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烟与过度饮酒行为人本治疗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少年吸烟与过度饮酒行为人本治疗方案

1.理论基础

1.1青少年吸烟、过度饮酒行为的简况

吸烟是指主动吸入含有尼古丁的烟草的行为。过度饮酒是指主动多次或一次大量摄人含有酒精的饮料,对身体产生急性影响或慢性影响,或导致个体对酒精产生精神依赖和/或躯体依赖。

《2008年中国控制吸烟报告》指出,青少年现在吸烟者约1500万,尝试吸烟者约4000 万。吸烟学生以男生为主,在大城市,女学生的尝试吸烟率和现在吸烟率均有上升趋势。目前,青少年尝试吸烟率为32.4%,男生显著高于女生。令人担忧的是,我国青少年开始吸烟呈现低龄化趋势。13岁前吸完一整支烟的比例分别为66.8%和68.2%(唐夏,2008)。

在我国青少年中也有一定数量的饮酒人群。调查发现,青少年饮酒现象相当普遍。开始饮酒的年龄呈现低龄现象。很多青少年早在小学六年级就已经饮过酒。饮酒的男生明显多于女生,但也有相当比例的女生饮酒(方晓义,董奇,2001)。另外,随年龄增长,相当部分青少年的饮酒行为逐渐形成一种习惯。在安徽省,77%的中学生尝试过饮酒,23%的学生近期有饮酒行为,重度饮酒报告率为9%(张洪波, 应焱燕, 陶芳标,2001)。随着年级增高, 曾饮酒、近期饮酒和重度饮酒行为报告率逐渐上升。

1.2青少年吸烟、过度饮酒行为的原因

青少年吸烟是环境因素(如同伴、父母的吸烟行为和态度、同伴压力、家庭凝聚力、父母的监控方式、大众传媒)和青少年自身的因素(如吸烟动机和认识、抵制技能、自尊和遵从等心理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方晓义,1994,1997;方晓义, 李晓铭, 董奇,1996;林丹华,方晓义,李晓铭,2006)。比如同伴压力、同伴对吸烟的态度可以预测青少年的吸烟率。父母对吸烟的态度也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吸烟行为。家庭中父母监控、家庭凝聚力、家庭沟通、父母对孩子的拒绝、严厉惩罚等都对青少年的吸烟有一定影响。学校的风气、媒体的宣传也是影响青少年吸烟的重要环境因素。青少年对吸烟的态度、个性特点(如自控能力、好奇心、情绪稳定性等)是影响吸烟的内在因素。

青少年饮酒受文化因素、父母和家庭环境因素、同伴影响、学校氛围、大众传媒等因素的影响(杨娇,滕英,周欢等,2009;王玉芬,陈玉辉,2010;IanM. Newman,钱玲,张建国等,2009;方晓义,1997)。中国的酒文化使得酒成为重要节日和生活的一部分。另外父母的态度、言行往往对儿童青少年的认知起到“榜样”、“示范”作用,如果父母赞成饮酒,则青少年饮酒的可能性更大。另外在家庭中感受不到温暖的孩子更容易饮酒。同伴压力也是青少年饮酒的重要影响因素。当同伴饮酒时, 青少年就面临饮酒的压力; 当饮酒同伴越多, 饮酒程度越高时, 青少年面临的压力就越大,越可能采取与同伴相同的行为而饮酒。学校风气

也会影响青少年的行为,如果学校中认为喝酒是能够“体现男子汉气魄”、“很神气”、“很酷”、“大家都这样”等, 容易导致学校风气的错误导向, 使得在其中学习、生活的学生受诱导, 对饮酒产生错误的认识, 发生饮酒行为。

1.3青少年吸烟、过度饮酒行为的临床干预

自20世纪60年代起有大量有关青少年吸烟行为的预防干预研究,概括起来有四种干预预防模式,健康教育模式、社会影响模式、社会技能模式、认知发展模式,其中后三种模式的干预效果得到了广泛的证明(方晓义,林丹华,2003;林丹华,方晓义,2005)。健康教育模式将干预的重点完全放在吸烟对健康的长期负面影响上,认为青少年一旦认识到吸烟的危害性就会停止吸烟。社会影响模式认为,青少年吸烟是因为同伴、父母和媒体的影响。因此干预就应该减少他们的不良影响。社会技能模式认为吸烟的主要原因是社会环境和个性的相互作用,而干预的重点应放在个体的个性特征上,比如自信,尊重动机和内外控等的调节上。认知发展干预模式关注青少年吸烟行为形成发展的过程,强调只有通过改变吸烟的各种认识才能提高青少年控制吸烟的动机。

关于戒酒的研究也很多(Ogden,2007)。有些研究者认为无须戒酒,所作的应该是适度饮酒。如何做到适度饮酒,常用的方法有自我管理疗法,比如自我监控方法,帮助识别进行和维持饮酒行为的环境;刺激控制方法,改变和消除环境中促进饮酒的刺激物;反应替代,比如在失落时找人聊天,而不是饮酒;行为契约,奖励和惩罚。还有应激管理技巧训练,训练在焦虑和压力下如何应对。线索暴露法,抵消经典条件反射,如看到酒瓶就想喝酒。让治疗者反复暴露于酒精的相关刺激中,比如拿着酒瓶不许喝。行为治疗则包括厌恶疗法。有时使用药物治疗,如戒酒硫。

1.4人本疗法应用于吸烟、过度饮酒行为的临床干预

人本疗法治疗的基本理念是相信人,信任人,相信人有努力成长,积极向上的倾向;相信人能够自我指导,自主自立。

人本治疗认为心理疾病的产生是因为当事人为了获得他人的积极关注,习得了他人的价值条件(伪),压抑了自己真实的感受和需要(真)。因此治疗的精髓就是“去伪存真”,即帮助当事人重新发现真实的自我。

基于对人的基本信任,人本疗法相信当事人最了解自己,能够发现自己的问题,并发挥潜在的资源解决问题。在人本治疗中,治疗过程中的重点是提供安全、理解、接纳的氛围,以便当事人能够自由的探索自我。探索的重点是对自我的态度;对感受体验的态度;对自我和感受体验之间矛盾的认识和态度。

2.行为界定与概念化

2.1行为界定

吸烟是指主动吸入含有尼古丁的烟草的行为。

过度饮酒是指主动多次或一次大量摄人含有酒精的饮料,对身体产生急性影响或慢性影响,或导致个体对酒精产生精神依赖和/或躯体依赖。

1.吸烟的识别标准(有下列一条者即确定为吸烟行为):

(1)吸烟天数:在过去30天内,吸烟的天数 20天;

(2)吸烟程度:在过去30天内,平均每天吸烟支数>5。

(3)对烟草产生精神依赖:在过去的12个月中,为满足吸烟后的愉快满足感而不可抗拒地反复使用烟草;

(4)对烟草产生躯体依赖:在过去的12个月中,对烟草的摄入量有加大的趋势,或停止使用烟草后出现戒断症状(唾液分泌增加、头痛、失眠、易激惹)。

2.过度饮酒的识别标准(有下列一条者即确定为过度饮酒行为)

(1)饮酒天数:在过去30天内,饮酒的天数≥20天;

(2)饮酒程度:在过去30天内,至少有一天在两个小时内喝5杯啤酒(约2.5瓶),或2两白酒;

(3)醉酒:在过去的12个月中,至少有一次因喝酒太多而出现头晕、头疼、嗜睡等症状;

(4)对酒精产生精神依赖:在过去的12个月中,为满足饮酒后的愉快满足感而不可抗拒地反复使用酒精;

(5)对酒精产生躯体依赖:在过去的12个月中,对酒精的摄入量有加大的趋势,或停止使用酒精后出现戒断症状。

2.2概念化

人本治疗认为,青少年的自我概念在吸烟饮酒行为中起重要作用。青少年的人格处于发展阶段,自尊心和自信心尚不稳定,因此在评价自己,评价自己和他人的关系,评价自己和环境的关系时,常常需要通过外在标准,通过重要他人的看法衡量自己的价值。吸烟或饮酒就是衡量的标准之一。人本治疗可以帮助青少年认识到自己可以通过内在标准来认可自己,可以通过更为建设性的行为发展自己,获得自尊和自信,获得友谊和接纳,获得周围环境的认可。

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认识青少年的吸烟或饮酒行为。

1.吸烟或饮酒与青少年自我形象认同。青少年认为吸烟或饮酒与成熟、自信、有男子气、酷等相联系。青少年为了获得他人的认可和赞赏(价值条件)而愿意开始和维持吸烟饮酒行为。

2.吸烟或饮酒与青少年的归属需要。青少年认为吸烟或饮酒可以融入某一群体,获得同伴友谊和接纳(价值条件)。如果同伴态度多认可吸烟饮酒,则青少年更接纳这种行为。

3.吸烟或饮酒与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能力。部分青少年的情绪管理能力较差,在孤独、难过、焦虑、抑郁或害怕时,通过吸烟或饮酒降低负面情绪体验。因此要帮助青少年学习管理情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