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广度与操作广度实验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广度及操作广度实验报告

摘要:选取30名被试,要求他们完成简单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两种反应时任务。采用单因素实验设计,通过方差分析后得到如下结论:不同的实验任务下的

操作广度存在显著的差异,不同性别的被试的反应时不存在显著差异;不同性别的被试的辨别时间不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听广度操作广度记忆广度工作记忆短时记忆

1 前言

听广度:听觉范围。

短时记忆:亦称操作记忆、工作记忆或电话号码式记忆。是指在刺激作用终止后,对信息保持十几秒直至一分钟左右的记忆。

当我们打电话时,从电话簿上查到所需要的电话号码后,能立即根据记忆在电话机上拨出这个号码,但事过之后,对这个号码就记不清了。这种记忆现象即属于短时记忆。

短时记忆具有意识性。在短时记忆中言语材料信息基本上以视觉形式进行编码,动作和空间形象信息基本上以视觉形式进行编码。短时记忆的内容如经复述、编码,就进入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一般在0.5-18秒钟,不超过1分钟。

一般人的短时记忆的广度平均值为7±2个,近年的研究表明,记忆广度和记忆材料的性质有关。如果呈现的材料是无关联的数字、字母、单词或无意义音节,短时记忆广度7±2个,超过这一范围记忆就会发生错误。如果呈现的材料是有意义、有联系的并为人所熟悉的材料,记忆广度则可增加。可通过对信息的编码、再编码,以及适当扩大"块"的信息来增加记忆的广度。

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向长时记忆过渡的中间阶段,一般信息保持的时间为

5s~2min。20世纪50年代Perterson等人用无意义音节为材料对短时记忆的容量进行了研究。为了避免在刺激呈现与回忆中间的时间间隔内被试复习学过的实验材料,通常在呈现和回忆之间加入数学计算题或其他的干扰任务。结果发现,中间

延迟的时间越长,被试回忆的刺激数目就越少。从Perterson等人的实验可以证明,短时记忆的内容只有经过不断学习才能够被保存下来,并转入长时记忆。

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将短时记忆中的项目回忆出来,或者当该项目再度呈现时能够正确再认。Sternberg最早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即著名的短时记忆信息提取实验。这个实验主要要验证关于短时记忆信息加工模式的问题,即短时记忆信息提取是系列扫描的,还是并行扫描的。虽然得出的结论还有一定的争论,但它的意义是开创性的,推动了短时记忆信息加工模式的研究。Sternberg根据这个实验发展出了一个新的反应时间实验法——加因素法。其假设是:如果两个因素是相互制约的,则它们是作用于信息加工的同一阶段;如果两个因素的效应是独立可加的,则它们是作用于信息加工的不同阶段。

米勒(ler)等人的研究发现,人的短时记忆的容量是十分有限的。一般短时记忆的容量为7±2个组块(chunking)。组块的单位可以是字母、数字、词、句子、图片等记忆单元。

研究短时记忆,可以使用的方法包括序列重建法、自由回忆法、再认法、重学法(节省法)和提示法等。采用的方法不同,保持量的计算方法也有所不同。

影响短时记忆保持量(短时记忆广度)的因素,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主要方面:

1.实验材料(组块)的长度。以往的一些研究表明,组块作为一个记忆单元,其长度对短时记忆保持量没有直接影响。但是,当组块没有意义或与记忆者的经验没有关联时,组块的长度就会对短时记忆的保持量,即广度产生一定影响。2.实验材料的性质。不同的实验材料,如字母、数字、词、句子、图片等,对短时记忆的保持量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3.回忆方法。采用的回忆方法不同,测得的短时记忆保持量也可能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再认法要比回忆法的回忆效果好,自由回忆法要比序列重建法的回忆效果好。

4.延迟回忆的时间。一般延迟回忆的效果要比即时回忆的效果差,回忆延迟的时间越长,能回忆起来的刺激数就越少。

5.记忆者的身心状态。如情绪因素、健康因素、疲劳等对短时记忆保持量都会有一定的影响。

2.1 实验设计

本实验采用2(被试性别:男,女)×2(实验任务:简单反应时,辨别反

应时)的单因素实验设计,其中被试性别为组间变量,实验任务为组内变量。因变量为被试的反应时。

2.2 实验假设

假设一:假设不同的实验任务下的反应时存在显著的差异

2.3 被试

以30名学生为被试,同一被试接受两个实验任务,并采用ABBA 法来调整被试的实验顺序,从而控制顺序效应的影响。有男生10人,女生20 人。被试均的智力、听觉正常,年龄介于18-20 岁之间,且此前未参加过类似的实验。

2.4 实验材料与测试工具

运行程序的计算机一台,耳机一个,手键一个

2.5 实验程序

本实验由简单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两个实验任务组成,采用ABBA 法进行平衡,即前后被试分别接受简单反应时和辨别反应时,具体操作如下。

2.5.1 简单反应时实验程序

主试将计算机的电源打开,检查第一个测试程序运行是否正常,耳机是否有声音,手键是否灵敏。戴上耳机开始实验。当你听到一句话后,判断该语句语法是否正确,如果正确就请你迅速单击右键,计时器将自动为你计时,此为一次有效成绩。若超过10秒按键,将记为一次错误。首先告知被试先练习5次,让被试基本适应这种实验。

实验开始,主试记录每一次的有效反应时,共二十次。实验结束后,被试到一旁休息,等待下一个实验。

2.5.2 辨别反应时实验程序

主试将计算机的电源打开,检查第二个测试程序运行是否正常,手键是否灵敏。判断屏幕上出现的加减运算是否正确,正确单击右键,之后记住屏幕上出现的数字,最后按数字出现顺序在数字界面上进行选择。若超过10秒按键,将记为一次错误。首先告知被试先练习5次,让被试基本适应这种实验。

实验开始,主试记录每一次的有效反应时,共二十次。实验结束后,被试到一旁休息,等待下一个实验。

2.5.3

主试将计算机的电源打开,检查第二个测试程序运行是否正常,手键是否灵敏。档被试看见倒着的”T”时按键盘上的”B”;字母”T”一倒一右倒时按键盘上的”空格键”;其余情况均按键盘上的”J”。。若超过10秒按键,将记为一次错误。首先告知被试先练习5次,让被试基本适应这种实验。实验开始,主试记录每一次的有效反应时,共二十次。结束后该项测试完全结束。

2.6 数据收集与整理

实验结束后,对30 名被试的数据进行收集和整理。具体情况如下,

30名被试在两个实验任务中的数据求平均数和标准差,又根据三个标准差的原则,因此,最后剩余30名被试的数据,可以进行最后的数据分析。其中有男生10 名,女生20 名。

3 讨论

本实验比较成功的测得了大学生短时记忆的广度,实验结果较好的说明了短时记忆的特点,和个体短时记忆容量的差异,并发现实验采用记忆材料的差异对记忆广度有一定的影响。

4 结论

1.从实验所得出的结果来看,短时记忆具有如下特点:

①短时记忆的容量有限,记忆广度一般为7±2个项目。虽然有限,但可以通过对材料的组织加以扩大。

②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的保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一般只有5~20秒,最长也不超过1分钟。但短时记忆可以通过复述保持信息,然后转入长时记忆。

③短时记忆的信息提取是较完全的。提取信息即检索的形式可能有串行加工和平行加工两种。

2.从被试所测出的实验结果来看,被试对数字的记忆广度在6左右,对字母的记忆广度在5左右,符合短时记忆容量的特点。

3.根据实验所测得的结果来看,被试识记材料的差异对记忆广度会产生一定的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