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数学知识点汇总(上)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精华15篇)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精华15篇)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1①线段有两条对称轴,是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线段所在的直线。
②角有一条对称轴,是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③等腰三角形有一条对称轴,是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④等边三角形有三条对称轴,分别是三个顶角平分线所在的直线。
⑤矩形有两条对称轴,是相邻两边的垂直平分线。
⑥正方形有四条对称轴,是相邻两边的垂直平分线和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⑦菱形有两条对称轴,是对角线所在的'直线。
⑧等腰梯形有一条对称轴,是两底垂直平分线。
⑨正多边形有与边数相同条的对称轴。
⑩圆有无数条对称轴,是任何一条直径所在的直线。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2①建立坐标系,选择一个适当的参照点为原点,确定x轴、y轴的正方向;②根据具体问题确定单位长度;③在坐标平面内画出这些点,写出各点的坐标和各个地点的名称.1.平移:把一个图形整体沿某一方向移动一定的距离,图形的这种移动,叫做平移。
平移后图形的位置改变,形状、大小不变。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内:如果把一个图形各个点的横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右(或向左)平移a个单位长度;如果把它各个点的纵坐标都加(或减去)一个正数a,相应的新图形就是把原图形向上(或向下)平移a个单位长度。
3.图形平移与点的坐标变化之间的关系:(1)左、右平移:原图形上的点(x、y),向右平移a个单位(x+a,y);原图形上的点(x、y),向左平移a个单位(x-a,y);(2)上、下平移:原图形上的点(x、y),向上平移a个单位(x,y+b);原图形上的点(x、y),向下平移a个单位(x,y-b)。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31.性质:①不等式的两边都加上或减去同一个整式,不等号方向不变。
②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者除以一个正数,不等号方向不变。
③不等式的两边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负数,不等号方向相反。
2.分类:①一元一次不等式:左右两边都是整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1的不等式叫一元一次不等式。
初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导语】学会整合知识点。
把需要学习的信息、掌控的知识分类,做成思维导图或知识点卡片,会让你的大脑、思维条理苏醒,方便记忆、复习、掌控。
同时,要学会把新知识和已学知识联系起来,不断糅合、完善你的知识体系。
这样能够增进知道,加深记忆。
下面是作者为您整理的《初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仅供大家参考。
【篇一】初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归纳一、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这种关系,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勾股数满足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常见的勾股数组有:(3,4,5);(5,12,13);(8,15,17);(7,24,25);(20,21,29);(9,40,41);……(这些勾股数组的倍数还是勾股数)。
二、证明1、对事情作出判定的句子,就叫做命题。
即:命题是判定一件事情的句子。
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度。
(1)证明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的思路是将原三角形中的三个角凑到一起组成一个平角。
一样需要作辅助。
(2)三角形的外角与它相邻的内角是互为补角。
3、三角形的外角与它不相邻的内角关系(1)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
(2)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4、证明一个命题是真命题的基本步骤(1)根据题意,画出图形。
(2)根据条件、结论,结合图形,写出已知、求证。
(3)经过分析,找出由已知推出求证的途径,写出证明进程。
在证明时需注意:①在一样情形下,分析的进程不要求写出来。
②证明中的每一步推理都要有根据。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那么这两条直线也相互平行。
三、数据的分析1、平均数①一样地,对于n个数x1x2...xn,我们把(x1+x2+•••+xn)叫做这n个数的算数平均数,简称平均数记为。
②在实际问题中,一组数据里的各个数据的“重要程度”未必相同,因此在运算,这组数据的平均数时,常常给每个数据一个权,叫做加权平均数。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勾股定理1、探索勾股定理①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如果用a,b和c 分别表示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和斜边,那么a2+b2=c22、一定是直角三角形吗①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满足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3、勾股定理的应用第二章实数1、认识无理数①有理数:总是可以用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表示②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2、平方根①算数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数平方根②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数平方根是0③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即x2=a。
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④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⑤正数有两个平方根,一个是a的算数平方,另一个是—,它们互为相反数,这两个平方根合起来可记作±⑥开平方: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a叫做被开方数3、立方根①立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即x3=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三次方根②每个数都有一个立方根,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开立方: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a叫做被开方数4、估算①估算,一般结果是相对复杂的小数,估算有精确位数5、用计算机开平方6、实数①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的统称②实数也可以分为正实数、0、负实数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表示,数轴上每一个点都对应一个实数,在数轴上,右边的点永远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7、二次根式①含义:一般地,形如(a≥0)的式子叫做二次根式,a叫做被开方数②=(a≥0,b≥0),=(a≥0,b>0)③最简二次根式:一般地,被开方数不含分母,也不含能开的尽方的因数或因式,这样的二次根式,叫做最简二次根式④化简时,通常要求最终结果中分母不含有根号,而且各个二次根式时最简二次根式第三章位置与坐标1、确定位置①在平面内,确定一个物体的位置一般需要两个数据2、平面直角坐标系①含义:在平面内,两条互相垂直且有公共原点的数轴组成平面直角坐标系②通常地,两条数轴分别置于水平位置与竖直位置,取向右与向上的方向分别为两条数轴的正方向。
初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汇总(共88条 实用 原创)
初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汇总(共88条实用原创)1 过两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2 两点之间线段最短3 同角或等角的补角相等4 同角或等角的余角相等5 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和已知直线垂直6 直线外一点与直线上各点连接的所有线段中,垂线段最短7 平行公理经过直线外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这条直线平行8 如果两条直线都和第三条直线平行,这两条直线也互相平行9 同位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0 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11 同旁内角互补,两直线平行12两直线平行,同位角相等13 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14 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15 定理三角形两边的和大于第三边16 推论三角形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17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18 推论1 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19 推论2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20 推论3 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2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2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2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2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2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2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3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3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3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3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3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6 推论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3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3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4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4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4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43 定理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44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45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46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 47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48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49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50多边形内角和定理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51推论任意多边的外角和等于360°52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1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相等53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2 平行四边形的对边相等54推论夹在两条平行线间的平行线段相等55平行四边形性质定理3 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互相平分56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1 两组对角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7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2 两组对边分别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8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3 对角线互相平分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59平行四边形判定定理4 一组对边平行相等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60平行线之间的距离:若两条直线互相平行,则其中一条直线上任意两点到另一条直线的距离相等。
初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优秀6篇
初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优秀6篇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篇一一.知识概念1.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m,n都是正数2..幂的乘方法则:m,n都是正数3.整式的乘法(1)单项式乘法法则:单项式相乘,把它们的系数、相同字母分别相乘,对于只在一个单项式里含有的字母,连同它的指数作为积的一个因式。
(2)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单项式乘以多项式,是通过乘法对加法的分配律,把它转化为单项式乘以单项式,即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3)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4.平方差公式:5.完全平方公式:6.同底数幂的除法法则:同底数幂相除,底数不变,指数相减,即a≠0,m、n都是正数,且mn.在应用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法则使用的前提条件是“同底数幂相除”而且0不能做除数,所以法则中a≠0.②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0次幂等于1,即,如,-2.50=1,则00无意义。
③任何不等于0的数的-p次幂p是正整数,等于这个数的p的次幂的倒数,即a≠0,p 是正整数,而0-1,0-3都是无意义的;当a0时,a-p的值一定是正的;当a0时,a-p的值可能是正也可能是负的,如,④运算要注意运算顺序。
7.整式的除法单项式除法单项式: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它的指数作为商的一个因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8.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形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分解因式的一般方法:1.提公共因式法2.运用公式法3.十字相乘法分解因式的'步骤:1先看各项有没有公因式,若有,则先提取公因式;2再看能否使用公式法;3用分组分解法,即通过分组后提取各组公因式或运用公式法来达到分解的目的;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必须是几个整式的乘积,否则不是因式分解;5因式分解的结果必须进行到每个因式在有理数范围内不能再分解为止。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共6篇)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1篇(有理数总可以用有限小数或无限循环小数表示)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特别地,我们规定0的算术平方根是0。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二次方根)一个正数有两个平方根;0只有一个平方根,它是0本身;负数没有平方根。
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的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一般地,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
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做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即实数可以分为有理数和无理数。
每一个实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反过来,数轴上的每一个点都表示一个实数。
即实数和数轴上的点是一一对应的。
在数轴上,右边的点表示的数比左边的点表示的数大。
实数知识点平方根: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平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平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平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平方根/0的平方根为0/负数没有平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平方根运算,叫做开平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打好基础数学基础包括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基础知识是指数学公式,定理,原理和概念之间的内在和外在联系。
基本技能指的是计算技巧,绘图技巧以及使用公式解决问题。
技能等等。
只要掌握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就可以灵活运用数学知识来解决各种问题。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数学知识提纲姓名初二上册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最长边所对的角是直角。
3、勾股数: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 实 数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1、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a|≥0)。
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 ≥0;若|a|=-a ,则a ≤0。
3、倒数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
零没有倒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5、估算三、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汇总
数学知识提纲姓名初二上册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勾股定理1、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222c b a =+ 2、勾股定理的逆定理(直角三角形的判定条件)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 ,b ,c 有关系222c b a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且最长边所对的角是直角。
3、勾股数:满足222c b a =+的三个正整数,称为勾股数。
第二章 实 数一、实数的概念及分类1、实数的分类 正有理数有理数 零 有限小数和无限循环小数 实数 负有理数 正无理数无理数 无限不循环小数 负无理数2、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
在理解无理数时,要抓住“无限不循环”这一时之,归纳起来有四类:(1)开方开不尽的数,如32,7等;(2)有特定意义的数,如圆周率π,或化简后含有π的数,如3π+8等; (3)有特定结构的数,如0.1010010001…等; (4)某些三角函数值,如sin60o 等 二、实数的倒数、相反数和绝对值1、相反数实数与它的相反数时一对数(只有符号不同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零的相反数是零),从数轴上看,互为相反数的两个数所对应的点关于原点对称,如果a 与b 互为相反数,则有a+b=0,a=—b ,反之亦成立。
2、绝对值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a|≥0)。
零的绝对值是它本身,也可看成它的相反数,若|a|=a ,则a ≥0;若|a|=-a ,则a ≤0。
3、倒数如果a 与b 互为倒数,则有ab=1,反之亦成立。
倒数等于本身的数是1和-1。
零没有倒数。
4、数轴规定了原点、正方向和单位长度的直线叫做数轴(画数轴时,要注意上述规定的三要素缺一不可)。
解题时要真正掌握数形结合的思想,理解实数与数轴的点是一一对应的,并能灵活运用。
5、估算三、平方根、算术平方根和立方根1、算术平方根:一般地,如果一个正数x 的平方等于a ,即x 2=a ,那么这个正数x 就叫做a 的算术平方根。
初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10篇)
初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10篇)在平平淡淡的学习中,大家较不陌生的就是知识点吧!知识点有时候特指教科书上或考试的知识。
掌握知识点有助于大家更好的学习。
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以下是可爱的小编为家人们收集整理的初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较新10篇),欢迎参考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初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篇一分式的加减法1、分式与分数类似,也可以通分。
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
2、分式的加减法:分式的加减法与分数的加减法一样,分为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与异分母的分式相加减。
(1)同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分母不变,把分子相加减;上述法则用式子表示是:(2)异号分母的分式相加减,先通分,变为同分母的分式,然后再加减;上述法则用式子表示是:3、概念内涵:通分的关键是确定较简分母,其方法如下:较简公分母的系数,取各分母系数的较小公倍数;较简公分母的字母,取各分母所有字母的次幂的积,如果分母是多项式,则首先对多项式进行因式分解。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篇二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中的每一项乘以另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时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要防止漏项,检查的方法是:在没有合并同类项之前,积的项数应等于原两个多项式项数的积;②多项式相乘的结果应注意合并同类项;③对含有同一个字母的`一次项系数是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相乘,其二次项系数为1,一次项系数等于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和,常数项是两个因式中常数项的积。
对于一次项系数不为1的两个一次二项式(mx+a)和(nx+b)相乘可以得到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篇三平均数基本公式:①平均数=总数量÷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总份数总份数=总数量÷平均数②平均数=基准数+每一个数与基准数差的和÷总份数基本算法:①求出总数量以及总份数,利用基本公式①进行计算。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五篇】第十一章全等三角形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全等三角形:两个三角形的形状、大小、都一样时,其中一个可以经过平移、旋转、对称等运动(或称变换)使之与另一个重合,这两个三角形称为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
3.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公理及推论有:(1)“边角边”简称“SAS”(2)“角边角”简称“ASA”(3)“边边边”简称“SSS”(4)“角角边”简称“AAS”(5)斜边和直角边相等的两直角三角形(HL)。
4.角平分线推论:角的内部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叫的平分线上。
5.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或利用它证明线段或角的相等的基本方法步骤:①、确定已知条件(包括隐含条件,如公共边、公共角、对顶角、角平分线、中线、高、等腰三角形、等所隐含的边角关系),②、回顾三角形判定,搞清我们还需要什么,③、正确地书写证明格式(顺序和对应关系从已知推导出要证明的问题).在学习三角形的全等时,教师应该从实际生活中的图形出发,引出全等图形进而引出全等三角形。
通过直观的理解和比较发现全等三角形的奥妙之处。
在经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等探索中激发学生的集合思维,启发他们的灵感,使学生体会到集合的真正魅力。
第十二章轴对称一.知识框架二.知识概念1.对称轴:如果一个图形沿某条直线折叠后,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性质:(1)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
(2)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距离相等。
(3)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任意一点到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
(4)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
(5)轴对称图形上对应线段相等、对应角相等。
3.等腰三角形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4.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高、底边上的中线互相重合,简称为“三线合一”。
初二数学上学期的知识点汇总
初二数学上学期的知识点汇总一、数与式1.1 整数•整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整数的加减乘除(含绝对值)•整数的大小比较1.2 分数•分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分数的化简•分数的加减乘除1.3 小数•小数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小数的加减乘除•小数和分数的互换1.4 数指和运算•数指的概念及表示方法•数指的四则运算•检验结果的方法二、代数式2.1 代数式的概念•代数式的定义及基本概念•代数式的化简与展开•如何将代数式加减乘除2.2 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等式法、代入法、消元法)•一元一次方程实际应用问题的解法2.3 不等式•不等式的概念及表示方法•不等式的解集•不等式的加减乘除2.4 命题•命题的概念及表示方法•命题的真值与否定•命题的充分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三、图形与变换3.1 平面图形•三角形、四边形、多边形的特点•相似与全等图形的概念•各种图形的面积与周长公式3.2 空间图形•立体图形的种类及特点•立体图形的表面积和体积公式•立体图形的展开图3.3 图形的变换•平移、旋转、翻转、对称的概念和特点•图形的变形、相似和全等的判断•图形的变换在生活中的应用四、统计与概率4.1 统计•统计的概念及基本术语•统计数据的处理方法(平均数、中位数、众数、范围等)•统计数据的图形表示(直方图、折线图、饼图等)4.2 概率•概率的概念及基本术语•概率的计算方法(多个事件的概率、独立事件和非独立事件的概率)•概率的应用(游戏、抽奖、赌博、生活中的概率问题)以上内容是初二数学上学期的主要知识点汇总,希望同学们认真学习并掌握,为下学期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初二数学(上)知识点总结
初二数学(上)应知应会的知识点因式分解1.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注意公式:a+b=b+a ; a-b=-(b-a); (a-b)2=(b-a)2; (a-b)3=-(b-a)3. 4.因式分解的公式:(1)平方差公式: a2-b2=(a+ b )(a- b );(2)完全平方公式: a2+2ab+b2=(a+b)2, a2-2ab+b2=(a-b)2. 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 提取、二 公式、三 分组、四 十字; (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 (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 (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 (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6.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1)换位整理,加括号或去括号整理;(2)提负号;(3)全变号;(4)换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7)灵活分组;(8)提取分数系数;(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10)拆项或补项.7.完全平方式:能化为(m+n )2的多项式叫完全平方式;对于二次三项式x2+px+q ,有“ x2+px+q 是完全平方式 ⇔ q2p 2=⎪⎭⎫⎝⎛”.分式1.分式:一般地,用A 、B 表示两个整式,A ÷B 就可以表示为B A的形式,如果B 中含有字母,式子B A叫做分式.2.有理式: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即⎩⎨⎧分式整式有理式. 3.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 4.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2)注意:在分式中,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 即分母分子分母分子分母分子分母分子-=-=-=---(3)繁分式化简时,采用分子分母同乘小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比较简单. 5.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注意:分式约分前经常需要先因式分解.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这个分式叫做最简分式;注意:分式计算的最后结果要求化为最简分式.7.分式的乘除法法则:,bd acd c b a =⋅bc adc d b a d c b a =⋅=÷. 8.分式的乘方:为正整数)(n .b a b a n n n=⎪⎭⎫⎝⎛.9.负整指数计算法则:(1)公式: a0=1(a ≠0), a-n=n a 1(a ≠0);(2)正整指数的运算法则都可用于负整指数计算;(3)公式:nna b b a ⎪⎭⎫ ⎝⎛=⎪⎭⎫⎝⎛-,nmm n a b b a =--;(4)公式: (-1)-2=1, (-1)-3=-1.10.分式的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注意:分式的通分前要先确定最简公分母. 11.最简公分母的确定: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因式的最高次幂.12.同分母与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c ba cbc a ±=±bd bcad bd bc bd ad d c b a ±=±=±.13.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在方程ax+b=0(a ≠0)中,x 是未知数,a 和b 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 来说,字母a 是x 的系数,叫做字母系数,字母b 是常数项,我们称它为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注意:在字母方程中,一般用a 、b 、c 等表示已知数,用x 、y 、z 等表示未知数.14.公式变形:把一个公式从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叫做公式变形;注意:公式变形的本质就是解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特别要注意:字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含字母的代数式时,一般需要先确认这个代数式的值不为0.15.分式方程: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注意:以前学过的,分母里不含未知数的方程是整式方程.16.分式方程的增根:在解分式方程时,为了去分母,方程的两边同乘以了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所以可能产生增根,故分式方程必须验增根;注意:在解方程时,方程的两边一般不要同时除以含未知数的代数式,因为可能丢根.17.分式方程验增根的方法:把分式方程求出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或分式方程的每个分母),若值为零,求出的根是增根,这时原方程无解;若值不为零,求出的根是原方程的解;注意:由此可判断,使分母的值为零的未知数的值可能是原方程的增根. 18.分式方程的应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整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一样,但需要增加“验增根”的程序. 数的开方1.平方根的定义:若x2=a,那么x 叫a 的平方根,(即a 的平方根是x );注意:(1)a 叫x 的平方数,(2)已知x 求a 叫乘方,已知a 求x 叫开方,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 2.平方根的性质:(1)正数的平方根是一对相反数; (2)0的平方根还是0; (3)负数没有平方根.3.平方根的表示方法:a 的平方根表示为a 和a -.注意:a 可以看作是一个数,也可以认为是一个数开二次方的运算.4.算术平方根:正数a 的正的平方根叫a 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a .注意:0的算术平方根还是0.5.三个重要非负数: a2≥0 ,|a|≥0 ,a ≥0 .注意:非负数之和为0,说明它们都是0.6.两个重要公式: (1) ()a a 2=; (a ≥0)(2)⎩⎨⎧<-≥==)0a (a )0a (a a a 2 .7.立方根的定义:若x3=a,那么x 叫a 的立方根,(即a 的立方根是x ).注意:(1)a 叫x 的立方数;(2)a 的立方根表示为3a ;即把a 开三次方. 8.立方根的性质:(1)正数的立方根是一个正数; (2)0的立方根还是0;(3)负数的立方根是一个负数.9.立方根的特性:33a a -=-. 10.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注意:π和开方开不尽的数是无理数. 11.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12.实数的分类:(1)⎪⎪⎪⎩⎪⎪⎪⎨⎧⎭⎬⎫⎩⎨⎧⎪⎭⎪⎬⎫⎪⎩⎪⎨⎧无限不循环小数负无理数正无理数无理数数有限小数与无限循环小负有理数正有理数有理数实数0(2)⎪⎩⎪⎨⎧负实数正实数实数0.13.数轴的性质: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14.无理数的近似值:实数计算的结果中若含有无理数且题目无近似要求,则结果应该用无理数表示;如果题目有近似要求,则结果应该用无理数的近似值表示.注意:(1)近似计算时,中间过程要多保留一位;(2)要求记忆:414.12=732.13=236.25=.三角形几何A 级概念:(要求深刻理解、熟练运用、主要用于几何证明) 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如图) ABC D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D 平分∠BAC ∴∠BAD=∠CAD (2) ∵∠BAD=∠CAD ∴AD 是角平分线 2.三角形的中线定义: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如图)ABCD几何表达式举例:(1) ∵AD 是三角形的中线 ∴ BD = CD (2) ∵ BD = CD ∴AD 是三角形的中线3.三角形的高线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垂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D 是ΔABC 的高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 (如图)AB CD∴∠ADB=90° (2) ∵∠ADB=90° ∴AD 是ΔABC 的高※4.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 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如图)AB C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B+BC >AC ∴…………… (2) ∵ AB-BC <AC∴……………5.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如图)ABC几何表达式举例:(1) ∵ΔABC 是等腰三角形 ∴ AB = AC (2) ∵AB = AC∴ΔABC 是等腰三角形 6.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如图)AB C几何表达式举例: (1)∵ΔABC 是等边三角形 ∴AB=BC=AC (2) ∵AB=BC=AC∴ΔABC 是等边三角形 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 (1)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如图) (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如图) (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如图) ※(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1) (2) (3)(4) 几何表达式举例: (1) ∵∠A+∠B+∠C=180° ∴………………… (2) ∵∠C=90° ∴∠A+∠B=90° (3) ∵∠ACD=∠A+∠B∴…………………(4) ∵∠ACD >∠A ∴…………………8.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如图)ABC几何表达式举例: (1) ∵∠C=90° ∴ΔABC 是直角三角形 (2) ∵ΔABC 是直角三角形 ∴∠C=90°DABCABC ABC9.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 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叫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ABC几何表达式举例: (1) ∵∠C=90° CA=CB ∴Δ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2) ∵ΔABC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90° CA=CB10.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如图)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如图)几何表达式举例: (1) ∵ΔABC ≌ΔEFG ∴ AB = EF ……… (2) ∵ΔABC ≌ΔEFG ∴∠A=∠E ………1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 ”“ASA ”“AAS ”“SSS ”“HL ”. (如图)(1)(2)(3)几何表达式举例: (1) ∵ AB = EF ∵ ∠B=∠F 又∵ BC = FG ∴ΔABC ≌ΔEFG (2) ………………(3)在Rt ΔABC 和Rt ΔEFG 中 ∵ AB=EF 又∵ AC = EG ∴Rt ΔABC ≌Rt ΔEFG1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 (1)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如图)(2)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如图)AOBC DE几何表达式举例: (1)∵OC 平分∠AOB 又∵CD ⊥OA CE ⊥OB ∴ CD = CE(2) ∵CD ⊥OA CE ⊥OB又∵CD = CE∴OC 是角平分线1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几何表达式举例:ABCGEFA B C G EF AB C EF G垂直于一条线段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如图)ABEFO(1) ∵EF 垂直平分AB ∴EF ⊥AB OA=OB(2) ∵EF ⊥AB OA=OB ∴EF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1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如图) (2)和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A BC M NP几何表达式举例:(1) ∵MN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 ∴ P A = PB(2) ∵P A = PB ∴点P 在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上1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如图) (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的高”三线合一;(如图)(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都是60°.(如图)AB C(1)AB CD (2)ABC(3) 几何表达式举例:(1) ∵AB = AC ∴∠B=∠C (2) ∵AB = AC 又∵∠BAD=∠CAD ∴BD = CDAD ⊥BC ………………(3) ∵ΔABC 是等边三角形∴∠A=∠B=∠C =60°16.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 (1)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都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边也相等;(即等角对等边)(如图)(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如图)(3)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如图) (4)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如图)AB C(1)ABC(2)(3)ABC (4)几何表达式举例: (1) ∵∠B=∠C∴ AB = AC (2) ∵∠A=∠B=∠C∴ΔABC 是等边三角形 (3) ∵∠A=60° 又∵AB = AC∴ΔABC 是等边三角形 (4) ∵∠C=90°∠B=30°∴AC =21AB17.关于轴对称的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如图)(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如图)几何表达式举例: (1) ∵ΔABC 、ΔEGF 关于MN 轴对称 ∴ΔABC ≌ΔEGF (2) ∵ΔABC 、ΔEGF 关于MN 轴对称∴OA=OE MN ⊥AE 18.勾股定理及逆定理: (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a 、b 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 的平方,即a2+b2=c2;(如图)(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有下面关系: 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图)ABC几何表达式举例: (1) ∵ΔABC 是直角三角形∴a2+b2=c2 (2) ∵a2+b2=c2 ∴ΔABC 是直角三角形19.Rt Δ斜边中线定理及逆定理: (1)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是斜边的一半;(如图)(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是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图)DABC几何表达式举例: ∵ΔABC 是直角三角形∵D 是AB 的中点∴CD = 21AB(2) ∵CD=AD=BD ∴ΔABC 是直角三角形几何B 级概念:(要求理解、会讲、会用,主要用于填空和选择题) 一 基本概念: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角形的外角、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的集合定义、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尺规作图、辅助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集合定义、轴对称的定义、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勾股数. 二 常识:1.三角形中,第三边长的判断: 另两边之差<第三边<另两边之和.2.三角形中,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线,它们都分别交于一点,其中前两个交点都在三角形内,而第三个交点可在三角形内,三角形上,三角形外.注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是线段.3.如图,三角形中,有一个重要的面积等式,即:若CD ⊥AB ,BE ⊥CA ,则CD ·AB=BE ·CA.4.三角形能否成立的条件是:最长边<另两边之和.5.直角三角形能否成立的条件是:最长边的平方等于另两边的平方和.AC E DEFMO ABCNG6.分别含30°、45°、60°的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7.如图,双垂图形中,有两个重要的性质,即: (1) AC ·CB=CD ·AB ; (2)∠1=∠B ,∠2=∠A . 8.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内角是钝角,但最少有两个外角是钝角. 9.全等三角形中,重合的点是对应顶点,对应顶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10.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11.几何习题中,“文字叙述题”需要自己画图,写已知、求证、证明. 12.符合“AAA ”“SSA ”条件的三角形不能判定全等.13.几何习题经常用四种方法进行分析:(1)分析综合法;(2)方程分析法;(3)代入分析法;(4)图形观察法.14.几何基本作图分为:(1)作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角等于已知角;(3)作已知角的平分线;(4)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5)作线段的中垂线;(6)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15.会用尺规完成“SAS ”、“ASA ”、“AAS ”、“SSS ”、“HL ”、“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作图.16.作图题在分析过程中,首先要画出草图并标出字母,然后确定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注意:每步作图都应该是几何基本作图.17.几何画图的类型:(1)估画图;(2)工具画图;(3)尺规画图. ※18.几何重要图形和辅助线: (1)选取和作辅助线的原则:① 构造特殊图形,使可用的定理增加; ② 一举多得;③ 聚合题目中的分散条件,转移线段,转移角; ④ 作辅助线必须符合几何基本作图.(2)已知角平分线.(若BD 是角平分线)① 在BA 上截取BE=BC 构造全等,转移线段和角; ② 过D 点作DE ∥BC 交AB 于E ,构造等腰三角形 .(3)已知三角形中线(若AD 是BC 的中线)① 过D 点作DE ∥AC 交AB ② 延长AD 到E ,使DE=AD ③∵AD 是中线 A BCD 12BCD AE BCD AE于E ,构造中位线 ; 连结CE 构造全等,转移线段和角;∴S ΔABD= S ΔADC (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等面积)(4)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 中,AB=AC① 作等腰三角形ABC 底边的中线AD (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高)构造全 等三角形; ② 作等腰三角形ABC 一边的平行线DE ,构造 新的等腰三角形.(5)其它 作等边三角形ABC 一边 的平行线DE ,构造新的等边三角形; ② 作CE ∥AB ,转移角;③ 延长BD 与AC 交于E ,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④ 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 ⑤ 延长BC 到D ,使CD=BC ,连结AD ,直角三角形转化为等腰三角形;⑥ 若a ∥b,AC,BC 是角平 分线,则∠C=90°.ADEC BADCBADCBEADCBE AD CBDA CB ECBADECEBDAAD OBC EBCDA BACab。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大全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大全一、三角形。
1. 三角形的概念与分类。
- 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 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直角)、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是钝角)。
- 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三边都不相等)、等腰三角形(至少两边相等),其中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三边都相等)。
2. 三角形的性质。
- 三角形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的和等于180°。
- 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与它不相邻的内角。
3. 三角形中的重要线段。
- 中线:连接三角形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
三角形的三条中线相交于一点,这点叫做三角形的重心。
- 角平分线:三角形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与交点之间的线段。
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相交于一点。
- 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三角形内部;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为直角边,另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钝角三角形有两条高在三角形外部,一条高在三角形内部。
4. 全等三角形。
- 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 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对应角相等。
-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 SSS(边边边):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SAS(边角边):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ASA(角边角):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AAS(角角边):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 HL(斜边、直角边):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二、轴对称。
1. 轴对称图形与轴对称。
- 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一条直线折叠,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互相重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
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有哪些?初中数学知识相对比较浅显,更易于掌握,兴趣是思维的动因之一,兴趣是强烈而又持久的学习动机,兴趣是学好数学的潜在动力。
一起来看看初二数学上册知识点,欢迎查阅!八年级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轴对称图形1. 把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折叠,如果直线两旁的部分能够完全重合,那么这个图形就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就是它的对称轴.这时我们也说这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成轴)对称.2. 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与另一个图形完全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3、轴对称图形和轴对称的区别与联系4.轴对称的性质①关于某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②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③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是任何一对对应点所连线段的垂直平分线.④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二、线段的垂直平分线1. 经过线段中点并且垂直于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也叫中垂线.2.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与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3.与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三、用坐标表示轴对称小结: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关于x轴对称的点横坐标相等,纵坐标互为相反数.关于y轴对称的点横坐标互为相反数,纵坐标相等.2.三角形三条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这个点到三角形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四、(等腰三角形)知识点回顾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①.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等边对等角)②.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三线合一)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五、(等边三角形)知识点回顾1.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0 .2、等边三角形的判定:①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②有一个角是60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1)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简称:等边对等角)推论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即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底边上的高重合.推论2:等边三角形的各个角都相等,并且每个角都等于60°.(2)等腰三角形的其他性质:①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且等于45°②等腰三角形的底角只能为锐角,不能为钝角(或直角),但顶角可为钝角(或直角).③等腰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腰长为a,底边长为b,则④等腰三角形的三角关系:设顶角为顶角为∠A,底角为∠B、∠C,则∠A=180°―2∠B,∠B=∠C=2、等腰三角形的判定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简称:等角对等边).这个判定定理常用于证明同一个三角形中的边相等.推论1: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2: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推论3: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与判定等腰三角形性质等腰三角形判定中线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中线垂直底边,平分顶角;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中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与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1、两边上中线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一边中线垂直这条边(平分这个边的对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角平分线1、等腰三角形顶角平分线垂直平分底边;2、等腰三角形两底角平分线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到底边两端点的距离相等.1、如果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垂直于这个角的对边(平分对边),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三角形中两个角的平分线相等,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高线1、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平分顶角、平分底边;2、等腰三角形两腰上的高相等,并且它们的交点和底边两端点距离相等.1、如果一个三角形一边上的高平分这条边(平分这条边的对角),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2、有两条高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角等边对等角等角对等边边底的一半<腰长<周长的一半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4、三角形中的中位线连接三角形两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位线.(1)三角形共有三条中位线,并且它们又重新构成一个新的三角形.(2)要会区别三角形中线与中位线.三角形中位线定理:三角形的中位线平行于第三边,并且等于它的一半.三角形中位线定理的作用:位置关系:可以证明两条直线平行.数量关系:可以证明线段的倍分关系.常用结论:任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中位线,由此有:结论1:三条中位线组成一个三角形,其周长为原三角形周长的一半.结论2: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三角形.结论3:三条中位线将原三角形划分出三个面积相等的平行四边形.结论4:三角形一条中线和与它相交的中位线互相平分.结论5:三角形中任意两条中位线的夹角与这夹角所对的三角形的顶角相等.初二上数学知识点总结1 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对应角相等2 边角边公理(SAS) 有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3 角边角公理( ASA)有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4 推论(AAS) 有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5 边边边公理(SSS) 有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6 斜边、直角边公理(HL) 有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7 定理1 在角的平分线上的点到这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8 定理2 到一个角的两边的距离相同的点,在这个角的平分线上9 角的平分线是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10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 (即等边对等角)21 推论1 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平分线平分底边并且垂直于底边22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上的中线和底边上的高互相重合23 推论3 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每一个角都等于60°24 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的边也相等(等角对等边)25 推论1 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6 推论 2 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27 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28 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上的一半29 定理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30 逆定理和一条线段两个端点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31 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可看作和线段两端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的集合32 定理1 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33 定理 2 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34 定理3 两个图形关于某直线对称,如果它们的对应线段或延长线相交,那么交点在对称轴上35 逆定理如果两个图形的对应点连线被同一条直线垂直平分,那么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36 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37 勾股定理的逆定理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a、b、c有关系a^2+b^2=c^2 ,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38 定理四边形的内角和等于360°39 四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40 多边形内角和定理 n边形的内角的和等于(n-2)×180°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因式分解1. 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2.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3.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幂.注意公式:a+b=b+a; a-b=-(b-a); (a-b)2=(b-a)2; (a-b)3=-(b-a)3.4.因式分解的公式:(1)平方差公式: a2-b2=(a+ b)(a- b);(2)完全平方公式: a2+2ab+b2=(a+b)2, a2-2ab+b2=(a-b)2.5.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提取、二公式、三分组、四十字;(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6.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1)换位整理,加括号或去括号整理;(2)提负号;(3)全变号;(4)换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7)灵活分组;(8)提取分数系数;(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10)拆项或补项.7.完全平方式:能化为(m+n)2的多项式叫完全平方式;对于二次三项式x2+px+q,有“ x2+px+q是完全平方式? ”.分式1.分式:一般地,用A、B表示两个整式,A÷B就可以表示为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叫做分式.2.有理式: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即 .3.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4.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2)注意:在分式中,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即(3)繁分式化简时,采用分子分母同乘小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比较简单.5.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注意:分式约分前经常需要先因式分解.6.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这个分式叫做最简分式;注意:分式计算的最后结果要求化为最简分式.7.分式的乘除法法则: .8.分式的乘方: .9.负整指数计算法则:(1)公式:a0=1(a≠0), a-n= (a≠0);(2)正整指数的运算法则都可用于负整指数计算;(3)公式:, ;(4)公式: (-1)-2=1, (-1)-3=-1.10.分式的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注意:分式的通分前要先确定最简公分母.11.最简公分母的确定: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因式的次幂.12.同分母与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 .13.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在方程ax+b=0(a≠0)中,x是未知数,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来说,字母a是x的系数,叫做字母系数,字母b是常数项,我们称它为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注意:在字母方程中,一般用a、b、c等表示已知数,用x、y、z等表示未知数.14.公式变形:把一个公式从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叫做公式变形;注意:公式变形的本质就是解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特别要注意:字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含字母的代数式时,一般需要先确认这个代数式的值不为0.15.分式方程: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注意:以前学过的,分母里不含未知数的方程是整式方程.16.分式方程的增根:在解分式方程时,为了去分母,方程的两边同乘以了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所以可能产生增根,故分式方程必须验增根;注意:在解方程时,方程的两边一般不要同时除以含未知数的代数式,因为可能丢根.17.分式方程验增根的方法:把分式方程求出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或分式方程的每个分母),若值为零,求出的根是增根,这时原方程无解;若值不为零,求出的根是原方程的解;注意:由此可判断,使分母的值为零的未知数的值可能是原方程的增根.18.分式方程的应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整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一样,但需要增加“验增根”的程序.数的开方1.平方根的定义:若x2=a,那么x叫a的平方根,(即a的平方根是x);注意:(1)a叫x的平方数,(2)已知x求a叫乘方,已知a求x叫开方,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2.平方根的性质:(1)正数的平方根是一对相反数;(2)0的平方根还是0;(3)负数没有平方根.3.平方根的表示方法:a的平方根表示为和 .注意:可以看作是一个数,也可以认为是一个数开二次方的运算.4.算术平方根: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a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 .注意:0的算术平方根还是0.5.三个重要非负数:a2≥0 ,|a|≥0 ,≥0 .注意:非负数之和为0,说明它们都是0.6.两个重要公式:(1) ; (a≥0)(2) .7.立方根的定义:若x3=a,那么x叫a的立方根,(即a的立方根是x).注意:(1)a叫x的立方数;(2)a的立方根表示为 ;即把a开三次方.8.立方根的性质:(1)正数的立方根是一个正数;(2)0的立方根还是0;(3)负数的立方根是一个负数.9.立方根的特性: .10.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注意:?和开方开不尽的数是无理数.11.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12.实数的分类:(1) (2) .13.数轴的性质:数轴上的点与实数一一对应.14.无理数的近似值:实数计算的结果中若含有无理数且题目无近似要求,则结果应该用无理数表示;如果题目有近似要求,则结果应该用无理数的近似值表示.注意:(1)近似计算时,中间过程要多保留一位;(2)要求记忆: .三角形几何A级概念:(要求深刻理解、熟练运用、主要用于几何证明)1.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1) ∵AD平分∠BAC∴∠BAD=∠CAD(2) ∵∠BAD=∠CAD∴AD是角平分线2.三角形的中线定义: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如图)几何表达式举例:(1) ∵AD是三角形的中线∴ BD = CD(2) ∵ BD = CD∴AD是三角形的中线3.三角形的高线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如图)几何表达式举例:(1) ∵AD是ΔABC的高∴∠ADB=90°(2) ∵∠ADB=90°∴AD是ΔABC的高※4.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如图)几何表达式举例:(1) ∵AB+BC>AC∴……………(2) ∵ AB-BC∴……………5.等腰三角形的定义: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 (如图)几何表达式举例:(1) ∵ΔABC是等腰三角形∴ AB = AC(2) ∵AB = AC∴ΔABC是等腰三角形6.等边三角形的定义:有三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边三角形. (如图)几何表达式举例:(1)∵ΔABC是等边三角形∴AB=BC=AC(2) ∵AB=BC=AC∴ΔABC是等边三角形7.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1)三角形的内角和180°;(如图)(2)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如图)(3)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如图)※(4)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1) (2) (3)(4) 几何表达式举例:(1) ∵∠A+∠B+∠C=180°∴…………………(2) ∵∠C=90°∴∠A+∠B=90°(3) ∵∠ACD=∠A+∠B∴…………………(4) ∵∠ACD >∠A∴…………………8.直角三角形的定义: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叫直角三角形.(如图)几何表达式举例:(1) ∵∠C=90°∴ΔABC是直角三角形(2) ∵ΔABC是直角三角形∴∠C=90°9.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叫等腰直角三角形.(如图) 几何表达式举例:(1) ∵∠C=90° CA=CB∴Δ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 ∵ΔABC是等腰直角三角形∴∠C=90° CA=CB10.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如图)(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如图)几何表达式举例:(1) ∵ΔABC≌ΔEFG∴ AB = EF ………(2) ∵ΔABC≌ΔEFG∴∠A=∠E ………11.全等三角形的判定:“SAS”“ASA”“AAS”“SSS”“HL”. (如图) (1)(2)(3) 几何表达式举例:(1) ∵ AB = EF∵ ∠B=∠F又∵ BC = FG∴ΔABC≌ΔEFG(2) ………………(3)在RtΔABC和RtΔEFG中∵ AB=EF又∵ AC = EG∴RtΔABC≌RtΔEFG12.角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1)在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如图)(2)到角的两边距离相等的点在角平分线上.(如图)几何表达式举例:(1)∵OC平分∠AOB又∵CD⊥OA CE⊥OB∴ CD = CE(2) ∵CD⊥OA CE⊥OB又∵CD = CE∴OC是角平分线13.线段垂直平分线的定义:垂直于一条线段且平分这条线段的直线,叫做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如图)几何表达式举例:(1) ∵EF垂直平分AB∴EF⊥AB OA=OB(2) ∵EF⊥AB OA=OB∴EF是AB的垂直平分线14.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定理及逆定理:(1)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和这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如图)(2)和一条线段的两个端点的距离相等的点,在这条线段的垂直平分线上.(如图)几何表达式举例:(1) ∵MN是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 PA = PB(2) ∵PA = PB∴点P在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上15.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推论:(1)等腰三角形的两个底角相等;(即等边对等角)(如图)(2)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平分线、底边中线、底边上的高”三线合一;(如图)(3)等边三角形的各角都相等,并且都是60°.(如图)(1) (2) (3) 几何表达式举例:(1) ∵AB = AC∴∠B=∠C(2) ∵AB = AC又∵∠BAD=∠CAD∴BD = CDAD⊥BC………………(3) ∵ΔABC是等边三角形∴∠A=∠B=∠C =60°16.等腰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及推论:(1)如果一个三角形有两个角都相等,那么这两个角所对边也相等;(即等角对等边)(如图)(2)三个角都相等的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如图)(3)有一个角等于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如图)(4)在直角三角形中,如果有一个角等于30°,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是斜边的一半.(如图)(1) (2)(3) (4) 几何表达式举例:(1) ∵∠B=∠C∴ AB = AC(2) ∵∠A=∠B=∠C∴ΔABC是等边三角形(3) ∵∠A=60°又∵AB = AC∴ΔABC是等边三角形(4) ∵∠C=90°∠B=30°∴AC = AB17.关于轴对称的定理(1)关于某条直线对称的两个图形是全等形;(如图)(2)如果两个图形关于某条直线对称,那么对称轴是对应点连线的垂直平分线.(如图)几何表达式举例:(1) ∵ΔABC、ΔEGF关于MN轴对称∴ΔABC≌ΔEGF(2) ∵ΔABC、ΔEGF关于MN轴对称∴OA=OE MN⊥AE18.勾股定理及逆定理:(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a、b的平方和等于斜边c的平方,即a2+b2=c2;(如图)(2)如果三角形的三边长有下面关系: a2+b2=c2,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图)几何表达式举例:(1) ∵ΔABC是直角三角形∴a2+b2=c2(2) ∵a2+b2=c2∴ΔABC是直角三角形19.RtΔ斜边中线定理及逆定理:(1)直角三角形中,斜边上的中线是斜边的一半;(如图)(2)如果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是这边的一半,那么这个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如图)几何表达式举例:(1) ∵ΔABC是直角三角形∵D是AB的中点∴CD = AB(2) ∵CD=AD=BD∴ΔABC是直角三角形几何B级概念:(要求理解、会讲、会用,主要用于填空和选择题) 一基本概念: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三角形的外角、全等三角形、角平分线的集合定义、原命题、逆命题、逆定理、尺规作图、辅助线、线段垂直平分线的集合定义、轴对称的定义、轴对称图形的定义、勾股数.二常识:1.三角形中,第三边长的判断:另两边之差<第三边<另两边之和.2.三角形中,有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线,它们都分别交于一点,其中前两个交点都在三角形内,而第三个交点可在三角形内,三角形上,三角形外.注意: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都是线段.3.如图,三角形中,有一个重要的面积等式,即:若CD⊥AB,BE⊥CA,则CD?AB=BE?CA.4.三角形能否成立的条件是:最长边<另两边之和.5.直角三角形能否成立的条件是:最长边的平方等于另两边的平方和.6.分别含30°、45°、60°的直角三角形是特殊的直角三角形.7.如图,双垂图形中,有两个重要的性质,即:(1) AC?CB=CD?AB ; (2)∠1=∠B ,∠2=∠A .8.三角形中,最多有一个内角是钝角,但最少有两个外角是钝角.9.全等三角形中,重合的点是对应顶点,对应顶点所对的角是对应角,对应角所对的边是对应边.10.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11.几何习题中,“文字叙述题”需要自己画图,写已知、求证、证明.12.符合“AAA”“SSA”条件的三角形不能判定全等.13.几何习题经常用四种方法进行分析:(1)分析综合法;(2)方程分析法;(3)代入分析法;(4)图形观察法.14.几何基本作图分为:(1)作线段等于已知线段;(2)作角等于已知角;(3)作已知角的平分线;(4)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垂线;(5)作线段的中垂线;(6)过已知点作已知直线的平行线.15.会用尺规完成“SAS”、“ASA”、“AAS”、“SSS”、“HL”、“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作图.16.作图题在分析过程中,首先要画出草图并标出字母,然后确定先画什么,后画什么;注意:每步作图都应该是几何基本作图.17.几何画图的类型:(1)估画图;(2)工具画图;(3)尺规画图.※18.几何重要图形和辅助线:(1)选取和作辅助线的原则:① 构造特殊图形,使可用的定理增加;② 一举多得;③ 聚合题目中的分散条件,转移线段,转移角;④ 作辅助线必须符合几何基本作图.(2)已知角平分线.(若BD是角平分线)① 在BA上截取BE=BC构造全等,转移线段和角;② 过D点作DE‖BC交AB于E,构造等腰三角形 .(3)已知三角形中线(若AD是BC的中线)① 过D点作DE‖AC交AB于E,构造中位线 ;② 延长AD到E,使DE=AD连结CE构造全等,转移线段和角;③ ∵AD是中线∴SΔABD= SΔADC(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等面积)(4) 已知等腰三角形ABC中,AB=AC① 作等腰三角形ABC底边的中线AD(顶角的平分线或底边的高)构造全等三角形;② 作等腰三角形ABC一边的平行线DE,构造新的等腰三角形.(5)其它① 作等边三角形ABC一边的平行线DE,构造新的等边三角形;② 作CE‖AB,转移角;③ 延长BD与AC交于E,不规则图形转化为规则图形;④ 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⑤ 延长BC到D,使CD=BC,连结AD,直角三角形转化为等腰三角形;⑥ 若a‖b,AC,BC是角平分线,则∠C=90°.。
初二数学(上)必知知识点归纳
初二数学(上)必知知识点归纳初二数学(上)必知知识点归纳因式分解1.因式分解:把一个多项式化为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注意:因式分解与乘法是相反的两个转化.2 .因式分解的方法:常用“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3 .公因式的确定:系数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因式的最低次幕.注意公式:a+b=b+a; a-b=-(b-a) ; (a-b)2=(b-a)2 ; (a-b)3=-(b-a)3.4 .因式分解的公式:(1) 平方差公式:a2-b2= (a+b) (a-b );(2) 完全平方公式:a2+2ab+b2=(a+b)2,a2-2ab+b2=(a-b)2.5 .因式分解的注意事项:(1)选择因式分解方法的一般次序是:一提取、二公式、三分组、四十字;(2)使用因式分解公式时要特别注意公式中的字母都具有整体性;(3)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分解到每一个因式都不能分解为止;(4)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每一个因式的首项符号为正;(5)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加以整理;(6)因式分解的最后结果要求相同因式写成乘方的形式.6 .因式分解的解题技巧:(1)换位整理,加括号或去括号整理;(2)提负号;(3)全变号;(4)换元;(5)配方;(6)把相同的式子看作整体;(7)灵活分组;(8)提取分数系数;(9)展开部分括号或全部括号;(10)拆项或补项.7 .完全平方式:能化为(+n)2的多项式叫完全平方式;对于二次三项式x2+px+q,有“ x2+px+q是完全平方式?” .分式1 .分式:一般地,用A、B表示两个整式,A* B就可以表示为的形式,如果B中含有字母,式子叫做分式.2 .有理式:整式与分式统称有理式;即3 .对于分式的两个重要判断:(1)若分式的分母为零,则分式无意义,反之有意义;(2)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不为零,则分式的值为零;注意:若分式的分子为零,而分母也为零,则分式无意义.4 .分式的基本性质与应用:(1)若分式的分子与分母都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为零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2)注意:在分式中,分子、分母、分式本身的符号,改变其中任何两个,分式的值不变;即(3)繁分式化简时,采用分子分母同乘小分母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比较简单.5 .分式的约分:把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的公因式约去,叫做分式的约分;注意:分式约分前经常需要先因式分解.6 .最简分式:一个分式的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这个分式叫做最简分式;注意:分式计算的最后结果要求化为最简分式.7 .分式的乘除法法则:.8 .分式的乘方:.9 .负整指数计算法则:(1)公式:aO=1(a 工0),a-n=(a 工0);(2)正整指数的运算法则都可用于负整指数计算;(3)公式:,(4)公式:(-1 ) -2=1 , (-1 ) -3=-1.10 .分式的通分:根据分式的基本性质,把几个异分母的分式分别化成与原来的分式相等的同分母的分式,叫做分式的通分;注意:分式的通分前要先确定最简公分母11 .最简公分母的确定:系数的最小公倍数?相同因式的最咼次幕.12 .同分母与异分母的分式加减法法则:13 .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在方程ax+b=O(a工0)中,x是未知数,a和b是用字母表示的已知数,对x来说,字母a是x的系数,叫做字母系数,字母b是常数项,我们称它为含有字母系数的一元一次方程.注意:在字母方程中,一般用a、b、c等表示已知数,用x、y、z等表示未知数.14 .公式变形:把一个公式从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叫做公式变形;注意:公式变形的本质就是解含有字母系数的方程.特别要注意:字母方程两边同时乘以含字母的代数式时,一般需要先确认这个代数式的值不为0.15 .分式方程:分母里含有未知数的方程叫做分式方程;注意:以前学过的,分母里不含未知数的方程是整式方程.16 .分式方程的增根:在解分式方程时,为了去分母,方程的两边同乘以了含有未知数的代数式,所以可能产生增根,故分式方程必须验增根;注意:在解方程时,方程的两边一般不要同时除以含未知数的代数式,因为可能丢根.17 .分式方程验增根的方法:把分式方程求出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或分式方程的每个分母),若值为零,求出的根是增根,这时原方程无解;若值不为零,求出的根是原方程的解;注意:由此可判断,使分母的值为零的未知数的值可能是原方程的增根.18 .分式方程的应用: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与列整式方程解应用题的方法一样,但需要增加“验增根”的程序.数的开方1 .平方根的定义:若x2=a,那么x叫a的平方根,(即a的平方根是x);注意:(1) a叫x的平方数,(2)已知x 求a叫乘方,已知a求x叫开方,乘方与开方互为逆运算.2 .平方根的性质:(1)正数的平方根是一对相反数;(2)0的平方根还是0;(3)负数没有平方根.3 .平方根的表示方法:a的平方根表示为和.注意:可以看作是一个数,也可以认为是一个数开二次方的运算4 .算术平方根:正数a的正的平方根叫a的算术平方根,表示为.注意:0的算术平方根还是0.5 .三个重要非负数:a2 >0,|a| > 0,> 0.注意:非负数之和为0,说明它们都是0.6 .两个重要公式:(1);(a > 0)(2).7 .立方根的定义:若x3=a,那么x叫a的立方根,(即a的立方根是x).注意:(1)a叫x的立方数;(2)a的立方根表示为;即把a开三次方.8 .立方根的性质:(1)正数的立方根是一个正数;(2)0的立方根还是0;(3)负数的立方根是一个负数.9 .立方根的特性:.10 .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做无理数.注意:?和开方开不尽的数是无理数.11 .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实数.12 .实数的分类:(1)(2).13 .数轴的性质:数轴上的点与实数---- 对应14 .无理数的近似值:实数计算的结果中若含有无理数且题目无近似要求,则结果应该用无理数表示;如果题目有近似要求,则结果应该用无理数的近似值表示.注意:(1)近似计算时,中间过程要多保留一位;(2)要求记忆:.三角形几何A级概念:(要求深刻理解、熟练运用、主要用于几何证明)1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定义: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如图)几何表达式举例:⑴••• AD平分/ BAc:丄 BAD玄 cAD(2) I / BADN cAD••• AD是角平分线2 .三角形的中线定义:在三角形中,连结一个顶点和它的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如图)几何表达式举例:(1) T AD是三角形的中线••• BD=cD(2) T BD=cD••• AD是三角形的中线3 .三角形的高线定义: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画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如图)几何表达式举例:(1) T人。
初二数学上学期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学期数学知识点回顾分式知识要点 1. 分式的有关概念设A.B 表示两个整式. 如果B 中含有字母, 式子 就叫做分式. 注意分母B 的值不能为零, 否则分式没有意义分子与分母没有公因式的分式叫做最简分式.如果分子分母有公因式, 要进行约分化简2.分式的基本性质,M B M A B A ⨯⨯= MB M A B A ÷÷=(M 为不等于零的整式) 3. 分式的运算 (分式的运算法则与分数的运算法则类似).(异分母相加, 先通分);4. 零指数5. 负整数指数注意正整数幂的运算性质n n n mn n m n m n m n m n m b a ab a a a a a a a a a ==≠=÷=⋅-+)(,)(),0(,可以推广到整数指数幂, 也就是上述等式中的m 、 n 可以是O 或负整数.6.解分式方程的一般步骤: 在方程的两边都乘以最简公分母, 约去分母, 化为整式方程.解这个整式方程. .验根, 即把整式方程的根代入最简公分母, 看结果是不是零, 若结果不是0, 说明此根是原方程的根;若结果是0, 说明此根是原方程的增根, 必须舍去.7、列分式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步骤:(1)审清题意;(2)设未知数(要有单位);(3)根据题目中的数量关系列出式子, 找出相等关系, 列出方程;(4)解方程, 并验根, 还要看方程的解是否符合题意;(5)写出答案(要有单位)。
正比例、反比例第一象限(+, +), 第二象限(-, +)第三象限(-、-)第四象限(+, -);x 轴上的点的纵坐标等于0, 反过来, 纵坐标等于0的点都在x 轴上, y 轴上的点的横坐标等于0, 反过来, 横坐标等于0的点都在y 轴上,若两个点关于x 轴对称, 横坐标相等, 纵坐标互为相反数;若两个点关于y 轴对称, 纵坐标相等, 横坐标互为相反数;若两个点关于原点对称, 横坐标、纵坐标都是互为相反数。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
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的认识1.自然数、整数和普通分数2.数轴及其应用3.负数的引入4.数的倍数和因数5.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6.实数及其性质二、代数式及字母表达式1.代数式及其实质2.字母的代表数和位置3.字母的代数运算三、一次函数1.自变量、因变量和函数的关系2.一次函数的概念及图象3.一次函数的性质四、平面图形1.点、线、面2.角及其分类3.三角形及其分类4.四边形及其分类5.平行四边形的性质6.五边形及其分类五、垂直1.垂直与平行2.平行线和相交线3.平行线的判定4.平行线性质5.平行线的位置关系六、多边形1.多边形的概念和命名规则2.正多边形3.边和角4.对称图形5.轴对称图形6.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7.多边形的内角和七、图形的平移1.平移的基本概念2.平移和向量的关系3.图形的平移4.向量的运算八、统计1.统计调查和基本步骤2.数据的整理和表示3.频数分布表4.频数分布直方图5.频数分布折线图九、函数1.函数的概念及记法2.函数的图象及性质3.函数的概念及记法4.函数的图象及性质5.函数的运算及性质十、平面直角坐标系1.直角坐标系及其概念2.图象和坐标的关系3.平面直角坐标系初二上册数学知识点总结一、数的认识1.自然数自然数是指0、1、2、3、4……这些正整数称为自然数,自然数是从小到大的排列,没有尽头。
2.整数和普通分数整数包括了:正整数1,2,3,4,.. 负整数-1,-2,-3…0 。
分数包括了:基本分数、带分数。
例:带分数的分数表示,例:3 1/5。
它是一个真分数,真分数的分子小于分母。
3. 数轴及其应用这里我们再讲数轴及其应用。
;(1)数轴的概念:数轴是一个用来表示数值的一条直线。
(2)数轴上各点的坐标:直线上任意点A到直线上选定点O的距离对应于有理数a。
(3)数轴上整数的位置:了解很多的知识点,想象数轴上整数的位置;练习排列,通过训练做到心中有底。
4. 负数的引入负数就如同热咖啡和冰咖啡一样不同。
初二上数学知识点归纳
初二上数学知识点归纳初二上学期的数学学习是初中数学知识积累和能力提升的重要阶段。
以下是对初二上数学知识点的详细归纳。
一、三角形1、三角形的相关概念三角形是由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
三角形的内角和为 180°。
2、三角形的分类(1)按角分类: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
(2)按边分类:不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特殊的等腰三角形)。
3、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4、三角形的高、中线与角平分线(1)三角形的高: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所在直线作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
(2)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三角形的一个内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5、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
二、全等三角形1、全等三角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三角形叫做全等三角形。
2、全等三角形的性质(1)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
(2)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3、全等三角形的判定(1)“边边边”(SSS):三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2)“边角边”(SAS):两边和它们的夹角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3)“角边角”(ASA):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4)“角角边”(AAS):两角和其中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
(5)“斜边、直角边”(HL):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
三、轴对称1、轴对称图形如果一个图形沿着一条直线对折后两部分完全重合,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2、轴对称把一个图形沿着某一条直线折叠,如果它能够与另一个图形重合,那么就说这两个图形关于这条直线对称,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折叠后重合的点是对应点,叫做对称点。
初二数学上学期的知识点汇总
初二数学上学期的知识点汇总基础数学知识整数1.整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包括同符号整数运算和异符号整数运算。
2.整数的概念和性质,例如正整数、负整数、零、相反数等。
分数1.分数的概念和性质,例如分子、分母、真分数、假分数等。
2.分数的加减乘除运算,包括带分数的运算。
小数1.小数的概念和性质,例如小数点、循环小数、非循环小数等。
2.小数的加减乘除运算。
指数和幂1.指数和幂的概念和性质,例如底数、指数、幂等。
2.指数运算的法则,例如幂的乘方、幂的除方、同底数幂的相加减等。
3.科学记数法的应用。
代数式1.代数式的概念和性质,例如字母、系数、同类项等。
2.代数式的加减乘除运算,包括分配律、结合律、交换律等。
方程和不等式1.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概念和性质。
2.一元一次方程和不等式的解法,包括列方程、消元、检验等。
3.满足方程和不等式的集合和图像的表示。
几何知识角1.角的概念和性质,例如度、弧度、对顶角、补角、余角等。
2.角的分类,例如锐角、直角、钝角等。
3.角的度量方法,包括用量角器和计算器度量角度大小。
直线、线段和射线1.直线、线段和射线的概念和性质,包括端点、中点、垂直平分线、角平分线等。
2.用尺规作图的方法,包括画线段、画角度、垂线等。
三角形1.三角形的概念和性质,例如角度和边长的关系、内角和、外角和等。
2.三角形分类,包括等边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等。
3.三角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四边形1.四边形的概念和性质,例如对角线、平行四边形、矩形、正方形等。
2.四边形的周长和面积的计算方法。
圆1.圆的概念、性质和部分术语,例如圆心、半径、直径、周长、面积等。
2.圆的弧、弧度和圆的扇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统计与概率知识统计1.统计的概念和基本思想。
2.统计中的样本和总体的概念及其区别。
3.描述统计中的中心值和分散程度的概念、计算方法和应用。
概率1.概率的概念和性质。
2.事件和样本空间的概念及其关系。
3.概率的计算方法,包括古典概型、几何概型、频率和概率公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二上册知识点汇总三角形全等三角形轴对称整式乘法和因式分解分式1、三角形的概念由不在同意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三角形。
组成三角形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边;相邻两边的公共端点叫做三角形的顶点;相邻两边所组成的角叫做三角形的内角,简称三角形的角。
2、三角形中的主要线段(1)三角形的一个角的平分线与这个角的对边相交,这个角的顶点和交点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角平分线。
(2)在三角形中,连接一个顶点和它对边的中点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中线。
(3)从三角形一个顶点向它的对边做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简称三角形的高)。
3、三角形的稳定性三角形的形状是固定的,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叫做三角形的稳定性。
三角形的这个性质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很广,需要稳定的东西一般都制成三角形的形状。
4、三角形的特性与表示三角形有下面三个特性:(1)三角形有三条线段(2)三条线段不在同一直线上三角形是封闭图形(3)首尾顺次相接三角形用符号“∆”表示,顶点是A、B、C的三角形记作“∆ABC”,读作“三角形ABC”。
5、三角形的分类三角形按边的关系分类如下:不等边三角形三角形底和腰不相等的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三角形按角的关系分类如下:直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直角的三角形)三角形锐角三角形(三个角都是锐角的三角形)钝角三角形(有一个角为钝角的三角形)把边和角联系在一起,我们又有一种特殊的三角形:等腰直角三角形。
它是两条直角边相等的直角三角形。
6、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1)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三角形的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
推论: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
(2)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及推论的作用:①判断三条已知线段能否组成三角形②当已知两边时,可确定第三边的范围。
③证明线段不等关系。
7、 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推论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三个内角和等于180°。
推论:①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
②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来两个内角的和。
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任何一个和它不相邻的内角。
注:在同一个三角形中:等角对等边;等边对等角;大角对大边;大边对大角。
8、三角形的面积=21×底×高 多边形知识要点梳理定义:由三条或三条以上的线段首位顺次连接所组成的封闭图形叫做多边形。
凸多边形多边形 分类1:凹多边形正多边形:各边相等,各角也相等的多边形分类2: 叫做正多边形。
非正多边形:1、边形的内角和等于180°(n-2)。
多边形的定理 2、任意凸形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
3、n 边形的对角线条数等于1/2·n (n-3)知识点一:多边形及有关概念1、 多边形的定义:在平面内,由一些线段首尾顺次相接组成的图形叫做多边形. (1)多边形的一些要素:边:组成多边形的各条线段叫做多边形的边.顶点:每相邻两条边的公共端点叫做多边形的顶点.内角:多边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多边形的内角,一个n 边形有n 个内角。
外角:多边形的边与它的邻边的延长线组成的角叫做多边形的外角。
(2)在定义中应注意:①一些线段(多边形的边数是大于等于3的正整数);②首尾顺次相连,二者缺一不可;③理解时要特别注意“在同一平面内”这个条件,其目的是为了排除几个点不共面的情况,即空间多边形.2、多边形的分类:(1)多边形可分为凸多边形和凹多边形,画出多边形的任何一条边所在的直线,如果整个多边形都在这条直线的同一侧,则此多边形为凸多边形,反之为凹多边形(见图1).本章所讲的多边形都是指凸多边形.凸多边形凹多边形图1(2)多边形通常还以边数命名,多边形有n条边就叫做n边形.三角形、四边形都属于多边形,其中三角形是边数最少的多边形.知识点二:正多边形各个角都相等、各个边都相等的多边形叫做正多边形。
如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等。
正三角形正方形正五边形正六边形正十二边形要点诠释:各角相等、各边也相等是正多边形的必备条件,二者缺一不可. 如四条边都相等的四边形不一定是正方形,四个角都相等的四边形也不一定是正方形,只有满足四边都相等且四个角也都相等的四边形才是正方形知识点三:多边形的对角线多边形的对角线:连接多边形不相邻的两个顶点的线段,叫做多边形的对角线. 如图2,BD为四边形ABCD的一条对角线。
要点诠释:(1)从n边形一个顶点可以引(n-3)条对角线,将多边形分成(n-2)个三角形。
(2)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证明:过一个顶点有n-3条对角线(n≥3的正整数),又∵共有n个顶点,∴共有n(n-3)条对角线,但过两个不相邻顶点的对角线重复了一次,∴凸n边形,共有条对角线。
知识点四: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1.公式:边形的内角和为.2.公式的证明:证法1:在边形内任取一点,并把这点与各个顶点连接起来,共构成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为,再减去一个周角,即得到边形的内角和为.证法2:从边形一个顶点作对角线,可以作条对角线,并且边形被分成个三角形,这个三角形内角和恰好是边形的内角和,等于.证法3:在边形的一边上取一点与各个顶点相连,得个三角形,边形内角和等于这个三角形的内角和减去所取的一点处的一个平角的度数,即.要点诠释:(1)注意:以上各推导方法体现出将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来解决的基础思想。
(2)内角和定理的应用:①已知多边形的边数,求其内角和;②已知多边形内角和,求其边数。
知识点五:多边形的外角和公式1.公式: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2.多边形外角和公式的证明:多边形的每个内角和与它相邻的外角都是邻补角,所以边形的内角和加外角和为,外角和等于.注意:n边形的外角和恒等于360°,它与边数的多少无关。
要点诠释:(1)外角和公式的应用:①已知外角度数,求正多边形边数;②已知正多边形边数,求外角度数.(2)多边形的边数与内角和、外角和的关系:①n边形的内角和等于(n-2)·180°(n≥3,n是正整数),可见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n有关,每增加1条边,内角和增加180°。
②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与边数的多少无关。
知识点六:镶嵌的概念和特征1、定义:用一些不重叠摆放的多边形把平面的一部分完全覆盖,通常把这类问题叫做用多边形覆盖平面(或平面镶嵌)。
这里的多边形可以形状相同,也可以形状不相同。
2、实现镶嵌的条件:拼接在同一点的各个角的和恰好等于360°;相邻的多边形有公共边。
3、常见的一些正多边形的镶嵌问题:(1)用正多边形实现镶嵌的条件:边长相等;顶点公用;在一个顶点处各正多边形的内角之和为360°。
(2)只用一种正多边形镶嵌地面对于给定的某种正多边形,怎样判断它能否拼成一个平面图形,且不留一点空隙?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正多边形的内角特点。
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几个正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360°时,就能铺成一个平面图形。
事实上,正n边形的每一个内角为,要求k个正n边形各有一个内角拼于一点,恰好覆盖地面,这样360°=,由此导出k==2+,而k是正整数,所以n只能取3,4,6。
因而,用相同的正多边形地砖铺地面,只有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的地砖可以用。
注意:任意四边形的内角和都等于360°。
所以用一批形状、大小完全相同但不规则的四边形地砖也可以铺成无空隙的地板,用任意相同的三角形也可以铺满地面。
(3)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正多边形镶嵌地面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边长相等的正多边形组合成平面图形,关键是相关正多边形“交接处各角之和能否拼成一个周角”的问题。
例如,用正三角形与正方形、正三角形与正六边形、正三角形与正十二边形、正四边形与正八边形都可以作平面镶嵌,见下图:又如,用一个正三角形、两个正方形、一个正六边形结合在一起恰好能够铺满地面,因为它们的交接处各角之和恰好为一个周角360°。
规律方法指导1.内角和与边数成正比:边数增加,内角和增加;边数减少,内角和减少. 每增加一条边,内角的和就增加180°(反过来也成立),且多边形的内角和必须是180°的整数倍.2.多边形外角和恒等于360°,与边数的多少无关.3.多边形最多有三个内角为锐角,最少没有锐角(如矩形);多边形的外角中最多有三个钝角,最少没有钝角.4.在运用多边形的内角和公式与外角的性质求值时,常与方程思想相结合,运用方程思想是解决本节问题的常用方法.5.在解决多边形的内角和问题时,通常转化为与三角形相关的角来解决. 三角形是一种基本图形,是研究复杂图形的基础,同时注意转化思想在数学中的应用.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一:多边形内角和及外角和定理应用1.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等于它的外角和的5倍,它是几边形?总结升华:本题是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和外角和定理的综合运用. 只要设出边数,根据条件列出关于的方程,求出的值即可,这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思路.举一反三:【变式1】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总度数为180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变式2】一个多边形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各内角和为2750°,求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多少?【答案】设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这个内角为,.【变式3】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与某一个外角的度数总和为1350°,求这个多边形的边数。
类型二:多边形对角线公式的运用【变式1】一个多边形共有20条对角线,则多边形的边数是().A.6 B.7 C.8 D.9【变式2】一个十二边形有几条对角线。
总结升华:对于一个n边形的对角线的条数,我们可以总结出规律条,牢记这个公式,以后只要用相应的n的值代入即可求出对角线的条数,要记住这个公式只有在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记得牢。
类型三:可转化为多边形内角和问题【变式1】如图所示,∠1+∠2+∠3+∠4+∠5+∠6=__________.【变式2】如图所示,求∠A+∠B+∠C+∠D+∠E+∠F的度数。
类型四:实际应用题4.如图,一辆小汽车从P市出发,先到B市,再到C市,再到A市,最后返回P市,这辆小汽车共转了多少度角?思路点拨: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定理解决.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所示,小亮从A点出发前进10m,向右转15°,再前进10m,又向右转15°,…,这样一直走下去,当他第一次回到出发点时,一共走了__________m.【变式2】小华从点A出发向前走10米,向右转36°,然后继续向前走10米,再向右转36°,他以同样的方法继续走下去,他能回到点A吗?若能,当他走回点A时共走了多少米?若不能,写出理由。
【变式3】如图所示是某厂生产的一块模板,已知该模板的边AB∥CF,CD∥AE. 按规定AB、CD的延长线相交成80°角,因交点不在模板上,不便测量. 这时师傅告诉徒弟只需测一个角,便知道AB、CD的延长线的夹角是否合乎规定,你知道需测哪一个角吗?说明理由.思路点拨:本题中将AB、CD延长后会得到一个五边形,根据五边形内角和为540°,又由AB∥CF,CD∥AE,可知∠BAE+∠AEF+∠EFC=360°,从540°中减去80°再减去360°,剩下∠C的度数为100°,所以只需测∠C的度数即可,同理还可直接测∠A的度数.总结升华:本题实际上是多边形内角和的逆运算,关键在于正确添加辅助线.类型五:镶嵌问题5.分别画出用相同边长的下列正多边形组合铺满地面的设计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