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循环学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学案
自然界的水循环教案学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
2. 使学生掌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和环境效应。
3.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提高他们对水资源的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1. 水循环的基本概念:水循环是指地球上的水在不断运动和循环的过程,包括蒸发、降水、径流等环节。
2. 水循环的过程:太阳辐射能促使水分蒸发,水蒸气上升形成云,以降水的形式返回地面,一部分水流入河流、湖泊和海洋,另一部分水被地表吸收,蒸发,形成水循环。
3. 水循环的地理意义:水循环是地球上维持生命的重要过程,它促进了地球上的水资源的再分配,影响了全球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4. 水循环的环境效应:水循环过程中,蒸发和降水对地表环境产生影响,如湿润气候、土壤侵蚀等。
水循环还参与了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对地表物质的迁移和转化有重要作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讲授法,讲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过程和地理意义。
2. 利用地图和图像资料,展示水循环的动态过程。
3. 开展小组讨论,分析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4. 设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
四、教学准备:1. 教案、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料。
2. 地图、图像资料。
3. 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设备。
五、教学进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水循环的概念,引发学生兴趣。
2. 讲解水循环的基本概念和过程:引导学生了解水循环的各个环节。
3. 展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了解水循环对地理环境的重要性。
4. 分析水循环的环境效应:让学生认识到水循环对地表环境的积极作用。
5. 课堂互动: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7. 总结课堂内容:对本节课的主要知识点进行归纳和总结。
六、教学评价:1.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对水循环基本概念和过程的掌握情况。
2. 观察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评估他们对水循环地理意义和环境效应的理解。
高一地理必修一水循环教案5篇
高一地理必修一水循环教案5篇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
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感谢您的阅读,以下是小编带来的高一地理必修一水循环教案内容,希望能帮助到您!高一地理必修一水循环教案1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内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内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2.使学生了解外力作用的表现形式,理解风化作用、侵蚀作用、搬运作用和沉积作用的概念和种类,以及它们所形成的各种地形;3.了解外力作用的能量来源和表现形式,理解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以及内、外力作用的相互关系,理解它们是如何推动地表形态的演化的。
4.了解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与岩浆之间的相互转化过程,掌握各类岩石形成的地质作用。
二、能力目标1.能够阅读各种地貌示意图,判断地貌类型,并分析其成因。
2.学会利用多幅景观图和示意图来比较说明不同陆地环境的地域差异及形成原因;三、德育目标1.通过分析各种地貌的成因,激发探究地理问题的兴趣和动机,养成求真、求实的科学态度。
2.树立事物之间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风化、侵蚀、搬运、沉积作用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
2.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相互之间的关系。
3.地质构造及其与地貌的对应关系;外力作用形成的地貌类型。
【教学难点】 1.外力作用各表现形式所形成的不同的地表形态。
2.内力、外力作用的关系。
3.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的观点。
教学过程【导入】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导入新课】(放映幻灯片)地球表面有千姿百态、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即地貌。
我们现在看到的地表形态只是整个地壳演化过程中的一个镜头,地貌自形成以来就一直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如“沧海桑田”、“海枯石烂”等变化,有哪些实例可说明地球表面发生过“沧海桑田”的变化呢?【学生讨论回答】略。
学案25:3.1 自然界的水循环
第一节 自然界的水循环学习目标定位1.了解水圈的概念和水体的组成,理解河流主要的补给形式。
2.了解水循环的概念;运用水循环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
知识体系导引新课预习知识点一 相互联系的水体1.水圈的组成及特征(1)组成:由 、固态和 三种形式的水体构成。
(2)特征:连续但 。
2.水体空间分布⎩⎪⎨⎪⎧海洋水:储量最多,占全球水储量的96.53%大气水:分布最广陆地水:储量较少,但类型多样。
主要包括河流水、湖泊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等3.各水体之间的关系:水源 。
【思考】 俗话说“井水不犯河水”,请根据“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关系”,分析这种说法是否科学。
知识点二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概念: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 圈四大圈层中通过各个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循环类型字母主要环节海陆间循环 A a蒸发、b 、c降水、d 、e下渗、f 海上内循环 B a蒸发、g降水陆地内循环 C H 、c降水3.意义(1)维持了全球水的。
(2)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缓解不同纬度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3)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
(4)不断塑造。
判断(1)外流区只发生海陆间循环。
( )(2)海陆间水循环的“水汽输送”环节是双向的。
( )(3)海陆间循环的水量最大。
( )(4)我国东部季风区和西北地区的河流丰水期均为夏季,原因相同。
( )重点一河流补给类型与水文特征【探究活动】水是维系生命与健康的基本需求,地球虽然有71%的面积为水所覆盖,但淡水资源极其有限,可被人类利用的水资源更少,仅占水体总量的十万分之七。
下图为“陆地上的水体及其相互关系图”。
(1)图中河流补给类型有哪些?最主要的是哪种补给?(2)河水与湖泊水之间是怎样互相补给的?在图中画出。
(3)河水与地下水之间是怎样互相补给的?在图中画出。
(4)试比较长江、黄河在流量、含沙量、结冰期、汛期四个方面的差异。
3.1水循环学案
水循环(导学案)
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
1、了解水体类型,能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通过绘制水循环示意图,举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及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
【学习重点】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主要环节及意义
【学习难点】海陆间水循环的意义
【自主预习案】
(一)水体的分类
存在形式:固态、、。
(二)水循环
1、基本概念
在自然界,水通过和、、、和径流(地下径流、地表径流等环节),在各种水体之间进行着的运动。
2、水循环的类型:、、。
3、水循环的成因:
内因:
外因:
4、水循环的意义:
合作探究一:水循环过程及主要环节
依据水循环示意图,判断水循环的类型并补全其主要环节。
合作探究二:探讨下列的人类活动能影响水循环的哪些环节?(连线)
植树造林
人工降水
抽取地下水地表径流
地面硬化地下径流
跨流域调水降水
修建水库蒸发
地下轨道建设下渗
巩固练习
一、思考下列自然现象所属水循环的环节和所参与的水循环类型?
自然现象所参与的水循环类型所属于水循环的环节台风登陆来
南海的台风雨
长江东逝水
五月天山雪
二、下图为城市建设前后水循环示意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与城市建设前相比,城市建设后()
A.下渗量增加
B.蒸发量增加
C.地下水水位上升
D.地表径流量增加
2、城市建设后地表径流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生产、生活量增加
B.排水系统日趋完善
C.地表硬化面积增大
D.城市绿化面积扩大。
水循环学案
2-2 水的运动——水循环【学习目标】1、知道各种水体类型的分布,学会运用图表分析陆地水体之间的相互关系;2、理解水循环的概念,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领域、类型、环节,分析水循环意义;3、总结河流补给的主要类型,以及各自的补给特点;【重点、难点】1、绘制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简图,并能正确说出各环节的名称及水循环的意义。
【学习过程】一、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定义:在自然界中,水通过蒸发和、、、和径流(、)等环节,在各种水体之间进行着连续不断地运动过程。
2、类型及主要环节参照书本P46-47页及图1-2-3,填写右图各个箭头所表示的内容,并完成表格:①;②;③;④;⑤;⑥;⑦;⑧;⑨;类型主要环节(序号)循环循环陆地内循环(内陆循环)3、水循环的能量来源:1)内因:;2)外因:;4、水循环意义:1)联系各圈层,进行和的输送和交换。
2)促进自然界的发展演化,调节和地区分布不均。
3)使水资源并能持续利用。
二、陆地水体的相互关系——河流补给类型探究: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
若图中河流为长江,则长江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巩固练习1】( )1.塔里木河的水循环属于A .海陆间循环B .陆地内循环C .海上内循环D .大循环( )2.(2011 年广州期末统考)使大气圈、水圈、岩石圈、生物圈相互联系起来,并在它们之间进行能量交换的是A .大气环流B .水循环 B .C .地壳物质循环D .洋流的运动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 3~4 题。
( )3.下列实现图中①功能的是 A .长江 B .副热带高气压带 C .我国的夏季风 D .我国的冬季风( )4.在水循环的各个环节中,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体现人类活动对下列哪个环节施加了影响?A .①B .④C .⑤D .⑥( )5.驱动水循环的能量是①地球内部的放射能 ②太阳能 ③重力能 ④机械能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巩固练习2】下图为我国某河流的年径流量变化曲线示意图。
《水循环》教案【优秀4篇】
《水循环》教案【优秀4篇】《水循环》教案篇一1教学目标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各种水体之间的相互转化规律,了解目前人类利用的水资源主要是淡水资源,其数量是有限的。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以及海陆大循环对地理环境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学习水循环,能够绘制“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用简练的语言表述水循环的过程及意义。
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
(2)通过学习水的若干运动转化、更新规律,使学生能够结合生活实际、解释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用科学的理念、发展的观点指导个人行为。
学会运用辩证的观点分析、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陆地水体的有关知识,增强水资源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资源观,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2)通过水循环运动的学习,认识自然界水的动态平衡,受到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以海陆间循环为主,将三种水循环的过程和环节综合在一幅示意图中,使学生综合把握水循环。
学生在学习后,应能绘制简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重点把握水循环的地理意义:维持地球上各水体之间的动态平衡,促进物质运动和能量交换,使淡水资源不断更新,对气候、生态、地貌产生深刻影响。
3教学过程3.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自然界的水循环1992年6月,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100多个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联笔写下了这样的警句:“水不仅为维护地球的一切生命所必须,而且对一切社会经济部门都有生死攸关的重要意义。
”可见水为生命之源,对人类是非常重要的。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自然界的水循环”。
活动2【活动】水圈的构成”分组活动]阅读教材图3.2思考:(1)河流补给是指河水的来源。
图中河流的补给可能涉及哪几种水体?明确河流水体的补给可能涉及大气降水、冰川融水、湖泊水和地下水等。
(2)河流与湖泊关系十分密切。
假设河流水位与湖泊水位有差异,分析它们的'补给关系?从水往低处流的道理,理解当河流水位高于湖泊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河流→湖泊;而湖泊水位高于河流水位时,水的运动方向是:湖泊→河流。
《水循环》教案
《水循环》教案《水循环》教案1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及主要类型,能够分析掌握陆地各种水体之间相互运动和相互转化的关系,掌握陆地水体的运动更新过程和规律,明确水循环对整个地理环境的作用和意义。
2.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判读地理原理示意图的方法,培养学生从图像中提取、认定、加工处理各种信息的能力。
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陆地水体对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从而使学生明确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应合理利用水资源使之能够可持续利用下去,使学生树立节约用水的意识,逐步树立人地协调的观点。
教学设计方案【教学重点】1.水圈的组成及主要的水体类型;2.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3.陆地水体的补给关系【教学手段】1.多媒体教学法;2.读图分析讨论法;3.案例分析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水是生命之源,在《地球的宇宙环境》一节中也讲过: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之一是因为地球有生命之源———水,地球上各种水体共同组成的一个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就是水圈。
一、水圈的组成(板书)1.水圈的组成(板书)【播放视频】1、从宇宙看地球为蓝色的水球2、地球表面浩瀚连续的海洋水和南北两极洁白连绵的冰川。
【明确】地球表面仅29%是陆地,71%是海洋。
【教师提问】读课本图2-3-2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例,说出地球上的水体主要有哪些?它们所占的比例各是多少?【学生回答】(略)【分析提问】由比例图可看出,地球上的淡水资源极其有限,那么淡水的主体是什么?【学生回答】南北两极的冰川。
【教师提问】在这些淡水资源中我们目前可利用的是哪些?为什么只能用这些?【学生回答】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
其他水体人类目前还不能有效利用。
【强调】:保护有限的水资源、平日节约使用每一滴水是每一个地球人的责任和义务。
【引导讨论】看书讨论一下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有哪些特点,使其成为人类生产和生活主要淡水资源?2.可利用的水资源(板书)【学生回答】河流水、淡水湖泊水和浅层地下水更新周期较短,利用后在较短时期可恢复。
3.1水循环导学案
3.1《水循环》导学案素养目标1.能绘出“水循环示意图”,并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地理意义。
2.结合实例,说明影响水循环的因素,增强珍惜和保护水资源的意识。
重点能绘制示意图并描述水循环的过程。
分析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会分析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难点水循环对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影响。
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问题导学】1.阅读教材P46-47,什么是水循环?分为哪些类型?主要环节有哪些?【重难引学】2.绘出海陆间水循环示意图,并描述其过程。
【习题练学】1、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A.滚滚东流的长江水 B.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C.柴达木盆地的湖泊水 D.大西洋上未登陆的台风下图为城市生物滞留池剖面示意图。
生物滞留池是指在低洼区种有灌木、花草乃至树木的工程设施。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图中生物滞留池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是()A.地表径流减少 B.下渗减少C.降水减少 D.水汽输送减少3.推广建设生物滞留池,对城市的影响是()A.降低地下水位 B.减轻城市内涝C.加剧热岛效应 D.解决缺水问题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问题导学】:阅读P48-49教材,试归纳水循环有哪些地理意义,并就其中两点举例说明。
【合作研学】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结合教材p48“活动”图文信息,以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完成下列问题。
宁夏中部气候干旱,人们在耕作土壤表面铺设厚10-15厘米左右的砂石覆盖层,发展农作物种植,这就是砂田。
砂田作物的产量较高,品质较好。
1.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影响。
2.读”砂田和裸田的蒸发量”图,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3.读”4月末种植前砂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图,比较4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习题练学】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4.甲、乙、丙三类水循环均有的环节是()A.径流B.下渗C.降水D.植物蒸腾5.对图中各环节的说法,正确的是()A.a-b-c-d各环节联系了地球的各个圈层B.b环节为陆地内流区提供大量水汽C.c环节对陆地淡水资源的更新有重要意义D.c环节降水总量比e环节大【课后作业】1.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复习总结本节课的内容。
《水循环》教案
《水循环》教案《水循环》教案《水循环》教案篇1一、说教材地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赖以生存和开展的地理环境,以及人类和地理环境关系的学科。
地理环境有气候、地貌、水、土壤、植被等要素构成。
水是地理环境中最活泼的因素之一。
《陆地水与水循环》这节内容通过对陆地水体类型的介绍,水体类型转化规律的分析^p 和水循环原理的剖析,使学生能对地球淡水资有比拟全面的理解。
本节教材的特点之一,是从帮助学生认识地理环境的角度出发,注重说明地理过程及地理的根本原理和根本规律,培养学生正确的人地观。
本节内容是第三单元的重点。
二、说教学目的知识目的1、使学生理解陆地水体的各种类型以及不同类型水体之间互相转化规律,理解水资的性质,使学生明白在一定时间和空间内水资数量是有限的,并非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2、理解自然界水循环的类型、主要环节和海陆间循环的意义。
理解人类是如何水循环规律来化害为利,造福人类的。
才能目的1、通过水体类型及其转化等图表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利用图表和数据的根本方法和技能;通过水循环等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运用地理根本概念、原理分析^p 评价地理问题。
2、利用水循环过程的学习,学会绘制地理示意图。
德育目的通过陆地水体有关知识的学习,增强学生的忧患意识,树立科学的环境观和资观,使学生养成节约用水的好习惯。
三、说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陆地水体互相转化及其规律。
2、海陆间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因为这些知识是学习河流水文特征的根底,也是学生正确理解水资性质的前提。
更能使学生对我国的三峡水利工程、南水北调工程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教学难点1、河流水的补给以及河流水、湖泊水和地下水互相转化规律。
2、海陆间水循环的意义。
这些内容和各地的气候、地貌、地形等其他地理要素关系亲密,而目前学生对各区域的特征理解不多,就给学习带来了难度。
四、说教学方法教无定法,应以学定法,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表达。
以此为出发点,本节课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学生年龄特征,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式:1、构建问题情景,引导探究性学习在教学中,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创设考虑问题的空间,鼓励学生在解决问题中探究,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地理理论才能。
导学案:4.5 水循环 (2)
4.5 《水循环》学案学习目标:1. 解释水循环示意图,总结出物质三态之间发生变化的规律.2. 理解各种物态变化的吸、放热情况,知道物态变化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3. 知道水在生活、生产技术中的各种应用,了解水对人类生命的意义.4. 增强水资源保护意识,对水的使用有自己的见解,做到节约用水从点滴开始.学习过程:知识梳理一、自然界中的水循环系统(冰、水、水蒸气之间的六种物态变化)自然界中云、雨、雾、露、霜、冰雹等自然现象都是水的物态变化形成的.【例1】如图是大自然中水循环现象的示意图.江、河、湖、海以及大地表面层中的水不断________变成水蒸气,这一过程要吸热.当含有很多水蒸气的空气升入高空时,水蒸气的温度降低变成小水滴或小冰晶,这就形成了云,云是水蒸气液化或________形成的.在一定条件下,云中小水滴和小冰晶越来越大,就会下落.在下落过程中,小冰晶又变成了小水滴,与原来的水滴一起落到地面,就形成了雨,小冰晶的熔化过程需要________热.精析:自然界中的云、雨、雪、霜、雹都是水在循环中经过物态变化后出现的不同形态.学习中要掌握这六种物态变化的形式及吸、放热情况.从图中可看出地面上的水通过蒸发变成水蒸气进入高空,高空中温度降低,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或凝华成小冰晶,冰晶在下降的过程中又熔化为水,降落到地面上,熔化是一个吸热的过程.解答:蒸发(汽化) 凝华吸【例2】阅读下面的短文,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植物是我们的好朋友,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每一种植物都具有蒸腾作用.植物的蒸腾作用是一个水分的运输和散失的过程.蒸腾过程水的循环路径如下:土壤→根毛→根内导管→茎内导管→叶内导管→叶肉细胞→气孔→大气.蒸腾作用对植物具有重要的意义:一、降低植物的温度;二、促进根吸收水分;三、促进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植物一天中蒸腾作用的变化规律是:日出后,蒸腾作用随之增强;到午后三点左右达到最高峰;三点以后,植物体内的水分减少,气孔逐渐关闭,蒸腾作用随之下降;日落后蒸腾作用降到最低点.(1)你认为蒸腾作用能降低植物及其周围环境的温度的物理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短文,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精析:(1)因为液体蒸发时要从自身及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使得自身及周围环境的温度降低,即液体蒸发吸热具有制冷作用.(2)分析短文,可知影响植物蒸腾作用强弱的因素有:光线强弱、温度高低等.解答:(1)液体蒸发吸热具有致冷作用(2)光线强弱、温度高低等二、水循环伴随着能量的转移(三种是吸热过程,另三种是放热过程)六种物态变化及吸、放热情况,很容易混淆.记忆时可通过图示的方法去记忆,熔化、汽化、升华需吸热,凝固、液化、凝华需放热.【例3】“缥缈的雾,晶莹的露,凝重的霜,轻柔的雪,同样的水分子,装扮着我们生活的时空.”在这首描述物理现象的抒情诗中,有“雾、露、雪、霜”,其中雪和霜的形成过程属于________现象;露和雾的形成过程要________(填“吸收”或“放出”)热量.精析:本题考查了水在生活中的各种物质状态,以及雾、露、雪、霜的形成过程,同时还要关注物态变化过程中能量的转移.解答:凝华放出三、节约用水和环保我国是世界上严重缺水的国家之一,了解我国和世界的水资源和环境保护状况,培养自己的环保意识和节约用水常识.【例4】自来水是城镇居民的用水来源,水厂从自然界取水,经过一系列处理后,通过管道到达居民家中.生活中由于水龙头拧不紧、水管生锈漏水、用水不节制等原因,造成了水资源浪费.在水资源日趋紧张的今天,这一问题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1)请为家庭节约用水提出合理化建议.(2)农民灌溉农田多采用“漫灌”的方法,既浪费水资源,又易使土壤板结.你认为应怎样改进这种灌溉方法?(3)2000年国家投资600亿元用于淮河治理,据央视报道,时隔四年,淮河水又变成了五类水质(无使用价值水).你认为问题可能出在哪里?(4)作为一名中学生,防止水污染应从我做起,你平时应注意什么?精析:(1)在家庭中节约用水的方法很多,如随手关自来水龙头,减少卫生间冲水次数和冲水量;用洗碗水或洗衣水冲厕所,用淘米水浇花,等等.(2)为了防止过多水量的渗漏与蒸发,应有效地利用水资源,农业上可采用喷灌和滴灌,从而节约用水.(3)引起淮河水又变成了五类水质的主要原因是生活用水随意排放;已关闭的污染企业私自开工生产;政府有关部门执法不严,监督不力;农业生产中过量使用化肥、农药.(4)尽量少用洗涤剂、少用含磷的洗衣粉等.解答:见精析当堂训练1. 关于淡水的来源,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海水提炼B. 冰雪熔化C. 地下水D. 生物水2. 关于水资源的利用,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 水的灌溉B. 用水运输C. 水力发电D. 大水漫灌3. 下列现象发生的过程中,吸收热量的一组是( ).(1)春天,冰雪融化汇成溪流(2)夏天,从冰箱里拿出来的饮料罐“出汗”(3)秋天,清晨的雾在太阳出来后散去(4)冬天,室外地面上出现了霜A. (1)(2)B. (2)(4)C. (1)(3)D. (3)(4)4. 我国是严重缺水的国家,水资源人均占有量是世界平均值的25%,是世界上人均水资源最贫乏的国家之一,了解地球的水循环知识,提高节水意识,培养良好的用水习惯,是我们每个公民的义务和责任.关于地球的水循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海水吸热,汽化形成水蒸气B .水蒸气与冷空气接触,熔化形成小水滴C .小水滴遇到更寒冷的气流,凝华形成小冰珠D .小冰珠在降落过程中,液化形成雨水5. “地面的水________后,在高空遇到冷空气,会________成小水滴或________为小冰晶.大量的小水滴或小冰晶集中悬浮在高层空气中,这就形成了________.”对于引号中这段文字空缺的内容,下列填充正确的是( ).A. 汽化 液化 凝固 云B. 蒸发 液化 凝华 雨C. 蒸发 液化 凝华 云D. 蒸发 凝华 液华 雨6. 请将下列现象所对应的物态变化名称填在相应的横线上.(1)洒在地板上的水变干________;(2)初春的早晨大雾弥漫________;(3)放在衣柜里的卫生球消失________.7. 在某些干早缺水的地区,人们常采用如图所示的方法收集土壤中的水分。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 导学案
《水循环过程及地理意义》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理解水循环的概念,掌握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和类型。
2、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3、结合实例,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二、知识梳理(一)水循环的概念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通过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等环节连续运动的过程。
(二)水循环的类型1、海陆间循环又称大循环,是指海洋水与陆地水之间通过一系列过程所进行的相互转换运动。
这是最重要的一种水循环类型,其过程包括:海洋表面的水经过蒸发变成水汽,水汽上升到空中,被气流输送到陆地上空,在一定条件下凝结形成降水。
降水一部分在地面形成地表径流,一部分渗入地下形成地下径流,地表径流和地下径流最终又回到海洋。
2、陆地内循环是指陆地上的水,一部分或全部通过地面、水面蒸发和植物蒸腾,形成水汽,被大气输送到陆地上空,冷却凝结形成降水,仍降落在陆地上的过程。
3、海上内循环是指海洋表面的水蒸发形成水汽,进入大气后在海洋上空凝结,形成降水,又回到海洋的过程。
(三)水循环的主要环节1、蒸发包括水面蒸发、土壤蒸发、植物蒸腾等,是水循环中液态水转化为气态水的过程。
2、水汽输送大气中的水汽由气流输送到不同地区的过程。
3、降水大气中的水汽在一定条件下凝结形成水滴或冰晶,降落到地面的过程。
4、下渗降水到达地面后,一部分水渗入地下的过程。
5、地表径流沿地表流动的水流,如河流。
6、地下径流渗入地下成为地下水,并在一定条件下形成地下水的流动。
(四)水循环的地理意义1、维持全球水量平衡水循环把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有机地联系起来,使地球上的各种水体处于不断更新状态,从而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2、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水循环通过对地表太阳辐射能的重新分配,使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得到缓解。
3、塑造地表形态水循环是地球上物质迁移和能量转换的重要过程。
降水和地表径流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如冲积扇、三角洲等。
水循环实验学案
模拟水循环实验设计学案【学习目标】1.了解水循环的概念,识记水循环的过程及主要环节。
(重点)2.理解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引导学生树立水资源保护意识。
(重难点)【知识梳理】一、水循环的过程及类型探究活动1——认识水循环1.阅读教材,思考水循环的概念及成因。
2.开展模拟实验探究水循环的主要环节及类型实验目标:①模拟并描述自然界水的运动过程;②推测自然界水循环的主要环节;③尝试绘制水循环过程示意图。
①观察实验并回答实验目标(问题),其他学生补充纠正。
②以小组为单位,结合所学知识分组讨论。
实验设计:实验结论:探究活动2 ——认识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结合教材48页内容,讲述宁夏中部干旱条件下人们铺设砂石发展农业种植现状。
点明沙田作物产量高、品质好的事实,与此同时展示砂田和裸田不同年份蒸发量示意图,完成对应练习。
1.分析砂石覆盖层对水的下渗的影响。
2.比较砂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砂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3.比较四月末砂田和裸田土壤含水量,归纳砂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以及作用。
4.城市内涝是怎样形成的,请思考城市地面硬化对水循环的环节有何影响?开展模拟实验:不同地面径流、下渗情况比较。
实验目标:模拟城市不同地面对径流和下渗的影响观察硬化地面、植被覆盖地面、透水砖地面地表径流量和下渗量差异并填写下表(为控制变量,实验模拟降水时间都相同,降水强度一样,地表坡度相同。
)实验设计:实验结论:不同地面径流、下渗情况记录表二、水循环的地理意义课堂探究3——小水滴的旅行1.维持全球水的。
2.促进水资源的更新不同水体更新周期不同――→决定水资源有限性―→水资源利用不应超过水体更新速度3.不断塑造。
4.联系的主要纽带。
5.通过吸收、转化和传输地表,缓解不同纬度地区收支不平衡的矛盾。
6.影响全球的和,对全球自然环境产生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三、课后作业参照海绵城市的海绵元素,观察中卫中学分校的校园规划中存在哪些海绵元素?还可以从哪些方面继续完善设计,把学校真正建设成“海绵校园”。
水循环学案-完整版教学设计
3、1水循环(第1课时)【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水循环的过程。
【学习目标】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环节和类型,描述水循环的过程;2.通过实验观察、案例分析,培养地理实践能力和读图能力。
3.正确认识和利用水循环的自然规律,指导生产、服务生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4.认知水循环地理现象在不同时空尺度上的表现。
【重点】水循环环节【难点】人类对水循环环节的影响【学习过程】阅读课本P46—P48相关内容,完成以下问题。
1.画出水循环过程、环节、类型示意图。
【自学反馈】要求:.用简练清晰的语言写出自学过程中的疑问。
2.探究:读教材活动“认识沙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结合宁夏沙田景观图(图甲)、沙田和裸田的蒸发量图(图乙)、4月末种植前沙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图(图丙)。
图甲图乙任务1 分析沙石覆盖层对水体下渗的影响。
任务2 比较沙田和裸田蒸发量的差异,说明沙石覆盖层对蒸发的影响。
图丙任务3 比较4月末沙田和裸田不同深度土壤含水量,归纳沙田影响的水循环环节及其作用。
当堂训练1.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A______,C________,E______,F________。
(2)由A与B组成的水循环叫__________;由D与E组成的水循环叫__________。
(3)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一个环节关系最密切?___。
(4)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___。
(5)环节B与E水量较大的是___。
2、下列环节属于哪种水循环类型?请连线。
亚马孙河的河流径流海陆间循环洞庭湖水注入长江陆地内循环未登陆的台风形成降水海上内循环塔里木河的河流径流。
《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
《水循环》教案(精选5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说明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说出绿色植物在生物圈水循环中的作用。
二、过程与方法运用有关绿色植物吸水和运输水的器官特点知识,解释生活和生产中的相关现象。
尝试画水循环图。
养成科学的思维方式和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多个小组合作活动确立与他人合作交流的态度,树立利用实验的方法探究知识的思想。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再去解释现象形成概念。
认同绿色植物进行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2学情分析本节课的`授课对象为七年级学生,他们现阶段的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相对小学阶段明显提高,但是逻辑思维不强、综合概括能力不高。
他们在前期的学习中对根、茎的结构及植物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水分等知识有初步的了解,但大部分同学对植物蒸腾作用的具体过程及蒸腾作用促进生物圈水循环的意义不了解。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2.蒸腾作用的概念及意义的理解。
【教学难点】1.水在植物体内的运输途径。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课前实验展示学习目标小组代表课前准备实验。
组长带领组员观察桌面装置,写下实验现象。
提出自己的猜测来解释现象。
活动2【活动】探究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的路径实验:观察红墨水在芹菜中的运输路径。
引导学生通过横切和纵切等多种方式来观察红墨水走向。
学生展示过后出示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路径图。
给出植物蒸腾作用概念。
小组合作分工合作完成实验。
记录实验现象并思考水分在植物体内是如何运输的。
用自己的话描述水分在植物体内运输过程。
并用箭头在图中表示出水分的运输路径。
小组讨论解释课前实验出现的现象。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出什么是蒸腾作用。
活动3【活动】蒸腾作用的意义1.视频资料:为什么树荫底下温度更低而湿度更高呢?2.介绍杏仁桉树;100多米高的树,水是如何运送到叶片上的呢?参照课本113页的内容,试着解释这些现象,得出蒸腾作用的意义。
蒸腾拉力学生较难得出的点,适当点拨。
水循环学案
第三节 水圈和水循环第1课时 水圈的组成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学习目标1.了解水圈的组成、特点。
2.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3.运用水循环的原理解释沼泽的形成、河流的断流等与水有关的地理现象。
课前预习案一、水圈的组成1.特点⎩⎪⎨⎪⎧面积广:约占地球表面的①连续但不规则的圈层2.组成⎩⎪⎨⎪⎧海洋水陆地水⎩⎪⎨⎪⎧ 陆地淡水⎩⎪⎨⎪⎧冰川:占2/3以上—淡水主体地下淡水其他淡水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大气水二、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 ②______,B 降水,C ③____________,D 降水,E ④____________,F 植物蒸腾,G⑤____________,H ⑥______。
2.水循环类型⎩⎪⎨⎪⎧⑦ 循环陆上内循环⑧ 循环3.地理意义(1)实现了⑨______、大气圈、岩石圈和⑩________的相互联系。
(2)促进了地球上各种水体的更新,维持了全球水的动态平衡。
(3)调节圈层间的热量传输,进行能量的转换,改造地表形态。
(4)使地表物质发生⑪______。
4.河流补给⎩⎪⎨⎪⎧概念:河水的来源类型:雨水补给、⑫ 补给、湖泊水补给、⑬ 补给等探 究 案探究一 水圈的组成 【问题探究】1.阅读课本第47页的一二自然段,读图2-3-2 “地球水体的存在形式及所占比例”说出水圈的概念及其组成。
【尝试体验】考查点一 水圈的组成1.通常所说的水资源,是指目前人类可以大量利用的( ) A .冰川水、河水、湖泊水B .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C .冰川水、大气水、土壤水D .大气水、淡水湖泊水、沼泽水【思考总结】探究二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问题探究】1水循环有哪些环节?2.选一个水循环的环节,讨论其影响因素?3.举例说明人类能够干预和控制水循环的哪些环节?4.讨论水循环的地理意义?【尝试体验】考查点二 水循环及其地理意义 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2~4题。
《自然界里的水循环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
《自然界里的水循环》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入你是否想过水从哪里来,又去了哪里?为什么有的地方水源丰富,有的地方却干旱缺水?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就是关于自然界中的水循环,一起探索水在自然界中的奇妙循环吧!二、概念解释1.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在不同形态之间不断转换,不断循环的过程。
它包括蒸发、凝结、降水、蓄水,形成一个不断循环的水循环系统。
2. 蒸发:水体受热蒸发变成水蒸气的过程。
3. 凝结:水蒸气冷却凝结成为水滴的过程。
4. 降水:水滴聚集成为云,积聚到一定程度时产生降水的现象。
5. 蓄水:水在地表或地下储存的过程。
三、水循环的过程1. 蒸发:太阳能照射到地表和水体上,使水中部分分子速度增大,脱离水体表面升华成为水蒸气,形成水汽。
2. 凝结:水蒸气在空气中上升,并在低温高空气层遇冷凝结成云,并逐渐聚集成云团。
3. 降水:云团聚集到一定程度,云中水滴增多,重力作用下就会产生降水,即雨、雪、雾、露等形式的水分。
4. 蓄水:降水后的水会流进河流、湖泊、海洋等水体中,也会渗透到土壤中,形成地下水。
5. 再生:地表水和地下水会被植物吸收,参与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生长过程,最终返回到大气中。
四、水循环的重要性1. 维护生态平衡:水循环可以保持地球生态系统中水资源的均衡分布,维护地球的自然平衡。
2. 维持生命:水是生命的基础,没有水就没有生命,水循环保障了地球上各种生物的生存生长。
3. 调节气候:水循环不仅可以为地表降温散热,还能调节大气中的湿度和温度,影响气候的变化。
4. 促进农业生产:水循环不断地为植物提供水分和养分,保证了农业生产的顺利进行。
五、水循环的现实意义1. 节约水资源:了解水循环的原理有助于人们更好地利用水资源,做到节约用水。
2. 气候调节:水循环的平衡对于调节气候、防止干旱和洪涝等自然灾害有着重要的作用。
3. 生态保护:维护水循环的平衡有助于保护自然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4. 生活安全:水循环的畅通与否直接关系到人类的生活和生存,因此应重视保护水资源和维护水循环平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 1 页 共 4 页
3、1自然界的水循环学案
年级:高一 编写者:
★课标要求
1、运用示意图,说出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
2、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课标解析
1.通过阅读有关资料,理解陆地水体的组成以及相互关系;
2.知道什么是水循环;
3.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
4.能理解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5.运用水循环的原理,分析常见的人类活动对水资源的影响。
★学习重点
1.理解水循环的过程和主要环节,并能绘制示意图表示水循环的过程;
2.能理解并说明水循环的地理意义。
★学习难点
如何突破:充分利用教材中三幅图,利用导图思考题读图识图,在图中找出有用的信息,并且与文字充分结合,明确水体类型,探究水循环的类型、基本过程及其地理意义。
★ 学习过程
目标一、相互联系的水体
1、水体的存在形态
2、水体的空间分布
3、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 的关系。
如:(1)、河流水与湖泊水的相互补给关系(下图为湖泊与河流的剖面图)
图①中,河流水位
(高于/低于)湖泊水位, 水补给
水,
请在左图中用箭头表示水源补给关系
水 水——最主要的 水,包括 水、 水、沼泽水、土壤水、地下水、冰川水、生物水
地球上的水体
图②中,湖泊水位 (高于/低于)河流水位, 水补给 水, 请在左图中用箭头表示水源补给关系 图① 湖泊 河流 图②
第 2 页 共 4 页
(2)、河流水与地下潜水的补给关系(请在图上用箭头画出水体补给方向)
思考:黄河下游河水与地下水的补给关系如何?(请在图上用箭头画出水体补给方向)
【结论】湖泊水、地下水与河流水的补给关系主要取决于它们之间的 高低
目标二、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一)水循环:是指自然界的水在 、 、 、 四大圈层中通过 连续运动的过程。
(二)水循环的类型和发生领域
水循环类型
发生领域 主要环节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动手画一画】请在下面空白处画出海陆间循环、陆地内循环、海上内循环的过程。
海陆间循环 陆地内循环 海上内循环
陆地 海洋 陆地 海洋 地下潜水水位
地下潜水水位
地下潜水水位
第 3 页 共 4 页
(三)水循环的意义
1、调节 平衡
2、塑造
3、水循环是 联系的主要纽带,陆地径流向海洋输送物质
4、更新 资源,维持 平衡
★主干知识梳理
★学习信息反馈
1.下列地理事物直接参与海陆间水循环过程的是( )
A.滚滚东流的长江水
B.天山山区的冰雪融水
C.柴达木盆地的湖泊水
D.大西洋上未登陆的飓风
2.地球上淡水的主体是( )
A.海洋水
B.淡水湖泊水
C.河流水
D.冰川水
3. 在水循环各环节中,人类活动对其影响最大的是 ( )
A.海水蒸发
B.地表径流
C.水汽输送
D.凝结降水 自
然界的水循
环
相互联系的水体 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 存在形态 水
水 水 存在空间 水 水
水 水体之间相互补给 过程
动力: 、 环节: 、 、 、 、 、 类型 循环 循环 循环 意义 1、调节全球 平衡 2、塑造 3、水循环是海陆间联系的 ,陆地径流向海洋输送 4、更新 资源 ,维持 平衡
4.下图为“水循环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水循环过程,给图中未标明箭头的直线标出箭头。
(2)填出水循环各环节的名称。
A ,C , E ,F 。
(3)由A与B组成的水循环叫;由D与E组成的水循环叫。
(4)目前我国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与哪个环节关系最密切? (填字母)。
(5)最能代表我国夏季东南风的环节是。
(6)环节B与E水量较大的是。
第 4 页共4 页。