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化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大学化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大学化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案一、指导思想教育部颁布的《高校大学化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大学化学》课程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工程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体系的内容建设不仅要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还要适应培养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适应就业的需要。
随着我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科教学不再是单一的专业知识传输,而是对知识、素质、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培养。
所以,此门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手段与评价方式等的建设都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做到为专业课程教育服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目标提供理论保障。
二、课程地位及作用2.1课程地位《大学化学》简明的讲解了化学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与物理、数学、体育等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一起,综合培养现代社会科技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开设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是工科院校一门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
2.2大学化学的课程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Ⅰ、化学与社会的发展密切联系,学习大学化学的知识有助于了解化学与材料、能源、信息、环境的关系。
Ⅱ、化学是实现“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的桥梁,此门课程的建设不仅能让学生接触基本的化学理论,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而且还能将专业课与化学相结合,用化学的理论、方法、观点来审视公众关注的材料、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热点问题,更加详细深入的理解专业课知识。
三、课程体系《大学化学》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原则制定的。
化学教育要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为中心,以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为重点,以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为依托(简称“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两个依托”),以达到教学目的。
3.1必修课程必修课《大学化学》第二学期开设,共32学时,分为24个理论学时和8个实验学时,内容详见下表。
应用化学专业特色方向的确立与教学体系的构建
应用化学专业特色方向的确立与教学体系的构建摘要:本文以青岛大学应用化学专业建设的研究和实践为例,讨论了本科应用化学专业的性质和定位以及确立应用化学专业特色方向的目的、依据和原则,提出确立特色方向应以《化学类专业教学基本内容》《化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为依据,以学科优势和地域优势为考量,根本目的在于以生为本,为学生就业、创业服务的观点。
在此基础上,介绍了在应用化学专业特色方向下的课程体系、培养目标以及专业实验建设的基本思路和实践情况。
关键词:应用化学专业;学科建设;特色方向;教学体系;培养方案一、确立特色方向的背景和问题的提出1998年教育部颁布的新专业目录中明确规定应用化学专业属于理科专业,可授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1999年颁布的《应用化学专业化学教学基本内容》文件中进一步阐释了“应用化学专业属于理科专业,可授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的精髓意义在于加强基础化学教学,各院校要因地制宜办出各自的专业特色。
2015年即将颁布的《化学类专业本科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要求:各学校应根据“标准”培养目标和自身办学定位,结合本校学科特色,在对行业和区域特点以及学生未来发展需要进行充分调研和分析的基础上,准确定位并细化人才培养目标的内涵,以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
在培养规格上,应用化学专业可授予理学或工学学士学位。
2006-2010年教育部高等学校化学与化工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于2011年完成了《化学类专业教学基本内容》的修订,其修订指导思想的第五条指出:“基本内容”只列出了最基本的教学要求,希望各院校在完成“基本内容”教学的前提下,能根据自己的具体状况制订各具特色的教学方案,因地制宜,因材施教,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并精心进行教学探索和教材建设。
也就是说:上述有关文件的精神是,要求各院校基本教学内容既要有比较统一的规范,又要办出各自的特色。
然而,实际情况如何呢?一是应用化学专业方向具有多分散性的特点。
“三位一体”生物化学课程体系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学》 《 生化 分 析技 术 》 及《 生 化 工程 》 三 位 一 体 生 物 化
学 课 程体 系 建设 ,充 分调 动学 生 的学 习积 极 性 , 提
高学生 的 创新 能力及 实践 能力 。
题 。 诱 发 学 生 探 究 的 动 机 。 确 定 探 究 题 目后 进 入 实 践 体 验 阶段 , 学 生 自愿 组 成 讨 论 小 组 , 在 课 下 每 名 学 生通 过 查 阅 网络 、 书籍 、 文 献 及 做社 会 调查 等各
学 团队遵 循 “ 理 论 与实 践相 结 合 , 由浅 入 深 , 循 序 渐
紧密, 更容 易 激发 学生 的学 习兴 趣 , 使 教 学 取 得 事 半
功倍 的效 果 。因此, 设置 几个 问题 , 决定 探究 的方 向, 是 进行 探 究式 学 习 的前提 。通过 探 究式 学 习 . 学 生 反 映收获 很大 。通过论 文研 讨 。 学 生 们 开 阔 了视 野 .
摘要 : 从 理 论 教 学改 革 和 实 践教 学 改 革 两 方 面 入 手 , 阐述 以培 养 学 生创 新 能 力 为 中心 的《 生物 化 学 》 《 生化 分 析 技 术 》 及《 生化 工 程》 三位 一 体 生物 化 学课 程 体 系建设 , 旨在 提 高 学 生的 创 新 能 力 及 实践 能 力 。本 研 究 的 开展 可 以 充 实科 技 创 新 人 才 培 养 的研 究 成果 . 对 于构 建科 学发 展 、 和 谐 运 行 的 高 校创 新人 才培 养 体 系具 有 重要 意 义 。
2 0 1 4年 1 1 月第 1 1期
高教 论坛
大学化学备课组教学计划
大学化学备课组教学计划一、教学目标- 培养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的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教学内容1. 化学基础知识- 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化学键和化合物- 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 溶液和溶剂2. 化学实验技能- 实验室安全常识和基本操作技能- 常见化学实验的操作步骤和注意事项- 实验数据记录和结果分析3. 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能力- 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创新思维能力三、教学方法- 课堂讲授:通过讲解化学基础知识和实验技能,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相关概念和操作方法。
- 实验教学:通过安排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和观察,培养他们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 互动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互动,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四、教学评估- 平时成绩:包括课堂参与、实验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等方面的评估。
- 实验报告:根据学生完成的实验报告,评估他们的实验操作和数据处理能力。
- 考试:通过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综合评估学生对化学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 教材:选用权威的大学化学教材,提供学生研究的主要参考资料。
- 实验室设备和材料:准备必要的化学实验仪器和试剂,保障学生进行实验的顺利进行。
六、教学计划按照学期教学安排,每周开设两节理论课和一次实验课,具体安排如下:- 第1周:介绍化学基础知识,讲解原子结构和元素周期表- 第2周:讲解化学键和化合物的概念,进行相关实验操作- 第3周:学生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的评估- 第4周:讲解化学反应和化学方程式的原理,进行实验操作- 第5周:学生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的评估- 第6周:讲解溶液和溶剂的性质,进行相关实验操作- 第7周:学生小组讨论和实验报告的评估- 第8周:复和期中考试- 第9周至第15周:根据学生的研究情况和教学进度,安排相应的理论和实验课程- 第16周:复和期末考试以上是大学化学备课组教学计划的简要内容,具体细节和教学进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安排。
通识教育前提下大学化学课程体系设置论文
通识教育前提下的大学化学课程体系设置探讨摘要:本文主要根据理工科专业通识教育下的化学教育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化学课程的教学体系应该整合为包括物质性的结构、元素上的化学、化学热力学基础在内的十大模块。
这些模块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进行重组,重组后的教学体系更加有利于学生的增加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大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通识教育大学化学课程体系设置化学课程是很多理科学生在大一或者大二时候学的一门通识教育课。
传统上的化学课程囊括无机化学、分析化学等4门课程,这主要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阶段开设。
传统的大学化学课程体系因为教学内容比较陈旧,知识古板,它在编排上也显得很不合理,这和现在快速发展的高等教育及科技并不十分协调。
怎样才能减轻教学任务并且可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水平,成了目前教育界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使学生能在有限的时间内,更扎实地获得更多、更新的知识,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里探讨一下通识教育下化学教育体系的设置。
一、目前通识教育体系存在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中国的通识教育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和现代教育要求还有一定差距,它的问题主要存在在以下三个方面。
1.缺乏了系统性目前,还有很多高校对通识教育的认识还存在着偏差,对其认识的偏差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把通识教育与人为教育等同。
第二,有些教师把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对立。
第三,把通识教育当成专业教育的基础部分。
三种看法都有所偏颇。
2.内容具有很大的随意性通识教育主要是一项全专业的教育,主要的目的是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升学生学习能力,进而使学生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人格的人,因此,通识教育所开的课程较多,内容涉及较广。
通识教育的内容很大程度上表现出了庞大知识体系的浓缩和精华。
虽然,当前通识教育课程开设较多,但是课程的内容质量比较差。
繁杂的内容占据了学生很多学习时间,过大的学习负担,让学生产生了厌学的情况。
这种教学,使得学生的学习很大程度上仅停留在表面,对所学的东西没有进行分析、综合。
工科大学化学课程体系优化与整合
整合后的教学内容由浅人深 , 由低到高 , 调整了
为 了在有 限 的教学 时数 内 , 使学 生 系统 、 固地掌 握 物 理化 学 的起 点 , 强 了原 无机 化学 的深度 和广 度 , 牢 加 化学 学科 的基 础理 论 , 了解 最新 的前 沿知 识 , 强思 增大坡度 , 增 教学内容循序渐进 , 螺旋式上升。腾 出时
维能力及创造力 , 我们对原课程体系进行 了改革 。 具 间加强基础理论 , 增加新知识 、 新理论 以及边缘学科 体做法是 , 打破原有课 程体系 , 进行优化 , 整合教学 和交叉学科知识 的介绍 ,补充教材难 以编人的学科 内容 ; 以削减学时 , 保证教学效果 , 提高教学质量为 发展的前沿知识 , 充分体现知识体系的系统性 、 科学 前提 , 实现培养“ 基础厚 、 口径宽、 能力强、 素质高” 的 性 、 进性 , 高化 学课 程 的理论 高度 。 先 提
解决问题的能力, 重在创新能力 地组织教学 。在教学过程中 , 通过模块的合理选择 、 强化学生分析问题 、
有机组合 , 能够体现知识 的系统性、 完整性 、 科学性 , 培养 , 提高综合素质。
起点降低了 , 终点却提升 了, 避免 了低层次 的重复。
还 可 以有 针 对 性 地 对 某 些 内容 在 深 度 及 广度 上加 强, 适应 不 同专 业 、 同层 次 的需要 。 不
开设 。传统的课程体系由于教学内容滞后 ,知识陈 化学 ;7 化学 动力 学 ;8有 机化 合物 ;9 分 析测试 () () () 旧, 编排不合理 , 与当今迅猛发展的科学技术及高等 技术 ;1 ) (O 现代化学知识 。 教学过程可按教学模块依 教育不相适应。如何解决削减教学时数与提高教学 次 完成 , 也可 任意 选择组 合 教学 。
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
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一、本文概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升级,新工科专业已成为高等教育领域的重要发展方向。
面对新的时代背景和人才培养需求,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的改革和课程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探讨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和课程建设的必要性、挑战与策略,以期为高校在新工科专业教育领域的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文章首先对新工科专业的内涵和特点进行界定,然后分析当前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接着提出改革和课程建设的目标和原则,最后探讨具体的改革路径和实施策略。
通过本文的研究,期望能够推动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和完善,为培养适应新时代需求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提供有力保障。
二、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需求分析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的深刻变革,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新工科专业作为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课程体系改革的需求日益凸显。
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深刻变化,要求新工科专业毕业生不仅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具备较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和产业的快速升级,要求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不断更新和优化,以适应新的产业发展和技术变革。
随着国际竞争的加剧,我国高等教育需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交流能力的人才,以应对全球化的挑战。
因此,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的需求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强化实践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二是加强跨学科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跨界整合能力;三是注重国际化发展,提升学生的国际竞争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四是推动课程体系的动态调整和优化,以适应产业发展和技术变革的需求。
针对这些需求,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应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能力培养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途径,以国际化发展为目标,全面推进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机制的改革与创新。
通过构建科学合理的新工科专业课程体系,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升做出重要贡献。
地方综合性大学化学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新体系的建设
16Univ. Chem. 2018, 33 (9), 16−20收稿:2018-09-04;录用:2018-09-08;网络发表:2018-09-17*通讯作者,Email: yhshen@基金资助:陕西省一流专业建设项目•教育专题• doi: 10.3866/ 地方综合性大学化学创新人才培养课程新体系的建设申烨华*,王尧宇,李剑利,常江,张逢星西北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西安 710127摘要:构建课程新体系和改革教学内容是高等教育改革永恒的主题。
本文立足于地方综合性大学的特点,通过构建“四位一体”课程新体系,形成三层次的课程模块,进行多角度、多层面的课程内容改革,为化学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
关键词:地方综合性大学;化学创新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构建;教学内容改革中图分类号:G642.423;O6-1Construction of a New Curriculum System for Cultivating Innovative Chemical Talents in Local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SHEN Yehua *, WANG Yaoyu, LI Jianli, CHANG Jiang, ZHANG FengxingCollege of Chemistry and Materials Science, Northwest University, Xi’an 710127, P. R. China.Abstract : Constructing a new curriculum system and reforming teaching content is the continuing theme of higher education reform.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local comprehensive universities, this paper constructed a new system of "four-in-one" curriculum, formed a three-level curriculum module, and carried out a multi-angle and multi-level curriculum reform, laying a foundation for the cultiv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in chemistry.Key Words : Local comprehensive university; Cultivating innovative chemical talent;Curriculum system construction; Teaching content reform遵循人才发展规律,跟进学科发展方向,构建更符合学校实际、专业前景的课程新体系,并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创新,是教育部“质量提升工程”的重要建设内容之一,也是高等教育永恒的主题[1],对创新人才的培养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化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研究
化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建设研究随着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思政课程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作为培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道德情操和人文素养的重要途径,思政教育在各个专业的课程体系中都占据着重要地位。
对于化学专业来说,如何将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相结合,形成有机的整体,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
化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一般包括基础的化学课程、实验技术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
基础的化学课程主要包括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等,而专业基础课程则包括分析化学、有机合成化学、药物化学等。
在这些课程的教学中,思政教育应该以增强学生的人文素养为核心,通过贯穿整个课程的教育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社会责任意识和创新精神。
思政教育可以在课程设计中进行。
在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引入一些有关科学与社会的案例,以及探讨一些与化学相关的伦理问题,增强学生对化学的社会认识和责任意识。
在有机合成化学的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环境友好的合成方法,并讨论现代化学对环境的影响和责任。
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专业素养,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和环保意识。
思政教育可以通过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
在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与科学伦理和科学道德相关的内容,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道德情操。
在无机化学的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对于新材料的研发和应用的讨论,使学生了解到科学研究中的诚信和正直的重要性。
还可以通过课堂讨论和课外阅读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化学科学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思政教育可以通过课程的教学方法进行。
在化学课程的教学中,可以采用互动式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物理化学的教学中,可以通过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等方式,让学生主动参与到科学研究中来,并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还可以通过课程作业和小组讨论等方式,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化学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教学体系的建设是一项系统性的工程,需要从课程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多个方面进行综合考虑。
化学师范建设方案
化学师范建设方案背景与目的化学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一个重要的学科,是培养化学相关人才的重要途径。
在当前国家经济高速发展和社会科技进步的背景下,培养高质量化学教育人才已成为当前和未来的一个重要任务。
而作为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的摇篮,化学师范学院的重要性显而易见。
因此,制定一份科学的化学师范建设方案,是提高化学人才培养质量的必由之路。
本文旨在探讨如何制定一份科学的化学师范建设方案,帮助化学师范学院更好地培养化学教育人才。
建设对象建设对象是现有的化学师范学院,在此基础上继续完善化学师范人才的培养。
建设目标1. 人才培养方面•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师范化学人才培养体系,包括本科、硕士和博士等级的培养模式,以及与化学实验室、化学教学中心、化学科研中心等相关部门的打通;•提高学生本科阶段就业质量,使学员毕业后可以顺利地进入化学教育行业或进行相关实验、研究工作;•增强研究生的科学研究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努力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创造力的优秀科研人才。
2. 师资队伍方面•提高化学师范学院的师资水平,明确聘请标准以及行业发展前景评价,吸引更多的化学教育专业人才加盟,如在国内招聘、者特别是在国外招聘优质人才;•建立化学教师深造制度,帮助教师提升专业素养和职业发展,不断改进和完善师资培训机制,加强化学教师的职业知识更新和交流,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营造优秀的学术环境,鼓励教师积极参与研究,加强与国内外知名大学、科研院所的合作,共同推进化学师范建设事业。
3. 学科建设方面•重视科研,建立具有国际水平的科研平台,拓展化学实验中心,建立完善的化学机房,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加强教学改革和课程建设,依据教育教学需求和行业发展趋势,不断更新课程内容,开展新型课程和学科群讨论。
•增强社会服务意识,积极参与地方和国家教育项目,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教育活动,满足社会需求和提高社会形象,重视学科建设及产业化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可持续大发展。
建设措施1. 人才培养方面1.1. 建立科学的培养体系制定本科阶段化学人才培养评估标准,逐步打通化学实验室、化学教学中心、化学科研中心等相关部门。
大学化学实验课程体系的建设
p e e sv h mia x e i e . Th uriuu y t m e t e i it r sig,l n r h n iec e c le p rm nt e c rc lm s se f aur s n e e tn i g, ce n,a d m ir ma in. vi la n c o to Ke r s unve st he ia x rm e ;c rc l m ys e ;t a h n e or y wo d : i r iy c m c le pe i nt ur iu u s tm e c i g r f m
( c o l fMa eil ce c n c n lg ,C iaUnv r i fGe s in e ,Be ig 1 0 8 S h o t r sS in ea d Te h oo y hn ie st o o ce cs o a y in 0 0 3,Chn ) j ia
CN1 —2 3 / 1 04T
Ex e i e t l p rm n a c n l g n a a e Te h o o y a d M n g me t n
“双一流”背景下普通化学课程信息化建设
102021年2月总第355期ISSN1672-1438CN11-4994/T “双一流”背景下普通化学课程信息化建设刘 利 张 进 姚思童 吕 丹沈阳工业大学 辽宁沈阳 110870摘 要:基于“双一流”建设背景,结合工科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际,从课程内容、教学资源、教学实施及模式等方面,阐述了普通化学课程信息化建设的思路及具体举措。
以课程建设促进教学深度变革,利用信息化、数据化手段提升课程品质,体现课程对于“双一流”建设的价值,协同促进一流工科专业的建设与发展。
关键词:“双一流”;普通化学课程;课程建设;数字化教学模式作者简介:刘利,工学博士,讲师;张进,理学硕士,副教授;姚思童,理学硕士,教授;吕丹,工学博士,讲师。
基金项目:辽宁省普通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研究项目“教育信息化背景下普通化学课程混合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辽教函〔2018〕471号);沈阳工业大学课程建设专项项目“建设在线开放课程,改革课堂教学模式”A 级重点资助项目(编号:201820201)。
2015年11月5日,国务院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出,要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实现我国从高等教育大国到高等教育强国的历史性跨越(简称“双一流”建设)[1]。
2017年1月,《辽宁省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施方案》正式出台,确定沈阳工业大学为辽宁省一流大学重点建设高校;2019年6月,沈阳工业大学的18个专业获批辽宁省一流本科教育示范专业,获批专业总数居辽宁省省属工科高校第一[2]。
“双一流”建设的关键是推进学科、专业、课程一体化建设[3],核心任务是培养一流人才。
课程是人才培养的根基,一流人才培养需要一流的公共基础课教学。
普通化学课程是沈阳工业大学面向众多一流工科专业开设的一门理论及实践性都很强的公共基础课程,是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旨在通过与工程实践密切相关的化学基础理论、知识及技能的学习,提高学生在实践中用科学的化学思维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海洋化学国家理科基地特色课程体系建设
宗 旨, 改革和优化课程结构 , 建立 了“ 四层 面一 三领域- 二类别 ” 海洋 化学 特色课程体 系和实践教学体 系 , 以师 并 资队伍建设 、 精品课 程建设 、 教材建设 、 教学 手段更新 和人 才培养管理体制 完善为保 障措 施 , 培养在 海洋科学 和化学 两个学科及其交叉或邻近学科从事基础研究和实践应用的复合型人才。
机 等课 程 , 学生在 全校选 课制框 架 内 自主选 课 , 保证 了专业 发 展 的 自主性 。“ 学科 基 础 教育 层 面 ” 程 课 以四大基础 化学 以及海 洋学为 主 , 旨在 加强学 生化 学和 海洋 科学 两方 面基础 , 现 “ 体 培养兼 备 海洋 科 学
2 海洋化 学特 色课 程体 系的建 设
21 “ . 四层面一 三领 域一 二类别 ” 洋化 学课程体 系 海 课程体 系建设 是 人才 培养模 式改革 的核 心 内容 。为强 化 素质 教 育 , 进 学 科交 叉 和尊 重 学生 的专 增 业兴 趣 , 校实 行 了选 课制 , 按照本科 通 识 教 育 、 学 并 学科 基 础教 育 、 专业 知 识 教 育 、 工作 技 能 教 育 “ 四个 层面 ” 设置课 程 。海洋 化学 理科基 地 在充 分 调研 国际 同类 学 科教 育 体 系 的基 础上 , 彻 “ 基 础 、 V 贯 厚 宽 I
第2 6卷 第 1 期
21 0 1年 2月
大 学 化 学
UNI VERS TY I CHEMI STRY
V0I 2 . _ 6 No 1
分析化学课程改革与建设--化工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申请书
五、所在教研组意见
签名
年月日
六、学院审核意见
(公章)
年月日
(2)实验教学改革
随着学科的发展,验证性实验应适当减少,同时,增加综合设计实验的数量,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和动手能力。课程组计划于2006年12月,启动《分析化学实验综合测试》,将过去的《分析化学实验》仅靠一次卷面考试确定成绩的做法,改成平时成绩、卷面考试成绩和综合测试相结合的做法,三者的比例分别是10%、50%和40%,这项改革,有利于考察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实践证明,效果良好。
魏惠荣
助教
主讲分析化学习题
王进喜
助教
网络化课程建设
雷芸
助教
网络化课程建设
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内容
摘
要
《分析化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经过多年的建设取得了一定成绩,被遴选为学院首批重点建设课程。为了提高《分析化学》教学质量,培养新世纪现代化建设需要的专业人才,课程组在深入调查其它院校分析化学教学现状的基础上,研究了现代科技发展对《分析化学》提出的新任务,结合高等高专学校各专业的具体情况,勇于实践,不断探索教学改革的思路,并在教学中逐步完善和提高。特别是近几年来在高等教育大发展的良好形势下,紧紧围绕“育人成才”、“质量第一”的办学生命线,在课程的硬件和软件建设方面投入大量的精力,这为搞好教学提供了良好的保证。
主题词
分析化学课程改革建设
二、立项依据
课程建设是教学基本建设的核心,是高质量人才培养的奠基工程,是切实提高教学质量的必由之路。
教学大纲编写了适合我院专科各专业的《分析化学教学大纲》。该大纲对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反映本学科的新进展,实验安排更加科学合理。例如《分析化学实验》,有《分析化学实验教学大纲》、《实验课教学曰志》等。
2023年新化学课程规划
2023年新化学课程规划
目标
- 为学生提供全面、系统的化学知识和技能
- 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验能力
- 培养学生的创新和问题解决能力
课程安排
1. 基础化学知识基础化学知识
- 化学元素与周期表
- 化学键和分子结构
- 化学反应和平衡
-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
2. 有机化学有机化学
- 有机化合物的基本结构和命名
- 碳骨架与官能团
- 有机反应和合成
3. 无机化学无机化学
- 无机化合物的分类和命名
- 金属与非金属元素的性质和反应
- 酸碱中和和盐类反应
4. 物理化学物理化学
- 热力学和热化学
- 动力学和反应速率
- 电化学和电解质溶液
5. 实验技能培养实验技能培养
- 安全实验操作和实验室设备使用
- 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
- 实验设计和科学报告撰写
教学方法
- 理论课讲解结合实例分析,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实验课注重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精神- 课堂讨论和小组活动,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和交流
考核方式
- 期中考试和期末考试,测试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 实验报告和课堂表现,评估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参与度
- 课堂作业和小组项目,考察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注意事项
- 学生需要具备基础的数学和物理知识
- 实验操作时需遵守安全规范和操作流程
-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和独立思考。
普通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思政建设
Univ. Chem. 2023, 38 (5), 61–66 61收稿:2022-07-04;录用:2022-11-01;网络发表:2022-12-01*通讯作者,Email:****************.cn基金资助:2021年度拔尖计划2.0研究课题(20212048);浙江省课程思政示范基层教学组织;浙江大学一流本科专业综合改革项目;浙江大学2021年度第一批校级课程思政建设项目•教学研究与改革• doi: 10.3866/PKU.DXHX202207020 普通化学实验课程体系思政建设徐孝菲,李宁*,陈晨,赵玲丽,蒋银土,张嘉捷,林旭锋浙江大学化学系,杭州 310058摘要:普通化学实验课程体系以化学实验为载体,构建了涵盖家国情怀、文化自信、科学精神、科学伦理、社会责任、化学与生活等六大方面的思政元素的课程思政案例库,从中国特色、浙大特色、学科特色和课程特色四个方面,将思想价值引领巧妙生动地融合到知识传授过程中,践行了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学生反馈良好。
关键词:普通化学实验;课程思政;中国特色;浙大特色;学科特色;课程特色中图分类号:G64;O6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Courses of General Chemistry LaboratoryXiaofei Xu, Ning Li *, Chen Chen, Lingli Zhao, Yintu Jiang, Jiajie Zhang, Xufeng LinDepartment of Chemistry,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58, China.Abstract: Taking chemistry experiments as the carrier, the courses of General Chemical Laboratory have built a curricular case library covering six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lements including patriotism, cultural confidence, scientific spirit, scientific ethics, social responsibility, chemistry and life. They have lively incorporated ideological and moral education into the teaching process from four aspects: Chinese characteristics, Zhejiang University characteristics, 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 and curricular characteristics. During the process, a university’s fundamental task of moral education and talent fostering has been performed and good feedback has been received from students.Key Words: General chemistry laboratory; Curricular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Chinese characteristics; Zhejiang University characteristics; Disciplinary characteristics;Curricular characteristics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执行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浙江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积极开展化学实验类课程思政建设,努力构建具有浙江大学特色的科教融合式化学实验类课程体系。
“大学化学”实践教学柔性化体系的建立
(0分) 实验报告分 (O分 ) 2 、 3 5个方 面进行综合考
察 , 分 10分 , 入 学 期理 论 考试 总成绩 , 占 比 满 0 计 所 例为 3 % 。让学生真正重视实验, 0 J 不仅仅是 因为
2 2 课 程讲授 方式 的变 更 .
2 3 尝试 开放 实验 室 .
2 6 实 验成绩 考核 方法 的变更 .
对 学生 实验成 绩 的评定办 法从 前只 局 限于学生 的实 验结论 , 更后 从 学 生 的 预 习情 况 (0分 ) 行 变 1 、 为规 范 (0分 ) 实 验操 作 能 力 (0分 ) 完 成 情 况 1 、 3 、
性, 培养学生 良好的环保意识 , 比如“ 珊瑚的制备” , “ 隐形手套 的制备 ” “ ,实验室 自制沙拉 ” , 等 调动学
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变更到运用现代化教学手 实验 占据一 定 的成 绩 , 重 要 的是 在 实 验 的过 程 中 更 段做为辅助 , 以开通多媒体教学 , 一些有毒性 可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可 对 的、 危险性较大的实验可以采用演示法教学 , 或者把 2 7 实验教 学大 纲的 变更 . 仿真模拟技术 、 先进 技术应用到实验教 学 中去 , ] 在建立内容体系的基础上 , 大学化学 ” 对“ 实验 既避免 了有毒有害物质 的产生与使用 , 又能够使学 教学大纲应进行修改 , 主要是针对课程体系变更后 生有机会了解和观察仪器内部结构和原理以及实验 对大纲作出相应的变更 , 使之适应于理论教学 , 适应 过程 。 于学生两个能力的提高 , 适应于创新和综合素质的
CHEN e — i Pil
( eat e t f tr l hmir n n ier g Taj ntueo ra os u t n i j D p r n e a C e s ya dE g e n , in nIstt fUb nC nt c o ,Ta i m o Ma i t n i i i r i nn
非化学化工专业《大学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考
非化学化工专业《大学化学》课程教学的思考与《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加快培养战略性新兴产业急需人才,显著提高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比例。
本科教学已经不再是单纯的专业知识传输,而是对知识、素质、能力等方面的综合培养。
化学是一门在原子、分子水平上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能、应用及物质相互之间转化规律的学科,是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
美国化学会会长、哥伦比亚大学教授布里斯罗(R.Breslow)指出“化学是一门中心的、实用的和创造性的学科”,化学学科与材料、环境、能源、核科学等多种学科相互交叉、相互渗透,《大学化学》课程已成为许多高校针对非化学化工专业学生实施化学教育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完善学生的知识能力结构、实施素质教育具有重要作用。
通过《大学化学》课程的学习,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必需的化学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化学基本实验技能,能在后续专业课程以及以后的实际工作中以化学的观点观察物质变化的规律,能够运用化学的理论、观点、方法分析和解决环境、能源、信息、材料等学科中的相关问题,成为能适应21世纪挑战的科学研究及工程技术人才。
课程体系改革和教学内容优化是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课题。
构建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学内容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保证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保证,如何尽可能地调动所有有益教学的因素,充分利用教学资源,为培养创新型、复合型人才服务是许多教育工作者关心的问题。
许多高校针对《大学化学》课程进行了诸多有益的尝试,包括从教学内容、考试模式、活力课堂建设和实验教学等方面进行的教学改革,这些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究能力和动手能力,提高教学效果等方面都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笔者所在学校目前在能源与动力工程、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等非化学化工类专业开设了《大学化学》课程,开课学期一般是在大学二年级上学期,学时安排36学时。
在有限学时内探讨适合于自己学校校情的大学化学教学改革更具针对性,更能有效提高大学化学教学质量。
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实施
广东化工2020年第23期· 142 · 第47卷总第433期我校应用化学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与实施温燕梅(广东海洋大学化学与环境学院,广东湛江524088)[摘要]根据地方经济发展的需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构建以理工融合为特点的应用化学创新人才培养方案。
本文从目标定位、特色方向、师资队伍建设、课程体系、实践教学、校企合作、培养模式等方面探讨了该人才培养方案的建设与实施。
[关键词]应用化学专业;培养方案;创新型人才[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865(2020)23-0142-02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Program ofApplied Chemistry in our UniversityWen Yanmei(Faculty of Chemistry and Environmental Science, Guangdong Ocean University, Zhanjiang 524088, China) Abstract: According to local economy, innovative talents training pogram of applied chemistry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integration was guided by social needs. In this paper,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ation of the program was discussed from the target orientation, characteristic direction,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curriculum system, practical teaching, school enterprise cooperation, and training mode.Keywords: applied chemistry specialty;training program;innovative talents广东海洋大学是一所以海洋和水产为特色,以应用学科见长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大学。
《分析化学》课程建设规划
《分析化学》课程建设规划分析化学是发展和应用各种理论、方法、仪器和策略以获取有关物质在相对时空内的组成和性质的信息的一门科学,是化学科学的主要分支。
它广泛应用于化学各专业、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资源科学、能源科学、医药卫生、食品等领域,是我校化学、化工、应用化学和制药工程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
主要内容包括酸碱滴定法、络合滴定法、氧化还原滴定法、沉淀滴定法、重量分析法、吸光光度法、误差和实验数据的统计处理、分析过程中的质量保证、定量分析中的试样准备与常用的分离、富集方法等。
一、课程建设的指导思想、目标和原则遵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指导思想,按照“加强基础,重视应用,提高素质,培育潜能”的原则,以国家建设对人才培养的要求和院系规划为指导,以教学内容和方法的改革为契入点,以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特别是创新素质)的培养和树立现代分析化学理念为目的,构建分析化学课程新体系,把分析化学发展的新成果适当地引入课堂教学,使课程做到现代性和基础性,科学性和系统性的统一,使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得到进一步的优化,从而建立一个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科发展特点的分析化学课程体系。
充分体现以知识为基础,实验技能的训练和能力的培养为重点,素质为根本的现代教学思想,使分析化学课程在逐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基础上,为后继课程打下坚实和必要的基础。
经过3年的努力,把分析化学课程建设成为在教学和科研方面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形成体系,具有一定影响的学科。
争取三年内达到国家优秀课程的基本要求。
二、分析化学课程的地位和作用分析化学是化学、化工、应用化学和制药工程类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又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
分析化学是一门人们赖以获得物质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及有关信息的科学,分析化学所获得的信息对于工农业生产、生命科学、材料科学、环境科学和能源科学等的发展都是必不可少的,因此分析化学常常被称为生产和科学技术的“眼睛”,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化学》课程体系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教育部颁布的《高校大学化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大学化学》课程主要分为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是培养合格的、全面发展的现代工程技术人员知识结构和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课程体系的内容建设不仅要适应技能型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还要适应培养工作岗位职业能力的需要,适应就业的需要。
随着我校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复合型和创新型人才的培养越来越受到重视,本科教学不再是单一的专业知识传输,而是对知识、素质、能力等多方面的综合培养。
所以,此门课程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手段与评价方式等的建设都要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做到为专业课程教育服务,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发展目标提供理论保障。
二、课程地位及作用
2.1课程地位
《大学化学》简明的讲解了化学学科的基本原理和知识,与物理、数学、体育等素质教育的基础课程一起,综合培养现代社会科技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为相关专业课程的开设提供基础理论支持,是工科院校一门不可或缺的基础课程。
2.2大学化学的课程作用体现在两个方面
Ⅰ、化学与社会的发展密切联系,学习大学化学的知识有助于了解化学与材料、能源、信息、环境的关系。
Ⅱ、化学是实现“科学技术化、技术科学化”的桥梁,此门课程的建设不仅能让学生接触基本的化学理论,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和科学探究能力,而且还能将专业课与化学相结合,用化学的理论、方法、观点来审视公众关注的材料、环境保护、资源利用等热点问题,更加详细深入的理解专业课知识。
三、课程体系
《大学化学》课程体系的设置,是以使学生了解更多的化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原则制定的。
化学教育要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为中心,以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为重点,以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为依托(简称“一个中心,两个重点,两个依托”),以达到教学目的。
3.1必修课程
必修课《大学化学》第二学期开设,共32学时,分为24个理论学时和8个实验学时,内容详见下表。
3.2选修课程
开设两门化学类选修课,分别为《环境化学》,共32个理论学时。
《化学与社会发展》,共32个理论学时,详见下表。
四、课程教学内容
《大学化学》课程理论和实验部分的教学内容一方面秉承从需求出发的原则,调研各专业需要的化学知识点,另一方面严格遵守高校指导委员会对于《大学化学》的教学要求,第三方面调研其他院校制定的《大学化学》的授课内容,以此三部分作为我校制定此门课程教学内容的依据,现分别叙述如下。
4.1各专业对于化学需求的调研
1 机械与车辆工程学院
2 建筑工程学院
4.2 高指委对《大学化学》的教学要求
1 理论内容
根据高指委的要求,实验部分应包括下列四个方面的要求(其中应有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的内容)详见下表,具体内容可根据各校具体情况有所选择或补充。
高校指导委员会对于《大学化学》基本理论的教学基本要求
2 实验内容
高校指导委员会对于《大学化学》实验教学基本要求
4.3 其他院校《大学化学》的开设内容
1 《大学化学》理论的调研
各校《大学化学》开课内容
2 《大学化学》实验课时的调研
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工业学校大学化学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指出,实验不低于开学总学时的20%。
调研其他院校的实验课时比例,每所学校按照《大学化学》总学时的不同,实验学时有所不同,其比例分布于25%左右(详见下表)。
国内高校《大学化学》实验课时比例
3 《大学化学》实验内容的调研
调研国内其他高校的实验内容,结果表明其他高校的实验项目均包含了基本操作技能实验、验证理论的实验、数据测定性实验以及综合性或设计性实验,只是各高校每一类实验在实验项目的选择上有所差异,现将实验项目的详见名称列于下表。
国内高校《大学化学》实验内容
按照高指委对《大学化学》内容的要求,学生要掌握基本的仪器操作和正确使用、单质或化学物的性质实验,数据测定性实验以及综合性实验或设计性实验,结合化学实验室的现状和学生的需求,教研室安排的实验操作项目如上表所示,由以上论证得出我校《大学化学》
的开课内容如下:
上述4个实验,不仅与学生的专业比较切合,而且有一定的设置目的,详见下表。
五、课程体系建设目标
5.1总体目标
以培养高素质人才为目标,以提高学生的专业基础能力和竞争能力为重点,结合相关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加大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力度,将教学与科研结合起来,大力倡导和促进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2学生的发展目标
《大学化学》是我校工科专业的一门通识教育类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的主要目的是从理论和实验两方面培养学生的化学素养和化学思维。
理论:
把握化学在各门课程中的基础性,掌握化学中基本术语、基本理论,具备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的能力,将学生培养成既懂专业课又懂基础理论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实验:
会使用基本实验仪器的操作,并通过基本理论的学习,可以采用基本一起进行实验操作验证理论,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观察记录、分析归纳、撰写报告等多方面能力。
5.3教师的发展目标
逐渐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科研能力,逐步形成一支以主讲老师负责的、结构合理、人员稳定、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好的教师梯队。
附:《大学化学》教学大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