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兼评窦桂梅老师教《秋天的怀念》的提问
2、窦桂梅《秋天的怀念》课堂教学实录
窦桂梅《秋天的怀念》课堂教学实录教学预设:1.在“秋天”的回忆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
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自己”的思考。
教学层次: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探究“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
教学步骤:读出韵味读出思考读出韵味一、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师:今天,一位新的老师来给你们上课,刚才听主持人介绍,我从哪儿来?生:清华大学。
(笑)师: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师:今天的课上,要为同学们带来什么礼物呢?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一位校友,他叫史铁生。
这位在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今年已经54岁了,2 1岁的时候,突然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瘫。
也就是在那一年,他的母亲也去世了,这么多年来,儿子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感受。
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
看你读到了什么。
(课件出示:“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的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
’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生:(学生默读后发言)我读到了他对母亲的思念。
他把上帝招她回去作为安慰。
生:作者心中的母亲活得太苦了——“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的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
’”(师板书:苦)(点评:介绍作者的同时也介绍作者的作品,很自然地把课外读物引入课堂把小课堂置于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之中,大气。
这跟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是一脉相承的。
她围绕作者史铁生来组织读物。
把一篇文章置于作者一组文章之中:《合欢树》《我与地坛》《有关庙的回忆》《病隙碎笔》等。
互文理解,教材外的几篇帮助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由教材又引出作者的其他作品,激发学生去读教材外的更多篇,窦老师找准了课内外结合的点,巧妙地处理好了“走进文本”和“走出文本”的关系。
这是窦老师对以“主题”构建课堂的又一次成功尝试。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窦桂梅]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及反思
[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窦桂梅]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及反思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及反思一、教学思考1.教什么?对于一篇语文课文,可教的东西很多。
但面面俱到,等于面面不到。
所以,选择“合宜的教学内容”最重要。
根据什么来判定教学内容“合宜”呢?我以为一是看学生需要,二是看文本特质,三是看课文在单元或课本中的教学重心。
据此,确定以下教学内容:⑴从文本中的人物语言揣摩入手,读出文本背后“空白、沉默、隐匿的东西”。
⑵学习“文本细读”的解读方法。
⑶感悟、体验母爱的无私、博大、宽容、含蓄。
2.怎么教?⑴提供阅读材料,包括文本细读的样本、与文本有关联的史铁生散文《合欢树》、《我与地坛》(选文)等,为学生解读课文提供支架。
⑵课堂上进行文本细读,让学生在相对集中的人物语言“言语形式转换”操练中读懂文本背后的缄默内容,进而学会文本细读的方法。
⑶对母爱的体验、感悟则让学生在解读、言说中完成。
二、教学目标1.懂得人物语言在显性意义下另有隐匿意义。
2.初步学会“文本细读”的解读方法。
3.能在文本解读的过程中,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感悟出母爱的无私、博大、宽容、含蓄。
三、教学预设1.营造氛围:从作者简介导入,为文本解读、情感体验营造一个适宜的“学习场”。
2.文本细读:让学生自由言说,报告自己仿照“《合欢树》的文本细读”方法阅读《秋天的怀念》的成果。
这是分散的文本细读法。
3.定向解读:运用“言语形式转换”的方式对人物语言进行揣摩、解读。
这是定向的文本细读法。
4.定点解读:聚焦分析“秋天的怀念”的题旨,实质是对文本及自己的体验、感悟进行小结。
5.作业巩固:通过课后的“阅读理解”题及史铁生著作的拓展阅读,巩固课文阅读的成果。
四、教学反思(一)满意处:1.全班学生真正沉浸于文本,进行了一次文本细读,而且读出了文本中蕴含的人物思想、情感,与文本、作者进行了较深入的对话。
2.学生是阅读主体。
我努力尊重学生的阅读主体地位,让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体验、阅读储备自由地解读文本,课堂上呈现出“我要阅读”的主体兴奋状态,令人欣慰。
读懂《秋天的怀念》从有效提问开始
读懂《秋天的怀念》从有效提问开始赵朋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途径,在阅读教学中,不仅要读,更要善问。
怎样来提问,提问不是徒有其表,而是要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选好恰当的提问视角,抓住提问的契机,让学生从问题思考中有所启发。
同样,提问要契合学生的认知经验,不能过于简单,消解学生的阅读趣味;不能过于高深莫测,导致学生无从下手,内心产生挫败感。
孔子在《论语》中提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面对阅读,要强调提问的有效性,通过运用提问策略,指引学生抓住阅读要点。
一、关注思维状态,激活问题意识学而不思则罔。
在阅读活动中,思维应该是积极的、正面的。
语言是学习语文的重要媒介,阅读教学需要激活学生的语言思维。
如何设置问题,要从学生的问题意识入手。
1.引发学生产生问题,活跃语言思维在阅读中,提问是最常见的互动方式。
在读《秋天的怀念》时,该文为史铁生。
通过了解史铁生为何前后会产生如此大的变化,到底是什么人、什么事影响了他?对照文本阅读,母亲对的影响是深刻的,通过提问,让学生主动去阅读文本,从文本中去找答案,激发阅读兴趣。
语言思维是交流的前提,在阅读中,要激活学生的语言思维。
围绕《秋天的怀念》,从阅读中找准情感的主线,“体验母爱”“读懂母爱”“思考母爱”“感恩母爱”。
教师要指导学生从语言思维中来品读文本细节,探究这份深沉而真挚的爱,为深刻理解文本,挖掘文本内涵创造条件。
2.延伸学生思维活动,点化生命体验在阅读中,文本中的情感,更能触动学生的思维,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
在《秋天的怀念》中,“与母亲生活的点点滴滴”,成为感悟母爱的重要载体。
在文中都写了哪些事,如向母亲发脾气,与母亲争吵。
从文本细读中,提炼母亲的形象。
母亲因病而整宿睡不着觉,却依然深爱着。
对照文本,叩开学生的情感世界。
回到学生自己的生活里,是否也有与父母争吵的体验,通过反思自己的生活,对文本的主旨进行深刻挖掘,感受深植于内心的生命体验。
母亲的“好好儿活”,意味深长,宽厚而充满本真的力量。
在不断“追问”中抵达语言的“心脏”——由窦桂梅《秋天的怀念》一课的教学想到的
师 : 果说这是 细心 , 如 那下一 过程 中思维的方法 。同时 , 窦老师
心情变得愉快一些 。 生 3 :母 亲也 是一 个爱 花 的
人 , 以母 亲 让儿 子 去 看看 花 儿 。 所
生 1这个“ : 悄悄地” 体现 了对 儿子的歉意。 生 2对儿子的关心 。 : 师: 仅仅是关心? 细致一点 。 再 生: 对儿子小心翼翼 。 师: 对儿子小 心翼翼 , 亲的 母 心比针尖儿还 细呀 !把你 的“ 小心 翼翼 ” 送进 去 , 一读 。( 读 生读 , 掌
么?
悄悄地 出去 了。” 师: 还有几处 “ 悄地 ”找 出 悄 ,
无比啊 !读一读 , 把你 的体会送进 去, 让我们感受这样的母亲 。
一
来, 读一读 。
( 课件出示 :母亲悄悄地躲 出 去, 在我看不到的地方…… ) 师 : “ 悄地 ” 把 悄 去掉 了 , 意思 没变 , 谈谈你的理解。 生 :体会不到母 亲的苦心 , 她 想让儿 子尽情地发泄一下 。 师: 用上“ 悄悄地” 呢? 生: 就可 以体会母亲非常关心
维普资讯
讲坛
嘲 Βιβλιοθήκη 在不断“ 追问’ ’ 中抵达语言的“ 心脏 ’ ’
o江 苏 / 张晓 华
教 学 片 断一 : 儿 子 , 忍 心 打扰 儿 子 。 不 师 : 听 出 来 了 , 说 这 母 亲 我 你
师充分运用 了追 问的教学方法 , 紧
[ 坛 讲
住的仅仅是我的手 吗?
生 :母 亲 抓 住 的 是 我 想 要 死
课] 堂
师 : 亲太理 智 了, 以母 亲 母 所 没哭啊 , 这是一种怎样的滋味 !母 亲忍住 的是多么复杂的情感啊 ! 把 刚才大家的体会送进去 , 再读 。 生 (
秋天的怀念评课优缺点
秋天的怀念评课优缺点《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真是让我感触颇深啊,听到这个题目,我就忍不住想说说它的优缺点。
首先啊,优点嘛,咱们得先说一说。
这篇文章用一种非常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美丽,秋天的气息,像是把人带进了一个五彩斑斓的世界。
就说那段描写秋天的落叶,简直让人心都要跟着落叶一起飘了。
你想啊,树叶从枝头飘落,像是被风儿轻轻拥抱,慢慢地旋转着,最后轻轻地落在地上。
那一瞬间,感觉时间都停止了,生活的喧嚣都消失了,整个世界就只剩下这一片宁静,真的是一种享受。
再说作者对情感的表达,真是让人眼泪汪汪。
秋天不仅仅是季节的变化,更是思念和回忆的载体。
作者在文中提到的对母亲的怀念,那份浓浓的亲情,真是让人一阵感动。
尤其是提到母亲做的那一桌好菜,哎呀,光想想就流口水啊。
每道菜里都藏着母亲的爱,吃着那些菜,仿佛又回到了温暖的家。
真让人有种想立刻给妈妈打个电话的冲动,问她在做什么,顺便提醒她多做几道我喜欢的菜。
文章中那些细腻的情感描写,让我觉得特别贴心,像是能触动到心底最柔软的地方。
哎,这种感觉真是太难得了。
缺点也有,咱们不能光说好话,对吧。
比如说,文章在某些地方可能有点儿过于抒情,稍微有点拖沓。
想象一下,如果你在课堂上讲这篇文章,讲到一半,班上小伙伴们可能已经开始走神了。
是的,老师的声音可能再动人,内容再美好,可是时间一长,难免就有点儿乏味。
尤其是那些长长的句子,有时候真让人看得眼花缭乱。
说实话,谁能记住那么多细节啊,偶尔来点儿简洁明了的表达,不也挺好嘛?毕竟咱们这代人可是讲究效率的,不想每次都花费那么长时间来消化一段文字。
虽然文章传达了深厚的情感,但对于一些小朋友来说,可能有些难以理解。
尤其是提到母亲的回忆时,那种情感深邃,可能让一些孩子觉得遥不可及,不容易产生共鸣。
小孩子的世界里,可能更多的是游戏和玩乐,对这种沉重的情感体会得不是特别深。
再说说文章的整体结构,感觉有点儿散。
虽然秋天的感觉渗透在每一个字里,但有时候就像一锅杂烩,什么都想放,最后却不知道该怎么吃。
漫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问r——以人教版七年级课文《秋天的怀念》为例
漫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问r——以人教版七年级课文《秋天的怀念》为例郭修荣【摘要】提问不仅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和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更能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反观当下初中语文阅读课堂提问现状,不少教师迷信教参资料,所设计的问题侧重于考试能力的培养,没有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语文素养的发展,致使教学效率低下.有效的提问应当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从认知、思维、情感、能力等多个角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充分体验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以人教版七年级课文《秋天的怀念》教学为例,对当下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期刊名称】《中学教学参考》【年(卷),期】2018(000)001【总页数】3页(P16-18)【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作者】郭修荣【作者单位】浙江温岭市第三中学 3175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633.3一、引言提问是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行之有效的提问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还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语文知识掌握情况,对于全方位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具有重大意义。
早在春秋时期,著名教育思想家孔子就在《论语·述而》中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理念,间接阐明了提问在教学中的积极意义。
进入新世纪以后,在语文课程教学改革工作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学生课堂主人翁地位日益凸显,教师如何扮演好“学习顾问”这一角色,运用适当的提问方式、策略以及评价手段成为一个相当棘手的问题。
身处初中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必须面对现实,冷静思考:当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提问究竟存在什么问题?如何才能更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课堂提问活动?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对相关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现状教育家陶行知说过:“老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
”教学生学是语文课堂教学需要解决的根本问题。
课堂提问要从“教学生学”出发,引导学生层层递进去解读文本。
窦桂梅课堂教学视频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分析
窦桂梅课堂教学视频秋天的怀念教学设计分析窦桂梅课堂秋天的怀念的教学步骤一:揭示课题1、我在北京的清华附小工作,有一位曾经就读那里的校友叫史铁生。
现在已经54岁了。
母亲离开他已经几十年了。
这么多年,他一直思念着自己的母亲。
这是他写的一段话,请读一读,看你读出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默读)那时的我,作为她的儿子,还太年轻,还来不及为母亲着想,我被命运击昏了头,一心以为自己是世上最不幸的一个,不知道儿子的不幸在母亲那儿总是要加倍的。
她有一个长到二十岁上忽然截瘫了的儿子,这是她唯一的儿子;她情愿截瘫的是自己而不是儿子,可这事无法代替;她想,只要儿子能活下去哪怕自己去死呢也行,可她又确信一个人不能仅仅是活着,儿子得有一条路走向自己的幸福;而这条路呢,没有谁能保证她的儿子终于能找到——而这样的母亲,注定是世界上活得最苦的母亲。
(课件)2、谈体会:你感受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1)我感受到了,作者对母亲的怀念、思念之情;(2)作者对母亲的忏悔、懊悔、后悔、悔恨之情;(3)作者对母亲的自责、内疚之情;(4)作者自己的成长,完全理解母亲了……3、注意看,老师加上一个“的”齐读课题:“怀念的秋天”。
你的眼前会有一幅怎样的画儿?(景、事、人……);老师把几个词的位置颠倒一下:“秋天的怀念”,齐读课题。
你的眼前会有怎样的不同?(……变成一种情感……)小结:看来,之所以有这秋天的怀念(课件),就是秋天的故事所引发啊,作者怎么会有这份怀念?让我们一起跟随史铁生先走进秋天的故事。
(在“秋天”下面做标记)4.为了更好理解这秋天的故事,我们先来检查一下自己读书的情况。
这里有个自测题,请同学们自测一下看到达哪个台阶:(课件显示)——正确、流利、有感情。
(让学生可以先自由读一读,然后让学生读书,让其他学生评价该生读书属于怎样的层次,以学定教。
可以重点指导几个儿话音,比如“咱俩儿”,“好好儿活”)5.根据学生朗读情况得出结论。
比如,提出进一步要求:(同学们说的有感情,到底怎么算是有感情?有时候我们说的时候很模糊。
窦桂梅《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及点评.docx
窦桂梅《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及点评教学预设:1.在“秋天”的回忆中,理解“母爱”的内涵。
2.在“怀念”的情意中,感受“爱母”的思绪。
3.在“秋天的怀念”中,获得“自己”的思考。
教学层次: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探究“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
教学步骤:一、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师:今天,一位新的老师来给你们上课,刚才听主持人介绍,我从哪儿来?生:清华大学。
(笑)师:是清华大学附属小学。
师:今天的课上,我要为同学们带来什么礼物呢?我想起了我们学校的一位校友,他叫史铁生。
这位在我们学校毕业的学生,今年已经 54岁了,21岁的时候,突然的重病使他高位截瘫。
他瘫痪在床,行走在轮椅上至今已经 33年了,在他二十多岁的时候,母亲也去世了,这么多年来,儿子一直用文字表达对母亲的感受。
现在,就请同学们一起默读下面这段话。
(课件出示:“我坐在小公园安静的树林里,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的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的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
’睁开眼睛,看见风正从树林里穿过。
”——《合欢树》)生:(学生默读后发言)我读到了他对母亲的思念。
生:我读到了作者心中的母亲活得太苦了——“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的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
’”(师板书:苦)(点评:介绍作者的同时也介绍作者的作品,很自然地把课外读物引入课堂。
把小课堂置于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之中,大气。
这跟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是一脉相承的。
她围绕作者史铁生来组织读物。
把一篇文章置于作者一组文章之中:《合欢树》《我与地坛》《有关庙的回忆》《病隙碎笔》等。
互文理解,教材外的几篇帮助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由教材又引出作者的其他作品,激发学生去读教材外的更多篇,是课内外结合的很好形式。
窦老师找准了课内外结合的点,巧妙地处理好了“走进文体”和“走出文本”的关系。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问——人教版七年级课文《秋天的怀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问——人教版七年级课文《秋天的怀念秋天的怀念,是初中语文七年级的一篇课文。
本文将探讨人教版七年级语文课文《秋天的怀念》的有效性,并就此提出一些问题。
在初中语文教学中,阅读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能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而通过探讨《秋天的怀念》这样一篇经典的课文,可以进一步提高对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进行思考。
首先,本文讲述了作者对秋天的怀念之情。
作者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带给他的美好记忆,激发了读者对秋天的共鸣。
这样的文学作品能够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并体验到作者的情感,增强情感的共鸣。
同时,也能够促使学生更加热爱秋天,学会用诗意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美好事物的感受。
其次,本文涉及了一些文化知识和历史背景。
比如,文章提到了《庐山谣》这首古代名诗,以及古代的“书信”。
这样的内容能够拓宽学生的文化视野,丰富他们的知识面。
学生通过阅读和学习这些文化知识,不仅能够提高语文水平,还能从中汲取人文精神和历史智慧。
另外,本文还以描写自然景观为主线,描绘了秋天的美丽景色。
通过对自然界变化的描述,学生能够感受到自然界的鬼斧神工和生命力的奇妙。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提高对自然景观的观察力和感知能力,培养对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我们也要关注一些问题。
首先,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决定阅读教学有效性的关键因素之一。
如果学生的阅读能力较差,很难理解和吸收文章的内容。
因此,在进行《秋天的怀念》的阅读教学时,需要通过一些辅助教学手段,如词汇解释、语言分析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意思。
其次,教师在进行阅读教学时,也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
《秋天的怀念》虽然描绘了秋天的美好,但并不意味着秋天没有缺点和不足之处。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优点和不足,加深学生对秋天的认识和理解。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让学生进行写作、讨论或表演等形式的活动,加深对《秋天的怀念》的理解和感受。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问——人教版七年级课文《秋天的怀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问——人教版七年级课文《秋天的怀念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问——人教版七年级课文《秋天的怀念》秋天是一个充满诗意的季节,它以其美丽的景色和深远的寓意吸引了许多人。
作为学生,我们在语文教育中接触到了一篇名为《秋天的怀念》的课文,这篇文章引起了我们对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的思考与质疑。
首先,我们需要关注的是这篇课文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在课堂上,老师会引导我们认真阅读课文,并通过解读课文思想情感、语言表达等方面的内容来激发我们的阅读兴趣。
这种教学方式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文本,提高我们的阅读能力。
我们也可以通过与同学们的互动交流来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进一步拓展我们的阅读视野。
其次,这篇课文还能够帮助我们培养审美情趣。
在《秋天的怀念》中,作者以细腻的文字描绘了秋天的景色,让我们仿佛身临其境。
我们能够感受到秋天金黄的阳光、沉静的湖泊、纷飞的落叶等等,这些描写激发了我们对美的敏感和欣赏能力。
通过欣赏这些美景,我们可以培养出对美的追求和欢喜之情,提升我们的审美情趣。
此外,这篇课文还有助于培养我们的文学素养。
在课文中,作者运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使文章富有生动感和表现力。
通过学习这些修辞手法,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分析和欣赏课文,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文学素养。
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模仿这些手法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
然而,我们也需要关注语文阅读教学的一些问题。
首先,有些学生在阅读中可能会遇到理解困难,无法准确把握文章的主题和要点。
针对这一问题,老师应该采取针对性的教学方法,进行重点解读和思考引导,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逻辑关系,准确把握文章的主旨。
其次,有些学生在课文的阅读中对文化背景的理解可能存在欠缺。
七年级的学生对许多文化常识和历史背景了解有限,这可能导致他们在理解文章中隐含的文化信息时感到困惑。
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可以通过讲解背景知识和引导学生拓展思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课文。
秋天的怀念窦桂梅教学实录
秋天的怀念窦桂梅教学实录窦桂梅的教学实录《秋天的怀念》主要讲述了一位母亲对儿子的思念和祝福,传达了母爱的力量和生命的坚韧。
以下是正文: 《秋天的怀念》教学实录窦桂梅:大家好,欢迎来到直播间。
今天我为大家带来了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秋天的怀念》。
这篇文章由著名女作家史铁生撰写,讲述了他对母亲的思念和感恩之情。
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篇文章,感受母爱的力量和生命的坚韧。
(播放音频)窦桂梅:读得不错,大家还能不能继续深入地理解这篇文章呢?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问题一: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窦桂梅: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对母亲深深的怀念和感恩之情。
在文章中,作者用了很多笔墨来描述自己与母亲之间的小故事和母亲的善良、慈爱。
这些细节表达了作者对母亲的感激之情,同时也让读者感受到了母爱的伟大和无私。
问题二:文章哪些地方写得感人?窦桂梅:文章感人之处有很多,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作者对母亲的描写。
作者用细腻的笔触,描写了母亲的身体状况和内心的痛苦,表达了自己对母亲的心疼和关爱。
此外,作者还描写了母亲对他的关心和支持,让读者感受到了母爱的深沉和温暖。
问题三:文章哪些地方写得精彩?窦桂梅:文章写得精彩之处也有很多,其中最为突出的是作者的表达技巧。
作者采用了很多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使得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作者把秋天比喻成“金色的世界”,把母亲的思念比喻成“一条无尽的河流”,这些比喻使文章更加富有感染力和文化底蕴。
问题四:文章表达了什么样的人生观?窦桂梅:文章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热爱和珍惜。
作者在文章中提到了自己残疾的身体,但他并没有因此而放弃生活,相反,他更加珍惜每一天,勇敢地面对生活的挑战。
他也告诫读者,要珍惜生命,不要轻易放弃。
拓展:1. 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人们在这一天会庆祝丰收。
在中国,中秋节也是秋天的一个重要节日,人们会在这一天团聚、赏月。
秋天是一年中最美的季节之一,也是人们最喜欢的季节之一。
2. 史铁生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重要作家之一,他的作品被誉为“新文学”的代表作之一。
秋天的怀念评课用语优缺点及建议
秋天的怀念评课用语优缺点及建议哎,秋天来了,树叶黄了,天气渐凉,正是读书的好时光。
今天我们聊聊《秋天的怀念》这篇课文,真的是值得深扒一下。
这篇文章的情感真是让人动容。
作者用平实的语言描绘了一个个小细节,比如秋天的丰收、温暖的家庭,还有那种对亲人的怀念。
读着读着,我的心里就有种说不出的温暖,仿佛自己也被那股情感感染了,心里就开始涌起一阵阵感动。
特别是当讲到母亲的那些点滴时,我就忍不住想起自己的家人,真的是一种共鸣啊。
不过,话说回来,这篇课文也不是没有缺点。
说实话,有些地方表达得有点晦涩,可能会让学生们一头雾水。
比如那些生僻词,有时候就像那秋天的落叶,飘来飘去,不知道从哪里来,又要到哪里去。
尤其是对于小学生来说,理解起来简直是“头大”。
老师们得多花点时间去讲解,要不然孩子们就可能把这些词当成“无底洞”,一直摸索不着头脑。
再说了,文中的某些段落有点拖沓,像是秋风扫落叶,啰里啰唆,让人读得有点困。
这样一来,注意力就容易分散,学习的热情就像秋天的阳光,慢慢减退了。
有啥建议呢?我觉得可以增加一些互动的环节,让学生们自己参与到故事中来。
比如,老师可以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对秋天的记忆,或者是和家人一起度过的温暖时刻。
这样一来,课堂就变得活泼多了,大家的积极性也会高涨。
参与感强的活动,总能让知识更深入人心。
可以考虑让学生们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秋天的感觉,鼓励他们写一些小作文,哪怕是简单的几句话。
这样的话,学生们就能更加体会到文章中那种浓浓的情感,体验到文字的力量。
最重要的是,能让他们在实践中更好地理解那些生僻词,真是一举两得。
也不能忘了配合一些生动的图片或视频。
比如,播放一些秋天的景象,或者是关于丰收的短片。
想象一下,金黄的稻田、丰硕的果实,这些画面绝对能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吸引过来。
再加上一点轻松幽默的互动,让他们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这样效果肯定比单纯的读课文要好得多。
别忘了要用心去引导,给孩子们讲讲文章背后的故事,或者是作者的生活经历,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文章中的情感。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问——人教版七年级课文《秋天的怀念
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问——人教版七年级课文《秋天的怀念》为对象发表时间:2019-01-07T15:10:24.893Z 来源:《素质教育》2019年2月总第298期作者:曾凡超[导读] 初中语文对于夯实初中生语文基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四川省安岳县镇子镇初级中学642364摘要:初中语文对于夯实初中生语文基础、培养学生语文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语文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利用有效性问题,可以推动初中生的语文进程。
故此,本文将以《秋天的怀念》为例,浅谈初中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问。
关键词:初中生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提问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问,是指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根据语文教学的内容来选择合适的时机与角度进行符合逻辑的提问,从而加深初中生对于语文知识的理解。
这也进一步要求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语文阅读教学中进行有效性提问,需要注意提问的时机、角度、逻辑。
故此本文将以人教版七年级课文《秋天的怀念》为对象,浅谈我国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现状与三大策略,以期为我国的语文阅读教学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点力量。
一、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的现状1.课堂提问流于形式化。
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没有正确地认识到提问对于学生的重要性,忽视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教师仍然是整个课堂教学的权威,教师的提问大多流于形式,没有期待学生的后续回答,提问内容价值性也不大。
一些语文教师在课程结束后会说:“同学们,你们有没有学会这一课的内容?”这样的问题十分笼统,学生在一节课程当中即使有不会的地方,也因为即将下课不再进行发问。
可以说形式化的语文提问不利于发挥问题启发性作用。
2.课堂提问不符合学生的学习认知。
提出问题在于启发学生的语文思维与内化语文知识,而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中没有注重课堂提问的角度、时机与逻辑。
这种情况的出现是因为教师既没有合理地把握教材,将问题与文章内容进行有效的契合,也没有根据初中生的认知能力来合理设计问题,从而导致课堂时间浪费。
窦桂梅秋天的怀念评课
窦桂梅秋天的怀念评课篇一:窦桂梅《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及点评窦桂梅《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及点评教学预设: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及点评窦桂梅《秋天的怀念》课堂实录及点评教学预设》)生:(学生默读后发言)我读到了他对母亲的思念。
生:我读到了作者心中的母亲活得太苦了——“闭上眼睛,想,上帝为什么早早的召母亲回去呢?很久很久,迷迷糊糊我听见了回答:‘她心里太苦了,上帝看她受不住,就召她回去了。
’”(师板书:苦)(点评:介绍作者的同时也介绍作者的作品,很自然地把课外读物引入课堂。
把小课堂置于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之中,大气。
这跟窦桂梅老师的主题教学是一脉相承的。
她围绕作者史铁生来组织读物。
把一篇文章置于作者一组文章之中:《合欢树》《我与地坛》《有关庙的回忆》《病隙碎笔》等。
互文理解,教材外的几篇帮助学生对教材进行深入理解,由教材又引出作者的其他作品,激发学生去读教材外的更多篇,是课内外结合的很好形式。
窦老师找准了课内外结合的点,巧妙地处理好了“走进文体”和“走出文本”的关系。
学生一定会对史铁生留下深刻的印象,课后一定会去找史铁生的作品来读的。
至于听课的教师,就更不用说了——名师授课的一个重要意义就在于培训教师——不是吗?一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一堂课只是语文教学网络中的一个点,窦老师正是充分发掘了这个“点”的作用,以点带面,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漫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问--以人教版七年级课文《秋天的怀念》为例
漫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有效性提问—以人教版七年级课文《秋天的怀念》为例浙江温岭市第三中学(317500)郭修荣[摘要]提问不仅促进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的效果和三维教学目标的达成,更能促进学生语文思维的发展。
反观当下初中语 文阅读课堂提问现状,不少教师迷信教参资料,所设计的问题侧重于考试能力的培养,没有关注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以及语文 素养的发展,致使教学效率低下。
有效的提问应当引导学生对课文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的理解,从认知、思维、情7$多个角度提升学生语文素养,让学生充分体验优秀文学作品的魅力。
以人教版七年级课文《秋天的 》教学为例,对当下初中语文课堂提问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提问[中图分类号]G633. 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8)01-0016-03一、引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不 的一个环节,之有效的 不仅可以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还能帮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语文知识掌握 ,对于全方位实现 教学目标具有重大 。
早在 时期,著名教育思 在《论语•述而》中提出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学理念,间接阐明了 在教学中的积极 。
进人新世纪以后,在语文 教学 工作持续推进的 下,学生 地位日 ,教师演好“学习顾问”这一角色,运用适当的 丨方、策略以及评价手段成为一个相 手的问题。
初中语文教学第一线的教师必须面对现实,冷静思考:下初中语文 教学 在 题?能更有效地开展初中语文 活动?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相关问题 简要分析。
二、初中语文阅读教学提问现状教 知 :“老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于教学生学。
”教学生学 文 教学需要解决的根本题。
要从“教学生学”出发,引导学生 递解读文本。
在参与教学实践以 走访的 :中发现,当下初中语文 教学 在题,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和语文教学质量的提高造 成了严重阻碍。
有其表、难度不恰 初中语文阅读在的 题。
教师所给出的问题要 简单,学生不屑作答、 ,要 莫测,学生:雾、无从下手。
窦桂梅《秋天的怀念》评课稿
窦桂梅《秋天的怀念》评课稿《秋天的怀念》是窦桂梅的一篇散文,在阅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深深地被作者的思想感染。
这篇文章生动地描述了作者对秋天的怀念,文中流淌着温暖的情感,让人们感到无比温馨。
在这场即将进入冬天的季节中,我通过阅读这篇文章,更深刻地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也对作者的文学才华深深钦佩。
首先,文章通篇叙述的是作者对秋天的怀念。
作者特意挑选了颜色的对比,让人们看到秋天的黄色和冬天的白色,通过这样的手法,让人们深刻地感受到了两个季节的不同之处。
在作者所描写的黄色中,我们看到的是金色和温馨,让人们感受到了秋季的温暖和美丽。
作者用流畅的笔法,将黄色细致入微地描绘出来,让人们仿佛身临其境,看到了秋季中处处洒满阳光的景象。
其次,在文章的某处,作者通过愉快的文字表达了她对于秋天香气的追求,让人们仿佛都能闻到那深入骨髓的秋香,感受到了秋季的独特魅力。
作为人类最敏感的感官之一,嗅觉的感受对于作者的思想表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让人们更能够感受到作者对秋天的怀念之情。
除此之外,作者还以细腻动人的语言来表达自己对于秋季困扰的忧虑。
在作者的字里行间,我看到了她将时间比喻为“无情的收割者”,别样的描写方式让那些平凡日子中的场景都生动起来,也让人们更能够深刻地感受到秋天即将要离我们而去的事实。
这种“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风景依旧”的状态,不仅仅是作者个体而已,更是人类生命存在的状态。
秋季的离去是一种不可避免的事实,我们所有人都需要面对这样的现实,去非常理性地面对它,这是散文最有价值的地方。
最后,我想说的是作者的文学才华。
她通过书写细节,表达自己内心的情感,让人们在阅读散文的过程中感受到散文的美妙之处。
文中的笔触轻柔、灵动,字里行间又透出了柔情,让人们感受到了秋天的美丽和温馨。
我对于她的文学才华刮目相看,也非常期待她未来的作品。
总之,《秋天的怀念》这篇文章,让人们感受到了作者对秋天的深深怀念,同时也让我们思考着时间的流转和生命的意义。
窦桂梅《秋天的怀念》评课稿
窦桂梅《秋天的怀念》评课稿评课人刘春丽今天,又一次听了窦桂梅老师的课。
觉得窦老师的课真是越来越精彩,让我学习的地方也很多,下面就这节课我谈自己的几点感受:一、以生为本关注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发展在教学过程中窦老师以“走进母亲怎样好好儿活——探究‘我俩’好好儿活——思考‘我们’好好活儿”为交流的主线,从学生的角度出发,让学生自由地说、补充说、选择说。
学生人人都说,人人都有体会,人人都有发展,全班同学学习语文的主动性,积极性高了。
更重要的是语言表达能力在师生间,生生间交流过程中得到提高。
二、抓准关键字词感悟文章的主题在教学中窦老师把主题由“母爱”升华为“好好儿活”。
为了体味母亲的这句“好好活!”,老师引导学生反复吟读。
交流“句中有这么一个字,‘忍’母亲在忍什么?”这一个问题,一下子打开了孩子的心窗。
老师不仅仅让学生体会毫不张扬的母爱之伟大,而是更多感受母亲用自身的行动来诠释“好好儿活”的真谛。
三、以读为主,读中感悟,读的精彩,悟的透彻“读出感情”是语文课堂经常听到的,怎样读才是“读出感情”?今天窦老师作了一个示范,她抓住关键词句理解后感悟后,再让学生带着自己的感受读一读,让学生把自己的个性体验与文本朗读很好的结合起来,读出了文章的韵味,也读出了自己的韵味。
教师让学生通过几个词的体会去感悟上下文。
然后再把这种情感从语言中读出来。
四、迁移导行在读思结合、读议结合的基础上,学生受到了崇高亲情的感染和熏陶,窦老师还不失时机地让学生联系实际谈谈自己学习本课的收获。
让学生把自己对母爱的感悟带到生活中去,以情导行,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学生的人文素养,课堂效果非常好。
在窦老师的课堂中,我看到了朴实、扎实、厚实、踏实、丰实。
感受到了一堂真正的语文课应该少一些花架子,多关注过程,让学生亲身体验语文学习的过程。
总的来说这节课从设计到教师的授课都很精彩。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作者:臧夏来源:《中学语文·大语文论坛》2013年第03期《秋天的怀念》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史铁生的一篇回忆已故母亲的散文,表现了作者对母亲深切的怀念,对母亲无尽的爱,以及作者对“子欲养而亲不待”的悔恨。
这篇散文文质兼美,给小学生讲就要抓住“母爱”的字眼。
今天看了北京清华大学附属小学窦桂梅老师执教的《秋天的怀念》的视频,感觉到真的是一件精美的艺术品,带给我的是无与伦比的震撼。
从窦老师的“歌颂母爱,珍爱生命”的课堂,我们获得的是艺术的享受,心灵的洗礼。
窦老师的课堂的确是教师的有效引导和学生有效的学习相结合,体现了新课程标准下“学生积极参与”的“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思想。
窦老师的课堂设计主要由两部分组成:读出韵味,读出思考;围绕主题“好好儿活”,又分为三个层次的教学:感受“娘俩”的好好儿活;探究“我俩”的好好儿活;思考“我们”的好好儿活。
在文本的解读上,窦老师能深入研读文本,走进语言的深处。
在她的引下,学生走进了教材,又走出了教材;立足教材,又超越了教材,从课内走到了课外,丰富了学生的生活体验。
但我总感觉到窦老师课堂的提问做得还不到位,没有做到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课堂提问是师生交往、互动、理解、对话的主要手段。
课堂上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很多情况下往往借助课堂提问来完成,这就应该追求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说:“提问得好即教得好。
”好的提问方式应该是把注意力放在激发学生思维的过程上,而不应该急促地迈向结果。
有效的课堂提问,主要指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提问,学生能够获得进步,实现个体的发展。
从这个角度上我仔细地看了窦老师的《秋天的怀念》的视频,还专门把视频中窦老师的提问罗列出来分析。
我发现窦老师的提问中有一部分能使学生获得进步,训练学生的思维,实现了个体的发展,但又有一部分提问就有很明显的答案,学生几乎不假思索就说出了答案。
这样的提问在整个教学中不在少数。
比如,1.今天,一位新的老师来给你们上课,刚才听主持人介绍,我从哪来?(北京)2.你对他的态度满意吗?(满意)3.亲爱的同学们,文章结尾的这句话,这个“俩”应该变成——(我们)4.这里的“我们”,就是说,面对自己的母亲,要——(好好儿活)5.面对自己的家人要——(好好儿活)6.面对自己的同学,老师要——(好好儿活)等这样的问题学生都会顺着老师的思路答出“正确”答案的。
以提问策略发展学生的情感感悟能力——基于窦桂梅《秋天的怀念》中的课堂提问分析
以提问策略发展学生的情感感悟能力——基于窦桂梅《秋天
的怀念》中的课堂提问分析
刘海兴;刘小莉
【期刊名称】《快乐阅读:上旬刊》
【年(卷),期】2016(000)004
【摘要】情感教育是教学的重要内容,尤其是语文教学。
教师在课堂上要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把握,引导他们感受人类精神世界的美好。
培养学生情感感悟能力的方法很多,在此,笔者以特级教师窦桂梅的公开课《秋天的怀念》为例,来阐述下如何在语文课上借助提问这一策略发展学生的情感感悟能力。
【总页数】1页(P100-)
【作者】刘海兴;刘小莉
【作者单位】济南市天桥区桑梓店镇中心小学;延安大学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23.2
【相关文献】
1.秋天怀念的是"激情"还是"深情"?——评窦桂梅老师的《秋天的怀念》 [J], 叶草
2.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兼评窦桂梅老师教《秋天的怀念》的提问 [J], 臧夏
3.用好课堂提问发展学生思维
——基于思维提升的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策略研究 [J], 薛彩霞
4.小学高段语文阅读教学课程设计策略——以于永正与窦桂梅《秋天的怀念》课程
设计的比较为基点 [J], 李荣冉;轩颖;翟月
5.借助课堂提问提升阅读效率——以《秋天的怀念》为例 [J], 赵新义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想到这里 . 我 不禁问自己 : 语 文 课 堂 的 提 问 怎 样 做
才 能做 到 有 效 呢 ?经 过 我 深 入 的思 考 . 我 觉 得 应该 从 以 下 几个 方 面 去做 : ( 一) 提 问应 该 难 易结 合
窦 老 师 的课 堂 的 确 是 教 师 的 有 效 引 导 和 学 生 有效 的 学 习相 结 合 . 体 现 了 新课 程 标 准 下 “ 学 生积极参 与” 的“ 教师主导 , 学 生 主体 ” 的思 想 。 窦 老 师 的课 堂 设 计 主
实 际 上学 生 上 完 课 后 没 有 任 何 的 收 获 .更 谈 不 上 学 习
兼 评窦桂 梅老师教_ ( 秋天的怀念 》 的提问
画臧 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的 兴趣 和 发 散 思 维 了 。相 反 窦 老 师 的 课 堂 也 有 一 些 值 《 秋天的怀念》 是 我 国 当代 著 名 作 家 史铁 生 的 一篇
回 忆 已 故 母 亲 的散 文 . 表现 了作 者 对 母 亲 深切 的 怀 念 。 得学生深思的提问 . 比如1 . 注意 : 怀 念 的“ 秋天” — — 你
的眼前会是怎样的情景? ( 学生根据 自己的想 象回答) 2 .
今 天 走 出这 语 文 课 堂 . “ 好 好 儿 活 ”这 句 话 沉 淀 在 你 心
索心 。让 不 同 的学 生都 有 所 发 展 。
( 二) 提 问应 该 注 意频 率
活: 探究 “ 我俩 ” 的好好 儿活 ; 思考 “ 我们” 的好好儿 活。
在 文 本 的解 读 上 . 窦老 师 能 深 入 研 读 文 本 . 走 进 语 言 的 深处 。 在 她 的引 下 , 学 生 走进 了教 材 , 又走 出了 教 材 ; 立 足 教材 。 又 了教材 , 从 课 内走 到 了 课 外 . 丰 富 了 学
学质 量 。 有 着深 远 意 义 。在 语 文课 堂教 学 中 我们 该 如 何 去调 动学 生 的 学 习 兴趣 和 积 极 性 呢 ? 我认 为 可 以 从 以 下几个方面人手 :
一
造愉悦氛围 , 使他们变苦学 、 畏学 、 厌学 为 乐 学 。教 师可 以 利 用 幽 默 艺 术 创 造新 颖 别致 、 生动有趣的情境 . 为实 施 愉 快 教 学 创 设 良好 的氛 围 .从 而 激发 学 生 课 堂 学 习
课 堂 上教 师提 问 不 能 只 是 一 种 形 式 .应 该 合 理 的 搭 配 各 种 问题 — — 封 闭 型 问 题 和 开 放 型 问 题 。 这 样 有
效地 激 发 学 生 的 学 习兴 趣 , 引起他们的思考。 所 以说窦老师 的课在 课堂 的安排 上是堂好课 . 但
从 课 堂 的提 问 上来 说 . 窦 老 师 的课 就 算 不 上 是 好 课 了 。
心理 学 家 维 果 茨 基 认 为 .人 的认 知 结 构 可 划 分 为
三 个层 次 : “ 已知区” 、 “ 最近 发 展 区 ” 、 “ 未知区” 。人 的认
要 由两部分组成 : 读出韵昧 , 读出思考 : 围绕主题“ 好好
儿 活” . 又分为三个层次 的教学 : 感受“ 娘俩 ” 的 好 好 儿
打 破了常规 的教学 内容 的安t 4 1 E ( 常规教学 讲背景 、 讲段
落 大意 、 中心 思 想 、 写作手法 ) 。 因 为这 篇课 文 篇 幅 长 、
如果在课堂提 问的设置上多加 些思考 . 适量地 向学生提
些 符合 学 生 实 际 的难 易程 度 适 宜 的 、 各 种 各 样 的 问题 . 引起 学 生 学 习 的兴 趣 . 激发学生的思考 . 做 到 有效 地 提
佳 .这就 要 教 师在 设 置 问 题 时 紧 紧抓 住 课 堂 的 教 学 目
标 来提 . 问题 的提 出 应 该 积 累学 生 活动 的 经 验 . 强 化 学 生对 事 实 的理 解 和 建 构 。
( 三) 提 问应 该 类 型 多样
学 生 在 课 堂 上 的积 极 性 高 不 高 。在 一 定 程 度 上 取 决 于 课 文 内容 的难 易程 度 以及 教 师 的授 课 方 法 .所 以 我 觉 得 对 于 篇 幅 较长 . 难度较大的文章 . 首先必须找准 课文 的切人点 , 化 难为易 。 让学生有机 会参与课 堂 , 也 愿意积极思考 . 从而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 课 堂 气 氛 也 就 会 活 跃 起 来 。 比如 : 我讲夏衍的《 包身 工》 时, 我
问. 我想 那这 节 课 将 会 更 好 的 。 ★作 者 单 位 : 陕西 师 范大 学 文 学 院 。
难度大 . 如按 常规讲法肯定是枯燥 无味 . 同学 们也不会
有 什 么 学 习 兴趣 。针 对 这 种 情况 , 我采 取 了 比 较 阅 读 的
方法 . 将 当时 的“ 包身工 ” 和 时下的“ 打工妹” 进 行比较 .
大语 文 论 坛 .教 法 一 得
“ 满 堂 问” 。“ 满 堂 问” 的课 堂看 似 学 生 动 起 来 了 , 可 实际
导 他 们 以饱 满 的 热 情 进 入 新课 。充 分 调 动 了 学 生 学 习 课 文 的 积 极 性
二、 找好 课文 的切 入 点 。 化 难 为 易
上 学 生 深 入 思 考 的 有 关 教 学 内 容 的 目 的 和 效 果 并 不
知水 平 就 在 这三 个层 次 之 间 来 回 往复 . 螺 旋 上 升 的 。不 同的学生他们 的“ 最近发 展区” 是 不 同的 . 教 师 应 该 掌 握 学 生 的实 际 学 习情 况 .在 课 堂 上 提 一 些 难 易 适 中 的 问题 . 激 起所 有学 生 的 学 习 兴趣 。 让 学 生 保 持 持 久 的 探
中 的思 考是 什 么 ? 一个 词 , 一 句话 , 都可 以 的 。 ( 学 生根 据
对母亲无尽 的爱 . 以及 作 者 对 “ 子欲养 而亲不待 ” 的悔 恨 。这 篇 散 文 文质 兼 美 , 给 小 学生 讲就 要 抓 住 “ 母爱 ” 的
字眼 今天看 了北京清华大学附 属小学窦桂梅老师执
生 的生 活体验 。但我总感觉到窦老师课堂 的提 问做得
还不到位 . 没 有 做 到课 堂 提 问 的 有效 性 。
课 堂 的提 问应 该 是 有 针 对 性 的 . “ 让 全 体 学 生 在 课
堂 上 动起 来 ” 这 种 目的 是 可 以理 解 的 . 但 不 能 把 课 上 成
・
9 0・
爱 的 同学 们 .文 章 结 尾 的 这 句 话 ,这 个 “ 俩 ” 应 该 变
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 —
成— — ( 我们 ) 4 . 这里 的“ 我们 ” , 就是说 , 面 对 自己 的 母 亲, 要— — ( 好好儿活 ) 5 . 面 对 自 己的 家 人 要 — — ( 好 好 儿活) 6 . 面 对 自己 的 同学 , 老 师要 —— ( 好 好 儿 活) 等 这 样 的问题学生都会顺 着老师的思路 答出“ 正确 ” 答案 的。 在 一 节 课 中如 果 教 师 的 提 问都 是 这 样 无 关 痛 痒 的 话 . 看似 课 堂 气 氛很 好 , 学 生与 教 师 的 配合 也很 “ 到位” 。可
析。我发现窦老师 的提问中有一部分能使学生获得进
步, 训练 学生的思维 , 实 现 了 个体 的 发 展 。 但 又有 一 部
分提 问就 有 很 明 显 的 答 案 .学 生 几 乎 不 假 思 索 就 说 出
自然真 实 之 美 . 追 求 省 时 高效 的教 学 理 念 。 达 到 全 文 熟 读 诗歌 渐 入 文景 , 品 味 语 言渐 入 佳 境 。 感 悟 诗 意 感 悟 生
从 他们 的 生 活 条 件 、 住 宿条 件 、 工作时间 、 工作环境 、 劳 动强度 、 工资待遇 、 人身 自由、 人格尊严 、 人 身 安 全 等 方 面 进 行 比较 . 这 样 就 降 低 了 课 文 的难 度 . 又 能 调 动 学 生 的积 极 性 。而 且 还 让 同 学们 认 识 到 “ 只有现在好好学 习 知识和技能 , 将 来 才 可 能 有好 的工 作 条件 ” 的道理。
活 的 高 品质 的教 学效 果 。 ★ 作 者 单位 : 浙江 宁波 市 宁海 县越 溪 乡初 级 中 学 。
了 答案 。 这 样 的提 问在 整 个 教学 中不 在 少 数 。 比如 , 1 . 今 天, 一位新的老师来给你 们上课 , 刚 才 听 主持 人 介 绍 ,
我 从哪 来 ? ( 北京 ) 2 . 你 对 他 的 态度 满 意 吗 ?( 满意 ) 3 . 亲
语 丈 课堂 教学 如何 调动学生 的 和极 性
圃 饶 耀 东
激发 和培 养 学 生对 学 习 的兴 趣 和 热 情 .确 实 是 古
三、 营造愉悦氛围 . 提 高 学 习热 情
心理学研究 表明 . 人在心情轻松愉快时 . 感 知 效 率 最高 , 认知心理 、 情 性 心理 也 会 和 谐 共进 。 学 生 对 学 习 本 身 所 怀 有 的积 极 情 感体 验 . 能 促 进 学 生 的学 习 活 动
度, 语言有准度 , 训练落到实 处 , “ 繁华落尽 见真淳 , 铅
方 式 应 该 是 把 注 意 力 放 在 激 发 学 生 思 维 的过 程 上 . 而 不 应该 急 促 地迈 向结 果 。有效 的课 堂 提 问 . 主要 指 通 过 教 师 在课 堂 中 的提 问 , 学 生 能 够 获得 进 步 . 实 现 个 体 的
增 强 学 习效 果 。 语 文 教 师 有 责 任 为 学 生 的 语 文 学 习 创
老 而 又 富 有 生 命 力 的 课 题 。 语 文 教 学 过程 大 部 分 都 是 在课 堂 完 成 的 .因 此 在 语 文 教 学 中重 视 激 发 学 生 学 习 语 文 的 兴趣 . 对 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能 力 . 提 高 语 文 课 堂 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