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肾炎中医辨证分型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一、慢性肾炎的定义慢性肾炎是一种逐渐发展并进展为肾功能不全的慢性病,主要表现为肾小球的慢性炎症和肾间质的慢性病变。
中医认为慢性肾炎的发生与肾经络的调节失衡、气血运行的不畅有关。
二、慢性肾炎的病因1.外感因素:感受寒湿、风邪等外邪侵袭。
2.饮食不当:长期食用辛辣、油腻食物,过度饮酒,过食盐分等。
3.情志失调:长期情绪低落、抑郁、过度思虑等。
4.其他因素:长期服用肾毒性药物,长期暴露于有害化学物质等。
三、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一)证候分类1.阳虚型:肾阳不足,主要表现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等。
2.阴虚型:肾阴亏损,主要表现为午后潮热、口干咽燥、夜尿增多等。
3.湿热型:湿热壅盛,主要表现为尿黄赤、口苦咽干、腰酸腿软等。
4.血瘀型:气血凝滞,主要表现为尿液混浊、舌紫黯、舌苔白腻等。
5.痰湿型:湿浊内蕴,主要表现为尿液混浊、腹胀便溏、头晕目眩等。
(二)辨证要点1.症状分析:详细询问患者的主要症状,如尿量增多或减少、尿频尿急、腹胀腹痛等。
2.舌诊:观察舌体的颜色、形态、苔质等,如舌质淡白、舌苔黄腻等。
3.脉诊:通过触诊患者的脉搏,判断脉象的弦细、滑数等特点。
(三)辨证分型1.肾阳虚证:证候特点为畏寒肢冷、腰膝酸软、神疲乏力等,治疗以温补肾阳为主。
2.肾阴虚证:证候特点为午后潮热、口干咽燥、夜尿增多等,治疗以滋阴养肾为主。
3.湿热蕴结证:证候特点为尿黄赤、口苦咽干、腰酸腿软等,治疗以清热利湿为主。
4.血瘀阻滞证:证候特点为尿液混浊、舌紫黯、舌苔白腻等,治疗以活血化瘀为主。
(四)辨证标准根据患者的疾病症状和辨证特点,结合舌诊、脉诊等辨证方法,进行辨证分型,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附件:1.临床检验报告: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肾功能等检验项目。
2.影像学检查报告:如B超、CT等检查结果,以了解肾脏结构和病变情况。
法律名词及注释:1.慢性肾炎:指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慢性炎症,常导致肾功能逐渐减退。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内容摘要: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一组以血尿、蛋白尿、高血压和水肿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慢性泌尿系统疾病。
起病方式各有不同,病情迁延,病变缓慢进展。
由于本组疾病类型及病期不同,主要临床表现可各不相同,疾病表现呈多样化。
临床特点为病程长,起病前多有一个漫长的无症状的尿异常期,然后缓慢持续进行性发展,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衰竭的一组肾小球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药治疗疗效清热解毒药病因病机中医学认识慢性肾炎中医认为是由于肾脏元气亏虚,内外邪毒瘀阻肾络,肾体受损,肾用失司而发为本病。
本病病位在肾,涉及肺脾肝心四脏。
病性多虚实夹杂,肾元亏虚为本,外邪袭肾为标。
病程较长,且发病隐匿,进展缓慢,多预后不良。
肾病水肿在急性发作时,常因风邪外袭,肺的治节、肃降失司,可以出现面部水肿;脾虚不能运化则水湿潴留也可发生水肿;肾虚不能化气,亦可水湿潴留而水肿。
三焦为水液运行的通道,三焦借肺脾肾三脏气化功能,来推动水液的蒸化、吸收、输布、利用、排泄。
因此,风、寒、湿、毒等因素阻遏三焦气化功能,则必然导致水肿的发生。
肾病水肿的病机与肺、脾、肾、肝、三焦对水液代谢功能失调有关。
西医学认识肾炎的病因、发病机制和病理类型不尽相同,但起始因素多为免疫介导炎症。
除免疫因素外,非免疫非炎症因素占有重要作用。
诊断本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症状轻重不一,可有一个相当长的无症状尿异常。
慢性肾炎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水肿、高血压、尿异常,三者可以同时并见,也可以单一或相兼出现。
早期可有体倦乏力,腰膝酸痛,纳差等,水肿时有时无,病情时轻时重,随着病情的发展可渐有夜尿增多,肾功能有不同程度的减退,最后发展至终末期肾衰竭一一尿毒症。
西医诊断标准(1)从急性肾小球肾炎发病起,尿异常所见或高血压持续以上。
(2)起病时缺乏明显的急性肾小球肾炎症状,而尿异常所见(指蛋白尿、管型尿、血尿的全部或一部分)存在继续以上。
慢性肾炎的原因,中医辩证治慢性肾炎的方法
慢性肾炎的原因,中医辩证治慢性肾炎的方法
慢性肾炎在人们的身上很常见,大多数的人在患上慢性肾炎后,其对于发病的原因也会特别关注。
那么,慢性肾炎的原因有哪些呢?
★慢性肾炎的原因:
慢性肾炎是一组多病因的慢性肾小球病变为主的肾小球疾病,但多数患者病因不明,与链球菌感染并无明确关系,据统计仅15%~20%从急性肾小球肾炎转变而至。
此外,大部分慢性肾炎患者无急性肾炎病史,故目前较多学者认为慢性肾小球肾炎与急性肾炎之间无肯定的关联,它可能是由于各种细菌、病毒或原虫等感染通过免疫机制、炎症介质因子及非免疫机制等引起本病。
★常见中医辨证分型论治如下:
★1、肺肾气虚,水湿内聚
主要表现为:面黄浮肿,气短乏力,腰膝酸软,易感冒,舌淡、苔白,脉细弱。
治宜益气固表,利水活血。
方选玉屏风散和防己黄芪汤加减,药如黄芪、白术、防风、茯苓、泽泻、益母草、泽
兰、蝉衣、僵蚕。
★2、脾肾气(阳)虚,水湿逗留
表现为:倦怠乏力,腰膝酸软,纳呆便溏,浮肿,遗精、阳痿或月经失调,甚则畏寒肢冷,舌淡胖,有齿印,脉沉细或沉迟无力,以健脾补肾,利水活血为治疗原则。
方选四君子汤合五子衍宗丸加减,药如党参、黄芪、白术、枸杞、菟丝子、淫羊藿、山药、茯苓、泽泻、车前子、当归、川芎。
畏寒肢冷者,加炙附子、桂枝。
★3、肝肾阴虚,湿热内蕴
表现为:头晕耳鸣,两目干涩或视物模糊,腰膝酸软,梦遗或月经失调,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弦细或细数。
治宜滋补肝肾,潜阳活血。
方选杞菊地黄汤加减,药如生地、知母、女贞子、枸杞、菊花、牛膝、地龙、钩藤、丹参、益母草、当归。
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
肾病的中医辨证治疗中医辨证施治本病当属中医“水肿”范畴,为多种病因损及肾脏所致。
由于风寒热毒等病邪侵袭以及劳伤内伤等,损伤脾肾。
湿热下注或脾肾亏虚,统摄固摄失职,精微下泄,故出现大量蛋白尿;由于外邪侵袭,或内伤,肺失宣肃,脾失健运、肾失开阖,致水失泛滥而致水肿。
久病入络,血行不畅化为瘀血可进一步加重水肿。
湿热久稽伤及气阴,或大量长期使用激素可致阴虚或气阴两虚。
常见辨证分型如下。
1、风水泛滥主证眼睑及头面先肿,继则波及四肢及全身,来势迅速,伴发热恶风,肢节酸楚,小便不利等证。
偏于风热者伴咽喉肿痛,舌质红,苔黄,脉浮,滑数。
偏于风寒者间恶寒,咳喘,舌苔薄白,脉浮滑或紧。
治法祛风利水。
方药越婢加术汤加减:麻黄10g,石膏30g,甘草6g,大枣5枚,白术12g,生姜3片,茯苓20g,泽泻15g,白茅根20g。
2、湿毒侵淫主证头面眼睑浮肿,延及全身,小便不利,身发疮痍,甚则溃烂,伴恶风发热,舌质红,苔黄,脉浮数或滑数。
治法利水消肿,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加减:金银花20g,野菊花20g,蒲公英20g,桑白皮15g,大青叶15g,白茅根30g,小蓟10g,泽兰10g。
3、寒湿侵渍主证头面及全身浮肿,小便短少,身体困重,胸闷纳呆,舌苔白腻,脉濡缓。
治法通阳化湿利水。
方药五苓散合五皮饮加减:猪苓15g,茯苓15g,泽泻15g,桂枝10g,白术12g,桑白皮15g,大腹皮15g,茯苓皮15g,陈皮10g。
4、血瘀水阻主证全身浮肿日久,常反复发作,面色晦暗或黧黑,肌肤甲错无华,舌质紫暗或有瘀点,脉沉涩。
治法活血利水。
方药桃红四物汤加减:桃仁15g,红花15g,生地10g,当归10g,川芎10g,赤芍10g,大腹皮20g。
5、脾肾阳虚主证浮肿反复消长,腰以下肿甚,按之凹陷没指,脘腹胀闷,纳少便溏,小便短少,腰膝冷痛,舌质淡,苔白腻或白滑,脉沉缓或沉弱。
治法温补脾肾,通阳利水。
方药真武汤合实脾饮加减:附子15g,白术12g,生姜12g,茯苓15g,干姜10g,草果10g,大腹皮30g,猪苓18g,泽泻15g,厚朴15g,炙甘草6g,大枣3枚。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分型治疗
慢 性 肾 炎 中 医 辨证 分 型治 疗
★ 余 熹 ( 南京 医科 大学 附属南 京 医 院
江苏 南京 2 1 0 0 0 1 )
摘要 : 慢性 肾炎是 以蛋 白尿 、 血尿 、 高血压 、 水肿为基本 临床表现 的一组 肾小球 病。其起病 方式各 有不 同, 临床 所见 症状也 比
较 复 杂 。本 文根 据 中医辨 证 论 治 与标 本 缓 急 的 特 点 , 综 合 多年 临床 观 察 , 将 慢性 肾炎大致分 为脾 虚 气弱、 脾 肾阳虚、 肺 肾 两
虚、 肝 肾阴虚 、 阴阳两虚 5种证 型 , 对各型主要症状表现 , 治疗用药进行 了论述。文后对各型的 治疗 注意点 、 水肿、 血尿 、 蛋 白尿
型缓 解期 。
治疗 方法 : 健 脾 益 气 。香 砂 六 君 丸 、 归脾汤 、 升 阳益 胃汤 合方 加 减 , 用黄芪 、 党参、 白术 、 鸡 内金 、 茯 苓、 山药 、 泽泻 、 木香、 砂仁 、 陈皮 、 桑 寄生等 。黄芪具 有 明显 的免疫 促进 活性 , 可 增加 网状 内皮 系统 功能 , 减少 蛋 白尿 , 降低 全 血及 血 浆 比粘 度 j , 宜重用 ; 党 参、 茯苓 、 泽泻 益气 升 阳 , 健 脾利 湿 ; 山药 能滋 阴又能 利湿 , 可补脾 、 肺、 肾三 脏气 阴 , 其所 含 蛋 白质 , 又 可 补 尿 中丧失之 蛋 白; 慢性 肾炎久 病多 瘀 , 鸡 内金善 化
2 . 2 脾 肾阳虚 型 此 型 由慢 性 肾炎病 久 邪气 伤 阳 , 致 阴寒 内盛 运化 失职 , 水 液停滞 。 主要 症 状 : 面色 咣 白或 晦滞 , 神 疲倦 怠 , 形寒 肢
3肾病科 慢肾风中医诊疗方案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2017年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129—132).(1)诊断要点①起病缓慢,病情迁延,时轻时重,肾功能逐步减退,后期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等。
②有不同程度得水肿、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贫血及高血压等表现。
③病程中可因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诱发急性发作,出现类似急性肾炎得表现.(2)病理特点一般有如下几种类型:①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②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③膜性肾病;④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⑤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得《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第1版)(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1)要点:慢性肾炎得诊断并不完全依赖病史得长短,多数慢性肾炎其病理类型决定其起病即为慢性病程。
一般而言,凡有尿检异常(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病程迁延,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均应考虑此病,肾活检病理检查可确诊并有利于指导治疗。
慢性肾炎个体间差异较大,临床表现多样,易造成误诊。
特别应注意某一表现突出者,如高血压突出者而易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增生性肾炎(如IgA肾病等)感染后急性发作者易误诊为急性肾炎,应予以鉴别,同时应注意除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及遗传性肾小球肾炎。
(2)肾炎主要与以下疾病鉴别:无症状性血尿或(与)蛋白尿;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炎(Alport 综合征).(3)分级诊断参考《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129—132)。
依据蛋白尿、肾功能、水肿与高血压得程度将慢性肾小球肾炎分为轻型与重型。
轻型:尿蛋白1~2+之间,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在2g以下,肾功能正常。
重型:尿蛋白持续在3~4+,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在2g以上,肾功能可异常。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中医辨证治疗经验
慢性肾炎蛋白尿的中医辨证治疗经验
兵发慢性肾炎尿毒症(chronic glomerulonephritis and nephrotic syndrome)是中
医药治疗中研究较为深入的一类病,其分型多样,表现种类繁多。
一般认为调养肾脏,调
节肾阴阳、养血活血、理气行津等方法都可以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以达到改善病情的目
的
从中医角度讲,慢性肾尿毒病的病因复杂,可能是外感、内证、突发、虚弱、黄色疸、血瘀、肝肾阴阳虚火上亢,因此一般治疗都是根据其具体情况把病因病机综合考虑,以实利、健脾和补肾调养为主要治疗方式。
一般认为,慢性肾炎患者在中医治疗中要强调调节机体身体及内脏功能失调,适当调
补肝肾阴阳,淡化外伤,增强体质,铲除内伤,加强抗病能力,以防止反复受伤。
(1) 应根据患者的中医诊断,对肾功能失调进行适当补血活血,比如乌发菊、乌头菊、穿心莲子等。
(2) 扶正祛邪,当表见肾郁气滞,根据中西医临床经验可选用温补脾肾之品. 如附子
理中汤、当归熟地汤、肉桂枸杞甘草汤等,可活血健筋,治痹止痛,调节脾肾功能,促进
血液循环。
(3) 加强调理肝肾脏,清热解毒,总论以苓桂术甘汤、厚朴甘草汤等品为主,可调节
肝肾阴阳,调理水湿,调养肾脏。
(4) 根据此病的临床病理特点,要注重采取健脾养血,滋阴润燥,去热止渴之物,同
时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补肾祛湿,增强体质,以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总之,慢性肾炎患者的中医治疗应综合考虑其特点,尤其是注重补血活血,清热解毒,扶正祛邪,健脾养血,滋阴润燥,去热止渴,抗炎抗病,补肾调理,增强体质,以全面改
善患者的身体和免疫功能,减轻症状,缓解疾病。
慢性肾炎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
慢性肾炎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慢性肾炎多由急性肾炎转变而来,也有因内伤而发,其病变部位,偏在于脾肾。
若脾气亏虚,后天失养,气血因而亦亏,肾气失固,精气外泄,肾阴更虚,损及肝阴,肝阴不足,肝阳上亢,或阴阳两虚,虚阳上越。
若清阳不升,浊阴不降,冲上犯胃,蒙蔽清窍,则可出现尿毒症昏迷的危候。
急性肾炎经过治疗,半年后小便中的蛋白质、红细胞、管型等仍存在,那多数已转变成慢性肾炎了。
根据慢性肾炎在发病时的不同表现,可分成以下各种类(一)无症状型或称隐匿型肾炎:这种类型的病人,可毫无症状,或仅仅感到稍有乏力、腿酸,在疲劳或感冒后发生轻度浮肿。
病人自己也不知道是否得过急性肾炎,仅在检查小便时才被发现,发现时已经是慢性肾炎了。
这种类型的病人经常有蛋白尿或有反复性血尿。
隐匿型肾炎可维持很久,甚至10~25年以上。
有一部分病人可在急性咽炎或其他感染后诱发类似急性肾炎的症状,很容易误认为是急性肾炎,但实际上是慢性肾炎的急性发作。
经过适当治疗后,又可转入无症状期,也可转化成为慢性肾炎的其他类型。
这类病人无自觉症状,若尿常规变化轻微,不须特殊治疗,但每年应到医院去检查几次,注意水肿、血压、心脏、尿常规及肾功能,如有新的症状出现,须及早治疗。
部分病人尿中红细胞持续存在,可用生地20克、木通6克、竹叶10克、白茅根30克、小蓟10克,水煎服,每日一剂。
部分病人蛋白尿迁延不愈,可参考另外一个文档《蛋白尿的中医中药治疗方案》的办法进行治疗。
(二)水肿型肾炎;这类慢性肾炎是最常见的,病人显著浮肿,开始时只是下肢肿和早晨眼皮肿,以后全身出现水肿。
下肢和会阴部的皮肤可因水肿变成透光发亮,最严重时可出现水泡,水泡破裂就流水。
这类病人的水肿,用手指一压,可压出一个凹陷来。
胸腹常有大量水分积聚。
这类病人的小便中排出大量蛋白和管型。
水肿反复发作,抵抗力降低,容易发生各种感染,而感染又往往使浮肿加剧。
这类病人经过治疗,一部分可痊愈,有一部分病人对药物不敏感,药物对这部分病人起不了好大作用,最后肾功能日益减退,出现高血压、尿毒症。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辨证分型治疗
2 0 0 2年 第 16卷 第 3期
实 用 中 医 内 科 杂 志
・ 5 ・ 1 9
慢 性 肾小 球 肾炎 的 辨 证 分 型 治 疗
焦 恒 海
( 南 省 博 爱 县 中 医院 , 南 博 爱 河 河
关 键 词 :慢 性 肾 小 球 肾 炎 ; 辨 证 治 疗 文 章 编 号 :6 1 8 3 2 0 ) 3—0 5 1 7 —7 1 (0 2 0 1 9—0 2 量 蛋 白尿 、 浆 蛋 白 降 低 等 。 后 期 可 有 肾 功 能 损 害 及 贫 血 。 血 本证 多 见于 慢性 肾炎类 肾病 型及普 通 型 。治宜 温 肾壮 阳, 化 气 利 水 。 方 药 : 武 汤 。 水 肿 甚 而 小 便 不 利 , 五 苓 散 化 气 真 合
于 慢性 肾炎高 血 压 型。 治 宜滋 养 肝 肾. 阴潜 阳。 方 药 : 育 杞 菊 地 黄 汤 。 水 肿 加 车 前 子 、 膝 以 利 水 消 肿 。 头 昏头 痛 , 牛 加 钩 藤 、 麻 以 平 肝 。 面 红 口 苦 , 躁 易 怒 , 加 龙 胆 草 、 枯 天 急 酌 夏 草 以 清 肝 火 。 蛋 白尿 较 重 , 加 龟 板 胶 、 楂 、 须 以 收 涩 。 选 山 莲
烦躁 , 口干 咽 燥 , 膝 酸 痛 , 遗 或 月 经 失 调 , 便 短 黄 , 红 腰 梦 小 舌 苔 少 , 弦 细 数 。 检 查 可 见 血 压 持 续 明 显 升 高 , 检 有 不 同 脉 尿 程 度 蛋 白 尿 。 细 胞 较 多 。 一 般 均 有 肾 功 能 损 害 。 本 证 多 见 红
445 ) 5 4 0
中图分 类号 :2 54 R 5 .
文献 标识 码 : A
肾病科优势病种
腰痛(慢性肾小球肾炎)一、诊断标准(一)中医诊断、辨证标准1.病名诊断:本病是风邪合寒、热或湿邪等,在各种原因导致的肾元亏虚的基础上,乘虚侵入所致,临床表现可见腰痛、水肿、眩晕等症故中医诊断为水肿、腰痛或眩晕。
2.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药新药治疗慢性肾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的中医证候诊断标准3.证类诊断:(1)肺肾气虚证:面浮肢肿,面色萎黄,少气乏力,易感冒,舌质淡,苔白,脉细弱。
(2)脾肾阳虚证:浮肿明显,畏寒肢冷,腰脊酸痛,神疲乏力,阳痿早泄,舌嫩淡胖,脉沉无力。
(3)肝肾阴虚证:目睛干涩,头晕耳鸣,五心烦热,口干咽燥,舌红少苔,脉细数。
(4)气阴两虚证:面色无华,少气乏力,易感冒,午后低热,口干咽燥,舌质偏红,少苔,脉细。
(5)水湿证:颜面或肢体浮肿,舌苔白或白腻,脉细或细沉。
(6)湿浊证:纳呆,恶心或呕吐,口中粘腻,舌苔腻,血尿素氮、肌酐偏高,脘胀或腹胀,身重困倦,精神萎靡。
(7)血瘀证:面色黧黑或晦暗,腰痛固定或呈刺痛,舌色紫暗或有瘀点、瘀斑;肌肤甲错或肢体麻木,脉象细涩,尿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含量升高,血液流变学检测全血、血粘度升高。
(二)西医诊断标准1.诊断依据诊断标准:依据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委员会制定的《慢性肾小球肾炎》的诊断标准为参考。
①长期持续性中等量蛋白尿和(或)血尿;尿蛋白定量>1.5g,<3.5g /24h。
②常伴有高血压、肾功能损害或(和)轻度水肿;③肾功能损害呈渐进性发展,晚期可发展至肾功能衰竭;④双肾大小正常或呈对称性缩小;⑤排除急性肾炎综合征以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才可诊断为原发性肾小球疾病。
2.分型:①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②IgA肾病③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④膜性肾病⑤膜增殖性肾炎⑥增生硬化性肾小球肾炎。
二、中医治疗方案(一)辨证论治1.肺肾气虚证:治法:益肺补肾。
代表方药:玉屏风散合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白术、太子参、陈皮、当归、瓜蒌)临证用药加减:喘促者加五味子、蛤蚧、冬虫夏草等以敛肺补肾纳气;水肿者加冬瓜皮、车前子等以利水消肿。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上海医科大学吴兆龙教授)肾炎为对链球菌感染的变态反应性疾病。
慢性肾小球肾炎为急性肾炎迁延不愈所致。
有的病人过去有急性肾炎史,症状已消失多年,误认为已经痊愈,其实炎症仍继续缓慢进行,经若干年后,症状又复出现,而成为慢性肾小球肾炎。
有的病人的肾脏炎症从开始即为隐匿性,病人无明显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表现,但炎症呈缓慢发展,经若干年后变成慢性肾小球肾炎。
慢性肾小球肾炎有水肿、高血压、蛋白尿和血尿,由于病理改变各种各样,症状表现不一样。
严重者可能出现尿毒症【处方】1.注意休息,避免过于劳累。
防止受凉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
2.有扁桃体炎、中耳炎、鼻窦炎、龋齿时应及时诊治。
注意个人卫生,保持皮肤清洁,防止皮肤感染。
这些都是可能导致本病复发或活动的诱因。
3.浮肿明显、大量蛋白尿而肾功能正常者可适量补充蛋白质饮食。
无水肿及低蛋白血症时,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应限制在每公斤体重0.6克(每瓶牛奶约含6克蛋白质,每只蛋约含6克蛋白质,每50克米饭约含4克植物蛋白质)。
4.有水肿、高血压和心功能不全者,应进低盐饮食,每天摄盐应少于5克(1钱),约一粒蚕豆大小。
5.避免服用含非那西丁一类的解热镇痛药及其他对肾功能有损害的药物如卡那霉素、庆大霉素等。
6.经常检查尿液,如尿中红细胞每高倍视野超过10个,要卧床休息。
何为慢性肾小球肾炎?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许多人都认为它是一个临床非常常见的疾病,其实这种观念是错误的,慢性肾小球肾炎不是独立性疾病,只是任何原发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在进入终末期肾衰前的进展阶段,此时不同类型肾小球肾炎的病理和临床表现渐趋一致,出现蛋白尿、血尿、浮肿、高血压、肾脏缩小、肾功能减退、肾损害呈不可逆性,所有终末期肾衰病例中,约60%是由慢性肾小球肾炎引起。
慢性肾小球肾炎的病因及发病机理是什么?慢性肾小球肾炎,许多人都认为是由急性肾小球肾炎迁延不愈转化而来的,其实仅少数慢性肾炎由急性链球菌感染后肾炎直接迁延而来,或临床痊愈后若干年重新出现慢性肾炎的一系列表现。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
慢肾风(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诊疗方案一、诊断(一)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考《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129-132)。
(1)诊断要点①起病缓慢,病情迁延,时轻时重,肾功能逐步减退,后期出现贫血、电解质紊乱,血尿素氮、血肌酐升高等。
②有不同程度的水肿、蛋白尿、血尿、管型尿、贫血及高血压等表现。
③病程中可因呼吸道感染等原因诱发急性发作,出现类似急性肾炎的表现。
(2)病理特点一般有如下几种类型:①微小病变性肾小球肾炎;②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③膜性肾病;④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⑤局灶性节段性肾小球硬化。
2.西医诊断标准参考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编著的《临床诊疗指南—肾脏病学分册》(第1版)(中华医学会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
(1)要点:慢性肾炎的诊断并不完全依赖病史的长短,多数慢性肾炎其病理类型决定其起病即为慢性病程。
一般而言,凡有尿检异常(血尿、蛋白尿、管型尿)、水肿及高血压,病程迁延,无论有无肾功能损害均应考虑此病,肾活检病理检查可确诊并有利于指导治疗。
慢性肾炎个体间差异较大,临床表现多样,易造成误诊。
特别应注意某一表现突出者,如高血压突出者而易误诊为原发性高血压,增生性肾炎(如IgA肾病等)感染后急性发作者易误诊为急性肾炎,应予以鉴别,同时应注意除外继发性肾小球肾炎及遗传性肾小球肾炎。
(2)肾炎主要与以下疾病鉴别:无症状性血尿或(和)蛋白尿;感染后急性肾小球肾炎;原发性高血压肾损害;继发性肾小球肾炎;遗传性肾炎(Alport 综合征)。
(3)分级诊断参考《慢性肾小球肾炎诊疗指南》(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1,9(9):129-132)。
依据蛋白尿、肾功能、水肿和高血压的程度将慢性肾小球肾炎分为轻型和重型。
轻型:尿蛋白1~2+之间,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在2g以下,肾功能正常。
重型:尿蛋白持续在3~4+,或24小时尿蛋白定量持续在2g以上,肾功能可异常。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分型荟萃分析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分型荟萃分析【摘要】目的:探讨慢性肾小球肾炎辨证分型荟萃分析,为临床上辨证治疗慢性肾小球肾炎提供指导。
方法: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的患者50例,对其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加权百分率法进行荟萃分析。
结果: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分型中脏腑复合虚证以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居多,分别占 30.5% 和 22.7%,与其他各型存在显著差异(P < 0.05)。
结论: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证型由肺脾气虚型、气阴两虚型进而向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发展。
整个分型以脾肾阳虚、肝肾阴虚为主,并且慢性肾小球肾炎分型具有以肾虚为中心的特点。
【关键词】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荟萃分析原发性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其病变呈缓慢不可逆进展,最终进展至终末期肾脏病。
该病以中青年多见,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首位病因。
目前西医治疗无明显进展,祖国医学在防治慢性肾炎方面具有较大的潜力和优势,其特色在于辨证论治,但慢性肾炎在辨证过程中主观性大,寻求其辨证规律,评估疗效及时总结分析,探索中医病机、辨证用药规律及有效程度,对提高临床疗效有重要作用。
为此,我院对其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中图分类号】R692.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6)09-056-01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2015年2月到2016年3月在我院进行慢性肾小球肾炎治疗的患者50例,CKD2 ~3 期(肌酐清除率 30 ~ 90 ml / min),年龄 17 岁~ 70 岁,平均 39.4 岁;病程 1 ~ 9 年,平均4 年。
24 h 尿蛋白(尿 pro)定量 0.3 ~ 3.0g。
1.2方法登记各项研究的辨证分型,以虚证作为统计指应用加权百分率法进行荟萃分析。
2结果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辨证分型中脏腑复合虚证以脾肾阳虚、肝肾阴虚居多,分别占 30.5% 和22.7%,与其他各型存在显著差异(P < 0.05)。
肾小球肾炎中医分型及中医药治疗
肾小球肾炎中医分型及中医药治疗R277.51B1672-5085(2011)12-0400-02【关键词】慢性肾炎肾小球肾炎肾小球肾炎中医药治疗概述慢性肾小球肾炎简称慢性肾炎,是由不同发病机制、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一组原发于肾小球的疾病。
凡蛋白尿、血尿、水肿、高血压等肾小球肾炎症状迁延不愈,超出一年以上或伴有肾功能不全者,均属于慢性肾炎的范围。
本病多见于成人,可由多种病因引发,临床特点是起病缓慢、病程迁延,临床表现可轻可重,或时轻时重,尿常规检查可有不同程度的蛋白尿、血尿及管型尿,多数患者可有程度不同的水肿、高血压及肾功能减退。
本病常呈缓慢进展,病情逐渐发展而导致肾衰竭。
治疗棘手,预后较差。
本病由于临床表现多样化,根据其表现特点,慢性肾炎属于中医学的“阴水”、“水肿”、“肾水”、“尿血”、“眩晕”等范畴。
中医学认为慢性肾炎主要是风邪合寒、热或夹湿邪等,在各种原因导致的脾肾亏虚的基础上,乘虚侵入所致;或急性肾炎调治失当,迁延伤肾发展而来。
本病病位在肾,病变为肾体受损,肾用失司,主水、封藏等功能减退,出现腰痛、水肿、眩晕、尿浊、尿血等诸症,并按虚损劳衰的进程发展。
病理表现以正虚,脾肾亏虚为主,但有偏阴虚与偏阳虚之不同,且涉及脏腑广泛。
病程中有易感外邪和产生气郁、血瘀、痰湿、湿热、热毒等兼夹证,并因此加重病情等特点,证候复杂,变化多端。
慢性肾小球肾炎中医分型:1.脾肾气虚;2.肺肾气虚;3.脾肾阳虚;4.肝肾阴虚;5.气阴两虚;6.水湿内停;7.湿热壅盛;8.瘀血内阻;9.湿浊内蕴。
脾肾气虚型肾小球肾炎治疗治法:补气健脾益肾方剂:异功散加减组成:人参、茯苓、白术、甘草、陈皮、生姜、大枣、金毛狗脊、杜仲、怀牛膝。
每日一剂,水煎服。
加减:脾虚湿困、纳呆腹胀者,加苍术、藿香、佩兰、陈皮以化湿健脾;脾虚便溏者,加炒扁豆、炒芡实一健脾助运;水肿明显者,加车前子、猪苓以利水消肿。
健脾法其意有二:一则补气以充脾,药用党参、白术、茯苓、黄芪等;二则理气以转脾,脾居中焦,为气机升降之枢,脾之功能,重在于运,故应加入转脾之品,药用陈皮、苍术、山楂等。
慢性肾炎及肾综中西医诊疗常规
肾炎及肾病慢性肾炎及肾综关于治疗:中医——按水肿辨治阳水风水泛滥(越婢加术汤);湿毒浸淫(麻黄连翘赤小豆汤合五味消毒饮);水湿浸渍(五皮饮合胃苓汤);湿热壅盛(疏凿饮子);阴水脾阳虚衰(实脾饮);肾阳衰微(济生肾气丸合真武汤);本病的辨证思路及用药规律探讨:§、中医辨证论治:1、祛邪——以祛水湿为要务* 外感引发者+ 解表药;* 疮疡等引发者+ 清热解毒药;2、扶正——以补脾肾为主* 脾主辨困与虚(困者运,虚者补);* 肾重在辨阴阳§、中西结合辨证论治:1、辨病与辨证相结合:①临床分型及病理类型不同病机有所侧重;②活血药的使用;③避免使用对肾组织有损害的药物;④免疫调节治疗;⑤抗感染;2、中西药的结合运用:3、症状及某些理化指标的处理:261、辨病与辨证相结合:①临床分型及病理类型不同病机有所侧重:肝肾阴虚——多见于慢性肾炎高血压型;脾肾气虚——以轻度蛋白尿为主要表现者,相当于慢性肾炎的普通型或肾病性,病理多见微小病变或IgA肾病。
脾肾阳虚——则以蛋白尿为突出表现,多伴有中重度水肿,相当于慢性肾炎肾病性。
气阴两虚、肝肾阴虚——易夹血瘀和湿热,以系膜增生性和膜增生性肾炎为主,实验室常有血高凝状态,尿FDP升高,病理上常有肾小球毛细血管阻塞。
27②活血药的使用:慢性肾小球肾炎病理损害,多为增性和硬化性病损,在临床上多有高凝状态,故可推断慢性肾炎自始至终有瘀血存在。
因此,活血化瘀法已成为慢性肾炎的主要疗法,中药改善血液流变的特点一为有效,二为毒副作用少,可以长期使用。
此类中药有:丹参、三七、蒲黄、桃仁、红花、赤芍、毛冬青、当归等,小剂量水蛭(3~6g)在治疗中也可起到良好作用。
肾病综合征时,由于肝内合成纤维蛋白原及第V、Ⅷ、Ⅷ、X凝血因子增加,加之低蛋白、高脂血症也致血液浓缩,血液粘稠度增加,故本病凝血及血栓形成倾向较为严重。
中药如川芎、当归、赤芍、红花、益母草、丹参、毛冬青、水蛭,、地龙、蝮蛇、血竭、莪术、牡丹皮、桃仁、木香、丁香、乌药、桂枝等,均有抗凝血、抗血栓形成作用。
慢性肾炎水肿的辨治经验
例 1谢某 , ,5 , 20 : 男 3 岁 于 04年 3月初诊 。患 者半年前 ,
因发热 , 咽痛 , 咳嗽 , 便干 , 当地卫 生 院就诊 , 上感 治疗 3 在 按 天后 , 病情好转 , 具体 用药 不详 。1 后 突然 浮肿少 尿 , 白 周 蛋
尿, 经治疗 , 病情 曾一度好 转 。近 1年来 因下 地干 活 , 劳累后
利尿 。方用 : 肾病 1号方 : 丹皮 1 g 知母 1g 泽 泻 1g 旱莲 5, 5, 5, 草 1 g 炙桑皮 1g 苏 叶 1g 益母草 1 g 防风 2 g荆芥 1g 5, 5, 5, 5, 0, 5, 丹参 1g 赤芍 1 g 5, 5 。嘱 : 每周减 激素 1mg 停用 速尿片 , 5 , 1个 月后 , 逐渐停用激素。守上 方增 减间断服药 3个月后 , 病情 稳 定, 实验室检查均正常 , 至今未复发 。 例 2张某 , ,O岁 , 2 0 年 4月初 诊。因妊娠 2个月 : 女 3 于 03 后, 突然感双下 肢 浮肿 , 小便 短少 , 腰酸 乏力 , 当地 医院就 在 诊, 化验检查 ; 诊为 肾病 , 治疗 2 月后 , 经 个 病情 无好转 , 并嘱 : 终止妊娠 , 调治半年 , 经 唯有足肿 , 中蛋 白不 消, 尿 常于感 冒后 加重 , 周前 突然高热 、 1 咽痛 , 双下 肢浮肿 , 小便短 小 , 常规 : 尿 尿蛋 白十卅 , 红细胞卅 , 曾用 中西药 治疗 , 高热 已退 , 转
芪 6 g 炒 白术 2 g苏条参 1g 荆芥 1 g 防风 2g 苏 叶 1g 0, 0, 5, 5, 0, 5, 前胡 2 g 柴胡 1g 益母草 2g 紫草 1 g 丹皮 1g 泽兰 1g 0, 5, 0, 5, 5, 5, 白茅根 2 g 金银花 1g 白花蛇舌草 2 g 0, 5, 0。 13 肺脾 肾三 脏亏 虚 , 机郁 闭 小便 通利 与肺 的通调水 . 气 道 , 的转输 , 脾 肾的气化 , 的疏泄 休戚相关 , 为至 阴 , 本 肝 水 其 在肾 , 水化于气 , 其标 在肺 , 水惟 畏土 , 制在脾 , 病发生 , 其 本 是 病邪 由浅 入深 的过程 , 之初有肺 气失宣之 现象 , 病 如发 热 、 咽 痛、 咳嗽等 , 逐渐出现水肿 、 脾虚湿盛的病机 , 再进一 步则 见蛋 白尿 , 乏力 、 腰痛 等肾虚瘀 热错 杂之 象。因此 , 在调 肺 、 肾 脾、 三脏的同时, 应加用行气之 药 , 因水气本为 同类 , 故治水者 , 当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分型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分型
根据1986年第二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辨证分型方案,慢性肾炎分为四个证型,凡具备任何三项者,即可辨证为该型:
1、肝肾阴虚:
①目睛干涩或视物模糊;
②头晕耳鸣;
③五心烦热,口干咽燥;
④腰脊酸痛或梦遗,或月经失调;
⑤舌红少苔,脉弦数或细数。
治疗方法:
滋阴养肾法:用于肝肾阴虚,阴虚内热者,慢性肾炎如温补脾肾过久或用激素治疗者,都可导致肾阴耗伤,常用的成药有华丹肾炎灵颗粒,可以说该药填补了肝肾阴虚型肾炎中成药的治疗空白。
2、肺肾气虚:
①面浮肢肿,面色萎黄;
②少气无力;
③易感冒;
④腰脊酸痛;
⑤舌淡苔白润,有齿印,脉细弱。
治疗方法:
益气固肾法:
用于肺肾气虚,脾肾气虚者。
补肺气可用黄芪、党参、太子参。
补脾气可用党参、生黄芪、太子参、白术、芡实、莲子肉。
固肾可用金樱子、莲须、菟丝子、覆盆子。
3、脾肾阳虚:
①浮肿明显,面色苍白;
②畏寒肢冷;
③腰脊酸冷或胫酸腿软,足跟痛;
④神疲、纳呆或便溏;
⑤性功能低下或月经失调;
⑥舌嫩淡胖有齿印,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疗方法:
温补脾肾法:
用于脾肾阳虚者。
常用方剂有附子理中汤、真武汤等。
4、气阴两虚:
①面色无华;
②少气乏力或易感冒;
③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
④口干咽燥或长期咽痛,咽部暗红;
⑤舌质偏红少苔,脉细或弱。
治疗方法:
气阴两补法:
用于气阴两虚证。
常用方剂为参芪地黄汤,如有心气虚,可合用生脉散。
国医大师张大宁:6个秘方击败慢性肾炎
国医⼤师张⼤宁:6个秘⽅击败慢性肾炎慢性肾炎(CGN),是慢性肾⼩球肾炎的简称,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以蛋⽩尿、⾎尿、⽔肿、⾼⾎压为临床表现的肾⼩球疾病。
临床上常见病证迁延不愈,呈缓慢进展趋势,可有不同程度的肾功能减退,最终将发展为慢性肾功能衰竭,多在中医学“肾风”、“风⽔”、“⽔肿”、“尿⾎”、“腰痛”的范畴中论述。
在本⽂中提到了补肾活⾎法是慢性肾炎的治疗⼤法,这是在对慢性肾炎肾虚⾎瘀病理基础上⾼度概括总结提出的。
⼀、慢性肾炎的中医辨证分型张⼤宁教授应⽤补肾活⾎汤为主⽅治疗慢性肾炎,其组成有熟地、破故纸、莬丝⼦、杜仲、枸杞、归尾、⼭萸⾁、苁蓉、没药、独活、红花。
1.肺肾⽓虚型补益肺肾。
⽅药:补肾活⾎汤合⽟屏风散加减。
2.脾肾⽓虚型健脾益⽓,补肾活⾎。
⽅药:补肾活⾎汤合参苓⽩术散加减。
3.脾肾阳虚型补肾活⾎,温脾。
⽅药:补肾活⾎汤合真武汤加减。
4.肝肾阴虚型补肾活⾎,滋养肝肾。
⽅药:补肾活⾎汤合⼆⾄丸加减。
5.⽓阴两虚型补肾活⾎,益⽓养阴。
⽅药:补肾活⾎汤合⽣脉散加减。
⼆、慢性肾炎的中医⽤药特⾊1.蛋⽩尿的治疗《黄帝内经》中提出:肾者主蜇,封藏之本,精之处也。
张⼤宁教授认为蛋⽩尿在中医学中当属肾精流失,因藏精,肾虚则精关不古,肾精外泻,在临床上补肾活⾎配补肾固涩法,能取得很好的临床效果,以⼤剂量⽣黄芪、中等剂量川芎,配⼩中剂量芡实、⾦樱⼦。
2.⾎尿的治疗张⼤宁教授认为精和⾎都由⽔⾕精微所化⽣,⾎的化⽣有赖于肾中精⽓的⽓化,肾中精⽓的充盛,亦有赖于⾎液的滋养。
⾎液是精微物质,若肾虚失于封藏,则精关不固,导致⾎的外泄,尿中出现潜⾎,是属于肾虚的范畴。
临床上张⼤宁教授使⽤⼤中剂量⽣黄芪,⼩剂量川芎、丹参和⼤剂量三七、仙鹤草等药物。
3.肾功能损害的治疗尿毒症是各种慢性肾脏疾病终末期的共同表现。
张⼤宁教授以“补肾、活⾎、降浊”为⼤法,临床上使⽤⼤剂量⽣黄芪,⼤剂量川芎、丹参,⼤剂量⼤黄、⼤黄炭。
张⼤宁教授在尿毒症的治疗中还经常使⽤失笑散,五灵脂苦咸⽢温,⼊肝经⾎分,可通⾎络,散瘀利结;蒲黄⽢平,⾏⾎消瘀,活络⾏⽓。
中医对慢性肾炎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慢性肾炎的辨证论治慢性肾炎是生活中常见的一种慢性疾病,对于慢性肾炎的治疗,目前暂无满意的方法,但是采用中医的办法,还是可以有效的缓解和治疗慢性肾炎的,那么中医治疗慢性肾炎的方法有哪些呢,如何治疗慢性肾炎呢,慢性肾炎能治好吗?今天就带大家了解一下。
1.基本病机关于慢性肾炎的病机,中医学有“其本在肾,其制在脾,其标在肺”之说。
从临床看,调治肺脾肾虽能取得一定疗效,但往往不尽如人意。
从本病的临床表现分析,绝非水肿证所能概括。
(1)表里夹杂:慢性肾炎除表现为面色淡白、浮肿、腰酸、神疲、眩晕等里证外,常因感冒或上呼吸道感染而致急性发作或加重病情,此与中医学的“外感引动伏邪”之说相符,故临床常见表里夹杂的症状。
(2)寒热错综:慢性肾炎病邪久羁,阳气被戕,阳虚而生内寒,故临床有面色淡白、肢冷神倦、脉迟、苔白等寒象;但另一方面应注意余邪热毒蕴结未清,盘踞下焦,这一重要病理因素。
从临床表现分析,常见的咽痛、小便混浊、尿少、血尿、血压偏高、头痛、鼻衄等,均属火热内蕴之征象。
近代临床医生对慢性肾功能不全的氮质血症,用大黄附子汤治疗而获效,也足资证其寒热错综的病机。
(3)虚实并存:慢性肾炎病邪久恋,正气被伐,肾不藏精,长期蛋白流失,人血白蛋白下降;脾不统血,血尿频频,严重贫血。
因此,气血精皆匮乏,此属本虚。
由于脾肾亏虚,气化失司,导致水饮痰浊稽留,严重的出现氮质血症等,此属邪实。
《内经》原有“邪之所凑,其气必虚”之说,专家则认为“邪之所蕴,其气更虚”,“虚之所在,受邪之地,如果正气不能驱邪,也可反从邪化,故津液可以酿成湿浊,血滞导致瘀血,出现正气愈虚则邪气愈实的情况”。
故慢性肾炎的病机可概括为:脾肾气血亏虚和风邪、水湿,热毒,瘀血相夹杂,是其基本特点。
2、常见治法中医以其临床不同的特点进行辨证治疗。
如果以蛋白尿为主要表现,可按尿浊辨证治疗;以血尿为主者,按尿血进行辨证治疗;如果以水肿为主要表现,可根据水肿病进行辩证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慢性肾炎中医辨证分型
根据1986年第二届全国中医肾病学术会议讨论修订的辨证分型方案,慢性肾炎分为四个证型,凡具备任何三项者,即可辨证为该型:
1、肝肾阴虚:
①目睛干涩或视物模糊;
②头晕耳鸣;
③五心烦热,口干咽燥;
④腰脊酸痛或梦遗,或月经失调;
⑤舌红少苔,脉弦数或细数。
治疗方法:
滋阴养肾法:用于肝肾阴虚,阴虚内热者,慢性肾炎如温补脾肾过久或用激素治疗者,都可导致肾阴耗伤,常用的成药有华丹肾炎灵颗粒,可以说该药填补了肝肾阴虚型肾炎中成药的治疗空白。
2、肺肾气虚:
①面浮肢肿,面色萎黄;
②少气无力;
③易感冒;
④腰脊酸痛;
⑤舌淡苔白润,有齿印,脉细弱。
治疗方法:
益气固肾法:
用于肺肾气虚,脾肾气虚者。
补肺气可用黄芪、党参、太子参。
补脾气可用党参、生黄芪、太子参、白术、芡实、莲子肉。
固肾可用金樱子、莲须、菟丝子、覆盆子。
3、脾肾阳虚:
①浮肿明显,面色苍白;
②畏寒肢冷;
③腰脊酸冷或胫酸腿软,足跟痛;
④神疲、纳呆或便溏;
⑤性功能低下或月经失调;
⑥舌嫩淡胖有齿印,脉沉细或沉迟无力。
治疗方法:
温补脾肾法:
用于脾肾阳虚者。
常用方剂有附子理中汤、真武汤等。
4、气阴两虚:
①面色无华;
②少气乏力或易感冒;
③午后低热或手足心热;
④口干咽燥或长期咽痛,咽部暗红;
⑤舌质偏红少苔,脉细或弱。
治疗方法:
气阴两补法:
用于气阴两虚证。
常用方剂为参芪地黄汤,如有心气虚,可合用生脉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