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合集下载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这场革命究竟是成还是败,学术界长期争论不休。

辛亥革命胜利的方面有:(1)在政治方面,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2)在经济方面,处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夹缝中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获得了进一步发展的机会(3)在思想文化方面,人们的思想空前解放(4)革命领袖列宁论述资产阶级革命面临的历史任务的话:“资产阶级革命面前只有一个任务,就是扫除、摒弃并破坏旧社会的一切桎梏,任何资产阶级革命完成了这个任务,也就是完成了它所应做的一切)根据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互作用的原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革了封建帝制的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在华势力,推动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因此,从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的角度来说,辛亥革命成功了。

(5)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封建反动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

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

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虽然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

”——江泽民《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01年10月9日)江泽民同志在纪念辛亥革命九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一分为二地评价了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既指出其在推动中国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又指出了“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同时,辛亥革命也有它失败的方面:(1)辛亥革命发生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属于旧民主主义革命的范畴。

时代赋予它的历史使命是反帝反封建。

只有完成了这一使命,革命才能算成功。

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建立了中华民国,但革命果实很快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集团窃取。

论辛亥革命成败

论辛亥革命成败

论辛亥革命成与败辛亥革命,发生于中国农历辛亥年(清宣统三年),即西元1911年至1912年初,是在人民解放战争所标志的新的革命高潮来临之前的第一次大规模的革命高潮。

如果说从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的准备阶段开始算起,那与反英国侵略的鸦片战争就已经算是一个开端,“而辛亥革命,则是在比较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个革命”。

辛亥革命的原意是推翻清朝专制帝制王朝,建立共和政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开辟道路,但其最终并未完成反帝反封建这个中国民主革命任务。

首先是当时参与革命的也是无产阶级为主,革命的成功没有直接促成资产阶级的进一步发展。

且在传统社会的改变上,辛亥革命只打倒了社会顶层的满人权贵,中国传统地方各省士绅及汉人旧官僚,大多在辛亥革命中转投向革命,更加巩固了他们的地位。

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地方权贵在革命之后仍然保有土地等的重要生产资料,农民阶级任然是受到剥削的阶级。

更关键的是辛亥革命后的军阀割据,大量战乱及军人政治才使传统拥有知识和功名的士绅官僚力量渐衰,代之而起的是具军事背景的人物以及地方土匪恶霸,底层人民的生活进一步陷入水深火热之中。

再者,由于辛亥革命后,需要一个强有力的任务来控制局面,而袁世凯在清末新政中政绩卓越:镇压义和团、创建近代史上第二所官立大学堂——山东大学、担任北洋大臣编练北洋军、创办各种武备学堂、与张之洞一起废除科举制度、引入无线电机、编刊《立宪钢要》等。

深得资产阶级的信任和帝国主义、资产阶级各阶层的“拥袁弃孙”倾向,虽然孙中山在众多革命团体中有较高的威望,也得到立宪派和旧势力的支持,但也很难控制局面。

又由于当时时期的革命党人尚没有掌握政权的思想准备,也没有管理国家的经验和才能,更认为中华民国既已成立,剩下的只是建设问题,普遍产生功成身退的思想,令孙中山很快让位于袁世凯,由此让袁世凯窃取了革命的果实。

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

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

如何认识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政府,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

那么,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现在有一个较为合理的说法:这两个方面同时存在。

那么,应该如何认识它的成功和失败呢?辛亥革命爆发的一个最重要的历史原因,就是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

1904年至1905年,日、俄两国为了争夺在华利益竟然在中国东北进行战争。

而清政府居然对此宣称“局外中立”。

而英国和德国的入侵更是让中国的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为了对外支付巨额赔款,清政府巧立名目,追加征收税收,而各级官员又乘机中饱私囊,大大加重了百姓的负担,导致社会矛盾进一步激化。

事实证明,清政府已无法再继续统治下去,于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派在中国掀起了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史称“辛亥革命”。

从根本上,近代中国的革命者是被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封建统治者逼迫出来的。

孙中山早年也曾希望采取和平手段来救国,但是清政府的腐败和无能远远超出了他的预料。

无奈之下,孙中山下了第一个足以改变历史的决定:推翻清朝的统治!1905年8月20日,孙中山等人成立中国同盟会,而同盟会的纲领“三民主义”----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的提出,更是对推动革命的发展产生了重大而积极的影响。

但同时,革命派和改良派这两个对立的派系滋生,就“要不要以革命手段推翻清王朝”、“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要不要社会革命”这三大问题进行了激烈的论战。

暴露了革命派在思想理论方面的弱点,他们不敢招致帝国主义干涉,群众基础薄弱,以及对一些问题的不确定,这些理论和认识的局限都不可避免地影响了辛亥革命的进程和结局。

一方面,我们可以说辛亥革命史失败的。

这里引用毛泽东的一句原话:“辛亥革命没有成功,失败了。

为什么失败?就是因为孙中山的领导集团犯了错误,有缺点。

关于这一点,孙中山有过自我批评,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通过的宣言上曾经说,当时向袁世凯妥协是不对的。

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辛亥革命的成与败辛亥革命是1911年中国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它是在清王朝日益腐朽、帝国主义侵略进一步加深、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成长的基础上发生的。

其目的是推翻清朝的专制统治,挽救民族危亡,争取国家的独立、民主和富强。

领导这次革命的是中国资产阶级的政党—同盟会及其领袖孙中山。

这次革命结束了中国长达2000年之久的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伟大的革命运动。

但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的遭遇。

那么辛亥革命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我认为:成功一半,失败一半。

成功之处: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领导的更具有完全意义的民主革命,中国人民“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这场革命。

由于资产阶级和同盟会的组织和领导,提出了比较完整的革命纲领,赶跑了狗皇帝,推翻了清王朝的二百六十多年的专制统治,从而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个共和国产生了一部《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文献。

虽然这部文献不久被北洋军阀废弃,但经过这次革命,民主共和国的观念已经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义观念。

辛亥革命也为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转变,作了思想准备。

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政府的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给帝国主义沉重的一击,所以列宁把辛亥革命视为“亚洲的觉醒”。

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中国人民的革命将给亚洲带来解放,使欧洲资产阶级统治遭到破坏。

列宁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因为它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将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总之,辛亥革命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在近代历史上,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为救亡图存、振兴中华而奋起革命的一个里程碑,它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3100101749 69毛冠雄在维新变法失败之后,以孙中山等人为代表的中国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另一条道路的探索。

在“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三民主义旗帜的领导下,孙中山及各同盟会成员领导了包括黄花岗起义等众多起义,并在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成功进行,随后中华民国成立。

辛亥革命的成功,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但从革命之后的种种表现看来革命并未完全成功。

辛亥革命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其成功之处也有很多。

其一,在政治上,辛亥革命结束了清王朝的统治,摧毁了封建君主专制,建立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其二,在思想上,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给群众带来了一次思想解放。

其三,在经济上,辛亥革命促使了全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当然,除此之外,成功的地方还有很多,如临时政府宣扬以剪辫放足为代表的新风尚,扫荡旧风气。

而如圣雄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也是有辛亥革命的功劳。

列宁更是指出:“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具有世界意义,因为它将给亚洲带来解放并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

”(摘自《列宁全集》第21卷,人民出版社1990年版,第163页。

)辛亥革命的成功有着各方面的原因。

首先,多次起义和变法的失败使得中国的民主革命陷入了短暂的“群龙无首”的局面,因此时代的任务落到了当时还是较为弱小的资产阶级的身上。

其次,由于洋务运动的开展以及在中日甲午战争之后清政府对民族资本主义的促进政策,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一定得发展,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也不断壮大。

再次,为了摆脱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发展资本主义经济,民族资产阶级需要自己政治利益的代言人和经济利益的维护者,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由此形成。

最后,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中国同盟会首先发动的。

有了中国同盟会的领导政党和孙中山先生的“三民主义”的政治纲领,中国民主革命如虎添翼。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辛亥革命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历来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若在高中,我会毫不犹豫的说它是失败的,而现在我认为其失败与成功是具有两面性的。

一、从辛亥革命的性质以及任务角度分析辛亥革命被定义为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因此其根本任务是反帝反封建。

但最终,辛亥革命只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并未真正的将根深蒂固的封建势力去除,也未推翻帝国主义对中国的压迫。

连革命最终的果实也未袁世凯说夺取,袁世凯假共和之名,行专制之实,人民涂炭,山河破碎,因此可以说辛亥革命并未完成其根本的任务,从根本意义上没有成功。

这也是较为普遍的一种说法。

二、从对中国发展的影响来说首先,辛亥革命给封建专制制度以致命的一击。

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五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了资产阶级共和国,这符合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同时辛亥革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的权利,民主共和的观念也深入人心,为日后资产阶级在中国的改革奠定了基础。

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谁想做皇帝,无论谁想复辟帝制,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

从袁世凯称帝近3个月后就狼狈下台,到张勋复辟失败,都无一例外。

其次,辛亥革命推翻了“洋人的朝廷”也就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即使并未完全驱除,辛亥革命以后,帝国主义也不得不一再更换他们的在华代理人,从溥仪到汪精卫,从伪满洲国到汪伪南京政府。

但再也找不到能够控制全局的统治工具,再也无力在中国建立比较稳定的统治秩序。

同时也催生了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第三,辛亥革命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民国建立以后,国内实业集团纷纷成立,开工厂、设银行成为风气。

清末状元张謇便实业救国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清末民族资本主义的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内就有了显著的增长,为日后的抵制日货运动奠定了物质基础。

同时无产阶级队伍也迅速壮大起来,各地工人运动此起彼伏。

第四,辛亥革命对近代亚洲各国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产生了比较广泛的影响,特别是对越南、印度尼西亚等国的反对殖民主义的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浅析辛亥革命的得失

浅析辛亥革命的得失

浅析辛亥革命的得失1911年10月10日,湖北武昌发生了近代以来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革命爆发了。

驻扎在武昌的新军在金兆龙、熊秉坤的领导下开始鸣枪起义,其他个省纷纷响应,在一夜之间占领武昌。

随后一个月各省独立,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孙中山从此登上了历史舞台。

这次革命产生了深远影响,那么我们如何评价辛亥革命的功过是非呢,下面就此展开.首先,辛亥革命的功劳,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腐朽的封建清王朝,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进一步宣传了民主、共和的观念,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在人民思想上,是一次大解放,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孙中山提出的三民主义,与他早期的革命是息息相关的,他在1894年美国夏威夷,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团体——兴中会,孙中山认识到,只有通过战争,才能推翻清政府的统治,中国才有出路。

在此基础上孙中山在1905年日本东京,成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

提出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把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推到了新阶段。

孙中山在《民报》中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民主义,使之成为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

孙中山早期的革命活动,具有鲜明的民主、平等、博爱精神。

他冲破了封建迷信礼教等级观念,带给人们一股新鲜的空气,就是人人平等。

这种思想启蒙,首先反映在精神面貌方面,辛亥革命后,人们纷纷剪掉了象征封建礼教的大辫子,人民之间的称谓,产生了变化,由原来的“大人、老爷”变成了“先生、同志、君”。

由原来的磕头礼、作揖变成了握手礼。

妇女的双脚被解放,妇女地位得到提升,进一步突出了人们思想领域上的大解放,民主共和的观念已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开创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具有革命性,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深远。

总之,辛亥革命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方面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在政治上,中国进入了民主共和时代,《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给人民赋予了更多的权利,人民具有参政议政的权利。

浅谈辛亥革命之成败

浅谈辛亥革命之成败

浅谈辛亥革命之成败关键词:辛亥革命成败三民主义民族资本主义共和政体民主摘要:辛亥革命毋庸置疑成功。

它推翻了中国几千年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创立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国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权利。

同时它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使民主观念深入人心,使得社会风气越来越开放、文明、平等、自由。

但是,它并未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的社会性质,使中国走上民族独立,国家富强之路,中国人民依旧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随后而来的军阀混战,更是让中国人民处于分裂、动荡、贫穷、落后、混乱、苦难之中。

辛亥革命是一场既成功又失败的革命。

一百年前,一场革命席卷了全中国,同时震惊了全世界。

它推动中华民族走上崭新的历史轨道,它影响中华民族数百年的命运,它令每个中国人为之热血沸腾,它将世世代代为炎黄子孙所铭记。

然而在整整100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审视那里程碑式的事件之时,我们将会对此有一个更深刻地认识。

作为后辈,毫无疑问,我对那次革命怀有极高的崇敬之心,那绝对是一场极为成功的革命。

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危机的空前严重,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又行不通之时,辛亥革命为中国开辟一条新的救国救民之路,当然它的成效也是极为巨大的。

我们且从经济方面来看,根据严中平等编《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所记载:“中国的资本主义近代工业,从19世纪70年代开始到1911年四十多年,投资万元以上的厂矿约700多个,资本总额仅1.3亿元左右,而1912年至1919年八年间,建成厂矿470多个,投资9500万元,加上原有企业的扩建,新增资本达1.3亿元以上,八年超过了过去的40多年。

”②不可否认中国的资本主义经济如此突飞猛进是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例如:一战使得列强放松对中国的控制,自然经济逐步瓦解等一系列因素因素,但更多的是因为辛亥革命为中国经济打下了一剂强心剂。

辛亥革命后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创造了相对稳定的发展环境,进而推行一系列有力以资本主义发展的措施,从而使得中国的资本主义飞速发展。

浅谈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浅谈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浅谈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1000字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大规模社会政治变革,它是以推翻清朝封建专制统治为目的的革命运动。

虽然辛亥革命中出现过一些成功的地方,但它的失败是显而易见的。

本文将就辛亥革命的成功和失败作一些浅谈。

一、辛亥革命的成功1.更新思想观念首先,辛亥革命的成功在于它更新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

革命先驱梁启超等人先后创办了《新民丛报》等一批思想启蒙的刊物,呼吁民众走向民主自由的前进道路。

同时,梁启超等一些学者也积极推进史学研究的进程,让中国的传统文化有了重新认识的机会。

2. 开始民主改革其次,辛亥革命推动了中国的民主改革。

辛亥革命中正式成立了中华民国政府,孙中山被选为第一任临时大总统,宣告了以“三民主义”为指导的新政治文化开始在中国发展。

这进一步促进了中国的政治制度改革和大众的政治参与。

3. 促进国家现代化最后,辛亥革命也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辛亥革命以后,中国社会的各个领域开始向现代化迈进,不仅在教育、科学技术、经济等领域得到发展,还有国际化、文化多元化等领域的进步。

二、辛亥革命的失败1. 缺乏组织首先,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在于缺乏高效有序的组织。

虽然失去了组织和领导方向,但革命却意外得以顺利的成功。

这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无象制度和社会结构对于革命的困境。

2. 国内外列强势力其次,辛亥革命的失败还受到外部列强势力的干涉。

当时的列强国家(尤其是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五国。

)对于中国的弱势状态非常清楚,他们利用中国内部的动乱局势,给中国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困境。

3. 官僚主义普遍盛行再者,辛亥革命的失败也与当时中国官僚主义普遍盛行有关。

官僚主义制度的存在,让许多腐败政治人物占据了权力,致使革命运动无法得到有效的推进和实施。

此外,中国还存在着严重的封建思想、落后的生产方式、文化习惯等一系列影响发展的问题,使中国社会面临的局面更加严峻。

总结:综上所述,辛亥革命虽然失败了,但它对于中国民族精神的传承,对中国社会的进步及现代化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这就足够说明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完整word版)论述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完整word版)论述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论述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进入20世纪,中国的民族危机深重,社会矛盾日益激化,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一场推翻清王朝的革命运动。

他们组建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政党,提出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政治纲领,同改良派展开了论战,发动了一次一次的武装起义。

1911年的辛亥革命成为这场革命运动的高潮。

辛亥革命推翻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是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革命,但它没有改变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最终落在了北洋军阀首领袁世凯的手中。

资产阶级革命派为挽救共和进行了反对北洋军阀统治的斗争,又屡遭失败。

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走到了历史的尽头。

这个革命是由新军士兵和下士组成的两个革命团体所领导的。

它于辛亥年10月10日以武昌的军事政变开始。

事实上,存在着一个推翻政府的密谋。

不过,湖北的图谋者跟同盟会只有薄弱的联系。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是通过一个社团来进行活动的。

在孙中山的政策问题上,这个社团已和同盟会明显地决裂了。

更为重要的是,在军队中的革命党人虽然从1904年起就表现主动,但到辛亥年为止,一直没有达到足够的数量以形成一支真正的威慑力量。

1911年,一系列的因素:(1)民族危机加深,社会矛盾激化一方面,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另一方面,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

(2)清末“新政”及其破产(3)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阶级基础和骨干力量。

他们接触到近代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文化,深感到民族危机的加深,这种不满,最后集矢于中国的最高当局——满清王朝。

在辛亥年的新的不满心情中,军队革命党人的力量迅速发展壮大。

同样重要的是,所有各阶级的不满,产生了一个普遍信念,那就是,清王朝已临崩溃边缘。

辛亥革命史突然爆发的、意外地不流血的。

它从武昌起义的一次军事政变开始,扩大到湖北的府城,然后到县城,并波及其他各省省会和通商口岸。

到11月底为止,通过一般几乎不流血的政变,15个省宣布了对中央政府的独立。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推荐: /v_show/id_XNDA yMjgxODE2.html /yangaijialing/ihome/ihomefeed#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一直以来是诸多历史学者探讨的课题,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看法,但辛亥革命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呢?下面请欣赏我们的探讨结果:从客观、长远角度来看辛亥革命是失败的,理由如下:(1)帝国主义的阴谋破坏:南京临时政府的成立不仅将直接威胁帝国主义在华经营了半个多世纪的半殖民地统治,而且还会在国际上引起连锁反应威胁帝国主义在整个东方的殖民统治,甚至震撼帝国主义制度本身。

表现:1)政治上:不承认临时政府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1月11日、17日、19日外交总长王宠惠接二连三的要求美国等帝国主义国家予以承认,但列强均置之不答。

列强一方面继续承认袁世凯掌管下的清朝政府,另一方面又极力宣传希望袁世凯能解决“南北争端”、“对于共和制的承认自然要等待这个解决的结果”。

2)财政上:进行封锁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面临严重的财政困难。

“每日到陆军部取饷银者数十起……前敌之士,犹时有哗溃之势”。

革命党人不能自行解决财政问题,就只好把借贷外债当作不二法门。

但帝国主义对南京临时政府的困难抱着落井下石的态度,存心对它进行财政封锁,而且还傲慢的宣布“中华民国必须事先得到列强的承认才可以与他们商洽借款”。

3)军事上:威胁恫吓南京临时政府成立后,帝国主义进一步加强武力恫吓。

12月5日,沙皇俄国借口“防卫”租界,拍前陆军一个中队闯入汉口。

随后,英日也强行进入汉口。

1912年1月4日,英、美、日、德、法等帝国主义援引《辛丑条约》第九款的规定,悍然决定向京奉铁路京榆段沿线派侵略军。

19日,美国即从菲律宾派侵略军抵制秦皇岛,抽派日军驻京榆段唐山一带。

4)外交上:孤立不承认临时政府又不给予南京临时政府任何帮助。

反而给予袁世凯财政支持“倘使他(袁)得不到钱,他不能镇压革命,欧洲将首先受害。

”5)舆论上:制造反革命舆论“中国大多数人民皆有君主观念……民权自由等说,不过最近几年留学生所倡”,以此“改造数千年之古国,不能无疑。

谈辛亥革命的成败

谈辛亥革命的成败

谈辛亥革命的成败方城县城关镇一初中九(7)班学生王宁辅导老师:潘树立2010年12月18日谈辛亥革命的成败方城县城关镇一初中九(7)班学生王宁明年就是辛亥革命100周年,海峡两岸高度重视,都会举行大规模的庆祝活动以纪念这一20世纪中国的历史巨变。

作为一名中学生,我愿意再次回顾那段历史,谈谈个人的一点浅薄心得。

辛亥革命是成是败?学术界一直争论不休。

我是这样认为的:一、辛亥革命在近代中国人民探索史上的历史地位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中国革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也就是为了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的资产阶级共和国和争取在中国独立发展资本主义而斗争的时期。

综观整个中国近代前期的历史,无数志士仁人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而奔走呼号,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的辛亥革命就是其高峰。

这场革命虽然取得了推翻绵延2000余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推翻被讥讽为“洋人的朝廷”和帝国主义推行以华制华政策的走狗——清王朝的等胜利成果,但是,从历史终极意义上来说,这场革命还是失败了。

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攫取。

孙中山呕心沥血、精心设计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中华民国仅挂了一个“空招牌”。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没有改变,中国人民所担负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完成。

二、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有名无实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在酝酿革命之初,就确立了在中国建立一个独立、自由、民主、统一、富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奋斗目标。

早在1903年,杰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思想家、宣传家邹容,在《革命军》中就提出要“扫除数千年种种之专制政体”,恢复人民应当享有的民主权利,建立一个“自由独立之国——中华共和国”。

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1905年在《民报•发刊词》中,将同盟会的纲领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其中民权主义就是要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辛亥革命的成与败之论

辛亥革命的成与败之论

辛亥革命被认为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一次也是唯一的一次比较完全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的高峰。

其推翻了清王朝的反动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制统治,建立了民主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权力,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举起了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

它开创了中国近代化的第一次腾飞,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引向了近代化的发展道路。

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条件。

在思想文化上开创了一代新风,使资产阶级的自由、平等、博爱的新思想深入人心,人们开始用新的道德观念和新的价值观念思考问题认识社会,封建道德日益为人们所遗弃。

经过辛亥革命,民主共和的思想从此流传广远,共和观念深入社会中上层人士思想中,人们对革命的继续追求也绵延不绝。

但是,辛亥革命并没有像西方资产阶级革命那样,重新建构社会结构。

参加辛亥革命的更多的是军人,旧官僚,各地士绅。

这些人在辛亥革命后仍然掌握权力。

虽然其主要领袖孙中山出身平民知识分子,但中国贫穷的平民阶层没有参加辛亥革命,辛亥革命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因此辛亥革命后,生存条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

辛亥革命不是一次彻底的革命,后期军阀割据,相互混战,没有使中国社会成为一个和平的社会。

辛亥革命仅仅赶跑了一个皇帝,却没有能够改变封建主义和军阀官僚政治的统治基础,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根本任务。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大家好,我们小组这次要来谈的内容是——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首先,简单介绍一下辛亥革命:我们要讨论的辛亥革命,指的是自1911年10月10日夜武昌起义爆发,至1912年元旦孙中山就职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前后这一段时间中国所发生的革命事件。

百年来,有很多对辛亥革命的评述。

国民党左派代表人物何香凝认为“辛亥革命是一个伟大的胜利,它摧毁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在广大人民中传播了民主共和国思想的种子,促进了中国人民革命斗争的新发展。

”章士钊晚年说:“今之论士,语涉辛亥革命,往往过于夸张,估计成功二字,溢量太不知何许。

”又如中国大陆的思想史学家李泽厚、刘再复等人,认为在20世纪初的中国,保留君主的渐进改革比暴力的革命更能使中国在稳定中发展,袁世凯、康有为、梁启超、严复、杨度等君主立宪的主张比孙中山更适合于当时的中国。

台湾的历史学者也开始对国民党加诸于“辛亥革命”的一些“神话”作消解,重新评估辛亥革命的价值和作用。

西方学者,汉学家和历史学家对辛亥革命也有很多研究。

著名汉学家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仅仅是“政体的变革”,而且“基本上是一场失败”。

高慕柯认为辛亥革命是一场大于它所有领袖的革命,是一次“没有真正领导者的革命”。

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纳散尼尔·佩弗对辛亥革命以及辛亥革命试图建立起的共和整体给予很低的评价:“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

……那一种共和政体是一个大失败,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据地。

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

它随着时间的推移很快就被除去。

它不代表政治思想,只是政治思想的一幅漫画,一幅粗糙的、幼稚的、小学生的漫画。

……这种共和政体悲惨地结束了,即悲惨地失败了。

然而,失败的并不是共和政体……而是一代人。

”伟大的人民领袖毛泽东同志在一九二七年三月、即民国十五年三月发表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指出国民革命的真正目标,是打翻以宗法封建性的土豪劣绅和不法地主阶级为基础的千年封建专职政治。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历史小论文)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历史小论文)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辛亥革命之火,将腐朽的王朝燃烧。

辛亥革命之光,把中华的暗夜照亮。

光明的中国,又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2011年10月,辛亥革命成立100周年。

岁月更迭,历史远去。

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历史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震耳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

可以说,辛亥革命既是一场胜利的革命,又是一场失败的革命。

“革命”一词,在我国历史上并不常用,以往人民的反抗斗争,都叫“造反”。

真正使革命风行起来,震撼了近代中国人的,应该归功于资产阶级革命者的宣传。

邹容就是他们的杰出代表。

他在自己的名著《革命军》中写道:“我中国欲独立,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与世界列强并雄,不可不革命;我中国欲长存于二十世纪新世界上,不可不革命。

”于是,当地主阶级的洋务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戊戌变法相继失败,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辛丑条约》签订,清政府反动卖国的本质逐渐暴露无遗之时,资产阶级领导的民主革命应运而生。

1905年,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联合各地革命者,成立了中国同盟会,提出“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的革命纲领。

后他又将其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学说,成为革命的指导思想。

同盟会是中国第一个统一的全国性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它的成立极大地推动力全国革命形势的发展。

1911年10月10日,革命党人在武昌发动起义,各地纷纷响应,成立革命政府,清朝统治迅速瓦解。

1912年元旦,中国第一个共和政府——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宣告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辛亥革命是成功的。

因为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以伟大的爱国者和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先生为首的革命民主派当时领导人民推翻了清朝的封建统治,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政体,沉重打击了封建主义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辛亥革命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权利,提高了人民参政议政的意识。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关于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从大体上看,各方面意见有着共同的方向,即认可其正面的推动作用,但是归根结底它还是失败的。

我们需要肯定其正面作用,另一方面,发现其中的不足,反思并总结。

辛亥革命的成功在于它推翻了帝国主义势力所支持的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是近代中国比较完全意义上的一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

这次革命结束了延续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国大地上树起民主共和的旗帜,有力地促进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觉醒和民主要求。

辛亥革命所建立的以孙中山为首的南京临时政府和由这个政府所制定的《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第一次在中国确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国家体制。

它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国民全体”,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享有言论、通讯、信仰、集会和结社等各种自由。

这些均为辛亥革命成功之处。

然而,深入分析以上有关辛亥革命的成功,其实都只是停留在其革命本身的外在意义。

辛亥革命是一座里程碑,但是却并非历史发展的航标。

从性质上看,它的性质决定了其失败的必然。

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它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就民主革命,就这一点而言它已经失败。

毛泽东指出:“资产阶级的共和国,外国有过的,中国不能有,因为中国是受帝国主义压迫的国家。

”(《毛泽东选集》第四卷,1471页)。

从其结果上看,它也没有完全实现其目标,是失败的。

因为,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很快就被以袁世凯为代表的地主买办阶级势力所篡夺,资产阶级共和国名存实亡,中国依然还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就是说,辛亥革命并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

它仅仅完成了一次有限度的王朝的更替,由于对王朝的社会基础没有彻底摧毁,重建中央集权制统一国家的人物也没有完成,中国社会走上了传统的王朝解体后军阀割据的道路。

参考资料:《孙中山与辛亥革命-纪念辛亥革命周年》戈晶晶《浙江社会科学》2002年第四期“关于辛亥革命的新探索”朱宗震《辛亥革命的意义和教训》沙健孙。

论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论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论辛亥革命的成与败102年前,中国发生了划时代的辛亥革命。

对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到底该怎么看呢?比如,辛亥革命究竟是失败了还是胜利了?有人说,辛亥革命成功了;也有人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不能一概肯定亦不能一概的否定,应该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准则,辩证地看待这一问题,中国共产党十五大报告中的一段话说:“一个世纪以来,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了三次历史性的巨大变化,产生了三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孙中山、毛泽东、邓小平。

”第一次历史性巨变是辛亥革命,推翻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这是孙中山领导的。

所以我认为,辛亥革命成功了,但又没有成功,是1/2成功,1/2 的失败。

辛亥革命是成功的革命。

政治上; 推翻了清朝封建腐朽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

其次;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政府,制定了《临时约法》,使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

再次,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一定的条件。

最后,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对推动亚洲各国民族解放斗争有重大影响。

经济上; 辛亥革命实际上也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它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民国成立后,国内实业团体纷纷成立,开设工厂、设银行都成为风气,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力量在短短的几年里有了显著的增大,无产阶级队伍也日益壮大思想上; 辛亥革命在打破了帝制政治的价值观和政治思想的同时,也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全盘西化等民族虚无主义思想。

文化权威的消失,也造成这一代知识分子产生前所未有的焦虑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辛亥革命也是失败的革命。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

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推荐文章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有哪些热度:辛亥革命为什么最后会失败热度: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及教训_辛亥革命爆发于哪一年热度:辛亥革命纪念日是几月几日_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热度:高考历史必考知识点有哪些高考选择题做题技巧是什么热度:辛亥革命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主革命,它使中国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使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论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辛亥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地位,是中国人民为改变自己命运而奋起抗争的一个伟大里程碑。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一场具有完全意义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曾经强烈地激动过一代国人的心灵。

这场革命到底是成功了还是失败了,我想谈谈我的认识。

辛亥革命究竟是成是败?衡量一场革命的成败,关键是看革命的根本目的和预定目标是否或者在大多数程度上达到了。

辛亥革命作为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根本目的是要推翻帝国主义压迫,铲除封建制度,使中国成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

其直接目标是要推翻满清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从直接结果看,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的腐朽统治,结束了长达两千年的封建君主专制政体,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自由的权利,使民主共和国观念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极大地推动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为中国先进分子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打开了新的视野;辛亥革命,开始了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为中国的进步潮流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激励中国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而更加勇敢地奋斗。

中华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推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由此可见,辛亥革命有他成功的一面,但是从最终结果看,辛亥革命的根本目标并没有实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辛亥革命的成与败
刘畅
摘要:辛亥革是一场有着比较完备的近代民族民主政治纲领并席卷全国的革命运动,为民族的振兴开拓了新的道路。

有关辛亥革命的评价,历来存在成功与失败两种认识。

应该说,这两方面同时存在。

这场革命不仅结束了统治中国已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而且使民族觉醒和民主精神在全国高涨起来。

因此它成功了。

可是,这次革命却没有从根本上改变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对中国的统治,中国近代社会的基本矛盾一个也没解决,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失败了,但一次革命的价值不能单从它的短期效果来衡量,从长远的历史眼光看,它给中国社会带来的深远影响是无法磨灭的。

关键词:辛亥革命孙中山君主专制帝国主义
辛亥革命的爆发,是有深刻的社会历史根源的。

20世纪初年,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下,中国已经处在存亡危急之秋。

卖国的腐败到极点的清朝统治者,却顽固的拒绝任何社会和政治的根本改革。

受尽压迫的中国人已无法照旧生活下去。

只有经过一次革命,改变旧的社会和政治制度,中国才能避免沦为殖民地的命运。

因此,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不可避免的。

一.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
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可以举出很多,但最突出的一条,就是它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

这在当时确实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

我们不能把从君主专制到建立共和国,只看作无足轻重的政体形式上的变化,甚至只看作是换汤不换药的招牌的更换。

中国在君主专制政体统治下经历过几千年的漫长岁月。

这是一个沉重的可怕重担。

多少年来,至高无上的君权一直是封建主义的集中象征。

人们从幼年起,头脑中就不断被灌输“三纲五常”这一套封建伦理观念,把它看成万古不变的天经地义。

谁要是敢有一点怀疑,轻则叫做“离经叛道”重则成了“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

”直到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历史舞台,破天荒第一次在中国历史上提出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主共和国的主张。

中国同盟会明确的把“创立民国”作为奋斗目标之一,它在第二年颁布的《革命方略》更是响亮的宣告:“今者由平民革命以建国民政府,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

大总统由国民公举。

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

他们通过报刊鼓吹,秘密宣传,是这种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

辛亥革命果真把“皇帝拉下了马”把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推翻了。

也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了空前解放。

皇帝,该算是至高无上了、神圣不可侵犯,如今也被打倒,陈独秀在《新青年》的文章中说:“其实君主也是一种偶像,本身并没有什么神圣出奇的作用,全靠众人迷信他,一旦亡了国,比寻常人还要可怜。

宗教上、政治上、道德上,都算是偶像,都应该破坏!”[1]辛亥革命在中国人民中造成民主精神的普遍高涨起来。

二.辛亥革命的经验教训
领导这场革命的先行者们没能提出一个彻底的明确的反帝纲领,对帝国主义妥协,并抱有幻想。

这些先行者们崇信帝国主义的“文明”与“公法”迷惑于帝国主义伪善的一面。

当孙中山获悉武昌起义后并不立即回国,而是“先从外交方面致力”,以及他返抵国门时对于“戈登、白齐文于太平天国”的历史悲剧的忧虑,都清楚的表明这一点。

同样是出于这个原因,上海都督府在连续发布的文告中也都再三强调:“上海一埠,华洋杂处,关系尤为重要,
人民俱宜极力保卫治安,敬礼外人。

”[2]应该指出,保护外国侨民与外交官员的生命财产安全,自然是正确的,但从上述这些文件的字里行间,确实渗透着大量对于帝国主义的畏惧之情,和明显的对于人民反帝斗争的束缚。

其他独立省区军政府以及南京临时政府,也都毫不例外地表示无意触犯帝国主义的侵略权益。

他们时时处处都极力使帝国主义明白,这次“秩序的革命”是“没有丝毫排外之性质掺杂其间”的,希望以此求得帝国主义的宽容甚至同情。

富有殖民主义统治经验的帝国主义,决不会为革命党人的谦恭态度所感动,而是完全从其侵略利益来考虑问题。

最终导致了革命的半途而废。

辛亥革命没能发动广大人民群众,又是导致它不能把革命进行到底的重要原因,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是一个强大的敌人,要推倒他们在中国的统治,离开广大民众的充分发动是难以做到的。

然而,恰恰是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的广大工农权重几乎完全被排除在当时革命党人的视野之外,在同盟会的纲领中,虽然提出“平均地权”口号,但实际上并没有被全体革命党人所接受,也没能找到解决土地问题的措施,因而也未能实行“平均地权”,从而失去动员农民群众的作用,既然革命党失掉农民的支持,就把注意力转到新军和会党。

正是由于脱离人民群众,革命力量才是显得十分弱小,因而在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勾结下,革命遭到失败是在所难免的。

辛亥革命没能解决中国近代社会的根本矛盾,使中国从此走上独立、民主和富强的道路,实现人们对它的愿望,正如董必武所说:“革命的的结果,虽然推倒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民国,但根本没有打碎封建军阀和官僚的国家机器。

近代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经济基础,更是原封不动。

中国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的革命任务并没有完成,就这个意义说,辛亥革命失败了。

”[3]
总而言之,革命中出现了许多的问题,这充分地暴露出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

当然,也有许多问题是在当时客观环境下必然会出现的,如封建阶级和外国势力的联合破坏,迫使革命党人将国民政府拱手让给袁世凯;当时农民受封建残余思想很深,不可能迅速接受革命思想;革命党难有建立和掌握一支军队的经济、政治和群众基础等。

三.辛亥革命给中国带来的深远影响
(一)政治影响
辛亥革命被中国共产党称为是“中国历史上一次伟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满清政府及中国实行二千年的封建皇权制度,建立了亚洲第一个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

在此之前的中国的历次起义都是以一个朝代代替另一个朝代而结束,但辛亥革命却彻底推翻帝制,并试图建立新的政治体制——共和制。

尽管后来民主共和的规则受到北洋军阀多次不同程度的破坏,甚至一度有短暂帝制的复辟,但他们都不能从根本上颠覆众望所归的共和国体。

这是中国首次试图实行民主共和政体,推动了民主共和观念在中国的传播,使民主共和的价值观得到了确立,具有划时代的历史。

(二)经济影响
辛亥革命虽没有改变封建土地所有制,但是,中国的农村经济在辛亥革命后仍然出现了许多引人注目的变化。

封建土地关系的变化。

在土地占有形式上,官田和公产私有化的现象,在辛亥革命后日益普遍。

在土地买卖过程中,辛亥革命后还突破了一些宗法关系的束缚,打破了中国长期以来农村卖地族人优先购买的传统。

根据南京临时政府的法令,国民手中的任何私产,包括土地在内,都受到法律保护。

随着农村经济作物的迅速发展,还形成了一批进行农产品加工的手工业区,农村手工业
产品也日益商品化。

在全国闻名的手纺织区,河北高阳县,1917至1919年最盛时年产500万匹;在全国闻名的卷烟区山东和河南安徽三省的烤烟产量,1916年为2400万磅,1920年增为7200万磅。

在全国著名的榨油区,仅东北哈尔滨附近的油坊就达2000余家。

[4]农垦公司的大量增加。

辛亥革命后,在南京临时政府提倡“振兴实业”、“垦殖荒地”的鼓励下,进行专门化生产的农垦公司有了显著增加,农垦公司的大量创办,表明在这一时期中国农业资本主义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

(三)思想文化的影响
辛亥革命是一场深刻的思想启蒙运动。

它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自汉代董仲舒以来的中国思想中,君臣关系是“三纲五常”中三纲之首,皇帝不仅是政治上的权威,也是文化中诸多价值观念的重要依据与合法性的来源。

辛亥革命推翻了帝制,对于中国传统以儒家为主的诸多价值观的权威性产生冲击,致使在其后的新文化运动中一度出现打倒孔孟,因此如无政府主义、自由主义、三民主义、社会主义(尤以具有明确进程的共产主义)等具有完整系统的新价值体系,成为了大批中国知识分子的新信仰。

呼唤“国魂”,成为这一时期进步刊物的重要内容,“国魂者,渊源于历史,发生于时势,有哲人以鼓铸之,有英杰以保护之,有时代以涵养之,乃达含弘光大之域”。

[5]国魂的提出,实际上是强调了民族的精神支柱,在新形势下更加突出了以救亡为中心的爱国主义传统,也就促进了爱国主义思想的传播。

革命是在与时俱进的,正是有了辛亥革命开历史之先河,中国人民追求解放的壮丽篇章,革命中的英雄们舍生取义和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民主革命才能取得胜利,才有最后新中国的建立,它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和指导是值得我们赞扬的,它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资产阶级革命。

注释:
[1]金冲及:辛亥革命的前前后后,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年第一版,第234页。

[2]章开沅、林增平:辛亥革命史下册,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一版,第317页。

[3]胡伟希:辛亥革命与中国近代思想文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第106页。

[4]李侃、李时岳等人著:中国近代史,中华书局出版,1977年北京版,第447-451页。

[5]张海鹏、邓红洲:辛亥革命史话,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0年版,第71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