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关于新高考改革的研究和分析
新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情况报告全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新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情况报告甘肃省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年级学生开始启动实施高考综合改革。
自2024年起,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实行统一高考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相结合,参考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录取模式。
为主动适应我省新高考改革形势的需要,我校依据上级教育主管部门相关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克服困难,创造条件,有条不紊推进我校新高考改革工作。
一、高考综合改革实施情况新高考改革的指挥棒明确指向了学生个性成长与学校特色办学的方向,这将深刻地影响我们的高中教育。
为主动适应新高考和新挑战,学校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1、成立学校高考领导小组,有条不紊推进新高考工作。
学校校层面高度重视新高考改革工作,新学期伊始,学校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包级领导为副组长、高一科任教师为成员的学校新高考改革领导小组;高度重视省、市、县有关新高考文件精神的学习培训,吃透文件精神内涵,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结合学校实际不折不扣,有条不紊推进我校新高考改革工作。
年级上推进新高考改革思路明确,制定了明确具体、可操作性强的《新高考“3+1+2”模式实施方案》,方案中对学生的学业生涯规范指导,选科指导及选科时间都有明确具体的安排,充分说明学校、年级在新高考改革工作实施方面是高度重视,精心谋划,有充分准备的。
2、认真解读文件精神,精准掌握新高考改革政策。
学校层面要依据《甘肃省新高考改革方案》相关精神,组织教师深入学习《甘肃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实施办法》《甘肃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实施办法》《甘肃省普通高中学生发展指导意见》《甘肃省普通高中选科走班指导意见》及市、县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新高考改革相关的文件精神,吃透文件精神内涵,准确把握精神实质,结合学校实际不折不扣,有条不紊推进我校新高考改革工作。
3、未雨绸缪,扎实开展教师岗前培训新高考是在总结以往高考形式出现的弊端和局限性的前提下,提出的新的能促进学生充分发展的高考模式。
辽宁高考改革3+1+2辽宁省2021新高考改革方案

辽宁高考改革3+1+2辽宁省2021新高考改革方案辽宁高考改革方案实施政策已经公布,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
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
“3+1+2”新模式,无疑是对“3+3”模式下的学科选择偏误进行及时调整和行为干预。
它在尊重学生个性化专业需求同时,也试图通过顶层设计来规范和引导学生的学科选择行为,意图让学科选择结果能够更加吻合高校招生要求,也更能满足社会人才专业需求。
从“3+1+2”模式来看,可供选择的学科组合减少了,这至少会带来两个方面的影响效应:一是,所有人的决策选择组合缩减40%,这将有利于减少学生或家长的决策时间和决策成本。
它可以让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具有生产性的专业学习或工作上,而不用浪费在不同组合优劣的权衡比较上。
这对于学生和社会来说,是利好消息。
二是,原先意图选择所缩减的8种学科组合的学生,将会被分散至另外的12种学科组合中。
这会增加12种组合的竞争激烈程度,也会导致高校不同专业高考录取分数的再排序。
原有高校报考和专业选择信息,将会失去重要的参考借鉴价值。
新模式下的第一届考生,将不可避免地面临高考改革后的信息不充分问题,高校和专业报考选择也增加了一些不确定性。
高考新模式改革意图利好高校和社会,但是无形中也增加第一届考生的选择风险。
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不分文理。
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
2021年起,高考统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3科。
高考成绩由统考科目和学生选考科目构成。
为提高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比例的工作要求,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畅通农村和贫困地区学生纵向流动渠道,辽宁省从2021年起,组织实施了国家重点高校和省属重点高校面向辽宁省贫困地区农村学生招生专项计划,切实提高辽宁省贫困地区农村考生上重点高校比例。
通过实施专项计划,辽宁省扶贫开发重点县和民族自治县农村学生上重点高校比例不断提升,有力地促进了教育公平。
《实施方案》中进一步明确了要做好国家重点高校面向农村学生单独招生和辽宁省重点高校招收农村学生工作,明确实施区域和实施办法。
2021年高考改革方案【解读】(最新)

据了解,《2021年高考改革方案》已于7月8号正式颁布。
这份全新的高考改革方案,对例如英语是否将退出高考等问题都做了详细规定。
全国高考改革方案初定为考语数外三门(指全国卷,下同),外语一年两考,再让学生选考三门,按五级制评价。
高考改革方案具体如下:
2021年英语分降语文分增,2021年,高考文史类、理工类总分均为750分。
语文(文理同卷)180分,数学(文)150分,数学(理)150分,文科综合320分,理科综合320分。
英语文理同卷,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
英语满分100分。
据了解,语文学科要加强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查,充分体现语文的基础性和作为母语学科的重要地位,注重考查内容与社会生活实践的联系;发挥语文学习促进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重要作用,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和个性发展。
分值将由150分提高到180分。
数学学科要注重基本的数学能力、数学素养和学习潜能的考查,强调通性通法,注意数学应用,考查学生分析、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
考试分值仍然为150分。
英语学科要突出语言的实际应用,回归到学科应有的位置上,突出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及课标的基本要求,降低英语学科分数在高考招生中的权重。
考试分值由150分降低到100分。
实行社会化考试,一年两次考试,学生可多次参加,按最好成绩计入高考总分,成绩三年内有效。
对此次改革充满期待,希望高考不再是个热门话题了!。
新高考升学数据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随着我国教育体制的改革,新高考制度逐渐在全国范围内推行。
新高考制度以“3+3”模式为核心,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成长。
本报告通过对新高考升学数据的分析,旨在了解新高考制度实施后的升学现状,为教育部门和广大考生提供参考。
二、数据来源及分析方法1. 数据来源:本报告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招生考试委员会办公室及各高校招生办公室等官方渠道,同时结合网络公开数据进行分析。
2. 分析方法:本报告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方法,对升学数据进行分析。
三、新高考升学现状分析1. 升学率分析(1)总体升学率: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普通高校招生人数为915万人,比2018年增加44万人。
在参加高考的学生中,升学率约为80%,其中本科升学率为45%。
(2)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升学率存在明显差异。
一线城市升学率较高,二线城市次之,三线城市及以下地区升学率相对较低。
2. 本科升学率分析(1)总体本科升学率:根据教育部公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本科录取人数为476万人,本科升学率为45%。
(2)学科差异:不同学科本科升学率存在差异。
理科生本科升学率略高于文科生,艺术类、体育类等特殊类考生本科升学率相对较高。
3. 高校录取情况分析(1)一本录取情况:一本录取人数逐年增加,录取率有所提高。
其中,部分高校录取分数线持续上涨,竞争激烈。
(2)二本录取情况:二本录取人数逐年增加,录取率有所提高。
部分高校录取分数线下降,竞争相对缓和。
(3)专科录取情况:专科录取人数逐年增加,录取率较高。
部分高校录取分数线较低,竞争相对缓和。
四、新高考升学问题及对策1. 问题分析(1)地区差异:不同地区的升学率存在明显差异,部分地区学生面临升学压力。
(2)学科差异:不同学科本科升学率存在差异,部分学科竞争激烈。
(3)高校录取竞争激烈:部分高校录取分数线持续上涨,竞争激烈。
2. 对策建议(1)加强区域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中西部地区教育投入,提高中西部地区升学率。
教育部明示2021年江西将开启3+1+2新高考!(附八省选科数据统计与分析)

教育部明示2021年江西将开启3+1+2新高考!(附八省选科数据统计与分析)教育部官网:甘肃、黑龙江、吉林、安徽、江西、贵州、广西等七省(区)将于今年秋季学期启动改革。
为保障2021年进入新高考的七省(区)扎实做好“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实施工作,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委托人民教育出版社、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和七省(区)教育厅,共同组织开展“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巡讲活动。
目前,新高考已经在全国14个省份实施,无论是“3+3”还是“3+1+2”这也将成为全国31省市新高考改革的主流趋势。
而目前除安徽省外,黑龙江省内已有中学向学生家长发出的《答家长关心的新高考改革六问》中确定今年秋季入学的新高一学生将实行新高考3+1+2模式。
何为新高考高考,即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高考就是对这一考试制度的改革,是对现有考试招生制度的优化和改良。
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部署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要求,进一步促进教育公平,提高选拔水平。
《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的出台,标志着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全面启动。
为何新高考建立中国特色现代教育考试招生制度,形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考试招生模式,健全促进公平、科学选才、监督有力的体制机制,构建衔接沟通各级各类教育、认可多种学习成果的终身学习“立交桥”。
新高考与新名词1、3+1+2考试模式“3+1+2”考试模式为3门必考+1门首选+2门再选。
即“3”统一高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科(不分文理科);“1”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物理、历史2门首选科目中所选择的1门科目,物理、历史单独划线;“2”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中选择的2门科目。
2、等级赋分制等级赋分制,是新高考规定选考科目设等级性考试下,成绩按等级赋分 (3+3地区是全部6个选考科目,3+1+2地区是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共4个科目),对应这些科目卷面分满分为100分,根据考生分数排名的百分比而非卷面分数来计算成绩的一种方法。
2021年陕西新高考最新政策及改革方案解读

2021年陕西新高考最新政策及改革方案解读2021年陕西新高考最新政策及改革方案已经公布,小编整理了相关信息,来看一下!1.陕西省2021年6月底前公布高考综合改革方案,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学生开始实施。
2、从2022年起,陕西省高考成绩由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的等级性考试成绩组成。
3、保持普通高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
4、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选择较好的一次成绩计入总分。
5、计入总分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每科满分100分。
由考生根据招生高校要求和自身兴趣特长,从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科目中自主选择3科参加考试,每科可报考1次。
外语“一年两考”外语实行“一年两考”,考生可以分别在4月份、6月份参加两次外语考试,将其中高的一次成绩计入高考总分。
外语考试包括笔试和听力。
学生可自主选择考试时间和次数,增加学生的选择权。
考试科目总分750分高考科目有所变化,但总体分值仍为750分,其中,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选考科目3科均为100分。
学生自主选择考试科目可以实现“考其所长”,外语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减轻考生的心理负担。
高中分设两类考试高中学业水平考试分为合格性考试和等级性考试,两次考试分开进行,合格性考试涵盖国家课程方案中设定的14个科目,由省和市分别具体组织,是学生毕业的重要依据;等级性考试是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中,由学生自主确定选择3门参加考试,由省统一组织考试,3科成绩要计入高考。
选考科目只有一次考试机会学业水平各科目考试时间由省教育厅根据国家高中课程设置方案统一确定。
合格性考试14个科目分散在高中三年中,在相应课程结束后进行,随结随考,原则上高一年级2个科目,高二年级3个科目,高三年级9个科目,考试时间一般安排在学期结束时(各科目具体时间安排另文确定)。
新高考改革的意义与影响_有什么影响

新高考改革的意义与影响_有什么影响新高考改革有什么意义与影响与改革前的“3+文综/理综”模式不同,前两批试点省份采取了“3+3”模式——第一个“3”指语文、数学、外语3门必考科目;第二个“3”指从其他6个科目中自选三科参加等级考试,有20种组合。
其中,浙江省还加了通用技术,有35种组合。
这种选科模式大大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机会,同时也出现了新的问题,比如,学生选科时“趋利避难”的功利性选择,以及高校指定必选科目时担心影响生源数量的功利性考虑,导致选考物理学科的人数下降,影响到高校理工类专业的人才培养质量。
为了解决此问题,教育部发布了相关文件,既要求中学指导考生合理选科,也要求高校根据学科专业特点明确各专业的必选科目;有的省还制定了选科保障机制。
2021年首次实施新高考招生录取的8个省份,在自选科目方面做了调整,采取了“3+1+2”模式——“3”是语数外3门必考科目;“1”是首选科目,从物理和历史两科中必选一科;“2”是再选科目,从化学、生物、地理、政治4科中自选两科,共有12种组合。
这种调整一方面有利于避免选科畸多畸少问题的出现;另一方面简化了操作,为将来西部省份启动高考综合改革后实施选课走班教学提供参考。
总体而言,这种“必考选考相结合”的选科模式,目的在于打破文理分科,增加学生的选择机会,同时有利于适当分散考生集中备考的压力,也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新高考改革好吗1.新高考减少人才的耽误在以往的高考中,很多学生一门课程,结果拉低了整体的成绩,也就是大家所说的偏科,这对学生影响很大,一门课程偏科,学生就可能是上985、211大学和普通大学的差距,这其中差了多少大家很清楚,而这也会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前途,新高考模式极大减少了对学生前途的耽误,学生不喜欢的科目,可以不去选择,选择自己喜欢的科目就可以,这样就不会耽误学生,不过,学生要是偏科语文、数学、英语这三门主课,这就没有办法了。
2.新高考使学生课业负担更重新高考的目的之一是减轻学生负担,但从已经实施的情况来看:学生疲于应付众多学科的合格考、等级考,负担更重。
新高考综合改革利弊浅析

新高考综合改革利弊浅析摘要:本文对部分省市新一轮高考改革实践进行了研究分析,旨在揭开新高考的神秘面纱。
本文分析了新高考的亮点,同时揭示了新高考可能带来的新问题,使人们对新高考有一个更全面的认识。
文末指出,本轮高考改革是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和推动的重大改革,任何顶层设计的完善与实效都需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
关键词:取消文理;选课走班;多元考试;综合素质评价一、新高考综合改革的背景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作为党中央确定的重大政治任务,是党中央、国务院直接领导和推动的重大改革。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高考综合改革作出全面、系统的部署,明确要求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探索招生和考试相对分离、学生考试多次选择、学校依法自主招生、专业机构组织实施、政府宏观管理、社会参与监督的运行机制,从根本上解决“一考定终身”的弊端[1]。
作为中央部署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之一,国家《关于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2014年9月4日正式发布以来,逐年分批次试点推进。
本轮高考改革是自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改革力度最大、涉及面最广、任务最艰巨的改革,由此看到党中央、国务院对此次高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坚强决心。
二、新高考综合改革的亮点2.1取消文理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第一新,取消文理分科。
以上海为例,具体做法是将原来高考的“3+X”模式改为现在的“3+3”模式。
前3不变仍然是语数外,但文理同卷,总分150分。
后3则是考生根据高校招生要求和自身兴趣特长在6门科目(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中,自主选择3门参加考试[2],采用等级赋分。
其他省市,比如江苏最早提出的“3+2+1”模式、辽宁最早提出的“3+1+2”模式以及“2+2+2”模式(目前全国普遍采用“3+3”模式或“3+1+2”模式),其共同特点都是取消文理分科,从而更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2.2选课走班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第二新,实行走班制教学。
新高考是什么

新高考是什么
新高考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之一,旨在推进素质教育,减轻学生学业负担,提高教学质量。
新高考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考试科目结构调整:新高考取消了传统的文理分科,改为了综合素质评价科目和选考科目。
综合素质评价科目主要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品德、语言、艺术、体育等方面。
选考科目则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进行选择,有多个学科可供选择。
2. 评价方式变革:传统的高考评价方式主要依靠一次考试成绩来决定学生的升学命运。
而新高考强调综合素质评价,将学科成绩与学生日常表现、综合素质等进行综合考虑,以全面客观地评估学生的能力和潜力。
3. 考试形式改变:新高考取消了传统的笔试模式,引入了更为多样化的考试形式,包括口语考试、实践技能考核等。
这样能够更好地考察学生的实际能力和应用能力,与现实生活更为贴合。
4. 学校录取方式改革:新高考改革不仅对考试内容进行了调整,还对学校录取方式进行了改革。
通过综合评价的方式来录取生源,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摆脱了单一的分数指标,提高了录取的公平性和准确性。
总体而言,新高考旨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高教育的质量和公平性。
通过科目结构调整、评价方式变革、考试形式改变和
录取方式改革等措施,推动学生素质教育的发展,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更为全面、平等和有效的教育。
山东省高考改革新方案新高考政策

山东省高考改革新方案新高考政策
山东高考改革方案从2021年秋季入学的高一新生开始实施,也就是2021年这批学生
会参加高考,会在2021年的高考中体现山东改革的所有内容。
山东分为春季高考和夏季
高考两次考试,改革上也比较复杂,下面分开来说。
夏季高考:2021年山东高考所有科目全部使用全国卷,2021年秋季入学新生开始,
考试主要有语数外(各150分)加三个选考,也就是等级考试,从此也不再进行文理分科,外语一年两考。
春季高考:从2021年开始,考试由两部分组成,一个是文化素质,一个是专业技能。
文化素质包括语(120分)数(120分)外(80分)三科,总分320分,专业技能部分
430分。
在录取方面,春季高考按平行志愿录取,报考是按专业类别填,而夏季高考2021改
革以后,本科各录取批次合并,本科提前批录取完就是本科批次录取。
到了2021年,山
东省会探索一种新的投档录取模式,和上海类似,就是“专业类+学校”,或许这也是值
得山东考生期待的。
从2021年开始,夏季高考录取时参考高考分数、学业水平考试成绩以及学生综合素
质等几个因素进行录取。
此外,专科、自主招生、综合评价等招生录取模式也会进一步完
善和调整,尽量让学校和学生之间有更多的选择。
山东高考改革和全国其他地方的改革有很多相通之处,都是不分文理、英语一年两考,增加学考选考和综合评价等内容,而且都是大同小异。
对于复读生来说,高考改革没有太
大的影响,只要想学就能学会,而对于报志愿则应尽量选考物理和化学这两科。
感谢您的阅读,祝您生活愉快。
2021高考改革的心得体会

2021高考改革的心得体会“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一年年的高考送走了一批又一批功成名就的学子,正所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下面由我为重新整理你们整理了关于11规则大管轮查考心得,供大家参考。
#2021高考改革的心得体会1#“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一年年的高考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子,正所谓“十年窗下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
”但同时也带给了无数学子为数众多两行清泪,所谓“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间多少学子泪。
”高考结束后,总是几家欢喜几家忧,千军万马过独木桥,又有多少人掉下了桥。
泪水和汗水并存,十数年的努力奋斗付之一炬。
有人不甘心,打算从头再来,但是韶华易逝,又有多少个明年经得起蹉跎?总不能吊死在这棵弯脖树上吧,一年的等待,造就的仍是一个未知数,值得吗?因此我们学会了隐忍,学会了沉默,学会了打掉牙往肚里咽,也学会了虚伪,学会了附势,学会了随波逐流,放弃了一些我们当初所谓的原则,因为那里有我们的“终极目标”。
不敢轻易去描绘未来,那些难以确定的以后不再是一种仰慕完美的向往,而是似漩涡般深不见底的恐惧。
其实,高考但是是一种强制手段,而非目的,高考没有成功并不是对你高考爱情失败的宣判,哦不,也许“成功”这个词根本就不有用用于高考,而高考考得也并不意味着你会从此鹏程万里,青云直上,一辈子衣食无忧。
不要让高考正式成为自己的不必一种阻碍,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人生一生的失败是不敢于去应对,岂能尽如人意,但求无愧我心则可。
高考不是绊脚石,而是你一路向前、披荆斩棘的垫脚石,不要把它当做是一种负担。
放松心态,勇于应对,高考是道坎,但它绝不可能不可逾越,相信自己有这个自身实力,只要自己努力过,奋斗过,那么胜固欣然,败也该从容。
相信自己,一类以一些则无畏的态度去应对一切,就没有什么坎我们会过不去。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过隙,忽然而已,不要再为自己的懦弱与懒惰费神去寻找逃脱的借口,也不要再为自己的挫折和艰难而产生优点毫无好处的怨言,有些事情你扭转不了,正如你不能决定你在这个世上一样,既来之则安之,高考是山,我们就要做移山的愚公,高考是海,我们就要做填海的精卫,应对高考,我们要大声的说,清华北大,宁有种乎?堪堪十二载,十二载的寒窗苦读,这十二个年头我们不能白过,寒来暑往,间有我们低着头绕圈穿梭于校园和家之间,无暇顾及那静谧的漆黑,又何尝看见我们放弃,纵使不值得,已经付出了这么多,有何在于最后的这几步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
1845
21131
111196
113909
1139 2278 3417 4556 5695 6835 7974 9113
生物
1524
13188
118814
118178
1182 2364 3545 4727 5909 7091 8272 9454
政治
1613
19667
94044
93872
939 1877 2816 3755 4694 5632 6571 7510
2021年关于新高考改革 的研究和分析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改革背景
“唯分数论” 影响学生全面发展 一考定终身使学生学习负担过重 有的学生不认真学习每一科,偏科严重 仅以分数评价学生过于单一和片面 中学教学质量管理和评价体系需要与时俱进
改革背景
2014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 2014年12月《教育部关于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实施意见》 2014年12月《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意见必考题和加试题两部分
必考题
学考划分A-E五个等级
语文 数学 英语 7选3
浙江省新高考
无变化
不分文理 两次考 10月/6月 两次考 10月/4月
150分
150分
150分 100分×3
40-100每3分 划一个等级
清华在浙江高考要求
专业(类)名称
化学相关的理工科 社会科学实验班 电子、电气、机械、数学、物理材料、
语言文学 生命科学、生物技术
国际政治
社会学类 人文社科、经济管理、新闻传播、公共管
理等
科目要求 物理 化学 历史 生物 政治 地理 不限
人大在浙江高考要求
专业 理科实验班
小语种 人力资源、财政、金融、
科目 物理、化学、生物 地理、历史、政治
物理、历史
信息资源、政治、经济、法学、社会、 新闻传播、统计、公共管理、艺术和设
医学、建筑等 生物基础类
艺术史论 新闻、外语、经管等
美术学类
设计学类
选考 科目数
1 1 1 1 1 0 0 0
选考科目范围
化学 历史 物理 生物 历史 不限 不限 不限
北大在浙江高考要求
专业
法学、地质、电子、环境、城乡、工科类、 数学、物理、天文、心理
地质、环境、城乡、考古、化学 历史、法学、国际政治、社会学类、中国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学生自主选择3门)
语文、数学、英语
考试时间 考试类别 第二学期期末
合格性考试 第二学期期末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5月中下旬
等级性考试
6月7、8日 统一高考
目 C录ONTENTS
01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02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 03 多元化招生录取制度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
单击此处添加副标题内容
1
学业水平考试
考试科目
• 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艺 术(或音乐、美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信息技术等
考试形式
天津市新高考(阳光高考信息)
年级 高一 高二
高三
考试科目
信息技术、通用技术(学生至多选择1门)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生至多选择3门) 信息技术、通用技术
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 语文、数学、外语(可用高考成绩替代) (学生自主选择未考科目) 美术、音乐、体育与健康
历史
5156
31336
91741
96031
960 1921 2881 3841 4802 5762 6722 7682
地理
1869
34241
101366
105136
1051 2103 3154 4205 5257 6308 7360 8400
技术
1325
13910
67749
71890
719 1438 2157 2876 3595 4313 5032 5751
(含信息技术和通用技 术)
必考 选考 学考
考试时间 6月7、8日 每年4月和10月
共两次 6月7、8日 每年4月和10月
共两次 每年10月 6月7、8日
共两次
每年4月和10月 共两次
考试内容 必考题 必考题
说明 统一高考 学考划分A-E五个等级 统一高考 学考划分A-E五个等级
教育部考纲
成绩两用于学考和高考
语文、数学、外语
高三
思想政治、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命科学
思想政治、历史、物理、化学、地理、生命科学 (高二已完成等级性考试的科目除外) 语文、数学、外语
考试类别
合格性考试
等级性考试 合格性考试 (可用高考成绩代替) 合格性考试 (仅限未考或补考的参加) 等级性考试 统一高考
考试时间
6月28-30日
5月6、7日 1月7、8日 4月8、9日 5月6、7日 6月7、8日
上海市新高考
语文 数学 英语 6选3
无变化
不分文理 笔试+听说
1月/6月 5月
150分
150分
150分 70分×3
40-70每3分 划一个等级
浙江省新高考
考试科目 语文
数学
考试类别 必考 学考 必考 学考
外语
思想政治、历史、 地理、物理、化 学、生物、技术
• 合格性考试:高中毕业依据 • 等级性考试:自主选择3门计入高考成绩
考试时间
• 高一年级2个科目左右 • 高二年级6个科目左右 • 高三年级6个科目左右
学业水平考试
合格性考试
成绩:合格/不合格
语文、数学、外语 → 一般可用高考成绩代替 历史、地理、思想政治、物理、化学、生物 → 合格性+等级性 艺术、体育与健康、通用技术、信息技术 → 根据要求及平时表现综合评定 相关科目会有实验操作 外语听力和口语会考试改革
计
不限
浙江省四轮选考情况
学科
2015.10选考人数
2016.4选考人数
2016.10选考人数
1% 2% 3% 4% 5% 6% 7% 8% 2017.4选考人数
100 97 94 91 88 85 82 79
物理
876
15080
81051
82926
829 1659 2488 3317 4146 4976 5805 6634
学业水平考试
等级性考试
成绩:等级赋分
历史
物理
地理
完成必
修后选
定3科
思想
化学
政治
生物
等级 A B C D E
比例 15% 30% 30%
25%
上海市新高考
年级 高一
高二
考试科目
信息科技
地理、生命科学(可选择,至少1门)
地理、生命科学 (高一完成合格性考试的科目除外)
思想政治、历史、物理、化学
地理、生命科学 (高一需已完成合格性考试,学生可选或不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