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桂林市漓江生态需水量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XXX市漓江生态需水量研究
.2006年6月1日16:07
页面功能【字体:大中小】【推荐】【打印】【关闭】
XX壮族自治区水利厅
一、漓江生态环境基本特征
1、漓江概况
XXXX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和世界著名的风景旅游城市。
漓江是XX的母亲
河,孕育了美丽的XX山水,形成了百里漓江“水绕青山山绕水,山浮绿水水浮山”的世间美景。
漓江属珠江流域西江水系桂江支流上游段的习称。
漓江流域面积为5959km2,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980mm,水资源量比较丰富,多年平均径流深为1210mm,人均水资源量为4390m3。
漓江属雨源性河流,雨量充沛,水量丰富,但径流年内分配极不均匀,丰、枯水季节径流量相差悬殊,80%以上降雨量集中在每年的3~8月份,日平均流量变幅也较大,以XX水文站为例(集雨面积2762 km2),保证率为10%的日平均流量达286 m3/s,保证率为90%的日平均流量仅18.7 m3/s。
历史上漓江市区段实测最小月平均流量仅5.9m3/s(1956年12月),实测最枯流量3.8m3/s(1951年2月),基本处于断流状态,而实测最大流量达5890m3/s(1998年6月),因此,漓江水多与水少问题并存。
2、漓江主要生态环境问题
(1) 漓江枯水期水资源严重短缺,生态蜕变
降雨量的时空分配极不均,导致漓江汛期洪水泛滥成灾,枯水期长期严重缺水,水量几近枯竭。
枯水期间漓江两岸山体裸露、河道干涸、生物多样性显著下降,严重影响漓江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2)防洪能力低,洪涝灾害严重
漓江上游流域是XX桂北暴雨中心区,暴雨集中、强度大、洪水频繁,而该区又缺乏控制性防洪工程,加上XX市城区大部分地势较低和城区防洪工程受旅游景观特殊要求限制,目前XX市区的防洪能力尚达不到20年一遇,洪涝灾害严重。
(3)水污染潜在威胁大,水环境有恶化趋势
漓江是XX市城市供水水源地,也是主要纳污水体。
由于经济的发展、人口的增加和城市规模的扩大,排污量亦随之加大,而现有城市污水处理能力有限,部分城市生活污水和工业废水未经处理而直接排入河道,在枯水季节河水流量减少,稀释自净能力很低,使河水质量急剧下降,如1994年1月,XX市东镇水厂因漓江水源严重污染而被迫停产。
今后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步伐的加快,城市废污水排放量的不断增加,漓江水污染潜在威胁将会更大。
(4) 漓江枯水期缺水,严重影响XX山水旅游形象
漓江乃XX山水之精华,XX市目前正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将漓江列入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名录。
XX山水以水为魂,有了水,漓江才有灵气、活力。
然而,每逢枯水期来临,水位下降,水边退缩,河滩裸露,乱石嶙峋,大大影响了观赏价值。
由于枯水期水量较少,还导致漓江风景名胜区旅游通航受到严重影响。
百里漓江目前每年平均有5个月仅能通航10~20km,大大减少了旅游收入,影响了旅游声誉,影响了XX现代化国际旅游城市建设的进程,已成为严重制约XX市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之一。
二、漓江生态需水量研究工作
XX自治区有关部门及XX市政府长期以来高度重视漓江水生态系统保护工作,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一直持续至今,开展了多项有关漓江枯水期需补水的方案研究和补水工程的规划设计工作,并先后实施了青狮潭水库补水工程、思安江水库补水工程等一、二期补水工程,计划“十一五”期间实施XX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建设,其中包括漓江三期补水工程建设。
漓江一期工程设计补水目标流量为30m3/s,主要由青狮潭水库补水,但从实际运行情况看,单库补水保证率低,月保证率仅70%左右,其中2002年有4个月共54天XX实测流量小于30m3/s ,最小日平均流量仅9m3/s,对生态环境、旅游、景观造成较大的负面影响。
二期补水工程之一的思安江水库于2005年蓄水运行,与青狮潭水库联合调度,同时采取节水措施,初步分析可将漓江补水目标流量提高到35 m3/s ,但仍不能满足漓江生态环境需水量要求,仍需采取新建水源工程等综合措施,从根本上解决漓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问题。
漓江生态需水量的分析计算及合理确定,关系到漓江水环境综合治理的工程布局及规
模确定,涉及XX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需综合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满足维护漓江河流健康生命的基本要求,从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建设、旅游景观、旅游通航等多方面分析。
XX水利厅及XX市政府组织科研设计单位在统计分析流域水文水资源特性的基础上,对漓江生态需水量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预测。
XX市与水相关的部门也积极参与了漓江最小生态需水量的分析研究工作,各部门提出的主要意见有:
XX市建设与规划委员会提出,应从确保漓江两侧山峰的倒影完整,有机组织四季旅游通航,利于合理协调补水量与沿岸堤坝高度的关系、尽可能维持沿岸线的自然亲水性效果三方面进行论证研究漓江最小生态需水量(即漓江补水目标流量),同时强调确保漓江的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为补水的主要目的。
XX市环境保护局提出,漓江的生态环境保护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包括上游水源林保护、水土保持、漓江航道管理、水利建设等多方面内容,漓江补水只是改善漓江生态环境的手段之一,更重要的“治本”措施是要加强漓江上游水源林的保护和对漓江实施有效的全程管理。
达到30m3/s,XX市区段和漓江流域的CODCr水环境容量分别达到1.97和4.18万吨/年,这一水环境容量基本可以满足XX市社会经济和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XX市旅游局提出,从XX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看,漓江河道流量保持在60m3/s 以上,才能确保漓江河床、沿岸水生生物和亲水植物(被)得到大自然的呵护,满足
漓江旅游航线畅通、游客游览观赏性、愉悦性的需要,同时也是漓江旅游景区(点)申报世界遗产的必备条件,是XX市创建中国环保城、卫生城、园林城、最佳旅游城市的重要条件。
XX市交通局提出,从漓江流域水资源条件、补水实践和水环境角度提出漓江补水目标流量为60m3/s,基本符合漓江的自然实际。
但从漓江旅游水运角度考虑,漓江补水目标定为80m3/s比较合适。
漓江旅游客船在目前是技术先进的船舶,改进对水量要求的“吃水”已无余地。
漓江是源头河流,水量变化大,从满足汛期安全航行的需要,漓江今后新建造的旅游客船必须是双主机船舶,客观上造成船舶是90~120客位。
漓江船型难以同时兼顾“以船适水”和船舶安全性。
此外,90~120客位的“大型”船舶可以减少船舶总数,从而减少对环境和游览的影响。
总之,为保证漓江旅游船舶航行需要,漓江补水目标定为80m3/s较合适。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受XX市委托正在编制漓江风景名胜区总体规划,XX 市园林局提供了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有关漓江补水目标流量的初步研究成果,认为漓江作为国家级管理漓江风景名胜区核心内容,其主要功能是观光旅游,主要管理目标是保持自然原貌;综合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制约,景观、生态环境要求和旅游通航要求三方面的分析成果,漓江枯水期目标流量以50~55m3/s为宜。
如果单从河流航运目的出发,将漓江航道等级从目前的七级提高到六级,相应目标流量需要达到80m3/s 的方案不妥,不仅不符合漓江特定的性质要求,而且大大超过了漓江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
XX航道管理处根据经自治区人民政府批准的漓江航道技术等级,规划到2010年从目前的Ⅶ级提高到Ⅵ(2)级,要求漓江流量达到50m3/s,日保证率达到95%以上,并进行相应的航道整治工程,方能达到Ⅵ(2)级航道尺度要求。
承担XX市防洪及漓江补水控制性工程前期工作的XX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采用Tennant法估算漓江生态需水量,以年平均径流量百分数来描述河道内流量状态,保护鱼类、野生生物、娱乐和有关环境资源的河流流量状况,枯水期流量的最佳X围在年平均流量的60%~100%,枯水期流量状况为好~很好时为年平均流量的30%~40%。
漓江中游市区段的XX水文站断面实测多年平均流量为131m3/s,漓江枯水期流量为年平均流量的40%时相应流量为52.4m3/s,60%时相应流量为78.6m3/s。
漓江下游段的阳朔水文站断面多年平均流量为210 m3/s,枯水期流量为年平均流量的30%时为63m3/s,40%时为84m3/s。
提出可通过经济可行的工程措施,使漓江在XX 水文站断面的枯水期流量达到60m3/s,使漓江全线生态环境状态达到好~很好。
为更深入研究漓江水生生物与河流流量的关系,XX水利厅委托XX水产研究所从2006年开始开展漓江水生态系统自然资源调查研究,通过对漓江水域水文、水质等因子的分析、水生态系统自然资源调查研究,进行漓江水生态系统健康监测,为漓江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建设,特别是漓江生物多样性保育及栖息地建设提供科学依据和科技支撑。
课题主要研究内容为:
1、科学选点,确定采集断面地点、位置及数量。
按科学规程规X取(采)样,进行漓江水域水质理化因子的定性分析,同时监测有关水文要素。
拟在规划建设的小
溶江生态水库至阳朔的漓江河段及会仙湿地共设5个采样断面,每年按枯水期、洪水期监测两次。
2、进行漓江水生态自然资源调查研究,主要内容包括:(1)生态环境多样性:A地质结构、地貌、自然环境;B汇入支流,流量、流速;C鱼类产卵场勘察;D水质理化因子。
(2)物种多样性:A浮游植物资源;B浮游动物资源;C底栖动物资源;D 水生维管束植物资源;E鱼类资源。
(3)遗传多样性:A有否国家级保护的水生生物,漓江特有生物;B主要经济鱼类(2-3种)年龄组成,生长繁殖;C土著鱼类的生长繁殖。
(4)致危因素:A枯水期时间延长;B水工建筑,挖沙掘金;C水质污染;D 人类因素(酷渔滥捕)。
(5)社会经济:A渔业状况(专业渔民人数,渔获物组成,渔具渔法);B管理状况(水政管理、渔政管理,证照发放);C沿江社区渔民生活状况。
3、分析研究漓江水生生物现状和历史演变过程,评估漓江水生生物多样性的致危因素,为今后漓江生物保护、救护、水域生态的恢复重建和人工增殖规划等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目前该课题正在开展,已进行两次现场采样及科考活动,对平水期水生生物状况取得初步成果。
三、漓江生态需水量研究初步成果
综合流域水资源防洪、兴利等综合开发利用要求,从城市建设、旅游景观、旅
游通航、生态环境等多方面分析,结合水资源配置方案的技术经济可行性研究,初步选定漓江在XX水文站断面的最小生态需水量为60m3/s,通过实施补水工程满足漓江生态需水量要求,补水月保证率为90%。
四、结语
漓江生态需水量的预测及合理确定,关系到漓江水资源综合利用的总体格局及规模确定,涉及XX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问题,因此,漓江生态需水量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必须坚持科学的发展观,以维护漓江河流健康生命为宗旨,继续深入开展研究工作,特别是从生态系统本身对水的需求角度来研究漓江生态需水量,为XX市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建设及流域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基础支撑。
页面功能【字体:大中小】【推荐】【打印】【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