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动物的行为》导学案1(新版)济南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2.2.4动物的行为导学案(无答案)(新版)济南版
A.社会行为
B.先天性行为 C .学习行为
) D .后天行为
9. 下列动物不能形成社会行为的是 ( ) 。
A.
一窝蚂蚁
B.
一个蜂箱中的蜜蜂
C. 公园猴山中的一群猴子 D. 麦田中的一群蝗虫
10. 鹿科动物的小尾巴反面是白色的,当他们遇到危险时就将尾巴撅起,露出反面的白色,其他鹿
见了这个白色就会继续尾随而逃。这是依靠哪项传递信息的(
C. 一般说,学习行为占比例越大的动物大脑越发达
D. 社会行为是学习行为中的一种高级表现形式
7. 下列动物行为属于学习行为的是(
)
A. 亲鸟喂食
B. 青蛙抱对
C. 蜜蜂采蜜
) D. 公鸡绕道取食
8. 为了探究动物的行为,小明把鸡窝里正的孵化的鸡蛋全部移走,其结果是母鸡照样趴在鸡窝里孵
卵。由此小明得出的结论是,母鸡的孵卵行为属于(
动物的行为
学习目标 :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
3.通过对动物的独特行为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
学习过程 : 自主研学(预习生成)
探究点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1. 动物
就有的,由动物的
决定的行为,叫先天性行为。
(
) A .防御行
为
B.社会行为
C.先天性行为
D. 学习行为
5.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生儿会打洞”,仔鼠会打洞的行为属于(
A、 先天性行为 B、学习行为 C、社会行为 D、繁殖行为
6. 下列关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 一般说,学习行为占比例越大的动物越高 等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教案】2.2.4动物的行为(第一课时)
2.2.4 动物的行为第一课时教课目标【知识与能力】1.经过解析谈论,学生可以认识动物行为的含义及动物获取动物行为的两种方式。
2.经过解析各种资料,学生可以学会区分动物的先本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3.经过小组谈论、交流,学生能说明动物行为对动物生计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经过解析、谈论、发言等活动激发学生的主动参加意识、踊跃地思虑,从而提升学生进行研究学习的能力及交流的能力。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经过参加问题的谈论,学生能认可到学习的重要性。
2.经过各种研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热忱,建立爱惜生命、自觉尊敬和爱惜动物的意识。
教课重难点【教课要点】1.区分先本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动物行为对其生计的影响。
【教课难点】先本性行为或学习行为的成因。
课前准备课件,有关动物行为的实例等。
教课过程情境导入请同学们放松心情,随我一起临时远离城市的吵闹进入到一个千姿百态、活力勃勃的动物世界。
展现录像(动物行为)你从录像中看到了哪些场面?(海龟的产卵、小海龟的孵化、鸟的育幼过程)它们这一系列的活动其实就是动物的行为。
如电影中,雌海龟产卵后立刻就要把卵埋起来;而小海龟刚孵出来就要拼死爬向大海;雌鸟怕小鸟跑的太远,而用树枝将它挡在自己的两腿之间等。
这些行为对它们自己和它们的后代的生计和生活有什么样的意义呢?小结:它们拥有的这些行为有益于它们存活和生殖后代,这也就是动物行为的意义所在。
解说新课在自然界中,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一般按获取门路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动物与生俱来的行为称作先本性行为,如未张开眼的雏鸟就能张大嘴向父亲母亲索食。
另一类就是动物后天形成的行为叫学习行为。
一、先本性行为课件展现 : 先本性行为的图片。
谈论:( 1)图片所展现的是动物哪一种行为呢?(2)动物的这类行为是如何产生的?(3)先本性行为对动物的生计和生活有什么意义呢?课件展现:( 1)先本性行为(定义)(2)意义:先本性行为常常是一些简单的,保证动物最基本的生计所需的必不行少的行为。
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 动物的行为(问题解决课)导学案(新版)济南版
难点
教学重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阐明动物的行为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
教学难点:区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了解学习行为的复杂性和遗传性;
关键
问题
1.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是如何获得的?
2.两者之间具有怎样的联系?
教学
准备
《动物的行为》问题生成单单
《动物的行为》问题训练——评价单
教学过程设计
1.教师深入学生中间指导。
2.关注每个组的生物学科长的自学情况,对他们进行预习指导。
教师对表现较好的小组进行记分表扬。
个辅学生:5班:张悦、王震、杨元晖、江心菊、李叶。
6班:李哲、林萍莉、李金帅、张扬、王昊。
7班:杨明松、、王国庆、王玉鑫、刘晓。
8班:齐创业、董玉慧、艾云龙、时梦雪。
学生能够以积极的态度来来对待,书写比较认真,并且真正地进行思考。
1、表现出积极的参与兴趣。
2、怀着浓郁的探究欲望进入到下一个教学环节。
自主学习发现问题
12
分钟
创设阅读情境
让知识装进我们的行 囊,我阅读,我快乐。
【旁白】明确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是我 们长征的第一步,要把动物的行为了解透彻,还需要我们认真自学,下面就请同学们带着自己的学习目标扬帆起航开始我们今天的自学之旅,时间20分钟。要求:根据阅读六字诀阅读课本,在相应位置标画出知识点,并将导读单上的题目写出简要答案。并注意记录遇到的疑惑以及不明白的问题,生成自己的个人问题。
程序
(要素)
时间
创设情景
教师行为
期望的学生行为
创设情境
呈现目标
3分钟
创设实际生活情境
【旁白】通过ppt课件呈现以下内容: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 动物的行为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
技能
1.通过明星图片资料分析和分析讨论的学习活动,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先天性行为:(本能)
学习行为:后天学习所得
学习行为是建立在先天性行为的基础上的。而且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越强,表现出的动物行为也越复杂多样,适应环境的能力越强。
设计意图:扩展认知的范围,加深对概念的理解。
设计意图:在学生能准确判断两种行为的基础上老师还需要引导学生从行为产生的原因上理解两种行为的本质特征。将学生头脑中的具体材料做以理性提升,另一方面也教给学生分析比较问题的方法。达成本节第一个重要的知识目标。
1.通过调查动物学习行为的形成过程,理解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以及遗传因素对学习行为形成的作用,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己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2.关注动物的生存环境,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增强热爱动物的美好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复备及设计意图
活动一:构建动场
课堂导入:
播放动物行为的图片资料,让学生畅谈动物的各种表现,在学生的踊跃发言中引导学生对动物行为研究的关注。从而引出“动物的行为”的概念
二.学习行为1.决定因素2.获得时间3.举例
三.社会行为1.特征
当堂检测
教学目标:1.先天性行为的决定因素和获得时间。2.学习行为的决定因素和获得时间。3.先行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举例。4.社会行为的特征。
学考易考点:1.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主要区别。2.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举例。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2.2.4动物的行为(导学案)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导学案学案序号:备课组长签名:课题动物的行为授课人课型新授课年月主备人学习目标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2、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及特点;3、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意义。
学习重难点1、2学习过程创设情境:国际在线专稿:一只会模仿各种声音的鹦鹉不久前意外的凭借这一特殊本领使主人和他的儿子及时从家中逃离。
33岁的香农·康维尔居住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的曼西市,事发当晚,他与儿子一起躺在长沙发上看电影,看着看着就进入了梦乡。
凌晨3点左右,康维尔忽然被一阵忽促的火灾报警声惊醒,定睛一看,原来家中着火了。
事实上,康维尔听到的并非真的报警声,而是他饲养的亚马逊鹦鹉“花生”模仿警报器发出的尖叫声。
激趣引入:鹦鹉天生就能模仿各种声音吗?你想知道这一行为是怎样形成的吗?让我们一同走进今天的动物世界——第四节动物的行为。
任务一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自主学习阅读教材94页---95页,完成学案相关问题1.什么是先天性行为?并举例2.什么是学习行为?并举例指导学生会阅读,同时注意总结和勾画。
试着让学生脱离课本和学案,将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用自己的话说出来。
点拨: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大类,学习行为又称后天性行为。
合作探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94-95页内容和插图2.2-31,思考下列问题:(1)图片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2)分析鹦鹉会说“你好”小狗为什么学不会?(3)列表比较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异同点。
(4)上述动物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小组活动:做好要求并体现在课件上,例如,谈论的形式、讨论的时间等。
精讲:母鸡抱窝、亲鸟育雏等这种生来就具有的,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动物的有些行为如小狗算数学是通过后天的学习、练习逐渐表现出来的是学习行为又称后天性行为。
讨论:比较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哪一种更复杂、更能适应多变的生活环境?小组实验:观察小仓鼠绕道取食丰富多彩的。
2.2.4动物的行为教案(无答案)2023--2024学年-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功能与适应性:讨论不同动物行为的功能,如何帮助它们适应环境。
-行为分类:分类讨论动物行为的类型,如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等,并举例说明。
-影响因素:探讨影响动物行为的因素,如遗传、环境和学习,举例分析这些因素如何作用于动物行为。
5.总结回顾(5分钟)
详细内容:回顾本节课的重点内容,包括动物行为的定义、分类、功能和影响因素。通过提问学生:“我们可以从动物行为中学到什么?”来引导学生思考动物行为对生态系统的意义。强调本节课的重难点,如动物行为的适应性意义和影响因素,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
2.教学组织方面,小组讨论时部分学生参与度不高,可能是因为分组不合理或任务分配不均。
3.教学评价方面,评价方式较为单一,主要依赖期末考试,未能充分反映学生的日常学习和进步。
(三)改进措施
1.加强课堂管理,明确学习纪律,确保学生能够专注于学习任务。同时,及时引导讨论方向,避免偏离主题。
2.优化分组讨论,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其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能力进行合理分组,并确保每个小组成员都有明确的角色和任务。
当堂检测:
为了检验大家对本节课内容的掌握程度,下面进行当堂检测。请同学们独立完成以下题目,并提交答案。
1.请简述动物行为的定义及其在生物生活中的重要性。(5分钟)
2.根据所学,将以下动物行为分类为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繁殖行为或其他类型,并解释其功能:
-鸟类的迁徙
-狮子的捕猎
-鸽子的筑巢
-蚂蚁的搬家(10分钟)
-分析动物行为的生物学基础,包括遗传、环境和学习等因素。
3.实践活动(15分钟)
详细内容:
-角色扮演:学生分组,每组选择一种动物,模拟其在不同情境下的行为,如捕食、逃避天敌等。
(新)济南版生物七上《2.2.4动物的行为(第二课时)》教案(一等奖)
动物的行为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描述动物的社会行为的主要特征,说出分工合作对于动物生存的意义,举例说出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意义。
【过程与方法】1. 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推理和假设,尝试探究蚂蚁的社会行为。
2.比照观察四种类人猿和人类起源与开展过程中的示意图,概述人类在起源和开展过程中自身形态和使用工具等方面的变化。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同群体的力量大于个体、群体合作交流的重要性,培养互助友爱的精神。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动物社会行为的三个特点。
2.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三种方式。
【教学难点】运用有关动物群体中信息交流的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课前准备1.制作多媒体课件。
2.设计好上课用的表格、图片并进行打印。
3.准备好上课用的各种用具:设计表格,学案。
教学过程情境导入课前布置学生观察蚂蚁、狗、猫等一些身边动物的取食过程。
问:〔1〕这些动物取食行为都相同吗?〔2〕哪些是群体生活的动物?学生答复以下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在以上观察和分析的根底上提出问题,并最终引导学生共同探讨社会行为的特征。
学生提出问题,如:群居动物内部不同成员之间是如何分工合作的?首领都是执行一样的功能么?讲授新课一、社会行为的特征放录像:白蚁和狒狒的群体生活。
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看录像,引导学生分析讨论白蚁、狒狒群体的社会行为特点。
问题:白蚁群体成员有哪些?它们的职能分别是什么?学生看录像答复以下问题,在此根底上热烈的讨论,最后得出结论:哺乳动物的群体中有等级。
推测:为什么牧羊人放牧时管好头羊就可以?学生热烈的讨论,最后总结出社会行为的特征。
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部形成组织;成员之间有明确分工;有的群体形成等级。
引导学生在学习社会行为特征的根底上提出问题。
学生提出问题:〔1〕群体中不同个体之间是如何实现分工合作的?〔2〕群体中的社会行为的意义是什么?〔3〕动物群体中存在信息交流吗?二、动物群体中的信息交流不用语言,人类如何进行交流?引导学生明白人类可以通过表情、动作和气味进行信息交流。
济南版生物七上第二节《动物的行为》word学案一
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以及社会行为。
这些行为实际上是动物对其生活环境的一种适应,把动物的行为这节课安排在生命活动调节的后面,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和初中学生的心理特征。
动物行为的研究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利用教材,多采用直观手段,引导学生多进行观察和实验,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动物行为与环境相适应的观点、生态学观点,建立珍爱生命、保护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目标:依据课程内容标准的要求,确定本节的教学目标为:知识目标:1、说出动物行为的类型、特点以及对动物的生存或繁衍的意义。
2、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重点)3、举例说出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4、动物先天性行为的特点及意义和学习行为受遗传因素的影响。
(难点)能力目标:1、通过对动物各种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乐于探究生命奥秘的兴趣。
2、通过“探究动物的绕道取食行为”探究活动,进一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进一步深入理解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和进化趋势。
3、通过对社会行为的学习,培养学生搜集资料、分析资料得出结论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与人合作学习的意识。
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培养学生关注动物、保护动物及动物生存环境(生物圈)的意识。
3、初步建立“生物与环境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的生物学观点,认识到人与动物、人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重要性。
三、教学策略:1、本节课采用直观导入法:播放一段动物世界的视频资料,有水中的游鱼,空中的飞鸟,陆地奔跑的狮虎……2、本节课主要是采用观察法和实验法。
对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教学,教师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科书第96~97页“分析与讨论”中的图文资料,结合有关问题展开讨论。
通过观察、分析、讨论与交流,使学生体会和把握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对动物维持生存的意义,理解先天性行为是动物通过遗传和进化形成的一种适应环境的本能,它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学习行为则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复杂环境。
七年级生物上册2.2.4《动物的行为》教案1(新版)济南版
4. 举例:鸟类迁徙。鸟类迁徙是一种季节性的长距离移居行为,它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有助于鸟类寻找适宜的生活环境和食物资源,提高生存率。
5. 动物行为的研究对于人类社会的影响:动物行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动物,提高对动物的关爱和保护意识。例如,通过研究动物行为,我们可以了解到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从而采取措施保护动物和生态环境;动物行为的研究还可以为医学、农业等领域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帮助。
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动物的行为》教案1 (新版)济南版
课题:
科目:
班级:
课时:计划1课时
教师:
单位:
一、教学内容
本节课为人教版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四章《动物的行为》的授课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1. 动物行为的分类:根据获得途径的不同,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 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动物行为是适应环境的结果,是长期自然选择的结果。
(4)批改学生讨论动物行为研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的作业,评价学生的思考深度和观点表达,指出存在的问题,并提供改进建议。
(5)针对学生作业中的普遍问题,进行课堂讲解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点。
九.反思改进措施
(一)教学特色创新
1. 引入多媒体教学资源:利用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增加课堂的趣味性和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
1. 选择适合教学目标和学习者特点的教学方法:
针对七年级学生的特点和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我将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法:在讲解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分类和适应性等方面,采用讲授法,清晰、系统地传授知识。
七年级生物上册2.2.4《动物的行为》教案1(新版)济南版
(三)改进措施
1. 提高课堂参与度:通过设计更多的互动环节和小游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2. 提供个性化辅导:针对学生理解困难的问题,给予个别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动物行为的知识。
3. 利用网络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增加更多的图片和视频资料,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 增加实践机会: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野生动物保护区,增加实践机会,让学生亲身体验和观察动物行为。
5. 鼓励学生提问: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提问,解答他们的疑惑,促进学生的思考和理解。
八、课堂
1. 课பைடு நூலகம்评价:
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密切观察学生的反应和参与度。通过观察他们的行为和表现,我可以了解他们对动物行为的兴趣和理解程度。
三、学情分析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七年级的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生物基础知识,对自然界有一定的认识。但在动物行为方面,他们可能仅限于日常生活观察,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现象看到本质,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1. 知识方面:学生在小学阶段已经接触过一些动物行为的知识,如动物的捕食、繁殖等行为。他们对这些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缺乏系统性和深入的认识。大部分学生能够识别常见的动物行为,但对其背后的原因和意义可能理解不深。
3. 学生互评:
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让学生们互相评价彼此的作业。这将帮助他们了解彼此的进步和存在的问题,并从他人的作业中学习和借鉴。
学生自我评价:鼓励学生进行自我评价,让他们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这将帮助他们培养自我观察和自我提升的能力。
4. 家长沟通:
定期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在家庭环境中的学习情况。家长的反馈将对教学评价提供重要的参考。
2.2.4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济南版七年级上册生物
1.教学活动:布置以下练习题,让学生当堂完成。
-判断题:动物行为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大类。
-选择题:以下哪个选项属于先天性行为?(A.鸟巢构筑;B.狗狗学会握手;C.蜜蜂采蜜;D.猴子学习使用工具)
-分析题:分析捕食行为在生物进化中的作用。
2.答疑与反馈:教师针对学生的答题情况进行答疑,给予反馈,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验证一种动物行为是否具有适应性。
3.拓展作业:
-参与校园或社区的动物保护活动,记录活动过程和自己的感受。
-撰写一篇关于动物保护的科普文章,分享给同学和家人。
-组织一次小组讨论,探讨人类活动对动物行为的影响,并提出保护动物行为的建议。
作业要求:
1.必做题要求每位同学完成,旨在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通过本章节的学习,使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在生物学习方面已具备一定的基础,他们对生物界的多样性充满好奇,对动物行为有一定的认知。但在具体分类、深入理解和应用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本章节的教学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充分运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使学生在本章节学习中取得良好的成效。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动物行为的分类、特点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是本章节的重点内容。学生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是学习的难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习生物学的热情。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第二章第四节动物的行为教案(新版)济南版
-认真批改:教师应对学生的作业进行细致、认真的批改,注意学生的答题思路、方法及准确性,及时发现学生作业中的问题。
-点评与反馈:在作业批改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学生具体的点评和反馈,指出其作业中的亮点和不足之处,鼓励学生继续保持优秀表现,并对需要改进的地方提供指导。
-鼓励与激励:教师应对学生的努力和进步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学内容的掌握情况,从而调整教学计划,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5.家校沟通:
-教师应与家长保持良好的沟通,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
-教师可以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活动,如观摩课堂展示、参与课后讨论等,以增强家长对学科的认识和关注。
板书设计
回顾整节课,我认为自己在教学过程中做得比较好的方面有以下几点:首先,我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通过展示有趣的事实和案例,使学生们更加积极地参与课堂讨论。其次,我注重与学生的互动,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发表自己的观点,这有助于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再次,我注重实践教学,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实验和实践活动,使学生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物行为的知识。最后,我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鼓励他们进行自主学习和拓展,以满足他们的不同需求。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进行改进。首先,在课堂导入部分,我花费的时间过多,导致新课呈现的时间有些紧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合理地安排课堂时间,确保新课呈现的完整性。其次,在课堂讨论中,我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及时给予他们引导和反馈,以提高他们的思考深度。再次,在实验和实践活动方面,我需要更加注重学生的安全,确保他们在实验过程中能够遵守规则,避免发生意外事故。最后,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学习效果,及时了解他们的学习情况,以便更好地调整教学策略。
精选七年级生物上册2-2-4《动物的行为》教案1(新版)济南版
第四节动物的行为
教学目标:
1.通过资料分析,举例说明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重点、难点)
2.运用探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3.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并明确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特征。
(重点)
学情分析:
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多种多样的动物的行为早已熟知,如取食行为、防御行为、鸟类迁徙、动物的繁殖等。
这些行为有较强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注意力,但对于学生对此行为的认识只停留在感性阶段,并没有系统、规范的理解。
这就需要教师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学方法及学法指导:
1.借助图片、资料等教学资源使学生深入的认识动物的行为,并会正确判断。
2.通过课前调查活动的开展,使学生理解不同动物学习能力的差别,以及遗传因素对学习行为形成的作用,使学生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自己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课前准备:
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搜集动物行为的相关资料等。
学生:课前调查一种或几种动物学习行为的形成过程,做好记录并整理、归纳。
教学过程:。
2.2.4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
2.2.4《动物的行为》教学设计课标分析:动物的运动和行为的知识对学生认识动物的本质特征非常重要。
动物行为是目前生物学研究中的一个十分活跃的领域。
动物行为的知识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关系密切。
动物的行为使其能适应环境的变化,提高其存活和繁殖的机会。
动物的行为由先天遗传或后天学习而获得。
教师应帮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到周围环境中去观察动物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材分析:本节课是济南版初中生物教材七年级上册中第二单元第二章的第四节,在学习了不同种类的动物以及动物的运动的基础上,进一步让学生认识动物通过运动所呈现的多种多样的行为特点与类型,进而对动物的行为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认识到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不同特点及其对动物生存的不同意义,进一步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从而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学情分析:学生对各种各样的动物很感兴趣,而且在日常生活中,对动物的各种行为早已熟知,如取食、防御、繁殖、迁徙、马戏团动物表演等。
这些行为有较强的趣味性,很容易吸引学生,但学生并不知道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后天的学习行为,也不知道这些行为是如何形成的,教师正好借此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唤起学生的问题意识。
同样在日常生活中,学生对动物的社会行为也司空见惯,如公园内猴群的等级现象,蜂群中蜜蜂的社会行为等。
但是,学生并不知道这些行为就是动物的社会行为,也不知道他们通过何种方式交流信息。
一、核心素养目标生命观念: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并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科学探究:通过观察图片,结合实际生活,给学生直观的认识,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了解直接简单的问题,并通过练习及时巩固所学知识综合实践能力:说出动物社会行为的概念,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社会责任:通过联系人类生活和生产实际,了解人类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
二、教学重点1.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济南版七年级生物上册:2.2.4 动物的行为 教案设计
是什么?现在你能说出动物的行为的概念了吗?(教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评价和点拨。
)如果我们用简单的一个词来描述图片中动物的这些行为,应该使用什么词语呢?教师补充:除此之外还有防御行为、攻击行为等。
动物为保护自己、防御敌害而发生的行为是防御性为。
例如昆虫的假死、母狗护卫小狗等。
同种个体之间为争领地、食物等发生的攻击和战斗,属于攻击行为。
例如羚羊、野牛的争斗等。
2.屏幕上“雄鹰捕猎”和“海豚表演”获取食物的方式是否相同?谁能说出不同之处?教师点拨:动物的行为多种多样,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可分为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两大类。
获得食物的奖励。
生3:雁群迁飞是动物的迁徙,到南方躲避严寒的冬天。
生:动物的行为是指动物的动作,其形式多种多样。
生:繁殖、觅食、避敌、迁徙。
学生认真聆听教师补充的知识点,吸收新知。
学生在书上标注,动物行为的种类。
生:不相同。
生:雄鹰捕猎觅食,是动物生下来就会的。
海豚表演获取食物,是后天经过学习、训练才形成的。
总结动物行为的类型做铺垫。
用激励性语言去评价学生,能够促使学生积极回答问题,活跃课堂气氛。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归纳总结的能力。
明确动物的行为分类,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通过比较两种动物获取食物的方式,引导学生说出动物的行为根据获得途径可分为两类。
指导学生根据以上实例总结:什么是先天性行为?什么是学习行为?指导学生阅读课本内容和插图,思考下列问题:(1)图片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哪些是学习行为?(2)上述动物行为对动物的生存有什么意义?教师精讲:母鸡抱窝、亲鸟育雏等这种生来就具有的,由遗传因素决定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动物的有些行为如小狗算数学是通过后天的学习、练习逐渐表现出来的是学习行为又称后天性行为。
讨论:比较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哪一种更复杂、更能适应多变的生活环境?生1:动物的这种生下来就具有的行为称为先天性行为。
生2:通过学习获得的行为称为学习行为。
自主学习教材有关内容,小组内讨论回答问题:生1:母鸡抱窝、红雀饲喂金鱼、小羊吮吸乳汁是动物的先天性行为;黑猩猩借助木箱摘香蕉、蚯蚓走迷宫、黑猩猩借助树枝取食是动物的学习行为。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二单元 第二章 第四节 动物的行为)教案 济南版 教案
动物的行为
教材分析
本节内容介绍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以及社会行为。这部分内容与人类的日常生活和生产活动密切相关,在教学活动中多进行观察和实验,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学习兴趣。
教学
目标
1、知识目标: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尝试编写探究实验报告。
必须做,但形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加以改变。教无定法。
总结提高
进一步巩固
板书设计:动物的行为
动物的行为
概念区别
先天性行为
学习行为
教学反思:
2、能力目标:培养观察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探究能力、表达交流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参加探究活动,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鼓励创新;在问题探讨中,认同人类学习或自身学习的重要性。
重点、
难点
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教学方法及设计意图进一步结合生 Nhomakorabea中实例,分析区别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
完成学案其他题目,加深了解、记忆。
加强教学的直观性,扩大学生的视野,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明确给学生确定学习目标,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小组合作意识。
让学生在争论中获得知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
回归教材,结合教材,突出教材对学习的指导性地位。
板书是为了让学生有明确的知识点框架。
观察、实验,播放视频,并制作学案
直观形象,扩大视野,调动兴趣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及目标
达成预测
导课:播放相关视频资料
师布置学习任务,巡视学生学习效果,查看学生交流问题;生明确任务后开始学习,完成任务后,提出交流问题,小组合作完成学案上有关题目,尝试了解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以及它们之间的区别。
济南版生物七年级上册 2.2.4《动物的行为》导学案1
第四节动物的行为【学习目标】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
3.通过对动物的独特行为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和社会行为。
难点: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学习方法】举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几个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例子。
比较法——对两种行为从获得途径、适应特点及进化趋势等方面列表,从而比较出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过程】(一)问题导学:1.认真阅读课本P94-96有关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这部分的内容,然后完成以下问题(1)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以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物的学习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本分析讨论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呢?哪些是学习行为呢?(5)课本分析讨论中的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有什么意义?2.读课本P96-97社会行为部分,完成以下问题。
(1)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不仅仅是课本上的例子)(2)社会行为的特征:群体内往往有明显的_________,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________,有些群体内还存在有明显的__________。
(3)群体信息交流:动物进行分工合作时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动作以及__________来传递信息。
(4)意义:认识___________,利用___________,控制和防范____________,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____________。
(二)交流合作,共同探究。
1.请同学们利用小组的力量来解决下列问题。
(1)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对比表格(2)每个同学各举一例与大家分享:。
4299.济南初中生物七上《2.2第4节 动物的行为》word教案 (1)
《动物的行为》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区分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2、举例说出动物的社会行为。
3、明确动物行为对动物的作用。
(二)、能力目标:1、运用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探究动物行为的成因。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对问题的探究能力。
(三)、情感目标:1、树立正确利用和保护动物的态度和价值观。
2、通过活动,培养探究学习、合作学习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概念、特征及意义。
2.社会行为中信息的交流方式。
三、教学难点:1.社会行为中的分工合作是怎样实现的。
2.学习行为是受遗传因素影响。
四、教学准备:学生课前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收集一些有关动物的学习行为、社会行为的资料及有关的图片、故事等以便课上表达交流。
五、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1.播放动物世界的一段视频。
提出问题:你观察到了动物的哪些活动?学生讨论后教师总结:这些活动都属于动物的行为。
(二)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一〉多媒体图示:蜘蛛捕食、蜜蜂采蜜、小鸟在池边喂金鱼、蚯蚓走迷宫、大山雀偷饮牛奶、成年黑猩猩设法取到挂在高处的香蕉等图片〈二〉[说一说]上述动物的行为中,哪些行为是动物生来就有的?哪些行为是动物在后天的生活过程中逐渐学会的?总结: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概念〈三〉[想一想]你还能再举几个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例子吗?〈四〉[看一看]1、视频资料:小狗的绕道取食结论:动物也有思维性。
在恶劣的环境下知道动脑吃到食物。
这与平时的经验积累和学习是分不开的。
2.多媒体展示:小狗算算术、猴子骑自行车、小狗钻火圈等总结:动物的学习行为是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又叫后天性行为。
一般来说,动物越高等,形态结构越复杂,后天性行为也越复杂,而且后天性行为在动物的全部行为活动中占的比重也越大。
〈五〉回归文本资料,指导学生列表比较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结合教参124类别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形成(生来)就有的本能行为通过(后天的学习)逐渐形成的行为获得途径由体内(遗传因素)所控制的在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环境因素的作用,由(生活经验)和(学习)获得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节动物的行为
【学习目标】
1.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说明这些行为对动物生存的意义。
2.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
3.通过对动物的独特行为的研究,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观察能力以及合作学习的意识。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学习行为和社会行为。
难点:区别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
【学习方法】举例法——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举出几个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例子。
比较法——对两种行为从获得途径、适应特点及进化趋势等方面列表,从而比较出两者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过程】
(一)问题导学:
1.认真阅读课本P94-96有关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这部分的内容,然后完成以下问题(1)根据行为获得的途径,动物行为可以分为_________和________。
(2)动物的先天性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动物的学习行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课本分析讨论中哪些是先天性行为呢?哪些是学习行为呢?
(5)课本分析讨论中的动物行为对动物生存有什么意义?
2.读课本P96-97社会行为部分,完成以下问题。
(1)举例说明动物的社会行为:(不仅仅是课本上的例子)
(2)社会行为的特征:
群体内往往有明显的_________,成员之间有明确的__________,有些群体内还存在有明显的__________。
(3)群体信息交流:动物进行分工合作时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动作以及__________来传递信息。
(4)意义:认识___________,利用___________,控制和防范____________,使人和动物在生物圈中____________。
(二)交流合作,共同探究。
1.请同学们利用小组的力量来解决下列问题。
(1)先天性行为与学习行为对比表格
(2)每个同学各举一例与大家分享: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