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中国产业发展的趋势第二节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一、全球化产业分工-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
![一、全球化产业分工-中国产业发展促进会](https://img.taocdn.com/s3/m/e6fe3b3c482fb4daa58d4bc6.png)
目录第一章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与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1)第一节经济全球化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 (1)第二节国际产业转移的新趋势新动向 (2)第三节国际产业转移给我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5)第四节我国在国际产业转移过程中的地位 (8)第二章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原则 (11)第一节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 (11)第二节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原则 (12)第三章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16)第一节中国一、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16)第二节中国农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19)第三节未来中国工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22)第四节中国服务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28)第四章中国纺织产业结构调整 (31)第一节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纺织业发展情况 (31)第二节中国纺织产业发展面临的国际和国内环境分析 (38)第三节中国纺织产业结构调整重点 (43)第四节促进纺织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的政策保障 (47)第五章中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 (49)第一节当前中国钢铁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49)第二节中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面临的形势 (53)第三节钢铁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和重点 (58)第六章我国石化行业的发展状况、存在问题及调整建议 (64)第一节行业发展现状 (64)第二节主要领域的发展水平 (66)第三节存在的主要矛盾及调整方向 (68)第四节相关政策建议 (71)第七章我国汽车工业产业结构调整研究 (73)第一节我国汽车产业结构的现状 (73)第二节汽车产业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74)第三节产能过剩:汽车产业结构失衡带来的严重后果 (76)第四节自主创新和强化研发: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环节 (78)第五节汽车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政策措施 (81)第八章中国信息产业结构调整 (85)第一节我国信息产业基本现状及主要特点 (85)第二节我国信息产业结构面临的国内外环境 (89)第三节我国信息产业结构调整原则和重点 (90)第四节信息产业结构升级的措施 (93)第一章经济全球化时代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与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第一节经济全球化对国际产业转移的影响20世纪90年代以来,经济全球化趋势不断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越来越多的发展中国家加入到经济全球化进程中来,跨国公司得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资源和组织生产,国际生产要素流动和国际产业转移步伐加快,全球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升级,产业分工日益深化,世界各国在经济各个层面上的相互联系越来越紧密。
中国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历史演变
![中国产业结构与布局的历史演变](https://img.taocdn.com/s3/m/921f579e55270722192ef7a1.png)
2020/4/23
20
建国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三,经济增长的主要推动力会因产业结构的变化而改变。在我国的 经济发展中表现为这样的趋势: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作用日趋 减弱,1978年以前,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在10%—30%之间,1978 年以后贡献率均在10%以下。第二产业是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推动力。 在绝大多数年份中,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均达到50%— 70%,这与我国已经是一个工业化国家相连的。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 的影响作用随着其在国民经济所占比重的增加而增强,对经济增长的 贡献率现在已经大大超过第一产业,以后第三产业的高度发达成为经 济活动的主体产业时,将取代第二产业为经济增长最主要的推动力。 经济增长主要推动力的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经济发展是由物质生产 为主转向非物质生产为主的一般规律。
开始实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020/4/23
17
八五计划:1991-1995年
❖ 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重要谈话和中共十 四大为标志,“八五”时期中国改革开 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的阶段。
❖ “八五”计划期间,中国经济年均增长 速度达11%,比“七五”时期的年均增 长高出近4个百分点。“八五”计划是 中国历次五年计划中增长最快、波动最 小的一个五年计划。
2020/4/23
19
建国以来产业结构的变化
第二,经济发展是产业结构变革的动力源,而产业结构的变革又会影 响和制约经济发展。当产业结构处在以第一产业为主体时期,经济发 展处于主要满足于人们生存需要阶段,即表现为农业社会的特征。当 第二产业成为主体产业时,经济发展进入到主要提高人们物质生活水 平的阶段,即表现为工业社会的特征。而一旦当第三产业成为主体产 业时,那么,经济发展就进入了以满足人的全面发展需要和生活质量 提高为特征的后工业社会。由此可以概括产业结构变化的一般规律: 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人均收入的增加,产业结构由农业占优势 比重逐渐向工业、服务业占优势比重演进。
影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因素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44795ed209a1284ac850ad02de80d4d8d15a0192.png)
影响的一般论点,而只是更注重中国转型经济时期由于需求结构变动而推动的产业结构转变的传导机截相对较弱的现实,进而深入遗剖析特定时期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决定因素,以求更准确地反映和揭示中国产业结构转变的特征和内在要求。
尽管收入水平和需求结构对产业结构转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两者之间构成某种特征的结构关联关系,但是,从逻辑上讲,这种以收入水平私需求结构为坐标而相对应的产业结构,只能说明在现实收入水平和需求结构下应该有怎样的产业结构,而并不能解释现实产业结构为什么这样以及如何转变的阊题。
事实上,在任何收入水平和需求结构变动与产业结构变动的关系中,总是存在着值得深入研究的问题:收入水平和需求结构的变动,首先能否{l致决定产业结构的因素变动,其次已发生变动的因素能否推动产业结构的变动。
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虽然人均收入水平得到提高,需求结构也有了明显的转变,但是,这一时期的三次产业结构并没有明显的升级,以至于出现相当部分传统产业部门生产能力过剩和产品供过于求的局面,产业结构转换表现出十分强烈的外在要求,这些问题都需要进一步的探讨。
实践证明,近年来,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变,并不缺乏收入水平提高对需求结构转变的拉动作用,但是,对支撑产业结构转变的外在力量的反应却不灵敏。
为此,本论文认为转型时期产业结构的变动,在相当程度上受制于制度创新、产业政策的有效性以及融入世界经济发展体系中的程度。
换句话说,这些外在的因素在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中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本论文确定以转型时期的产业结构调整作为研究对象,以产业结构变动的外在因素分析为主线。
基本的研究方法是以产业结构理论作为理论研究的基础,在前人探讨产业结构影响因累的基础上,根据我国所处的特定国内外环境,力求从“新”的视角和切入点来探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影响因素,以便与当前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实际更具一致性,更符合现实需要。
在围绕主线分析中,为理清分析思路加以较为直观的表述,注重用表格、实例分析与语言文字表达相结合的方式,并用理论.历史一现状分析的方法,分析产业结构变动特点及内在要求,探讨外在因素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突出作用和影响力.力求避免脱离实际状况的主观推论。
中国产业
![中国产业](https://img.taocdn.com/s3/m/22d2b63031126edb6f1a10d9.png)
第一章 中国的主要产业第一节 农业一、农业及其主要部门: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 1、农业包括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和副业2、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粟、种桑养蚕、栽培茶树的国家。
二、我国农业的发展1、粮食、肉类、花生、油菜子、水果等产量居世界第一位。
棉花人均超世均。
2、农业生产条件改善,但基础设施仍较薄弱。
3、农业生产地区分布趋于合理。
三、主要粮食作物、油料作物、糖料作物、纤维作物、饮料作物1、农产品出口基地:山东半岛、太湖平原、闽南、珠江三角洲2、商品粮基地:三江平原、松嫩平原、洞庭湖平原、鄱阳湖平原、江汉平原、太湖平原、成都平原、江淮地区、珠江三角洲、 二、影响农业的因素:气候、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 因地制宜:丘陵—副业、经济林;山地—林业; 平原盆地—种植业;高原—畜牧业;水域—渔业第二节 工业 一、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 二、我国工业的发展1、 煤炭、钢铁、棉布、电视机、电冰箱、等产量居世界首位。
2、 新中国工业布局的变化:旧中国工业主要集中在沿海少数城市,新中国一方面加强了沿海地区原有工业和工业中心的建设,另一方面在中部、东北和西北地区扩建或新建了一些工业基地和工业中心。
三、能源工业的分布1、 最大能源的煤炭工业分布: (1) 我国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山西省是我国产煤最多的首。
(2)基地:山西的大同、阳泉;河北的开滦、峰峰;河南的平顶山;内蒙古的霍林河;黑龙江的鸡西、鹤岗;贵州的六盘水、江苏的徐州;安徽的淮北、淮南。
2、 第二大能源的石油工业分布:(1)基地:黑龙江的大庆是我国最大的石油工业基地。
山东的胜利油田;河南和山东交界的中原油田;河北的华北油田;新疆的克拉玛依油田;陕西和内蒙交界的神府—鄂尔多斯油田 (2)新疆是未来我国石油生产的龙头。
3、 潜力巨大的水能开发地区:长江、黄河、珠江、澜沧江、松花江的上游。
四、钢铁工业的分布:钢铁工业大多分布在铁矿和煤炭资源丰富的地方,如辽宁的鞍山、四川的攀枝花、湖北的武汉;上海宝钢有靠近市场和便利的海运等条件。
《第二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19选择性必修2
![《第二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高中地理人教版19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642d98415e0e7cd184254b35eefdc8d376ee14c2.png)
《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本作业设计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概念、特点和影响,掌握产业结构调整的背景与原因,以及分析产业结构变化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通过实际操作,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加深对课堂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运用。
二、作业内容1. 理论知识学习:学生需自学产业结构变化的相关理论,包括产业结构的概念、类型及调整方向等。
要求阅读指定教材,并记录学习中的重点和疑问。
2. 案例研究:选择一个具体的地区(如某个省市或城市),收集该地区近几年的产业结构变化数据。
分析该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特点及影响因素,并形成简要的文字报告。
3. 数据分析:学生需利用所收集的数据,制作柱状图或折线图,直观展示该地区产业结构的变化过程。
要求图表清晰、数据准确,并附以简要的图表说明。
4. 小组讨论:学生需分组进行讨论,分享各自的分析结果和心得,探讨产业结构变化对当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
每组需推选代表,在课堂展示时汇报小组讨论成果。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按照课程要求的时间节点完成作业,确保作业的及时性。
2. 理论知识学习部分需结合教材与网络资源,形成自己的见解与思考。
3. 案例研究部分要求数据来源可靠,分析过程严谨,报告内容详实。
4. 数据分析部分需掌握基本的图表制作技能,确保图表与数据的准确性。
5. 小组讨论部分要求积极参与,尊重他人观点,展示团队合作精神。
四、作业评价1. 教师将根据学生作业的完成情况、理论学习深度、案例分析的准确性和深度等方面进行评价。
2. 教师将根据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价其团队合作能力和表达能力。
3. 作业成绩将综合考虑以上三方面的表现,并给予相应的分数。
五、作业反馈1. 教师将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指出存在的问题及改进建议。
2. 课堂展示环节,学生需展示小组讨论成果,教师将对学生的汇报内容、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价。
3. 作业反馈将作为学生后续学习的参考,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地区产业结构变化的相关知识。
中国第一产业发展与布局
![中国第一产业发展与布局](https://img.taocdn.com/s3/m/ecc287f3be1e650e53ea9971.png)
2020/10/6
2、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农业的产业结构和布局得到显著改善。
2020/10/6
1)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成效:
实行双层经营体制 农业生产和农产品供应趋向良性循环 推动了乡镇企业的发展
2020/10/6
2020/10/6
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
2020/10/6
2020/10/6
2)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
2020/10/6
4、从机械化向电脑自控化、数字化方向发展
2020/10/6
2020/10/6
5、从土地向工厂、海洋、沙漠、太空发展
*白色农业:以微生物资源为核心,以动物 、植物为原料,发展相关的产业。 *蓝色农业又称海洋农业。
*太空农业:将航天航空技术与农业和 生物技术相结合。
2020/10/6
大力兴修水利,建成了大量的防洪、灌溉 、排涝、发电等工程。
农业的机械装备和物质投入大幅度增加。
2020/10/6
2020/10/6
3)农业生产结构的合理调整
我国农业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不放松粮食生产的前提下,积极发展 多种经营,促进农、林、牧、渔的全面 发展,合理调整农业生产结构。
2020/10/6
全国农林牧渔业产值(按1990年不变价格计算)
总产 值 农业
1990年
经济收 入(亿 元)
8151.2
构成比 重(%
)
100.0
5190.8 63.7
1995年
经济收 入(亿 元)
构成比 重(%
)
11668. 100.0 6
6403.8 54.9
1997年
经济收 入(亿 元)
13415. 0
产业经济学产业发展理论
![产业经济学产业发展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d50bbe416fc700aba68fc54.png)
(1)极端的平衡增长理论
❖ 这一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罗森斯坦和罗丹。他们
认为,发展中国家长期以来工业落后,基础设施不全, 劳动生产率低,资本形成不足,加上资本供给、储蓄和 市场需求的“不可分性”,小规模的、个别部门的投资 无法解决根本性的问题。因而,必须采取“大推进”战 略,在各工业部门同时并按同一投资率进行大量投资。 由于供给会创造需求,各个部门就能产生相互依赖的市 场,从而导致整个工业部门的全面增长。否则,就会出 现有些工业部门发展过快、产品过剩、销路不畅,而另 外一些部门可能发展过慢,出现产品短缺。
最后,罗斯托认为,主导部门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 根据不同的发展阶段和条件不断演变的。正是主导部门的 这种不断更替,推动了经济增长和发展阶段的变迁。促使 主导部门不断更替的原因,除了人的欲望不断变化外,主 要是技术的不断创新和新技术的不断采用,因此,技术进 步是经济增长的重要源泉。
(三)平衡增长与不平衡增长理论
第十四章 产业发展理论
第一节 产业发展概述 第二节 经济增长理论 第三节 产业发展的趋势
第一节 产业发展概述
一、产业发展的涵义 二、产业发展的生命周期理论 三、产业发展的模式
一、产业发展的涵义
❖ 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这两个术语虽然在某些时候可以互 相换用,但它们之间有着根本的区别。 ❖ “经济增长”说的是一个国家的人均收入和产出的增长。 内涵较狭窄,是一个偏重于经济数量变化的概念 。 ❖ “经济发展”的含义则要更加广泛,除了人均收入的提 高外,它还包含有经济结构的根本变化。其中两个最重要的 结构性变化是,在国民生产总值中农业的比重不断下降而工 业的比重则不断上升,以及居民在城市人口中的百分比不断 上升。另外,随着经济的发展,消费结构也会发生变化 。 其内涵则较广泛,是一个既包含经济数量变化,又包含经济 质量变化的概念。
第二篇 产业结构
![第二篇 产业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550aebdb6f1aff00bed51e1d.png)
(三)从三大产业的内在变动来看
产业结构的演进是沿着以第一产业为主导到第二产业为主 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的。 导,再到第三产业为主导的方向发展的。
在第一产业内部,产业结构从技术水平低下的粗放型农业向技术要求 较高的集约型农业,再向生物、环境、生化、生态等技术含量较高的 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发展;种植型农业向畜牧型农业、野外型农业向 工厂型农业发展。 在第二产业内部,产业结构的演进朝着轻纺工业——基础型重化工 业——加工型重化工业方向发展。从资源结构变动看,产业结构沿着 劳动密集型产业——资本密集型产业——知识密集型产业方向演进。 从市场导向角度看,产业结构朝着封闭型——进口替代型——出口导 向型——市场全球化方向演进。 在第三产业内部,产业结构沿着传统型服务业——多元化服务业—— 现代型服务业——信息产业——知识产业的方向发展。
第二节 产业结构的演变及规律
一、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 产业结构的变化和经济发展是对应的,这 种对应关系主要表现在不同的经济发展阶 段,产业结构会作出相应调整。从发达国 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来看,这种变化表现 出一定的规律性,具体有以下几种:
(一)从工业化发展的阶段来看
工业化过程可以分成五个阶段: 前工业化时期: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 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二产业有一定发展,第三产 第一产业占主导地位 业地位微乎其微。 工业化初期:第一产业产值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逐渐缩小,其地位不 断下降;第二产业有较大发展,工业重心从轻工业主导型逐渐转向基 基 础工业主导型,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第三产业也有一定发展,但在 础工业主导型 第二产业占主导地位 国民经济中的比例还比较小。 工业化中期:工业中心由基础工业向高加工度工业 高加工度工业转变,第二产业仍 高加工度工业 第二产业仍 居第一位,第三产业逐渐上升。 居第一位 工业化后期:第二产业比重继续下降,第三产业继续快速发展,其中 信息产业增长加快,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在按此三次产业中的地位占有 第三产业产值比重在按此三次产业中的地位占有 支配地位。 支配地位 后工业化时期:产业知识化成为主要特征,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地位 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地位。 第三产业占绝对优势地位
产业经济学第十三章产业结构及其政策PPT课件
![产业经济学第十三章产业结构及其政策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2da5972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0.png)
产业及产业结构
二、产业结构
(一)产业结构与产业结构系统 产业结构:指各产业在其经济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技术经济
联系,以及由此表现出来的数量比例关系。 分析产业间的数量比较关系主要使用两类指标: 投入指标:各产业就业人数及其所占比重、各产业资本额及
其所占比重。 产出指标:各产业GDP及其在全部GDP中所占比重。 各产业前后同类指标的比较,可以反映各具产业的经济效益
在服务业方面,无论是产值的相对比重还是劳动力的相对比重 与工业部门一样,具有上升的趋向。但在上升的速度上却与工业部门 不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要大于产值相对比重。在服务业内部,各产 业部门的发展也是不同的,如教育、科研和政府行政部门在劳动力的 占用上显示出其比重是上升的。
12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三、霍夫曼定律
产业结构演进的目标是不断地高级化,而高 级化的基础则是结构的合理化。
22
第三节 产业结构优化
一、产业结构的合理化
产业结构的合理化是产业结构优化的一个重要的内容, 也是产业结构高级化的基础。
关于判断产业结构合理化的标准,目前常见的主要是 从以下五个方面加以考察,即 ⑴ 与“标准结构”的差异; ⑵ 对市场需求的适应程度;⑶ 产业间均衡的比例关系; ⑷ 对资源的合理使用;⑸ 可持续发展。
配第—克拉克定律可以表达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国民收 入水平的提高,劳动力首先由第一产业向第二产业转移;当人均国民 收入水平进一步提高时,劳动力便向第三产业移动。
11
产业结构演进规律
二、库兹涅茨法则 农业部门的相对比重,无论在产值结构方面还是在劳动力结构
方面,都处于不断的下降之中;
工业部门的产值相对比重和劳动力相对比重是趋向上升的,但 其上升的速度则不一致。与产值的相对比重相比,劳动力的相对比重 显得基本稳定或上升相当缓慢。在工业和制造业内部,新兴产业部门 无论是产值的结构比重还是劳动力的结构比例,都处于上升的阶段。 而传统的产业部门则均有下降的趋向;
中国现代产业发展趋势有哪些
![中国现代产业发展趋势有哪些](https://img.taocdn.com/s3/m/c1a69ee46e1aff00bed5b9f3f90f76c661374ca5.png)
中国现代产业发展趋势有哪些中国现代产业发展趋势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不断加深,中国现代产业发展正处于一个关键时期。
本文将从信息技术、绿色生态、智能制造、创新创业等方面对中国现代产业的发展趋势进行分析,并探讨中国现代产业发展的挑战与机遇。
第一节:信息技术与产业升级信息技术是当代最具活力和创新性的产业之一,对中国现代产业发展起到了推动作用。
随着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快速发展,中国现代产业正迈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的新阶段。
1.1 互联网+对传统产业的改造互联网+已成为中国现代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式之一。
通过将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结合,实现了资源的整合、信息的共享和协同的创新。
以电商为代表的互联网+产业模式极大地促进了消费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推动了中国现代产业的发展。
1.2 大数据驱动下的智能制造大数据技术为智能制造提供了有力支撑。
通过对海量数据的挖掘与分析,企业可以精准地把握市场需求,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
智能制造的发展将引领中国制造业向高端、智能化方向迈进。
第二节:绿色生态与可持续发展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显,绿色生态成为中国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
通过绿色低碳、资源节约和环境友好的方式,实现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2.1 绿色能源与清洁技术随着可再生能源技术的不断突破和成熟,绿色能源已经成为中国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在新能源汽车、太阳能光伏、风力发电等领域,中国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在全球范围内发挥着重要的引领作用。
2.2 环保产业与生态城市建设环保产业是绿色生态的核心竞争力。
中国政府大力推动环保产业的发展,加大对环保技术研发和应用的支持力度。
同时,生态城市建设也成为中国现代产业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
第三节:智能制造与高端制造业智能制造是中国现代产业升级的关键驱动力之一。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工业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等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并推动中国制造向高端制造的转变。
中国第一产业发展与布局精讲
![中国第一产业发展与布局精讲](https://img.taocdn.com/s3/m/16d8c13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09.png)
2024/9/17
82
(二)农业信息化将是21世纪农业 发展的重要标志
主要表现在如下八个方面:
1. 农业资源、环境信息化
环境信息化是为环境保护提供信息服务和辅 助决策支持的重要基础, 是环境管理工作实现 综合化、科学化、现代化的主要手段之一。
2.农村社会、经济信息化
2024/9/17
83
3.农业生产信息化 4.农业科技信息化
2024/9/17
84
5.农业教育信息化 6.农业生产资料市场信息化 7、农产品市场信息化 8、农业管理信息化
2024/9/17
85
二、中国农业生产的五大趋势
1.从“平面式”向“立体式”发展
2.从纯农业向综合企业发展 都市农业
3.从单纯生产向种植、养殖、加工、销 售、科研一体化发展
2024/9/17
农民收入与城市居民收入比:
80年代中期: 1: 1.8 1990年: 1: 2.2 1995年: 1: 2.71 2012年: 1: 3.1
2024/9/17
46
(5)农村剩余劳动力数量巨大, 就业问题突 出
经济发展的矛盾(工业化的矛盾):
劳动力充分就业和产业升级的矛盾
2024/9/17
47
2024/9/17
*蓝色农业又称海洋农业。
*太空农业: 将航天航空技术与农业和 生物技术相结合。
2024/9/17
93
三、21世纪农业发展的八种类型
1.可持续农业:
符合环境和发展要求
2.立体高效型农业:
符合复合生态系统要求
沪、浙、湘、
鄂、赣、粤、 闽、琼
湿润气候,降水800-1800mm;人多地 少,粮食不均;集约化程度高,59主产稻
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
![产业结构:演变与优化](https://img.taocdn.com/s3/m/2b262da29fc3d5bbfd0a79563c1ec5da50e2d6d9.png)
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各阶段是难以逾越的,但各阶段的发展过程可以缩短。从演进角度看,后一阶段产业的发展是以前一阶段产业充分发展为基础的:只有第一产业的劳动生产率得到充分发展,第二产业的轻纺产业才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只有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第三产业的发展才具有成熟条件和坚实的基础。
从产业结构演进的顺序看
1957年,克拉克在第三版《经济进步的条件》一书中,明确地将产业结构划分为三大部门。
以农业为主,畜牧业、游牧业、狩猎业、林业、渔业等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以制造业为主,包括矿业
服务性产业
建筑业、运输业和通讯、商业、金融、军队、律师业等
*
(三)中外三大产业划分的异同
建筑业、运输业和通讯、商业、金融、军队、律师业等
*
第一节 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
产出结构 作为资源转换系统的产业结构的产出所构成的比例关系,就是所谓的产出结构,常见的产出结构,是以产值(增加值)为计量单位的。因此,通常也称其为产值结构。 劳动力结构 资本结构 资本结构是一个比劳动力结构更为全面地反映投入要素结构的表象,但在现实中,资本结构的使用率反而不及劳动力结构。 需求结构
这些经济学家和学者对产业结构的研究从最初的实证分析逐步转到理论研究方面,促进了产业结构理论的形成。
1941年在《国民收入及其构成》一书中阐述了国民收入与产业结构之间的重要联系:产业结构和劳动力的部门结构将随着经济增长而不断发生变化;劳动收入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趋于上升,财产收入的比重趋于下降;政府消费在国民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趋于上升,个人消费比重趋于下降。
*
*
一、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趋势
从主导产业的转换过程来看 产业结构的演进有以农业为主导、轻纺工业为主导、原料工业和燃料动力工业等基础工业为重心的重化工业为主导、低度加工型的工业为主导、高度加工组装型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为主导、信息产业为主导等几个阶段,每个阶段都有着其独特的规律。
北京产业结构变动趋势
![北京产业结构变动趋势](https://img.taocdn.com/s3/m/71af64a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ca.png)
北京产业结构变动趋势
北京产业结构变动趋势
摘要:
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转型过程中,北京的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本文将对北京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进行分析,并探讨对北京产业发展的启示。
第一节:北京产业结构的历史演变
1.1 1949年以前的北京产业结构
1.2 新中国成立后的产业结构调整
1.3 改革开放以后的产业结构调整
1.4 21世纪以来的产业结构变动
第二节:北京产业结构变动的特点
2.1 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升级
2.2 制造业升级和服务业兴起
2.3 信息技术和高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
2.4 产业间的融合和创新驱动
第三节:北京产业结构变动的趋势
3.1 继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3.2 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
3.3 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
3.4 推动产业间的融合和创新发展
第四节:北京产业结构变动的启示
4.1 优化产业结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关键
4.2 服务业的发展是北京产业结构变动的重要方向
4.3 加强创新和创业是推动产业发展的关键
4.4 产业间的融合促进产业结构变动
第五节:结论
在全球经济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大背景下,北京的产业结构也在不断变动和优化。
通过对北京产业结构变动的分析,可以看出,北京将继续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对服务业的支持力度,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产业间的融合和创新发展。
这些趋势将对北京产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同时也给其他地区的产业发展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关键词:产业结构变动、优化升级、服务业、新兴产业、创新发展。
我国产业结构演变30年
![我国产业结构演变30年](https://img.taocdn.com/s3/m/f4605f1fc281e53a5802ff31.png)
我国产业结构演变30年第一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本章提要】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变化。
改革以来,我国三次产业变动趋势符合产业结构演变的一般规律,但是产业政策在产业结构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却有限。
当前我国产业结构仍然存在不少问题,如三次产业及其内部结构仍需改善,三次产业劳动生产率的差距在扩大,产业结构的结构能源效益差等。
未来我国产业结构将进一步向合理化方向发展,农业在保持基础地位的同时比重持续下降,工业仍将继续扩张,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提高。
针对我国产业结构存在的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趋向,本章提出了一些相应的政策建议。
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不仅表现为经济总量的增长,同时必然伴随着产业结构的逐步演进,特别是在工业化中期阶段,经济增长以结构的加速转换为重要特征。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产业结构日趋改善,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对我国经济持续增长和经济结构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研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有利于促进未来经济结构的进一步优化以及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第一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产业结构的演变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与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相伴随,我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一系列意义深远的巨大变化。
一、三次产业结构的变动及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产业结构经历了比较大的变化。
从长期的变动趋势来看,三次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有了明显的改善,产业结构正向合理化方向变化(见图14.1)。
第一产业在GDP中的比重呈现持续下降的态势,同时内部结构逐步得到改善;第二产业的比重经历了不断波动的过程,但长期稳定保持在40%~50%之间,工业内部结构得到升级,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商品增加值的比例由1978年的30.5%上升到2005年的52%;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处于不断上升的过程之中,增加值比重由1979年的21.9%大幅上升至2006年的39.5%。
课时作业5:3.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
![课时作业5:3.2地区产业结构变化](https://img.taocdn.com/s3/m/db678b04bf1e650e52ea551810a6f524ccbfcbfb.png)
第二节地区产业结构变化一、选择题读我国某地区产业结构和就业结构图,完成1~2题。
1.从图中可知,该地( )A.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B.城镇化水平高C.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不协调D.工业发达2.为促进该地区经济的发展,应采取的措施是( )A.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增大第二产业的比重B.发展农业科技,提高第一产业的比重C.以旅游业为主导,增加就业机会D.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第二、三产业下图是我国东南沿海某市1990~2010年产业结构变化图。
读图,完成3~5题。
3.2010年该市第三产业比重约为( )A.20% B.40%C.42% D.62%4.据图分析1990~2010年,该市产业结构变化的特点是( )A.第三产业比重变化最大B.第二产业始终占主导地位C.产业结构趋于优化D.第一产业比重持续快速下降5.为进一步促进该市产业结构升级,可采取的措施有( )①逐渐将劳动力导向型企业向内地转移②加快发展第三产业③大量引进国外化工、机械项目④全面发展农林牧渔业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②④从某种意义上讲,国家之间的竞争就是企业之间的竞争,而企业之间的竞争主要是技术的竞争。
下表为美国就业人口岗位分布比例(%)资料表。
据此完成6~7题。
6.下列关于1998~2008年美国就业人口岗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白领(脑力劳动者)增多,蓝领(体力劳动为主)减少B.从事农业人口的比例下降,说明美国第一产业萎缩C.服务业从业人口增加,说明美国第二产业不发达D.生产、手工艺及维修从业人口减少,说明美国第三产业不发达7.表格材料说明美国经济的增长主要依靠( )A.工业的蓬勃兴起B.知识和技术的发展C.第三产业的持续走强D.农业和采矿业强势发展2018年11月5日,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在上海开幕。
172个国家、地区和国际组织参会,3 600多家企业带着各具特色的优质产品和服务闪亮登场。
据此完成8~9题。
8.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会址选在上海,主要是因为上海( )①基础设施完善,交通便利②人口众多,消费能力强③经济发达,辐射能力强④工业协作条件好,发展快A.①② B.②④C.③④ D.①③9.此次会展的影响是( )A.直接促进我国第一产业发展B.需要我国提前提供第二产业产品C.直接提升上海市第三产业层次D.进口冲击和压制了国内制造业下图示意我国某省级行政区2011~2015年三大产业产值的比重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简要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1.市场化趋势: 改革开放20余年来,中国经济总量的90%已经市 场化,市场化趋势是十分明显的。市场化趋势对产业 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及产业发展的影响是相当深刻的。 政府主动提出全面的产业结构调整目标,规定产业结 构调整的方向和政策,进而直接配置资源、调整产业 结构的做法,将逐步由市场取代。市场将成为决定产 业结构变动和产业发展的基础性、主导性力量。
第十五章 中国产业发展展望
4.知识化趋势: 经济知识化趋势对我国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将会产
生极其重要而深刻的影响。一方面,随着知识经济的 日益逼近,我们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可能会被进一步拉 大,经济发展将面临更为严峻的挑战。另一方面,知 识经济的发展和知识产业的兴起又给我们带来了千载 难逢的经济发展机遇。
第十五章 中国产业发展展望
第一节 中国产业发展的趋势 第二节 中国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和重点 第三节 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第十五章 中国产业发展展望
思考题
(一)试简述今后我国产业的发展面临哪些新的发展现象。 (二)简要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趋势及其对产业发展的影响。 (三)选择汽车工业和建筑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的原因是什么? 选择微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我国主导产业的原因又是什么? (四)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格局的特征是什么?它对我国今后产业 结构的调整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有哪些影响? (五)今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目标和方向是什么? (六)为什么说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我国今后产业结构调整 的重中之重? (七)什么是高技术?什么是高技术产业?简述高技术产业的特点。 (八)简要论述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意义。 (九)简述我国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环境与制约因素。
第十五章 中国产业发展展望
2. 城市化趋势: 在我国20年的工业化高速发展过程中,城市化发 展一直相对滞后。城市化水平滞后带来了一系列矛盾 和问题,阻碍了我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1)人口结构和资源占用结构不合理。 (2)就业结构与产值结构不对称。 (3)限制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第十五章 中国产业发展展望
第十五章 中国产业发展展望
现代产业技术最突出的特征就是微电子技术的广 泛应用。我们与工业化国家在技术上存在很大差距, 并且差距仍在扩大。这一差距的实质就是机械技术体 系与微电子技术体系之间的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三 个方面:微电子产品本身的制造、开发技术;利用微 电子技术对各种开发过程和生产过程进行控制的自动 化技术;与利用微电子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相关的各种 技术等。要缩小这些差距,就必须积极扶持、大力推 进微电子业的发展。
第十五章 中国产业发展展望
信息革命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 技术革命之一。信息技术的发展带动 了一系列技术和产业的发展,并将从 根本上改变整个社会和经济的运行方 式以及人们的生活方式。信息产业代 表着我国未来产业结构升级的方向。 从现在起,我们就应该积极培育、扶 持信息产业的发展,使之逐渐成为我 国经济的新增长点及带动产业结构进 一步升级的主导产业。
第十五章 中国产业发展展望
建筑业是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产业,包括土木工程 建筑业,线路、管道和设备安装业,建筑工程勘察设 计业。其中土木工程建筑业又包括各类房屋建筑和铁 路、公路、隧道、桥梁、堤坝、电站、港口、机场等 各种基本设施的建筑。建筑业的这一特殊地位和作用 决定了它成为支柱产业的必然性。进入20世纪90年代 后,我国建筑业发展很快,初步发挥了支柱产业的作 用。今后,建筑业除继续扩大规模外,关键是要在提 高质量上下功夫,从而继续成为支撑我国国民经济长 时期扩张的支柱产业。
第十五章 中国产业发展展望
第十五章 中国产业发展展望
(四)当前我国经济增长格局的特征是什么?它对我国今 后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宏观经济的运行有哪些影响?
我国当前经济增长格局的主要特征是:在投资需求拉 动的经济增长中,投资主要向与高消耗的土建工程相关联 的产业倾斜,因而对基础产业的需求急剧扩大,刺激了基 础产业的增长。这样,围绕着土建工程所产生的需求与基 础产业的供给之间就形成了相互推动的内生扩张动力,成 为现阶段我国经济增长的主循环。而因消费结构升级所产 生的对机电设备的需求,却没有拉动高加工度产业的相应 增长。由于供给能力的制约,这部分需求关联到了国外, 表现为技术装备的进口持续大幅度增长。用一句话来概括, 即粗放和低度化。
第十五章 中国产业发展展望
(一)试简述今后我国产业的发展面临哪些新的发展现象。
1. 新的重化工业阶段特征初步显现,产业结构失衡问题短 期尤为突出; 2.体制缺陷容易导致盲目投资和低水平扩张; 3.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的方式由以行政和计划手段为主转 为以市场机制为主; 4.产业发展和结构调整面临着日益加剧的国际竞争压力。
3. 全球化趋势: (1)资源配置国际化。服务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核 心,它促进了商品、服务及资本市场的国际一体化, 使资源在整个世界的范围内得以有效配置。 (2)跨国公司全球扩张。跨国公司的生产、管理、科 研、融资、销售以及售后服务等,都向本地化发展, 致使市场和竞争也趋向全球化。 (3)经济全球化带来新的国际分工。即劳动和资源密 集型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少数发达国家实现技术 和资本密集型的产业升级。
第十五章 中国产业发展展望三)选择汽车工业和建筑业作为我国支柱产业的原因是什么? 选择微电子、信息产业作为我国主导产业的原因又是什么?
汽车工业是国际公认的能够带动整个经济迅速发展、 最能代表一个国家工业水平的少数产业之一。汽车工业 的发展需要有钢铁、机械、有色金属、石化、玻璃、电 子等许多产业配合,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工业结构、 运输结构、外贸结构、就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发达国家 和新兴工业国几乎都曾把汽车工业作为支柱产业,而目 前我国发展汽车工业的条件也已基本成熟。所以,我们 应把汽车工业作为战略产业加以扶持和发展,使之能在 不久的将来成长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以支撑我国国 民经济的长时期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