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临终护理与安乐死

合集下载

安乐死与临终关怀

安乐死与临终关怀

3/8/2019
王云岭 医学伦理学研究所
5
《辞海》(1999年版)
机体生命活动的终止阶段。
其过程分为:(1)濒死期。(2)临床死亡。表现 为病人心跳、呼吸停止,反射消失;(2)生物学 死亡,又称“脑死亡”。指大脑皮质,以及整个 中枢神经系统发生不可逆变化,最终各个器官和 组织的功能相继解体的过程,大脑功能的永久性 丧失,外表征象是躯体逐渐变冷,发生尸僵,形 成尸斑。
案例2:棉被窒息的“安乐死”

陈莉是苏北淡庄村村民。她于1985年与杜海芝结婚,婚后感情一 直很好,并育有一子。1993年7月,陈莉的丈夫杜海芝不幸被发现患了肝 癌。妻子陈莉到处求医,希望他能够活下去。然而,虽经积极治疗,但 杜海芝的病情越来越重,已经到了无法治救的晚期。杜海芝多次想自杀 ,他曾把菜刀、剪刀藏在枕头下边,也曾企图用腰带上吊自杀,但都被 发现而自杀未成。晚期癌症的疼痛使杜海芝不堪忍受,他多次请求早点 结束这一切,请求早死。1994年1月3日的晚上,杜海芝不断陷入昏迷, 于是陈莉用棉被蒙住了丈夫杜海芝的头,用布带套着他的脖子,洗衣板 抵压着他的咽喉,不久,杜海芝便死去。 1月15日陈莉以故意杀人罪被公 安局逮捕。经审理认为被告陈莉的行为已经构成了故意杀人罪。但由于 死者的疾病不可医治,患者本人也有早死的请求以及这一行为的社会危 害程度较小,因此,依法从轻处罚,判被告人陈莉有期徒刑三年
二、脑死亡概念的解释
美国“President’s Commission for the
Study of Ethical Problems in Medicine and Biomedical and Behavioral Research” 提供了有关脑死亡的两个相互一致的解释:
1、“整合功能”的观点; 2、 “主要器官”的观点。

临终关怀与病人安乐死教学设计

临终关怀与病人安乐死教学设计

同时,医生需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确保安乐死过程的安全和无痛。
03
医学界的态度
医学界对安乐死的态度存在分歧,既有支持者也有反对者。支持者认为
安乐死可以减轻病人痛苦,维护生命尊严;反对者则担心安乐死可能被
滥用,危及病人生命安全。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的实施与管
04

临终关怀的实施流程与要点
实施流程
制定临终关怀计划、评估患者需求、 提供舒适护理、进行心理支持、协助 家属处理后事等。
02
病人安乐死的概念与争议
解释安乐死的定义、分类和伦理争议,探讨其在医疗实 践中的合法性和合理性。
03
临终关怀与病人安乐死的关系
分析临终关怀与病人安乐死在理念、目标和实践中的相 互联系与区别。
教学目标与要求
知识目标
掌握临终关怀与病人安乐死的基 本概念和理论知识,了解相关法
律法规和伦理规范。
能力目标
提问互动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 深入思考和讨论,教师给 予解答和引导。
教学反思与总结
反思教学内容
回顾案例选择、讨论问题 和互动环节等,评估教学 效果,思考改进方案。
总结学生表现
评价学生在讨论、角色扮 演和提问等环节的表现, 给予反馈和建议。
强调教学重点
重申临终关怀和安乐死的 伦理、法律和实践问题, 加深学生印象和理解。
临终关怀与病人安乐 死教学设计
汇报人:XX 2024-02-01
目录
• 引言 • 临终关怀概述 • 病人安乐死的概念与分类 •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的实施与管理
目录
•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的心理与社会支 持
• 教学案例分析与讨论
引言
01
背景与意义

《护理伦理学》课件第七章 临终护理伦理

《护理伦理学》课件第七章 临终护理伦理
临终 dying 临终关怀 hospice
*
现代的临终关怀倡导者和奠基人桑德斯博士于1967年在英国伦敦创立了临终关怀机构,开创了现代临终关怀之先河。 20世纪70年代中期,现代的临终关怀医院在世界各国相继建立。
第一节 临终关怀护理伦理
临终关怀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临终关怀护理伦理
(一)临终关怀的伦理意义
第二节 尸体护理的伦理道德
一、尸体料理及其伦理意义
2
对死者家属的安慰和社会的尊重
对死者人生的负责、同情和尊重
1
第二节 尸体护理的伦理道德
二、尸体料理的伦理规范
1.尊重死者,尽心料理尸体
2.做好尸体及其 周围环境的处理工作
3.认真做好死者家属工作
4.妥善处理遗嘱和遗物
*
小结
死亡是人生的必然结局,临终关怀是对临终患者及家属提供的全面照护 尸体料理的社会意义重要,务必遵守尸体料理规范
(二)临终患者的心理特点
*
临终关怀的临床实践发展
(一)减轻临终者的疼痛 (二)临终者的心理治疗 营造爱的氛围,给予临终者全方位的心理关怀,将是未来临终关怀工作者的广阔空间。
第一步 一般性疼痛,只用非麻醉性镇痛药,如阿司匹林类。 第二步 中等疼痛;可用弱麻醉性镇痛药,如可待因类。 第三步 严重疼痛,可用强麻醉性镇痛药,如吗啡、哌替啶类。
美国女植物人特丽·夏沃父母的一位发言人2005年3月31日宣布,在拔掉进食管13天后,特丽·夏沃已于当天死亡,享年41岁。
*
患病前的特丽
支持者献的鲜花
特丽的丈夫
特丽的母亲在医院外等候
得知联邦最高法院裁决后,掩面低泣
*
1.特丽应该被列入安乐死对象吗? 2.安乐死中知情同意问题如何处理更为合理? 3.医生应该如何面对法庭的决定?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伦理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伦理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伦理前言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寿命也得以不断延长,但这也意味着更多的人将面临病痛和死亡。

临终关怀和安乐死是现代医学中涉及到的两个话题,它们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同时也引起了伦理学和法律学的研究。

本文将就临终关怀和安乐死这两个话题,从伦理角度进行探讨。

临终关怀对于某些终末期患者而言,经历病痛和痛苦常常是不可避免的。

这些患者需要关怀和照顾,医护人员也需要为这些病人提供支持和协助。

临终关怀旨在帮助临终病人缓解痛苦和改善生活质量。

临终关怀的目的是帮助病人和家属,在临终前最大限度地减轻痛苦、提高生活质量和尊严,在生活的最后阶段感受到关怀和接纳。

同时,临终关怀也涉及到病人的心理、社交和精神需求,这有助于缓解病人的焦虑和恐惧。

安乐死与临终关怀相比,安乐死是一个更加复杂和争议的话题。

安乐死是指在没有抢救或治疗希望的疾病晚期阶段,由病人或代理人主动要求并经过医生的判定,采取医学手段终止生命的行为。

安乐死旨在给予病人一种在避免痛苦、维护尊严的情况下,安详而痛苦的死亡方式。

提到安乐死,会引起伦理和法律等方面的讨论和争议。

有人认为,安乐死是一种侵害人生命的行为,也有人认为,安乐死是一种尊重生命、关爱病人的行为,毕竟在有些情况下,病人可能面临无法承受的痛苦。

因此,安乐死是否合法以及其可行性等问题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立法和实践中也存在严重的分歧。

临终关怀的伦理问题对于临终关怀而言,由于病人处于生命的最后阶段,因此医护人员需要更加敏感和尊重地对待病人和家属。

临终关怀涉及到的一些伦理问题,如下所示:自主权患者在生命末期需要得到尊重和保护。

他们应该有自主权,可以自主选择是否遵循某些治疗计划或者是否接受某些治疗,包括中止治疗或正式宣告放弃治疗。

当病人失去决策能力时,代理人应该尊重病人的意愿,否则可能会侵犯到病人的人权。

关怀义务医护人员有责任要为病人提供最优秀的医疗和护理服务。

这种服务不仅涵盖了医疗等生理方面的服务,也包括了情感、关怀等方面的服务。

8临终关怀与安乐死

8临终关怀与安乐死

临终关怀(四)价值与意义
• 首先,临终关怀彰显了人道主义精神。人道主义 精神在生命问题上的体现,不仅表现于解除人们 肉体上的病痛或物质生活上的改善,而且还应该 充分体现在注重人们精神上的危机以及临终阶段 的关怀上。每个人都希望生得顺利、活得幸福、 死得安详。当一个患者处于生存无望的人生终末 阶段时,除了缓解肉体的痛苦,最需要的就是能 享有人间的温暖、社会的尊重、精神的照护、以 及亲情的关怀。临终关怀恰好能满足这样的需求。
安乐死(三)安乐死的伦理之争
安乐死的伦理依据 • 第一,对患者本人来说是人道主义的体现。 • 第二,对患者家属来说可以解除他们心理与经济上的负担。 • 第三,实施安乐死对社会而言也符合社会公益原则。
临终关怀(五)存在的问题
• 我国的医疗体制规定,医疗费用由单位和个人共 同承担。但是临终护理不仅要承担医疗费用,还 需承担护理费用,因此,高额支出使为数不少的 临终患者无力承担。有些地方虽然实行了医疗体 制改革,但是并未给予临终关怀医院以政策和经 济上的支持,如北京的松堂临终关怀医院曾两次 申报,但都未能纳入医疗保险范围,致使临终关 怀医院陷入困境。现在中国已有几百家临终关怀 医院或设立临终关怀病区的医院,比较规范的约 100多家。然而多数临终关怀医院的经营并不理 想,有的只能勉强维持,有的则是负债经营。
临终关怀(三)特点
• 特别强调个体化治疗、心理治疗,以及综 合、持续性的护理治疗。根据每一位患者 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临终关怀计 划,并努力帮助每一位患者尽可能了解自 己的病情与发展,使他们在内心深处或潜 意识中产生相应的抗体,以配合医生和护 士的治疗和护理。
临终关怀(三)特点
• 临终关怀不仅对病人采取积极的支持治疗和护理, 而且还给予病人、家属精神上的支持,使他们能 正视、承受现实。同时,也关心家属的身心健康, 使病人和家属始终都感受到家庭般的温暖,从而 共同去坦然面对生存与死亡问题。 • 由此可见,临终关怀对临终患者实行的是一种全 方位的人道主义服务,它的目的不是要盲目地投 入大量医药、设备去救治回天无望的病人,它也 杜绝简单、冷漠、草率地对待病人,而是希望让 临终病人在人生的最后历程中,于身心两方面都 能充分感受人间的温暖,真正体现出他们的生命 价值和生命尊严。

关于安乐死与临终关怀的伦理思考

关于安乐死与临终关怀的伦理思考

安乐死的伦理思考
然而,安乐死也存在一定的伦理风险。首先,安乐死可能会被滥用,成为一 种逃避责任的方式。例如,一些不负责任的医生可能会轻易地实施安乐死,以避 免治疗失败带来的压力。其次,安乐死可能会引发对死亡的轻率讨论。在某些情 况下,家庭成员或医生可能会迫使患者接受安乐死,以满足他们的期望,这是不 道德的行为。
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策略的思考
本次演示通过对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策略的探讨,提出了针对现有问题的改进 措施和建议。然而,由于研究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本次演示的研究还存在一定的 不足之处。未来研究可以进一步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如对不同地区、不同类 型的临终关怀机构进行比较研究,分析影响临终关怀发展的因素等。通过更为深 入的实证研究,探讨适合我国国情的临终关怀发展模式,为推动我国临终关怀事 业的全面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临终关怀的伦理思考
临终关怀的伦理思考
临终关怀是一种致力于提高患者生命质量的服务,主要面向即将离世的患者。 临终关怀的目标是减轻患者的痛苦,尊重他们的意愿和信仰,以及维持他们的人 权。从伦理角度来看,临终关怀具有以下重要性:
临终关怀的伦理思考
首先,临终关怀体现了对患者尊严的尊重。它不仅患者的身体疼痛,更重视 他们的心理、精神和社会需求。临终关怀为患者提供了一个充满关爱和尊重的环 境,使他们能够在这个阶段维持尊严和自主权。
让我们一起思考如何在生命的尽头为患者带来更多的尊严与关爱,同时和维 护我们自己的伦理责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需要更多的理性思考、公众讨论和 教育普及,以确保我们能够在尊重生命的为患者提供最好的关怀和支持。
参考内容
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策略的思考
我国临终关怀发展策略的思考
随着医疗技术的进步和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临终关怀成为了一个备受的 话题。临终关怀旨在为即将离世的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专业、尊重和温暖的支持, 包括医疗、心理、社会和灵性等方面的关怀。然而,我国临终关怀事业的发展仍 存在诸多问题,亟待深入探讨和发展策略的制定。

安乐死与临终关怀的伦理分析PPT参考课件

安乐死与临终关怀的伦理分析PPT参考课件
分类:主动和被动
2021/3/10
授课:XXX
3
主动安乐死是指根据病人及其家属的意 愿,要求医务人员采取某种措施,结束 病人的生命,使其安然的无痛苦的死去。
被动安乐死是指对那些确实无法挽救的 病人,终止维持病人生命的措施,任其 自行死亡。
2021/3/10
授课:XXX
4
安乐死的基本条件:
2021/3/10
授课:XXX
10
案例
据2001年10月14日《法制日报》报道:上海 市一市民因对其实施“安乐死”而被刑5年。
67岁的梁万山与92岁的老母张秀英多年来一 直相依为命,他们没有工作也没有劳保,生活 条件始终较困难。今年4月8日,张秀英突 然瘫倒在家门口,不省人事。梁万山将她送 到医院,医生诊断为脑溢血且深度昏迷。梁 万山一开始去医院陪夜,自己服侍母亲。但 每隔两小时一次的翻身、擦身、换尿布,使 上了年纪的他也力不从心,于是梁花750元请 了个护工。
安乐死与临终关怀的 伦理分析
广州医学院社科部 陈化
2021/3/10
授课:XXX
1
很难说死亡在哪里等候着我
们,让我们时时刻刻等候着它。
有准备地迎接死亡,就是有准备
地迎接自由。
—蒙田
每扇门都可以被关闭,只有 死亡之门例外。—意大利谚语
2021/3/10
授课:XXX
2
安乐死简介
安乐死的概念及分类
1、概念:在不违反晚期绝症患者得意愿 或受其委托的前提下,处于对患者的同 情和帮助及对其死亡权利和个人尊严的 尊重,不给或撤消引起疼痛或痛苦的治 疗,或采取措施使患者以无痛苦的方式 结束生命。
2021/3/10
授课:XXX
11
在住院的五十多天中,张秀英的病情丝毫没有好转, 说不出话,吃不进饭,大小便失禁,只有左手左脚稍 稍能动。医生告诉梁其母已没什么希望,老人只能靠 注射葡萄糖维持生命,拖一天是一天。眼见母亲治愈 无望,经济日趋窘迫,更不忍时时看母亲痛苦万分的 表情,5月30日,梁万山将母亲接回家中。第二天 中午,在犹豫与矛盾中挣扎了一天一夜的梁万山,决 定亲手对母亲实施“安乐死”。他用两条浸泡了盐水 的湿毛巾绑在老母的手臂上,再用两根铁丝绕在毛巾 外,接通了电源。当晚,梁万山向公安机关投案自首。

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

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
该委认为,对任何未经法律处死的生命,人为 地加以结束,不管实行“安乐死”是自愿与否, 实际上是对生存权的剥夺,而生存权是《宪法》 直接保护的权利。“‘安乐死’的立法权属于 专属立法权,地方不能就此立项”。
第三十六页,共81页。
第三十七页,共81页。
民众关注安乐死事件
第三十八页,共81页。
病痛折磨着的患者唯一的愿望?
第三十九页,共81页。
生命,象风中之烛如此脆弱
第四十页,共81页。
第四十一页,共81页。
第四十二页,共81页。
4月1日,九名尿毒症患者联名投书当地
媒体,请求有关部门准予安乐死:“我们 是身患肾衰竭、尿毒症的病人,多年来我
们靠每星期进行2-3次血透治疗来维持生
况下,停止使用延续生命的器械或维持生命 的治疗措施,仅采取止疼办法听任病人自然 死亡。也叫消极安乐死。 被动安乐死不仅医学界、法学界、伦理学界, 以及宗教组织和社会团体都表示赞同,而且 在临床医学实践中也一直应用着,因此人们 对其争议不大。
第二十一页,共81页。
主动安乐死,是对在肉体和精神上遭受极端 痛苦的人实施的一种直接的、旨在仁慈地提 前结束生命的行为。
第八页,共81页。
1968年,哈佛标准
(1)不可逆的深度昏迷
(2)自主呼吸停止
(3)反射消失(主要诱导反射) (4)脑电波平坦(等电位)
凡符合上述标准,并在24小时或72小时内反复多次检查,结果
一致者,即可宣告死亡。 排除体温过低、镇静剂或其他代谢原因导致的可逆性昏迷;
对婴幼儿的脑死亡诊断必须慎重。
广义的安乐死包括一切因为“健康”原因给予 致死、任其死亡和自杀。
安乐死是一种死亡过程中的良好状态和达到此状 态的方法,不能理解为死亡原因。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

临终关怀与安乐死

三、脑死亡的伦理问题
(一)对脑死亡标准的伦理分析 其一是给脑死亡者提供人工器械维持生命。 其二是器官移植的发展,使得许多危重病人有望 获救,但可供移植的器官供体来源匮乏,致使其 中大多数人坐以待毙,如果脑死即人死的标准能 够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那么就为合法取用脑 死者的器官用于人体器官移植提供了前提条件。
二、临终关怀的服务模式和道德原则
(一)临终关怀的服务模式 • 临终关怀模式就是从总体上对临终关怀进行把握。 • 临终关怀以解除临终患者的病痛为中心。 • 在服务层面上,应坚持临终关怀医院、社区临终关怀 服务与家庭临终关怀病房相结合。 • 在服务主体上,坚持国家、集体、民营相结合,共办 临终关怀事业。 • 在服务费用上,坚持国家、集体和社会(团体或个人 捐助)投入相结合。
(二)道家的死亡观
• 老子认为:“出生入死”。 • 老子在《道德经》50章中指出:“生 之徒,十有三;死亡徒,十有三;人 之生,运之于死地,亦十有三。夫何 故?以其生生之厚”。 • 庄子在妻子死时“鼓盆而歌”。
(三)、佛教的死亡观
• 佛教论死,讲的是因果报应,轮回转 世。 • 佛教提出的人生是苦海,尘世没有真 正的快乐,只有来世进入“天国”, 轮回再生,才有欢乐和幸福。第八节 临Fra bibliotek关怀与死亡伦理
• 第一节 临终关怀伦理 • 第二节 死亡伦理 • 第三节 放弃治疗与安乐死
第一节
临终关怀伦理
一、临终关怀概述 (一)临终关怀的历史 • 现代的临终关怀倡导者和奠基人桑德斯博 士于1967年在英国伦敦东南的希登汉创立 了圣克里斯托弗临终关怀机构,开创了现 代临终关怀之先河。 • 20世纪70年代中期,现代的临终关怀医院 在世界各国相继建立。
• 从狭义上对无效治疗进行定义,可分为三个层次: (1)对脑死亡或大多数处于“植物人”状态的病人 进行任何的生命支持技术和对症治疗措施,包括 呼吸循环支持技术、营养支持治疗等均视为无效 治疗。 (2)在患者生命的终末期,当现有医疗条件无法逆 转患者的疾病时,虽然通过生命支持技术可以维 持患者的意识状态,但当预后判断或治疗后证实 患者无法脱离生命支持或监护状态时,过度的生 命支持技术应视为无效治疗。 (3)短期内观察不到病理生理改善,又无严谨的科 学证据证实可以改善远期疗的治疗措施可被视为 无效治疗。

殡葬文化学—— 临终关怀、安乐死和遗嘱

殡葬文化学—— 临终关怀、安乐死和遗嘱

第二十六章临终关怀、安乐死和遗嘱目的要求: 1、了解临终关怀的起源和现状;2、了解安乐死的内涵和各国安乐死的现状;3、了解遗嘱的种类;教学重点 : 1、临终关怀的起源和现状;2、安乐死的内涵和各国安乐死的现状;教学难点: 1、临终关怀的现状及其原因;2、安乐死的内涵及其合法性;授课方法:理论讲授法和研讨相结合;(要求学生讨论安乐死的内涵)教学过程:一、临终关怀1、临终关怀的起源: Hospice一词原意为朝圣者或旅游者中途休息以重新补充体力的地方,现译为“临终关怀”、“临终关怀院”或“临终关怀组织”,医学上应用此词多指对临终病人关怀照顾的场所(“院”),也指一种对临终病人的照护方式,亦指该种服务的组织机构。

现代较健全的临终关怀组织始建于1967年7月英国伦敦的“圣克里斯多弗临终关怀机构”(St Christopher Hospice),其创始者是桑德斯博士(Dr. Dame Cicely Saunders)。

她从前是一位护士和社会工作者,经常接触危重病人,十分同情病人的痛苦,以后经过七年的医学学习,于1958年在圣约瑟临终关怀院(St.Joseph'sHospice)开始她的工作。

她在1967年创办了圣克里斯多临终关怀院,成为所有临终关怀组织参考的对象,它的影响是全面性和全世界的。

它是一个慈善机构,靠各种捐赠办起,它的工作受到了全国健康服务组织协会的赞助和支持。

人们从理性上已接受了死亡是不可避免的,但由于对死亡前痛苦的恐惧、对死亡的过程的恐惧、以及死亡后空无的恐惧等,死亡变得非常的可怕。

人生本是为了追求幸福的,而人生的最后一站竟然仍充满着如此的痛苦,因而人到晚年变得越来越焦虑,生活质量愈益下降了。

临终关怀的意义,就在于以现代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工作服务等一系列服务使不可避免的死亡变得轻松,自然地、坦荡安适地走向死亡;同时,它也给垂死者的家属以安慰和帮助。

因而它们构成提高生命质量的一部分。

2、临终关怀的现状3、临终关怀的展望:临终关怀服务是西方基督教“救世”精神、十五世纪以来“人本主义”哲学和二十世纪以来社会工作相结合的产物。

临终护理和死亡护理伦理

临终护理和死亡护理伦理

1.2 死亡护理伦理
4. 劝慰解释,安抚家属
死亡对患者来讲是痛苦的结束,而对家属则是悲哀 的高峰。护士必须同情理解家属的悲痛,给予一定的 机会和选择适当的地点,让他们发泄内心的悲痛。协 助家属认真进行尸体处置,使死者清洁、安详地离去 ,主动让家属与亲人告别,护送家属离开病房,使他 们得到心理安慰,从悲痛中解脱出来,并通过随访形 式继续关心家属,帮助其重建生活和新的希望。
临终护理和死亡护理 伦理
Hale Waihona Puke 临终护理和死亡护理伦理临终护理伦理 死亡护理伦理 安乐死及伦理之争
临终护理和死亡护理伦理
学习目标
掌握临终护理和死亡护理的伦理规范。 熟悉临终护理和死亡护理的概念。 了解安乐死及伦理之争。
1.1 临终护理伦理
1.1.1 临终护理的概念
临终护理(hospice nursing)是临终阶段的患者从以治愈为 主的治疗转变为以对症为主的照料,由以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转 变为提高患者的生命质量的护理工作。因此,临终护理主要是做 好患者的心理护理和生活护理。护理人员必须本着人道主义精神 ,遵循职业道德原则,学会根据临终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变化尊重 他们的个人权利和意愿,帮助他们认识自己在生命弥留之际生存 的意义,从身心两方面护理患者。
1.2 死亡护理伦理
2. 对他人、对社会负责
尸体料理时,护理人员除对死者负责外,还应对他人和社会 负责。为了避免惊扰到其他患者和避免恶性刺激,在条件许可的 情况下,患者在临终前应移到抢救室或单间的病房,以便死亡后 进行尸体料理。若床位紧张,可设置屏风遮挡其他患者的视线。 遇有传染患者死亡时,其尸体料理必须严格按照消毒隔离的原则 进行,对病室、病床及器械用品予以彻底的终末消毒,防止传染 病的传播。

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

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

25天以后,陈妍病情基本稳定,并在住 院期间练会了左手写字。3月21日夜陈妍突然 死亡,经公安机关侦察核实:陈妍死亡是其生 母为彻底“解脱”女儿,以重金许诺该医院护 士张某某所为。3月21日夜间,护士张某某将 患儿同房病友支使到阳台上,仅在患儿母亲的 陪同下,给陈妍快速静脉推注西地兰0.25mg后, 又推20ml空气于静脉血管中,遂形成空气栓塞, 致使陈妍死亡。请用安乐死的有关伦理原则分 析此案例?
爱在左,同情在右, 走在生命两旁, 随时撒种,随时开花, 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 使穿杖拂叶的行人, 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 有泪可落,却不悲凉。
爱在左,同情在右, 走在生命两旁, 随时撒种,随时开花, 将这一径长途,点缀得花香弥漫, 使穿杖拂叶的行人, 踏着荆棘,不觉得痛苦, 有泪可落,却不悲凉。
临终关怀的伦理意义有利于提高死亡价值死得安详舒适无痛苦有尊严临终护理科学全面的照顾最大限度地减轻病人的痛苦使其充实的有尊严的走完人生的最后旅途临终关怀的伦理意义有利于推动社会文明发展顺应医学模式转变的趋势适应了人口老龄化的趋向符合我国国情和社会道德要求临终关怀的伦理意义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提供姑息性的支持性的安宁照料而非疾病的治疗和抢救旨在减轻痛苦而非延长生存时间临终关怀是一种更容易被人们所接受的临终处置方法你是重要的
思考题二:是安乐死吗?
美国——“死亡天使”

1993年8月5日,一位30岁的密执安州的建 筑工人H,他有妻子和一个两岁的女儿,他 被带进一辆白色的大轿车里,这辆停在底 特律郊区的一座公寓楼后面,65岁的退休 病理学家Jack Kevorkian 住在那里。 Kevorkian将呼吸器面罩套在H的脸上,将 面罩上的一根塑料管子连在装有一氧化碳 气体的圆柱体上。

安乐死和临终护理

安乐死和临终护理
没有已知的临终关怀运动 有能力开展临终关怀运动 有地方性的临终关怀服务
临终关怀与国家卫生政策整合
我国临终关怀的发展
1988年天津医科大学临终关怀研究中心 崔以泰“中国临终关怀之父” 1988年全国首家临终关怀医院—南汇护理院 1992年第一所民办临终关怀医院—松堂医院 1998年全国首家宁养院(李嘉诚先生捐资) 2006年中国生命关怀协会(Chinese Association for Life Care )在人民大会堂 隆重成立
9
桑德斯(Saunders C)
• 1918年生于英国 • 1940年成为一名护士 • 1947年成为一名社工人员 • 1951年就读医学院 • 1958年成为一名医师 • 1967年创办了圣克里斯
多弗临终关怀医院
• 50%的国家建立了一项以上的临终关怀服务,覆盖了全世界 88%的人口。35个国家(15%)拥有完整性的临终关怀服务 体系,而78个国家(33%)没有任何的临终关怀服务。
47
影响释怀的因素
• 对死者的依赖程度及亲密度 • 患者病程的长短 • 死者的年龄与家人的年龄 • 家属的文化水平与性格 • 支持系统 • 失去亲人后的生活改变
48
居丧护理
• 做好尸体护理 • 心理疏导 • 尽量满足丧亲者的需求 • 鼓励丧亲者之间互相安慰 • 协助解决实际困难 • 协助建立新的人际 • 培养新兴趣、参加社会活动 • 对丧亲者的访视
她已经不能独自行走,左腿痛得很厉害,人也很憔悴。 她开始向她的责任护士敞开心扉,她说她已经厌倦了疼 痛,想有正常的感觉,想穿她喜欢的衣服,想化妆…… 4天后她平静地走了……
31
临终病人的心理反应 ——库布乐·罗斯
不,这不会是我,那不是真的! 否认期

安乐死与临终关怀65页PPT

安乐死与临终关怀65页PPT
化为上进的力量,才是成功的保证。——罗曼·罗兰

28、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29、勇猛、大胆和坚定的决心能够抵得上武器的精良。——达·芬奇

30、意志是一个强壮的盲人,倚靠在明眼的跛子肩上。——叔本华
谢谢!
65
45、法律的制定是为了保证每一个人 自由发 挥自己 的才能 ,而不 是为了 束缚他 的才能 。—— 罗伯斯 庇尔

26、要使整个人生都过得舒适、愉快,这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类必须具备一种能应付逆境的态度。——卢梭
安乐死与临终关怀
41、实际上,我们想要的不是针对犯 罪的法 律,而 是针对 疯狂的 法律。 ——马 克·吐温 42、法律的力量应当跟随着公民,就 像影子 跟随着 身体一 样。— —贝卡 利亚 43、法律和制度必须跟上人类思想进 步。— —杰弗 逊 44、人类受制于法律,法律受制于情 理。— —托·富 勒

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

安乐死与临终护理伦理道德

“死亡天使”(续)

Kevorkian将一根线放在H的手上,线的另 一端是个夹子,夹注塑料管,不让一氧化 碳气体流动。H猛拉这根线,使夹子松开, 然后,吸入流进面罩的一氧化碳。20分钟 后,H死了。H患有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这是一种退行性神经障碍。
“死亡天使”(续)


他全身麻痹,甚至不能吞咽,不能吸水,他的唾 液会进入他的气管,使他窒息。他极度痛苦,去 找Kevorkian,要求他帮助结束生命。在1993年7 月1日制作的录像带中,H说:“我要结束这一切。 我要死。” Kevorkian答应帮助他。H是1990年以 来Kevorkian协助自杀的第20个人。 1999年4月13日,Kevorkian被裁定犯有二级谋杀 罪

有利于维护死者的尊严

作为“社会人”已经死亡,没有生存价值,可 以宣布死亡,让患者有尊严的离去。 供体需求增加

有利于开展器官移植


关键在于非常新鲜的器官
脑死亡标准的伦理意义

有利于节约医疗资源

对家庭而言,增加家属的经济和心理负担,扰 乱了家属原有的生活的工作规律。

对社会而言,是一种巨大的医疗资源浪费,严 重影响了公共卫生资源的公正合理分配。
安乐死的伦理分析
支持安乐死的理由
1. 2.
3.
4. 5. 6. 7.
有利于体现人道主义精神 有利于维护人的尊严 有利于维护生命权 节约公共卫生资源,利于公正分配 有利于推动社会精神文明发展 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多数问卷调查显示的结果
安乐死的伦理分析
反对安乐死的理由
1. 2.
3.
4. 5. 6. 7.
脑死亡的立法

临终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临终病人的护理ppt课件
但应预防意外 事件的发生
协议期表现
患者承认已存在的事实,但祈求奇迹发生。 为了延长生命,有些患者许愿或做善事,
希望能扭转死亡的命运。 此期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抱有希望,能配合
治疗
协议期护理
护士应鼓励患者说 出内心的感受,积 极引导,减轻压力。
主动关心患者,加 强护理,使患者更 好地配合治疗,以 减轻痛苦。
脑死亡(brain death)
即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脑干 的不可逆死亡。 脑死亡标准为: 1.对刺激无感受性及反应性; 2.无运动、无呼吸; 3.无反射; 4.脑电波平直。
二、死亡过程的分期
分期
濒死期 临床死亡期 1.尸冷 生物学死亡期 2.尸斑
3.尸僵
4.尸体腐败
(一)濒死期
濒死期又称临终状态,是死亡过程的开始 阶段。
桑得斯博士 即使活到最后一刻 你仍然是那么重要 我们会尽一切努力 帮助你安然逝去 但也会尽一切努力 让你活到最后一刻
临终护理之母
用棉球填塞口、鼻、耳、肛门、阴道等孔 道 ,可防止体液外溢,但棉花勿外露
擦净全身,梳理头
用松节油擦净胶布痕迹,有伤口者更换敷 料,有引流管者应拔出后缝合伤口或用蝶 形胶布封闭并包扎
穿上衣裤,撤去大单,将一张尸体识别卡 系在尸体右手腕部
移尸体于平车上,盖上大单,将另一张尸 体识别卡交于太平间工作人员
工作范文,仅供参考!
如需使用,请下载后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更改后使用!
临终关怀护理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泰戈尔
学习目标:
1.了解安乐死、临终关怀的概念、发展、组 织形式及理念
2.熟悉濒死、死亡的概念及死亡过程分期、 尸体护理的目的及操作程序、丧亲者的心 理反应及护理

第七章 临终护理与安乐死

第七章   临终护理与安乐死
10/18/2014
伦理分析:该事例中,医护人员尊重 家属的选择权,实施的是被动安乐死, 而家属最后要求的是实施主动安乐死。 两者本质并无区别,只是主动安乐死 尚未立法,而且医护人员认为有悖医 护道德,故未予实施。
10/18/2014
案例
病人黎某,男,73岁。因慢性支气管炎合 并肺气肿、肺心病,并导致肺功能衰竭, 医生马上实施气管切开,并使用呼吸器。 经两周治疗,病情得到缓解,日后医生几 次试图撤掉呼吸器,因呼吸短促,并对呼 吸器产生依赖心理,均未成功。病人在以 后治疗期间不见病情好转,面对日复一日 的医疗措施包括静脉给营养,经常性的动 脉穿刺,化验血气以及引流等带来的痛苦 和麻烦,一天病人对医生讲:“给我撤掉 呼吸器吧,我不想活了!”而家属却恳求 医生坚持抢救措施。
三、脑死亡的伦理问题
(一)对脑死亡标准的伦理分析 其一是给脑死亡者提供人工器械维持生命。 其二是器官移植的发展,使得许多危重病人有望 获救,但可供移植的器官供体来源匮乏,致使其 中大多数人坐以待毙,如果脑死即人死的标准能 够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那么就为合法取用脑 死者的器官用于人体器官移植提供了前提条件。
10/18/2014
第二节 死亡标准
死亡: 一是死亡是生物学生命的终止,二是死 亡是个体生命的终结 有的人进一步提出把死亡定义为:“身体的 生理系统不再构成一个整合体”,或“整体 的有机体功能之永久的丧失”。 另类的的定义,如“万物之灵的死亡”, “意识永久的消失”等。 死亡是个体生命终结和自我意识的丧失,是不 可逆的过程。
第三节
安乐死的道德争论
一、安乐死的含义
(一)安乐死的含义 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本意是指“无痛苦幸 福地死亡”。 狭义的安乐死局限于患不治之症,死亡已经开 始的病人。 广义的安乐死包括一切因为“健康”原因给予 致死、任其死亡和自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0/18/2014
第二节 死亡标准
死亡: 一是死亡是生物学生命的终止,二是死 亡是个体生命的终结 有的人进一步提出把死亡定义为:“身体的 生理系统不再构成一个整合体”,或“整体 的有机体功能之永久的丧失”。 另类的的定义,如“万物之灵的死亡”, “意识永久的消失”等。 死亡是个体生命终结和自我意识的丧失,是不 可逆的过程。
10/18/2014
伦理分析:这个事例涉及人道主义与尊重 病人自主选择的伦理难题,医生必须弄清 以下几个问题:其一,病人要求撤掉呼吸 器是否由于痛苦、烦闷心理作出的暂时性 决定;其二,病人要求撤掉呼吸器是否处 于不确切的信息基础上作出的决定。总之, 病人决定的时候是否建立在真正自愿基础 之上的。鉴于上述事例不属于真正自愿的 决定,况且家属又坚持抢救,在这种情况 下医生出于人道主义而又不完全违背病人 真正自主权,继续抢救是必要的。
10/18/2014
临终关怀的道德要求
尊重和理解临终患者 尊重临终患者的尊严和权利
尊重和关心临终患者家属
临终关怀的伦理意义
1.临终关怀体现了人类追求生命质量的客观要求 2.临终关怀展示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3.临终关怀使医疗保健体系更趋完美
临终关怀的理念:
1.以末期照顾为主 2.尊重生命尊严和权利 3.重视生命品质
临终关怀是一种特殊的服务,是对临 终病人及家属所提供的一种全面的照护 ,包括医疗、护理、心理、伦理和社会 等各个方面,目的在于提高临终病人的 生命质量,使病人在舒适和安宁中走完 人生的最后旅程,并使病人家属得到慰 藉和居丧照护。
10/18/2014
临终关怀的特点
临终关怀的主要对象是临终患者(癌症晚期) 以对症治疗和延长生命的照料 提供一种个体化、综合化、神圣的照护模式 服务对象包括患者及其家属
第七章 临终关怀和安乐死的道德规范
教学目标
掌握临终关怀的道德要求和伦理意义 熟悉死亡标准和安乐死的条件 了解死亡标准的演变和安乐死的历史 演进
10/18/2014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临终关怀的道德规范 死亡标准的演变及伦理意义 安乐死的道德争论
10/18/2014
生如夏花之绚烂
死如秋叶之静美
10/18/2014
2003年广东有政协委员在省政协九届一次会议提出: 应对无可救治的晚期癌症患者实行“安乐死”。 但省人大教育科学文化卫生委员会在会办该提案时 指出,立法实行“安乐死”有违《宪法》。 该委认为,对任何未经法律处死的生命,人为地加 以结束,不管实行“安乐死”是自愿与否,实际上 是对生存权的剥夺,而生存权是《宪法》直接保护 的权利。“‘安乐死’的立法权属于专属立法权, 地方不能就此立项”。
第三节
安乐死的道德争论
一、安乐死的含义
(一)安乐死的含义 安乐死一词源于希腊文,本意是指“无痛苦幸 福地死亡”。 狭义的安乐死局限于患不治之症,死亡已经开 始的病人。 广义的安乐死包括一切因为“健康”原因给予 致死、任其死亡和自杀。
安乐死是一种死亡过程中的良好状态和达到此 状态的方法,不能理解为死亡原因。
10/18/2014
安乐死的条件
1、对患者申请实施安乐死,必须有一个权 威的专门委员会来决定 2、专门委员会的准许安乐死并不是最终的 决定,只有这个决定得到相当一级人民法 院的认可,才能是这个决定付诸实施 3、具体实施安乐死的操作者一般应是医护 人员,所采用的方法应当尽量减少患者的 痛苦
10/18/2014
二、安乐死的伦理争论
(一)反对安乐死的理由 1.安乐死与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神圣职责背道而驰 2.人的生命权是神圣 3.安乐死不利于医学科学的发展
10/18/2014
(二)支持安乐死的理由 1.人有生的权利,也有选择死亡方式的权利
2.安乐死是人道主义的体现
3.符合患者家属和社会的利益,有利于卫生资源 的合理分配
10/18/2014
安乐死的实施条件
1、可以实施安乐死的对象只能是那些身患 绝症、临近死亡的患者 2、安乐死的实施对象必须是病痛达到不堪 忍受的程度的患者 3、必须基于患者自己真诚的愿望和明确的 表示才能对之实施安乐死
10/18/2014
O(∩_∩)O谢谢
10/18/2014
10/18/2014
第一节 临终关怀
(一)临终关怀的历史 现代的临终关怀倡导者和奠基人桑德斯博 士于1967年在英国伦敦东南的希登汉创立 了圣克里斯托弗临终关怀机构,开创了现 代临终关怀之先河。 20世纪70年代中期,现代的临终关怀医院 在世界各国相继建立。
10/18/2014
临终关怀的含义
10/18/2014
三、安乐死的立法
1936年英国成立有许多社会名流参加的自愿安乐 死协会,并几度提议立法,但未获通过。 1974年澳大利亚和南非成立安乐死协会。 1976年以后,丹麦、瑞典、意大利、法国等国相 继成立安乐死协会。 美国对是否允许安乐死讨论的赞成人数 年份 1947 1973 1983 1997 赞成数 37% 51% 63% 74%
1989年,卫生部在研究七届人大代表建议安乐死 立法的提案后答复:“安乐死”是一种具有特殊 意义的死亡类型,它既是一个复杂的医学、法学 问题,又是一个极为敏感的社会、伦理问题,因 此制定“安乐死”法规目前条件尚不成熟。 1994年八届人大二次会议和1995年八届人大三次 会议上都有代表联名提案,建议就“安乐死”立 法。 1996年,上海市人代会上24名代表提出“建议制 定上海市实施‘安乐死’法规”的议案。
10/18/2014
脑死亡标准
1968年美国哈佛大学制定了脑死亡标准: 1.对外部的刺激和内部的需要无接受性、无 反应性 2.自主的肌肉运动和自主呼吸消失 3.诱导反射缺如 4.脑电波消失 持续24小时测定,每次不少于10分钟 除外两种情况:1.体温过低;2.服用大量 中枢抑制药物
10/18/2014
10/18/2014
死亡标准伦理意义
脑死亡标准的伦理意义

1、有利于减少卫生资源浪费 2、有利于科学的确定死亡,维护生命 3、有利于推动器官移植的进展 4、有利于从整体上认识死亡 5、有利于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10/18/2014
科学的死亡观与死亡教育
树立科学的死亡观
1.承认自然规律,坦然面对死亡 2.充实人生价值,无憾迎接死亡 3.破除迷信思想,正确看待死亡 4.减轻身心痛苦,Biblioteka 静进入死亡三、脑死亡的伦理问题
(一)对脑死亡标准的伦理分析 其一是给脑死亡者提供人工器械维持生命。 其二是器官移植的发展,使得许多危重病人有望 获救,但可供移植的器官供体来源匮乏,致使其 中大多数人坐以待毙,如果脑死即人死的标准能 够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下来,那么就为合法取用脑 死者的器官用于人体器官移植提供了前提条件。
10/18/2014
死亡标准的演变
一、死亡标准的演变 死亡标准——心肺标准 1.传统的死亡标准 2.传统死亡标准遭遇挑战
心跳、呼吸停止 “植物人”
10/18/2014
一、死亡标准的演变
全身死亡:传统对于死亡的理解,强调心肺功能的不 可逆的终止 1951年美国布莱克法律词典:“ 血液循环全部停止 以及由此导致的呼吸、脉博等动物生命活动的终止。” 1979年我国《辞海》:把心跳、呼吸的停止作为死亡 的重要标准。即,呼吸停止、心脏停跳,瞳孔散大和 对光反射消失是死亡的三个指征。 脑死亡是指枕骨大孔以上颅腔全部神经元功能的不可 逆性丧失,即全脑死亡,包括大脑、中脑、小脑和脑 干的不可逆的死亡。
10/18/2014
安乐死的分类
按照安乐死的执行方式来分: 1.主动安乐死 2.被动安乐死
10/18/2014
根据患者“自愿”又分为: (1)自愿的,自己执行 (2)自愿的,他人执行 (3)非自愿的,他人执行
10/18/2014
案例 一病人患脑炎,住院病情恶化,呼吸困难, 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存。医生向家属交代了 治愈无望,即使经治疗能够存活也将成为 痴呆或智力低下。家属反复考虑决定放弃 治疗,撤掉呼吸机,停止支持疗法,并签 了字。停止治疗后,病人虽抽气样呼吸, 一下子死不了,病人家属看着心里十分难 受,要求护士注射针剂让病人快点死去。 医护人员认为这样做是变相杀人,又悖医 护道德,不敢下手,眼巴巴地看着病人在 痛苦中死去。
10/18/2014
截止20世纪90年代末期,已有35个, 但在立法上承认脑死亡的国家仅有13个, 而且规定不一。以美国为例,1985年底, 有27个洲通过了立法审议,接受脑死亡新 概念并加以法律上的解释,替代习惯法上 的死亡解释。
10/18/2014
中国首例安乐死案件
1986年6月23日,王明成的 母亲夏素文因肝硬化晚期腹 胀伴严重腹水,被送往汉中 市传染病医院。 看到母亲痛不欲生的惨状, 王明成和妹妹要求主治医生 蒲连升对其母亲实行安乐死, 2003年1月,王明成因胃 并在处方上签名。 这是中国第一例安乐死案件 癌复发住进西安交通大学 附属二院。癌细胞在腹腔 安乐死开始走近我们的生活, 内转移扩散,导致肝功能 并引起极大的社会关注。 衰竭,肝腹水严重。6月9 日,王明成向医生递交了 10/18/2014 一封请求安乐死的信
10/18/2014
伦理分析:该事例中,医护人员尊重 家属的选择权,实施的是被动安乐死, 而家属最后要求的是实施主动安乐死。 两者本质并无区别,只是主动安乐死 尚未立法,而且医护人员认为有悖医 护道德,故未予实施。
10/18/2014
案例
病人黎某,男,73岁。因慢性支气管炎合 并肺气肿、肺心病,并导致肺功能衰竭, 医生马上实施气管切开,并使用呼吸器。 经两周治疗,病情得到缓解,日后医生几 次试图撤掉呼吸器,因呼吸短促,并对呼 吸器产生依赖心理,均未成功。病人在以 后治疗期间不见病情好转,面对日复一日 的医疗措施包括静脉给营养,经常性的动 脉穿刺,化验血气以及引流等带来的痛苦 和麻烦,一天病人对医生讲:“给我撤掉 呼吸器吧,我不想活了!”而家属却恳求 医生坚持抢救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