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质地的分类和改良

合集下载

第三章土壤质地和结构

第三章土壤质地和结构

(3)各粒级的主要特征
①石块:主要是残留的母岩碎块,山区的土 壤中常见,土壤中含石块多,对耕作和作物 生长是不利的,一般可发展林业与果树,如 农业利用时要设法除去。 ②石砾:多为岩石碎块,山区土壤与河漫滩 土壤中常见,含量多时,孔隙过大,易漏水 漏肥,损坏农具,应进行改良。
③砂粒:常以单粒存在。主要为石英颗粒。 通透性好、保水肥能力差。比表面积小,无 粘着性、可塑性和胀缩性等性质。矿质养分 含量低。
细粒部分则根据颗粒半径与颗粒在静水中沉 降速率的关系(斯托克斯定律),计算不同 粒级土粒在静水中的沉降速度,把土粒看作 光滑的实心圆球,取与此粒级沉降速率相同 的圆球直径,作为该土粒的直径,这样所得 到的土粒直径,就叫做当量粒径。
土粒和水的 密度差
重力加速度
土粒半 径
水的粘滞系数
至于如何把土粒按大 小分级,分成多少个 粒级(粒组),各粒 级间的分界点定在哪 里,至今尚缺乏公认 的标准,不同国家和 部门所采用的土粒分 级制都是不同的。
63
<0.005 10
长石
14
12
15
8
10
云母
——
——
7
21
67
角闪石 ——
4
2
5
7
其它矿 物
——
3
4
3
6
总计
100
100
100
100
100
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
由于石英的抗风化能力最强,所以它的分 布规律是粒径越大者含量越多;
云母的抗风化能力较弱,在越细的粒级中 分布越多;
角闪石极易风化,甚至彻底分解而消失, 只在较细粒级中有所残留。
砂粒 粉粒 粘粒

不同质地土壤的改良措施

不同质地土壤的改良措施

不同质地土壤的改良措施《不同质地土壤的改良措施:土里的小秘密和大作战咱农民种地啊,就像和土壤打交道的老友,每块地的土壤质地不一样,就得有不同的对待法,今天咱们就唠唠这土壤改良的事儿。

先说说黏土。

黏土那家伙就像个倔强的小孩,黏黏糊糊的,捏在手里都不容易散。

一下雨,水就积在上面,庄稼的根都快被泡烂了;干透了又硬得像石头,锄头下去都费劲。

咋办呢?咱可以给它加点沙子。

就好比给这个黏乎乎的小孩找些粗糙的小伙伴一起玩耍,这样土壤就会松散些。

再施点有机肥,就像是给它们充足的美食。

把那些枯枝烂叶、动物粪便啥的放进去,慢慢分解后,土壤的肥力足了,结构也能变好。

我就曾经把家里不要的秸秆和沙子混着扔到黏土地里,过了一阵子,中上菜,明显感觉长得比以前顺溜了。

再说砂土。

砂土就像个马虎的大汉,松散得很,漏水漏肥。

风一吹,土都跟着跑了,感觉庄稼在里面都站不稳脚跟。

要改良它得想办法让它“团结”起来。

我们可以种些绿肥植物,像苜蓿之类的。

这些绿肥就像团结小能手,深入土壤扎根,死去之后的残体还留在土里,慢慢地就能把土壤的颗粒“团结”在一起。

而且有机物含量增加了,肥力也上去了。

我种过一块砂土田,开始的时候施肥就像扔钱打水漂,后来连续种了几季绿肥后,再种西瓜,嘿,那西瓜长得又大又甜,真是变化惊人呢。

还有壤土,这壤土算是土壤里的乖宝宝,肥力也好,结构也不错。

但是呢,就算是乖宝宝也有调皮捣蛋的时候。

要是长时间耕种不调养,它也会生病。

所以咱对壤土也要偶尔施施肥,定期翻翻土,就像给孩子偶尔加餐,做点体检啥的。

其实土壤改良这个事儿啊,就像是哄小孩。

每个小孩的脾性不一样,你就得因材施教。

这过程中也会有不少趣事,有时候弄得浑身是泥,但看到土壤慢慢变好,庄稼茁壮成长,就感觉比什么都值。

咱们和土壤的故事还在继续,只要用心对待这每一寸土,就不愁没有好收成。

这土壤就像咱种地人的宝藏,花点心思在改良上,它就能不断给咱们惊喜,让咱的日子过得越来越红火!》÷。

改良土壤质地四措施

改良土壤质地四措施

改良土壤质地四措施
1.混合有机质和改良剂:
有机质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而改良剂可以改变
土壤质地。

将适量的有机质和改良剂混合,然后施入土壤中,可以改善土
壤的粘结性、透水性和保湿能力。

常用的有机质包括农家肥、腐熟的堆肥
和生物质,常用的改良剂有石灰、石膏、硅酸盐等。

2.人工土壤改良:
在特殊情况下,人工土壤改良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例如,在建筑工地
或盐碱地,土壤质地可能非常差,或者含有大量的盐分。

在这些情况下,
可以将外部的土壤引入并混合,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和改良土壤质地。

3.连续翻耕和培土:
连续翻耕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渗水性。

适当的深
翻可以改变土壤质地,使土壤松软细腻。

同时,加入适量的砂、腐殖质等
有机物也可改善土壤质地。

这是一种简单而常见的改良土壤质地的方法。

4.植物种植轮作与绿肥覆盖:
植物的根系会在地下扩展,并将有助于土壤改良的物质释放到土壤中。

通过种植不同类型的作物,可以改变土壤的化学性质和生物组成,有助于
土壤结构的改善。

另外,种植绿肥作物,如豆类、苜蓿等,可以增加土壤
有机质含量,并改善土壤的肥力和质地。

总之,改良土壤质地是提高土壤肥力和作物产量的关键措施。

通过混
合有机质和改良剂、人工土壤改良、连续翻耕和培土以及植物种植轮作和
绿肥覆盖等措施,可以有效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土壤肥力,并为作物生长
创造更好的环境。

这些措施可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灵活组合和调整,以达到最佳效果。

土壤肥料学简答题

土壤肥料学简答题
6.土壤耕性好坏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影响土壤粘结性、黏着性和可塑性的影响因素?
(1)表现在:①耕作的难易程度②耕作质量的好坏③耕期的长短
(2)影响粘结性与黏着性的因素:①土壤的质地②土壤的含水量③土壤结构④腐殖质的含量⑤土壤代换性阳离子
影响可塑性的因素:①水分含量②土壤质地③代换性阳离子④土壤中的有机质
3,该元素必须直接参与植物的新陈代谢或物质构成,对植物起直接作用。而不是改善植物生长环境的间接作用。
高等植物必须营养元素有17种,即氢、氧、碳、氮、磷、钾、钙、硫、镁、铁、铜、硼、锰、锌、钼、氯和镍。
2.土壤养分向根表迁移的方式有哪些?
有:截获、扩散和质流。
3.主动吸收和被动吸收各有什么特点?
钾素固定与以下因素有关:①粘土矿物类型②土壤水分状况,干燥是固钾首要条件③土壤ph值,随ph值增高而增强④铵离子多少⑤质地越粘,固钾越强⑥钾盐种类,固钾能力:KHPO4<KNO3<KCL<K2SO4<K2CO3
(2)土壤导热率:导热率低的土壤,昼夜温差大,而导热率打的土壤则相反,土温平稳,昼夜变幅小。且土壤导热率与土壤土壤容重成正比
(3)土壤热扩散率:
3、土壤空气及土壤温度对植物生长有何影响?如何进行调控?
土壤空气对植物生长的影响:①影响种子萌发;②影响根系的发育;③影响根系吸收功能;④影响土壤微生物活动和养分状况;⑤影响植物生长的土壤环境状况
主动吸收的特点:(1)养分吸收有选择性;(2)消耗能量
被动吸收的特点:(1)养分吸收无选择性;(2)不需要消耗能量
4.与根部营养相比较,叶部营养有哪些特点?
1、叶面直接吸收养分,防止养分在土壤中被固定转化;2、叶部营养能及时满足作物对养分的需求,叶部对养分的吸收速率大于根部,见效快;3、能直接促进植物体内的代谢作用,促进根部营养4、叶部营养效益好,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施肥方式。

土壤质地的三个基本类别

土壤质地的三个基本类别

土壤质地的三个基本类别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砂、粉砂、粉土、壤土和粘土等颗粒的组
成比例。

根据颗粒大小的不同,可以将土壤质地分为三个基本类别,砂质土壤、壤土和粘土。

首先,砂质土壤是指颗粒主要由砂粒组成的土壤,其颗粒直径
在0.05-2.0毫米之间。

这种土壤质地通常透水性较好,透气性较强,但保水性较差,容易干旱。

砂质土壤通常用于改良其他土壤的排水
性能。

其次,壤土是指颗粒主要由粉砂和粉土组成的土壤,其颗粒直
径在0.002-0.05毫米之间。

壤土的透水性和透气性适中,保水性良好,比较适合作物生长。

在壤土中,有机质和微生物的含量较高,
对于植物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最后,粘土是指颗粒主要由粘土矿物质组成的土壤,其颗粒直
径小于0.002毫米。

粘土的颗粒非常细小,具有很强的吸附性能和
保水性,但透水性较差。

由于其颗粒间的结合力强,粘土具有较好
的持水性和肥力,但也容易出现板结和涝渍现象。

总的来说,这三种基本类别的土壤质地各有特点,对于植物生长和土壤的管理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实际的农业生产和土壤改良中,需要根据土壤质地的不同特点采取相应的措施,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改善植物生长环境。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中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是根据土壤中颗粒物质的粒径大小和其所占比例来进行分类的。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砂、粉砂、壤土、粘土等颗粒物质的组成比例。

土壤质地对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保肥性等性质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对土壤质地进行科学的分类十分必要。

根据《土壤颗粒分级及其名称》(GB/T 50123-1999)的规定,中国土壤质地主要分为砂质土、粉砂质土、壤土、粘土和其他土质。

具体的分类标准如下:1. 砂质土。

砂质土的颗粒粒径在0.05mm~2mm之间,其中砂的含量在85%以上。

砂质土的透气性好,但保水性差,容易渗透,适合于种植旱作作物。

2. 粉砂质土。

粉砂质土的颗粒粒径在0.002mm~0.05mm之间,其中砂和粉砂的含量相近。

粉砂质土透气性和保水性适中,是一种比较理想的土壤类型,适合于多种作物的种植。

3. 壤土。

壤土的颗粒粒径在0.002mm~0.05mm之间,其中粉砂和粘土的含量相近。

壤土透气性较差,但保水性较好,适合于种植水稻等作物。

4. 粘土。

粘土的颗粒粒径小于0.002mm,其中粘土的含量在40%以上。

粘土透气性差,但保水性好,容易粘结,适合于种植水稻、甘蔗等作物。

5. 其他土质。

除了上述四种主要的土壤质地类型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土壤类型,如沙壤土、壤砾土等,它们的颗粒组成和比例各不相同,因此在实际应用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分类。

总的来说,中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是根据土壤中颗粒物质的粒径大小和其所占比例来进行分类的。

不同的土壤质地对作物的生长有着不同的影响,因此在农业生产中需要根据土壤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土壤改良措施,以提高土壤的肥力和适应不同作物的种植需求。

同时,科学合理地利用土壤资源,保护土壤生态环境,也是十分重要的。

希望通过对土壤质地的认识和分类,能够更好地指导农业生产和土壤保护工作。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中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主要基于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组成,包括颗粒大小、形状和彼此间的结合方式。

以下是详细的介绍:
一、砂土、壤土和粘土
根据土壤中颗粒的大小,可以将土壤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

砂土的颗粒较大,通常呈现松散状态,缺乏有机物质和养分,但透气性好,有利于根系生长。

粘土的颗粒较小,常常呈现块状或泥状,含有大量的有机物质和养分,但透气性和排水性较差,容易造成根系缺氧。

壤土则介于砂土和粘土之间,具有良好的物理性质,如透气性、排水性和保水性等。

二、土壤质地分类系统
中国的土壤质地分类系统主要基于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组成,包括颗粒大小、形状和彼此间的结合方式。

该系统分为四类,分别是砂质土、壤质土、粘质土和混合质土。

砂质土主要由大颗粒的砂粒组成,缺乏粘粒和有机物质。

壤质土由砂粒、粉粒和粘粒组成,其中砂粒和粉粒占主导地位。

粘质土主要由粘粒组成,缺乏砂粒和粉粒。

混合质土则由砂粒、粉粒和粘粒组成,但每种颗粒的比例不同。

三、土壤质地分类标准的实际应用
土壤质地分类标准在实际应用中非常重要。

首先,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和组成,从而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土壤资源。

其次,它有助于评估土壤的质量和适宜性,为农业、林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的决策提供依据。

最后,通过了解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土壤生态系统的功能和特点,为生态修复和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中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是评估土壤质量和适宜性的重要工具,对于农业、林业和环境保护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了解和掌握这一标准,我们可以更好地管理和利用土壤资源,为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土壤质地的类型

土壤质地的类型

土壤质地的类型土壤是地壳表层的一种自然资源,由不同比例的矿物质、有机质、水分和空气组成。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矿物质颗粒的粒径大小和相对比例的特征。

土壤质地是衡量土壤肥力和透气性的重要指标,对农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土壤颗粒大小的不同,土壤质地可以分为砂质土壤、粉砂质土壤、壤土、粘土和淤泥五种类型。

一、砂质土壤砂质土壤是指土壤中砂粒占比较高的土壤类型。

砂质土壤颗粒较大,通透性好,排水性较强。

由于砂质土壤的颗粒间隙较大,容易渗水和通气,但保水能力较差。

砂质土壤的肥力较低,容易发生营养元素的流失。

在农业生产中,砂质土壤需要加强有机质的补充,以提高其保水能力和肥力。

二、粉砂质土壤粉砂质土壤是指介于砂质土壤和壤土之间的土壤类型。

粉砂质土壤的砂粒比例较高,但颗粒较细,介于0.05毫米至0.002毫米之间。

粉砂质土壤比砂质土壤的保水能力更强,但通透性和排水性较差。

粉砂质土壤的肥力较高,养分含量较丰富,适合农作物生长。

在农业生产中,粉砂质土壤需要注意水肥管理,以避免积渍和养分流失。

三、壤土壤土是指土壤中砂粒、粉砂和粘土的比例相对均衡的土壤类型。

壤土的颗粒较细,含水性较好,保水能力和养分保持能力较强。

壤土适合作为农田土壤,广泛用于农业生产。

在壤土中加入适量的有机质,可以进一步提高其肥力和透气性。

四、粘土粘土是指土壤中粘粒占比较高的土壤类型。

粘土颗粒较小,具有较强的吸水保水能力和养分保持能力。

粘土的胶结性强,容易产生结块,对通气性和排水性有一定影响。

在农业生产中,粘土土壤需要加强疏松和改良,增加通气性和排水性,以提高农作物根系的生长。

五、淤泥淤泥是指沉积于水体底部的泥沙,主要由颗粒细小的硅酸盐矿物和有机质组成。

淤泥的含水量较高,湿度较大,通气性和排水性极差。

淤泥的肥力较高,富含有机质和养分,但根系生长受限。

在农业生产中,淤泥需要进行改良和处理,提高通气性和排水性,以适应农作物的生长需求。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重要特征之一,不同土壤质地对农作物的生长和发育具有不同的影响。

改良土壤质地的方法

改良土壤质地的方法

改良土壤质地的方法一、引言土壤是植物生长的最基本条件,而土壤质地是影响植物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土壤质地包括粘粒、砂粒和泥粒的比例及其大小,对于植物的根系生长、水分保持和通透性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改良土壤质地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一个关键环节。

二、了解土壤质地了解土壤质地是改良土壤质地的基础。

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了解土壤质地:1. 用手感受:将少量干燥的土壤放在手心中,揉搓后感受其颗粒大小和光滑度。

2. 用眼观察:观察干燥的土壤颜色、颗粒大小和形态。

3. 实验室分析:通过实验室分析可以得到更加准确的数据,如粘粒含量、砂粒含量、泥粒含量等。

三、改良土壤质地的方法1. 添加有机肥料有机肥料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并改善其结构。

有机肥料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可以增加土壤中的腐殖质含量,从而改善土壤结构和通透性。

同时,有机肥料还可以增加土壤微生物数量和种类,促进植物生长。

2. 添加矿物质肥料矿物质肥料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元素,如氮、磷、钾等。

这些元素可以促进植物生长,并且对于改善土壤结构也有一定作用。

例如,添加磷肥可以促进根系的发展,并且可以改善土壤通透性。

3. 添加沙子沙子是一种粗大颗粒的无机物质,添加到黏重的土壤中可以增加其通透性和透气性。

同时,沙子还可以减少土壤表面积,从而减少水分蒸发和水分流失。

4. 添加腐殖质腐殖质是由植物和动物遗体分解而成的有机质。

添加腐殖质可以提高土壤肥力并改善其结构。

腐殖质能够吸附并保持水分和养分,并且通过微生物作用降解为更小的有机物质,从而改善土壤通透性。

5. 添加石灰石灰是一种碱性物质,添加到酸性土壤中可以中和土壤酸性度。

同时,石灰还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活动,并且能够提高土壤通透性和透气性。

6. 耕作管理耕作管理是改良土壤质地的重要手段之一。

通过合理的耕作方式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和通透性。

例如,深松耕可以增加土壤通透性和透气性,从而促进植物根系的发展。

四、结论改良土壤质地是提高农作物产量和品质的一个关键环节。

简述土壤质地改良的措施

简述土壤质地改良的措施

简述土壤质地改良的措施
土壤质地改良是提高土壤肥力和改善土壤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

下面将按照类别介绍土壤质地改良的措施。

一、有机质改良:添加有机肥料能够改善土壤质地,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能力。

常用的有机肥料包括农家肥、畜禽粪便、腐熟堆肥等,通过施用这些有机肥料,能够提高土壤的腐殖质含量,改善土壤结构。

二、土壤矿物质改良:添加矿物质肥料可以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土壤的营养含量。

常用的矿物质肥料包括磷肥、钾肥、氮肥等,根据土壤肥力不同选择合适的矿物质肥料。

三、土壤深松改良:通过深翻、耕松等措施改善土壤的结构,增加土壤的透气性和保水能力。

深松可以改善土壤的通气状况,促进植物根系发育。

四、土壤改良剂使用:使用石灰、硫酸铵等土壤改良剂可以调节土壤酸碱度,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土壤的肥力。

通过上述措施,可以有效改良土壤质地,提高土壤肥力和水分保持能力,从而为农作物的生长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有哪些,土壤质地可以分为哪三类

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有哪些,土壤质地可以分为哪三类

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有哪些,土壤质地可以分为哪三类1、增施有机肥:有机肥可提高粘质土、砂质土中的OM含量,OM的粘结力、粘着力比砂粒更强,这有利于克服粘土过粘、砂土过砂的缺点。

2、掺粘或掺砂:将砂土掺入粘土地中,将粘土掺入砂土地中,这样也能达到改良土壤质地的效果。

3、翻淤压砂:在土壤砂粘相间的情况下,可将表土翻至一边,再将下层土翻到表面,让上下层的土壤混合。

一、土壤质地的改良措施有哪些1、增施有机肥(1)增施有机肥可提高粘质土、砂质土中的OM含量,继而起到改良作用,OM的粘结力、粘着力均大于砂粒(但小于粘粒),有利于解决粘土过粘、砂土过砂的问题。

(2)OM还能促进土壤结构的形成,疏松粘土,增加砂土的保肥性。

2、掺粘或掺砂在粘土地中掺入砂土,在砂土地中掺入粘土(比如河沟内的淤泥),这样也能达到改良土壤质地的效果。

3、翻淤压砂若土壤砂粘相间,可先将表土翻至一边,再将下层土翻到表面,混合上下层的土壤,这样也能起到改良作用。

4、引洪漫淤(1)对于江河沿岸的砂质土壤,可利用洪水中携带的泥砂来改良粘土、砂土。

(2)引洪漫淤改良砂土时要提高进水口,这样可让砂粒的流入量减少;引洪漫砂时要降低入水口,这样可引入更多的粗砂。

5、耕作管理根据实际土壤质地采取不同的耕作管理方法。

二、土壤质地可以分为哪三类1、壤土(1)土壤颗粒中含有的砂粒、黏粒、粉粒适中,粒径介于0.2-0.02毫米之间,质地在砂土和黏土之间,但又具备二者的优势。

(2)此类土壤的保水能力、保温能力、通风性能良好,耐干旱和洪涝,抗压力较强,容易培养成高产量的土壤。

2、砂土(1)此类土壤的养分含量较少,保水育肥能力较差,温度变化较快,但透气性良好,容易栽培作物。

(2)种植时要注意选择耐旱品种,及时灌溉,提供充足的水分,同时要采取轻施、勤施的施肥方法。

3、黏土(1)黏土是指只有少量沙粒的黏性土壤,水分在此类土壤中不易下渗,可塑性较高。

(2)黏土一般由地表的硅酸盐矿物经风化后形成(主要成分为氧化硅、氧化铝),其颗粒较大,成分接近原物,所以也被称为原生黏土、一次黏土。

土壤的四种类型

土壤的四种类型

土壤的四种类型
土壤类型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可以有不同的划分方式,这里给出两种较为广泛的分类:
1. 按照土壤质地分类:
砂质土:主要由较大颗粒的砂粒构成,排水迅速,透气性好,但保水保肥能力较弱。

黏质土:含有大量黏粒,排水性和透气性较差,但保水保肥能力强。

壤土:是砂、黏粒和粉粒比例适中的土壤,具有良好的排水性、保水性和透气性,是最适宜大多数作物生长的土壤类型。

砾石土(或石质土):含有大量砾石或岩石碎片,土壤层薄,对植物生长不利,需要改良才能种植作物。

2. 按照发生学分类(中国土壤分类法):
红壤系列:主要分布在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土壤颜色偏红,PH值较低,易发生酸化,如红壤、黄红壤、棕红壤等。

棕壤系列:主要分布在暖温带地区,具有良好的肥力和生产力,如棕壤、暗棕壤等。

褐土系列: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半湿润气候区,土壤颜色为褐色,具有一定的肥力,如褐土、淋溶褐土等。

黑土系列: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平原等地,以黑土和黑
钙土为代表,具有深厚的腐殖质层,肥力极高。

黄土系列:分布在黄土高原地带,土壤质地疏松,易于侵蚀,改良后适宜耕作,如黄土、黄绵土等。

其他系列:还包括紫色土、石灰土、盐碱土、水稻土等多种土壤类型。

这两种分类方式只是众多土壤分类体系中的两种,实际土壤类型复杂多样,全球各地因地理、气候、生物、母质等差异形成了无数独具特色的土壤类型。

土壤知识

土壤知识
砂土的改良及利用:
1、客土掺泥,改良砂土 :在砂土中直接掺入带粘性肥泥; 2、增施有机肥和少量多次地勤追化肥; 3、因土种植:如种植薯类、花生、芝麻、西瓜、果树等作物。
1.2、粘土的土壤特点
粘土:这种土壤含泥粒在 60%以 上,土壤比重在 2.6-2.7 克/厘米 3 之间。
取天然之源 护大地之美
黄壤的改良与利用
1、多施有机肥料和种植绿肥,并适量施用石灰和磷肥 2、丘陵黄壤下部缓坡和谷地可种水稻、玉米和麦类; 丘陵中、上部可以 发展果树、茶和油菜等经济作物。
2.3 水稻土
水稻土是农民长期种稻、 耕作、施肥、灌溉影响下 形成的人工水成土壤。在 全国各地均有分布,是我 省重要粮食产地土壤。
水稻土的特征:
(1) 雨水中的碳酸、硫化物、硝化物 (2) 微生物和植物根部代谢产物 (3) 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产生的有机酸 (4) 硫化亚铁氧化生成的硫酸 (5)化肥分解
1. 抑制根分生组织细胞分裂 2、 破坏细胞膜结构和降低ATP酶活 性
3、影响多种养分的吸收,过量铝会 抑制根对磷、钙、镁、铁等营养元素 的吸收
3、酸性土壤
酸性土壤是指pH值小于6.5的土壤总称 pH值为6.5-7.5的土壤看作适合作物生 长的中性土壤 pH值为5.5-6.5的土壤看做弱酸性土壤 pH为4.5-5.5的土壤看做中等酸性土壤 pH在4.5以下的土壤看做强酸性土壤
pH在5.5以下的土壤是需要改良的土 壤
土壤酸性的原因:
土壤酸性的危害:
粘土的特点:
1、硬度大,粘着性、粘结性和可塑性都强,故适耕性 差。 2、土壤保水保肥力强,潜在肥力较高; 3、土紧难耕,土温低,肥效不易发挥。
粘土的改良及利用:
1、水田要注意管水,提高泥温,多施腐熟性 有机肥。 2、因土种植:如水稻、小麦、高粱、玉米、 豆类等。

栽培中的土壤质地与土壤改良技术

栽培中的土壤质地与土壤改良技术

栽培中的土壤质地与土壤改良技术在农业生产中,土壤是作为植物生长的基础和供给养分的媒介,对于提高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不同颗粒大小比例的分布情况,包括沙、粉砂、粘土等成分。

而土壤质地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土壤的透气性、保水性、保肥性等特性,因此,了解土壤质地及采用土壤改良技术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土壤质地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土壤质地对植物生长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土壤质地对土壤透气性的影响。

沙土质地较粗,颗粒间隙较大,透气性较好,有利于植物根系的通气和氧气的供应。

而粘土质地较细,颗粒间隙较小,透气性较差,容易造成土壤密实,根系通气不畅,导致植物生长不良。

其次,土壤质地对土壤保水性的影响。

粘土质地吸水性强,水分保持能力高,能够较好地满足植物对水分的需求。

而沙土质地吸水性较差,保水能力较弱,植物易干旱。

再次,土壤质地对土壤肥力的影响。

粘土质地对养分的吸附能力强,能够较好地保留养分,提供给植物吸收利用。

而沙土质地对养分的吸附能力较弱,容易发生养分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

2.土壤改良技术的应用为了改善土壤质地的不足,提高土壤的保水、保肥性能,农业生产中采用了一系列的土壤改良技术。

首先,有机肥的使用。

有机肥包括农家肥、畜禽粪便等,能够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含量,提高土壤保水性和肥力,促进植物生长。

其次,翻耕和深耕。

适时进行翻耕和深耕可以改善土壤肌理,增加土壤透气性和保肥性,有利于植物根系的伸生和养分的吸收。

再次,合理施用土壤改良剂。

如石灰、石膏等,能够中和酸性土壤、改善土壤结构,增强土壤保水性和肥力。

另外,通过灌溉制度的调整,合理进行灌溉管理,控制土壤湿度,减少水分蒸发和流失,增加土壤保水性能。

此外,还可以通过植被的调整来改良土壤。

在农田旁或水田周围种植绿化带,能够有效地防止土壤侵蚀,保持土壤肥力。

综上所述,对于栽培中的土壤质地与土壤改良技术的问题,需要农民和农业专家共同关注和解决。

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
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主要有三种:国际制、美国农业部制和苏联卡庆斯基制。

这些分类标准都是根据土壤颗粒组成的比例来进行划分的。

最常见的土壤质地分类将土壤分为砂质土、黏质土和壤土三大类。

砂质土的含沙量多,颗粒粗糙,渗水速度快,保水性能差,但通气性能好。

黏质土的含沙量少,颗粒细腻,渗水速度慢,保水性能好,但通气性能差。

壤土的含沙量一般,颗粒一般,渗水速度一般,保水性能和通风性能都一般。

此外,根据不同的土壤发生类型,我国还有红壤、棕壤、褐土、黑土、栗钙土、漠土、潮土(包括砂姜黑土)、灌淤土、水稻土、湿土(草甸、沼泽土)、盐碱土、岩性土和高山土等系列。

这些类型的土壤主要分布在我国南方的热带和亚热带地区,自南而北有砖红壤、燥红土(稀树草原土)、赤红壤(砖红壤化红壤)、红壤和黄壤等类型。

如需更多关于我国土壤质地分类标准的信息,建议阅读土壤学相关书籍或咨询专业人士。

土壤质地的改良名词解释

土壤质地的改良名词解释

土壤质地的改良名词解释土壤是生命之源,对于农业、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而土壤质地作为土壤的重要性质之一,对植物生长和土壤肥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土壤质地的改良,即针对某一具体土壤质地类型,通过科学的方法和措施,调整土壤中不同颗粒粒径的分布,以改良土壤质地性质,提高土壤的肥力、通透性和保水性,从而改善植物生长环境和提高农作物产量。

土壤质地是指土壤中固态部分的物理性质,主要包括粒径、种类和颗粒的排列组合等。

在土壤中,根据粒径大小将颗粒分为三个主要组分:粘粒、壤粒和砂粒。

粘粒的粒径小于0.002毫米,壤粒的粒径在0.002毫米至0.02毫米之间,砂粒的粒径在0.02毫米至2毫米之间。

土壤质地的改良,主要是通过调整粘粒、壤粒和砂粒的含量和比例,改变土壤孔隙结构,从而改善土壤的保水性、透水性和通气性。

土壤质地改良的方法有很多,具体应根据不同土壤质地的特点和要求来选择适当的方法。

首先,对于粘土质地的土壤,可以通过翻耕和物质添加等方式来改善土壤结构。

翻耕可以促进土壤的疏松和通气,增加土壤通水性,减少渗漏和坍塌现象。

物质添加主要是添加有机质或矿物质,有机质可以增加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而矿物质则可以调整土壤粘粒和壤粒的比例,改善土壤通透性。

其次,对于砂质土壤,可以采取添加有机质和肥料的方式来改良。

由于砂质土壤的颗粒较大,通气性和透水性较好,但保水性差,容易导致土壤中养分的流失。

因此,添加有机质可以增加砂质土壤的肥力和保水性,改善土壤的养分含量和保水能力。

此外,可以增施有机肥料和矿质肥料,以补充土壤中缺乏的养分,提高农作物的生长条件。

再次,对于壤质土壤来说,其粘粒和砂粒之间的比例相对理想,不需要大幅度改变。

但是,壤质土壤通常水分保持能力较差,容易出现干旱和水涝的状况。

因此,对于壤质土壤,可以采取保水措施,如覆盖地表,增加有机质的含量,以提高土壤的保水性和保湿能力。

总的来说,土壤质地的改良是通过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手段,针对具体的土壤质地类型,调整土壤颗粒粒径的分布和比例,从而改良土壤的肥力、通透性和保水性。

应知应会之土壤质地改良篇

应知应会之土壤质地改良篇

应知应会之土壤质地改良篇一、土壤质地层次:除了土壤表层质地粗细有差别之外,在同一土壤的上下层的质地也可能有很大不同。

有的土壤的质地层次表现为上黏下砂,也有的表现为上砂下黏,或砂黏相间。

产生质地层次性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有两个方面:(一)自然条件产生的层次性:最常见的是冲积性母质上发育的土壤质地层次性;冲积母质在沉积时,由于不同时期的水流速率和母质来源不同,所以各个时期沉积物的粗细不一样;所谓“紧出砂,慢出淤,不紧不慢出两合(即壤土)”,这说明沉积母质的质地差别和水流速率的关系;除了母质有层次性外,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由于黏粒随渗漏水下移或因下层化学分解使黏粒增多,也使土体各层具有不同的质地。

(二)耕作的作用(人为):经常不断地耕作,犁的重压使土壤形成犁底层,不仅使这层土壤变得紧实,而且土壤质地也发生分化,对水稻土的作用尤为突出;耕地土壤上的串灌也可使表层中细土粒大量流失,造成上砂下黏的土层。

良好的土壤质地一般应是砂黏适中,具有适宜的通气透水性,保水保肥,有稳定的土壤温度状况,适种植物广;而砂质土和黏质土在生产上所表现出来的性状,往往不同程度地制约了植物的正常生长,为了提高土壤肥力及满足植物生长的需要,必须对其进行改良。

二、客土法:对过砂或过黏的土壤,可分别采用“泥掺砂”或“砂掺泥”的方法,来调整土壤的砂黏比例,以达到改良质地,改善耕作,提高肥力的目的;这种搬运别地土壤掺和到过砂或过黏的土壤里,使之相互混合,以改良本土质地的方法称为“客土法”;一般使黏砂比例以3:7或4:6为好。

三、耕翻法:也称“翻淤压砂法”或“翻砂压淤法”。

这是指对于砂土层下不深处有黏土层或黏土层下不深处有砂土层(隔砂地)者,可采用深翻,达到砂黏掺和,以达到合适的砂黏比例,改善土壤物理性质,从而提高土壤肥力。

四、引洪漫淤法:即通过有目的地把洪流有控制地引入农田,使细泥沉积于砂土中,就可以达到改良质地和增厚土层的目的;所谓“一年洪水三年肥”,指的就是这种漫淤肥田效果;在实施过程中,要注意边灌边排,尽可能做到留泥不留水;为了让引入的洪水中少带砂粒,要注意提高进水口,截阻砂粒的进入。

土壤质地的名词解释

土壤质地的名词解释

土壤质地的名词解释土壤是地球表面的一层由矿物质、有机质、空气和水构成的自然物质体,对于植物的生长和生物多样性起着重要的作用。

而土壤质地则是土壤在微观尺度上颗粒的大小和组合形成的特征。

本文将对土壤质地进行详细的名词解释,包括颗粒大小分类、质地类型及其影响。

1. 颗粒大小分类土壤质地以颗粒大小分类,主要分为三类:砂、粉砂、粉土。

砂粒较大,直径在0.05-2.0毫米之间;粉砂粒径为0.002-0.05毫米;粉土粒径在0.002毫米以下。

此外,还有次生矿物类,包括黏土矿物、有机质和氧化铁。

通过对这些颗粒的含量和比例的测定,可以确定土壤的质地。

2. 质地类型根据不同质地的比例,土壤的质地类型可以分为砂质土、壤质土、黏质土和混合质土四类。

砂质土中砂量较高,通透性较好;壤质土砂的比例适中,保水能力较好;黏质土中黏土含量较高,易于粘结成块;混合质土则是指颗粒大小和类型都较为均衡分布的土壤类型。

3. 影响因素和作用土壤质地对植物生长和土壤生态系统有着深远的影响。

首先,它直接影响土壤的通透性和保水能力。

砂质土透水性强,但保水能力差,容易导致干旱和水分流失;黏质土保水能力高,但透水性差,易造成积水和根系缺氧。

合适的质地类型能够提供适宜的通透性和保水能力,为植物提供优质的生长环境。

其次,土壤质地还影响着土壤的肥力。

由于不同质地的土壤颗粒大小和组织结构不同,对于养分的吸附和保持能力也会有所差异。

如黏土颗粒表面积大,吸附能力强,能够更好地吸附植物所需的养分;而砂石颗粒表面积小,吸附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黏土质地的土壤更容易保持和释放养分,利于植物的吸收利用。

此外,土壤质地还会对土壤的透气性和空气含量造成影响。

黏土质地的土壤颗粒紧密,空隙较少,容易造成土壤通气不畅;而砂质土壤则空隙较多,气体交换较容易,有利于根系呼吸和微生物生存。

4. 改良与利用在实际农业和园艺生产中,土壤质地常常需要进行改良以提升其质量。

例如,对于砂质土壤而言,可以通过添加有机肥料和淤泥等改善土壤的保水能力;对于黏土质地,可以通过添加适量的沙子和粉砂来增加通透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土壤质地的分类和改良
土壤质地是土壤的一项非常稳定的自然属性,它可以反映母质的来源和成土过程的某些特征,对土壤肥力有很大的影响,因而在制定土壤利用规划、确定施肥用量和种类、进行土壤改良和管理时必须重视其质地特点。

土壤质地是根据机械组成划分的土壤类型。

机械组成指土壤中各粒级矿物质土粒所占的百分数,也称颗粒组成。

——土壤中各粒级土粒含量(质量)的百分率的组合称为土壤质地(土壤的颗粒组成、土壤的机械组成)。

一、土壤质地的分类
目前,对土壤的分类有国际制、卡庆斯基制(前苏联制)和中国制三种。

1、国际制:
国际制土壤质地分类标准是根据砂粒(2~0.02毫米)、粉粒(0.02~0.002毫米)和粘粒(<0.002毫米)三粒级含量的比例,划定12个质地名称,可从三角图上查质地名称。

先找到该颗粒的定点(100%),按3个粒级含量分别做各顶点对应的三角形的3条底边的平行线,3线相交点,即为所查质地区
查三角图的要点为:
以粘粒的含量为主要标准,<15%→砂土或壤土,15%~25%→粘壤土,>25%→粘土;
当粉粒含量达到45%以上时,在质地分类名称前要加冠“粉质”字样,当砂粒含量达到55%~85%时,在质地类别名称前要加冠“砂质”字样;
当砂粒含量>85%时,直接称为壤砂土,>90%→砂土。

例如:某土壤:砂粒30%、粉粒50%、粘粒20%→粉质粘壤土某土壤:砂粒60%、粉粒20%、粘粒20%→砂质粘壤土
某土壤:砂粒10%、粉粒50%、粘粒40%→粉质粘土2、卡庆斯基制(前苏联制)
卡庆斯基制土壤质地分类制有简制和详制两种。

其中以简制应用最为广泛,这里我们只介绍简制,在我国的两次土壤普查中都采用了
卡庆斯基简制作为质地分类标准。

卡庆斯基简制是根据物理性砂粒(>0.01mm)和物理性粘粒(<0.01mm=的含量来划分土壤质地类别。

3、中国制
1987年《中国土壤》第二版中公布了中国的质地分类制,分为3组12种质地名称。

与其它的质地制相比,我国的质地制有以下的特点:
与其配套的粒级制是在卡庆斯基粒级制的基础上修定而来的,主要是把粘粒的上限由0.001mm提高到大家公认的0.002mm,粘粒级分为粗(0.002~0.001mm)和细(<0.001mm)两个粒级。

我国的质地分类标准还处在试用阶段,还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纵观各种质地分类制,尽量存在着一些差别,但大体上还是把土壤质地分为砂土、壤土、粘土三类。

二、土壤质地层次性(质地剖面)
许多土壤上下层的质地差别很大,呈现土壤质地层次性。

形成原因有自然条件(冲积性母质发育的土壤)和人为耕作等(犁底层)。

质地层次性对土壤肥力的影响,侧重在致低层次排列方式和层次厚度上,特别是土体1m内的层次特点。

上砂下粘:胶泥底、上浸地,托水又托肥——蒙金土;
上粘下砂:砂砾底、菜蓝地,漏水又漏肥——倒蒙金。

三、土壤质地的改良
1、增施有机肥料
无论是砂质土还是粘质土,增施有机肥,提高土壤OM含量,都能起到改良土壤的作用,因为OM的粘结力和粘着力比砂粒大,但是比粘粒小,可以克服砂土过砂,粘土过粘的缺点。

另外,OM还能促进土壤结构的形成,使粘土疏松,增加砂土的保肥性。

2、掺砂、掺粘,客土调剂
对于砂土地可以掺入粘土(河沟中的淤泥),对粘土可以掺入砂土,从而达到改良土壤质地的目的。

3、翻淤压砂、翻砂压淤
砂粘相间的土壤,可以先把表土翻到一边,再把下层土翻上来,使上、下层的土壤混合,可以达到改良土壤质地的目的。

4、引洪漫淤、引洪漫砂
对沿江河的砂质土壤,利用洪水中携带的泥砂来改良砂土和粘土。

但要注意引洪漫淤改良砂土时,要提高进水口,以减少砂粒的流入量,引洪漫砂时则要降低入水口,以使有更多的粗砂进入。

5、耕作管理
根据不同的土壤质地采用不同的耕作管理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