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老舍的资料

合集下载

关于老舍的简介资料

关于老舍的简介资料

关于老舍的简介资料关于老舍的简介资料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下面是为你整理的关于老舍的简介资料,希望对你有用!老舍简介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中国现代小说家、作家,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由于受到文化大革命运动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老舍人物生平个人经历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

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

1908年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

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

1921年,在《海外新声》上发表《她的失败》的白话小小说,署名舍予,这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仅有700字。

1922年,受礼加入基督教,后在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

在此期间,他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同时还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

1923年,在《南开季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

老舍资料文档

老舍资料文档

老舍资料一、简介老舍(1899年1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舍彦红,字舍予,男,山东商河人,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剧作家、评论家。

他是20世纪中国文坛的重要人物之一,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二、生平1. 早年经历老舍出生在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父亲是一位进士出身的教师,对文化有着极高的重视。

他在家庭的影响下,从小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915年,他考入北平师范学校附属中学,开始了他的求学之路。

2. 文学成就老舍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涵盖小说、剧本、散文等多个领域。

他的作品以对社会现象的关注和对人性的深刻洞察而著称,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与荒诞。

他的代表作品包括《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等。

《骆驼祥子》《骆驼祥子》是老舍最重要的小说之一,被公认为中国现代文学的杰出作品。

小说通过描写一个流氓青年祥子的命运,展现了当时城市下层人民的生活状态以及社会环境的变迁。

小说直观地展示了传统社会的封建残留和现代社会的冷酷无情,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茶馆》《茶馆》是老舍著名的话剧作品,被后人认为是中国话剧发展史上的经典之作。

该剧通过描写一个以茶馆为背景的故事,生动地展现了民国时期社会的底层形象和各阶层人们的心理活动。

剧中人物形象鲜明,语言生动,以幽默的方式揭示社会现实,对人们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 政治经历老舍在政治上经历了风波和困顿。

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际,他被指控是“洋奴文人”的代表,受到了冲击和打击。

尽管他在政治上备受压力,但他仍坚持自己的创作,以文学反映社会现实,为人们提供了思考和启示。

4. 老舍与北京老舍与北京的关系非常紧密。

他曾在北京生活和工作了较长时间,对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

他的许多作品都以北京为背景,通过对北京人民生活的描写,传达了他对这座城市的热爱和思考。

三、影响和评价老舍在中国文学史上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他以其独特的创作风格和深刻的思考内容,塑造了许多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并对当时社会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老舍的资料

老舍的资料

老舍的资料1. 介绍老舍(1899年 - 1966年),原名舒庆春,字观庵,男,中国现代作家和戏剧家,也是一位翻译家。

他的作品以现实主义风格为主,揭示了历史和社会的真相,探讨了人性的复杂性。

他的作品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地位。

2. 生平老舍于1899年出生在中国北京的一个贫苦家庭。

在他年幼时,他的母亲去世,父亲再婚后,他一直与继母相处并养育他。

由于家庭经济状况的限制,他在中学毕业后,没有继续接受高等教育。

在年少时期,老舍对文学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他开始阅读大量的文学作品,并展示了出色的写作才华。

他的第一部作品《骆驼祥子》于1932年发表,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这部小说描述了主人公在现代社会中的奋斗和挣扎,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的阶级差异和人的命运。

老舍的作品涵盖了小说、戏剧、散文和翻译等多个领域。

他写过许多优秀的作品,如《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等。

他的作品不仅在中国广受赞誉,也在国际上获得了认可。

3. 主要作品3.1 小说•《骆驼祥子》:这部小说被认为是老舍最重要和最成功的作品之一。

它以现实主义的手法刻画了一个贫穷人的生活,展现了社会的不公和个人命运的无奈。

•《茶馆》:这部小说以一家茶馆为背景,通过描绘这家茶馆的日常生活和各种客人的故事,反映了中国社会的变革和人们的生活状态。

3.2 戏剧•《雷雨》:这部戏剧是老舍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它以一对情侣的故事为主线,展现了社会的虚伪和人的欲望。

该剧被认为是中国话剧的经典之一。

•《龙须沟》:这部戏剧以中国农村为背景,通过描绘一个家庭的故事,揭示了农民的艰辛生活和社会的不公。

3.3 散文•《鼓掌》:这是一部描述作家自身经历和创作心路的散文集。

它记录了老舍在不同生活阶段的思考和感受,展示了他对人生和文学的理解。

3.4 翻译•《双语对照中国戏剧选集》:这是老舍的一个重要翻译作品,他在其中将中国传统戏剧翻译成英文,并进行解读和注释。

这为西方读者了解中国戏剧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老舍简介

老舍简介

老舍简介老舍(1899~1966)现、当代作家。

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絮青,鸿来、非我等。

满族,北京人。

出生于一个贫民家庭。

老舍1918年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任小学校长和中学教员。

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东方学院汉语讲师,老舍阅读了大量英文作品,并从事小说创作,1926年加入文学研究会。

老舍1930年回国后任济南齐鲁大学、青岛山东大学教授。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下赴汉口和重庆。

1938年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成立,老舍被选为理事兼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日常工作。

在创作上,以抗战救国为主题,写了各种形式的文艺作品。

老舍1946年应邀赴美国讲学1年,期满后旅居美国从事创作。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不久应召回国,老舍曾任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研究会副主席等职。

参加政治、社会、文化和对外友好交流等活动,注意对青年文学工作者的培养和辅导,曾因创作优秀话剧《龙须沟》而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称号。

“文化大革命”初期因被迫害而弃世。

著作书目:《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老舍幽默诗文集》1934,的代《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骆驼样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残雾》(话剧)1940,商务《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l943,中西书局《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月牙集》(短篇小说集) l948,晨光《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老舍选集》1951,开明《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老舍短篇小说选》19567,人文《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茶馆》(话剧)1958,戏剧《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老舍小说集外集》1982,北京《老舍文艺评论集》1982,安徽人民《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老舍新诗选》1983,花山《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老舍散文选》1984,百花。

老舍的简介

老舍的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本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原姓舒舒觉罗氏,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文革期间受到迫害,1966年8月24日深夜,老舍含冤自沉于北京西北的太平湖畔,终年67岁。

夫人胡絜青(1905-2001)。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巷战中。

襁褓之中的老舍,家曾遭八国联军的意大利军人劫掠,还是婴儿的老舍因为一个倒扣在身上的箱子幸免于难。

老舍九岁得宗月大师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于1918年毕业。

曾任小学校长(北京东城区方家胡同路小学)、中学教员(北京市第一中学)、大学教授(北京大学、山东大学)、伦敦大学亚非学院讲师,任教5年。

字“舍予”,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絜青、絜予、口青等笔名。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含有庆贺新春、前景美好之意。

舒庆春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有“忘我”的意思。

“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

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

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

他用“老舍”这一笔名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以致不少人只知道他的笔名。

1、北京的风俗文化、市民形象、人生步履与作者的主观情愫水乳交融,三位一体,调配出老舍小说特有的“北京味儿”。

2、以通俗化得幽默为重要特征的讽刺色彩,是老舍小说的又一重要特色。

这一特色是狄更斯等英国讽刺小说中夸张、廓大、漫画化的讽刺手法与北京市民文化中的“打哈哈”两者糅合而成得。

这种幽默既是以笑代愤,又是一种自我解嘲,即老舍自己所说的把幽默看做生命的润滑剂。

3、叙事语言和人物语言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

老舍简介简短

老舍简介简短

老舍简介简短
老舍(1899-1966)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别名舍予,北京人。

他是一位著名
的现代作家、剧作家、评论家和翻译家。

自幼受到封建思想的熏陶,后逐渐抛弃传统观念,接受现代文化思潮。

他的创作风格独特,深受读者喜爱。

早期,老舍曾在《晨报》、《大公报》、《申报》等报纸上发表过许多小说和杂文,但他的真正成名作是小说《骆驼祥子》。

这部小说反映了20世纪20年代的
社会现实和人民的生活困境,具有深刻的社会批判意义。

此外,老舍还创作了一系列优秀的作品,如《四世同堂》、《茶馆》等。

老舍的戏剧作品也广受好评,他的代表作包括《雷雨》、《龙须沟》、《日出》等。

这些作品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和生动的人物形象,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心理变化。

老舍是一位多才多艺的作家,他的文学才华不仅表现在小说和戏剧上,还表现在诗歌、散文、评论等领域。

他的翻译作品也颇具特色,他将外国文学名著如《老人与海》、《红楼梦》等翻译成了中文。

尽管老舍的创作生涯经历了很多波折和磨难,但他仍然坚持自己的文学信仰,不断探索文学的新领域。

他的作品一直深受读者喜爱,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
生了深远的影响。

老舍简介

老舍简介

老舍简介老舍(1899-1966),北京人,满族(正红旗),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笔名老舍,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杰出的语言大师、同时也是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他出身寒苦,在贫民窟长大,熟悉城市生活,是描绘市民社会生活的艺术大师。

1913年,老舍于考入京师第三中学,半年后转入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7月,从北京师范学校毕业后,先后当过小学校长,做过京师郊外劝学所劝学员,担任过私立小学教师国语补习会的“经理”等。

1912年5月发表短篇处女座《她的失败》。

老舍真正开始他的创作生涯是在1924年赴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教以后。

到1929年夏回国之前,他在英国完成了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1926)、《赵子曰》(1927)、《二马》(1929)。

老舍于1929年离英返国途中,写出了长篇童话《小坡的生日》。

1930年回国后,老舍先后执教于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到抗战爆发前,创作了6部长篇小说,其中《猫城记》、《离婚》与《骆驼祥子》是老舍的代表作。

《猫城记》是老舍在“对国事失望”的情绪中写出的寓言式的讽刺作品;《离婚》是通过对北京财政所几个公务员的家庭风波和灰色精神状态的描绘批判社会的作品;而《骆驼祥子》被誉为老舍“作职业写家的第一炮”,是一部描述一位名叫祥子的人力车夫肉体与精神被摧垮的揭示社会黑暗现实的作品。

从抗战爆发到全国解放,老舍的主要作品有《火葬》(1944)、《四世同堂》(1944-1948)等。

从新中国成立到文革前,老舍担任了全国文联主席、作协副主席等职务,并于1951年,获得“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而老舍的代表剧作《茶馆》也是在此期间发表的。

《茶馆》展示了戊戌变法、军阀混战和新中国成立前夕三个时代近半个世纪的社会风云变化,通过一个叫裕泰的茶馆揭示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黑暗腐败以及在这个社会中的芸芸众生,是中国当代戏剧创作的经典作品。

1966年,老舍在文革中不忍屈辱,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人民艺术家老舍的生平简介

人民艺术家老舍的生平简介

人民艺术家老舍的生平简介老舍,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人民艺术家老舍的生平简介,希望大家喜欢!老舍生平简介八十年代末的时候,老舍诞生在这个世界,他的父母为其取名为舒庆春,因为出身的时候刚好是快到了春天,意味着迎接春天得到来,不过后来老舍在踏入文学界之后就为自己改名为舍予,将自己的姓氏拆开来,不过后来又称之为老舍,下面就让我们说说老舍简介。

老舍是我国现代史上一位非常有名的小说家以及话剧家,他的创作得到了多个国家的认可。

但是老舍小的时候家境十分的窘迫,所以在读书后就十分的好学,大学毕业后他就当上了小学的校长,后来又当任大学的教授,最后还被英国聘请去讲课,在英国的期间老舍的生活过的十分拮据,可以说只能靠着自己的小说来吃饭。

但是老舍也没有放弃,依旧坚持了下来。

后来老舍回到国家又写下了几部经典的名作,比如说他的代表作之一《骆驼祥子》,这本书在文学的论坛上获得了相当高的评价。

但是天也有不测风云啊,在文革的期间,老舍被当成了叛国贼,被当时的红卫兵抓走了,经过一番审讯之后,老舍终于沉睡在了一片冰冷的湖水之中,从此于世长辞,这真的是文学圈的一重大损失啊。

老舍去世没几年之后,他的作品荣获的世界诺贝尔金奖,但是很可惜的是这份奖并不授予已经去世的人,最后奖项归于其他的人。

老舍的一生可谓是十分奇妙的,他的存在以及他的去世都给我们世人带来了一个谜团。

老舍的作品舒庆春后又改名为老舍,是一位现代史中比较出名的文学家,他出生于八国联军时期,那时,他的父亲不幸在战争中身亡,他从小被母亲带大,因为家庭的原因,老舍好不容易才上到学所以在学校的期间十分的刻苦,最后他终于在文学界中一展拳脚,成为了著名的小说家,红遍了国内国外,并且得到了许多的赞赏,老舍的作品还保存完好的大概就有一千多份,其中他最出名的代表作就是《骆驼祥子》。

老舍的作品《骆驼祥子》是一本描述低层次无产阶级的人们,主人公是一位靠着拉黄包车而生活的人他的名字叫做祥子,老舍通过对他们的生活而反映了当时社会的一个黑暗现实,小说中以幽默的手法来描绘了无产阶级的一种生活上的辛酸,这也是一种另类的讽刺。

老舍个人简介

老舍个人简介

老舍个人简介
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被誉为人民艺术家。

老舍是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

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他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老舍一生勤奋笔耕,创作甚丰。

20世纪30年代就成为最有成就的作家之一。

小说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等,戏剧有《茶馆》《龙须沟》等。

中学课本里有《在烈日和暴雨下》(选自《骆驼祥子》)、《龙须沟》(节选)、《茶馆》(节选)。

(七)夏衍(1900~1995),原名沈端先,浙江杭州人,著名戏剧家,主要剧本有《赛金花》《秋瑾传》《上海屋檐下》,改编的电影有《林家铺子》《祝福》《春蚕》,优秀报告文学《包身工》。

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

1966年8月24日,中国作家老舍因不堪忍受红卫兵的暴力批斗,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

老舍的资料

老舍的资料

老舍老舍(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字舍予。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立春,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信仰基督教,北京满族正红旗人。

[1]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

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剧本《茶馆》。

老舍的一生,总是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1966年,由于受到文革中恶毒的攻击和迫害,老舍被逼无奈之下含冤自沉于北京太平湖。

1899年老舍生于北京。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战争中。

全家靠母亲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生活。

1908年老舍九岁,得人资助始入私塾。

1913年,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

1918年毕业,被派任到方家胡同小学当校长。

两年之后,晋升为京师教育局北郊劝学员,但是由于很难和教育界及地方上的旧势力共事,很快便主动辞去了这份待遇优厚的职务,重新回到学校教书。

1921年,在《海外新声》上发表《她的失败》的白话小小说,署名舍予,这是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老舍的最早的一篇作品,仅有700字。

[3]1922年,受礼加入基督教,后在天津南开中学教国文,并在北京教育会、北京地方服务团工作。

在此期间,他热衷于社会服务事业,同时还在英文夜校和燕京大学补习英文。

[4]1923年,在《南开季刊》发表第一篇短篇小说《小铃儿》。

[2]1924年,赴英国,任伦敦大学亚非学院(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London)讲师。

1926年,在《小说月报》上连载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第1期署名“舒庆春”,第2期起改“老舍”。

此后三年继续创作,在英国共创作发表了长篇小说三部《老张的哲学》、《赵子曰》、《二马》。

老舍简介(主要作品)

老舍简介(主要作品)

老舍简介(主要作品)
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2月3日-1966年8月24日),字舍予,笔名老舍,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中国现代著名小说家、戏剧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

1966年8月24日,老舍在北京太平湖投湖自尽。

1978年初,老舍得到平反,恢复了“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文学创作历时40年,作品多以城市人民生活为题材,爱憎分明,有强烈的正义感。

人物性格鲜明,细节刻画真实。

能纯熟地驾驭语言,善于准确地运用北京话表现人物、描写事件,使作品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和强烈的生活气息。

主要作品:
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赵子日》、《老张的哲学》、《四世同堂》、《二马》、《小坡的生日》、《离婚》、《猫城记》、《正红旗下》
剧本:《残雾》、《方珍珠》、《面子问题》、《龙须沟》、《春华秋实》、《青年突击队》、《戏剧集》、《柳树井》、《女店员》、《全家福》、《茶馆》
报告文学:《无名高地有了名》
中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出口成章》
短篇小说集:《赶集》、《樱海集》、《蛤藻集》、《火车集》、《贫血》
作品集:《老舍文集》16卷
1。

老舍的资料及写作背景

老舍的资料及写作背景

老舍的资料及写作背景一、老舍资料1. 基本信息- 老舍(1899年2月3日 - 1966年8月24日),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另有笔名絜青、鸿来、非我等。

满族正红旗人,生于北京。

2. 教育经历- 他出身贫苦,自幼丧父,由母亲抚养长大。

1913年,老舍考入京师第三中学(现北京三中),数月后因经济困难退学。

同年考取公费的北京师范学校,1918年毕业。

3. 文学创作历程- 早期创作(1920 - 1930年代)- 中期创作(1930 - 1940年代)- 后期创作(1940 - 1960年代)4. 文学风格- 老舍的作品大多取材于市民生活,善于描绘城市贫民的生活和命运。

他的语言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幽默风趣、生动形象、京味浓郁,既善于运用北京方言,又能将民间口语提炼加工,形成简洁明快、富有表现力的文学语言。

二、写作背景(以几部代表作为例)- 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初,中国处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军阀混战,社会动荡不安。

农村经济破产,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求生。

北京作为当时的政治、文化中心,吸引了众多的破产农民。

这些人在城市中面临着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生活极度困苦。

- 这部作品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

当时北平沦陷,日本侵略者对中国人民进行了残酷的统治和压迫。

- 老舍身处异地(当时在重庆),对故乡北平人民在日寇铁蹄下的生活深感忧虑和关切。

他希望通过描写北平沦陷区人民的生活,展现他们在侵略者统治下的苦难、挣扎、反抗和觉醒,揭露日本侵略者的残暴罪行,激发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同时也对民族性进行深刻的反思。

- 新中国成立初期,北京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改造。

龙须沟是北京天桥东边的一条有名的臭水沟,附近住满了贫苦的劳动人民,他们的生活环境恶劣,疾病流行。

- 1950年代末期,中国社会处于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时期。

虽然新中国已经成立,但社会中仍然存在着一些历史遗留问题,封建残余思想、旧的社会陋习等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生活。

- 老舍以他敏锐的社会洞察力,选取了茶馆这个具有代表性的公共空间,通过茶馆里不同人物的来来去去、命运起伏,反映从清末到新中国成立前夕这一漫长历史时期中国社会的变迁,揭示社会发展中的种种问题,对旧时代进行批判,也对新时代的到来寄予希望。

老舍文学常识

老舍文学常识

老舍(Lao She),原名舒庆春,是中国著名的现代作家、教育家、文化名人。

以下是一些老舍文学常识:
老舍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具有重要影响的作家之一,作品以塑造生动形象的小人物为特色,具有鲜明的社会意义和人文精神。

代表作品包括长篇小说《骆驼祥子》、《茶馆》、《四世同堂》等,短篇小说集《老张的哲学》、《茶社》、《二马》等,剧本《雷雨》、《龙须沟》等。

老舍的文学创作受到了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学的影响,尤其是他的小说《茶馆》被认为是一部融合了中国传统戏曲和西方现代戏剧元素的杰作。

老舍一生的文学作品和思想主张坚持反对封建思想、追求民主、进步和自由,但同时也受到了政治上的批判和打压。

除了文学创作,老舍还是一位杂文家、翻译家、教育家和文化名人,他的散文集《茶余饭后》、《老舍说》等被广泛传阅和引用。

老舍曾在北京大学、北平师范大学、中央大学等多所高校担任教职,培养了一大批文学人才。

老舍于1966年在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迫害,被批判为“反动学术权威”,并于1966年8月24日在北京逝世。

他的去世引起了文学界和广大读者的哀悼。

老舍简介

老舍简介

老舍简介
老舍(1899~1966),杰出的现代著名作家,原名舒庆春,字舍予,北京(满族正红旗)人,中国现代小说家、文学家、戏剧家。

因作品繁多而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老舍生于一个贫穷的家庭,他的作品深受读者的喜爱。

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等。

老舍是他最常用的笔名,另有絜青、絜予等笔名。

因为老舍生于阴历年底,父母为他取名“庆春”,大概含有庆贺春来、前景美好之意。

老舍上学后,自己更名为舒舍予,“舍予”是“舒”字的分拆:舍,舍弃;予,我。

含有“舍弃自我”,亦即“忘我”的意思。

“老舍”这一笔名,是他在1926年发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时首次使用的。

在“舍予”前面添“老”字,而后面去掉“予”字,便成了现今人们熟知的“老舍”。

这个“老”并不表示年龄大,而是含有“一贯、永远”的意思,合起来就是一贯、永远“忘我”。

他用“老舍”这一笔名发表了大量文学作品,以至不少人只知道“老舍”,而不知舒庆春是谁。

老舍的一生,总是在忘我地工作,他是文艺界当之无愧的“劳动模范”。

他自己说:“我终年是在拼命地写,发表也好,不发表也好,我要天天摸一摸笔。

”正因为如此,他勤奋笔耕,创作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大量文学作品,赢得了“人民艺术家”的崇高赞誉。

“舍予”“老舍”,就是他一生忘我精神的真实写照。

老舍曾经担任齐鲁大学等名校教授。

一生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及未完成的《正红旗下》,话剧《龙须沟》、《茶馆》等,还有很多著名的文章,如《济南的冬天》等被选入小学和中学的课文中。

老舍生平经历,人物资料

老舍生平经历,人物资料

老舍生平经历,人物资料老舍(1899.2.3~1966.8.24),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现代著名作家、人民艺术家、杰出的语言大师。

满族正红旗人,北京人,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时候。

老舍这一笔名最初在小说《老张的哲学》中使用,其他笔名还有舍予、絜青、絜予、非我、鸿来等。

曾任小学校长、中学教员、大学教授。

1918年老舍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

1924年夏,赴伦敦大学东方学院任华语教员,并从事文学创作。

1926年发表了第一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在《小说月报》17卷第7号上连载时,署名为“舒庆春”。

但自第8号起连载上的署名改为“老舍”,直一小说全部载完。

这标志着老舍文学创作道路的开端。

接着,又发表了《赵子曰》、《二马》,从而奠定了他在现代文学史上的地位。

1929年,老舍取道新加坡回国。

在新加坡写了中篇小说《小坡的生日》,这是一部儿童文学作品,描写了生活在新加坡的华侨少年与各被压迫民族的小伙伴一起,反对强权奴役的故事,体现了团结奋斗、强国救民的思想境界。

1930~1936年,老舍先后在山东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

此间,他看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日本帝国主义的肆意侵略和国民党反动派的卖国行径,创作了长篇小说《大明湖》,为济南人民以及所有蒙受侵略之苦的祖国人民抒发愤慨。

在这部小说里,他第一次描写了共产党人的形象。

此后四年,他先后创作了长篇小说《猫城记》、《离婚》、《牛天赐传》。

还出版了包括《黑白李》、《微神》等15部短篇小说在内的短篇小说集《赶集》以及幽默诗文集《老舍幽默诗文集》。

1936年老舍辞职,从事专业写作。

在青岛工作和生活的这段时期,是他一生中创作的旺盛期之一。

他先后编了两个短篇集《樱海集》、《蛤藻集》,收入中短篇小说17篇。

创作了《选民》(后改题为《文博士》)、《我这一辈子》、《老牛破车》和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长篇杰作《骆驼祥子》。

《骆驼祥子》是以北平(今北京)一个人力车夫祥子的行踪为线索,向人们展示军阀混战、黑暗统治下的北京底层贫苦市民生活于痛苦深渊中的图景。

关于老舍先生的资料

关于老舍先生的资料

关于老舍先生的资料老舍先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代表人物,其作品具有深刻思想和优美语言的特点,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关注。

除了其杰出的文学成就之外,老舍先生的生平也是一个极其重要的研究内容。

以下将以生平和代表作分别为类描述老舍先生的资料。

一、生平资料老舍先生原名舒庆春,生于1889年,逝于1966年,享年77岁。

在他的一生中,他经历了很多磨难和经历。

他的早年生活经历了战争和民族矛盾的冲突,这些事件不断地激励着他,代表了那个时期中国人民的希望和愿望。

在成长过程中,老舍先生曾经体验了艰苦和贫穷的生活,这也是他写作出众的根本之一。

他的经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他的写作,使得他的作品充满着人文和人情味,表现出一种与众不同的手法和风格。

在他的晚年,他抱怨自己的健康问题,但是不断地创作和写作一直是他的生活方向。

二、代表作1、《骆驼祥子》是老舍先生的一部批判现实的文学作品。

该小说讲述了一个社会底层的沦落者祥子如何为生计而苦苦挣扎,在这个过程中,他遭受了来自社会和个人的种种窘迫和不平等。

作者的笔触非常细腻,生动地展现了祥子的处境,并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

该小说被誉为一部刻画了中国战争和苦难的代表作之一。

2、《茶馆》是老舍先生的另一部文学作品,旨在对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社会的冲突进行描绘。

故事发生在1920年代左右,在一个古老的茶馆里,展现了不同阶级、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的生活状况与心态。

作者精彩地刻画了茶馆里的这些角色,反映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现实和历史背景。

以上两部作品是老舍先生的代表作之一,两部作品均在思想和文学价值方面具有极高的可读性和启示性。

总之,老舍先生的一生是丰富多彩的,他的作品深受文学界和读者的欢迎和赞誉。

他独特的写作风格和对现代社会的独特见解使得他的作品至今仍然具有相应的参考和借鉴价值。

同时,掌握老舍先生的生平资料以及其代表作的内容,也可以增长我们对这位杰出作家的认知和研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舍(l899.2.3—1966.8.24),满族,原名舒庆春,字舍予,生于北京。

父亲是一名满族的护军,阵亡在八国联军攻打北京城的炮火中。

母亲也是旗人.靠替人洗衣裳做活计维持一家人的生活。

1918年夏天,他以优秀的成绩由北京师范学校毕业,被派到北京第十七小学去当校长。

1924年夏应聘到英国伦敦大学东方学院当中文讲师。

在英期间开始文学创作。

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是第一部作品,由1926年7月起在《小说月报》杂志连载,立刻震动文坛。

以后陆续发表了长篇小说《赵子曰》和《二马》。

奠定了老舍作为新文学开拓者之一的地位。

1930年老舍回国后,先后在齐鲁大学和山东大学任教授。

这个时期创作了《猫城记》、《离婚》、《骆驼样子》等长篇小说,《月牙儿》、《我这一辈子》等中篇小说,《微神》等短篇小说。

1944年开始,创作近百万字的长篇巨著《四世同堂》。

他担任全国文联和全国作协副主席兼北京文联主席,是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常委。

1966年“文革”中不堪躏辱投湖自尽。

著作书目:
《老张的哲学》(长篇小说)1928,商务
《赵子曰》(长篇小说)1928,商务
《二马》(长篇小说)1931,商务
《文学概论讲义》(理论)1931,齐鲁大学文学院
《小坡的生日》(长篇小说)1934,生活
《猫城记》(长篇小说)1933,现代
《离婚》(长篇小说)1933、良友
《老舍幽默诗文集》
1934,的代
《赶集》(短篇小说集)1934,良友
《樱海集》(短篇小说集)19Z9,人间
《蛤藻集》(短篇小说集)1936,开明
《老牛破车》(创作经验)1937,人间
《三团一》(曲艺集)1938,重庆独立出版公司
《骆驼样子》(长篇小说)1939,人间;修改本,1955,人文
《火车集》(短篇小说集)1939,上杂
《残雾》(话剧)1940,商务
《文博士》(长篇小说,又名《选民》)1940,香港作者书社
《张自忠》(话剧)1941,华中图书公司
《大地龙蛇》(话剧)1941,国民图书出版社
《剑北篇》(诗集)1942,文艺奖金管理委员会出版部
《归去来兮》(话剧)1943,作家书屋
《国家至上》(话剧)与宋之的合著,1943,南方印书馆
《谁先到了重庆》(话剧)1943,重庆联友出版社
《桃李春风》(话剧,又名《金声玉报》)与赵清阁合著,
l943,中西书局
《贫血集》(短篇小说集)1944.文聿出版社
《火葬》(长篇小说)1944,晨光
《惶惑》(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1部)1944,良友
《偷生》(长篇小说,又名《四世同堂》第2部)1946,晨光
《东海巴山集》(短篇小说集)1946,新丰出版社
《微神集》(短篇小说集)1947,晨光
《月牙集》(短篇小说集)
l948,晨光
《方珍珠》(话剧)1950:晨光
《龙须沟》(话剧)1951,大众
《老舍选集》
1951,开明
《春华秋实》(话剧)1953,人文
《老舍短篇小说选》
19567,人文
《福星集》(散文集)1958,北京
《茶馆》(话剧)1958,戏剧
《上任》(短篇小说)1958,作家
《四世同堂》(长篇小说,又名《惶惑》、《偷生》、《饥荒》三部曲)上下册,1959,百花;l—3部,四川人民
《正红旗下》(长篇小说),人文
《老舍小说集外集》
1982,北京
《老舍文艺评论集》
1982,安徽人民
《老舍选集》(1—4卷)1982,四川人民
《老舍戏剧全集》(1一4卷)1982,戏剧
《老舍新诗选》
1983,花山
《四世同堂补篇》(长篇小说)1983,百花
《老舍散文选》
1984,百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