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孔子的教育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子强调道德教育,而且把它放在培养人的首位,他认为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使成为君子的首要条件,在长期的教育实践中,孔子总结了一些道德教育的原则和方法。
一、立志有恒
孔子认为立志是重要的起点,要实现志向,并非易事,这需要有恒心和百折不挠的精神。他说:“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调也”,要求学生应向松柏一样经得起严寒的考验,他还教育学生把自己的意志锻炼得坚贞不移,如他所说的“墨而不磷”、“湿而不淄”,意思就是说,最坚硬的东西是磨不薄的,最白的东西是染不黑的,只有经过长期艰苦的磨炼,志向才能坚守住。孔子曾经自述他的为学过程说:“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伍拾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一少年立志为起点,经过几各阶段才达到道德的高度自觉与“不逾矩”的精神境界,表明了道德教育的长期性。
二、自省自克
道德教育的核心是要自己的内心世界符合社会公认的准则和规范,因此,道德贵在自觉,孔子强调从自我做起,要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孔子要求学生遇事要善于尽心自我省察,这是内省的修养方法。他的学生曾参说:“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意思就是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办事有没有尽心竭力?与朋友交往是不是讲信用?老师传授的学业有没有认真复习?孔子教育学生随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检查某以便及时发现问题,避免继续犯错误,这样就起到了一种自我监督的作用。
三、改过迁善
孔子认为社会现实中不存在不犯过错的圣人,人非圣人,难免要犯错误,关键是对待错误的态度。他认为,对待错误,首先要人士错误而不要掩饰错误。
四、启发诱导
启发诱导是孔子教学的基本方法。“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意思是说:在教学中必须让学生认真思考,心求通但未得,然后可以启发他;经过思考有所领会,但未能以适应得言辞表达,此时可以开到他。要求学生开动脑筋,做到“举一反三”,然后调动学生积极性没这是教学成败的关键。启发是教学的核心是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创造性。孔子认为要调动学生积极性,必须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掌握学生的心理状态。
应该指出的是,孔子的启发是仍是比较原始、简单的“原型启发”,主要是类比于比喻,这虽然在调动学生积极思维方面有一定的作用名单也不能做过高评价。因为单纯运用类比或比喻,往往会限制思想的广阔性,有时也会导致牵强附会。
五、因材施教
孔子教学的一个重要原则。但孔子本人并没有提出这一名称,朱熹在概括孔子的教学经验时,提出:“夫子教人,各因其材。”于是有了“因材施教”的名称。在孔子的教学实践中,的确体现了这一原则。
实施因材施教原则的关键在于对学生要有深刻、全面的了解,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特点。由于孔子注意从学生的具体实际出发进行教学,所以他不用千遍一律的说教,对于学生所问的统一问题,常因发问者的个性、需要而给与不同的回答。正因此,孔门弟子众多,同样学习文、行、忠、信,但程度不同,能力各异,培养的结果也不相同;“德行:颜渊、闵子骞、仲弓;言语:宰我、子贡;政事:季路;文学:子游、子夏。”这就是后人概括的“孔门四科”。
六、学思并重
孔子强调学的重要性,反对思而不学,他说:“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离开学习而去思考,其结果必然是徒劳无得,这说明学习是思考的基础,另一方面,孔子强调思考的重要性,反对学而不思,学思并重,使孔子教学思想中的一项重要原则。学习了不加思考就会迷乱不明,只思考而不学习就会空泛不实,两者不宜偏废。这种见解符合人的认识规律,已初步揭示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
七、诚实谦虚
孔子认为知识学问是来不得半点虚假的,他又一句名言:“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要求学生具备实事求是地态度,“道听而途说,德之弃也”,在路上听到传言就到处传播,这是对道德的背离。当对问题的研究还不充分,没有把握作判断时,应当存疑,不可想当然,做诚实的人,就可以少犯错误,树立实事求是的态度,这对于学习有重大意义。
在提倡诚实的同时,孔子还强调谦虚好问,他本人就做到“每事问”即“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这一思想为后世儒家所继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