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统计学2
管理统计学习题参考答案第二章

第二章1. 解:统计数据的来源有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两种渠道,通过直接的调查或实验获得的数据,称之为原始数据、第一手数据或直接数据;通过其他人调查或实验获得的数据,称为第二手数据或间接数据。
2. 解: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
普查的特点有:(1)普查通常是一次性的或周期性的;(2)普查一般需要规定统一的标准调查时间;(3)普查的数据一般比较准确,规范化程度也较高;(4)普查的适用的对象比较狭窄,只能调查一些最基本、最一般的现象。
抽样调查是从调查对象的总体中随机抽取一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调查,并根据样本调查结果来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法。
抽样调查的特点有:(1)经济性;(2)时效性高;(3)适应面广;(4)准确性高。
3. 解:设计调查方案主要考虑以下内容:(1)调查目的。
调查目的是调查所要达到的具体目标,它所回答的是“为什么调查,要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2)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
调查对象就是总体,调查单位就是个体。
调查对象和调查单位所解决的是“向谁调查,由谁提供所需数据的问题”。
(3)调查项目和调查表。
简单来说,调查项目就是变量,所要回答的是“调查什么”的问题。
调查表是用于登记调查数据的一种表格。
(4)其他内容。
调查方案中还应明确调查所采用方法、调查时间、调查组织和实施的具体细则。
4. 解: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确定的调查研究的总体。
调查单位是构成调查对象中的每一个单位(个体),它是调查项目和指标的承担者或载体,是我们收集数据、分析数据的基本单位。
5. 解:6. 解:数据汇总对统计分析和经营决策非常重要。
原始数据往往是杂乱无章的,数据汇总通过对原始数据进行分类加工,提高数据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有利于接下来进一步进行统计分析,为经营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
7. 解:数据汇总可分为五步完成:(1)确定组数;(2)确定组距;(3)确定组限和进行次数分配;(4)绘制统计图;(5)分析。
工商管理统计学基础与应用记分作业二

统计学基础与应用记分作业二一、单项选择题1.假设一个拥有1亿人口的大国和一个只有100万人口的小国,他们的居民年龄变异程度相同,现在各自用重复抽样的方法抽取本国的1%人口计算平均年龄,则平均年龄的抽样平均误差(D)A)不能确定B)两者相等C)前者比后者大D)前者比后者小2.若物价上涨,商品的需求量相应减少,则物价与商品需求量之间的关系为(B)。
A)不相关B)负相关C)正相关D)复相关3.统计指数按指数化指标反映的对象范围可分为(C)。
A)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B)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C)个体指数和总指数D)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4.按地理区域进行划片,并以片为单位进行的抽样属于(C)。
A)简单随机抽样B)等距抽样C)整群抽样D)类型抽样5.当变量x值增加时,变量y值随之下降,那么变量x与变量y之间存在着(C)。
A)直线相关关系B)正相关关系C)负相关关系D)曲线相关关系6.编制总指数的两种形式是(B)。
A)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B)综合指数和平均数指数C)算术平均数指数和调和平均数指数D)定基指数和环比指数7.某厂2013年的产量比2012年增长了13.6%,总成本增长了12.9%,则该厂13年产品单位成本(A)A)减少0.62%B)减少5.15%C)增加12.9%D)增加1.75%8.某造纸厂1999年的产量比98年增长了13.6%,总成本增长了12.9%,则该厂1999年产品单位成本(A)。
A)减少0.62%B)减少5.15%C)增加12.9%D)增加1.75%9.事先将总体各单位按某一标志排列,然后依排列顺序和按相同的间隔来抽选调查单位的抽样称为(C)A)简单随机抽样B)类型抽样C)等距抽样D)整群抽样10.相关系数的取值范围是(C)A)0<r<1B)-1<r<1C)-1≤r≤1D)0≤r≤111.配合回归直线方程对资料的要求是(B)A)因变量是给定的数值,自变量是随机的B)自变量是给定的数值,因变量是随机的C)自变量和因变量是随机的D)自变量和因变量都不是随机的12.编制质量指标指数时,同度量因素一般使用(A)。
[管理学]统计学原理题库2
![[管理学]统计学原理题库2](https://img.taocdn.com/s3/m/982aaa33fd0a79563d1e7274.png)
[管理学]统计学原理题库2第一章总论一、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社会经济统计?试述社会经济统计的特点和作用?2、举例说明变异、变量、变量值的关系?3、确定某一研究目的,指出你所熟悉的统计总体和总单位,并说明统计总体为什么必须具备同质性、大量性和差异性。
4、统计工作可分为哪几个阶段?二、填空题1.标志是说明_______特征的,指标是说明_______特征的。
2._______是统计的前提条件。
3.标志按特征的性质不同,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与______。
4.变量按性质不同,可分为______变量与______变量。
5.一个完整的统计工作过程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可变的数量标志就是_______,变量的数值表现就是_______。
7.变量按其值是否连续出现,可分为______和______。
8.______是构成______的个别事物,它可以是一个人,一个物体,也可以是一个生产经营单位。
9.标志的具体表现是在标志名称之后所表明的_______或_______10.统计总体按其所包括的单位数以及相应的变量多少可分为_______总体和_______总体。
三、简答题1、试从联系的角度阐明总体、总体单位、标志、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2、什么是变异?为什么说没有变异就没有统计?3、品质标志和质量指标有什么主要的区别和联系?4、统计工作过程是怎样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过程相一致?第二章统计设计一、复习思考题1.什么是统计设计?为什么要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设计有哪些种类?2.试述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的设计原则?3.统计指标的概念及构成要素?4.统计指标的特点和作用。
5.整体设计包括哪些内容?6.全阶段(全过程)设计包括哪些内容?7.统计指标和指标体系设计包括哪些内容?二、填空题1.统计设计要从__________两个方面对整个统计工作做出通盘的考虑和安排、这是保证统计工作质量的__________。
统计学第二章

按性别分组 男生 女生 合计
人数 30 20 50
百分比 % 60 40 100
三、按数量标志分组
按照数量或数值等定量指标分组,称为按数量 标志分组。
(1)单变量分组:一个变量值为一组,适合离散 变量,且变量值较少。步骤是先排序再分组。 (2)组距分组:
将全部变量值划分为若干区间,并将这一区间的变量值 作为一组,适用于连续变量或变量值较多的情况。 需要遵循“不重不漏”的原则,可采用等距分组,也可 采用不等距分组。
2.1 统计数据的整理
2.1.0 2.1.1 2.1.2 2.1.3 2.1.4 数据的预处理 统计数据的分组 次数分配 次数分配直方图 洛伦茨曲线
2.1.0 数据的预处理
一、数据的审核 对原始数据,审核完整性和准确性。前者指 调查单位是否遗漏、项目是否齐全等;后者 指数据是否真实、是否错误等。方法是逻辑 检查和计算检查。 对二手数据审核完整性和准确性外,着重审 核数据的适用性和时效性。前者应清楚数据 的来源、口径和背景,后者应注意数据的时 间,使用最新的数据。
当f-1=f+1时如图(a),当f-1>f+1时如图(b), 当f-1<f+1时如图(c)。
(a)
(b)
(c)
②公式计算:
上限公式
f f 1 M0 U ( f f 1) ( f f f f 1 M0 L ( f f 1) ( f f
1
2.1.2 次数分配
对于例2-1采用组距分组,计算组数K=1+1g30/ 1g2=5(组),组距 =(128-84)/ 5=8.8,组距取10件,整理成频数分布表2-3。
管理统计学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搜集与整理

• 计算相对数的基本公式为:
相 对 数 =比 较 数 值 ( 比 数 ) 基 础 数 值 ( 基 数 )
• 相对数的种类很多,根据其表现形式可分为两类:
一类是有名数,即凡是由两个性质不同而又有联系的绝对 数或平均数指标对比计算所得的相对数,一般都是有名数,而 且多用复合计量单位,如人口密度、人均占有土地和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等。
• 总体和个体的概念不是固定不变的, 均工资水平、学生的智商。
我们能否得到A部队的患病率较高的结论。 一家移动 公司最近宣布它将从东南亚运营机构裁减80名职员。
随着研究目的的不同,它们二者是会 也就是说,数值可以是区间内的任意点。
询问法、观察法和实验法三种。
统计总体按其包含的单位数分,可分成:有限总体和无限总体两类。
– 询问法、观察法和实验法三种。 我们关心什么变量?变量的性质是什么?
也就是说,离散变量表现为某些数值,各个可能的数值之间存在间隙。
定性
– 除了以上三种主要的调查方法外,还有计算机 连续变量:如果得到的一组可能结果是区间集合内的任意数值,那么我们称这种定量变量为连续变量。
相对数通常用百分比、千分比或万分比等来表示。
根据Gallop公司的调查结果,我们很想证实是否 有足够的证据让我们得出以下结论:80%以上的 消费者愿意通过互联网利用信用卡进行购物。
1.我们关心什么变量?变量的性质是什么?
2.测量指标是什么?
【例2-3】 在下列事项中采用什么测量指标 能够最好地描述相关信息?
A.一家移动 公司最近宣布它将从东南亚运营机构裁减80名职员。 B.天气预报说,昨天下午1点53分观察到的温度值突破了新加坡的 记录。 C.一家大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部门想要调查员工是否对在职培训感到满
统计学第二章统计调查

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
统计学
(二)专门调查-重点调查 专门调查-
1、概念:是选择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概念:是选择部分重点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重点单位进行的非全面调查
• 重点单位:是指在总体标志总量中所占比重 重点单位: 很大的单位。 很大的单位。 注意:选择重点单位是重点调查的关键。 注意:选择重点单位是重点调查的关键。 2、特点 、
2 - 13
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
统计学
三、统计调查方案
(4)发展和稳定相结合 随着统计调查对象的变化和发展, 随着统计调查对象的变化和发展,在不同时间进行的 同类调查中,对调查项目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 同类调查中,对调查项目应该进行适当的调整、补 充和完善;同时, 充和完善;同时,出于对统计资料可比性以及研究 现象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的考虑, 现象发展趋势和变化规律的考虑,调查项目也应尽 可能保持稳定。 可能保持稳定。
• 调查单位少; 调查单位少; • 调查对象的标志值比较集中于某些单位的场合。 调查对象的标志值比较集中于某些单位的场合。
注意:重点单位的选择是客观的。 注意:重点单位的选择是客观的。
2-9
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
统计学
(二)专门调查-典型调查 专门调查-
1、概念:是对总体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地 、概念:是对总体进行全面了解的基础上,
表
基 层 报 表
综 合 报 表
2-6
经济管理类 基础课程
统计学
(二)专门调查
是为了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方法。 是为了特定目的专门组织的统计调查方法。 专门调查包括四种方法: 专门调查包括四种方法: 普查 重点调查 典型调查 抽样调查
2-7
管理统计学第02章-数据收集方法

例:教育程度、 产品等级
定量数据
数字变量(离散、连续)
例:成绩、年龄、产量
定比数据
数据的来源
直接来源
统计调查方式
• 统计调查方法
间接来源
数据来源——间接来源
国家统计机构 咨询公司、行业分析公司 权威报刊杂志 广播电视传媒 英特网
数据的来源——直接来源
直接来源
统计数据收集的意义
1. 2. 3. 3. 4. 5.
为研究提供素材 对表现进行衡量 检验各标准的一致性 帮助阐明决策路线 满足好奇心 进行知识积累
统计调查的意义
统计调查的概念及地位
统计调查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要求和任务,采用科学的 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搜集统计资料的工作过程。
5)填写说明和解释(又称指导语)
填写说明和解释包括填写问卷的要求、调查项目的含义、被调查者 应注意的事项等,其目的在于明确填写问卷的要求和方法。
4.问卷的设计形式
1)自由询问式 自由询问式是只提问题不设答案,由被调查者自由回答。 2)二项选择式 二项选择式的问卷只让被调查者在两个可能答案中选择一 个。 3)多项选择式 多项选择式是设置了多种答案供被调查者选择。 4)顺位式 顺位式是让被调查者依据自己的爱好和认识程度对调查项 目中所列答案定出先后次序。 5)赋值评价式 赋值评价式是指通过打分或定级来评价事物的好坏或优劣 的方法。
《统计学概论2》课程教学大纲

统计学概论一、课程说明课程编号:046102课程性质: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财经类统计学专业、管理类专业开设。
开课学期:一般可在第二学期开设。
学时与学分:课堂学时:32学时;上机实验:16学时;3学分。
先修课程:高等数学、西方经济学等相关课程。
二、开课目的统计学概论课程是国家教育部确定的高等院校财经类专业11门核心课程之一,是一门认识客观现象总体数量关系和方法论科学。
统计学是基于数据,利用统计理论与方法从数据中得到有关信息的分析工具,可用于经济、管理等各个研究领域。
统计学概论是财经类统计学专业的专业必修课,管理类专业的专业选修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学到运用统计数据研究经济管理问题的实证分析技能,建立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思想;使学生能够比较系统地掌握统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方法,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及各分支学科打下基础。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特点和作用,理解并记忆统计学的有关基本概念和范畴,掌握并能运用统计基本方法和技术,能进行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以提高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设置本课程的总体目标是:1.使学生系统地掌握各种统计方法,并理解各种统计方法中所包含的统计思想。
2.使学生掌握各种统计方法的不同特点、应用条件及适用场合。
3.为进一步学习专业课程打好基础。
4.培养学生具有搜集数据、整理数据,运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能够利用统计理论与方法解决经济管理及日常生活学习中的实际问题。
第三节指数体系一、总量指数与指数体系总量指数与各因素指数的关系。
指数体系的构成。
二、指数体系的分析与应用加权综合指数体系及其应用。
简单介绍加权平均指数体系及应用、平均指标指数体系及应用。
第四节几种常用的价格指数实际中常见的几种指数,如零售价格指数、消费价格指数、生产价格指数、股票价格指数等。
六、教学学时分配统计学概论教学环节与学时分配表七、推荐教材与参考书目(一)建议教材1.向蓉美、王青花主编的《统计学导论》(第二版)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2008 年11月第1次印刷2.贾俊平编著的《统计学》(第二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9月第一次印(二)总参考书目1.曾五一、肖红叶主编,《统计学导论》,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浙大考试:2管理统计学——在线作业

浙大考试:2管理统计学——在线作业管理统计学在线作业单选题1.用于描述样本特征的概括性数字称为:A 参数;B 统计量;C 变量D 变量值;2.某班学生数学考试成绩分别为65分、71分、80分和87分,那末,这四个数字是:A 指标;B 标志;C 变量;D 标志值3.对50名职工的工资收入情况进行调查,则总体单位是:A 50名职工;B 50名职工的工资总额;C 每一名职工;D 每一名职工的工资4.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A 同质性,数量性,变异性;B 大量性,变异性,C 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D 总体性,社会性,大量性5.一个管理统计总体:A 只能有一个标志;B 只能有一个指标;C 可以有多个标志;D 可以有多个指标6.下列属于品质标志的是:A 工人年龄;B 工人性别;C 工人体重;D 工人工资7.统计工作的成果是:A 统计学;B 统计工作;C 统计资料;D 统计分析与预测8.以下属于定距尺度的数据资料是:A 温度;B 受教育年限;C 职业技能等级;D ISBN号(书号)9.按调查的范围不同。
统计调查可以分为:A 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B 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C 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D 普查和抽样调查10.如果数据分布很不均匀,则应编制:A 开口组;B 闭口组;C 等距数列;D 异距数列11.某工人月工资为2000元,工资属于:A 品质标志;B 数量标志;C 变量值;D 指标12.一份报告称:“由200部新车组成的一个样本表明,外国新车的油耗明显少于本国生产的新车”。
这一结论属于:A 对于样本的描述;B 对于样本的推断;C 对于总体的描述;D 对于总体的推断13.在组距式数列中,用组中值来代表组内的一般水平的假定条件:A 各个组的次数相等;B 各个组的组距相等;14.以下属于数值型变量的是:A 体重;B 性别;C 工作岗位级别;D 居民对某项改革措施的态度(支持、中立、反对)15.划分连续变量的组限时,相邻的组限必须:A 重叠;B 相近;C 间断;D 不等16.研究者想要了解的关于总体的某些特征值,称为:A 参数;B 统计量;C 变量;D 变量值17.对连续型变量值分为五组:第一组为40一50,第二组为50-60,第三组为60-70,第四组为70-80,第五组为80以上。
管理统计学 第2版 第五章 假设检验

原假设(null hypothesis)备择假设(alternative hypothesis)
原假设又称“0假设”,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反对的假设,用H0表示 所表达的含义总是指参数没有变化或变量之间没有关系 最初假设是成立的,之后根据样本数据确定是否有足够的证据拒绝它 总是有符号 =, <= 或>= H0 : m = 某一数值 H0 : m 某一数值 H0 : m 某一数值
第五章 假设检验
本章学习目标 (1)了解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2)掌握各种条件下检验统计量的构建 (3)掌握列联表分析的原理和应用 (4)掌握应用SPSS软件进行T检验的程序步骤和报告分析
第五章 假设检验
什么是假设检验? (hypothesis test) 先对总体的参数(或分布形式)提出某种假设,然后利用样本信息判断假设是否成立的统计方法 有参数检验和非参数检验 逻辑上运用反证法,统计上依据小概率原理 小概率是在一次试验中,一个几乎不可能发生的事件发生的概率 在一次试验中小概率事件一旦发生,我们就有理由拒绝原假设
抽样分布
H0
临界值
临界值
a/2
a/2
拒绝H0
拒绝H0
1 -
置信水平
Region of Rejection
Region of Nonrejection
Region of Rejection
假设
双侧检验
原假设
H0 : m =m0
备择假设
H1 : m ≠m0
用统计量决策(左侧检验 )
2008年8月
备择假设也称“研究假设”,研究者想收集证据予以支持的假设,用H1或Ha表示 所表达的含义是总体参数发生了变化或变量之间有某种关系 备择假设通常用于表达研究者自己倾向于支持的看法,然后就是想办法收集证据拒绝原假设,以支持备择假设 总是有符号 , 或 H1 :: m ≠某一数值 H1 :m >某一数值 H1 :m <某一数值
管理统计学 第2版 第一章 绪论

sociology ( 社 会 学 )
survey sampling ( 调 查 抽 样 )
taxonomy (分类学)
weather modification (气象改善)
1.3 统计学中的基本概念
• 1 总体和样本 • 总体:同类事物的集合 • 样本:总体中抽取的部分单位的集合,样本中的个体数目称为样本容
8000000 7000000 6000000 5000000 4000000 3000000 2000000 1000000
0
图 1.2 1985—2009 年中国乘用汽车销量趋势图
198 5 198 6 198 7 198 8 198 9 199 0 199 1 199 2 199 3 199 4 199 5 199 6 199 7 199 8 199 9 200 0 200 1 200 2 200 3 200 4 200 5 200 6 200 7 200 8 200 9
1. 研究如何利用样本数据来推
断总体特征的统计方法
总体
2. 内容 ▪ 参数估计 ▪ 假设检验
3. 目的
▪ 对总体特征作出推断
样 本
描述统计与推断统计的关系
•
概率论
(包括分布理论、大数定律 和中心极限定理等)
反映客观 现象的数 据
样本数据 描述统计
(统计数据的搜集、整
总体数据 理、显示和分析等)
推断统计
统计学的应用 ——著名的统计学历史故事
统计学的应用 ——著名的统计学历史故事
第一章 绪论
1.1 统计与统计学
• 统计学是一门收集、整理和分析统计数据的方 法科学,其目的是探索数据的内在数量规律性, 以达到对客观事物的科学认识。
管理统计学实验报告2

279
290
326
列1
329
341
平均
817.85
378
标准误差
55.53065
405
中位数
878.5
436众数#N来自A500标准差
351.2067
515
方差
123346.1
541
峰度
-1.27373
558
偏度
-0.09614
566
区域
1124
618
最小值
274
708
最大值
1398
760
求和
32714
《统计学》实验报告(二)
开课实验室:机房6 2012年11月12日
系别:班级:____学号:_______姓名:_
实验项目名称:用EXCEL计算描述统计量成绩:_______________
实验性质:þ验证性□综合性□设计性指导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
【实验目的】
利用EXCEL进行实例操作来计算这些我们所学过的平均指标、集中趋势、离散程度等常用统计量。
867
观测数
40
868
最大(1)
1398
869
最小(1)
274
888
置信度(95.0%)
112.3213
915
932
942
960
975
976
1014
1025
1096
1118
1166
1193
1194
1243
1277
1304
1327
1343
1398
【结果分析】
操作得到的结果如上所示。从描述统计计量表中可以清楚地看出各个统计量的数值。由表可知40名雇员的月工资平均值为817.85,置信度为112.3213。
《管理统计学》第一、二章测试习题

《管理统计学》第一、二章测试习题(100分钟内完成)一、填空(6×5分):1、向单位圆221x y +<内随机投下三点,则三点落在不同象限内的概率为2、已知()()()1/4,()()0,()3/16P A P B P C P AB P BC P AC ======,则事件A ,B ,C 全不发生的概率为3、设随机变量X 的分布密度函数为||(),.x f x Ae x -=-∞<<+∞ 则A=4、设连续型随机变量X 服从参数为λ(λ>0)的指数分布,则K= 时,P(K<X<2K)=1/45、一射手对同一目标射击4次,假设每次是否命中目标是相互独立的,已知至少命中一次的概率为80/81,则该射手的命中率为6、已知2(0)1/2,(3,2)X N Φ= ,则使()()P X c P X c >=≤成立的c=二、计算:1、有不同的数学参考书6本,不同的物理参考书4本,不同的化学参考书3本,试求从中取出2本不同学科的参考书的概率。
(6分)2、袋中有a 只黑球,b 只白球,从中依次摸三次,每次摸一球,求下列事件的概率:(9分)(1)仅第二次摸得黑球;(2)三次中有一次摸得黑球;(3)至少有一次摸得黑球。
3、把9个球放进4个口袋,设每个球落在任何一口袋内的机会是相等的,试求下列事件发生的概率:(9分)(1)无球放入第1个口袋;(2)恰有一球放入第1个口袋;(3)至少有两个球放入第1个口袋。
4、在0至9这十个数字中有放回地任取5个,求能排成由完全不同的数字组成的5位数的概率。
(6分)5、假设有两箱同种零件:第一箱内装50 件,其中10件一等品;第二箱内装30件,其中18件一等品。
现从两箱中随意挑出一箱,然后从该箱中先后随机取出两个零件(取出的零件均不放回),试求:(1)先取出的零件是一等品的概率;(2)在先取出的零件是一等品的条件下,第二次取出的零件仍然是一等品的条件概率。
管理统计学 第2版 第三章 数据特征的描述与分析

某工厂有五条相同的流水线,生产同一产品且生产速度相同,各流水线的合 格率分别为 95%、92%、90%、85%、80%,那么该工厂产品的平均合格率 是多少?如果某流水生产线有前后衔接的五道工序,各工序产品的合格率分 别为95%、92%、90%、85%、80%,那么产品的平均合格率又是多少?
x x1 x2 xn 95% 92% 90% 85% 80% 88.40%
X F2 2
X N FN
9 (105.3%)3 (104.5%)2 (102.1%)4
103.90%
投资者平均股票的平均收益率为103.90%-1=3.90%
3.1 集中趋势的测度与应用
中位数
中位数是位置平均数,若将变量值按大小顺序排 列,处于中点位置的变量值即为中位数。
中位数不受极端数值的影响,在由个别极端数值 存在的数列种,中位数的代表性比算术平均数的 代表性强。
为:
X
K
Xi
Fi
K
593 .10(元)
i 1Leabharlann Fii 1算术平均数
3.1 集中趋势的测度与应用
算术平均数的性质 (1)各变量值与其均值的离差之和等于零,即:
未分组资料: 分组资料:
N
(X i - X ) 0
i 1
N
(X i - X )Fi 0
i 1
(2)各变量值与其均值的离差平方和最小,即:
中位数的计算一般分两步,首先确定中位数位置, 然后找出中位数位置对应的变量值。
3.1 集中趋势的测度与应用
中位数
未分组资料计算中位数 (1)中位数的位次= N 1 2
式中,N为变量值的项数。
(2)若用Me表示中位数则有:
Me
管理统计学 第二章课堂笔记

第二章数据收集的方法第一节统计数据收集的意义和基本要求1.统计数据收集的意义统计数据收集是进行统计分析和统计推断的基础2. 统计数据收的基本要求准确性:收集的资料必须符合客观实际真实可靠及时性:在统计调查规定的时间内,尽快提供规定的调查资料完成规定的各项调查任务全面性:统计调查资料的完整性系统性:资料中的各项统计数据应该配套第二节统计数据的计量与类型1.统计数据的计量定类尺度(类别尺度):是测量尺度中层次最低的计量尺度.@各族于各类之间必须符合类别穷尽和互斥的要求@各族之间的关系是平等或并列的例如性别品牌类型定序尺度(等级尺度)_:@对应数据只能大致比较大小不能测量出类别之间的准确差值例如厌恶一般满意等定距尺度(等距尺度):是在定序尺度的基础上对事物类别或者次序之间间距的侧度,没有绝对零点可以进行加减@不仅可以区别类别或等级还能确定变量之间的数量差别或间隔距离@定距尺度可以转化为定序尺度反之不可例如测量海拔高度室内外温度定比尺度(比例尺度):是最高层次的度量尺度有绝对零点除了可以分类比较大小加减运算外还可以进行乘除运算@与等距尺度尺度属于一个层次与等距尺度的区别是是否存在绝对零点若存在为定比尺度例如销售额收入市场份额2.统计数据的类型定类数据类别定性数据定序数据类别顺序定距数据定量数据定比数据3.统计变量变量是指现象的某种特征变量的具体表现称为变量值定类变量 (性别)定序变量 ( 满意度)数字变量 ( 成绩年龄产品质量商品销售额)4.统计指标:是对总体数量的描述一个完整的统计指标都是指标概念和指数数值两部分构成统计标志:说明个体特征的名称品质标志表示事物的质的特征不能用数值来表示数量标志表示事物的量的标志可以用数值表示指标与标志的关系:将某一总体内所有个体的数量标志值汇总可得到统一指标.指标与数量标志之间存在变换关系.第三节统计数据的来源:直接来源和间接来源1.直接来源:专门调查和科学实验专门调查是取得社会经济数据的重要手段科学实验是取得自然科学数据的主要手段(1)统计调查方式普查普查是为某一特定目的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适用于特定目的特定对象的一种调查方式特点是:普查是全面调查普查涉及面广调查单位及指标多工作量大时间性强普查是一种不连续调查注意事项普查时间要统一设定普查期限普查的项目指标要统一。
管理统计学 第2版 第二章 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

(4)系统抽样
首先将总体中各 单位按一定顺序 排列,根据样本 容量要求确定抽 选间隔,然后随 机确定起点,每 隔一定的间隔抽 取一个单位的一 种抽样方式。是 纯随机抽样的变
种
最主要的优势就 是经济性。最大 的缺陷在于总体 单位的排列上。 一些总体单位数 可能包含隐蔽的 形态或者是“不 合格样本”,调 查者可能疏忽, 把它们抽选为样
• 普查需要规定标准的时点:如第五次人口普查规定的标准时间 为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间。
统计报表
• 统计报表是按照国家有关的规定,自上而下同一布置,自下而上逐级 提供统计资料的调查组织方式。
• 统计报表是我国特有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是建立在各基层单位原始 记录的基础上的一种统计调查方式,由于统计报表是逐级上报和汇总 的,有利于各级部门了解本地区、本部门或本行的的社会和经济发展 现状。
2.1 统计数据的收集
数据的来源
• 间接来源 研究者直接从公开出版物或通过网络渠道获取
所需数据,如《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摘 要》、《中国社会统计年鉴》 • 直接来源
研究者直接通过调查取得研究所需数据资料
2.1 统计数据的收集
普查
常用的统计 调查方式
抽样调查
重点调查
典型调查
简单随 机抽样
分层抽样
抽样调查
• 抽样调查是取得数据资料的最主要的一种方式,它是按照 随机原则从总体中抽取部分单位组成样本,对样本指标进 行测定,根据样本指标推断总体指标的一种非全面调查。
抽样调查的具体组织形式 抽样调查
简单随 机抽样
分层抽样
等距抽 样
整群抽样
(1)简单随机抽样
从总体N个单位中任意抽取n个单位作为样本, 使每个可能的样本被抽中的概率相等的一种 抽样方式
统计学第二章

第二章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显示2.1统计数据的收集一、统计数据的来源1、直接来源(原始来源):分为实验和统计调查(直接观察、报告、采访、登记)2、间接来源(二手资料):出版物、网络二、统计调查组织方式1、分类①按调查单位的范围大小分:全面调查和非全面调查②按调查时间是否连续分:经常性调查和一次性调查③按调查组织方式分:统计报表和专门调查。
其中专门调查又分为普查、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2、统计报表制度:按照国家统一规定的各项要求,自下而上地定期向国家和主管部门报送基本统计资料的一种报告制度①优点:能保证统计资料的全面性和连续性;能保证统计资料的统一性和及时性;能满足各级部门对统计资料的需要②缺点:统计报表过多会增加基层负担;有可能由于虚假瞒报而影响统计资料质量3、普查:是指国家为详尽了解某项重要的国情国力而专门组织的一次性全面调查(主要用于搜集时点资料)①作用:可以为抽样调查提供抽样框;可以收集统计报表所不能提供的反映重大国情国力的基本统计信息②局限:由于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不宜经常进行4、重点调查:是指为了解总体基本情况,在调查对象中只选择一部分重点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方式。
(这些单位数目不多,但其标志值在总体标志总量中占有较大比重,能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①作用:能以较少的投入和较快的速度取得总体基本情况及变动趋势的资料②局限:只适用于客观存在重点单位的情况5、典型调查:是指在对调查对象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有意识的选择少数典型单位进行调查的一种非全面调查方式。
(指在数量表现上具有普遍意义呵呵代表性的总体单位,可以用来推断总体的数量)①作用:一定条件下能估计总体指标数值;可以用来研究新生事物②缺陷:不能确定推断的把握程度,无法计算和控制推断误差6、抽样调查:是指按照随机原则从调查对象中抽取一部分样本单位进行调查,再用样本资料推断把握总体的数量特征的一种非全面调查组织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浙江大学远程教育学院《管理统计学》课程作业(选做)姓名:学号:年级:学习中心:—————————————————————————————第一章导论1-1 统计的涵义是什么?答:是指对与某一现象有关的数据的搜集、整理、计算和分析等的活动。
1-2 统计学历史上曾有哪些重要的学派?代表人物是谁?他们对统计学发展各有什么贡献?答:1、国势学派国势学派又称记述学派,产生于17世纪的德国。
由于该学派主要以文字记述国家的显著事项,故称记述学派。
2、政治算术学派政治算术学派产生于17世纪中叶的英国,创始人是威廉·配第(1623-1687),其代表作是他于1676年完成的《政治算术》一书。
这里的“政治”是指政治经济学,“算术”是指统计方法。
在这部书中,他利用实际资料,运用数字、重量和尺度等统计方法对英国、法国和荷兰三国的国情国力,作了系统的数量对比分析,从而为统计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
3、数理统计学派在18世纪,由于概率理论日益成熟,为统计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19世纪中叶,把概率论引进统计学而形成数理学派;4、社会统计学派社会统计学派产生于19世纪后半叶,创始人是德国经济学家、统计学家克尼斯(1821-1889),主要代表人物主要有恩格尔(1821- 1896)、梅尔(1841-1925)等人。
1-3 说明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研究方法、研究内容有什么不同?两者之间有什么联系?答:描述统计学(Descriptive Statistics)研究如何取得反映客观现象的数据,并通过图表形式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显示,进而通过综合概括与分析得出反映客观现象的规律性数量特征。
内容包括统计数据的收集方法、数据的加工处理方法、数据的显示方法、数据分布特征的概括与分析方法等。
推断统计学(1nferential Statistics)则是研究如何根据样本数据去推断总体数量特征的方法,它是在对样本数据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对统计总体的未知数量特征做出以概率形式表述的推断。
描述统计学和推断统计学的划分,一方面反映了统计方法发展的前后两个阶段,同时也反映了应用统计方法探索客观事物数量规律性的不同过程。
1-4 什么是统计总体和总体单位?为什么说它们是相对的?试举例说明。
答:统计总体:根据一定的目的和要求,统计所需要研究的客观事物的全体,称为统计总体,简称总体。
总体单位:组成总体的每一个事物,称为总体单位,简称个体。
1-5 什么是标志?什么是指标?说明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答:统计指标是指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它包括三个构成要素: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算方法.这是统计理论与统计设计上所使用的统计指标涵义.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特征的概念和具体数值.按照这种理解,统计指标除了包括上述三个构成要素外,还包括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指标数值.1-6 统计总体的基本特征是(1)(单项选择题)(1)同质性、数量性、变异性(2)大量性、变异性、同质性(3)数量性、具体性、综合性(4)总体性、社会性、大量性1-7 经济管理统计的职能是(234)(多项选择题)(1)信息职能(2)咨询职能(3)决策职能(4)监督职能(5)预测职能1-8 经济管理统计的主要研究方法有(345)(多项选择题)(1)实验法(2)大量观察法(3)综合指标法(4)归纳推理法(5)分析估计法1-9 在全市科技人员调查中(234)(多项选择题)(1)全市所有的科技人员是总体;(2)每一位科技人员是总体单位;(3)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是数量指标;(4)具有高级职称的人数是质量指标。
1-10 下列总体中属于有限总体的是(1234)(多项选择题)(1)全国人口总体(2)一杯水构成的总体(3)连续生产的产品总体(4)职工人数总体第二章统计数据的调查与收集2-1 数据的计量尺度有哪几种?不同的计量尺度各有什么特点?2-2 统计数据有哪几种类型?不同类型的数据各有什么特点?答:可分为:分类变量、顺序变量、数值型变量。
2-3 说明数据和变量之间的关系。
2-4 说明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之间的区别?为什么普查中要规定统一的调查时间和调查时限?2-5 说明统计调查的组织形式有哪些?它们之间有什么区别,各自适用于什么情况?2-6 抽样调查和重点调查的主要区别有(12)(多项选择题)(1)抽选调查单位的多少不同(2)抽选调查单位的方式方法的不同(3)取得资料的方法不同(4)原始资料的来源不同(5)在对调查资料使用时,所发挥的作用不同2-7 指出下列总体中的品质标志和数量标志各有哪些?(1)大学生(2)工人(3)电视机2-8 由(34)计量形成的数据称为定性数据。
(多项选择题)(1)定类尺度(2)定序尺度(3)定距尺度(4)定比尺度2-9 由(12)计量形成的数据称为定量数据。
(多项选择题)(1)定类尺度(2)定序尺度(3)定距尺度(4)定比尺度2-10 定序尺度可以(23)。
(多项选择题)(1)对事物分类(2)对事物排序(3)计算事物之间差距大小(4)计算事物数值之间的比值2-11 以下属于连续变量的有(123)。
(多项选择题)(1)国土面积(2)人口总数(3)年龄(4)总产值第三章统计数据的整理3-1 什么是统计分组?统计分组的作用有哪些?答:统计分组是根据统计研究的目的和研究对象的特点,将统计总体按照一定的标志区分为若干个组成部分的一种统计方法。
1、经过统计分组整理后,可以发现零星分散统计资料的特点与规律;2.可以划分现象的类型3.可以分析总体内部结构和总体结构特征4.可以揭示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3-2 什么是累计次数和累计频数?答:累计次数:数据分组后某一数值以上或某一数值以下的次数之和。
累积频数:将各类别的频数逐级累加起来。
3-3 某班级40名学生外语考试成绩如下(单位:分):87 65 86 92 76 73 56 60 83 79 80 91 95 88 7177 68 70 96 69 73 53 79 81 74 64 89 78 75 6672 93 69 70 87 76 82 79 65 84根据以上资料编制组距为10的分布数列,并用Excel绘制直方图。
3-4 某企业50名职工月基本工资如下(单位:元):730 950 480 650 650 490 720 740 850 750 780 700 680 780580 740 800 820 750 600 450 450 980 500 750 740 720 780650 680 800 550 760 820 850 740 550 580 550 550 480 700720 720 730 700 800 650 650 680将上述统计数据整理成组距为100的等距数列,并绘制直方图和线形图。
3-5 统计分组的作用在于(135)(多项选择题)(1)反映总体的基本情况(2)说明总体单位的数量特征(3)以区分事物的本质(4)反映总体内部的结构(5)研究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
3-6 按数量标志将总体单位分组形成的分布数列是(345)(多项选择题)(1)变量数列(2)品质数列(3)变量分布数列(4)品质分布数列(5)次数分布数列3-7 影响次数分布的要素是(12)(多项选择题)(1)变量值的大小(2)变量性质不同(3)选择的分组标志(4)组距与组数(5)组限与组中值3-8 下列分组中哪些是按数量标志分组的(345)(多项选择题)(1)工人按计划完成程度分组(2)学生按健康状况分组(3)工人按产量分组(4)职工按年龄分组(5)企业按所有制分组第四章数据分布特征的描述4-1 一组数据的分布特征可以从哪几个方面进行测定?答:1、数据分布集中趋势2、数据分布离散程度3、数据分布偏态与峰度4-2 说明均值、中位数和众数的特点及应用场合。
答:众数反映了数据的集中情况,中位数反映了数据的中间值,它的好处就是不受极端值的影响,平均数就反映了数据的总体趋势.具体例子很多了,想GDP就是平均数,众数例子是几百个人的身高里面,哪个阶段的人最多,中位数就是这些人里面中间阶段的人身高大概是多少。
4-3 说明平均差、方差或标准差的适用场合。
4-4 某公司男性职员的平均年薪是6万元,女性职员的平均年薪为4.8万元。
如果公司员工中80%是男性职员,20%是女性职员,求该公司职员的平均年薪,并计算年薪的方差和标准差。
4-5 某企业集团所属的四个分厂在某月生产同一规格型号的自行车,它们的产量和总成本如下表所示。
请根据上述资料计算:(1)各分厂的单位生产成本;(2)该企业集团的平均单位成本,并对计算方法加以说明。
4-6 某工厂12名工人完成同一工件所需的时间(分钟)为:31 34 29 32 35 38 34 30 29 32 31 26试计算这些数据的众数,中位数,平均数,极差,方差和标准差。
4-7 甲、乙两家企业生产三种产品的单位成本和总成本资料如下表。
试比较哪个企业的平均成本高,并分析其原因。
4-8 甲、乙两个市场的农产品价格及成交量资料如下表所示。
试比较哪个市场的平均价格4-9 判断题:简单算术平均数是权数相等时的加权算术平均数的特例。
(对)4-10 判断题:已知各级别工人的月工资水平和各组工资总额,可以采用加权算术平均法计算平均工资。
(错)4-11 判断题:利用组距数列计算算术平均数时,以各组的组中值代表各组的实际数据,是假定各组数据在组内为均匀分布的。
(对)4-12 判断题:对于分布不对称的数据,均值比中位数更适合描述数据的集中趋势。
(错)4-13 当需要对不同总体或样本数据的离散程度进行比较时,则使用(4)。
(单项选择题)(1)极差(2)平均差(3)四分位差(4)离散系数4-14 不同总体之间的标准差不能直接对比是因为(12)。
(多项选择题)(1)平均数不一致(2)计量单位不一致(3)标准差不一致(4)总体单位数不一致第五章时间序列分析5-1 时期数列与时点数列有什么区别?5-2 影响时间序列变动的因素有哪些?5-3 什么是时间序列的长期趋势?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有哪些?5-4 什么是季节变动?如何测定季节变动?5-5 定基发展速度与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A)。
(单选)A.的连乘积 B. 的连乘积再减去100%C.之和 D. 之和再减去100%5-6 用于分析现象发展水平的指标有:(BC)(多选题)A.发展速度 B. 发展水平C.平均发展水平D. 增减量E. 平均增减量5-7 某企业2004年9~12月月末职工人数资料如下:要求计算该企业第四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
5-8 某机械厂2007年第四季度各月产值和职工人数如下:要求计算该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