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环境 绿色出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护环境绿色出行
保护环境绿色出行
——上海洛川学校1:1数字化学习应用案例
年级: 6-8年级
学科: 地理、科技环保执教教师: 杨钰晨指导教师:孙一冰关键词:项目学习、地理、环境教育
“保护环境,绿色出行”是学校在进行“20行动”全国中小学节能教育竞赛活动中的一个项目。
在私家车迅猛增长、交通日渐拥堵、环境质量下降的大城市,自行车作为交通工具的好处十分明显,诸如提高公交出行分担率、解决城市交通拥堵等等。
本节课是一堂微型的项目活动课,学生扮演“社区规划者”,模拟讨论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设置的问题,了解“绿色出行”理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及其对城市环境保护的意义。通过使用高级思维工具制作因果图体会地理学习中的“图文转化”技能。
项目活动准备
初中年级学生已具备一定的信息科技基础知识和信息技术基本技能,参加环保社团的学生都能熟练地操作学生电脑。学生对学校周围的社区环境比较熟悉,能够进行相关因素的比较和分析。项目活动中,学生以“社区规划者”的角色进行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性会比较强。学生根据居住地的位置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 能运用地图辨别方向;
● 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及其大小的意义。
● 通过制作因果图初步掌握“图文转化”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
● 通过变换小组,练习展示自己、说服他人的能力;
● 提高利用网络合作交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 培养学生“绿色出行”的环保生活理念。
课程框架问题
基本问题:
今天我们怎样“绿色出行”?
单元问题:
假如要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应该怎样合理选点?(以学校周边社区为例)内
容问题:
1. 什么是“绿色出行”?
2. 阅读上海三位地图,描述洛川学校在本区中的地理位置和周边交通存在哪些问题?
3. 在本区域内建立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有哪些有利的区位条件?
4. 如何判断自行车租赁点的区位合理性,依据是什么?
项目活动步骤
1.情境设疑,点拨引导
教师出示“最后2公里的难题”案例,学生思考,提
出解决的方法,引出“绿色出行”主题。
学生读取“交通工具人均能耗和碳排量”表,用学生
电脑网络合作归纳“绿色出行”的概念。
教师展示杭州和上海闵行区“公共自行车租赁系统”
照片,引导学生了解“绿色出行”的实际应用。
2.角色扮演,读图规划
学生扮演社区规划者,为学校周边社区规划公共自行
车服务网点。
教师指导学生在自己的电脑上浏览上海三维地图网站,确定电子地图上的方向,指出
洛川学校的地理位置,总结电子地图的比例尺大小与内容详略
的关系。
3.同位分组,脑力激荡
学生根据居住地与洛川学校的方位关系分成五组,讨
论公共自行车网点的合适位置,组长倾听组员们的意见,
在上海三维电子地图中标注出来,并简要说明其区位优
势,学生代表介绍小组的讨论结果。
4.异位分组,探讨争辩
学生根据编号交换座位,在新的小组中交流各自的网点位置图,筛选出4个最合适的租赁网点,以便最大程度满足社区居民的出行需要。
教师在Intel Seeing Reason上设置在线问题,组织各组讨
论公共自行车租赁网点的选点原则。组长收集组员意见在学生电
脑绘制因果图,并截屏保存。
5.展示评价,归纳总结
小组代表展示本组的选址方案和因果图,并说明区位因素与
自行车租赁点的关系。在座学生用自己的电脑登录“问卷星”网
站实时打分,判断该自行车租赁点的区位选择是否合理,及小组
合作的效果。
师生共同总结“绿色出行”的意义。
D组E组A组B组C组
项目学习效果与反思
2019年12月,上海市师资培训中心和英特尔公司的专家、领导将英特尔学生电脑带到我校,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应用研究。课题试点的班级为每位学生配备一台学生电脑,在无线网络支持下,实现了学生和笔记本电脑一对一的数字化教学环境。我的教学设计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实施的。
第一,一对一数字化环境中开展框架问题的应用实践
英特尔未来教育的项目学习通过基本问题的引领,激发学生不断地思考、发挥自己的创新思维。有一定深度的基本问题更可以帮助学生发展高级思维能力,同时也利于帮助学生落实基本知识点。
例如,在讲述《保护环境绿色出行》单元时,引入的基本问题是“如何让生活更美好?”。学生在项目学习的过程中,分析各类出行方式的利与弊,以小组为单位研究公共
自行车系统的可行性,了解服务网点的规划原则,尝试如何在社区中选取适合的地点。
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环境中英特尔学生电脑为学生的思考插上了翅膀。学生在思考基本
问题及单元问题、基本问题的过程中,独立使用手中的英特尔学生电脑,搜索出自己想知
道的知识。学生获得的知识量是相当大的,每个学生的思维和信息素养都可能得到很大的
提高。
例如,在研究社区服务网点时,小组学生以手中的学生电脑登陆三维地图网页,通过
网络模拟真实的生活世界,随后在宜川街道和甘泉街道选取合适的分布网点。由于在活动
前已经对网点数目有了限定,所以学生们必须面对删减的艰难选择。学生在这一历程中,
就会思考每个网点到底有什么优缺点?为什么A处优于其它地点?进而总结出网点设置的
原则。学生在初步总结的基础上,又可以反思小组讨论的结果,并进行改善。在一个个问
题的激发引领下,学生思考深度和广度都有所提升。他们可能通过不同的途径和发挥个人
的智力优势对问题做出自己的深度理解。
第二,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环境搭建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平台
《礼记• 学记》曾有云:“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古人在千年前已悟出学
友们一同学习可以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在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在数字化环境中开
展项目学习,关于合作交流将会取得怎样的效果呢?
事实证明,项目学习讲求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沟通交流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而一
对一数字化环境为学生提供了非常好的师生交流及生生交流的平台。教师也可以根据学生
需要,及时将有趣的教学辅助资料发送每到一位学生手中的电脑上。
在传统的教学环境中,交流只能局限在小组内部的成员中。而有了英特尔学生电脑,
学生只需点击鼠标就可以与班中所有人交流。通过教师主机的管理软件,学生可以即时共
享自己的答案,并能得到师生们的意见。在《保护环境绿色出行》单元的学习中,黄天
辰图文并茂地展示了本组的网点设置原则,其他小组通过讨论又补充了对象年龄、人口流量、分布密度等一系列因素。
第三,一对一数字环境中项目学习的多元评价
英特尔未来教育核心课程中的过程性评价,在实际的教学中有很强的实用价值。教师
通过学生的自评、互评等形式,了解学生在项目开展过程中的参与程度,评价学生交流表
达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思维等各方面的表现。
在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在课前设计评价量规,并将其传给同学。比如
在讲述《保护环境绿色出行》单元时,我针对小组学习提出了“有非常强的团队合作精神,每位成员都承担一定的责任,与他人高效地合作,并在合作中体现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评价指标。师生根据量规评分时,一对一数字化教学环境又提供了高效快捷的评分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