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政支出成本效益分析
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
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有多种,下面是几种常用的方法:成本效益分析:通过比较支出所产生的效益与支出本身的成本,来评估财政支出的效益。
这种方法可以衡量支出的直接经济效益,帮助决策者决定是否值得进行该项支出。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除了考虑直接经济效益外,还考虑了支出对社会的影响,包括环境影响、社会公平性等。
这种方法可以更全面地评估财政支出的效益,帮助决策者权衡不同的社会因素。
支出评估:通过对财政支出的具体目标、预期效果进行评估,来评价支出的效益。
这种方法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定量或定性地评估支出的效果,帮助决策者了解支出是否能够达到预期目标。
绩效评估:通过对财政支出的实际执行情况和结果进行评估,来评价支出的效益。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监测和评估支出的执行情况和效果,帮助决策者了解财政支出的实际效果,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调整和改进。
总之,评价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应该综合考虑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以及实际执行情况,并采用适当的定量和定性分析手段,以便更全面和准确地评估财政支出的效益。
简述财政支出项目的成本和效益
简述财政支出项目的成本和效益【实用版3篇】目录(篇1)I.财政支出项目的成本1.定义和分类2.成本构成3.成本影响因素II.财政支出项目的效益1.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3.环境效益正文(篇1)财政支出项目的成本和效益是财政政策中的重要问题。
财政支出是指政府在财政预算内或预算外支出的公共资金,包括政府购买、公共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
财政支出项目的成本和效益分析对于政府决策和财政管理至关重要。
一、财政支出项目的成本1.定义和分类财政支出项目可以根据其性质和用途进行分类,例如,经济建设支出、教育支出、社会保障支出等。
不同类型的财政支出项目具有不同的成本构成和影响因素。
2.成本构成财政支出项目的成本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政府在实施项目时所支付的直接费用,如购买设备的费用、雇佣人员的工资等。
间接成本是指政府为实现项目所支付的间接费用,如管理费用、税费等。
3.成本影响因素财政支出项目的成本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项目规模、技术难度、政策环境、经济条件等。
这些因素都会对项目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产生影响。
二、财政支出项目的效益1.经济效益财政支出项目的经济效益是指政府通过项目实施所获得的直接经济收益。
例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经济效益包括增加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发展等。
2.社会效益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是指政府通过项目实施所获得的社会利益。
例如,社会保障项目的社会效益包括提高社会福利水平、维护社会稳定等。
3.环境效益财政支出项目的环境效益是指政府通过项目实施所获得的环保效益。
目录(篇2)I.财政支出项目的成本1.定义和分类2.成本构成3.成本影响因素II.财政支出项目的效益1.经济效益2.社会效益3.环境效益正文(篇2)财政支出项目的成本和效益是财政政策中的重要问题。
财政支出是指政府在财政预算内或预算外支出的公共资金,包括政府购买、公共基础设施、社会保障、教育、医疗等方面的支出。
财政支出项目的成本和效益是评估政府财政政策的重要指标,也是制定财政政策的重要依据。
公共财政学名词解释
公共财政学名词解释Yesterday disappeared, January 6, 2020公共财政学名词解释1公共物品:是由政府部门提供的,用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物品和服务;公共物品具有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两大基本特征;非排他性是指无法排除他人从公共物品中获得利益;非竞争性是指在生产水平既定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消费者不会减少其他消费者的消费数量,或者说许多人可以同时消费同一物品;公共物品不能由市场提供而只能由政府提供,并且存在搭便车行为;2成本—效益分析:是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法的一种,也称为成本收入分析法;是将项目的受益人与支出成本、经营成本相对比,用净收入和收入成本率来评价项目经济效益的一种方法,适用于项目发生的收益能用货币计量的情况;3最低费用选择法:是财政支出效益分析法的一种,也成为最低成本法;此方法不用货币单位来计量备选的财政支出项目的社会效益,只计算每项备选项目的有形成本,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步骤为:1根据政府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多种备选方案;2以货币为统一尺度,分别计算出诸备选方案的各种有形费用并予以加总;3按照费用高低排出顺序,以供决策者选择;4转移性支出:转移性支出是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的一种;是政府资金的无偿、单方面的转移,主要有补助支出、捐赠支出和债务利息支出,它体现的是政府的非市场性再分配活动;在财政支出总额中,转移性支出所占的比重越大,财政活动对收入分配的直接影响就越大;也就是说,以转移性支出占较大比重的支出结构的财政活动,执行收入分配的职能较强;在转移性支出中,补助支出的份额最大,从经济影响看,也是补助支出最为重要;5财政补贴:也称价格补贴或财政价格补贴;是一种影响相对价格结构,从而可以改变资源配置结构、供给结构和需求结构的政府无偿支出;主要有物价补贴和企业亏损补贴两大类;此外,政府还提供若干形式比较隐蔽的补贴,如财政贴息、税前还贷及税收支出等;6财政贴息:是财政补贴较为隐蔽的一种形式;即政府代企业支付部分或全部贷款利息,其实质便是向企业成本价格提供补贴;7税前还贷:是财政补贴较为隐蔽的一种形式;政府在计算企业应税所得时,将企业应当归还的贷款从中扣去,相应减小企业纳税基数,其实质便是免去了企业的一部分税款,相当于政府为企业归还了一部分贷款;8税收支出:税收支出无非是以特殊的法律条款规定的、给予特定类型的活动或纳税人以各种税收优惠待遇而形成的收入损失或放弃的收入;可见,税收支出是政府的一种间接性支出,属于财政补贴性支出;税收支出包括税收豁免、纳税扣除、税收抵免、优惠税率、延期纳税、盈亏相抵等形式;从税收支出所发挥的作用来看,可分为照顾性税收支出和刺激性税收支出;10税收抵免:是税收支出的一种形式;是指允许纳税人从其某种合乎奖励规定的支出中,以一定比率从其应纳税额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对于这种从应纳税额中扣除的数额,税务当局可能允许也可能也可能不允许超过应纳税额,若在后一种情况下,它被称为“有剩余的抵免”,若是在前一种场合,即将没有抵尽的抵免额返还给纳税人,就称为“没有剩余的抵免”;在西方国家,税收抵免主要有投资抵免和国外税收抵免两种形式;预算外资金P185严格意义上的预算外资金指按国家财政制度规定的不纳入国家预算的、允许地方财政部门和由预算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自收自支的资金;预算外资金的性质,是指属于不纳入国家预算的一种财政性资金;具有财政性、专用性和分散性特点;11费改税税费改革:所谓税费改革,就是将可以以税收形式取得收入的“收费”改为税收,对应当保留的收费加以规范,并加强管理,坚决取缔乱收费、乱罚款和乱摊派;因此,税费改革是治理整顿预算外资金、规范政府收入机制的一种有效措施,也是当前提高财政收入指预算内占GDP比重的重要途径;12纳税人:又称纳税主体,是指税法规定的负有纳税义务的单位和个人,纳税人可以是自然人,也可以是法人;13课税对象:又称税收客体,是指税法规定的征税的目的物,是征税的根据;课税对象是一种税区别于另一种税的主要标志;主要包括所得、商品和财产三大类;14税率:是指国家征税的比率,即税额和课税对象之比;税率是国家税收制度的核心,反映征税的深度,体现国家的税收政策;可划分为比例税率、定额税率和累进税率三类;15税目:与课税对象相联系的另一个概念,是课税对象的具体项目或课税对象的具体划分;税目规定了一个税种的征税范围,反映了征税的广度;税目的划分和调整是政府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16超额累进税率:是把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不同的等级,每个等级由低到高分别规定税率,各等级分别计算税额,一定数额的课税对象同时使用几个税率;定额税率:亦称固定税额,是按课税对象的一定计量单位直接规定一个固定的税额,而不规定征收比例;其优点是征收便利,不受价格影响;缺点是税收负担不尽合理,适用的范围较小;17起征点与免征额:起征点指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开始征税的最低界限;免征额指税法规定的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中免予征税的数额;相同点:当课税对象小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都不予征税;不同点:当课税对象大于起征点和免征额时,采用起征点制度的要对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征税,采用免征额制度的仅对课税对象超过免征额部分征税;起征点照顾低收入者,免征额是对所有纳税人的照顾;18直接税:税负不能转嫁的税种;如所得税和财产税;19间接税: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如商品课税;20从量税:按课税对象的数量、重量、容量或体积来计税的税种称为从量税;如资源税、车船使用税等;21从价税:按课税对象的价格计算,采用此种计税方法的税种称为从价税;大部分税种都采用这一计税方法;22税负转嫁:指商品交换过程中,纳税人通过提高销售价格或压低购进价格的方法,将税负转移给购买者或供应者的一种经济现象;税负转嫁与价格升降直接相关,是税收负担在各经济主体之间的重新分配,也是纳税人维护和增加自身利益的自主行为;税既负转嫁的基本方式有两种,即前转顺转和后转逆转,还有混转和散转;23税收归宿:是与税负转嫁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指处于转嫁中的税负的最终落脚点;税负的转嫁可以随着交易多次进行,因而税收归宿并不是唯一的;但由于消费者是商品交易的终点,不能再转嫁税收负担,因而经常成为税收归宿;24税收的超额负担:税收是一种分配方式,是一种资源配置方式,国家征税是将社会资源从纳税人转向政府部门,在这个转移过程中,除了会给纳税人造成相当于纳税税款的负担以外,还可能对纳税人或社会带来超额负担;所谓超额负担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征税一方面减少纳税人支出,同时增加政府部门支出,若因征税而导致纳税人经济利益损失大于因征税而增加的社会经济效益,则发生在资源配置方面的超额负担;二是由于征税改变了商品的相对价格,对纳税人的消费和生产行为产生不良影响,则发生在经济运行方面的超额负担;9纳税扣除:是税收支出的一种形式;是指准许企业把一些合乎规定的特殊支出,以一定的比率或全部从应税所得中扣除,以减轻其税负;换言之,纳税扣除是指在计算应课税所得时,从毛所得额中扣除一定数额或以一定比率扣除,以减少纳税人的应课税所得额;在累进税制下,纳税人的所得额越高,这种扣除的实际价值就越大;25税收中性:税收中性是针对税收的超额负担提出的;所谓税收中性,是指政府课税不扭曲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或者说,不影响私人部门原有的资源配置状况;税收中性包含两种含义:一是国家征税使社会所付出的代价以税款为限,尽可能不给纳税人或社会带来其他的额外损失或负担;二是国家征税应避免对市场经济正常运行的干扰,特别是不能使税收成为超越市场机制而成为资源配置的决定因素;26名义税率与实际税率:名义税率:即为税率表所列的税率,是纳税人实际纳税时适用的税率;边际税率类似于名义税率;实际税率:是纳税人真实负担的有效税率,在没有税负转嫁的情况下,它等于税收负担率;27平均税率:是实纳税额与课税对象的比例,它往往低于边际税率,比较两者之间的差额,是分析税率设计是否合理,税制是否科学的主要方法;一般来说,平均税率接近于实际税率;28税收效应:即税收的经济效应,纳税人因国家课税而在其经济选择或经济行为方面作出的反应,或者从另一角度说,是指国家课税对消费者的选择以至于生产者决策的影响;也就是通常所说的税收的调节作用;表现为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两个方面,各个税种对经济的影响都可以分解成这两种效应,或者说,税收对相关经济变量的影响都可以从这两方面进行分析;拉弗曲线:美国供给学派的代表人物阿瑟·拉弗提出的关于税率与税收收入之间的函数关系如下图,该曲线反映了如下经济思想:1高税率不一定取得高收入,高收入也不一定需要高税率;高税率往往会挫伤生产者和经营者的积极性,引起生产下降,减少税基;2基于上述同样的理由,取得同样多的收入可以采用两种不同的税率,如图中D点和E点税收收入相等,而E点为高税率,D点为低税率;其中低税率从长远看可以促进生产发展;3税率和税收收入及经济增长之间的最优结合虽然在实践中是少见的,但曲线从理论上证明是可能的,即表现为图中的A点,它是税制设计的理想目标模式,也就是最佳税率;30增值税:是商品课税的一种,是就商品价值中增值额课征的一个税种,它是我国商品课税体系中的一个新兴税种,有生产型、收入型和消费型三种;其最大特点是在就一种商品多次课征中避免重复征税;32营业税:是商品课税的一种,是以纳税人从事经营活动的营业额销售额为课税对象的税种,其主要特点是计算征收较为简便;31消费税:是商品课税的一种,消费税的课税对象是消费品的销售收入,是在增值税的基础上再增加的一道税种,其目的在于调节消费结构、引导消费方向,保证国家税收收入;凡从事生产和进口应税消费品的单位和个人均为消费税的纳税人;33企业所得税:是所得课税的一种,课税对象是企业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包括来源于中国境内、境外的所得;我国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是实行独立核算的所有企业和组织,税率33%;34个人所得税:所得课税的一种,课征对象是个人所得;个人所得税的征收一般采取属地原则;按税法规定有纳税义务的中国公民和中国境内取得收入的外籍人员,均为个人所得税的纳税人;35资源税:对自然资源的课税称为资源税;资源税有两种课征方式:一是以自然资源本身为计税依据,这种自然资源必须是私人拥有的;二是以自然资源的收益为计税依据,这种自然资源往往为国家所有;前一种资源税实质上就是财产税;36遗产税:是对死者留下的遗产征税,在国外有时也叫“死亡税”;其功能是对遗产和赠与财产加以调节,防止贫富过分悬殊;37拉姆斯法则:也称逆弹性命题;是指在最适商品课税体系中,当各种商品的需求相互独立时,对各种商品课征的各自的税率必须与该商品自身的价格弹性呈反比例;这表明,一种商品的需求弹性越大,征税的潜在扭曲效应也就越大;因此,最适商品课税要求,对弹性相对小的商品课以相对高的税率;对弹性相对大的商品课以相对低的税率;如果对无弹性或低弹性商品如食品采用高税率征税,会使总体超额负担最小化,是一种最适税制;38国债:国债是整个社会债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具体是指中央政府在国内外发行债券或向外国政府和银行借款所形成的国家债务;国债是一个特殊的财政范畴,它是一种非经常性的财政收入,具有偿还性和认购上的自愿性;同时又是一种预期的财政支出;国债与私债具有本质的不同,私债的发行依据是财产和收益,而国债的担保物是政府信用;39国债回购:是指国债持有人在卖出一笔国债的同时,与买方签订协议,承诺在约定期限后以约定价格购回同笔国债的交易活动;如果交易程序相反,称为国债逆回购;国债回购是在国债交易形式下的一种融券兼融资活动,具有金融衍生工具的性质;40国债负担率:国债的应债来源,从国民经济总体看就是GDP,所以国债规模通常是用当年国债发行额或国债余额占GDP的比重来表示,称为国债负担率;从个别应债主体看,则以当年发行额占应债主体的收入水平的比重来表示;43国家预算:国家预算是政府的基本财政收支计划;它的功能首先是反映政府的财政收支状况;从形式上看,国家预算就是按一定标准将财政收入和支出分门别类地列入特定的表格,可以使人们清楚地了解政府的财政活动,成为反映政府财政活动的一面镜子;但从实际经济内容来看,国家预算的编制是政府对财政收支的计划安排,预算执行是财政收支的筹措和使用过程,决算则是国家预算执行的总结;所以,国家预算反映政府活动的范围、方向和国家政策;同时,由于国家预算要经过国家权力机构的审批方可生效,因而又是国家重要的立法文件,体现国家权力机构和全体公民对政府活动的制约与监督;国家预算包括多种预算形式和预算方法,一般由中央预算和地方预算组成;41债务依存度:是表示政府偿债能力的指标之一;是指当年国债发行数占中央财政支出的比重,用以表示中央支出对债务的依赖程度,称为债务依存度,也可间接表示偿还能力;42国债一级自营商:是指具备一定的条件并由财政部认定的银行、证券公司和其他非银行金融机构,它们可以直接向财政部承销和投标竞销国债,并通过开展分销、零售业务,促进国债发行,维护国债发行市场顺畅运转44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以预算形式的差别为依据,国家预算划分为单式预算和复式预算;单式预算: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统一的一个计划表格来反映;复式预算:指国家财政收支计划通过两个以上的计划表格来反映;45增量预算: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增量预算指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数是以上年度各项支出数作为基数,考虑新的财政年度的经济发展情况加以调整后确定的;世界各国的预算主要采取增量预算的方法;46零基预算:以预算分项支出的安排方式的差别为依据,分为增量预算和零基预算;零基预算指计划财政年度预算分项支出指标的确定,只以对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和对当年各部门新增任务的审核为依据,不考虑以前财政年度各项支出的基数;47政府采购制度:是以公开招标、投标为主要方式选择供应商厂商,从国内外市场上为政府或所属团体购买商品或服务的一种制度;它具有公开性、公正性、竞争性,其中公开竞争是政府采购制度的基石;只要政府有效地利用商业竞争机制,就能从市场上买到最佳性能和低廉价格的商品和服务,就能节省费用,使公民缴纳的税收和财政支出产生更大的效益;从各国的经验来看,政府采购制度的程序一般分为确定采购要求、签订采购合同和管理、执行采购合同三个阶段;48国家预算调整:是预算执行的一项重要程序;指经过批准的各级预算,在执行中因特殊情况需要增加支出或者减少收入,使总支出超过总收入或使原举借债务的数额增加的部分改变;分级分税预算体制:分级分税预算体制是是实行市场经济国家普遍采取的一种预算体制,在西方财政学中称为财政联邦主义;它的主要特征在于规范化和法制化,长期相对稳定,地方预算构成名符其实的一级预算主体;分级预算体制的要点:1、一级政权,一级预算主体;2、收入划分实行分税制;3、在明确市场经济政府职能边界的前提下划分各级政府职责范围;4、预算调节制度,即转移支付制度,有纵向调节和横向调节两种;5、各国分税体制应符合本国政治体制和历史沿革;49转移支付制度:又称为预算调节制度;有纵向转移或纵向调节和横向转移或横向调节两种形式;纵向转移的典型做法是补助金制度,中央从各地征收国税,同时对每个地方给以补助;补助金分无条件补助、有条件补助和专项补助;横向转移是由“富州”向“穷州”转移支付,实行地区间的互助式调节,不再通过中央预算;50结构性财政赤字:是指发生在已给定的充分就业水平如失业率不超过4%~5%条件下的赤字,也称为充分就业赤字;结构性赤字一般用于分析赤字对经济的影响,将赤字作为外生变量看待;这种赤字是假定经济已经在充分就业水平上运行,在这种假定条件下,经济中便不存在未被动员的资源,赤字会直接引致总需求的增加,并通过对总需求的影响调节总供求关系;结构性赤字是一种人为性赤字;结构性赤字和周期性赤字是按照产生赤字的经济背景和原因划分的;周期性赤字由经济周期的波动自动产生和消除,是内生变量;结构性赤字是外生变量,是人为的赤字;结构性赤字是指发生在已给定的充分就业水平条件下的赤字;51相机抉择的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的一种政策;意味着某些财政政策本身没有自动稳定的作用,需要借助外力才能对经济产生调节作用;一般来说,这种政策是政府根据当时的经济形势,采用不同的财政措施,以消除通货膨胀缺口或通货紧缩缺口,是政府利用国家财力有意识干预经济运行的行为;包括汲水政策和补偿政策;52自动稳定的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具有调节经济周期的作用划分的一种政策;是指某些能够根据经济波动情况自动发生稳定作用的政策,它无需借助外力就可直接产生调控效果;财政政策的这种内在的、自动产生的稳定效果,可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自行发挥调节作用,不需要政府采取任何干预行动;包括:税收自动的自动稳定效应、政府支出的自动稳定效应失业救济、超额累进税率;53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划分的财政政策之一;扩张性财政政策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增加和刺激社会的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存在总需求不足时,通过扩张性财政政策使总需求与总供给的差额缩小以至平衡;如果总需求与总供给原来就是平衡的,扩张性财政政策就会使总需求超过总供给;扩张性财政政策的载体主要有减税降低税率和增加财政支出规模;在减税与增加支出并举的情况下,扩张性财政政策一般会导致财政赤字,从这个意义上说,扩张性财政政策等同于赤字财政政策;54紧缩性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划分的财政政策之一;是指通过财政分配活动来减小和抑制总需求;在国民经济已出现总需求过旺的情况下,通过紧缩性财政政策消除通货膨胀缺口,达到供求平衡;如果总供求原来就是平衡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会造成有效需求不足;实现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手段主要是增税提高税率和减少财政支出;如果在一定经济状态下,增税与减支同时并举,财政盈余就有可能出现,在一定程度上说,紧缩性财政政策等同于盈余财政政策;55中性财政政策:是根据财政政策在调节国民经济总量方面的不同功能划分的财政政策之一;是指财政的分配活动对社会总需求的影响保持中性;财政的收支活动既不会产生扩张效应,也不会产生紧缩效应;在一般情况下,这种政策要求财政收支要保持平衡;但是,使预算收支平衡的政策并不等于中性财政政策;56宏观税率:税收收入占GDP的比重,是衡量财力集中与分散程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宏观税率高意味着政府集中掌握的财力或动员资源的能力高,反之则低;57购买性支出乘数:经济决定财政,财政也反作用于经济;财政政策中购买性支出的变动对国民产出GNP会产生一定的影响,这种影响程度就是所谓的购买性支出乘数;依据凯恩斯经济学的国民收入决定方程式可以推导出,购买性支出乘数=1/1-边际消费倾向;这表明,1,该乘数为正数,即国民收入与购买性支出的变动方向相同;2,政府增支时,国民收入也增加,增加量为支出增量的1/1-边际消费倾向倍;3、同税收乘数相比,支出乘数大于税收乘数;这说明:增加财政支出政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大于减税政策;。
《中级财税》辅导: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二)
三,财政支出的效益分析的方法各种方法适用领域:对于那些有直接经济效益的支出项目(如基本建设投资支出),采用“成本―效益”分析法;对于那些只有社会效益、且其产品不能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如国防支出),采用“最低费用”分析法;对于那些既有社会效益,又有经济效益,但其经济效益难以直接衡量,而其产品可以全部或部分进入市场的支出项目(如交通、教育等支出),则采用“公共劳务收费法”来衡量和提高财政支出的效益。
1、“成本―效益”分析法。
(1)基本原理:根据国家所确定的建设目标,提出实现该目标的各种方案,对这些可供选择的方案,用一定的方法计算出各方案的全部预期成本和全部预期效益,通过计算成本-效益比率,来比较不同项目或方案的效益,选择最优的支出方案,据此支拨和使用财政资金。
(2)适用领域:财政支出中有关投资性支出项目的分析。
(3)分析难点:在于直接成本与效益之外的其他成本与效益的测算上。
在成本―效益分析中,需考虑以下几方面的成本、效益状况:(1)实际成本、效益与金融成本、效益;(2)直接成本、效益与间接成本、效益;(3)有形成本、效益与无形成本、效益;(4)内部成本、效益与外部成本、效益;(5)中间成本、效益与最终成本、效益等因素。
方法评价:成本―效益分析法对于选择最优支出方案,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非常有益。
但由于分析过程的复杂性、多面性,该方法的实际运用难度较大,它对政府财政部门以及预算资金使用单位工作人员的素质、技术装备水平均提出了较严格的要求。
2、最低费用选择法。
最低费用选择法源于美国,是对“成本-效益”分析法的补充。
含义:最低费用选择法,是指对每个备选的财政支出方案进行经济分析时,只计算备选方案的有形成本,而不用货币计算备选方案支出的社会效益,并以成本最低为择优的标准。
换言之,就是选择那些使用最少的费用就可以达到财政支出目的的方案。
适用领域:主要适用于军事、政治、文化、卫生等支出项目。
3、“公共劳务”收费法。
机关财务分析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报告名称:XXXX年机关财务分析报告报告时间:XXXX年报告单位:XXXX机关报告编制人:XXXX报告编制日期:XXXX年XX月XX日一、财务状况概述1. 财务收入XXXX年,XXXX机关总收入为X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XX%。
其中,财政拨款收入XX万元,占总收入XX%;非税收入XX万元,占总收入XX%。
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一是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加大;二是机关业务拓展,非税收入增加。
2. 财务支出XXXX年,XXXX机关总支出为X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XX%。
其中,基本支出XX 万元,占总支出XX%;项目支出XX万元,占总支出XX%。
支出增长的主要原因有:一是人员经费增加;二是项目支出规模扩大。
3. 财务结余XXXX年,XXXX机关财务结余为X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XX%。
结余率XX%,较上年同期提高XX个百分点。
二、财务状况分析1. 收入分析(1)财政拨款收入分析XXXX年,财政拨款收入XX万元,同比增长XX%。
主要原因如下:- 政府财政支持力度加大,为机关提供了稳定的资金来源;- 机关工作成效显著,得到了上级部门的认可,财政拨款额度有所提高。
(2)非税收入分析XXXX年,非税收入XX万元,同比增长XX%。
主要原因如下:- 机关积极开展业务拓展,拓展了收入渠道;- 加强了内部管理,提高了非税收入的使用效率。
2. 支出分析(1)基本支出分析XXXX年,基本支出XX万元,同比增长XX%。
主要原因如下:- 人员经费增加,包括工资、福利、社会保险等;- 机关办公设备更新、维修等费用增加。
(2)项目支出分析XXXX年,项目支出XX万元,同比增长XX%。
主要原因如下:- 机关承担的项目数量增加,项目经费投入相应增加;- 项目执行过程中,部分项目因进度加快而提前支出。
3. 结余分析XXXX年,机关财务结余XX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XX%。
主要原因如下:- 收入增长幅度大于支出增长幅度;- 机关加强财务预算管理,提高了资金使用效率。
财政与税收试题——财政支出概述
第二章财政支出概述一、名词解释(一)A类题1、财政支出2、政府采购制度3、购买性支出4、转移性支出(二)B类题1、“成本-效益”分析法2、最低费用选择法3、公共定价法二、填空(一)A类题1、财政支出按国家职能分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五大类。
2、财政支出按最终用途分类,可分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财政支出按经济性质分类,可分为_______和_______。
4、财政支出的原则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5、财政支出规模通常用_______占_______比重来表示。
(二)B类题1、公共定价方法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2、影响财政支出规模的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3、公路、邮电等公共物品可采用_______方法来衡量和提高效益。
4、军事、政治、文化等财政支出项目可采用_______方法来进行衡量和效益分析。
三、选择题(一)A类题(单选)1、世界各国的财政支出都是以( )为主。
A、财政补贴;B、无偿拨款;C、有偿贷款;D、转移支付2、政府转移性支出是实现财政的( )职能的主要方式。
A、调节收入分配;B、配置资源;C、稳定经济;D、监督管理3、在整个财政支出中,属于补偿性支出的是( )。
A、财政补贴;B、文教科学卫生事业费;C、抚恤和社会救济费;D、挖潜改造资金支出(二)B类题(多选)1、文教科学卫生支出属于( )。
A、积累性支出;B、消费性支出;C、生产性支出;D、非生产性支出;E、购买支出2、社会救济费属于( )。
A、消费性支出;B、积累性支出;C、转移支出;D、购买支出;E、非生产性支出3、按财政支出的经济性质分类,财政支出可分为( )。
A、购买性支出;B、转移性支出;C、经济建设支出;D、行政管理支出;E、社会保障性支出4、按财政支出在社会再生产中的作用可分为( )。
财政支出效益评价
= 333.33 + 317.46 + 302.34 + 287.95 -- 1 000 = 241.08 (亿元) 净现值﹥0, 所以该项目可行
二、成本—效用分析法
成本效用比率 = 等额年成本 效用
等额年成本 = 等额年支出成本 + 年经营成本
三、最低成本法
军事、政治、文化、卫生等
四、“公共劳务”收费法
国防建设、行政工作、道路的建设与维护、 城市供水与排水、公园的建设与维护等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 项目发生的收益可以用货币计量 二、成本—效用分析法 项目收益不能用货币计量,而是采用相应的 数量单位来度量 三、最低成本选择法 成本易于计算而效益不易计量的支出 四、公共劳务收费法
一、“成本—效益”分析法 净现值法 内部报酬率法
NPV = ∑
t=0 n
效益—成本比率法
-- ∑
s
CIt (1+r)
t
CO t (1+r)t
t=0
NPV: 净现值 r:贴现率
CI投资在第t年的现金流出
n:投资的寿命期限
s:现金流出持续的时间
社会贴现率 要理解净现值的含义
假定某政府投资项目,一次性投资1 000亿元, 当年投资当年完成,下一年开始每年收益350亿元, 项目寿命期为4年。设社会贴现率为5%,计算该项 目的净现值并分析其可行性。
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
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财政支出是国家为了满足公共需求而进行的支出行为,对于财政支出的效益评价,是衡量财政支出是否合理、有效的重要指标。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一、比较法比较法是一种常用的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通过对不同财政支出项目进行比较,分析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从而评价其效益。
比较法可以分为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
横向比较是指对同一时期的不同财政支出项目进行比较,纵向比较是指对同一财政支出项目在不同时期进行比较。
比较法可以帮助政府选择合适的财政支出项目,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支出效益。
二、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是一种常见的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它通过比较财政支出项目的成本与其带来的效益,来评价财政支出的效益。
成本效益分析法可以帮助政府评估财政支出项目的投资回报率,从而决策是否进行该项支出。
在进行成本效益分析时,需要考虑项目的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以及项目带来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三、风险评估法风险评估法是一种用于评估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
财政支出往往伴随着一定的风险,风险评估法可以帮助政府评估财政支出项目的风险程度,并据此判断其效益。
风险评估法可以通过分析财政支出项目的潜在风险因素,评估项目的风险程度和可能带来的损失,从而为决策提供依据。
四、综合评价法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将多种评价方法综合运用的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
它通过综合考虑比较法、成本效益分析法和风险评估法等多种方法的评价结果,综合评估财政支出项目的效益。
综合评价法能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更全面地评价财政支出的效益,有助于政府做出更明智的决策。
在进行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时,还需要考虑一些其他因素。
首先,要考虑财政支出项目的长期效益,而不仅仅是短期效益。
其次,要充分考虑财政支出项目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影响,以及其可持续性。
最后,要重视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使评价结果更具说服力。
财政支出效益的评价方法有比较法、成本效益分析法、风险评估法和综合评价法等。
第七章成本—效益分析法
• Dick Grasso 在纽约证券交易所连续工 作了36年,而且最后的8年是交易所的 总裁。他的工作表现一直很受好评。但 是,2019年5月7日的《华尔街日报》 披露,根据合同,Grasso已经积累了1 亿4千万美元的退休金。这一消息震动 了美国朝野。面对各方面的巨大压力, 纽约证券交易所董事会于2019年9月解 雇了Grasso.
2. 20年后收益为100万元的现值是多少?
如果利率是5%?
376,889元
如果利率是10% ?
148,644元
项目评估的净现值标准
• 项目评估的净现值标准是: – – 只有当一个项目的净现值是正数时,该 项目才是可行的。 – – 如果两个项目只能选其一,那么,优先 选择的项目应该是净现值较高的那个项目。
• 由于公共工程的成本收益的内容比较复杂,特 别是一些成本收益项目不能货币化,人们的主 观评价会有很大的分歧
• 所以,全国人大在决定是否批准三峡工程时, 以1767票赞成、177票反对、664票弃权、25 人未按表决器的结果通过。弃权、反对的票数 比例比一般议案要高。
• 有趣的是,可行性报告的结论是一大批海内外 专家学者论证的,而反对票(据说)也主要是来 自于人大代表中的一些专家学者。
PVA(36,12%) = M × 8.1924
M = $288,980
注意:此种算法比较偏向Grasso,因为我 们假设他能在36年里得到等额的退休金。
现值:两个数字例子
• 1.假设你现在21岁,每年收益率10%,要想在65岁 时成为百万富翁,今天你要一次性拿出多少钱来投资?
PV=1000000÷(1+10%)44=15091 忽略了税负和其他因素,现需筹集15091元。
• 假设Grasso在过去36年里每年要求交易 所向他在年末支付等额的退休金,而不 是采用累积一次支付的方式,假设交易 所用12%的贴现率,那么Grasso每年将 会收到多少?
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
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
财政支出是政府为满足公共利益而进行的开支。
政府开支的目的是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
然而,政府的支出也需要衡量其效益,以确保公共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包括:
1. 成本效益分析
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方法,用于比较一个政策或项目的成本和效益。
该方法可以帮助政府确定哪些项目将提供最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成本效益分析可以用于评估各种政策领域,如医疗保健、教育、基础设施和环保。
2. 经济学评估
经济学评估是一种方法,用于评估政策或项目对整体经济的影响。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政府确定哪些项目将提供最大的经济效益,如增加就业机会和刺激经济增长。
经济学评估可以用于评估各种政策领域,如税收政策、产业政策和贸易政策。
3.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是一种方法,用于评估政策或项目对社会的影响。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政府确定哪些项目将提供最大的社会效益,如改善社会福利和减少贫困。
社会成本效益分析可以用于评估各种政策领域,如医疗保健、教育、基础设施和环保。
4. 持续发展评估
持续发展评估是一种方法,用于评估政策或项目对环境、经济和
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该方法可以帮助政府确定哪些项目将提供最大的可持续发展效益,如减少污染和保护自然资源。
持续发展评估可以用于评估各种政策领域,如能源政策、交通政策和城市规划。
总之,衡量财政支出效益的方法可以帮助政府确定哪些项目或政策将提供最大的经济、社会和环境效益,以确保公共资源得到充分利用。
简述财政支出项目的成本和效益
简述财政支出项目的成本和效益(原创版2篇)篇1 目录一、引言二、财政支出项目的成本与效益概念三、财政支出项目的成本考虑因素四、财政支出项目的效益考虑因素五、财政支出项目的成本效益分析方法六、结论篇1正文一、引言在现代社会中,政府财政支出项目的成本与效益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对于政府部门而言,如何在有限的财政资源下,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作用,实现最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是其在决策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因此,对财政支出项目的成本与效益进行全面而深入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财政支出项目的成本与效益概念财政支出项目的成本,是指政府为实现特定目标而投入的财政资金。
它包括直接成本和间接成本。
直接成本是指直接用于项目实施的资源消耗,如人工、材料等;间接成本是指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支持而产生的资源消耗,如管理费用、监督费用等。
财政支出项目的效益,是指项目实施后所带来的社会和经济效益。
它包括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
直接效益是指项目实施后直接产生的经济效益,如增加的产出、减少的成本等;间接效益是指项目实施后带来的社会效益,如提高的社会满意度、改善的社会环境等。
三、财政支出项目的成本考虑因素在进行财政支出项目的成本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项目的规模:项目的规模直接影响到投入的成本。
一般来说,项目规模越大,投入的成本也越大。
2.项目的实施周期:项目的实施周期越长,所需要的投入成本也越多。
3.项目的技术难度:项目的技术难度越高,需要的投入成本也越高。
4.项目的政策环境:政策的变化可能会影响到项目的成本。
例如,如果政策要求提高环保标准,那么项目所需要的投入成本可能会增加。
四、财政支出项目的效益考虑因素在进行财政支出项目的效益分析时,需要考虑以下因素:1.项目的产出:项目的产出是衡量项目效益的重要指标。
项目的产出越高,带来的效益也越大。
2.项目的社会影响:项目的社会影响也是衡量项目效益的重要因素。
如果项目能够提高社会的满意度,改善社会环境,那么它的社会效益就较高。
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
附件: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强化支出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三条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预算部门(单位)是绩效评价的主体。
预算部门(单位)(以下简称预算部门)是指与财政部门有预算缴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独立核算的法人组织。
第四条财政性资金安排支出的绩效评价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五条绩效评价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科学规范原则。
绩效评价应当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按照科学可行的要求,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1(二)公正公开原则。
绩效评价应当符合真实、客观、公正的要求,依法公开并接受监督。
(三)分级分类原则。
绩效评价由各级财政部门、各预算部门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分类组织实施。
(四)绩效相关原则。
绩效评价应当针对具体支出及其产出绩效进行,评价结果应当清晰反映支出和产出绩效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
第六条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二)各级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三)预算管理制度、资金及财务管理办法、财务会计资料;(四)预算部门职能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五)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六)申请预算时提出的绩效目标及其他相关材料,财政部门预算批复,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年度决算报告;(七)人大审查结果报告、审计报告及决定、财政监督检查报告;(八)其他相关资料。
第二章绩效评价的对象和内容第七条绩效评价的对象包括纳入政府预算管理的资金和纳入部门预算管理的资金。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二、财政支出的效益
(一)财政支出效益的含义
所谓效益,就是人们在有目的的实践活动中“所费”和“所得”的对比关系,所谓提高 经济效益就是“少花钱、多办事、办好事”。对于微观经济主体来说,提高经济效益有着十分 明确且易于把握的标准,花了一笔钱,赚回了更多的钱,这项活动便是有效益的。
从原则上说,财政支出效益与微观经济主体的支出效益是一样的,但是,由于政府处于 宏观调控主体的地位,所以其支出效益同微观经济主体支出的效益存在重大差别。
对财政支出的效益进行评价是一项比较困难的工作,原因在于:
一是效益或成本有很多难以用市场价格或货币单位计量,即缺乏共同性; 二是效益或成本往往不是直接地体现出来,有些效益是无形的,即存在隐性; 三是效益或成本往往具有长期性,甚至会影响到下一代或更长的时间; 四是不同的支出项目有不同的短期、长期效益。
因此,对财政支出项目的效益进行评价时,应采用静态分析与动态分析相结合、单项分析 与综合分析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分析方法。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三、财政支出效益评价方法和评价体系
(二)财政支出效益评价体系 2.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 由于财政支出效益评价的复杂性,财政支出评价指标的设置必须遵从政
府的宏观性方案以及部门既定的工作目标,一个单独的评价指标应该是与具 体目标的实现相联系,而且通常每个工作目标都应该有相应的评价指标。
根据前面所讲的财政支出效益的内涵和范围,可以考虑设计支出规模、 支出结构、项目及部门(单位)效益四个指标体系。在实践中,可根据具体 情况建立相应的子指标体系。一般而言,可设置如下指标体系:
财政支出效益分析 二、财政支出的效益
(二)财政支出效益的内容和评价 3.单位绩效评价 任何一项财政支出最终要通过公共部门分配到具体的使用单位,因而,资金使用单位既是
行政机关月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本月,我单位严格按照国家财政政策和财务管理制度,认真执行预算,加强财务管理,确保了行政经费的合理使用和有效监督。
现将本月财务状况进行分析报告如下:二、收入分析1. 收入来源及构成本月,我单位收入主要包括财政拨款收入、非税收入和其他收入。
(1)财政拨款收入:本月财政拨款收入为XX万元,占本月总收入的比例为XX%。
(2)非税收入:本月非税收入为XX万元,占本月总收入的比例为XX%。
(3)其他收入:本月其他收入为XX万元,占本月总收入的比例为XX%。
2. 收入完成情况本月,我单位总收入为XX万元,较上月增长XX%,完成年度预算的XX%。
(1)财政拨款收入完成情况:本月财政拨款收入完成年度预算的XX%,较上月增长XX%。
(2)非税收入完成情况:本月非税收入完成年度预算的XX%,较上月增长XX%。
(3)其他收入完成情况:本月其他收入完成年度预算的XX%,较上月增长XX%。
三、支出分析1. 支出构成本月,我单位支出主要包括人员经费、公用经费和专项经费。
(1)人员经费:本月人员经费为XX万元,占本月总支出比例为XX%。
(2)公用经费:本月公用经费为XX万元,占本月总支出比例为XX%。
(3)专项经费:本月专项经费为XX万元,占本月总支出比例为XX%。
2. 支出完成情况本月,我单位总支出为XX万元,较上月增长XX%,完成年度预算的XX%。
(1)人员经费完成情况:本月人员经费完成年度预算的XX%,较上月增长XX%。
(2)公用经费完成情况:本月公用经费完成年度预算的XX%,较上月增长XX%。
(3)专项经费完成情况:本月专项经费完成年度预算的XX%,较上月增长XX%。
四、财务状况分析1. 预算执行情况本月,我单位总收入完成年度预算的XX%,总支出完成年度预算的XX%,整体预算执行情况良好。
2. 资金使用效率本月,我单位资金使用效率较高,各项支出均按照预算执行,未出现挪用、浪费现象。
3. 财务风险控制本月,我单位财务风险控制较好,未出现重大财务风险。
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11〕285号
财政部关于印发《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预〔2011〕285号党中央有关部门,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总后勤部,武警各部队,全国人大常委会办公厅,全国政协办公厅,高法院,高检院,有关人民团体,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有关中央管理企业:为积极推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规范财政支出绩效评价行为,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我们重新修订了《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现予印发,请遵照执行。
财政部二○一一年四月二日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暂行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财政支出管理,强化支出责任,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预算法》等国家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财政支出绩效评价(以下简称绩效评价)是指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单位)根据设定的绩效目标,运用科学、合理的绩效评价指标、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对财政支出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益性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
第三条各级财政部门和各预算部门(单位)是绩效评价的主体。
预算部门(单位)(以下简称预算部门)是指与财政部门有预算缴拨款关系的国家机关、政党组织、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其他独立核算的法人组织。
第四条财政性资金安排支出的绩效评价及相关管理活动适用本办法。
第五条绩效评价应当遵循以下基本原则:(一)科学规范原则。
绩效评价应当严格执行规定的程序,按照科学可行的要求,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
(二)公正公开原则。
绩效评价应当符合真实、客观、公正的要求,依法公开并接受监督。
(三)分级分类原则。
绩效评价由各级财政部门、各预算部门根据评价对象的特点分类组织实施。
(四)绩效相关原则。
绩效评价应当针对具体支出及其产出绩效进行,评价结果应当清晰反映支出和产出绩效之间的紧密对应关系。
第六条绩效评价的主要依据:(一)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二)各级政府制定的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和方针政策;(三)预算管理制度、资金及财务管理办法、财务会计资料;(四)预算部门职能职责、中长期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五)相关行业政策、行业标准及专业技术规范;(六)申请预算时提出的绩效目标及其他相关材料,财政部门预算批复,财政部门和预算部门年度预算执行情况,年度决算报告;(七)人大审查结果报告、审计报告及决定、财政监督检查报告;(八)其他相关资料。
财政支出成本效益分析
第五讲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任何社会经济活动的进行都是以一定的投入为前提的,其活动的指向则是一定的效益。
社会经济活动的成本-效益对比关系是评判社会经济活动投入与产出效果的重要指标。
第五讲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对社会经济活动投入及其收益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
通过成本效益对比,投资者能直观地了解投资行为产生的效果,从而为投资主体提供投资决策的依据。
第五讲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真实的成本效益与个人损益直接与间接的成本效益有形与无形的成本效益中间与最终的成本效益内部与外部的成本效益第五讲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益条目的列举1在每一财政支出项目中,要求对项目涉及的所有条目进行分类列举。
第五讲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2、目标函数的确定在成本-效益分析中,既可用单项目标函数来反映社会中各个集团的损益,也可用多项目标函数来评价某个项目在全部项目中的地位。
财政支出目标的确定,一般需要通过确定项目的目标函数来反映。
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3、成本效益的量度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稀缺或有限的情况下,生产要素用于其他经济活动所能取得的最大收益。
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3、成本效益的量度所谓影子价格,是指社会处于最优状态下,能够反映社会劳动消耗、资源稀缺程度和最终产品需求状况的价格。
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4、投资标准的确定所谓投资标准,是指判断支出项目是否可行的依据。
净现值标准内部报酬率标准效益—成本比率标准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5.时间价值与贴现率的确定在对单个项目的评估中,贴现率会影响到项目净现值是否大于零,影响效益-成本比率是否大于1。
在多项目的选择中,贴现率会影响到净现值的大小,进而影响项目选择上的优先顺序。
第五讲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5.时间价值与贴现率的确定社会贴现率市场利率私人投资报酬率市场利率标准私人投资报酬率标准社会贴现率标准第五讲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项目的性质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项目的预算分析项目的排斥性与关联性分析项目的分割性分析。
部门决算财务分析报告(3篇)
第1篇一、报告概述本报告旨在对XX部门在XX年度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回顾和分析。
通过对部门收入、支出、资产负债、成本效益等方面的数据进行分析,旨在揭示部门财务运行的特点、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为部门未来的财务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二、部门概况XX部门成立于XX年,主要负责XX领域的相关工作。
部门现有员工XX人,其中管理人员XX人,专业技术人员XX人,辅助人员XX人。
本年度,部门紧紧围绕年度工作目标,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财务数据分析(一)收入分析1. 收入构成XX年度,部门总收入为XX万元,其中:(1)政府拨款:XX万元,占总收入XX%。
(2)项目收入:XX万元,占总收入XX%。
(3)其他收入:XX万元,占总收入XX%。
2. 收入增长情况与XX年度相比,本年度总收入增长XX%,其中政府拨款增长XX%,项目收入增长XX%,其他收入增长XX%。
(二)支出分析1. 支出构成XX年度,部门总支出为XX万元,其中:(1)人员经费:XX万元,占总支出XX%。
(2)公用经费:XX万元,占总支出XX%。
(3)业务经费:XX万元,占总支出XX%。
2. 支出增长情况与XX年度相比,本年度总支出增长XX%,其中人员经费增长XX%,公用经费增长XX%,业务经费增长XX%。
(三)资产负债分析1. 资产分析截至XX年XX月,部门总资产为XX万元,其中:(1)流动资产:XX万元,占总资产XX%。
(2)固定资产:XX万元,占总资产XX%。
2. 负债分析截至XX年XX月,部门总负债为XX万元,其中:(1)短期借款:XX万元。
(2)长期借款:XX万元。
3. 资产负债率本年度部门资产负债率为XX%,较XX年度下降XX个百分点。
(四)成本效益分析1. 成本构成XX年度,部门总成本为XX万元,其中:(1)直接成本:XX万元。
(2)间接成本:XX万元。
2. 成本控制本年度,部门在成本控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直接成本较XX年度下降XX%,间接成本下降XX%。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讲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任何社会经济活动的进行都是以一定
的投入为前提的,其活动的指向则是
一定的效益。
社会经济活动的成本-效益对比关系
是评判社会经济活动投入与产出效果
的重要指标。
第五讲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
成本-效益分析法是对社会经济活动投
入及其收益进行分析评价的方法。
通过成本效益对比,投资者能直观
地了解投资行为产生的效果,从而
为投资主体提供投资决策的依据。
第五讲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
真实的成本效益与个人损益
直接与间接的成本效益
有形与无形的成本效益
中间与最终的成本效益
内部与外部的成本效益
第五讲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成本效益条目的列举
1
在每一财政支出项目中,要求对项目涉及的所有条
目进行分类列举。
第五讲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
2、目标函数的确定
在成本-效益分析中,既可用单项
目标函数来反映社会中各个集团的
损益,也可用多项目标函数来评价
某个项目在全部项目中的地位。
财政支出目标的确定,一般需要通过确定项目的目标函数来反映。
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3、成本效益的量度
所谓机会成本,是指在资源稀缺或有限的情况下,生
产要素用于其他经济活动所能取得的最大收益。
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3、成本效益的量度
所谓影子价格,是指社会处于最优状态下,能够反映社会
劳动消耗、资源稀缺程度和最终产品需求状况的价格。
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4、投资标准的确定
所谓投资标准,是指判断支出项目是否可行的依据。
净现值标准
内部报酬率标准
效益—成本比率标准
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5.时间价值与贴现率的确定
在对单个项目的评估中,贴现率会
影响到项目净现值是否大于零,影
响效益-成本比率是否大于1。
在多项目的选择中,贴现率会影响
到净现值的大小,进而影响项目选
择上的优先顺序。
第五讲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
5.时间价值与贴现率的确定
社会贴现率市场利率
私人投资报酬率市场利率标准
私人投资报酬率标准
社会贴现率标准
第五讲财政支出的成本效益分析法
项目的性质分析项目的可行性分析项目的预算分析
项目的排斥性与关联性分析
项目的分割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