∈~A∩B, 则ΨA∪B(x)=1,ΨA(x)=0,
ΨB(x)=1,ΨA∩B(x)=0, 显然ΨA∪B(x)=ΨA(x) ΨB(x) ΨA∩B(x)
④ 若x∈~A∩~B,则ΨA∪B(x)=0, ΨA(x)=0,ΨB(x)=1,ΨA∩B(x)=0, 显然ΨA∪B(x)=ΨA(x) ΨB(x) ΨA∩B(x) 综合①,②,③,④,该性质成立。
应用特征函数的一些性质,也可以证明集合恒等式。
【例5.20】试证明 (A∪B) C=(AC)∪(BC)
证明: Ψ(AC)∪(BC)(x) =ΨAC(x) ΨBC(x) ΨAC(x)·ΨBC(x) =ΨA(x) ΨA(x)·ΨC(x) ΨB(x) ΨB(x)·ΨC(x) ΨA(x)·ΨB(x) ΨA(x)·ΨB(x)·ΨC(x) =ΨA∪B(x) (ΨA(x) ΨB(x) ΨA(x)·ΨB(x))·ΨC(x) =ΨA∪B(x) ΨA∪B(x)·ΨC(x) =Ψ(A∪B)C(x)
有了特征函数的概念,集合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用其特征函 数之间的关系来表达。
定理5.14 给定全集 E,AE 和 BE,于是对所有的 x∈E, 下列关系式都成立。
(1) ΨA(x)=0A=Φ (2) ΨA(x)=1A=E (3) ΨA(x)≤ΨB(x)AB (4) ΨA(x)=ΨB(x)A=B (5) ΨA∩B(x)=ΨA(x)·ΨB(x) (6) ΨA∪B(x)=ΨA(x) ΨB(x) ΨA∩B(x) (7) Ψ~A(x)=1ΨA(x) (8) ΨAB(x)=ΨA∩~B(x)=ΨA(x)·Ψ~B(x)
在 E 的幂集与 {0, 1}E 之间存在一个双射函数。事实 上只要取下述对应即可:对于 E 的子集 A,令其对应于 函数ΨA(x)。ΨA(x) 定义为:
1 若 X∈A
ΨA(x)=
0 若 XA
由此可见,这样的函数能够刻画集合,这种函数通
常称为集合的特征函数。
定理5.13 在 E 的全体子集( 记为(E) )与全体特征
函数(记为 {0, 1}E )之间存在着双射
f:(E)→{0, 1}E。
证明:对任意的集合 AE,令 f(A)=ΨA,对 E 的任意 子集 A 和 B,若ΨA=ΨB,
则 x∈AΨA(x)=1ΨB(x)=1x∈B, 所以 A=B,f 是单射。
对每一个特征函数 φ:E→{0, 1}, 均有集合 S={x|φ(x)=1},使得 φ=φS,
集合 A。
正是这一点上,美国控制论专家扎德(L. A. Zadeh) 教授提出了把 0.5 理解成属于集合 A 的程度,也就是说, x 既不是完全属于所考虑的集合 A,也不是完全不属于集 合 A。按照这样的理解,集合 A 与以前所讨论过的集合 是不同的。于是,从 E 到闭区间 [0, 1] 的一个函数,定 义了一个新的集合,对于这个集合可能有一些元素部分地 属于它。这样一来,把集合的特征函数取值的范围从 {0, 1} 扩大到闭区间 [0, 1],定义出了与已讨论过的集合概 念不同的集合,称为模糊(Fuzzy)子集。关于模糊集合 的详细讨论参照后面的7.2节。
为证AB,假设 AB,从而存在 x∈A,但 xB,
于是ΨA(x)=1,ΨB(x)=0,故ΨB(x)<ΨA(x), 这与对任意 x∈E,均有ΨA(x)≤ΨB(x)相矛盾,
从而 AB。
⑷ ΨA(x)=ΨB(x)A=B
是性质(3)的推论。
⑸ ΨA∩B(x)=ΨA(x)·ΨB(x) 若 x∈A∩B,即 x∈A 且 x∈B,则
ΨA∩B(x)=1=1·1=ΨA(x)·ΨB(x),
若 x A∩B,一方面ΨA∩B(x)=0。
另一方面, x∈~A 或者 x∈~B,
即 ΨA(x)=0 或者ΨB(x)=0, 从而 ΨA(x)·ΨB(x)=0。
综上可知,ΨA∩B(x)=ΨA(x)·ΨB(x)。
⑹ ΨA∪B(x)=ΨA(x) ΨB(x) ΨA∩B(x)
5.3 特征函数
设 E 是全集,考虑从全集 E 到集合 {0, 1} 的函 数的全体所构成的集合,按照 5.1 节中所给出的记号, 可表示为 {0, 1}E,亦即
{0, 1}E={f | f:E→{0, 1}}
对于 E 的任何一个子集,均可以有 {0, 1}E 中的 一个函数与之对应,且不同的子集对应不同的函数。此 外,任一函数也必存在一个子集与之对应。也就是说,
=ΨA(x) ΨA∩B(x)
其中特征函数间的运算,,·就是通常数字之间的算术运算,,。
证明:⑴ ΨA(x)=0A=Φ 根据特征函数的定义,显然成立。 ⑵ ΨA(x)=1A=E 根据特征函数的定义,显然成立。 ⑶ ΨA(x)≤ΨB(x)AB 若 AB,则可分下列三种情况:
① x∈A,x∈B,ΨA(x)=1=ΨB(x) ② x∈~A,x∈B,ΨA(x)=0<1=ΨB(x) ③ x∈~A,x∈~B,ΨA(x)=0=ΨB(x) 综合 ①,②,③,即有ΨA(x)≤ΨB(x)。 反之,若ΨA(x)≤ΨB(x) 对任意 x∈E 成立,
x
Φ {a} {b} {c} {a, b} {a, c} {b, 0 1
1
0
1
b 00 1 0 1
0
1
1
c 00 0 1 0
1
1
1
如果规定元素的次序为 a, b, c,则每个子集 A 的特征函 数与一个三位二进制数相对应。如Ψ{a,c}(x)101。
令 B={000,001,010,011,100,101,110,111},那么表亦 可以看作从 E 的幂集到 B 的一个双射。
则有 1=ΨB(x)=ΨA(x)+Ψ~A(x) ΨΦ(x), 故Ψ~A(x)=1ΨA(x)。 ⑻ ΨAB(x)=ΨA∩~B(x)=ΨA(x)·Ψ~B(x)=ΨA(x) ΨA∩B(x) ΨA(x) ΨA∩B(x)=ΨA(x) ΨA(x)·ΨB(x) =ΨA(x)[1ΨB(x)] =ΨA(x)·Ψ~B(x) =ΨA∩~B(x)=ΨAB(x)
【例5.21】设 E={a, b, c}, E 的子集是:Φ, {a}, {b}, {c}, {a, b}, {a, c}, {b, c} 和 {a, b, c}。试给出 E 的所有子集的特征 函数且建立特征函数与二进制之间的对应关系。
解:E 的任何子集 A 的特征函数的值由下表给出。
ΨA(x)
A
由集合的特征函数可知,从 E 到 {0, 1} 的任一函 数,都能唯一地确定一个 E 的子集合,如果元素 x 的函 数值为 1,则 x 属于此集合,否则,x不属于此集合。如 果考虑的是从 E 到区间 [0, 1]的函数,此时,按照已知 集合的概念可知,这样定义的函数已不能再理解为集合的
特征函数。因为,假定次函数也定义了一个集合 A,当 。 x∈E 的函数值为 0.5 时,无法解释 x 是否属于所考虑的
因此 f 是满射。
综上可知,f 是双射。
定义5.15 设 E 是全集,AE,于是把ΨA:E→{0, 1} 定 义为: 1 若 X∈A ΨA(x)= 0 若 XA 并称 ΨA(x) 为集合 A 的特征函数。
【例5.19】设全集 E={a, b, c},它有 8 个子集。 对于子集 {a} 有 Ψ{a}(a)=1, Ψ{a}(b)=0, Ψ{a}(c)=0, 于是子集 {a} 的特征函数为 Ψ{a}={<a, 1>, <b, 0>, <c, 0>}。 对于子集 {a, b},有 Ψ{a,b}(a)=1, Ψ{a,b}(b)=1, Ψ{a,b}(c)=0, 故子集 {a, b} 的特征函数为 Ψ{a,b}={<a,1>, <b,1>, <c,0>}。 对于空集Φ有ΨΦ(a)=0, ΨΦ(b)=0, ΨΦ(c)=0, 故Φ的特征函数为ΨΦ={<a,0>, <b,0>, <c,0>}。 同理可求出其余子集的特征函数。
全集 E 分为不相交的四个子集:
A∩B, A∩~B, ~A∩B, ~A∩~B,则
① 若 x∈A∩B,则ΨA∪B(x)=1,ΨA(x)=1, ΨB(x)=1,ΨA∩B(x)=1,
显然ΨA∪B(x)=ΨA(x) ΨB(x) ΨA∩B(x) ② 若 x∈A∩~B, 则ΨA∪B(x)=1,ΨA(x)=1,
ΨB(x)=0,ΨA∩B(x)=0, 显然ΨA∪B(x)=ΨA(x) ΨB(x) ΨA∩B(x) ③ 若x∈~A∩B, 则ΨA∪B(x)=1,ΨA(x)=0,
ΨB(x)=1,ΨA∩B(x)=0, 显然ΨA∪B(x)=ΨA(x) ΨB(x) ΨA∩B(x)
④ 若x∈~A∩~B,则ΨA∪B(x)=0, ΨA(x)=0,ΨB(x)=1,ΨA∩B(x)=0, 显然ΨA∪B(x)=ΨA(x) ΨB(x) ΨA∩B(x) 综合①,②,③,④,该性质成立。
应用特征函数的一些性质,也可以证明集合恒等式。
【例5.20】试证明 (A∪B) C=(AC)∪(BC)
证明: Ψ(AC)∪(BC)(x) =ΨAC(x) ΨBC(x) ΨAC(x)·ΨBC(x) =ΨA(x) ΨA(x)·ΨC(x) ΨB(x) ΨB(x)·ΨC(x) ΨA(x)·ΨB(x) ΨA(x)·ΨB(x)·ΨC(x) =ΨA∪B(x) (ΨA(x) ΨB(x) ΨA(x)·ΨB(x))·ΨC(x) =ΨA∪B(x) ΨA∪B(x)·ΨC(x) =Ψ(A∪B)C(x)
有了特征函数的概念,集合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用其特征函 数之间的关系来表达。
定理5.14 给定全集 E,AE 和 BE,于是对所有的 x∈E, 下列关系式都成立。
(1) ΨA(x)=0A=Φ (2) ΨA(x)=1A=E (3) ΨA(x)≤ΨB(x)AB (4) ΨA(x)=ΨB(x)A=B (5) ΨA∩B(x)=ΨA(x)·ΨB(x) (6) ΨA∪B(x)=ΨA(x) ΨB(x) ΨA∩B(x) (7) Ψ~A(x)=1ΨA(x) (8) ΨAB(x)=ΨA∩~B(x)=ΨA(x)·Ψ~B(x)
在 E 的幂集与 {0, 1}E 之间存在一个双射函数。事实 上只要取下述对应即可:对于 E 的子集 A,令其对应于 函数ΨA(x)。ΨA(x) 定义为:
1 若 X∈A
ΨA(x)=
0 若 XA
由此可见,这样的函数能够刻画集合,这种函数通
常称为集合的特征函数。
定理5.13 在 E 的全体子集( 记为(E) )与全体特征
函数(记为 {0, 1}E )之间存在着双射
f:(E)→{0, 1}E。
证明:对任意的集合 AE,令 f(A)=ΨA,对 E 的任意 子集 A 和 B,若ΨA=ΨB,
则 x∈AΨA(x)=1ΨB(x)=1x∈B, 所以 A=B,f 是单射。
对每一个特征函数 φ:E→{0, 1}, 均有集合 S={x|φ(x)=1},使得 φ=φS,
集合 A。
正是这一点上,美国控制论专家扎德(L. A. Zadeh) 教授提出了把 0.5 理解成属于集合 A 的程度,也就是说, x 既不是完全属于所考虑的集合 A,也不是完全不属于集 合 A。按照这样的理解,集合 A 与以前所讨论过的集合 是不同的。于是,从 E 到闭区间 [0, 1] 的一个函数,定 义了一个新的集合,对于这个集合可能有一些元素部分地 属于它。这样一来,把集合的特征函数取值的范围从 {0, 1} 扩大到闭区间 [0, 1],定义出了与已讨论过的集合概 念不同的集合,称为模糊(Fuzzy)子集。关于模糊集合 的详细讨论参照后面的7.2节。
为证AB,假设 AB,从而存在 x∈A,但 xB,
于是ΨA(x)=1,ΨB(x)=0,故ΨB(x)<ΨA(x), 这与对任意 x∈E,均有ΨA(x)≤ΨB(x)相矛盾,
从而 AB。
⑷ ΨA(x)=ΨB(x)A=B
是性质(3)的推论。
⑸ ΨA∩B(x)=ΨA(x)·ΨB(x) 若 x∈A∩B,即 x∈A 且 x∈B,则
ΨA∩B(x)=1=1·1=ΨA(x)·ΨB(x),
若 x A∩B,一方面ΨA∩B(x)=0。
另一方面, x∈~A 或者 x∈~B,
即 ΨA(x)=0 或者ΨB(x)=0, 从而 ΨA(x)·ΨB(x)=0。
综上可知,ΨA∩B(x)=ΨA(x)·ΨB(x)。
⑹ ΨA∪B(x)=ΨA(x) ΨB(x) ΨA∩B(x)
5.3 特征函数
设 E 是全集,考虑从全集 E 到集合 {0, 1} 的函 数的全体所构成的集合,按照 5.1 节中所给出的记号, 可表示为 {0, 1}E,亦即
{0, 1}E={f | f:E→{0, 1}}
对于 E 的任何一个子集,均可以有 {0, 1}E 中的 一个函数与之对应,且不同的子集对应不同的函数。此 外,任一函数也必存在一个子集与之对应。也就是说,
=ΨA(x) ΨA∩B(x)
其中特征函数间的运算,,·就是通常数字之间的算术运算,,。
证明:⑴ ΨA(x)=0A=Φ 根据特征函数的定义,显然成立。 ⑵ ΨA(x)=1A=E 根据特征函数的定义,显然成立。 ⑶ ΨA(x)≤ΨB(x)AB 若 AB,则可分下列三种情况:
① x∈A,x∈B,ΨA(x)=1=ΨB(x) ② x∈~A,x∈B,ΨA(x)=0<1=ΨB(x) ③ x∈~A,x∈~B,ΨA(x)=0=ΨB(x) 综合 ①,②,③,即有ΨA(x)≤ΨB(x)。 反之,若ΨA(x)≤ΨB(x) 对任意 x∈E 成立,
x
Φ {a} {b} {c} {a, b} {a, c} {b, 0 1
1
0
1
b 00 1 0 1
0
1
1
c 00 0 1 0
1
1
1
如果规定元素的次序为 a, b, c,则每个子集 A 的特征函 数与一个三位二进制数相对应。如Ψ{a,c}(x)101。
令 B={000,001,010,011,100,101,110,111},那么表亦 可以看作从 E 的幂集到 B 的一个双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