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词四首》PPT课件
合集下载
第12课《词四首》课件(共87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
![第12课《词四首》课件(共87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1)](https://img.taocdn.com/s3/m/0d614115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21.png)
沙场秋点兵。
这里喻指射箭时弓 弦的响声。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 却 君 王 天 下 事 , 赢 得 生 前 身 后 名 。 这里指收复北
了结,完成。 可 怜 白 发 生 !
方失地的国家大事。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成果展示
醉酒时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出征的士兵。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成果展示
秋天来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内地大不 相同。北雁向南飞去,毫无留恋之意。边塞
渔家傲·秋思
特有的风声、马啸声、羌笛声和着号角声从 四面八方回响起来。层峦叠嶂里,夕阳西下,
范仲淹
青烟升腾,一座孤城的城门紧闭着。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 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 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左手牵着黄犬, 右臂托着苍鹰。黄, 指黄犬。擎,举着。 苍,指苍鹰。
即“看孙郎亲射 虎”。孙郎,指孙权。 据《三国志·吴 书·吴主传》,孙权 曾经“亲乘马射虎”。 这里是作者自喻。
鬓角稍白。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诗意疏通
终将。
江城子·密州出猎
朝廷什么时候派遣冯唐到云中来赦免魏尚
课程导入 夯实基础 问题探究 课堂小结 拓展延伸 布置作业
诗意疏通
把酒食分给 部下享用。八百 里,指牛,这里 泛指酒食。《世 说新语·汰侈》 载:晋王恺有良 牛,名“八百里 驳”。王济与之 比射,以此牛为 赌物,恺输,杀 牛作炙。麾下, 军旗下面,指部 下。炙,烤熟的 肉食。
梦中回到。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词四首》PPT精品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词四首》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161857b326c1eb91a37f111f18583d049640f1a.png)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这是一首豪放词,词中的哪些字最能体现苏轼豪放的风格? 有什么作用?
狂
卷
挽
这些动词十分生动形象,极具表现力,充满阳刚之 美,充分表现了词人卓越的胸襟抱负与雄心壮志。
精读课文
分析讨论
苏轼在词作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
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希望 自己能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牵黄擎苍 千骑卷平冈 倾城相随
威武雄壮
下片:表明志向
鬓霜何妨 盼遣冯唐 西北望,射天狼
壮志满怀
老当益壮 渴望报国
跟踪检测
1.《渔家傲·秋思》和《江城子·密州出猎》这两首诗感情的侧 重点有何不同?
《渔家傲·秋思》是与思乡紧紧联系的。 《江城子·密州出猎》是希望得到朝廷重用。
跟踪检测
2. 解释下列标红的字。 (1)燕然未勒归无计( 刻石记功 ) (2)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层峦叠嶂 ) (3)老夫聊发少年狂( 姑且,暂且 ) (4)千骑卷平冈( 一人一马的合称 ) (5)会挽雕弓如满月( 终将 )
精读课文
句子解读
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渲染出萧瑟肃杀 的气氛,更添愁 思与悲凉之感。
采用互文的修辞,描绘了将士 们因功业未成难以归家而不能 入睡、哀伤流泪的情景,表达 了词人思念家乡、功业难成的 哀伤。
精读课文
整体探究
词的上片和下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上片 写边塞特有的景色。 下片 抒发了守边将士的建功之志和思乡之情。
助学资料
创作背景
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年),因政见不合,苏轼连续上书反 对王安石变法。见无效果,苏轼自请外任。先在杭州任通判 ,熙宁七年(1074年),又从杭州到密州任知州。他虽在地 方任官,却一直希望得到朝廷的重用,在中央任职,以便大 用于世。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课件(共78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课件(共7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52b74b0028ea81c759f5780c.png)
渔家 傲· 秋思
上阕:写景——奇异——
肃杀、荒凉、严峻
(气候、边声、孤城) 思念家乡
下阕:抒情——思乡——
壮志未酬
凄凉、悲壮、慷慨
(浊酒、羌管、浓霜、白发)
《渔家傲·秋思》这首词通过对边塞秋色 的生动描写,表达了戍边将士建功立业的英雄 气概和浓浓的思乡之情,侧面反映了边塞生活 的艰苦。
·
词牌名 江 城 子 密 州 出 猎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写于淳熙十 五年(1188)左右,辛弃疾退居江西上饶之时。淳熙 八年(1181),辛弃疾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 被人弹劾罢官。他不得已在上饶带湖赋闲家居。陈同 甫,名亮,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他与辛弃疾是 志同道合的朋友,二人经常书信往来,诗词唱和。这 首词就是辛弃疾寄给陈亮的。
全词以一个“狂”字贯穿,上片主要写打猎这一 特殊场合下词人举止神态之“狂”,下片的“狂”是 虚写。一狂在“亲射虎,看孙郎”,自喻孙权。二是 “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自喻魏尚。三是“西北 望,射天狼”,说自己有跟辽国与西夏对抗的志向、 决心和本领。由实而虚,进一步写词人“少年狂”的 胸怀,抒发希望得到朝廷重用,杀敌卫国的壮志豪情。
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着
苍鹰。黄,指黄犬。苍,
作者自称。指苍鹰。 Nhomakorabeaqínɡ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姑且,暂且。
锦缎帽子,这里做动词。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形容从骑之多。骑, 为了报答倾城百姓相随。 一人一马的合称。 倾城,形容随观者很多。
指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
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
孙郎。
叙事
上阕:写出猎的壮阔场面,表现出作者壮 志满怀的英雄气概。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优质PPT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第12课《词四首》优质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847bc30242a8956bece4e1.png)
整体感知
自由朗读诗歌,把诗歌读通读顺,注意读准字音、节奏。
渔家傲·秋思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zhàng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lè
qiāng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
mèi
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精读细研
请同学反复朗读诗歌,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知识备查
背景资料
北宋仁宗即位后,国家逐渐形成积弱积贫之势,表面上一片升平,实际 上危机四伏。宋朝从建立之后,就采取了重内轻外的政策,对内加紧控制, 把禁军分驻全国各地,而在边疆上长期放松戒备,武备松弛。宝元元年( 1038年),西夏元昊称帝,宋廷调兵遣将,扬声讨伐,但事起仓促,将不知 兵,兵不知将,以致每战辄败。在这种情况下,范仲淹移知延州,可以说是 “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到任后,他一方面加紧军队训练, 一方面在延州周围构筑防御工事,始终居于守势,不敢轻易出击,延州局势 暂时稳定下来,但就整个形势来说,延州仍处于孤立状态。这首题为“秋思 ”的《渔家傲》就是他身处军中的感怀之作。
知识备查
两大流派
婉约派:
我国古代词人,大致可分为“婉约词派”和“豪放词派”两大派。因明 人张延有“少游多婉约,子瞻多豪放”之说而得名。婉约派以秦观、李清照 为代表,继承南唐词的风韵,发扬柳永词铺叙、描写的特色,又吸取东坡词 个性鲜明的长处,融为一体,形成“词人之词”之正宗。
在内容上坚持“词庄词媚”的主张,多以艳情为题材;在形式上则以蕴 藉雅正见长,严守音律,讲究含蓄,语言精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风 格委婉、绮丽。此派对词坛影响很大,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这句话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表现了征人思归而不得的矛盾心理。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2.词四首 (共33张PPT)
![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课件:12.词四首 (共3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7ae7a1e0caaedd3383c4d3e1.png)
表达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动作描写(神态_、__细__节;描从写语)言,风写格出上词看人是在夜里酒醉后挑 _亮__灯__观_看__宝__剑__,__表__达_词__人__渴__望__早_日。奔所赴以战,场词杀作敌者的在急题切目 心情。 中称之为“壮词”,十分妥帖。
⑥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⑦消得:值得。
1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B当的一项是( ) A.上片写凭栏望远,以景物描写渲染悲凉气氛,抒发愁
思苦绪。 B.“拟把”三句,写词人狂饮高歌,“一醉”而“春愁”
尽消。 C.最后两句为千古名句,反映出词人对心上人忠贞执着
【解析】抒情主人公想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 的感情。
(狂后气者) 抒发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感。 11.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 自己并联不系在上意下自句己,的说衰说老该,句希表望达朝了廷作能者够哪重些新情重感用。自己, 给__自__己__机_会__去__建__功__立_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豪放词派的代表。 B.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到了宋代,有些词 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而词牌与题目用
“·”隔开,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C.《渔家傲·秋思》的上片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了一幅 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
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D.解《析破】阵“子描·绘为真陈实同的甫战赋斗壮场词景以”寄有之误》,的此作词者是是作辛者弃在疾。此 梦词中通追过忆描当绘年真沙实场的生战涯斗,场并景非,实表景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
⑥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⑦消得:值得。
17.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B当的一项是( ) A.上片写凭栏望远,以景物描写渲染悲凉气氛,抒发愁
思苦绪。 B.“拟把”三句,写词人狂饮高歌,“一醉”而“春愁”
尽消。 C.最后两句为千古名句,反映出词人对心上人忠贞执着
【解析】抒情主人公想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 的感情。
(狂后气者) 抒发的是强烈的爱国情感。 11.词中“又何妨!”一句反问语气强烈,感情丰富。 自己并联不系在上意下自句己,的说衰说老该,句希表望达朝了廷作能者够哪重些新情重感用。自己, 给__自__己__机_会__去__建__功__立_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豪放词派的代表。 B.每首词都有一个表示音乐性的词调。到了宋代,有些词 人为了表明词意,常在词调下面另加题目,而词牌与题目用
“·”隔开,或者还写上一段小序。 C.《渔家傲·秋思》的上片用近乎白描的手法描摹出了一幅 寥廓荒僻、萧瑟悲凉的边塞鸟瞰图;下片则抒发边关将士壮
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D.解《析破】阵“子描·绘为真陈实同的甫战赋斗壮场词景以”寄有之误》,的此作词者是是作辛者弃在疾。此 梦词中通追过忆描当绘年真沙实场的生战涯斗,场并景非,实表景达。了作者杀敌报国、收复失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ppt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c5243fbfd5b9f3f90f76c66137ee06eef94e4f.png)
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的动人事迹, 都有仁人志士渴望杀敌报国的雄心壮志。请写出其中 描写边塞风光和将士心情的诗句。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苏轼
了解作者
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 属四川)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 “唐 宋八大家”之一, 豪放派词人代表。
一、整体感知——内容情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 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夜里酒醉后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连营。 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 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赋壮词” 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 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 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
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作“赋壮 词”。
三、本词小结
全词从想象着笔,描绘了理想中的抗金队伍和战斗场景。全 词在感情基调上是雄壮高昂的,而结句又是悲凉低沉的。前后形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以魏尚自喻,渴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 尚那样重用自己
会挽雕弓如满月, 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
西北望, 射天狼。 建功立业的决心。
三、本词小结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 发作者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 和爱国思想,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王昌龄《从军行》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王翰《凉州词》
江城子 ·密州出猎
【宋】苏轼
了解作者
苏轼 (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山(今 属四川)人。 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词人、诗人, “唐 宋八大家”之一, 豪放派词人代表。
一、整体感知——内容情感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 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 夜里酒醉后挑亮油灯观看宝剑,梦中回到了响彻号角声的连营。 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 的战场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 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赋壮词” 从题材上看是写军营中的生活情景,看剑,听角声和 塞外曲,分八百里炙,沙场点兵,骑快马,挽强弓, 这种种情境都极勇猛、雄健;
从思想感情上看表达的是为国立功的雄心壮志; 从语言风格上看壮丽而不“纤巧”,所以叫作“赋壮 词”。
三、本词小结
全词从想象着笔,描绘了理想中的抗金队伍和战斗场景。全 词在感情基调上是雄壮高昂的,而结句又是悲凉低沉的。前后形
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
以魏尚自喻,渴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 尚那样重用自己
会挽雕弓如满月, 表达了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
西北望, 射天狼。 建功立业的决心。
三、本词小结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场面,借历史典故抒 发作者为国杀敌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命的坚定决心 和爱国思想,并委婉地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第12课《词四首》课件(共34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词四首》课件(共34张PPT) 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e432acc48662caaedd3383c4bb4cf7ec4afeb6ac.png)
请输入标题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 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 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 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 白发生!
认识作请者输入,标了题解写作背景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词人,著有《稼轩 词》,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 愤,对当时执政者的屈辱求和颇多谴责;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 作品。题材广阔又善化用前人典故入词,风格沉雄豪迈又不乏细腻 柔媚。
12 词 四 首
学习目标
1.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感知词在节奏、韵律 上的美感。1.了解词形式上和抒情上的特点,感知词在节奏、韵律上的美感。
2.理解作品的思想内涵和情感基调。
2.理解作品的思3.想学内会对涵比阅和读,情体会感不基同词调作的。异同点。
3.学会对比阅读,体会不同词作的异同点。
在每一个朝代,都有爱国将士戍守边关 的动人事迹,以及仁人志士渴望建功立 业的雄心壮志。现在请同学们回顾一下 曾经学过的有关描写边塞风光或将士戍 守边关的诗词(学生补充诗词名句)。范 仲淹的词《渔家傲·秋思》也是描写边塞 的,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一下范仲淹 笔下的边塞特点。
辛弃疾年轻时参加抗金起义,失败后南归,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 遭到排斥打击,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这首词是作者失意 闲居信州(今江西上饶)时所作。
陈同甫(1143—1194),名亮,与辛弃疾都力主抗金,志同道合,结为 挚友。其词风格与辛词相似。
研读细品,理解请输本入词标题的情感与主旨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品读请本输词入标赏题析语言美
请任选角度赏析下面的词句。
人教部编版初三九年级下册语文《词四首》ppt课件
![人教部编版初三九年级下册语文《词四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1ac0d9d13c1ec5da51e27057.png)
词四首
课时目标
1.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四 首词的内容和主旨。
2. 反复阅读,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思 想感情。
3. 在反复朗读中背诵词作,培养对诗词作品的热爱 之情,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学情 诊断 情境导入
《精忠报国》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自主 探究 正音解义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 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Biblioteka 忽不定。寐:睡。锦帽貂裘:名词活用作动词,头戴 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
自主 探究 正音解义
千骑:形容骑马的随从很多。
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孙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三国 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 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 击以戈、获之。”
燕然( yān ) 鬓( bìn )
卷平冈( juǎn )
貂裘( diāo qiú )
擎( qíng )
酒酣( hān )
遣( qiǎn )
自主 探究 正音解义
衡阳雁去: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 雁峰而止。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千嶂:层峦叠嶂。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 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 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 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自主 探究 把握内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课时目标
1. 结合作者的生活经历及作品的写作背景,理解四 首词的内容和主旨。
2. 反复阅读,感悟作品的思想内涵,把握作者的思 想感情。
3. 在反复朗读中背诵词作,培养对诗词作品的热爱 之情,养成良好的审美情趣。
学情 诊断 情境导入
《精忠报国》
狼烟起/江山北望。 龙起卷/马长嘶/剑气如霜, 心似黄河水茫茫, 二十年/纵横间/谁能相抗, 恨欲狂/长刀所向, 多少手足忠魂埋骨它乡, 何惜百死报家国, 忍叹惜/更无语/血泪满眶……
自主 探究 正音解义
羌管:即羌笛,出自古代西部羌族 的一种乐器。
悠悠:形容声音Biblioteka 忽不定。寐:睡。锦帽貂裘:名词活用作动词,头戴 着华美鲜艳的帽子,身穿貂鼠皮衣。
自主 探究 正音解义
千骑:形容骑马的随从很多。
平冈:指山脊平坦处。
孙郎:三国时期东吴的孙权,这里是作者自喻。《三国 志·吴志·孙权传》载:“二十三年十月,权将如吴,亲乘 马射虎于凌亭,马为虎伤。权投以双戟,虎却废。常从张世, 击以戈、获之。”
燕然( yān ) 鬓( bìn )
卷平冈( juǎn )
貂裘( diāo qiú )
擎( qíng )
酒酣( hān )
遣( qiǎn )
自主 探究 正音解义
衡阳雁去: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 雁峰而止。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千嶂:层峦叠嶂。
燕然未勒:指战事未平,功名未立。燕然,即燕然山, 今名杭爱山,在今蒙古国境内。据《后汉书·窦宪传》 记载,东汉窦宪率兵追击匈奴单于,去塞三千余里, 登燕然山,刻石勒功而还。
自主 探究 把握内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2.词四首 (共23张PPT)
![最新人教部编版九年级语文下册:12.词四首 (共23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f1374b4336c1eb91b375d53.png)
了却君王天下事, 表现了词人想要
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
收复国土、建功立业的 雄心壮志及壮志未酬、 报国无门的悲愤。
• 满江红 •秋 瑾
小住京华,
交代写作时间、地点,
早又是中秋佳节。
⇨ 流露出词人不安于现状、 不想无所作为的情怀。
为篱下黄花开遍, 秋容如拭。
化用陶渊明和李清照的
诗句,表达自己初离家
⇨
庭时的矛盾心理,也体
现出词人长期被压制的
无奈、不平之气。
四面歌残终破楚, 用“四面楚歌”的典故
八年风味徒思浙。
⇨ 比喻自己终于冲破封建 家庭牢笼的喜悦心情。
苦将侬强派作蛾眉,
殊未屑!
⇨
词人对贵夫人生活 并不留恋,相反 加以蔑视。
身不得,男儿列, 对比,表现自己
心却比,男儿烈。
⇨ 不甘雌伏的巾帼 英雄情怀。
广东专用
第三单元
12.词四首
• 渔家傲·秋思
•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 衡阳雁去无留意。
⇨
点明词人所在区域,突出 西北边塞的荒凉寒冷,表现 了守边将士戍边的艰辛。
选景典型生动,动静
四面边声连角起, 结合,展现了边塞特异
千嶂里,
长烟落日孤城闭。
⇨
的风光,也点明了战事 吃紧、戒备森严的特殊 背景,渲染了浓厚的
悲凉气氛。
化用“勒石燕然”的
浊酒一杯家万里, 典故,表达了将士们 燕然未勒归无计。 ⇨ 渴望建功立业又思乡
怀家的矛盾心情。
运用互文手法,写将军
羌管悠悠霜满地,
和征夫都因功业未成、
人不寐,
⇨ 难以归家而哀伤流泪,
将军白发征夫泪。 蕴含词人思乡忧国、 壮志难酬的情怀。
初中语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2《词四首》 课件60张
![初中语文 部编人教版九年级下册:12《词四首》 课件60张](https://img.taocdn.com/s3/m/1cf7e78e172ded630b1cb693.png)
文
注释:
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为符合格律而倒置。
秋季北雁南飞,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
11
译文: 眼看秋天到了,西北边塞的风光和江南风光自然
大不相同。头顶的大雁又飞回南方衡阳去了,一点 也没有停留意思。
12
原文: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注释: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音。 千嶂:层峦叠嶂。
23
译文: 喝酒喝到正高兴时,我的胸怀更加开阔,我的胆
气更加张扬。即使头发微白,又有什么关系呢?朝 廷什么时候才能派人拿着符节来密州赦免我的罪呢?
24
原文: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注释: 会挽雕弓如满月:会,终将。挽,拉。雕弓,饰以彩绘的弓。满 月:圆月。 天狼:星名。传说天狼星“主侵掠”(《晋书·天文志》)。 《楚辞·九歌·东君》:“青云衣兮白霓裳,举长矢兮射天狼。” 词中喻指侵扰西北边境的西夏军队。
6
02 课文精解
7
yān
huī qiāng
燕然 麾下 羌管
qíng (擎)苍
é(蛾)眉
mǎng( 莽)红尘
殊未屑 古义:很,甚; 今义:特别。
・
8
一.统揽全文
1.思维导图:带着问题读课文
感情怀
学技巧
导思1.四首词分别抒发了 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关键词:
导思2.四首词分别 运用了什么写作手 法?
4
辛弃疾
辛弃疾(1140-1207),原字坦夫,后改字幼安, 号稼轩,山东东路济南府历城县(今济南市历城区遥墙 镇四凤闸村)人。南宋豪放派词人,人称“词中之龙” ,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词四首-课件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词四首-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cdafd99ec9d376eeaeaad1f34693daef5ef713ac.png)
❖ 宋代的杭州:经济富庶,文化繁荣,画栋雕梁,湖光山 色。
❖ 宋代的密州:经济萧条,荒山连绵,连连蝗旱,生活困 苦。
❖ 苏轼因反对新法,与王安石政见不同,自请离京, 一心想报效祖国却无法施展才能。
❖ 资料二: ❖ 写作背景:当时,密州蝗旱相连,而西北方
的西夏和辽不断扰袭边境。作为一个忧国忧 民的词人,苏轼不但尽力解除人民的疾苦, 而且时刻准备要驰骋疆场,为国效力。
❖ 燕然勒功:亦称“勒石燕然”。东汉将军窦宪率 领汉军及南匈奴、东胡乌桓、西戎氐羌大破北匈
奴之后,封燕然山,勒石记功。 (用典) “燕然勒功”指建立或成就功勋。
这是全词的核心,作者揭示了自己和征夫 们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 却又为家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甘归退。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⑧西北望,射天狼
气概
《江城子·密州出猎》
这首词通过描写一次出猎的壮观 场面,借历史典故抒发作者杀敌 卫国的雄心壮志,表达了为国效 命的坚定决心和爱国思想,并委 婉表达了期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 望。
《渔家傲·秋思》
作者简介
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 军事家、文学家。他在陕西守卫边 疆多年。政治上,他主张革新,为 守旧派阻挠,他的词,写边塞生活, 苍凉悲壮,慷慨生哀;写羁旅生活, 缠绵深致,脍炙人口。
算无从谈起。听惯了幽怨的羌笛,
浊酒一杯∕家万里, 见惯了秋霜满地,征人夜深不能
燕然未勒∕归无计。 睡,
羌管悠悠∕霜满地, 将军征夫白发长,热泪泣。
人不寐,
(互文)
将军白发∕征夫泪。
情感·典故 诗人情感之“悲” 壮志难酬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思家忧国 ❖ 原因: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下词四首《满江红.秋瑾》优质课件 PPT
![部编人教版语文九下词四首《满江红.秋瑾》优质课件 PPT](https://img.taocdn.com/s3/m/af0463e7e43a580216fc700abb68a98271feacd1.png)
庭,幼怀大志,性格豪放,酷爱诗
文和骑马击剑,能文能武,敢说敢
为。1904年自费留学日本,积极参
加反对清朝封建统治的革命活动,
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中国
女报》,宣传革命。后回绍兴组织
光复会,与徐锡麟分头准备皖浙两
省起义,事发后被捕,坚贞不屈,
六月六日就义于绍兴古轩亭口。
秋瑾(1877-1907)
• 秋瑾又是中国近代文学 史上杰出的女才子,其 诗词既有女子的“柔婉 细腻”,又有男儿的 “豪迈劲爽”,刚柔相 济,阴阳相和,体现了一 种“中和之美”和独具 魅力的“女性情怀”。
二百四十余首。如以1904年 东渡日本为界,其诗作可分 为前后期。
感事抒怀、思念亲友之 作。
后期主要是抒发立志改
• 前期:1891-1904 • 后期:1904-1907
天换地的革命豪情,充 满了对祖国前途的深切
忧虑。
写作背景:
1903年春,王廷均用钱捐得户部主事官 职,秋瑾随夫入京。时值八国联军入侵后不 久,她目睹民族危机的深重和清政府的腐败 ,决心献身救国事业,而其夫无心国事。中 秋节,秋瑾与丈夫王廷均发生冲突,离家出 走,寓居北京阜城门外泰顺客栈,后由吴芝 瑛出面调解,而秋瑾下决心冲破家庭牢笼, 投身革命。不久即东渡日本留学。这首词是 她在中秋节的述怀之作,反映了她在封建婚 姻家庭和旧礼教的束缚中,走向革命道路前 夕的苦闷彷徨和雄心壮志的开阔胸怀
练习检测
1.“四面歌残终破楚,八年风味徒思浙。”中“终 破楚”指什么? 这一句 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比喻自己冲破家庭的牢笼,表达了作者冲破家庭的 牢笼的喜悦心情。 2.“苦将侬,强派作娥眉,殊未屑!”中“娥眉” 指什么?这一句 写出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原指女子细长而弯的眉毛。这里用为女子的代称。 不能做男儿的遗憾之情。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词四首》PPT课件(共78张PPT)
![人教部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十二课《词四首》PPT课件(共78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0d7f5079376baf1ffc4fadf0.png)
有“词中之龙”之称,与苏轼合称“苏辛”,与李清照并 称“济南二安”。
“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 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词的题目。 陈同甫,是辛弃疾的挚友。题目的 意思是:我为陈同甫写下这首壮烈 的词寄送给他。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188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 信州(今江西上饶)。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 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 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两 人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但抗金计划后来全 部落空。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诵读课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朗读指导
上阕:描写场面,朗读节奏要稍快,声音要洪亮。 下阕:抒发豪情,朗读声调要高亢,气势豪迈。
听我描述
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 苍鹰。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 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 厚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
诵读诗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
1.听读
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2.自由朗读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指名学生朗读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
4.齐读
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初步感知
1.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 点?
描写塞下秋景。
用一个“异”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
千嶂里,
声连角起”表明
“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 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词的题目。 陈同甫,是辛弃疾的挚友。题目的 意思是:我为陈同甫写下这首壮烈 的词寄送给他。
写作背景
这首词作于1188年。当时辛弃疾被免官闲居 信州(今江西上饶)。布衣陈亮“为人才气超 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 辛、陈两人才气相若,抱负相同,都是力主抗 金复国的志士,慷慨悲歌的词人。1188年,两 人鹅湖之会议论抗金大事,但抗金计划后来全 部落空。这首词写于鹅湖之会分手之后。
诵读课文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朗读指导
上阕:描写场面,朗读节奏要稍快,声音要洪亮。 下阕:抒发豪情,朗读声调要高亢,气势豪迈。
听我描述
我姑且施展一下少年时打猎的豪情壮志,左手牵着黄犬,右臂托起 苍鹰。随从将士们戴着华美鲜艳的帽子,穿着貂皮做的衣服,带着上千 骑的随从疾风般席卷平坦的山冈。为了报答满城的人跟随我出猎的盛情 厚意,看我亲自射杀猛虎,犹如昔日的孙权那样威猛。
诵读诗文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
1.听读
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
2.自由朗读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3.指名学生朗读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
4.齐读
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 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初步感知
1.写的是何时何地的景色?哪个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 点?
描写塞下秋景。
用一个“异”字统领了全部景色的特点。
千嶂里,
声连角起”表明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课件(共67张PPT)
![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第12课《词四首》课件(共67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6e3918311611cc7931b765ce0508763231127426.png)
背诵诗歌
2024/1/18
破阵子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作者、背景及人物介绍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南宋爱 国词人。著有《稼轩词》,存词600多首,与苏轼齐 名,号称“苏辛”,与李清照一起并称“济南二 安”。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和战斗精神是辛词的基 本思想内容。他不仅是词人,也是一名爱国武将, 他积极主张抗金北伐,任职期间坚持练兵备战,因 而不断遭受主和派的排斥、诬陷。1181年,辛弃疾 在两浙西路提点刑狱公事任上,被人弹劾罢官。他 不得已赋闲家居,写给陈同甫一首词。
作品介绍
《江城子 密州出猎》的是苏轼四十岁时, 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意见而自请外任,朝廷 派他任密州任太守,在这期间所作的一首狩猎 词。
北宋词坛,以婉约词风为盛,苏轼继范仲 淹之后,将豪放词风加以扩大,一扫香泽柔弱 之气,其词内容突破“艳科”藩篱,吐纳社会 人生,词章雄健,风格豪放,境界超然,因而 扩大了词的题材,开拓了词的意境。《江城子 密州出猎》是苏轼最早的一首豪放词。
用典。化用“燕然勒石”的典故,表明战争未胜,军事 不利归乡无从谈起,委婉含蓄地表达了将士们渴望建功 立业又思乡怀家的矛盾心理。
5.赏析:“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运用互文的修辞手法,流露出边关将士对功业未 成的惆怅和对家乡的思念,还含蓄地表达了词人 对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 不平。
理解型默写:
1.点明地域和季节的句子是: 塞下秋来风景异
2.写边地天气渐寒,北雁南飞的句子: 衡阳雁去无留意
3.边地战事吃紧,戒备森然的句子: (视觉的景物描写勾勒出边塞的悲凉的句子)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表现战士们思念家乡又渴望建功立业的矛 盾心情的句子:
人教部编版九级语文下册:词四首(共66张PPT)精品课件
![人教部编版九级语文下册:词四首(共66张PPT)精品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b266564a5e9856a56126059.png)
与苏轼并称“苏辛”,作品有《稼 轩长短句》。
创作背景
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 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 地方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 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 近二十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弃 疾与陈同甫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 陈同甫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 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 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 投降派的打击。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十日。别 后辛弃疾写《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 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 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抒发思乡 报国之情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拓展延伸
《渔家傲·秋思》是 范仲淹镇守西北边陲时 军中生活的真实写照。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 描述作者笔下的情景。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 画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 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 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 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 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 坡乐府》等。
4.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句话 可以读出?
悲伤——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为什么会这样?词中哪句话点出了原因?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是全词的核心,作者揭示了自己和征夫们 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又为家 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甘归退。
创作背景
辛弃疾21岁时,就在家乡历城(今山东济南)参 加了抗金起义。起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 地方长官。他安定民生,训练军队,极力主张收复中 原,却遭到排斥打击。后来,他长期不得任用,闲居 近二十年。宋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年)冬天,辛弃 疾与陈同甫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鹅湖之会”。 陈同甫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自称能够“推倒一 世之智勇,开拓万古之心胸”。他先后写了《中兴五 论》和《上孝宗皇帝书》,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 投降派的打击。这次他到铅山访辛弃疾,留十日。别 后辛弃疾写《贺新郎·把酒长亭说》词寄给他,他和了 一首;以后又用同一词牌反复唱和。这首《破阵子》 大约也是作于这一时期。
抒发思乡 报国之情
苍凉悲壮,
沉郁雄浑
拓展延伸
《渔家傲·秋思》是 范仲淹镇守西北边陲时 军中生活的真实写照。 发挥想象,用自己的话 描述作者笔下的情景。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宋文学家、书法家、画家。
苏轼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 画等方面有很高的成就。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与 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 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 ;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 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苏轼亦善书,为“宋四家”之一;工于画,尤擅墨竹、 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 坡乐府》等。
4.下片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从哪句话 可以读出?
悲伤——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5.为什么会这样?词中哪句话点出了原因?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 这是全词的核心,作者揭示了自己和征夫们 的矛盾心理:既思念万里之外的家乡,却又为家 国未定,功业难成而不甘归退。
第12课《词四首》课件(共7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
![第12课《词四首》课件(共72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下册](https://img.taocdn.com/s3/m/c1ab5f09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42a9d68.png)
诗词赏析
7.品析“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
运用典故,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 像汉文帝派冯唐赦免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委婉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希望得到朝廷的 重用,以报效国家的思想感情。
诗词赏析
8.品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 狼”。
运用比喻,将拉开的弓箭比作满月, 运用“射天狼”的典故,委婉含蓄地表 达了作者渴望杀敌立功、报效国家的雄 心壮志和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朗读诗词
渔家傲·秋思 sài 【北宋】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 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z,hà千ng 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y。ān lè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 归无计qi。ān羌g 管悠悠/霜满地,人/m不èi 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理解内容
塞下:边界要塞之地。这里指当时的西北边疆。 衡阳雁去:即“雁去衡阳”的倒装。秋季北雁南飞, 传说至湖南衡阳城南的回雁峰而止。 边声:边塞特有的声音,如大风、羌笛、马嘶的声 音。 千嶂:层峦叠嶂。嶂,直立似屏障的山峰。
赋,写作。 壮词,雄壮的词。
解题
辛弃疾年轻岁时,参加了抗金起义。起 义失败后,他回到南宋,当过许多地方的长 官,极力主张收复中原,却遭到排斥打击, 长期不得任用,闲居近二十年。公元1188年, 辛弃疾与陈亮在铅山瓢泉会见,即第二次 “鹅湖之会”。此词当作于这次会见又分别 之后。
朗读诗词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ti【ǎo南宋】辛弃疾
作者名片
辛弃疾(1140--1207), 字幼安,号稼轩,历城(今山 东济南)人。南宋思想家、文 学家,著名的爱国词人,豪放 词派代表。与苏轼并称“苏辛 ”,与李清照并称“济南二安 ”。有《稼轩长短句》存世。
解题
“破阵子”是词牌名,“为陈同甫赋 壮词以寄之”是题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这首词的结构有什么特点? 纵观全词。上阕写梦中情景,下阕紧承文描绘战事。“马
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峻急明快,预示战事的胜利。 “了却君乇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自抒胸臆,意气冲天, 充满意气昂扬的欣慰之情。“可怜白发生”一声浩叹凝聚着作 古万千感慨,深沉悲壮。前九句一气贯注,酣畅淋漓,直至末 句转笔换意,痛苦的现实与理想的梦境相互映照。而从结构上 看,这就打破了词必须上下分阕的一般定格,突破了上阕写景 下阕抒情的常规,这是《破阵子》在形式上的创新。
下阕:好一个豪放不羁的英雄;好一腔豪情洋溢的壮志: “鬃微霜,又何妨”,此豪一也; “持节云中”,此豪二也; “会挽雕弓”,此豪三也; “西北望,射天狼”,此豪四也。
写作特色
语言质朴,善用典故。
在人物描写上,既有正面描写,又有侧面烘 托,用语简洁质朴,刚劲有力,抒情、议论畅快淋 漓。上片运用孙权的典故,突出表现了词人的豪情 壮志;下片运用冯唐、魏尚的典故,表明词人渴望 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突显了词人报效国家、 关心国家命运的爱国精神。
疏通词意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 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译文:让老夫也暂且抒发一回少年狂,左手牵扯着 黄犬,右臂托着苍鹰。头上戴着锦缎做的帽子,身 上穿着貂皮做的大衣,带领千余膘马席卷过小山冈, 威武雄壮。为了酬报太守,人们倾城出动,紧随身 后。我要亲自搭弓射虎,看!咱多像当年的孙权, 英姿勃发,意气豪放。
2.苏轼在作品中塑造了一个怎样的形象?词人是如何塑 造这个形象的?
《江城子》塑造了一个雄心勃勃、英武豪迈、挽弓劲射、保家 卫国、征战沙场的英雄形象。 上阕:好一幅威武雄壮的出猎图,勾画出一个狂飚式的人物形象:
太守出猎而报知人民跟随去看。其狂一也; 出看而须“倾城”,其狂二也; 猎必射虎,其狂三也; 自比孙郎,其狂四也。
小结:
《江城子·密州出猎》通过描写一次出猎时的 壮观场面,表达了词人为国效命的决心以及期盼得 到朝廷重用的愿望。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作者简介
辛弃疾(1140—1207),字幼安,号稼轩, 历城(今山东济南)人,南宋词人,豪放派代表词 人之一。其词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多抒写力图恢 复国家统一的爱国情怀,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 南宋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政策进行揭露和批判。著 有《稼轩长短句》。
3.作者有意作“壮词”,“壮”正是这首词的风格特色,请体 味这首词的“壮”是怎样体现的。(提示:可从题材、思想感情、 语言风格等角度进行分析。)
这首词是一首“壮词”。 (1)“壮”在场面,“壮”在军营生活活的雄豪、壮美:分食 牛肉,奏悲凉苍劲之曲,秋点兵的壮大场景。 (2)“壮”在人物超常的本领:骑飞快奔驰的“的卢”马,拉 满霹雳作响的雕弓,风驰电掣。勇猛雄健。 (3)“壮”在志向:率师北伐,统一南北,为国立功,成就英 名。 (4)“壮”在心迹的表露:“可怜白发生”,不是一味的嗟叹, 而是对现实的抗议,充满了壮志难遂的抑郁、愤慨。 ; (5)“壮”在语言:文辞壮丽而不“纤巧”,洒脱而不拘谨。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 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译文:战场上骑着飞快的的卢马,猛力拉响霹雳做 响的雕弓。他要为朝廷完成统一大业,赢得生前的 功勋,身后的美名。可是自己已经年近半百,还有 机会实现自己的理想吗?
整体感知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上片 追忆军旅生活。
下片 描写战斗场面,抒发了词人的爱国之情和 壮志未酬的苦闷。
小结:
《渔家傲 · 秋思》通过对边塞秋季肃杀景物 的描写,表现了戍边将士塞外生活的艰苦和忧国思 乡、孤独愁苦的心情,也含蓄地表达了词人对朝廷 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之情。
江城子·密州出猎
苏轼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 眉山(今属四川)人,宋代文学家,与其父苏洵、 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同列于“唐宋八大家”。 他在散文、诗、词、书法等方面,均有很高成就。 其词一改晚唐五代婉约的词风,格调高昂,豪迈奔 放,开创了豪放一派。代表作有《前赤壁赋》《后 赤壁赋》《记承天寺夜游》《念奴娇·赤壁怀古》等。
满江红
秋瑾
作者简介
秋瑾(1875—1907),字璿(xuán)卿,号竞雄,别署鉴湖女 侠,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中国民主革命烈士。秋瑾幼怀大志,性 格豪放,能文能武,敢说敢为。她生于封建家庭,长大后嫁湘潭富 绅家,后随夫入京。词中“小住京华”指的就是这回事。1904年 秋瑾赴日本留学,积极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先后加入光复 会和同盟会。1907年秋瑾在上海发刊《中国女报》,提倡女权, 宣传革命。后因策划起义,被清政府逮捕杀害。秋瑾工诗词, 其作品多宣传民主革命、妇女解放,笔调雄健,感情奔放,主 要收录在《秋瑾集》中。
背景材料
宋仁宗康定元年(1040),宋与西夏交兵,范 仲淹被任命为陕西经略副使兼知延州,担起西北边 疆防卫重任。这首词即作于这一时期。
疏通词意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 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译文:秋天一到,西北边疆的风景多么奇异,大雁 向衡阳飞去,毫无留恋的情意。边塞特有的声音 随着号角声在四面八方响起,层峦叠嶂中,烟雾 弥漫,夕阳西沉,孤城紧闭。
渲染荒凉萧瑟气氛
(苍凉悲壮)
抒
秋情
家万里-归无计 抒发思乡
思 下阕抒情 羌管悠-霜满地 忧国之情
燕然未勒
(沉郁雄浑)
主题思想
作者将直抒胸臆和借景抒情相结合, 通过对塞外风景的描写,抒发了边 关将士壮志难酬和思乡忧国的情怀, 同时也表现了边塞战士的艰苦生活。
写作特色
格调苍凉,慷慨悲壮。 词的上片侧重写景,既有作者所见之景,又有其 所闻之声,渲染了边塞的萧条肃杀、荒凉寂寥。词的 下片则侧重抒情,从人物的行为和心情写起,用悠扬 的羌笛声与满地的浓霜渲染出苍凉悲壮的气氛,表现 了戍边将士的拳拳爱国之心与浓浓思乡之愁。
背景材料
陈亮(字同甫)是一位爱国志士,一生坚持抗 金的主张,他是辛弃疾政治上、学术上的好友。宋 孝宗淳熙十五年(1188),辛弃疾闲居江西上饶, 与好友陈亮会见,共同商议谋划抗金之事。这首词 即写于二人分别之后。
疏通词意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 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译文:夜里酒醉后挑亮灯光观看宝剑,早晨醒来听 到众多军营里传来的号角声,想起在军营里与部下 分食牛肉,听乐器奏出塞外的歌曲。在秋天的战场 上检阅军队,准备战斗。
词中集中吐露了作者心声的诗句是“了却君王天下事,赢 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前一句抒写词人一生中的事 业和抱负,后一句抒发无尽的感叹。表达了渴望杀敌报国的 雄心壮志和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悲愤之情。 与曹操“烈 士暮年,壮心不已”相比,同写久经军旅的老者,英雄之心 尚在,不同的是,辛弃疾哀伤较重。
问题探究
1.这首词中,作者用大部分笔墨追忆当年火热的军营 生活,请结合诗句,合理展开想象,描述一下当年的生 活场面。
军营生活情景的描述宜选择看剑、闻角、分炙、奏 乐、点兵等场面,烘托出豪迈热烈的气氛,展现出一位 豪气满怀,临敌出征的将军形象。
2.在这首词中,哪两句集中吐露了作者的心声?表达了他怎 样的思想感情? 与曹 操“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相比,有何 异同?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 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译文:酒意正浓时,胸怀更开阔,胆气更豪壮。两 鬓已生出白发,这又算得了什么!遥想当年,冯唐 手持文帝的符节去解救战将魏尚,使其免罪复职, 什么时候朝廷能派遣冯唐式的义士来为我请命,让 我像魏尚一样受到重用,戍边卫国呢?我也能拉开 雕弓圆如满月,随时警惕地注视着西北方 ,勇敢地 将利箭射向入侵之敌。
2.反复诵读,品味词的语言,体会词的意境,学会 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
3.感受词的音韵美,体会各首词中蕴含的情感,提 高自己的文化修养。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文正, 苏州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他工于诗文,作品语言精练畅达。著有《范文正公 集》。代表作有散文《岳阳楼记》,词《渔家傲·秋 思》《苏幕遮·怀旧》,诗《江上渔者》等。
背景材料
苏轼在熙宁四年(1071)因对王安石变法持不同政见而自 请外任。朝廷派他去当杭州通判,三年任满转任密州知州。宋神 宗熙宁七年(1074),苏轼由杭州通判迁为密州知州。次年,密 州蝗灾、旱灾相连,而西北方的西夏和辽又不断袭扰边境。爱国 心切、一贯主张抗敌御侮的苏轼,在贬官外任期间不但尽力解除 人民的疾苦,而且时刻准备驰骋疆场,为国效力。这首词是这年 冬天苏轼与同僚出城打猎时所作。
(2)遣冯唐: 冯唐,汉文帝刘恒时的一个年老的郎官。据《史记·张释之冯 唐列传》记载:汉文帝时,魏尚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 只因报功时多报了六个首级而获罪削职。后来,文帝采纳了冯 唐的劝谏,派冯唐持符节到云中去赦免魏尚。这里作者是以魏 尚自喻,表达作者希望朝廷能像派冯唐赦魏尚那样重用自己。 (3)射天狼: 天狼,星名,即天狼星。古代传说,狼星出现,必有外来的 侵掠。这里用以代指从西北来进扰的西夏军队,苏轼借此表 达自己要报效国家,抵御入侵者,建功立业的雄羌管悠 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译文:喝一杯浊酒,想起万里之外的家乡,可是 战争尚未平息,还乡之事还无从计议。入夜传来 悠扬的羌笛声,寒霜撒满大地,征人难以入睡, 将军和出征的士兵愁白了头,泪流不尽。
整体感知
渔
家 傲
上阕写景
借异 景
衡阳雁去 边声连起 千嶂孤城 长烟落日
PPT素材:/sucai/ PPT图表:/tubiao/ PPT教程: /powerpoint/ 范文下载:/fanwen/ 教案下载:/jiaoan/ PPT课件:/kejian/ 数学课件:/kejian/shu xue/ 美术课件:/kejian/me ishu/ 物理课件:/kejian/wul i/ 生物课件:/kejian/she ngwu/ 历史课件:/kejian/lish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