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人物代表作
教育心理学著作
![教育心理学著作](https://img.taocdn.com/s3/m/205e3240fe4733687e21aa54.png)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13、掌握学习--布卢姆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15、发现教学--布鲁纳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17、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安德森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37、同化说--奥苏伯尔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勒温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48、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教育心理学》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指导1. 默顿(美1910—2003)提出功能是客观的,即可能是正向促进,也可能是负向阻碍。
教育心理学 主要人物著作集锦
![教育心理学 主要人物著作集锦](https://img.taocdn.com/s3/m/6543834f804d2b160b4ec07e.png)
1、裴斯泰洛齐:第一次提出“教育学的心理学化”2、卡普捷列夫:发表了《教育心理学》一书,这是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3、桑代克:❶’教育心理学之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❷联结--试误论:教育心理学史上第一个较为完整的学习理论;准备律、练习律、效果律;❸学习迁移的共同要素说:两种学习间的共同要素;4、廖世承:编写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5、布鲁纳:❶课程改革运动;❷认知--发现学习理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形成认知结构、教学的目的在于促进学生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6、劳伦兹:关键期理论,个体发展的不平衡性;7、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图式、同化、顺应、平衡感知运动0-2 客体永久性前期运算2-7 自我中心性具体运算7-11 守恒、逻辑思维形式运算11-成人抽象思维8、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可以定义为人为的发展;9、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理论0-1.5 培养信任感2-3 自主--羞耻4-5 (幼儿园)主动--内疚6-11 (小学)勤奋--自卑12-18 自我同一性--角色混乱10、加涅:学习结果分类:认知领域(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11、奥苏贝尔:❶认知派的有意义的学习理论:接受学习、发现学习;❷先行组织者的概念,是强调新旧知识间联系的策略;❸把学习动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儿童后期、青年期)、附属内驱力(儿童早期);12、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强化、惩罚;13、班杜拉:❶社会学习理论,对强化的分类:直接强化、替代强化、自我强化;提出观察学习:注意、保持、复现、动机;❷自我效能理论:对自己能否成功的主观判断;14、苛勒:完形--顿悟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大猩猩够香蕉实验;15、托尔曼:符号学习理论:提出认知地图的概念16、罗杰斯:人本主义的有意义的学习理论:知情统一的教学目标观;1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a、知识并不是对现实的准确描述;b、知识并不能精确的概括世界的法则;c、建构取决于特定情境下的学习历程;强化理论:行为主义的学习动机理论;通过奖励或惩罚维持;需要层次论:马斯洛,人本主义学习动机理论;18、学习动机理论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力求成功动机、避免失败动机;成败归因理论:韦纳,六因素与三维度;自我效能理论:班杜拉:对自己能否成功的主观判断;沃尔夫:形式训练说:最早的关于迁移的理论;桑代克:共同要素说:两种学习间的共同要素;贾德:概括化理论(经验类化说),两组活动之间的共同原理;‘水下击靶’实验;19、学习迁移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关系理论,两学习经验间的关系;经典案例:‘小鸡觅食’实验;奥苏贝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知结构可利用性高、可辨别性大、稳定性强,就能促进对新知识学习的迁移;安德森:产生式理论:两项任务重叠越多,迁移量越大;。
教育心理学名人
![教育心理学名人](https://img.taocdn.com/s3/m/703693e2f8c75fbfc77db232.png)
教育心理学名人1. 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
从19世纪末起,开始从事动物的学习研究,1903年著书《教育心理学》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来命名的专著,尝试——错误说是建立在小猫(迷箱实验)基础上的。
“迷箱”实验,证明了学习是(刺激——反应联结)过程。
提出的学习的基本规律是准备律,练习律和(效过律)。
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一定的(联结)。
提出的学习迁移理论是(共同要素说)。
哥伦比亚大学教育心理学家主持的智力与智力测量研究2.廖世承 1924年,我国的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3.陆钦斯(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实验说明(定势)具有双重作用。
3.裴斯泰洛齐 18世纪末到19世纪,瑞士在《论教学方法》一书中首次提出了“教育要心理学化”。
4.琼·魏维斯 1531年,西方学者,曾使用了“教育心理学”这一名词,但并不意味着教育心理学的产生。
教育心理学经过了一个曲折的过程后,到19世纪末,才得以独立。
5.乌申斯基 1869年《人是教育的对象》对当时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总结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6.卡普捷列夫 1877年,俄国教育家出版了第一部以教育心理学命名书。
8.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认知发展理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发生认识论创始人,是心理学历史上最具有影响力的发展心理学家。
他认为,发展就是个体与环境不断相互作用的一种建构过程。
先引出了图式的概念。
所谓图式,是认知结构的基本单元,表现出某种可以重复的动作模式或思维模式。
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运算阶段.守恒是(具体运算)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
在(他律道德)阶段,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
研究道德发展的主要方法是(对偶故事法)。
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
9. 劳伦兹提出发展关键期4. 班杜拉最早提出“自我效能感”。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重要人物归纳(
![教育学与心理学的重要人物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b5410c67561252d380eb6eb0.png)
教育心理学的重点人物归纳1.朱熹——“学不躐等”;教育神话起源说。
2.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3.苏格拉底——“美德即知识”;产婆术。
4.亚里士多德——《论灵魂》;“教育遵循自然”;将心理学引入教育的第一人。
5.柏拉图——《理想国》。
6.昆体良——《雄辩术原理》世上第一步研究系统的教学方法论著;提出分班教学。
7.夸美纽斯——“泛智”;“教师是阳光下最神圣的职业”;《大教学论》;“班级授课制”8.赫尔巴特——教育学之父;《普通教育学》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传统教育学代表。
9.杜威——实用主义教育学;《民主主义与教育》;教育无目的论;现代教育理论代表。
10.马卡连柯——“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量可能的尊重一个人”。
11.赞科夫——“一般发展理论”;《教学与发展》。
12.泰勒——课程设计—目标模式;将评价引入课程编制过程—“教育评价之父”。
13.罗杰斯——非指导教学模式;人本主义学习理论。
14.瓦根舍因——范例教学模式。
15.冯特——莱比锡大学心理实验室;“心理学的始祖”;构造主义心理学(铁钦纳)(内省)。
16.裴斯泰洛奇——“使人类教育心理学化”;个人本位论;师范教育奠基人。
17.廖世承——我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18.劳伦兹——印刻现象;关键期的发现.19.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论;道德发展阶段论20.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21.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论22.加涅——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教学目标分类)P460;23.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法国)24.推孟——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商.25.韦克斯勒——韦氏量表——离差智商26.布卢姆——掌握学习;教学目标分类(认知、情感、动作技能)。
27.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理论;狗分泌唾液的实验。
28.桑代克——联结-试误学习理论-饿猫的实验;相同要素学习迁移理论;教育心理学之父。
29.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理论;程序性教学。
教育学心理学代表人物
![教育学心理学代表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fe844e4fb307e87101f696b5.png)
学前教育备考——教育学心理学代表人物1.苏格拉底:把教育分为讽刺、定义、助产三阶段,称为产婆术2.柏拉图:教育思想集中体现在其代表作《理想国》中3.亚里士多德:是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哲学家,其教育思想主要体现在她的著作《政治学》中。
4.古罗马的昆体良:是西方教育史上第一个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教育家,他的《雄辩术原理》是西方第一本教育专著。
5.夸美纽斯:a.1632年出版的《大教学论》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b.在此书中提出了“泛智教育”的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艺术”。
c.在《大教学论》中对班级组织进行详细论述,奠定了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
d.提出了泛智教育和班级授课制6.卢梭:《爱弥儿》,主张自然主义教育,认为让儿童顺其自然的发展是最好的教育。
7.康德:1776年,在大学哲学课中开讲教育学,他是将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在大学里讲授的第一人。
8.洛克:他在《教育漫话》中,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如白板,观念和知识都来自后天,并得出结论:天赋的智力人人平等,“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洛克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体系。
9.赫尔巴特(注意与夸美纽斯比较):a.1806《普通教育学》的出版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
b.赫的贡献在于把道德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的基础上,把教学理论建立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将心理学引入教育学的第一人),奠定了科学教育学的基础。
因此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
赫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
c.赫被看做是传统教育理论的代表,主张教师中心论。
10.杜威:是现代教育理论的代表。
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是儿童中心主义的代表人物,首倡“从做中学”,与赫尔巴特针锋相对。
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
杜的主要观点是: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11. 奥苏贝尔:A学习类型:①表征学习,如儿童学习狗的例子②概念学习,如三角形概念的学习③命题学习,如圆的直径是他半径的两倍 B:动机理论奥苏贝尔主要关注的是成就动机﹕①认知驱力:一种求知的需要,例学生渴望得到知识(内部动机)②自我增强驱力:一种通过自身努力,胜任一定的工作,取得一定的成就,从而赢得一定的社会地位的需要(外部动机)例教师对学生的赞许③附属驱力:个人为了保持长者们或权威们的赞许或认可,而表现出来的一种把学习或工作做好的需要,例学生为了赢得家长或教师的认可而努力学习,取得好成绩的需要12. 马斯洛: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由低级向高级发展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也称爱和归属的需要)、尊重需要、自我实现需要。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著作及观点)](https://img.taocdn.com/s3/m/0ae5a4f2192e45361166f596.png)
(教育心理学+教育学)代表人物及观点一、教育心理学1、桑代克著作:1903《教育心理学》——奠定了教育心理学发展的基础(一)尝试——错误学习的基本规律:准备率、练习律、效果律(PS饿猫迷笼实验) (二)最先提出迁移概念,共同要素说:经过训练的某一官能并不能自动地迁移到其他方面,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
相同要素也即相同的刺激与反应的联结,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
2、皮亚杰理论:(一)认知发展的阶段理论感知运动阶段(0~2岁)思维准备阶段(2~7岁):认为外界的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所有的人都有相同的感受,一切以自我为中心;认知活动具有相对具体性,还不能进行抽象的运算思维;思维不具有可逆性等。
思维阶段(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
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
抽象思维阶段(11~15岁):命题之间关系、假设——演绎推理、抽象逻辑思维、可逆与补偿、思维的灵活性3、埃里克森理论:人格发展理论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1~1.5)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勤奋感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亲密感对孤独感繁殖感对停滞感自我整合对角色感4、科尔伯格:道德发展阶段论(1)前习俗水平(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2)习俗水平(第三阶段:寻求许可取向阶段;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5、马杰在1962年出版的《程序教学目标的编写》中提出,一个学习目标应包含三个基本要求: (1)行为(Performance)A:阐述对象特点,说明具体行为,以便教师能观察学生。
B:一般使用动宾结构短语(2)条件(Conditions)A:说明产生上述行为的条件。
B:条件包括:环境因素(教师、空间、光线等)、人的因素、设备因素、时间因素、信息因素等,(3)标准(Criteria)A:指出评定上述行为的标准。
教育心理学家代表著作以及理论
![教育心理学家代表著作以及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c2a16c65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66fc118.png)
教育心理学是一个研究教育过程中人类心理现象的学科,其研究领域广泛,包括学生认知、情感和动机的发展,教师角色的特点,以及教育环境的影响等。以下是一些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及其代表著作和理论。
1.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威廉·詹姆斯是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和心理学家,也是美国第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著作《心理学原理》(1890年)为心理学提供了坚实的科学基础,同时也为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8.艾宾浩斯(Hermann Ebbinghaus):艾宾浩斯是德国心理学家,他的著作《记忆》(1885年)系统地阐述了记忆的实验研究方法,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研究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以上这些教育心理学家及其著作和理论,为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他们的贡献不仅限于心理学领域,更在于推动整个社会的教育理念和方法的进步。同时,他们的研究工作也为深入理解和改进教学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科学依据。
4.马斯洛(Abraham H. Maslow):马斯洛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的著作《动机与人格》(1954年)提出了人性取向的教育理论。他强调学生的内在动力和个人成长,提倡自我实现的教育目标。
5.布鲁纳(Jerome S. Bruner):布鲁纳是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和教育改革家,他的著作《教育过程》(1960年)提出了“发现学习”的理论和方法,倡导学生通过主动探索和发现知识的过程来学习。
6.皮亚杰(Jean Piaget):皮亚杰是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和发展心理学家,他的著作《儿童认知发展的科学》(1952年)系统地阐述了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理论对教育心理学产生了深远影响,尤其是对儿童认知发展的研究。
7.维果茨基(Lev Vygotsky):维果茨基是苏联心理学家和教育家,他的著作《思维与语言》(1934年)提出了社会文化理论。该理论强调社会文化因素在人类认知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对教育心理学的理论与实践产生了深远名的教育改革家和心理学家,他的著作《学校与社会》(1915年)和《我们如何思维》(1910年)提出了“实用主义”的教育哲学,强调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参与,以及教育与社会生活的联系。
《教育心理学》代表性人物及著作
![《教育心理学》代表性人物及著作](https://img.taocdn.com/s3/m/96d8e7d69e314332396893cf.png)
《教育心理学》代表性人物及著作归纳总结: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13、掌握学习--布卢姆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15、发现教学--布鲁纳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17、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安德森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37、同化说--奥苏伯尔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勒温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48、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小练习:1、迁移的概括原理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A、桑代克B、苛勒C、奥苏倍尔D、贾德2、有人说学生之所以成为现在的样子是教师或家长期望的结果,能够解释这句话的原理是()A、晕轮效应B、罗森塔尔效应C、同化理论D、关系转换理论3、目前教育领域最常用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是()A、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B、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C、加涅的层次累计观点D、奥苏伯尔的知识分类系统4、维果茨基提出“教学应走在发展前面”的含义是()A、提前讲授下一阶段才能掌握的内容B、教学可以不考虑儿童现有的发展水平C、教学的重要任务是创造最近发展区D、根据学生现有的水平进行教学5、皮亚杰提出的认知发展四个阶段由低向高的发展顺序是()A、不可改变的B、可以跳跃的C、因人而异的D、可人为改变的6、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教育心理学人物及著作
![教育心理学人物及著作](https://img.taocdn.com/s3/m/59da9f795acfa1c7aa00cc9e.png)
1.桑代克:《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尝试—错误说、迁移理论的共同要素说、痕迹衰退说
3.布鲁纳: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发现教学、认知结构学习论
4.廖世承: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
5.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关键期、印刻
6.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发展阶段理论
15.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经典性条件作用论
16.苛勒:完形—顿悟说
17.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先行组织者、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同化说
18.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需要层次理论
19.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
20.维纳(美国心理学家):成败归因理论
21.班杜拉:自我效能感理论、观察学习
22.耶克斯、多德森(美国):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
23.贾德:迁移理论的经验类化理论
24.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25.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遗忘的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人格结构理论
26.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
27.安德森: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
28.柯尔伯格: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9.罗森塔尔:皮格马利翁效应
30.福勒、布朗:教师成长三阶段论
31.波斯纳:教师成长公式
7.维果斯基(前苏联):最近发展区
8.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
9.鲍姆宁:家庭三种教养模式
10.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
11.韦克斯勒:韦氏量表
教育心理学名人理论总结
![教育心理学名人理论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13e52dbdfd0a79563c1e7228.png)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等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13、掌握学习——布卢姆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15、发现教学——布鲁纳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17、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22、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布鲁纳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24、先行组织者——奥苏伯尔25、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奥苏伯尔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33、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安德森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37、同化说——奥苏伯尔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41、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44、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勒温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48、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一、论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及其教育价值?皮亚杰是瑞士著名心理学家和哲学家。
教育心理学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指导最新
![教育心理学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指导最新](https://img.taocdn.com/s3/m/70a8732c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76.png)
《教育心理学》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指导1.默顿(美1910—2003)提出功能是客观的,即可能是正向促进,也可能是负向阻碍。
教育的显性功能隐性功能。
2.勒图尔诺(法)“生物起源说”,把动物的本能等同于教育,否认了教育的社会性。
3.孟禄(美1869—1947)心理起源说,把教育看成简单的模仿,没有认识到教育的目的性。
4.保罗·朗格朗5.昆体良《论演说家的教育》(又译为《雄辩术原理》),还有著作关键。
提出了“美德是否可教”的问题,对教育现象进行的一种科学研究而非经验观察。
6.苏格拉底(古希腊)古希腊哲学家。
产婆术(西方启发式教学的由来)。
苏格拉底以其雄辩以及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这种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助产术。
7.柏拉图(古希腊)认为人是肉体是灵魂的影子,灵魂才是人的本质。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促使“灵魂转向”,提倡“寓学习于游戏”。
灵魂是由理性、认识、情感三部分组成的。
他把人分为三个等级:哲学家、军人、劳动者。
著作《理想国》。
8.亚里士多德(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学者,首次注意到了儿童心理发展的自然特点,这也成为后来强调教育中注重人的发展的思想渊源。
了儿童成长过程的年龄分期。
著作《政治学》脑的作用不过是使血液冷却。
他的著作《论灵魂》的著作。
痕迹衰退说起源于亚里士多德,由桑代克进一步发展。
9.培根(英1561—1626)“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育学做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提了出来。
10.夸美纽斯1592—1670)著作《大教学论》的出版,是教育学形成一门独立学科的学论、德育论以及一些学科教育思想。
提出“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成其为人”,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应估计到学生的年龄特征,注意儿童的个性特征,有目的地去发展儿童的才能。
他具有强烈的民主主义思想;强调教育的自然性,提出“泛智教育”。
一切知识都应以“感觉为开端”。
11.洛克(英1632—1704)著作《教育漫话》提出“白板说”,“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
教育心理学有关人名、理论、著作
![教育心理学有关人名、理论、著作](https://img.taocdn.com/s3/m/8e49a00acc175527072208c0.png)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1、《人是教育的对象》,“俄国教育心理学奠基人” --乌申斯基2、最早正式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教育心理学》—卡普捷列夫3、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著作《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之父”,“痕迹衰退说”(遗忘理论),“共同要素说”(迁移理论)--桑代克(美国教育心理学家)4、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发现教学、结构式课程理论、认知结构学习理论--布鲁纳5、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7、最近发展区、先行组织者、社会—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维果斯基(前苏联)8、人格发展八阶段理论--埃里克森9、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10、掌握学习、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11、程序教学,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美国)12、学习结果分类、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13、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4、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15、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先行组织者、同化说(遗忘理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1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17、成就动机理论—麦克利兰、阿特金森1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19、自我效能感理论、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2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21、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概括化理论)--贾德22、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23、迁移的产生式理论—辛格莱、安德森2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2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26、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27、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理论--冯忠良(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28、心智技能形成三阶段说—安德森(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29、道德发展三水平六阶段论(两难故事)--柯尔伯格30、教师期待效应(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效应)--罗森塔尔31、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32、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33、提出教师反思的四种方法的是====布鲁巴奇。
教育学心理学人物篇
![教育学心理学人物篇](https://img.taocdn.com/s3/m/ab9434accc7931b764ce15af.png)
教育学心理学人物篇1,孟禄:美国,教育心理起源说的代表,他认为,原始教育形式与方法主要是在日常生活中儿童对成人的模仿2,昆体良:古罗马教育家,著有《论演说家的培养》,西方最早的教育著作,被视为是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另著有《雄辩术原理》3,培根:英国哲学家,他为独立形态教育学的出现做出了重要贡献,作为“近代实验科学的鼻祖”,他提出了实验的归纳法,为后来教育学的发展奠定了方法论基础,1623年,培根首次把“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提了出来,与其他学科并列4,夸美纽斯:捷克著名教育家,代表作《大教学论》(1632年)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提出了“泛智教育”,普及初等教育的观点,系统论述了班级授课制,指出“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崇高最优越的职业”5,康德:德国著名哲学家,著作《康德论教育》,1776年,他首次在大学讲座中讲授教育学,这是教育学列入大学课程的肇始6,赫尔巴特: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和教育学家,代表作《普通教育学》,被西方教育史上认为是第一本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被称为“现代教育学之父”或“科学教育学的奠基人”主要观点有:提出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以心理学为依据阐述教学过程,提出了“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即四步教学法,在西方,被称为传统教育派的代表,即教师,知识,课堂三中心7,洛克:英国哲学家,代表作《教育漫话》,他提出了完整的绅士教育体系,认为绅士必须具备四种品质:德行,智慧,礼仪,学问,经典语言:人类之所以千差万别,便是由于教育之故,儿童是一张白纸或一块蜡,可以随心所欲做成任何式样的,即西方教育史上著名的“白板说”8,卢梭:法国思想家,代表作《爱弥儿》,该书提出了“自然教育”的思想,揭开了现代西方教育思想中个人主义思想的序幕,该书开篇就说:出自造物主之手的东西,都是好的,而一到了人的手里就全变坏了······9,斯宾塞:英国思想家,1861年,出版了《教育论》,提出了“最有价值的知识是科学”这一著名论断,他重视实科教育,使教育与现代化生产紧密的结合起来10,杜威:美国教育家,实用主义教育学代表人物,代表作《民主主义与教育》,主要观点有: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与赫尔巴特相对立,他提出:儿童,经验,活动三中心11,凯洛夫:代表作《教育学》,该书是第一本用马克思主义观点作指导而写成的教育学著作,对我国产生很大影响12,杨贤江,代表作《新教育大纲》,该书是我国最早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写成的教育著作13,狄尔泰:代表作《关于普遍妥当的教育学的可能》,认为教育的过程是一种历史文化过程,教育的目的就是将个体的主观世界引导向博大的客观文化世界,从而培养完整的人格,培养完整人格的主要途径就是“陶冶”和“唤醒”,发挥教师和学生两方面的积极作用,建构和谐的对话的师生关系14,马卡连柯:苏联教育家,提出了集体主义教育思想,“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对个人的教育与对集体的教育相一致的平行教育思想,既有面向集体的教育,又根据个人特点个别施教,把教育集体和教育个人辩证地结合起来,同时,他提出了对学生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他认为,在教育过程中,应尽可能多的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的尊重一个人。
教育心理学人物一览表
![教育心理学人物一览表](https://img.taocdn.com/s3/m/5d618c816529647d27285270.png)
教育心理学人物一览表1.1903年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使教育心理学成为了独立学科。
联结主义学习理论的创始人。
他还著有《人类的学习》,《成人的学习》等。
他提出了共同要素说。
2.皮亚杰和维果斯基的理论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被大量介绍到美国。
皮亚杰将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四个阶段:感知运动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和形式化阶段。
皮亚杰提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一个从自律到他律的发展过程,有自我中心阶段,权威阶段,可逆阶段和公正阶段。
3.1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4.美国精神分析学家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8个顺序不变的阶段。
5.孔子提出了“习相近,性相远”。
表明个体差异6.孟子提出了“权,然后知轻重;度,然后知长短。
物皆然,心为甚。
个体差异7.威特金提出了场独立和场依存8.贾罗米。
凯冈提出了沉思型与冲动型。
9.吉尔福特提出了辐合型与发散型。
10.1936年.,美国心理学家韦克斯勒编制了离差智商11.台湾心理学家郭为籓认为,特殊儿童指由于身心缺陷,所以要用特殊手段来发展有潜力的儿童。
12.潘叔(有草字头)主编的《教育心理学》认为:“学习是人及动物在生活中获得个体行为经验的过程。
”13.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和教育设计专家加涅在《学习的条件》一书中先后提出了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
他提出在教学中要完成九大教学事项。
14.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
15.斯金纳,是美国著名的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是操作条件作用理论的创立者。
16.格式塔心理学家苛勒提出了完形——顿悟说。
17.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任职教育心理学家,他提出了认知发展说或认知——结构论。
提出了发现学习。
对发现学习提出了四项原则。
18.美国著名的认知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提出了有意义的接受学习。
他认为学习情境中的成就动机是由三个方面的内驱力组成,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
他指出,心理学关于迁移的研究乃是心理学对教育产生巨大影响领域。
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及著作
![教育心理学代表人物及著作](https://img.taocdn.com/s3/m/5f4972a3f12d2af90342e660.png)
《教育心理学》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指导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发现教学——布鲁纳(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6、认知发展阶段理论;道德发展他律道德-自律道德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7、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8、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9、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10、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11、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12、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13、掌握学习;认知、情感、动作技能教学目标分类法——布卢姆14、程序教学——斯金纳(美国)16、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18、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生理学家、心理学家)19、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20、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21、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取香蕉实验)——苛勒23、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奥苏伯尔(美国认知教育心理学家)25、先行组织者;学习成就动机驱力说,同化说——奥苏伯尔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奥苏伯尔、安德森26、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美国心理学家)27、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28、成败归因理论——维纳(美国心理学家)29、自我效能感理论——班杜拉30、耶克斯-多德森定律(倒U曲线)——耶克斯、多德森(美国)31、迁移理论共同要素说——桑代克论坛32、迁移理论经验类化理论——贾德34、定势影响迁移的典型例证:“量杯”实验——陆钦斯3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艾宾浩斯(德国心理学家)36、痕迹衰退说——亚里士多德、桑代克37、38、动机说(也叫压抑理论)——弗洛伊德39、心智动作形成五阶段理论——加里培林(前苏联心理学家)40、心智动作形成三阶段理论——安德森42、两难故事三水平六阶段论——柯尔伯格43、理性情绪疗法——艾里斯45、教师领导方式分类——勒温46、皮格马利翁效应——罗森塔尔47、教师成长三阶段论——福勒、布朗48、教师成长公式——波斯纳考试个别辅导:以个别学生为对象,以学生问题和需要为基础,用尊重、接纳和理解的态度、科学的方法,通过聆听、疏导、咨询、活动等途径,予以适当启发和诱导,使学生能够从有心理问题发展成为心理健康。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及代表人物
![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及代表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f940ba55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c.png)
教育心理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1、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大纲》——1903年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2、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桑代克(美国)3、20世纪课程改革运动-—布鲁纳(美国)4、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1924年廖世承5、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个体早期生命中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
2岁:口头语言;4岁:形状知觉;4~5岁书面语言。
6、学习准备:学生原有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
7、认知发展阶段理论—-皮亚杰(瑞士心理学家)感知运动阶段(0~2):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
前运算阶段(2~7):(1)单维思维(2)思维的不可逆性(3)一切以自我为中心。
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语言的出现与发展。
具体运算阶段(7~11):(1)多维思维(2)思维的可逆性(3)去自我中心(4)具体逻辑推理。
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这个阶段的标志是守恒观念的形成。
形式运算阶段(11~15):儿童的思维是以命题形式进行的,能够根据逻辑推理、归纳或演绎的方式来解决问题,其思维发展水平已接近成人的水平。
8、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前苏联)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9、人格发展理论八阶段——埃里克森(美国)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
5)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勤奋感对自卑感(6~11)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自我整合感对绝望感(成年晚期)10、家庭三种教养模式——鲍姆宁(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专制型、放纵型、民主型11、比纳-西蒙智力量表——比纳、西蒙(法国)12、斯坦福-比纳量表-—推孟(斯坦福大学)(比率智商)13、韦氏量表——韦克斯勒(美国)(离差智商)14、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学习的条件》)——加涅(美国)层次分类:信号学习、刺激—反应学习、连锁学习、言语联结学习、辨别学习、概念学习、规则或原理学习、解决问题学习结果分类:智慧技能、认知策略、言语信息、动作技能、态度联结学习理论15、尝试-错误说(小猫“迷箱”试验)——桑代克(美国)效果律、练习律、准备律16、经典性条件作用论(狗唾液分泌反应实验)——巴甫洛夫(俄国)获得与消退、刺激泛化与分化17、操作性条件作用论(白鼠迷箱实验)——斯金纳(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强化、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消退、惩罚18、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涅(美国)信息加工模式:信息流、控制结构(期望事项、执行控制)19、社会学习理论--班杜拉(美国)学习分为参与式学习与替代性学习;观察学习是人的学习的最重要的形式。
教育心理学人名、著作、理论
![教育心理学人名、著作、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567f0a5b52acfc788ebc943.png)
教育心理学人名、著作、理论心理学人名、理论、专著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1、1903年,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教育心理学鼻祖。
2、1913-1914年,《教育心理大纲》P93、教育心理学三部分: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4、“尝试—错误说” (小猫“迷箱”试验) 基本规律:1.效果律 2.练习律 3.准备律。
强调“做中学” P345、共同要素说: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才能产生迁移。
迁移是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要素。
P75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1、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教育心理学。
P102、动机说: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有些信息不想记起,或太可怕,太痛苦)。
P101布鲁纳(美国 ):1、60年代初的课改运动。
P102、1994年总结教育心理学成果:表现在四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3、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学习观:1实质2三过程;教学观:1教学目的2教学四原则 P45廖世承:1、从西方引进《教育心理学》P122、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1、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 P162、2岁,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皮亚杰 (瑞士瑞士心理学家):,1、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的依据。
P162、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四阶段,感知运动(0-2)、前运算(2-7)、具体运算(7-11) 和形式运算(11-15)3、维果斯基(前苏联):1、两种水平,儿童的现有水平,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2、最近发展区(两种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P19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
P19鲍母宁:家庭教养模式: 专制型、放纵型(最不成熟)、民主型(最成熟)P22威特金(美国): 场独立与场依存 . P25吉尔福德(美国): 辐合型和发散型的认知方式,P25 比纳和西蒙(法国人):1905年,斯坦福-比纳量表(S-B量表)P26 。
教育心理学人名、著作、理论
![教育心理学人名、著作、理论](https://img.taocdn.com/s3/m/4567f0a5b52acfc788ebc943.png)
教育心理学人名、著作、理论心理学人名、理论、专著桑代克(美国心理学家):1、1903年,第一本《教育心理学》现代教育心理学奠基人,教育心理学鼻祖。
2、1913-1914年,《教育心理大纲》P93、教育心理学三部分:人的本性;学习心理;个别差异及其原因。
4、“尝试—错误说” (小猫“迷箱”试验) 基本规律:1.效果律 2.练习律 3.准备律。
强调“做中学” P345、共同要素说: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才能产生迁移。
迁移是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要素。
P75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派)1、40年代,有关儿童的个性和社会适应及生理卫生问题进入教育心理学。
P102、动机说:遗忘不是保持的消失,而是记忆被压抑(有些信息不想记起,或太可怕,太痛苦)。
P101布鲁纳(美国 ):1、60年代初的课改运动。
P102、1994年总结教育心理学成果:表现在四方面,主动性研究、反思性研究、合作性研究、社会文化研究3、认知—结构(发现)学习论;学习观:1实质2三过程;教学观:1教学目的2教学四原则 P45廖世承:1、从西方引进《教育心理学》P122、 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劳伦兹(奥地利生物学家):1、幼禽追随母禽的“关键期”发现 P162、2岁,口头语言发展的关键期;4岁,形状知觉形成的关键期;4—5岁,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皮亚杰 (瑞士瑞士心理学家):,1、从逻辑学中引进“运算”概念作为划分智慧发展阶段的的依据。
P162、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四阶段,感知运动(0-2)、前运算(2-7)、具体运算(7-11) 和形式运算(11-15)3、维果斯基(前苏联):1、两种水平,儿童的现有水平,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2、最近发展区(两种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P19 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八个顺序不变的阶段。
P19鲍母宁:家庭教养模式: 专制型、放纵型(最不成熟)、民主型(最成熟)P22威特金(美国): 场独立与场依存 . P25吉尔福德(美国): 辐合型和发散型的认知方式,P25 比纳和西蒙(法国人):1905年,斯坦福-比纳量表(S-B量表)P26 。
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人物
![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人物](https://img.taocdn.com/s3/m/18d1f37327d3240c8447efbf.png)
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人物很多考生在备考中会抱怨说教育领域里的人物和观点太多了,很容易混淆,张冠李戴,那在这里帮大家整理一下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人物和事,希望能有助于大家备考。
1、桑代克,教育心理学之父——《教育心理学》-试误学习论——饿猫的实验2、廖世承——我国编写第一本《教育心理学》3、劳伦兹——印刻现象——关键期的发现4、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四阶段:感觉动作阶段、前运算阶段、具体运算阶段、形式运算阶段。
5、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6、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8个阶段7、加涅——学习层次分类和学习结果分类8、比纳、西蒙——比纳-西蒙智力量表9、推孟——斯坦福-比纳量表——智商10、韦克斯勒——韦氏量表——离差智商11、布卢姆——掌握学习。
布鲁纳为教育心理学的重要人物之一,历年考题中都会涉及到。
12、巴甫洛夫——经典条件作用——狗分泌唾液的实验13、斯金纳——操作条件作用——白鼠按压杠杆实验——程序性教学14、加涅——信息加工学习论15、苛勒——完形顿悟说——黑猩猩吃香蕉的实验16、布鲁纳——认知发现学习17、奥苏伯尔——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先行组织者18、奥苏伯尔将学习动机区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19、行为主义学习论――强化20、马斯洛――需要层次论21、维纳――动机的归因理论22、阿特金森――成就动机理论23、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24、桑代克、伍德沃斯――共同要素说25、贾德――经验类化说—-水下击靶实验26、格式塔心理学家――关系转化说—-小鸡吃米实验27、奥苏伯尔――认知结构迁移论28、艾宾浩斯――遗忘曲线29、加里培林――心智技能形成阶段论,这是对心智技能最早进行的系统研究。
30、安德森――心智技能形成的三段论:认知阶段、联结阶段、自动化阶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育心理学人名
1.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桑代克是现代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桑代克的尝试一错误说
2.60年代初,由布鲁纳发起课程改革运动,人本主义思潮也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
l908年,房宗岳翻译了日本学者小泉又一所著的《教育实用心理学》,这是近代在我国最早出版的教育心理学著作。
65、“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66、“应当循序渐进地来学习一切,在一个时间内只应当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件事情上。”——夸美纽斯
67、“孔子施教,各因其材”(“因材施教”来源)——朱熹
68、最早从理论上阐述班级授课制——《大教学论》
69、我国最早采用班级授课制——1862,北京京师同文馆
7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马卡连柯(苏联)
71、德育的认知模式——皮亚杰(瑞士)、科尔伯格(美国)
72、德育的体谅模式——彼得?麦克费尔(英国)
73、德育的社会模仿模式——班杜拉
74、率先正式使用“班级”一词——埃拉斯莫斯
75、论证班级组织,奠定班级组织的理论基础——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22、“师严然后道尊”——《学记》
23、“君子之教,喻也”——《学记》
2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学记》
25、“学不躐等”——《学记》
26、教学相长——《学记》
27、循序渐进——《学记》
28、助产术(或叫“产婆术”)——苏格拉底(古希腊)
29、《理想国》——柏拉图(古希腊)
3.l924年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
4.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人从出生到成人的认知发展不是一个数量不断增加的简单累积过程
5. 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现有的水平和即将达到的水平。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6. 埃里克森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必须经历顺序不变的八个阶段。
15、因材施教——孔子
16、“兼爱”、“非攻”,“亲知”、“闻知”、“说知”——墨家
17、“弃圣绝智”、“弃仁绝义”、回归自然——道家
18、世界最早的教育专著——《礼记》中的《学记》
19、“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学记》
20、“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学记》
21、“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学记》
A、白板说 B、做中学 C、儿童中心主义 D、实质教育派
28、美国的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的代表作是( )
A、《大教学论》 B、《普通教育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29、1939年,首位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主编《教育学》的教育家是( )
A、凯洛夫 B、赞可夫 C、布鲁纳 D、维果斯基
41、《民本主义与教育》——杜威(美国)
42、最早讲授教育学——康德
4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赫尔巴特
44、把教育学建立在伦理学、心理学基础上——赫尔巴特
45、传统教育学代表——赫尔巴特
46、现代教育代言人——杜威
47、教育即生活——杜威
48、“在做中学”——杜威
49、儿童中心主义——杜威
30、“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是谁说的?( )
A、维果斯基 B、夸美纽斯 C、马卡连柯 D、苏霍姆林斯基
参考答案:
1-5:BBBAA 6-10:DBDCB 11-15:AABCD 16-20:AAAAA
21-25:BCDAA 26-30:DCDAC
教师考试《教育学》有关理论、代表人物及著作
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清末“废科举,兴学校”
2、中国近代系统完备的学制——1902年壬寅学制,1903年癸卯学制
3、中国奴隶社会教育内容——六艺
4、我国私学发展、百家争鸣——春秋战国时期
5、“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董仲舒
6、科举制度开始——隋唐
58、认为教学过程是一种认识过程——凯洛夫
59、率先明确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赫尔巴特
6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第斯多惠
61、“学而时习之”——孔子
62、“温故而知新 ”——孔子
63、“不陵节而施”——《学记》
64、“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学记》
11.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反射的基本规律,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苛勒的完形一顿悟说,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奥苏伯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
12. 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代表人物为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
13. 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阿特金森。美国心理学家维纳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
A、《大教学论》 B、《爱弥尔》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26、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把教育理论建立在伦理学和心理学基础之上的教育家是( )
A、卢梭 B、夸美纽斯 C、康德 D、赫尔巴特
27、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关于学生在教学中的地位的主张,称为( )
14.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最早由班杜拉提出,是指人们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从事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
15. 美国心理学家耶克斯和多德森认为,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16. 共同要素说--桑代克提出只有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时才能产生迁移。经验类化理论--代表人物是心理学家贾德。关系转换理论--格式塔心理学家认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事物间的关系的理解。陆钦斯的“量杯”实验是定势影响迁移的一个典型例证。
A、《理想国》 B、《政治学》
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21、反映古希腊百科全书式的教育家亚里士多德的教育思想的是( )
A、《理想国》 B、《政治学》C、《论演说家的教育》 D、《民本主义与教育》
22、近代启蒙主义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 )
50、当代《教育学》——凯洛夫(苏联)
51、人力资本理论——பைடு நூலகம்尔茨
52、内发论——孟子、弗洛伊德
53、外铄论——荀子、华生
54、奥地利精神分析学派创始人——弗洛伊德
55、把“课程”一词用于教育科学、教育科学倡导者——斯宾塞(英国)
56、“一切知识都从感官的知觉开始的”——夸美纽斯
57、用心理学的“统觉理论”原理说明教学过程——赫尔巴特
18、“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这句话反映了( )
A、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B、教育与经济的关系
C、教育与文化的关系 D、教育与科技的关系
19、西方古代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的教育家是( )
A、苏格拉底 B、柏拉图 C、亚里士多德 D、德莫克里特
20、下述著作中反映柏拉图的教育思想的是( )
A、培根 B、夸美纽斯 C、赫尔巴特 D、赞可夫
3、最早在教学理论上提出班级授课制思想的是( )
A、泰勒 B、夸美纽斯 C、裴斯塔洛齐 D、凯洛夫
4、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
A、《学记》 B、《论语》 C、《大教学论》 D、《普通教育学》
5、我国最早提出启发式教学思想的是( )
7、科举考试的依据——四书
8、“以僧为师”、“以(书)吏为师”——古埃及教育
9、孔子的教育思想记载——《论语》
10、“有教无类”——孔子
11、“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孔子
12、“博学于文,约之以礼”——孔子
13、“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启发”一词来源)——孔子
14、“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殆”——孔子
76、导生制——19世纪,英国
77、“平行影响”教育思想——马卡连柯
78、目标管理——德鲁克(美国管理学家)
小练习:
1、“我们敢说日常所见的人中,十分之九都是他们的教育所决定的。”这一观点出自洛克的( )
A、《大教学论》 B、《教育漫话》 C、《爱弥尔》 D、《普通教育学》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
A、夸美纽斯 B、康德 C、卢梭 D、裴斯泰洛齐
23、近代教育史中主张“绅士教育”的教育家是( )
A、裴斯泰洛齐 B、卢梭 C、康德 D、洛克
24、近代教育史中提出著名的“白板说”的教育家是 ( )
A、洛克 B、卢梭 C、康德 D、裴斯泰洛齐
25、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夸美纽斯的研究,他的代表作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2、在教育史上主张“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教育家是( )
A、孔子 B、孟子 C、墨翟 D、荀子
13、下述属于墨家主张的是( )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14、下述属于道家的主张是( )
A、有教无类 B、兼爱 C、复归人的自然本性 D、化民成俗,其必由学
20. 普雷斯顿认为,参与式领导和监督式领导对于课堂管理有不同的影响
21.乌申斯基认为,“教师人格对于年轻的心灵来说,是任何东西都不能代替的最有用的阳光;教育者的人格是教育事业的一切。
17. 前苏联心理学家加里倍林认为,心智技能是由一系列的心智动作构成的,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
18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论,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19艾里斯曾提出理性情绪辅导方法,他认为人的情绪是由他的思想决定的,合理的观念导致健康的情绪,不合理的观念导致负向的、不稳定的情绪。他提出一个解释人的行为的ABC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