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4.13图说历史:改革开放前的深圳

合集下载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必修2精品课件8: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第二册必修2精品课件8: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委托,代理国家外贸主管部门不统一经营的出口业务,等等。
——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广东、福建两省和经济特区工作会议
纪要》
推进新课
经济特区的创办
材料二 除投资规模在一亿元以上项目要报国务院审批外,轻工业
投资在3000万元以上,重工业投资在5000万元以上项目要报国家计
委审批外,其余项目不需国家综合平衡,特区可以自己审批。
返回
一、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与阶段特征
时期
推动因素 主要资本 显著特点
主要途径 世界市场进程
工场手工 新航路的开辟
暴力手段残酷掠 殖民扩张和掠
商业资本
雏形阶段
业时期 和殖民扩张


自由资本 主义时期
第一次
凭工业优势输出 武力与不平
工业资本
基本形成
工业革命
商品,扩大市场 等贸易相结合
垄断资本 主义时期
第二次 工业革命
凭借资本在经济 垄断资本
上控制世界市场
武力与资本输 出相结合瓜分 世界
最终形成
二、近代西方国家的殖民扩张
1.工场手工业时期西欧各国的殖民扩张 (1)条件 ①15—16世纪新航路开辟为西班牙、葡萄牙殖民扩张提供了条件。 ②随着新航路开辟,主要商路从地中海区域转移到大西洋沿岸,荷兰和英国积极对 外扩张。 (2)表现 ①荷兰击败葡萄牙,垄断东方香料贸易,在亚洲、美洲等建立殖民地。 ②英国进行海盗式掠夺,通过商业战争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 (3)影响:一方面,殖民掠夺的财富在欧洲转化为资本,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 ;另一方面,给殖民地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加剧了殖民地的落后。
情 境
位数浦的东发的展开提放供和了开坚发实具的有支什撑么,重成大为意上义海?新兴高科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3课课件 :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共43张PPT)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四单元第13课课件 :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共43张PPT)
资给予优惠和方便。
3、影响:
30年前的深圳
深圳的速度,一天一个样. “一夜崛起的城市”
一个现代特大都市的雏形已显
1996年地王大厦建成,成为当时中国最高 的大楼,也是深圳的标志!
进入21世纪的深圳
3、影响:
(1)经济特区是发展外向型经济的排头兵; 仅深圳就引来了65个国家和地区
的投资项目22 050项,外商企业13 747家,合同利用外资276.1亿美元。
(3)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经历了一次被动开放 和一次主动开放,两个时期最早开放的城市分别 是哪些?两次开放有何本质不同?
(4)“我们吃过这个苦头,我们的老祖宗吃过 这个苦头”,试分析两个时期“吃这个苦头”的 本质原因有何不同。
(3)分别是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和 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前者是在主权遭破坏 的前提下,为满足资本主义列强倾销商品,掠夺 原料的需要而被迫开放的;后者是在拥有主权完 整的前提下为发展社会主义经济而主动开放的。 前者导致列强侵略不断加深,国家日益贫弱; 后者导致国家繁荣昌盛。
天津 青岛
烟台环渤海地区
沿边拉开萨放城市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万县 重庆
连云港 南通 长三角
宜昌 武汉
上海
九江 温州 宁波
沿海经济开放区
贵阳
长沙
福州
厦门
沿海开放城市 瑞丽
昆明
深圳
河口
东兴 珠海 广州 北海 湛江
汕头
闽三角
经济特区
珠三角
海南
对外开放的影响:
材料一:自对外开放以来,大陆经济规模已 经翻了一番,GDP达到近2万2千亿美元,去 年,中国已经超过英国成为继美国、日本、 德国之后的第四大经济体。一些人认为, 到本世纪中叶,中国的名义GDP将超过美国。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堂堂清: 4.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堂堂清:  4.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1.下图是20世纪80年代深圳特区的宣传标语。

1984年,邓小平第一次视察深圳时对这句标语表示了肯定。

这表明A.改革开放进入新的历史时期B.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C.计划经济下的价值观被冲破D.单一的公有制体制得以改变2.国际舆论曾高度评价当代中国的开放举措:“开放整个海岸,意味着实际开放了半个中国”,它是35年来中国政府所“采取的最大胆行动”。

这一举措是指A.开发和开放上海浦东新区B.创办深圳等4个经济特区C.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D.设立海南经济特区3.到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初步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格局。

下列城市和地区开放顺序与之相对应的是A.大连——上海——长江三角洲——温州B.厦门——大连——环渤海地区——武汉C.深圳——珠海——珠江三角洲——武汉D.浦东——大连——闽东南地区——温州4.20世纪90年代,中国政府提出对外开放的沿海、沿边、沿江、沿路的“四沿战略”。

其中“沿江”战略的目标是推动长江流域的全面开放,以贯通东西,辐射南北。

据此判断,实施“沿江”战略的龙头举措是A.构建全方位对外开放格局B.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C.上海浦东的开发开放D.开放长江三角洲地区5.1979年7月,中央决定在深圳、珠海、汕头以及福建的厦门试办出口特区,1980年3月将“出口特区”正式改名为“经济特区”。

由“出口特区”到“经济特区”的转变说明A.中央决定实行对外开放政策B.计划经济体制的束缚被打破C.对外开放的力度进一步加深D.出口特区不适合中国的国情6.“包租公”、“包租婆”源于粤语,是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广东出现的一批依靠房租收入为生的人群的称呼。

这一群体的出现反映了我国A.分配制度出现重大调整B.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建立C.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D.城市化进程的全面推进7.邓小平在回忆我国特区创建时说道:“反对特区的非议很多,有人还发来一本《租界的由来》的小册子,似乎办特区就会办成租界、殖民地。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优质课件8: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优质课件8: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农业 (1)以铁犁牛耕为主要方式。 (2)以具有精耕细作、男耕女织特点的小农经济为主。 (3)以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为主,租佃关系日渐普遍化。 2.手工业 (1)历史悠久,技艺精湛,长期领先于世界。 (2)产品长期远销欧、亚、非许多国家,享誉世界。因海陆“丝绸之路”,中国获得“ 丝国”和“瓷器大国”的誉称。 (3)官营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三种经营形态并存。
海南
1985
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 闽东地区 环渤海地区
沿海经济 开放区
环渤海地区
长江三角洲 闽东南三角区
珠江三角洲
内地省会开放 城市 沿边开放城市 沿江开放港口 城市 沿海开放区 沿海开放城市
经济特区
塔城 伊宁
黑河 满洲里
长春 珲春
乌鲁木齐 拉萨
西宁
呼和浩特 秦皇岛
银川
大连
天津 烟台 青岛
环渤海地区
第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为什么要对外开放?
深 纽巴东 伦 圳 约黎京 敦
在开放前的深圳,曾经流传着这样一首民谣:“宝安只有三 件宝,苍蝇、蚊子、沙井蚝。十屋九空逃香港,家里只剩老 和小。”当时,宝安一个农民一天的平均收入,大约在7角钱 左右,而香港农民一天的收入,平均为70港币,两者间悬殊 近100倍。当地流传的民谣唱道:“辛辛苦苦干一年,不如对 面8分钱”(指寄信到香港叫亲属汇款回来)。
经济开发区
地点 目的
在沿海和其他地区的开放城市中,划出一定区域建立 经济技术开发区
引进外资,生产高新技术产品或加工出口产品
特点 汇集了优秀人才和先进技术,具有知识密集的特点
意义
是学习先进管理经验、提高管理水平的重要场所 是了解国际行情的重要窗口

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人教版 高一历史必修二 第四单元 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 厦门设置四个经济特区;
1988年又开发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前---深圳对外开放---后
昔日的边陲小镇1982年
邓小平为深圳特区题词
邓小平给深圳特区的题词
经济特区
“特”指实行特殊的经济政策(如吸引外资、 减免税收等)和经济管理制度。
珠海市容
经济 特区
汕 头
厦门夜景
2.从沿海开放城市到沿海经济开 发区
• 1.1984年----开放天津、上海、福 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 • 2.1985年----开放长江三角洲、珠 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 区为经济开放区。
3.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上海浦东陆家嘴 金融贸易区
开放上海浦东新 区,尽快把上海 建设成国际经济、 金融、贸易中心, 带动长江三角洲 和整个长江流域 经济的新飞跃。
第一步
第二步 第三步 第四步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内地
对外开放的点线面格局
多层次开发开放格局
经 济 特 区 沿 海 开 放 城 市 沿 海 经 济 开 放 区
内 地

线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4.13史料解读:上海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4.13史料解读:上海浦东的开发与开放

上海浦东的开发与开放1.浦东的开发与开放十四个沿海开放城市有上海,但那是一般化的。

浦东如果像深圳经济特区那样,早几年开发就好了。

开发浦东,这个影响就大了,不只是浦东的问题,是关系上海发展的问题,是利用上海这个基地发展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流域的问题。

抓紧浦东开发,不要动摇,一直到建成。

只要守信用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人家首先会把资金投到上海,竞争就要靠这个竞争。

金融很重要,是现代经济的核心。

金融搞好了,一着棋活,全盘皆活。

上海过去是金融中心,是货币自由兑换的地方,今后也要这样搞。

中国在金融方面取得国际地位,首先要靠上海,那要好多年以后,但现在就要做起。

──《视察上海时的讲话》(1991年1月28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解读】中国改革开放之初的198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宣布建立深圳等四个经济特区,主要是从地理和亲缘条件考虑的。

深圳毗邻香港、珠海靠近澳门,汕头的开发则是希望利用东南亚各国众多的潮汕人,厦门出外经商的闽南人也很多,以期尽快推动这些地区的发展并带动广东、福建地区经济的起飞。

邓小平说,当时这一考虑没有意识到上海的人才优势和工业基础,而只是一般化地确定上海为沿海14个开放城市。

在专家建议及改革开放的实践中,中共中央很快意识到了开放上海对于推动长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意义。

1990年4月18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宣布开发开放上海浦东,这一决定标志着中国改革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在浦东开放政策的指导下,经过十年的发展,至2002年,浦东新区实现增加值1 251亿元,比上年增长16.7%;外贸出口总额136亿美元,同比增长23.4%,有130余家中外营业性金融机构聚集在陆家嘴贸易区内。

外高桥、浦东空港物流园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的经济效益十分明显。

1.在中国早期的改革开放政策中,四个经济特区的设立,主要在珠江三角洲地区,关注的是世界经济透过香港对于广东、深圳的影响,强调的是南方的开放。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4.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人教版必修2.ppt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四单元4.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人教版必修2.ppt

4.管理权限:特区政府拥有较大的经济管理权限, 属于中央统一管理的外事、边防、公安、海关、金融、 外汇、港口、铁路、邮电等方面的业务,由国家主管部 门结合特区实际情况,制定专项管理办法。
【深化点拨】经济特区与特别行政区的区别 (1)区域范围不同:前者限于内地,后者限于统一后的港 澳台地区。 (2)政策范围不同:前者只是在经济上享有特殊政策,在 别的方面与其他地区相同;后者除外交权和国防权外, 按照基本法规定可以行使其他权力。
思考:依据材料归纳经济特区的特点。 提示:特区建设以吸收和利用外资为主;实行以社会主 义公有制为主导的多元化经济所有制形式;经济活动以 市场调节为主。
3.意义 阅读课文第一目第二、三自然段。 思考:经济特区的作用体现在哪里? 提示:经济特区成为对外开放的突破口、发展外向型经 济的排头兵、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验田,特区的改革为全 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3)条件:依靠上海长期积累的经济和社会文化基础,凭 借独特的地理优势、交通优势、人才和产业优势。
(4)成就。 ①浦东新区已成为上海新兴高科技产业和现代工业基 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②浦东新区成为中国20世纪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点和 标志。
2.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1)表现:已形成经济特区、_沿__海__开__放__城__市__、沿海开放 区、沿江开放港口城市、沿边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 放城市的开放体系。 (2)特点:_全__方__位__、多层次、宽领域。
2.1978年下半年,广东又现“逃港”高潮,仅8月份人数 达6 709人,逃出1 814人,1979年春节过后又出现群体 性“逃港”局面,这一现象影响了 ( ) A.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广 B.深圳经济特区的建立 C.中英两国外交关系恶化 D.城市经济体制的改革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课件 (共21张PPT)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教学课件 (共21张PPT)
4
第一篇章 春之向往——开放的背景
材料三:新中国成立后一直受到以美国为首 的西方阵营的军事威胁、经济封锁。但是, 1972年中美关系开始缓和,日本和中国正式 建交,随后西方国家掀起了和中国建交的热 潮。中国和西方世界之间的坚冰猝然瓦解, 美国孤立遏制中国的外交僵局被打破。
美国孤立遏制中国政策的失败
环渤海地区
长江三角洲
1984年,中共中央决定 经济特区 进一步开放沿海城市。大 连、天津、秦皇岛、青岛、 思考特殊性? 烟台、上海、南通、连云 港、宁波、温州、福州、 思考:为什么国家 经济结构 14个 广州、湛江、北海共 把经济特区设在广 沿海港口城市获得了经济 经济体制 东、福建两省? 特区的部分优惠政策,经 济得到快速发展。
15
第三篇章 春色满园——开放格局的形成与
深化
(一)开放格局的形成及特点
从上海的历史看中国近现代的对外开放的不同
全方位是指:不论对资本主义国家还是对社会主义国家,不论对发 达国家还是对发展中国家,都实行开放政策;不仅经济方面坚持对 外开放,在精神文明方面也坚持对外开放(不同制度、开放程度、 领域)。 多层次是指:根据各地区的实际和特点,通过经济特区,沿海地区、 经济技术开发区、沿海沿边城市以及内陆地区等不同开放程度的形 式,形成全国范围内的对外开放。 宽领域是指:对国际商品市场、国际资本市场、国际技术市场、国 际劳务市场的开放,把对外开放拓宽到能源、交通等基础产业以及 金融、保险、房地产、科技教育、服务业等领域。
5
第一篇章 春之向往——开放的背景
材料四: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了解放思 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 前看的指导方针;果断地停止使用“以 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口号;作出把党 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实行改革开放的决策;拨乱反正。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 (共21张PPT)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四单元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 (共21张PPT)

习仲勋
时任中共广东省委第一书记
1979年春节过后又出现 群体性逃港局面。时任广东 在深圳特区成立十周 省委第一书记的习仲勋深入 年的1990年,习仲勋意味 到宝安县,办学习班,期望 深长地说了这样一番话: 加强思想教育工作。福永公 社凤凰大队支书文富祥当面 “千言万语说得再多,都 顶撞习仲勋,不同意抓逃港 是没用的,把人民生活水 的人,说:“共产党的政策 平搞上去,才是唯一的办 要还这样下去,还不改,人 法。不然,人民只会用脚 都会跑光的。”这对习仲勋 投票。” 震动很大。 1979年3月,广东省委批 准宝安县实行经济特殊政策。
取经之旅
“听说日本有长生不老药,这次访问的目的是… … 寻找长生不老药……寻求日本丰富的经验而来的……长得 很丑却要打扮得像美人一样,那是不行的。” “快,真快!就像后边 有鞭子赶着似的! 这就是现在我们需要的 速度。”“我们现在很需要 跑。” “这次访日,我明白什 么叫现代化了”。
邓小平于1978年10月22日抵达东京,对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
取经之旅
1978年11月,邓小平出访新加坡
新加坡从20世纪60年代起就十 分注重对外经济联系,积极参与国 际市场,利用发达国家传统工业转 移到海外的机会,不断从国外引进 资金和先进技术,使经济迅速腾飞 起来,成为亚太地区经济发达的 “四小龙”之一。邓小平十分赞赏 新加坡引进外资的成功经验,他了 解到外商在新加坡设厂使新加坡得 到三大好处:一是外资企业利润的 35%要用来交税,这一部分国家得 了;二是劳务收入,工人得了;三 是带动了相关的服务行业,这是一 笔可观的收入。邓小平决心把新加 坡的这个“经”取走。
“珠海经济特区好。” 率先实行暂住证制度
的”
86年
个别企业发行股票 “把经济特区办得更快更好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培优课件_9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四单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第13课 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培优课件_9

连云港 南通
环渤海地区
经济特区 沿海开放城市 沿海经济开放区 沿江开放港口城市 沿边开放城市
瑞丽
万县 重庆
昆明
贵阳
河口
东兴 北海
宜昌 武汉
上海
九江 温州 宁波
长沙
福州
厦门
长三角
深圳
珠海 州 汕头
湛江
闽三角
内地省会开放城市
海南
珠三角
1.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
根本目的是
A.发展我国社会主义经济
A
B.扩大对外贸易、吸引外资
C.学习发达国家经营管理方法
D.学习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
D 3.以下为沿海经济开放区的是
A.海南省 B.深圳 C.上海 D.长江三角洲
B 4.对外开放形成的新格局是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沿江开放城市——内地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C.沿海经济开放区——经济特区——沿江开放区——内地 D.经济特区——沿海经济特区——内地——沿江沿边开放区
为什么选择广东、福建两省进行对外开放呢?
含义
国家划出一定的范围,在这里实行与其他地方不同 的经济政策,如在吸引外资、减免税收等方面,给 与特殊待遇,以此引进外资、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 经验,推动国家经济的发展。
特别
经济特区的“特”主要体现在中国政府对其实行特 殊的经济政策和不同于内地的经济管理体制。
……广东省委主要负责人……忐忑不安地汇报了逃港的情况后,邓小平 出奇地沉默了很长时间,才就逃港问题说:“这是我们的政策有问题。 逃港,主要是生活不好,差距太大,生产生活搞好了,才可以解决逃港 问题。”
① 有许多海外华侨、外籍华人的祖籍在这里。 ② 资源丰富、交通便利。 ③历史上这些地方与海外有密切交往。 ④靠近国际市场。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 (共22张PPT)

(新)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课件 (共22张PPT)

是基于(

①改革初期摸索中的谨慎 ②经济改革国际阻力太大 ③上海自身经济基础薄弱 ④国人思想解放程度不足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练出高分
1
解析
2
3
4
5
改革开放初期,上海与被设立为经济特区的深圳、珠
海等城市相比,上海的经济基础更好,排除③。当时中国经
济改革的阻力主要来自于国内,尤其是来自于人们的思想观 念的阻碍,排除②。故答案为D项。 答案 D
轻巧识记 对外开放可归纳为“一、二、三、四” 一个特征:渐进性。
两个趋势:从封闭到开放,从“引进来”到“走出去”。
三个特点(开放格局):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 四个步骤: “打开窗口 ”(建立经济特区) →“连点成线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建立外向型开发区) →“全面 开放”(开放内地城市)→“融入世界”(加入WTO)。
” 。甲午战争前,即便是内地甚至某些乡村,日用洋货也有所
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需品,原先的 “ 扬气 ”“ 今则 竟曰‘洋气’了”。——摘编自孙燕京《晚清社会风尚研究》
史料二
20世纪末,中国百姓生活中,电话从“摇着打”到“
走着打”,汽车从奢侈品到代步工具,世界名牌服饰逐渐走进 寻常百姓家,可供选择的服饰多了,将服饰产品打造成国内甚
性质 西方列强侵略中国的产物
主题
主干梳理
深化探究
练出高分
深化探究
讲史料 史料一 现在的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在西方国家产业
革命以后变得落后了,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闭关自守。建 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 „„总之,三十几年的经验是,关
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
导读 史料说明中国吸取了历史上闭关锁国导致日益落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共31张PPT)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共31张PPT)

1、经济特区(5个)(点)
2、沿海开放城市的设立(84年, 14个城市)(线) 3、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85年后,4个)(带)
环渤海地区 长三角
闽三角 珠三角
4、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4、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1、目的:进一步开放长江沿岸城市,带动长江三角 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 2、有利条件:地理、交通、人才等 3、结果:浦东新区成为中国90年代改革开放的重 点和标志
作用:
(1)特区在发展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 排头兵。
(2)对沿海地区实行外向型经济战略,具有 探索和示范作用。
(3)特区的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扩展:喀什经济特区
2010年,国家设 立喀什经济特区。
2、开放沿海城市
1984年,国家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 青岛、连云港、南通、上海、宁波、温州、福州、
文革的破坏经济崩溃 人心思治
为什么要开放:西方的先进 “感觉到快,有催人跑的意思, 我们现在正合适坐这样的车。”
1978年10月26日,邓小平乘新干线“光-81号” 超特快列车赴京都访问。
为什么要开放:西方的先进
1979年1月1日,中美建交。1979年1月 底至2月初,邓小平出访美国。这是新
“中国这样一个拥有全世界25%的人口,拥有 世界7%的土地,却只能创造世界国民生产总值的 1%。”
----邓小平
一、对外开放的原因:
国际:国际形势缓和;
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
国内:
1、中国贫穷落后的面貌需要改变 2、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了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
二、对外开放的进程
1、经济特区的设立
——岳麓版《必修二》
为什么要开放:中国的落后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4.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同步课件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4.13《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同步课件

历史 ·新课标版 ·必修2
[图文解读] 本目[历史纵横]介绍了浦东开发开放的可能 性及必要性。其可能性主要是其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其必要 性是指其交通不便、经济落后、亟待开发。
[思维点拨]3.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是怎样逐步形成的?
第14页
返回导航
第四单元 第13课
历史 ·新课标版 ·必修2
提示 (1)首先建立经济特区,在广东、福建两省的深圳、 珠海、汕头和厦门建立经济特区,实行特殊优惠政策。
海经济
果 北的 沿海经济开放地带
开放区
意 进一步深化了 对外开放 ,对促进本地区经 义 济发展,带动 内地 开发,都有深远影响
第8页
返回导航
第四单元 第13课
历史 ·新课标版 ·必修2
设立经 济技术 开发区
在 沿海和其他地区的 开放 城市
范围 中,划出一定的区域
引进 外资 ,生产 高新技术产品和
目的
对外政策 和方便
(1)在发展 外向型经济方面,成为全国排头兵
影响 (2)特区改革,为全国提供了宝贵经验
第4页
返回导航
第四单元 第13课
历史 ·新课标版 ·必修2
[图文解读] [学思之窗]说明了国家首先在广东、福建两省 实行对外开放的原因:①自然交通条件方面,都在南方,在对 外交通运输方面处于有利位置。②地理位置上,距港、澳、台 较近,有利于吸收港、澳、台的资金。③都是著名侨乡,历史 上与海外有密切交往。这一举措的实行,也具有特别重大的意 义:极大地推动了我国对外开放事业的进行,促进了我国的经 济发展,为以后我国的进一步改革开放提供了重要借鉴。
加工出口产品
特点 具有 知识密集的特点
第9页
返回导航
第四单元 第13课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4.13初高中知识联系: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4.13初高中知识联系: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初高中知识联系:第13课对外开放格局的初步形成
一、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创办
初二下册第9课深圳等经济特区的建立: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对外开放也开始起步。

1980年,我国在广东的深圳、珠海、汕头和福建的厦门建立四个经济特区,后又增设海南经济特区。

它们以国家给予优惠的政策,吸收侨资、外资,引进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进行现代化建设。

深圳在短短的几年中,建设成一座繁华的现代化城市,成为经济特区的代表,对外开放的“窗口”。

二、沿海经济开放区的开辟
初二下册第9课我国对外开放的地区逐渐扩大,开放了广州、上海等14
个沿海城市,随后有开放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环渤海地区等经济开放区。

三、上海浦东的开发和开放
初二下册第9课设立上海浦东开发区,浦东开发区已发展成为国际化的经济中心。

现在对外开放已从沿海地区向内地发展,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这样一个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979年2月,国务院发布38号文件,提出在若干年内把深圳建设成为相当水平的工农业结合的出口商品生产基地,1980年5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出41号文件,明确指出要积极稳妥搞好特区建设,并将“出口特区”改为“经济特区”。从此,深圳正式定为“经济特区”,也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创业之路。
岁月如流,深圳经济特区28岁了,而中国改革开放也步入了第30个年头。从一个渔火薄田的边陲小镇发展成为欣欣向荣的现代化城市,深圳借改革开放的东风,更是借助全国的力量,在荒野上书写华章。回顾改革开放初期的深圳,不由得让人感叹,世事时移,沧海桑田。
图说历史:改革开放前的深圳
改革开放初期,物资紧张,居民都要凭票购买东西,以至于猪肉摊档前也经常发生口角.(摄影:何煌友)
上个世纪的深圳股市影像,那段股市狂热至今仍是很多人心里的印记,只是股市起起落落,能真正赚到钱的还是少数.(摄影:张新民等)
1984年1月,总设计师邓小平首次来到深圳,在蛇口与工人握手(摄影:江式高)
1987年12月7日,深圳国土局第一次以拍卖的方式拍卖土地使用权,敲响土地使用权拍卖第一次.(摄影:刘廷芳)
成千上万的工程兵和来自全国的建设工人为深圳的建设立下汗马功劳,这是位于深南大道的深圳第一幢高楼电子大厦建设时的场景.(摄影:周顺斌)
当年的深圳第一高楼电子大厦,如今已经被其他摩天楼完全围裹.(摄影:周顺斌)
改革开放初期深圳的流水生产线,位于石岩公社的线圈厂,它是深圳第一家来料加工企业.深圳的辉煌就是从这些来料加工企业开始的.(摄影:江式高)
1982年深圳洪岭大厦的建筑工地,一个建筑工人振臂高呼,身边的摩天楼以三天一层楼的速度向上窜.这幅摄影作品获得了全国摄影大赛金奖.(摄影:周顺斌)
在他们的努力下,才有深圳今日的成4年,小平同志视察深圳后题词:深圳的发展和经验证明,我们建立经济特区的政策是正确的.(本图片来自深圳博物馆)
不过,荣誉只能属于过去,深圳的前路依旧有很多坎坷,这座城市,必须更谦虚一些,更务实一些,更稳重一些。
1979年7月20日,深圳蛇口的一声炮响,拉开了经济特区建设的序幕,也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蛇口经验和深圳模式成为改革开放的试验田.(摄影:何煌友)
1979年2月23日,深圳召开四级干部大会,传达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并提出了将深圳建设成为商品出口基地和新型城市的目标.(摄影:何煌友)
1982年,两万基建工程兵南下进驻深圳,在荒地上建设城市,他们成为深圳建设的主力军(摄影:周顺斌)
1982年6月,深圳特区和非特区之间用铁丝网修筑了一道管理线,称为"二线".这道线把深圳分为特区内和特区内,俗称关内和关外,至今,这条管理线依然存在.(摄影:钟国华)
1981年,蛇口招商局打出"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的口号,这句曾经饱受争议的口号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成为那个时代的深刻印记.(摄影:江式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